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

合集下载

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摘要: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历史教学该如何改革?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历史教学;实践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因此,历史教学在基础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及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兴衰成败,了解历史的变迁兴替。

因此,历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内化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立足历史教材,夯实学生“双基”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好教材知识,教材是他们学习的根本,任何形式的学习,都要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为依托,再向更深层次的延伸和发展。

教师的教学要立足教材,夯实学生的“双基”。

如,在学习川教版教材第1课《鸦片战争》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及结果,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教师可以拓展教材,着重对学生比较关心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给予补充讲解,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当时林则徐为什么要上书道光皇帝下令禁烟?鸦片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介绍虎门销烟英雄林则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例子,他虎门销烟的英勇壮举,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显示了他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爱国主义情怀,国难当头,他敢于站出来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英勇抗击英国鸦片的入侵,实在令人佩服,这也可以教育学生要向民族英雄学习和致敬。

虽然当今是和平时期,但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不能轻视,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成熟和稳定,我们更要提高警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为外界不良思想所渗透。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科技信 息
基础 理 论 研 讨
实旋素质教胄 添化巾学历史教学改量
石 家庄 外 国语 学校
[ 关键词 ] 素质教育 教 学评价 教学 目标 式。在课堂教学 中, 教师要 明确 “ ” 教 是为 了学生 的“ , 学” 学生要成为教 学 活 动 的全 面 参 与 者 ; 师要 成 为 学 生 主 动学 习 的指 导 者 和组 织 者 。认 教 识主体还要突破 以教材为中心 的旧观念 , 全面 了解学生 , 结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 , 按照学生发展的需 要, 调整教材 内容 , 删繁就简 , 以保证学生. 就要在教学过程 中创设师生之间 、 生生之间平等 、 和 谐的民主学习氛围。 尊重 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 平等地关 注和尊重每 个学生 , 给他们以主动参 与教学 活动及表现 、 发展能力 的机会 。尊重 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 到学生基础 、 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 , 使他们都 能参与教学活动 , 都可 以取得不 同程度的成功 , 从而 , 激发 学生的 自信 心 和学 习兴 趣 。 23 _发展主体 , 索适合学 生主体学 习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 探 研究 的深入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已成为广大历史 教师的 自觉行动 ,越来越 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 的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教学 中,学生应当经过 “ 意向——感知——理 解——运用 ” 的认 知过程 , 这个过程应是 师生互 动的 , 在恰 当的历史情 境中对有价值的历史 J题提 出、 - ] Ⅱ 探究和解决 。其次 , 要保证学生活动的 足够时 间和空间 ,教师要给予学生 系统 的学法指导 ,还要调动学生情 感、 兴趣 、 意志等非智力 因素 。 3运 用 多样 化 、 代 化 的 教 育技 术 . 现 从培养适应 2 世纪人 才的角度思考 , l 传统教学方式 已远远不能适 应需要 , 合理 、 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 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 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 实现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育人 目标服务的 功能, 得尤为重要。 显 31 .转变观念。 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人文学科 中运用 的思 转 想, 改变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 , 要看到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 的全面运用 , 导致教学 内容 、 将 教学手段 、 学方 教 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 , 最终 导致教育思想 、 并 教学观念 、 与学的理论 教 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 32促进教学模式 的转 变。从 已经开发的教学软件看 。 . 设计思想还 是以“ ” 教 为中心 , 辅助教 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 , 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不改变 , 仅仅是 内容 、 手段 、 方法 的先进 , 是不可 能真正使 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 堂的。我们认 为在先进 的教育科学理论 的指导下 , 充分利 用多媒 体交互性强 、 共享性好等 特点 和超文本 、 网络 特性 , 开发教师为主导和学 生为 主体两者相结合 的教学软件 , 促进新型 的教学模式 的建构。 4 明确 教 学 评 价 的指 导 思 想 。 进教 学 评 价 的 方 式 方 法 . 改 教育教学评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 中学历史学科要推进素质教育 , 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 41 .要构建符合 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 从素质教育 的要求 出发 , 对评价 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在 教学 目标 上, 要考虑学生发展的 需要 , 体现 开放性 和多元化 ; 在教学 内容上 , 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要 作灵活的处理和选择 ;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的选择上 , 鼓励教师选择 适合学生 主体学 习的教学模式 , 提倡开展课堂讨论 , 师生合作 、 生生互 动, 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立科 学的历史观 ; 树 考察教学 过程 , 不仅 要看 教师对知识结构 的把握 和重点 、 难点的处理 , 更要看教 师如何 “ 导学” 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 凋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学生 在课上的活动既要有量的保证 , 也要有质的要求 。 4 提倡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 的学业成绩。 . 2 学生平时学习成绩 和课 上参与情况应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 占一定 比例。历史课 的学业 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 , 要鼓励学生进行历史 演讲 、 历 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 自己搜集资料 , 撰写历史论文等 。 4 改进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 。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的, _ 3 教师 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 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 。 教师 日常教学情 况怎样 , 是否适 合学生 , 学生最有评价权 。当然 , 学校和 教育督导部门在学生评价教师时 , 应采取科学 审慎的操作方法 , 指导学 生 认 真 、 观 的作 出评 价 。 客

如何利用中学历史教学促进素质教育

如何利用中学历史教学促进素质教育

于 教 材 ” 陈 旧 观 念 , 根 据 义 务 教 育 的 要 求 , 结 合 的 要 并 实 际 , 灵 活 地 处 理 教 材 。根 据 达 成 素 质 教 育 目标 的 需 要 , 大纲 规定 的 范 围内 , 教 材 内容 可作 “ 重 ( ) 在 对 有 主 有 轻 ( )有 增 有 删 , 详 有 略 , 深 有 浅 ” 处 理 , 次 , 有 有 的 其 中 主 要 应 突 出 中 华 民 族 优 秀 文 化 传 统 ,特 别 是 传 统 美 德 的教 育 、 外 改革 史和 中外经济 文化交 流史教 育 、 中 乡 土 历 史 教 学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中 自然 环 境 与 社 会 发 展 关
展呢 ?
1树 立 素 质 教 育 的 课 程 .
地位观 。
历 史 课 程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先 要 确 保 历 史 课 程 的 首
口 应 有 地 位 和 课 时 计 划 的 落

实 。中学 历 史 课 程 是 国 家 基
秀 础 教 育 课 程 计 划 中 规 定 的 花 必 修 课 程 , 义 务 教 育 的 重 是
学 生 素 质 的 全 面 提 高 是 通 过 多门 学 科 的 课 程 实 施 来 实现 的 , 非一 门课程 只承担 某一种 素质 的培养 。 并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素 质 的任 务 ,要 求 每 门 课 程 在 确 定 目 的 任
素 质 教 育 的 主 体 l 全 员性 特 点 ,决 定 了 素 质 教 生和 育强 调启发式 原则和 因材 施教 的原则 。素质教 育上述 原 则 决 定 在 教 法 上 注 重 组 合 。 历 史 教 学 为 适 应 素 质 教 育 的 要 求 ,在 教 法 改 革 上 似 可 做 如 下 表 述 :依 据 实 际 ( 教 材 、 生 、 师 以 及 教 学 环 境 四 要 素 的 实 际 )发 即 学 教 ;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同时又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满足于社会发展需要。

要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师,不但要转变教育思想,还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去。

因为素质教育本身是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冲击和突破。

这里,就历史教学而言,谈谈本人是怎样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

一、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

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例如: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

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我重点分析了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那么,在以后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参考“大化改新”,分析其原因,学生就会以分析“大化改新”原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借鉴,从而得出。

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辩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的内外交困的危机,每当讲完同一类问题时,都要总结出这一类问题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我引导学生思其共同原因,不少学生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能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

浅谈素质教育观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浅谈素质教育观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充分发 挥历 史教学 对人 才培 养 、 人的 健 对 素 质教 育 , 已成 当今 中 国社 会 一 个热 门 区, 话 题 。 谓 “ 质教 育 ” 虽 然 众说 纷纭 , 是 全素 质 培养 的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 何 素 ? 但 综 合起来 , 比较 一致 的意 见是 , 素质 教育是 以 发 展受 教 育者 全 面素 质 , 养适 应 社 会主 义 2素质教育观指导下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培 现 代化建 设所 需要 的全面 发展 人才 为根本 目 的重 要 性 的 的教 育 。 首先 , 史知 识是 素 质教育 的重 要基 础 , 历 素 质教 育观 与 应 b 教 育 观 是 截 然不 同 学好 历史又是深入 探讨其他 学科的基础 , £ 在历 历 的。 应试 教 育观 , 置学 生 的身 心发 展 、 面 发 史 教学 中渗 透 素 质教 育 非常 重 要 。 史科 学 全
科 教 论 坛
浅 谈素质教 育观指 导下 的中学历史教 学改革
余俊 平 ( 常德市 武陵区南坪 中学 湖南常德
4 0 ) 1 0 0 5
摘 要: 素质教 育是 以发展 受教 育者全 面素质 , 培养适 应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 设所需要 的全 面发展人 才 为根本 目的 的教 育 。 素质教 育观 在 指导下 , 学历史教 学 面临着机 遇和挑 战。 中 为何要在 历史教 学中坚持 素质教 育观 , 怎样在素 质教 育观指 导下进行 中学历史教 学改 革, 文章
事业对 人才 的种种 需要 。 质教育 观 , 素 则强调 视 野 , 其 思 路 敏 捷 、 维 开 阔 、 强判 断 体上驾驭 这一章共三 节的内容 , 使 思 增 训练其概括 能 智 力开发 、 能力培 养和全 面发 展 , 受教 育者 力 、 解 力和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 能 力 。 让 理 力 ; 出第二 个问题是要 学生学会具体 把握 历 提 学 会学 习、 会 生活 、 会 工作 , 会 在各 种 学 学 学 其 次 , 史学 科 的 德 育 功能 是 不 言而 喻 史事件 , 历 善于 比较辩 析 , 权衡轻 重 。 两个 问题 , 环 境 和 条 件 下应 对 人 生 , 关 夺 隘 , 民 造 的 。 攻 为 中外 历 史上 的社 会 现 象是 进 行政 治和 阶 宏观 , 一微 观 , 概括 , 一 一分 析 , 励学 生思 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摘要] 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作用,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

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优化历史教学技术手段、制定合理的历史教学考试和评价机制等,对现阶段初中素质教育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作用一、引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新课程理念的思想观念到实施的一场深刻而又彻底的变革,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是靠学校通过具体的改革措施方能实现。

在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如今落实学校教育改革方针的重点,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历史学科教学,作为中学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二、历史学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活动和规律的促进人们文化素质养成的人文科学。

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它在各个学科中的作用与众不同。

一是历史的人文特性: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给学生讲述的是历史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促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

穿过历史,我们可以获得辽阔的人生视野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帮助提高我们的智慧。

进行历史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有利于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积极投身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历史的规律性;历史学是认识主体与历史客体相结合的产物。

2.历史学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学科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方面,是其他自然学科无法替代的。

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和具体的。

人类在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全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由于历史承载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因而历史学科和其他各门学科就有了紧密的联系。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摘要:中学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止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还可以进行身体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也不断深化。

素质教育的实际是将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育,它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思想、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融合,使之完善人格、开发潜能、发挥特长,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认为历史教学不但关系到发展历史学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

历史教学与学生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教育与历史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包含道德素质教育和政治素质教育等,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别的地位,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

思想素质教育的目标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其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历史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担负着重要的教书育人的任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用教材内容的高尚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是调节个人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根本。

同时把传统的民族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塑造学生良好道德人格、完善历史课中的素质教育。

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课本出现的一些人物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

教育学生应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前途理想。

素质教育导向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素质教育导向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素质教育导向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摘要: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但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66-01学习历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

一、历史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固定化与封闭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有固定的模式,即分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

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另一方面,它内含的固定化因素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固定化也导致了相对的封闭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各项目标之间有机联系的现象。

其表现,一是知识目标定得多且细,课堂教学承载量过大;二是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往往流于空泛。

三是教学目标间不能统筹兼顾,常常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

其结果是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

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历史室根据近两年在各类学校所听的约四百节历史课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的认识是: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3.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上。

简析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简析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渔” ,教 育的 目标是培养学 过硬 ,如流畅 的语言表达能 力 、科 学合
问题与课本 内容结合起来 ,就会提高学
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念和传统教育教学方 法的背景下 ,素质 教育更多是被视 为一种 呼声和未来 的目 实施过程 中仍然 没有 给予足够 的重视 。
历史教师必须能在课 堂上用 准确的 、历
史的语言去讲解 ,同时表达 得要 尽可能
形象逼真 、生动 幽默 、充满 激情 ,这样 才能栩栩如生地再 现历 史人 物和曲折多
七舰 队进驻 台湾海峡 ,从美 国侵略朝鲜
到发 动越南 战争 ,从 海湾战争到美 国总
怎样 提高老师的 自身素质 ,这看起
因势利导 , 培养学生分析 、 创 新的能力 。
对课堂教学过程 出现的突发事件 ,能及 时做 出判 断和处理 ,不断提高 自身驾驭 课堂 的组织能力 。 3 . 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促成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又能达 到素质教育 的目标要求 。 总之 , 实践素质教育必须大胆改革 , 对 历史教师来说 ,历史教学应首先提 高
习氛 围 。
( 3 )改 变传 统 的历史教 学 中教 师 只注 重 知识 点 的讲 授 、就 事论 事 的模
贾玉峰
在联系 , 发 现历史规律 。要做 到这 一切 , 历史教师必须具备 比较高的理论水平 ,
式 ,结 合社 会热点教学 ,使学生感觉 到 学 习历史有现实价值 。当今社会 的电影
所 以经 常出现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 面超 越 老师的情况。 因此 ,老师不 能满 足于 固有 的知识水平 ,要特别加强 自身的专 业 知识 和相关学科 的知识 的学 习 ,不断 拓 宽 自己的知识 面。 历史这 门学科 的特点决定 了它是融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期 ,态 度 、 值 观 ” “ 价 目标 的 确 定 当然 至关 重 要 。 第 二 , 学 生 的 发展 出 发 , 现 教 学 目标 的 开 放 性 。“ 史 使 人 从 实 学 明智” 明” 。“ 可以说是对历史规 律、 人类文 明发展 的科 学认识 ; 智” “
《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明确提 出: 对学生进行“ 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培育学生 “ , 初步运用历史 唯物 主义的基本 观 点 观察 问题 、 析 问 题 的 能 力 ” 分 。近 年 来 , 大 中 学 历 史 教 师 不 断 深 广 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 努力提高中学历史课 堂教学质量 , 取得 了不少 成绩 。但用素质教 育的要求来 审视 , 史课堂教 学中仍存 在着一 些 历 亟待改革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 面:
学生是历史学习 的主体 , 推进 素质 教育 , 深化历 史课 堂教 学 改 革, 需要我们认识主体、 尊重主体 、 发展主体 , 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 让
活 动。
第一 , 认识主体 , 就要转 变旧的教 学观念 , 改变“ 以讲为主 ” 的教
学 模 式 。在 课堂 教 学 中 , 师 要 明 确 “ ” 为 了学 生 的 “ ” 学 生 要 教 教 是 学 ; 成 为 教 学 活 动 的全 面参 与 者 ; 师 要 成 为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的 指 导 者 和 教 组 织 者 。 按 照学 生 发 展 的需 要 , 师 要 调 整 教 材 内 容 , 繁 就 简 , 教 删 以 保 证 学 生 主体 参 与 教 学 活 动 的 时 间 。 第二 , 重 主体 , 要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创 设 师 生 之 间 、 生 之 间 平 尊 就 生
为评 价 课 堂 教 学 的 主要 依 据 , 学 生 的 学 习 状 态 、 习 过 程 中 的 心 理 对 学

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_1642

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_1642

【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摘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方法;探索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改中如何体现上述要求,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1.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

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方法时,主要是在说教师教的方法,甚至是教师教知识、教教科书的方法;组织观摩教学,也多是留意教师在怎样教,引了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

总之,习惯使我们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

从这样的层面上来思考问题,似乎也没什么错,这难道不是教师力求做好本职工作的一种体现吗?2.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

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对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对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 , 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 必须 在教学 指导思想 和教学方法上实现 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 教育转变 。 首先 , 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 。为了适 应素质教育体 制 的建立 , 课堂教学应该 实现以下几个 转变 : 一是从 以 教 师讲解 为主转 向以学生 阅读 、 考 、 思 讨论为 主。二是 教师讲授 的侧重点应 从历史过程为 中心转 向历史发展

应试教育的机制是选拔或者淘汰的手段 ,而且几 乎是唯一手段 。因此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考试 成绩成为 衡量学生和教师最重要的尺度。造成教师 为提高“ 教学 水平 ” 而考什 么就教什 么 , 不考就 不教 , 和学生 为提高 “ 习效率” 学 就考什么学什么 , 不考就不学 的状况 。 这种 状况 已经制约 了历史学科教学功能的发挥 ,扼杀 了历
i■G E匝 N 0 1 岛 O X圈 E E2 0 .2 t Z N— W K H暖U ■ 固 8

应试教 育向素质教 育转变 中对历史教 学的几点思考
甘肃渭源县龙 亭中学( 42)) 张永强 7 8 f】 ( 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 ,这是 当前基础教育 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 ,下文就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在建 立素质教育体制过程 中的地位 、作用和方法等 问题谈
现实感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也才能真 正发挥历 史明 理、 鉴今 、 人 的作 用 。 育 其次 , 要逐步突破现有 的考试框架。一是考虑增加 经常性 的练 习, 减少考试 次数 。二是不 搞“ 题海 战术” , 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是评定学生进行多方 面的综 合评 定, 打破由一个成绩衡量学生 的做法 。 再次 , 创造 条件 , 开展更多有益 的课外活动 。围绕
历史学科能开展 的课外活动很多 , 资源 十分 丰富 , 如组

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浅论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摘要: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表明,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要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

从实践上说,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关键词:注重素质教育历史教学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要落实在整个教与学过程落实在课堂。

所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把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过程。

学生智力的技能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提高和发展。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是整体性原则,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二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三是进行多种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应有的发展,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与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与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与方法历史是一门动态发展的学科,它既反映过去又面向未来。

高效率、高质量的历史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情感与心理素质。

本文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着重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意义与具体方法,希望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教育改革目标,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标签:中学历史;素质教育;意义;方法历史学科凭借其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双重作用,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

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改革方案,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思路,客观呈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1.1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发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想要落实素质教育根本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重新整合创新教学方案,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开展教育活动,尝试从学生视角为出发点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

因此可以说,素质教育加快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而在此过程中执行的改革计划与改革措施符合新课标的发展需求,二者协调统一,共同促进、共同进步。

1.2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同样历史教学活动在素质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下做出一系列的改变与创新,趣味横生的教学内容与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起中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与思考历史知识,深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无形中提高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处理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

1.3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历史文化内涵来自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过程中以史明鉴,通过汲取历史教训、学习历史经验而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

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发展,就是全面渗透历史文化的精华,将历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个性成长密切结合,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品质与综合素养。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一切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方针政策,都必须在课堂中得以实施。

为了适应素质的这一要求,就必须进行中学历史课堂改革。

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行目标教学;二要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才能走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关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从理论阐述、宏观决策、管理等方面进入课堂教学的微观领域。

课堂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一切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方针政策,都必须在课堂中得以实施。

从中学历史学科来看,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二是重视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三是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智能素质。

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在学校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将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教师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为他们将来成才打好基础。

为了适应素质的这一要求,就必须进行中学历史课堂改革。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行目标教学中学历史课传统的教学内容是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东西。

而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内容既加强基础知识又重视能力培养,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拓宽知识面,既重视科学,又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这些问题不用心是难以解决的,因此过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行目标教学。

实践证明,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具有内在的兴趣。

针对历史教材内容头绪多、史实多、联系广泛的特点,教师就要精简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要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在保证历史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来用调动教材、变动内容、有选择地讲授。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材料,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改革

教 师 必 须 树 立 民 主 平 等 的思 想 , 造 民主 的教 育 氛 围 。师 营 生是 同一 个 战 壕 里 的 战友 .教 师 不再 居 高 临下 地 教 导学 生 . 而
是 以一 个 引 路 人 的 角 色 来 帮 助 、 拨 学 生 教 师 要 抛 弃 师 道 尊 点 严 , 为学 生平 等 的 合 作 者 、 虚 的 倾 听 者 、 诚 的 赏 识 者 、 成 谦 真 个 性 张扬 的促 进 者
学 生 的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培 养 目标 中 明确 规 定 : 学 生 “ 步 使 初 树 立 对 国 家 、 族 的 历 史 责 任 感 和 历 史 使 命 , 成 健 全 的 人 格 民 形 和健 康 的审 美 情 趣 ”
( ) 助 学 生认 识 社 会 主义 制 度 的 优 越 性 一 帮 从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的进 程 中 . 生 可 以知 道 人 类 社 会 至今 已 学 经历 过 五 种 不 同 的社 会形 态 . 过 今 昔 政 治 制 度 、 济 制 度 、 通 经 文
深 刻变 革 。 史学 科 是 中 学教 育 教学 的 组 成部 分 . 学科 教 学 改 历 是 革 的重 要课 题 。 中学 历 史教 学 中 。 师要 更新 中学 历史 课 程 的 在 教 教学 理 念 . 深化 教 学 改革 . 力 提 高 中学 历史 课 堂 教学 质 量 。 努

育工 作 的效 果 来 说 , 重 要 的一 点 就 是要 看师 生 的关 系 如何 。 很 ” 课 堂 教 学 不 仅 有 师 生 之 间 的 知识 信 息 的传 递 . 需 要 师 生 双 方 更 进行 情感 交 流.让 学 生获 取 更 为 丰 富 的 语 言 知 识 和 人 文 关 怀 教师 只有 与 学 生 建 立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 学 生 的学 习实 践 活 动 为 提供 良好 的精 神 动 力 和 环 境 支 持 . 造 和 谐 的教 学 氛 围 . 能 营 才 激 活学 生 的情 感 ( ) 学 生 有 安 全 的心 理 环 境 一 让 消除 了学 生 对 教 师 的 畏惧 感 和对 学 习 的畏 难 心 理 . 强 他 增 们 学 习 的 自信 心 . 就 能 有 效 激 发 他 们 学 习 的 兴 趣 和 主 观 能 动 性。 只有 在 这 样 的师 生 关 系 中 . 生 才 能全 身 心 地 投 入 学 习 中 , 学 敢 于发 言 。 ( ) 师 与 学 生 的人 格 是 完 全 平 等 的 二 教

如何做好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如何做好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历史教学

如何做好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山西省昔阳中学李志斌史学素有“垂鉴育人”的社会功能。

历史教学的全部作用和意义,就在于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即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它既有情感功能,又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灿烂辉煌的文化,绚丽多彩的经济,璀璨群星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睿智明达的先人哲理…这一切使历史课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人文精神中最可贵的真善美,使历史课凸显出其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但现在的历史课却变得枯燥乏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的出现呢?我们应当如何来改变这一局面?一、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学科的教学,作为人文学科教育,是以认识和叙述历史为特征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社会认识为目的的教育。

1.历史学科就其性质来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了解和认识历史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具体的历史史实,而且也包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时还包括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这些都具有借鉴的作用和教化的功能,从而具有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2.历史教育有鲜明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概括地说包括两类:一类是指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类是指那些普遍性的能力,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

3.学习历史是提高人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平时阅读书籍、观看影视作品、游览名胜古迹时,都会处于历史的体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是一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学问”历史学习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在多样化的休闲活动中,阅读书籍、观看影视、出处旅游、社会交流与交往等活动,都可能会接触到有关历史的信息,处于历史的体验之中。

所以,学好历史就与生活的范围、乐趣、感受等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关联。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我们真是生活在历史中,历史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多媒体 技术的发展 ,为历史学 习
0 4i陕西教育 2 1/- 期 6 -0 12 0
生的注意力 , 以要抓住 学生的 内心 , 所 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是历史教学 的重 点。例如 , 以根据新 闻时事 , 系具 可 联
体, 实现师生互动 。 如讲《 新文化运动》

节时 ,前期 的讲解 把陈独秀的有关
图像 、 图片及 倡导 的民主、 科学思想显
感 的方式 ,从 而 提 高学 生 的 自身 水 平, 这也是素质教 育的基本要求 。
明确课 堂教学 的 目的,精心设计 活学生 的思维 ,使之 调动 自己的全部
问题 , 导学生进入历史课程 的学习 ; 引 力 量 进 行 实践 。

Hale Waihona Puke 整体联 想 , 纵横联 想 , 中外 联想 , 今 古
联 想 的方法加 深对 内容 的复习识记 , 提高学生对历史 的整体认识 、 理解 、 吸
收和借鉴 。 素质教育下新课标 的实施 ,必须 以学生 为主体 , 培养学 生的创新 意识 、
是教师精心设计 一些练习题 ,让学生 在其中获得新知识 、 新概念。
根据多年 的教学 经验 ,我认为培 养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要有新 意 的刺激 , 多媒体 的运用 、复习过程 中的联想教
传 统 的历史 教学 法 只强 调教 师
体的史实来 导人新课 ,既可 以使学生 示 于屏幕上 ;再 如讲近代 中国的探索
看到历史的发展过程 ,激起学生 的学 习欲望 , 提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又可 以 史时, 可用图表或线索 的形式理 出 , 并 制成课件 , 解时边讲边逐步演示 , 讲 农 民阶级——地 主阶级—— 资产 阶级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基础教育。

相对应试教育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柳斌《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强调了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历史教育“对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素质;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

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目标和任务与素质教育指向是一致的,应该把素质教育当作首要任务来完成。

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表明,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要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的过程;把侧重学习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转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结合,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活动;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

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

从实践上说,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要落实在整个教与学过程落实在课堂。

当代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

所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把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过程。

学生智力的技能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提高和发展。

不接触具体的材料,并加以观察和研究,不可能形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思想情感的激发,不但需要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倾注个人的情感,而且要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起情感的双向交流。

学习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决不是单纯的陈述和记忆,必须伴之以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才能使学生产生喜怒与爱憎,崇敬和鄙视。

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唱独角戏是不行的。

强化学生当学习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以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

语文界有个改革家魏书生倡导的教学民主,把自己的思想向学生开放,让学生知道教师在想什么,做什么,做到师生思维的同步运行,师生合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也是历史教学界教学可以借鉴的典范。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是整体性原则,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二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三是进行多种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应有的发展,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根据人的素质培养过程规律看,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备学好历史科基础的潜力,虽然历史讲得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学好历史可以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从理论上说,没有学不好历史的学生,虽然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存在的。

当前,社会、学校、部分家长,对教育片面理解,认为历史科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可上可不上,形成误导,造成部分学生也认为历史科学好学不好一个样,不下功夫学,相当部分学生也就成了“差生”。

而教师用“应试”教育的尺度衡量,用老方法授课、老观念看学生,难免对他们存在有偏见,或视其为“障碍”,或认为无可救药,或者漠不关心,长期发展的结果,自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效,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这种做法既违背教育规律,又不利历史教学改革、不利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针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发“差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

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

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差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功夫。

区别对待不是降低对差生的要求,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他们引入正轨后,逐渐对其加码,促其赶上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策略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动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受其动机的策略的支配。

因此,研究“学”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关键。

特别是对初一学生,他们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学历史,纠正盲目死记硬背的思维定势,强调理解记忆十分重要,养成科学严谨的务实态度,把握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技能、初步的唯物史观都是为日后提高建立的基础。

我国目前仍有许多中下水平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是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从道义上、行动上、关心、探索这个问题,走出一条改革的新路子。

第二,要把素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光有“一般学识”或只讲“培养能力”是不完整的。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即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学校德育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的意义极重要。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手段。

爱国之心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这是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纽带。

祖国和爱国的观念在历史中形成,也需要历史认识来巩固。

历史教学也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史学对人生的启示,在于激扬人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观、历史观,使人成为品德高尚,乐观进取的人。

古代的苏武、张衡、诸葛亮、包拯、文天祥,近现代史上的林则徐、谭嗣同、鲁迅、周总理、刘胡兰他们的人格力量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总之,中学历史思想教育内容与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好好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

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1977年,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的科技、教育状况时说:“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

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可能干得比他们好”。

“中日近代以来没有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首先同二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有关,也与现代反动政府的腐败有关”。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尽管我们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伟大的作用。

但是“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坚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们现实的落后”。

“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从唯物辩证观点出发,从史学的角度给人以启迪和信心,引导人们向前看。

作为史学工作者,更应义无反顾以思想教育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德育思想。

第三,取向一致,以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实施素质教育在人的认识观念上与应试教育有差距,这就需要学校、家长、社会重视支持,全社会协调一致。

学生的教育主战场在学校,因此学校必须摆正各种学科的位置,对历史学科也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功能。

教师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访、倡议书等形式,晓之以理,阐明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历史的社会功能以及历史学科在人格塑造上的意义,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再次,注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培养提高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中新大纲在历史课教学的目的中,明确提出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大目的任务。

全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即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和导向,能力培养是关键。

大纲把能力培养放到中心位置,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培养能力的要求。

第一,再认和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和基本线索。

第二,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第三,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四,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对某些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

这五项能力概括了历史学科能力的整体结构。

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要求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应以本大纲为依据。

这就把能力培养的目的与教学评估联系起来,把能力测试的要求作为学校各类考试命题的准则之一。

考试学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只有在新材料和新情境下,才能考查学生的能力。

为适应这种转变,高考考纲改变了过去高考教纲“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提出了以考纲为纲,一纲多本的原则,并提出历史学科基本的能力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