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卷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截至9月4日已有1 478人遇难,287人失踪。
专家称,当地树木被大量砍伐、耕地的扩展,造成了很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此次发生特大泥石流的重要原因。
这警示我们()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③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④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3.2011年2月7日,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小但非常凶猛,大约生活在2.3亿年前,即恐龙刚刚出现时期的恐龙种类。
这种恐龙被命名为Eodromaeus,大概4英尺长,体重在10~14磅之间。
根据其化石的解剖学结构分析,塞雷诺博士和他的同事相信它是包括霸王龙在内的兽脚类恐龙的祖先。
该研究成果的获得说明()①世界具有可知性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能够和谐相处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这种观点()①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认为整个世界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③否认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④否认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2011年春节期间,我国山东、河南发生特大旱情,面对旱灾,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
共57分)1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有广泛分布。
在鼠兔最为猖獗的时期,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17%。
从2005年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一生物链的断裂。
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 ,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物链的完整性。
这表明(B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是错误的,④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②适合题意;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强热带风暴级)来袭,中央气象台9月20日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 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这说明人能够(B)A. 征服自然,支配自然B. 认识和利用规律C.自由选择事物间的联系D.改变规律的客观性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能够根据台风预警信息,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就是利用规律的表现,B适合题意;A、C、D都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 气象台报道台风“凤凰”将在温州登陆,最终却在宁波象山登陆。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2、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
上述观点 (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3、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①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②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③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④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原型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
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
5、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6.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回答1—2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回答3—5题: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即含静。
”回答5—7题: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一观点A、夸大了物质运动B、否认了相对静止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检测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2×30=60)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7.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 D.万有引力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不断丰富。
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不能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9.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将一张图片分给两组学生(图片中的女性既似少妇又像老妇)。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博客、微博、物流、包容性增长等新名词不断涌现。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物质3.“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这句话说明了()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D.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5.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据此回答7~8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3.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4.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6.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 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0×2.5=50分)1.2012年7月28日,美国科学家称,他们通过一种最新的理论研究发现,地球和月球之间其实隐藏着大量神秘的暗物质。
从哲学上看,这里的暗物质属于(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 ②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 ③一种物质现象 ④虚幻的意识形态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2.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 ) ①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 ④动和静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⑤静也是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 .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C .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4.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昭通市彝良县再次发生5.6级地震。
地震造成很多人员伤亡。
加上之前的日本、智利、海地及我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
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③④5.美国电影《2012》讲述了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天空好像被撕裂开来,无数火球从天而降,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摇地动的世界末日景象。
我国有一些民众对此深信不疑,为保平安还做出了卖房、借钱捐款等极为荒唐的举动。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山东曹县第三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是毛泽东A .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B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C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 D2.“物权法的立法过程很长,开过几百次研讨会,经A .有量变就有发展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C .一个正确的认识总要经过多次错误的过程D.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答案]D3.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4.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谐文化的支撑。
这里的“支撑”作用从哲学唯物论上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 D5..上题材料从认识论上看,“支撑”作用体现的哲理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 B2007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2位基层代表来到下题:6.(2007高考全国卷3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答案] C7.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②机器人是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06年7月15日,我国海洋发展史上规模最大,调我国这次海洋调查的最终目的是()A.认识和掌握海洋的本质和规律B.收集大量C.更好地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充分发挥8.[答案]C9.通过卫星资料和实地考察,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9.[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一、选择题: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2.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真理以谬误为.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 C 基础而存在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C .千虑一得B.一概而论.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事例说明 A 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8 中。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右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2.世界万物形态各异,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A.看得见、摸得着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多样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 B.发展 C.运动 D.规律4.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5.30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对政府的政务由“不知”到“求知”,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意识决定存在的变化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存在决定意识7. 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C)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8.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自居易的这—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D.从主观出发9.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D)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 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群众称之为“废品工程”。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长乐一中高三政治(文科艺)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时限: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生产关系②万有引力规律③道德法律④科学发展观⑤时间⑥电场、磁场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2.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③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从僧议论。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上述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C.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D.把物质和运动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4.古希腊哲学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其弟子克拉底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关于以上两个命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一是唯物主义,命题二是唯心主义B.命题一是形而上学,命题二是辩证法观点C.命题一否认相对静止,命题二则强调绝对运动D.命题一强调绝对运动,命题二则否认相对静止5.地震学家认为,断层两侧岩体由于受力的作用,会在两侧岩石上产生单性变形,当岩体继续受力,单性变形越来越大,会积累其变形能,断面上的摩擦力不能维持这种变形时,岩体就发生滑动,弹性变形也随之消失,变形能转变为位能,此时,就发生地震。
这表明()①运动是事物的变化和过程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物质有时不是运动的主体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6.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不难发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卷第一卷(选择题)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的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该是: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根据实践,在坚持中发展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神秘消失了。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
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3.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
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4.据统计,风沙灾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损失达54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荒漠化造成损失的16%。
究其原因,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直接相关,人类的活动已成为影响气候的重要原因。
这说明A.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B.物质世界的发展离不开意识的作用C.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D.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5.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根本原因在于:A.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五千年历史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全球华人接受C.它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重要精神力量,是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D.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随时代不断发展6.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对水文、气象等各方面资料的科学分析,已经能够对长期和短期的天气变化情况做出准确的预报,从而减少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 D.规律是人意志的产物7.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讲,要做到求真务实①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离开我国的现实情况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③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④达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统一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8.2005年7月25日,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在成都隆重开幕,成交额达4535亿元。
“泛珠三角”,是为了充分发挥广东、广西等九省和香港、澳门各自的优势,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提出的发展构想。
这一构想的提出体现了A.主观与客观是辨证统一的B.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C.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互相结合9.《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而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
这两个史实说明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不同性质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星座占卜”、“运势分析”、“姓名测未来”……这些迷信活动为何会在校园中流行?蓬勃向上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去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认识世界的渴望和科学教育的缺失。
下列观点中与中学生迷信思想一致的有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存在即被感知③气者,理之依也④自然界的规律性是人们思维总结出来的⑤尽信书,不如无书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1.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2005年12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的采访时指出:日本政府必须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双边关系政治文件的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领导人至今仍顽固坚持错误立场。
这就给中日之间正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领导人之间的接触制造了障碍。
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尽快拿出实际行动,纠正错误。
12.多年来,部分日本政要无视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顾中国和亚洲人民的谴责和反对,一再否认侵略事实,并虔诚地参拜供奉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
从哲学上看,部分日本政要的错误在于A.知识结构不完善B.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C.运用了混乱的思维方法D.否认了客观对主观的决定作用13.日本领导人至今仍顽固坚持错误立场。
这就给中日之间正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领导人之间的接触制造了障碍。
这说明A.态度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B.人的意识受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制约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14.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再次升空。
飞船载2人,绕地球飞行77周。
从“神舟”号前四次试验到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从我国第一次实现载人太空飞行到第二次载人飞行再到将来要进行的探月活动表明A.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 意识能直接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不需要物质的东西15.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特别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回收, 令世界刮目。
我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从哲学上说 ,主要是因为我们A. 懂得航天规律的客观性B. 能认识到意识的巨大反作用C. 能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D. 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005年9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敢想敢干不蛮干。
16.材料告诉我们,敢想敢干就是要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和创造规律C.克服规律的客观性,认识和消灭规律D.不考虑现有条件,富有冒险精神17.不蛮干,反映着科学求实的态度。
要做到不蛮干,主要要做到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实践②按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办事③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举行。
18.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了“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成就及取得的重要认识和经验,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材料从哲学上告诉我们A.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感性认识C.现象和本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D.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19.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之所以要坚持这一要求是因为A. 科学的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B. 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C. 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D.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20. 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解决问题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办事情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C.物质决定意识 D. 正确的行为需要正确的意识来指导2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新”在哪里?新就新在认识上,新在应用上,新在成效上。
新在应用上,就是要进一步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
这是因为A.认识的根本任务全在于应用B.理论只要用来指导实践,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D.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不断深化和扩展22.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我们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再次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B.科学理论对实践发展起决定性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23.《求是》发表文章指出,当前,要引导青年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思想,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掌握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掌握蕴涵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
青年学生必须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因为①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②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③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④这样才能实现促进客观世界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是因为A.科学理论和信念能够成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支柱B.一切理论都来源于现实C.在一定条件下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
每小题3分。
25.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考察,既可能作出如实的反映,也能够形成歪曲的反映。
它们的区别是A.歪曲的反映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如实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不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什么性质的反映,而在于是不是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C.不在于是不是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什么性质的反映D.歪曲的反映是对事物简单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