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小结2009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语文卷古诗文阅读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09年全国卷Ⅰ)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往,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09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5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全国课标卷)
2009年高考语文(全语文课标卷第1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文章从唐诗给现代人的感受入手,回顾了唐诗作为唐代社会风行的一种交往方式的发展状貌和流传特点,通过就现代流行歌词与唐诗所作的比较,表达了对现代流行歌词的认识和态度,揭示了其中所包含的审美心理要素。
话题比较有时代感,文字朴素流畅,适合测试具有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含赏析)3十四【试题】(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分)答:【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
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
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
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
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韵译】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参考答案】14. (6分)(1)此诗表达了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赏析一】司空曙与卢纶,既是表兄弟,又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历诗人,所以当卢纶前来住宿时,司空曙极为高兴。
便挥笔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写喜悦之前,先写悲凉。
首联写诗人的住处荒僻,没有四邻,毫无家产,十分贫困。
颔联写他孤独而衰老。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采用赋而比的手法,写尽了孤独衰飒的况味。
既可理解为孤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常常对着雨中那树叶枯黄的老树出神发呆;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灯下的白头人,好比门外雨中的黄叶树,显得十分衰老而孤独;还可以理解为树叶在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会上受打击摧残后显得十分苍老衰飒一样。
总之,这两句诗既写的形象鲜明,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很耐咀嚼。
2009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附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海南解析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2009年高考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4分)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4.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附答案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坊(zuō)心广体胖.(pán)处.方(chǔ)给.予帮助(jǐ)B.燕.山(yān)戎马倥偬.(zǒng)落.枕(lào)分.外高兴(fēn)C.干.系(gān)呼天抢.地(qiǎng)饮.马(yìn)供不应.求(yìng)D.泡.桐(pāo)济.济一堂(jǐ)空.余(kòng)作者附识.(sh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
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2009年高考语文四川卷答案解析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2009-06-0910:59:14)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2009-06-0910:57:26)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答案解析(2009-06-0910:55:19)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09-06-0910:53:32)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2009-06-0920:51:10)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3(2009-06-0920:48:11)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2)(2009-06-0920:44:10)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2009-06-0920:37:12)2009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2009-06-0920:27:16)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2009-06-0920:24:42)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2(2009-06-0920:09:29)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1(2009-06-0920:05:39)2009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及答案(2009-06-0920:03:30)2009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续)(2009-06-0919:59:43)2009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09-06-0919:56:21)2009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2009-06-0919:55:06)2009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2009-06-0919:51:46)2009年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2009-06-0919:49:48)2009年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2009-06-0919:39:34)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第卷(2009-06-1020:06:57)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答案(2009-06-1011:24:16)200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试题及答案(2009-06-1011:21:01)2009年高考语文(宁夏卷)试题及答案(2009-06-1011:15:51)2009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自选模块测试(浙江)(2009-06-10 11:10:35)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2009-06-10 11:09:43)2009年北京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09-06-09 10:51:30)2009年各地各学科高考试卷及答案网址汇总(2009-06-0910:40:15)2009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续)(2009-06-09 10:33:30)2009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09-06-0910:31:16)2009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2009-06-0910:29:26)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试题(2009-06-07 22:55:1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卷1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009-06-07 22:50:56)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湖北语文试题(2009-06-0722:49:28)。
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全解全析
2009年高考全国各地试题诗歌鉴赏试题全解全析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范成大书扇的原作已佚,姜夔这首次韵却留下了石湖悠然意远的风致。
淳熙十四年(1187)的夏天,姜夔从湖州赴苏州谒见范成大。
范的生日是六月初四,姜夔创作歌曲《石湖仙》为他祝寿:“……须信石湖仙,似鸱夷翩然引去。
浮云安在,我自爱、红香绿舞。
”这首书扇次韵,与词意相关,盖即一时所作。
这28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笔画难以表现的情韵。
虽然范成大晚年营建的石湖别墅,经过七八百年的桑田沧海,早已化为劫灰,但石湖这片水域和湖堤上的九环洞桥依然存在,诗中的意境多少还可得到点印证。
可以想象,姜夔当年造访石湖,是坐船来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密,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里流出来的浮萍。
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对范品格的称颂。
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
2009年高考语文答案
2009年高考语文答案【篇一: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lass=txt>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doc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菁华(qlng ) B. 吐蕃(fdn )请帖(tie )宁可(ning) 庇护(bi) 梵文(fan) 冠心病 歼击机 发横财 D.链接(lian)创口 (chuang) (guan ) (jian ) (heng ) 倒春寒(dao ) 翘首回望 呱呱坠地 按捺不住 (qiao ) (gu ) (na ) 拈花惹草(nian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4 页,第II 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 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第I 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 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 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 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 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 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古诗文试题分析
2009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古诗文试题分析2009年古诗文阅读,能严格遵循和落实《考试说明》要求,在“考什么”和“怎样考”上,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下面分别从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两个方面作一些分析和说明。
一、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近些年来,文言文阅读试题在试卷中的位置和结构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布局。
文言文阅读共4道客观题与1道主观题,分值共22分。
客观题分别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主观题分别考查文言断句和文句翻译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具体来说,2009文言文阅读试题呈现如下特点:1. 平稳。
首先,选材与去年一脉相承,均是典型的人物传记散文,这种文本材料在历年高考中比较常见,也是各校在高三备考中大量训练的材料,与教学实际相符。
其次,考点设置、试题分值、题型题量均保持稳定。
2. 稳中有变。
较明显的变化有:①减少了文言语法与文言现象的考查。
首先,在客观选择题(第7小题)方面,信息筛选的考查取代了去年的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其次,在文言实词、文句翻译方面,去年涉及到通假字“振”通“赈”,名词动用“妻”译为“嫁给……为妻子”,省略句(两句翻译均有较多的省略成分)等文言语法与文言现象。
今年仅涉及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这一文言现象,“奇”译为“认为……奇特”和“壮”译为“认为……豪迈”。
②文言断句推陈出新。
句读正确与否,对能否正确理解文意有直接关系。
平时学习中,我们应懂得断句的基本技法:虚词是断句的一个点,注意句首与句末的常见语气词;其次,平时多关注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对如判断句、倒装句等句式结构有所了解;再次,关注断句中出现的人物和动词,一般来说,人物之间的切换就是句读处;最后,对个别没有把握的断句之处,不断比断更能有效得分。
今年依然是选择了文言材料的最后一段让考生断句,分值也是4分。
但与去年相比,该题的变化是由去年的断8处增加为断12处。
2009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山东卷)(word版)[声明]本专区是中国高中生网特为网友提供的信息存储空间,该文(作品)系网友156140991081上传,来源:中国高中生网,作者:。
如您对该文(作品)内容、版权、著作权等问题有疑义,请速与中国高中生网联系。
联系方式:QQ295561750,电子邮箱gzscn#(请将#改成@),联系人:蒋先生,我们将尽快处理。
2009-06-09 15:05:28相关文章: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word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怯生生(qìè) C. 舛误(chuǎn) D.唧唧喳喳(zhā)2、【答案】D【解析】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逗号应放到后引号外;B项不用问号C “活动”应放到引号内。
3、【答案】C【解析】A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依附:附着,依赖依靠。
依托:依靠。
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
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答案】A【解析】B项动人心弦:激动人心,非常动人。
C前赴后继:赴,向前冲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褒义词。
D项“一挥而就” 应为“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就:成。
应为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解析】B项成分残缺,“由于”和“使”保留其一;C项句式杂糅;D“大约”与“多”重复。
二、(9分,每小题3分)6、【答案】B【解析】原文中说“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主要功能应该有两种。
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答案
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答案2009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卷诗歌题答案一、全国一卷1.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2.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二、全国二卷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三、上海卷1.B。
2、“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点1分,语言1分)四、天津卷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五、福建卷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六、湖北卷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顺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语文卷古诗文阅读1.(200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在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②箨(tuo),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一家”指的是___ _。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
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谦将述职,敕寡千人自随。
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
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
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
力于仁义,行已过人甚远。
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
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
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及融死,以礼殡葬之。
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才能B.躬.耕以养弟妹亲自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归顺D.至郡,布.恩惠之化宣告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因④每去官,辄无私宅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
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
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
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
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
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追逐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
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
朱昭厉声叱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
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09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