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一中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导学案
2013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教案2
辩证唯物论2013届高三政治专题复习课案生活与哲学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一、知识网络1)物质的含义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3)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普遍性3)规律的客观性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作用结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1)原因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态度:(方法论)二、感悟高考【2011·四川卷】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
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联系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
【参考答案】①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在发展核电过程中,人类主尖依据核电发民菜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从安全标准、安全建设、安全措施、技术体系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核电安全。
②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推动核电发展和应对核事故过程中,人类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和发展对核电安全的认识,运用对核电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核电建设,使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三、热点链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2011年6月10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表明在中国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形势紧迫。
报告指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6全球公顷,也就是说,平均每人需要1.6公顷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来满足其生活方式的需要。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案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联4)系方法论要求
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是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自点在事看物问的题潜在,反联对系的用显孤化立和实的现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单元整合
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不能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如果这样,可能陷 入诡辩论。
联系的客观性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辩证否定观和创新意识 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
题型
试题来源
选择题
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19题
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①
和②
。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③
。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④
和⑥
。
、⑤
2.世界是一个⑦
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单元整合
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⑧
。
3.联系具有⑨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单元整合
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 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 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因此,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政治权利与义务导学案
政治必修二新授课导学案设计人:周雪娟审核人:王燕平班级:班小组:第小组富顺一中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课程标准]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学习目标]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将主要概念划出加以理解,标记不理解之处,再研读本学案。
2、限时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规范,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重点掌握主要概念及相关知识,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及其地位,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原则。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案(一)知识清单1、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为基础和准则的。
公民依法、、,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___________和,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和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包括、、、、、的自由,是人民行使的重要方式,是的具体体现。
3、监督权包括、、、和等。
4、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务。
5、国家的、民族的,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姓名:导学案编号:必2—1(章/课/单元/专题)1 (课)—2(框)的,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准则:坚持的原则;坚持的原则;坚持的原则。
(二)课前探究探究一:英国有一个海德公园,被人称为最自由的地方,在那里什么话都可以说,但还是有条规定:侮辱英国女皇和暴力革命的话不能说。
结合这段材料谈谈对政治自由的认识。
探究二:1996年夏季,洪水暴发之际,河北省一些地区、县为了保住北京和天津,他们同意国家的安排,决堤放水,淹没了他们的住所和良田。
2013届高考政治必修第一轮轮复习教案20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①平等、团结、互助、②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民族平等。
各民族虽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但绝无③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④依法平等地享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⑤义务。
民族团结。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⑥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⑦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
这是由⑧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⑨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⑩前提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11物质保证。
◆ 温馨提示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2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13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14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15自治机关,它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自治权的地位和内容:○16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 温馨提示一方面,要坚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证民族自治权的实施。
2013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教案5
2013届高三政治专题复习课案 生活与哲学专题三 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一、知识网络的路变 1)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方法唯物辩证法1.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根本要求)二、感悟高考【2011·天津卷】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
“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
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答案】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
三、热点链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6月24日,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介绍说,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389.2万个。
王秦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走过了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参考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发展的。
2013届高考政治必修第一轮轮复习教案22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①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②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③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④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⑤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⑥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具有⑦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⑧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⑨文化活动。
(2)具有⑩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11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
○12世界观、○13人生观、○14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 温馨提示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得到改造。
二、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15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16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17精神力量。
优秀○18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19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20思想道德素质、○21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22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2013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4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重点难点(高考考点梳理):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了解影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理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理解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框题导学(阅读思考,探究交流,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重新整合教材)自主学习篇读书摘要自我检测落实“双基”预习达标1、什么是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含义和地位、作用: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和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文化多样性的集中展示: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_________,也是民族情感的__________。
②文化遗产:是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有。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和(文化是世界的)。
②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的和的、的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是民族的)。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2013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4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考点解读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考点讲解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补充:A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的反映,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对经济和社会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B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2)侧重点不同:传统文化侧重于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的文化内容,侧重于过去的文化,后者则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2)特点不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3)各有自己的参照物,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传统文化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4)性质来看: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5)指向不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2013届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教案2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考点解读: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3.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5.了解外汇和汇率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考点讲解(一)、商品1、从外延上看:商品是个历史范畴;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物品是个永恒范畴。
2、从内涵上看: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用于交换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这里的“交换”就是“买卖”,其近义词有“销售”、“出售”、“交易”、“贸易”等。
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转化。
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当作商品来买卖,这是特殊现象。
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都是劳动产品,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价值。
商品交换的实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3、从属性上看: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两个基本属性)a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交换劳动的关系)d商品、价值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商品、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e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使用价值;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f一切劳动产品都凝结着无差别人类劳动;只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才是价值。
4、理论联系实际:①、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②、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③、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比较大小。
201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学案课件专题14哲学思想与物质观、意识观(新人教必修4)
考点探究
学案14
命题点 1 世界的物质性
[预测题型:选择题]
4.通过太空科学实验 ,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 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 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 ①进一步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是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 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 ) ②说明物质世界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考点探究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和前提 B.哲学能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指导 C.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哲学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解析
学案14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B 项正确。 具体科学是
哲学的基础和前提,A 项表述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不能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D 项说法 错误;C 项不符合题意。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考点探究
学案14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方式灵活, 选择题侧重于考查规律的 含义、 特点等; 非选择题集中考查按规律办事以及规律的客观 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013 年命题可能结合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考查经济活动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结合各 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经典案例, 考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按规律办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知识,结合党的十八 大以及党对人大的领导,依法执政的实践考查按规律办事。
答案
B
考点探究
命题点2 哲学基本派别
学案14
[预测题型:选择题]
2.我国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 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A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心之官则思 C.气者,理之依也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2013届高考政治必修第一轮轮复习教案15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作出的①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②性质和③宗旨决定的。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④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⑥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⑧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温馨提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的最高地位并不矛盾。
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含义: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⑩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11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12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13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14依法执政。
原因:科学执政、○15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16领导核心作用。
◆ 温馨提示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富顺一中初2015级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思品试题
富顺一中初2015级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思想品德试卷分值:50分时间:30分钟命题人:幸享前审题人:赖修云一、请你选择: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学校成为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
这是因为:①在学校里有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②在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③在学校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④在学校里有老师的专门指导和帮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活动中,不利于我们学生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是:A、参加书法绘画培训班B、天天课余泡网吧C、学习摄影技术D、参加学校读书协会3、俗语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关爱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B、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C、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D、集体的力量与成员数量的多少绝对无关4、在2007年5月结束的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选手张怡宁,王楠同心协力获得了女子双打冠军。
但在之前两天单打比赛中,她们却是冠亚军的竞争对手。
这说明:①合作与竞争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②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有竞争就不能有合作④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观看右边漫画,给你的启示是:①情绪是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的②情绪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③要学会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④良好情绪有助于成功,不良情绪使你走向失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6、西方有句谚语:“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担,痛苦减半。
”研究表明,在一起交谈的两个人会慢慢地达到同样的心理状态,调节自己心情的最好方法是找到知心的人倾诉和沟通。
这表明:A、一个人是无法承担痛苦的B、有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C、快乐与痛苦永远同时存在D、一个人的情绪可以影响到他人7、电视剧《长征》为我们再现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广大红军战士凭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2013届高考政治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八学案27
学案27
1.海南省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如
海南岛欢乐节、黎族“三月三”、琼山正月十五换花节、儋州
本 中秋歌节……近年来,海南省各地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景区
学 案
景点纷纷高举“节庆牌”,精彩纷呈。
栏 目
“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需要很多载体,节庆活动是其中之
开 关
一。”专家认为:旅游市场开发一定要强化“政府推手、市场
本
学 消费的倾向”。(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
案
栏 注重公平。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
目
开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再分配、更加
关
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以解决“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 (3)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以解决“重速度、轻结 构的局面。”
失分警示 “启示”类设问在解答过程中,学生极容易出现两
本 学
个问题:一是脱离材料,只是简单地罗列教材知识,这是不符
案 栏
合设问要求的。一定要注意是从材料中得出启示。二是原理与
目 开
方法论的相脱离,要么只写原理性的知识,要么只写方法论的
关 内容。对于现状的分析,直接找到的往往是原理性的内容,我
们在答题过程中不应忽略其方法论要求;对于措施的分析,虽
类试题本着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首先分析问题,根据材料可
本 学
知,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重生产、轻消费,二是重效
案 栏
率、轻公平,三是重速度、轻结构;第二步是针对上述三个问题,
目 开
结合教材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加快转变经
2013届高考政治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八学案26
四、依据类主观题
学案26
(1)未限定某观点 ,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 ,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 , 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 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 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 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四、依据类主观题
学案26
四、依据类主观题
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 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 范围 ,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 ;第二 ,未 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失分警示 析 。
对限定知识范围的和未限定知识范围的,应具体分
四、依据类主观题
学案26
2.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 每年政协会议,八个民 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都会根据各自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的愿望和诉求,向国家谏诤言、献良策,成为大会上一道亮丽 风景。2012 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八个民主党派中央 和全国工商联分别向大会提交了 20 至 30 篇提案和大会发言,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民主党派向人民政协提交提案的依 据?
三、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学案26
解析 重视网络民意、发挥网络监督作用的意义可以从对公 民、对党和政府、对国家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答案 (1)重视网络民意、发挥网络监督作用,拓宽了公民政治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参与的渠道。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政治参与或参与 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热情和信心(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公民 的合法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013年高考政治 热点知识专题复习 唯物论学案 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政治热点知识专题复习唯物论学案新人教版一、【知识整合】二、【考查方法】1、小综合①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②运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③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2、单一原理①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③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关系原理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3、小切口①材料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②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③怎样做到尊重客观规律?④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三、【答题模板】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㈠常用观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㈡另外注意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为什么和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㈠哲学依据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㈡怎么样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两种错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④从辩证法角度分析: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客观实际。
2013届高考政治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七学案24
化创新要
( A)
本 学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体现时代精神 ③薪火相传,一脉
案 相承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栏
目 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关
四、引文型选择题
学案24
3.现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是很小的差
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
即积极的心态或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或失
题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
题肢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题肢都是名言、成语
和俗语等引文,要求考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
题肢。四、引文型选择题Fra bibliotek学案24
1.透视主旨法 方法指导:适用这种方法的引文型选择题一般是以引文为题
本
学 干,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解答时,需提炼引文的中心意思,
案
栏 并分析各个题肢,选出相符合的题肢。
目 开 关
四、引文型选择题
学案24
例 1 (2012·新课标全国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
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本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
学 案
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
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 项体现了拼搏
进取的人生观;B 项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性,绝对运动与相对
本 学
静止的关系等;C 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用
案 栏
哲理;D 项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顺一中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导学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关注考点1、文化与社会:①文化的内涵与形式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③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二、考点解读(一)、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点二文化的形式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考点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表现在: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文化;从国际看,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文化竞争与挑战的态度与对策知识体系(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点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考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2)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经年累月,难以抹去。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考点三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知识拓展】标志词: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会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词语;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增强、鼓舞、激励、振奋、促进等词语。
知识体系三、【易错提醒】1、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思想、理论、信念、信仰、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把文化等同于知识或艺术,是对文化狭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3、经济和科技实力作为硬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只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经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文化并不是中心任务。
4、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东西。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5、文化对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X)(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6、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贬低文化的作用,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最重要的,文化建设可有可无;二是夸大文化的作用,认为文化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
这两种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文化的作用。
7、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X)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8、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是最重要的。
(X)(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9、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X)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
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好作出选择。
我们应该自觉地接受科学的、健康的文化的影响,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影响。
)10、不能正确区分文化影响人的两个特点。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效果。
)练习题一、选择题2011年7月8日的《光明日报》报道,时值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纷纷登场。
仅以1921年建党前后为背景的描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影片就有多部,如《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秋之白华》《情归陶然亭》等。
回答1~2题。
1.2011年7月1日前后,市场上上映的红色题材电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建党伟业》的包场预订已经到了8月份,零售票房也是后劲十足。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影响重大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湘江北去》打出的是青春激情的招牌,得到了青年观众的热捧。
许多年轻人评价说,这是一部“给力”的青春电影。
《湘江北去》的成功体现出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十二五”建设,各部门、各地区、各电视台、各网站纷纷举行了英模人物纪念活动,形成了讴歌英雄模范、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电视和网络是文化传播的媒介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011年7月,在“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三周年之际,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读点经典》编委会编辑、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诸子百家箴言精选》面市。
回答4~5题。
4.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1年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社会诚信的缺失,这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
这是因为(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6.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广为流传。
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
材料表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7.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文化部已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文化系统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
国家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是基于( )A.先进文化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C.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D.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8.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
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 )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B.优秀文化就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C.优秀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D.优秀文化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9.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可见( )①文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的②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亚太地区仅占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