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米 毫米的认识

合集下载

【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案

【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案

【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毫米”教案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

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 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学生齐读: 10厘米是1分米。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今天我们要研究长度单位的认识,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呢?是不是用米和厘米呢?第一部分:毫米的认识首先,我们要研究毫米的认识。

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还要小。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小物品,例如硬币、铅笔等,来感受毫米的长度。

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然后将长度转换成毫米。

第二部分:分米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分米的认识。

分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和毫米都要大。

我们可以用米尺来感受分米的长度,将长度转换成分米。

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分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或100毫米。

第三部分:单位的换算最后,我们要研究单位的换算。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就是将一个单位的长度转换成另一个单位的长度。

例如,将1米转换成分米,就是将1乘以10,得到10分米。

我们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换算,加深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于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以及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和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课后练:为了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练题,例如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等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通过展示米尺和小棒,老师让学生了解1米等于100厘米,10分米,1000毫米。

学生们通过练,熟悉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

最后,老师布置了课后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二年级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的大小。

2、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从而熟练地使用分米和毫米标尺。

3、发现生活中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际应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大小关系,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测量物体长度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入门热身教师出示一组拼图,要求学生将它们按大小次序排列,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分米和毫米。

2、新课讲解(1)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先讲解米、分米、毫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毫米。

(2)讲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分米和毫米标尺,测量物体长度方法的简单介绍:将标尺放在物体上,让物体的一头与标尺的0点重合;用眼睛盯着标尺,找到物体另一端在标尺上的位置,读出这个数字,就是物体的长度。

(3)举例说明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测量物体长度的应用很广泛。

例如:我们去菜市场买菜时需要称出一定的斤两,而称菜的重量就需要用到分米和毫米的标尺。

3、探究活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可以将一些物品拿出来进行测量,如铅笔、桌子、椅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来区分分米和毫米的大小。

4、练习与巩固(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图形,要求学生选择出正确的分米或毫米标尺进行量度,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2)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量度问题,如:一块木板长50分米,需要切成10段,每段多长?请用毫米标尺进行测量,运用分米和毫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5、课后作业(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把分米和毫米标尺,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用。

(2)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实际物体长度的测量并记录下来,再通过根据实际物体长度的标尺进行计算,确定物品的长度。

四、教学策略1、任务剪接通过一些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认识毫米和分米》教案

《认识毫米和分米》教案
1.培养学生的量感,使其能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提高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的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测量活动,发展数据分析、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感到很高兴的是,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不同物体的尺寸。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的实用性非常重要。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尤其是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这说明我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可能还需要更加清晰和具体,或者可以通过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换算的技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测量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毫米和分米是长度单位,它们比厘米更小,用于精确测量较小的长度。了解这些单位对于提高测量的精确度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展示如何使用毫米和分米的尺子,并解释如何读取数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测量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3.正确认识毫米和分米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笔、直尺、样品清单等。

教学素材:教师可能需要收集和准备实物物品样品,如铅笔、笔记本、尺子、纸张等。

四、教学步骤Step1:导入使用样品物品来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当一支铅笔测量长度时,可以问学生使用什么单位。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关注。

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毫米和分米的了解。

Step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差异,并通过直观的示例向学生说明这两种单位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尺子,然后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什么。

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测量长度。

这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学生参与(为了学生的安全)来完成。

教师可以选用两个物品,比如两本笔记本,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这两个笔记本的长度。

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长度是多少毫米或分米。

Step3:实践练习现在是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了!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所使用的单位(毫米或分米)。

学生需要使用笔和纸计算这些长度之间的换算。

学生需要报告他们的结果。

Step4:复习和总结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教师复习了整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其内容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后记在讲解完毕所有知识点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后作业或者期终考试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练习,并对其中正确和错误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如练习题、电子书和视频。

教育教学实践:二年级认识分米和毫米课程教案

教育教学实践:二年级认识分米和毫米课程教案

Introduction教育教学实践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在小学教育中,外语、科学、社会、历史等很多课程都有实践探究的环节。

其中,二年级的认识分米和毫米课程教案也是很有趣的一门必修课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并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Background Knowledge在介绍二年级认识分米和毫米课程教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背景知识。

分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之一,它等于一米的千分之一。

毫米也是长度的度量单位之一,它等于一米的千分之一百。

在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中,认识分米和毫米是很重要的,并且这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度量单位之一。

Objectives在二年级期间,孩子们需要学会认识分米和毫米并且了解它们的转换关系。

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Teaching Strategies1.观察法在二年级的课程中,观察法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将几个毫米和几个分米的尺子并排放置在墙上或黑板前,让孩子们观察尺子上的度量单位,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差异。

借助观察能力的锻炼,孩子们可以逐渐掌握分米和毫米,同时还能够巩固与之相关的其他度量单位。

2.模拟法在教学实践中,模拟法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毫米和分米长的纸条,然后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些纸条,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和手工技巧制作一些长短不一的小绳子,并进行量度,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两个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3.实验法实验法也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分米和毫米长的毛细管、带刻度的量瓶、计数器等,并让孩子们肆意探究;孩子们通过实验自己的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差异,而且,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掌握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2. 课件3. 尺子4.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

2.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3. 引入新课:毫米和分米。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较小单位,1毫米等于1/100米。

2. 讲解分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的较大单位,1分米等于1/10米。

3. 讲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分米等于10毫米。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如:把下列长度换算成毫米:2分米、3厘米、5毫米。

把下列长度换算成分米:100毫米、20厘米、5分米。

2. 教师批改作业,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教师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用毫米和分米为单位测量并记录教室的长、宽、高。

2. 请用毫米和分米为单位计算并填写下表:长度毫米分米10厘米____ ____20毫米____ ____3分米____ ____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结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实践活动:制作长度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2. 剪刀3. 直尺4. 彩纸5. 胶水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一个以毫米和分米为单位的长度尺。

二级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级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目的: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1、认识1毫米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板书:1厘米=10毫米)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

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3、估一估,量一量(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

(板书:毫米)。

(2)先估测再测量桌上小纸条的长度,引导说出小纸条长度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问3厘米4毫米是怎样换算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三、认识分米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对!分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精选学习文档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一次性水杯、1分硬币、电话卡1张、学生用尺、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小朋友,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做单位呢?生:用米做单位。

师:谁了估计一下,这门大约有多高?生:大约高2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谁来到黑板上画出来?(指名画,师适当帮助并板书:米(m)教给学生读法)师:去年我们还学了一个长度单位是生:厘米。

(板书:厘米(cm)教给学生读法)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位呢?(分米)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板书课题:认识分米)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1、认识分米(1)画一画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长呢?(板书:1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3)找一找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4)比一比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秋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秋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能够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2. 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3.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2. 学具:直尺、彩纸、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长度单位模型,进行比较和换算。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2. 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换算及应用3. 示例:通过示例展示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过程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完成长度单位的换算2. 判断题:判断长度单位换算的正确性3. 应用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评价: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达成情况进行反思。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3. 教学改进: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小故事,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赛测量物体长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2. 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直观的长度单位模型,让学生对这两个单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并能够正确使用。

2.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大小比较和换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和正确使用。

2. 长度单位的大小比较和换算。

教学难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

2. 长度单位的大小比较和换算。

教学准备:1. 10厘米长的直尺。

2. 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标准。

3.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1. 讲解分米的定义:分米是长度单位,1分米等于10厘米。

2. 讲解毫米的定义:毫米是长度单位,1毫米等于0.1厘米。

3.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米和毫米的大小。

4.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动手操作1.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让学生发现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3. 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大小比较和换算练习。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们能告诉我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吗?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分米和毫米测量家里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有了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发现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长度单位的敏感度。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用分米和毫米测量家里的物品,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分米和毫米的定义1. 分米:分米是长度单位,符号为dm,1分米等于10厘米。

数学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数学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数学教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毫米和分米尺子、练习题、实物等。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练习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找出它们的长度。

2. 让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单位,1毫米等于1/1000米;分米也是长度的单位,1分米等于1/10米。

2. 讲解毫米和分米尺子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演示如何用毫米和分米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用毫米和分米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让学生相互测量对方的身高、手臂长度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四、换算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练习毫米和分米的换算:如10毫米等于多少分米?100分米等于多少米?2. 给出一些长度数据,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毫米和分米?3. 布置课后作业:用毫米和分米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练习,使他们对毫米和分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换算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换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实践活动:制作长度测量工具(15分钟)活动目的:1. 让学生动手制作长度测量工具,增强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

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3、测量纸条的长度。

(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的认识》教学目的: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感受数学来于理论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理论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才能。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适宜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一〕认识毫米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拟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准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

〔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二〕认识分米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米毫米的认识1. 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分米、毫米的认识是本单元测量中第一节的内容。

《标准》中指出对此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

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

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分校是一所公有民办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施先进。

学生来自××市区,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

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学生尺上有毫米,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教学中应通过学生动手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活动,激发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

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于是,我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小棒是数学课经常摆弄的学具,IC卡是学生给家长打电话经常要用到的。

(注:我校的学生中午都在学校就餐。

学校为了方便学生打电话,在每个楼层都安装两部IC卡电话机。

)通过用手指夹住小棒、以及捏住IC卡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的表象。

因为学生缺少测量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从学具准备中可以看出),以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并要保证有充分的测量时间。

〖教学设计〗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等。

学具准备:两人一把米尺,每人直尺、小棒、IC卡各1个。

10厘米、30厘米的彩条各1根。

每个小组橡皮、曲别针、胶棒、铅笔、1分硬币、光碟盒、草稿本各一个。

(一)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师:大家知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

我们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生: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师:请同学们打手势1米有多长?同桌上的米尺比一比。

1厘米有多长?同格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

师: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生:1米=100厘米。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 认识毫米(1)小组学习,测量引入新知师:请你先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再用尺量一量,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长25厘米多8个小格,宽18厘米多4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5个小格。

生2:长是25厘米8毫米,宽是18厘米4毫米,厚是5毫米。

师:同学知道得真多!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看着你的直尺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物展台。

)生:1厘米中间有10小格,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等式还可以写成 1 cm=10 mm。

(板书:1 cm=10 mm。

)(3)建立1毫米的表象师:这是一张IC卡,你先估计它的厚度是多少。

生:大约1毫米。

师:实际量一量,看估计的对不对?生:IC卡的厚度正好是1毫米。

师: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将IC卡慢慢地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

再做一次,体验一下。

师:除了IC卡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你还能说出长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吗?生:银行取款卡、1分硬币的厚度、缝衣针的宽度(4)实际测量①考考你的眼力:估计草稿本有多厚,实际测一测。

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②估一估,量一量师:每个小组都有橡皮、曲别针、胶棒、铅笔。

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物体,先估计,再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填到表格里汇报。

填写时,要写出长度单位。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2.认识分米(1)游戏引入分米师:这是两根彩带,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

(注:1根长10厘米,1根长30厘米。

)(请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

)师:先量出这根短的彩带的长度(10厘米),再用短彩带量长彩带的长度,这个办法真好。

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怎么说?有谁知道?(板书:分米。

)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

师:1分米是几厘米?3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3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如果用字母来表示,上面的等式还可以怎样写?生:还可以写成1 dm=10 cm。

(板书:1 dm=10 cm。

)(2)建立1分米的表象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这1的长度大约就是1分米。

)师:我们生活中或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生:电灯开关的长、光碟盒的长、小棒的长师: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小棒,把小棒拿走,拇指与食指间的宽度大约1分米。

打手势,同尺子上的1分米比一比,谁的手势最接近1分米。

(3)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师:请同桌合作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从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

生:0刻度到10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10刻度到20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40刻度到50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师:1分米与1米有怎样的关系?请同桌两人研究、讨论。

生1:我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生2:我们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师:如果用字母来表示,上面的等式还可以怎样写?生:1 m=10 dm。

(板书)(4)实际测量师:我们认识了分米,知道了1分米的长度。

请你先估计课桌的长大约是多少分米,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3.阶段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

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的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

生1:我们小组研究的结果是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生2:我们小组补充,1米=100厘米。

生3:我们小组还有补充,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注:配合学生的汇报,教师用课件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1. 估一估,量一量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

把测量结果填到表格里。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2.课件演示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2( )课桌宽约4( )一栋楼高24( )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 )一长约15( )(学生回答一道题,教师出示一道题的答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略)有什么问题没有?生:老师,毫米是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师:毫米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课外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

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1. 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小棒和IC卡。

让学生在用手夹或捏的动手操作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本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

让学生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学生非常愿意去做,学习积极性很高,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数学就在身边。

3.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在测量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都是先估计,然后测量。

学生在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现实原型还不够丰富。

学生虽然建立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但此活动还不够充分。

〖案例点评〗1.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很自然地引出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建立了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

2.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学生动手量数学书、彩带的长度,用手指夹住小棒、以及捏住IC卡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掌握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编者点评〗这个案例值得借鉴的地方是,教师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深入地分析。

教师没有仅仅介绍学校和本班学生的一般情况,而是特别根据本课内容,分析了学生对于毫米、分米认识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基础,并根据这种分析在教学中采取了适当的策略。

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