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原卷版)
高考历史真题类编:考点8(2019年)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9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2011·广东文综·T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手段,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关键词是美国实施的“经济手段”“对付苏联”。
【精讲精析】选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所以选A。
B、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都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但不是为了对付苏联;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政治军事组织,非经济手段。
2.(2011·海南单科·T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结合图片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实质分析。
图l【精讲精析】选C。
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苏联。
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3.(2011·福建文综·T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7 第13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人民版必修1
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纲
②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 要求
加强。 冷战的主要表现及对世界的影 考点 响;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聚焦 当今政治格局的特点;多极化趋 势加强对世界的影响。
基础攻关
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________的确立。 (2)美苏战时________的破裂。 (3)美苏实力均衡。
[拨云见日] 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 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美苏两极格局 才最终确立。
2.美苏两极对峙的形成过程 (1)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冷战”信号:丘吉尔的“________”演说揭开了“冷 战”序幕。 [拨云见日] “冷战”不等于无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 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 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 战争。
网络构建
专题七
第13讲 美苏争锋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目标定位 基础攻关 史料探究
技能突破 随堂巩固 强化作业
目标定位
①了解美苏两国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 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 课标 发展的影响。 展示 ②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 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 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格局处在一个动 荡、分化、改组和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由剧变到缓 慢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 格局的结束,“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 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发展趋势锐不可当,和平与发展 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题。
(2)朝鲜分裂:1945年,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 建立了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1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1、〔2018年上海历史,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
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那么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
”上述内容出自〔〕A、《开罗宣言》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宪章》D、《马歇尔计划》【考点】冷战主要表现【解析】材料中的“外国势力”指的是苏联,苏联控制东欧,美国控制西欧。
此材料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抨击苏联对东欧的影响,说明美苏冷战已经形成,选D项。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说明美国在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对抗东欧的企图。
【答案】D2、〔2018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
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考点】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解析】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政府曾照会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答案】C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2018年海南卷历史,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一体化【解析】从题干的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二战时,是法西斯国家,曾经入侵波兰,而波兰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说明局势趋向缓和,因此,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B项说法错误;C项无从表达。
高一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解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教版必修一).doc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对“冷战”的理解不到位【点析】(1)“冷战”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当然在“冷战”期间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发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面下的体现。
(2)“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全方位的对抗。
在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济上,美国提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进行对抗;军事上美国成立北约政治军事组织,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杜鲁门主要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形成;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局面的结束。
(3)“冷战”下的国际关系表现为美苏对峙、美苏争霸等,在欧洲德国的分裂,在亚洲朝鲜半岛分裂;在美洲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
同时在局部地区出现“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4)“冷战”的影响: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它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冷战”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典例】二战后,美国发动的“冷战”深该影响了世界。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冷战”格局有关的是()①1948~1949年柏林封锁和空运②1950~1953年朝鲜战争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④1991年苏联解体A.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误区剖析]本题易错选C,主要是受冷战是不诉诸于战争的含义影响,认为朝鲜战争不是冷战的产物。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是美苏不诉诸于武力,从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全面对抗,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局面才结束。
2019-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分类汇编第27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亚洲 1朝鲜分裂:美、苏两国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使得朝鲜半岛分裂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抗美援朝;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3 年,美军 撤出越南
3.“冷战”带来的四大影响 (1)美苏“冷战”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美苏“冷战”造成部分国家的分裂,如德国和朝鲜。 (3)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美苏全面对抗;在亚洲导致局部战争热战 ——朝鲜 战争与越南战争;在美洲,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4)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真题探究] (2016· 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 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 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 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根据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 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可知,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 海外巡演是为了让非洲等地的黑人们由此了解美国,支持美国,进而达到与苏联 争夺非洲等中间地带的目的,故D项正确。
古巴
4.影响: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 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巧点妙拨]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知识框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美苏争锋1、背景: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③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苏联采取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和经济互助委员会⑤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消极影响:①两国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表现: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积极影响:②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收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了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共体的成立:背景: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建立过程: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③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共体影响: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全攻略之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世界格局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
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2.从时间顺序上说,先有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召开),再有“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最后才有两极格局(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
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1.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答案】B2.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
2019届高三历史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新选考):专题七第19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 内容 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 表现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 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 形式 反苏 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 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 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 影响 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 的增长 宣言书,标志着“冷战” 全面开始
2.朝鲜战争 (1)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进驻
朝鲜,形成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美苏两个占领区。1948 年, 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 民共和国。 (2)概况:1950 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立即派兵
干预,随后又操纵联合国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 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 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3 年,战争双方在板门店 签 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
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 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 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 霸权地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提出 针对“希土危机” 马歇尔计划 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 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3)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了 不结盟 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4)两强竞争客观上推进了科技的发展。
2.消极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引发了美苏之 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 (2)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 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归纳2020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归纳2020高中历史课外书看得太多太杂溶剂记不住,甚至混乱你原本已经记住额高中历史知识,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归纳2020,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归纳2020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
“冷战”的主要表现:(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
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历史有效复习方法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一:改善记忆效率的策略普及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历史第二课堂,开设高中历史复习记忆微型讲座,邀请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讲解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也适时地让少数在这方面学有心得的学生现身说法。
当然,记忆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指望通过几次讲座就能让学生谙熟其规律是不现实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持久关注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还分工编印了名为“探究人脑记忆奥秘,改善历史记忆效能”的小册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和消化。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三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三归纳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主要原因是:
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上的矛盾加剧
2.美苏冷战开始的喻示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
敌对行动
3.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
划(经济)(实质是通过世界经济控制西欧)、北约(军事,1949),苏联
的应对措施: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华约(势态欧洲出现
两大军事集团驳火的局面,美苏两极化格局形成)
4.德国分裂和北韩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5.亚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
6.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951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
7.战后日本金融市场恢复完全恢复发展的基础是,美国深化
的民主改革
8.东南亚国家联盟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9.不结盟运功的局限性是:非集团、不结盟,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的霸权主义,行动制订政策方针是建立国
际经济新秩序
10.东欧国家剧变的一般性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政治事件的国家
11.苏联解体、东欧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俄国戈尔巴乔夫改革
12.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13.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14.世界政治归根结底格局转折的根本原因是,世界房地产业
力量中心的转变。
2020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专题0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冷战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
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
该漫画反映了A.美苏试图分裂德国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错解】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冷战,没有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
【正解】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
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
全面理解“冷战”1.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出现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特点(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
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
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变”攻势起主导作用。
(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
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
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三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三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
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划(经济)(实质是通过经济控制西欧)、北约(军事,1949),苏联的应对措施: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华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5.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
6.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951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7.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是,美国推动的民主改革
8.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
9.不结盟运功的特点是:非集团、不结盟,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0.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12.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13.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14.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力量中心的转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体系框架图表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岳麓版必修3
阶段
世界格局
主要表现
认识
二战后
至50年
代中期
两极对峙格
局的形成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
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Hale Waihona Puke 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
末90年
两极格局下
表现出多极化
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冷战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羡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惊讶;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这反映出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美苏冷战的新形式C.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D.苏联科技上的优势【错解】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冷战。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材料反映的也是冷战,学生理解清楚这一点就不会错选。
【正解】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冷战。
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苏争霸时期,“关系缓和,平等互利”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是运用战争以外的其他手段进行对抗,故B 项正确;对于苏联的宇航技术美国也很羡慕,从中看不出美国的竞争优势,排除C项;“美国家庭厨房展”反映了美国的现代化水平很高,排除D项。
易错点击全面理解“冷战”1.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出现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特点(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
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
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变”攻势起主导作用。
(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
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
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即时巩固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以阻止东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的修筑A.标志着德国一分为二B.促成了北约的建立C.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D.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解析】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标志德国分裂,排除A;北约成立于1949年,排除B;柏林墙最初是民主德国政府修建的,是为了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排除C;由于美苏冷战加剧,双方就德国统一问题的谈判没有达成一致,最终德国分裂,故选D。
【答案】D易错点2 不能准确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用“缺席政策”来抵制。
“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原则。
上述现象反映了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控制C.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的分歧严重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错解】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掌握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本题容易错选A项,1965年,欧洲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加快,A项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正解】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
材料中1965年在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上,法国坚持的“全体一致”原则与德意提议的“多数赞成”的斗争,实际上是超国家倾向与维护国家利益的严重分歧,故选C。
此时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所述仅为表象,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易错点击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
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想。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
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
美苏争霸使西欧国家认识到密切联系、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4)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5)欧洲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观,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性。
(6)法德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2.过程(1)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4)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目标争取在资金、技术、劳务、人员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4.影响(1)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3)促成欧共体成员国在外交上的独立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4)使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即时巩固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次年《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签订,西欧各国实现煤钢“联营”,并逐步消除贸易壁垒。
这表明A.西欧形成了统一自由市场B.西欧各国竞争消除C.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关键D.美苏争霸受到冲击【解析】“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次年《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签订,西欧各国实现煤钢‘联营’,并逐步消除贸易壁垒”表明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关键,故C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煤钢联营,无法体现形成了统一自由市场,排除A;西欧各国竞争仍然存在,B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C易错点3 不能正确认识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在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铁托提出:“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艰苦的道路”A.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中立政策B.体现出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C.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D.标志着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错解】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不结盟运动的含义。
不结盟运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加入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同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主张独立、自主、非集团化,实现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正解】B【解题思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该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结盟和非集团。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A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排除;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D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是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局势下,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和民族权益的团结自强的组织,奉行不结盟、非集团的原则,据此判断B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击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形成: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3.主张(1)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2)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3)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4)20世纪70年代后,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主要任务,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4.影响(1)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即时巩固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宣言倡导,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撤除一切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消除核战争的威胁,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
宣言表明不结盟运动A.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B.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C.联合全球治理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D.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解析】不结盟运动提出了“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这一独立的主张,这表明不结盟运动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故A项正确;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提出了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体现不出联合全球治理,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故D项错误。
【答案】A易错点4 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认识不清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错解】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认识不清。
多极化趋势下,美国虽然国际地位下降,但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明多极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只是一个发展趋势。
【正解】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也是劳而无功的”可知,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和多极的结合,A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击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由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多极化趋势已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
两极格局结束后,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流。
2.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具体原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表现(1)欧盟: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