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2016年初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

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

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8题;共40分)1. (2分) (2019八上·萨尔图期中) 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的质量约占 21%B .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SO2、CO2、NO2C . 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D .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少量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及杂质2. (2分)(2013·南京)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 酒精挥发B . 石蜡熔化C . 水的电解D . 干冰升华3. (2分)(2018·定兴模拟) 下列说法或作法错误的是()A . 提倡学生每天饮用奶制品,防止缺钙B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 .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D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4. (2分)(2012·鞍山) 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 . 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B . 硫酸铵化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C . 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D .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和节约资源禁止使用塑料制品5. (2分)溶液的特征颜色,为我们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小聪同学为探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取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颜色变浅;②比较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③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后溶液为无色;其中,能证明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的方案是()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①②③6. (2分)(2017·锦江模拟) 下列表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叙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A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2HgO 2Hg+O2分解反应B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O+CuO Cu+CO2置换反应C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CO2+H2O═H2CO3化和反应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A . AB . BC . CD . D7. (2分)如图表示两项实验:①在燃着的蜡烛甲、乙上倒扣一只玻璃杯;②往放有燃着的蜡烛丙、丁的烧杯中慢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佛山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佛山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佛山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 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酿制甜酒 B. 煤炭燃烧 C. 瓷器破碎 D. 钢铁生锈2. 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鸡蛋清7.6~8.0 B. 牛奶 6.3~6.6 C. 葡萄汁3.5~4.5 D. 苹果汁 2.9~3.3 3. 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 )A. 禁止烟火B. 当心爆炸C. 剧毒D. 禁止拍照 4.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5.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出行多乘交通工具B. 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C. 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 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6.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 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的是( )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7.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B. 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C. 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D. 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8.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测待测溶液pHB. 蒸发C. 过滤D. 氧气验满9. 二氧化氯(ClO2)是城市生活用水的新型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 +4价B. +3价C. +2价D. +1价10. 下表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11.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B. 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C.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12. 右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试卷(带详细解析)

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试卷(带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1.(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用高梁、玉米酿酒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石油化工产品C.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煤气D.把某些废弃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制甲烷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用高梁、玉米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石油化工产品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煤气生成了一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废弃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制甲烷,说明有新的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分)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B.白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C.50g糖溶于200g水中,制得250g溶液D.加热高锰酸钾制到氧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少了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变化而言的,不适合物理变化,所以在解答时先判断该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为化学变化,然后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来作出判断,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煤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并且煤在燃烧时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虽然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但是依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燃烧的煤的质量应该等于灰烬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故A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白磷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B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C、糖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所以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C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被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剩余固体和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故D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C.点评: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3.(2分)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的读法正确的是()A.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上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B.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8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有两种,其一是质的读法,其二是量得读法;针对各选项需分析解决.解答:解:A、注意在化学方程式中“+”和“=”的读法应分别读“和”、“生成”,不像数学计算一样的读法;故A错误;B、注意在化学方程式中“+”和“=”的读法应分别读“和”、“生成”,不像数学计算一样的读法;故B错误;C、这是一种质的读法,说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即可;故C正确;D、这是化学方程式的一种量的读法,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读出,但读的量不正确,应该是“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注意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掌握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对解释此题帮助很大.4.(2分)有H2、O2、N2的混合气体21g,点燃后完全反应之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g气体,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A.H2和N2的混合气体B.3gN2C.O2和N2的混合气体D.H2、O2和N2的混合气体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发生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利用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可能存在氢气过量或是氧气过量,若3g气体为氮气,则18g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解答:解:由2H2+O2 2H2O可知,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4:32=1:8,则若反应之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g气体为氮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2g、16g,且恰好反应完全,故B可能;则若反应之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g气体为混合气体,可能为氮气和氢气,故A可能;则若反应之后恢复至常温得到3g气体为混合气体,可能为氮气和氧气,故C可能;点燃后完全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一定不会有氢气和氧气同时存在,故D不可能;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成分的分析,利用点燃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过量的问题,注重对学生思维严密性的训练.5.(2分)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g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4:3 B.12:11 C.11:12 D.3: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3.6gD,先计算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生成的C的质量,最后计算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解答:解:由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g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则A+3B═2C+2D7 8×32.8g x,解得x=9.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的质量为2.8g+9.6g﹣3.6g=8.8g,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9.6g:8.8g=12:1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质的质量之比,明确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与代入化学反应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并学会应用质量守恒来计算物质的质量.6.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Ⅹ+6H2O,则X 的化学式为()A.H2SO4 B.SO3 C.SO2 D.CO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方程式的左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右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难度较小.7.(2分)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1:3 B.3:1:2 C.4:1:2 D.3:1: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该物质的微粒个数;分析图中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关系,确定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解:反应前有4个A分子和1个B分子,反应后有2个C分子和1个A分子;去掉未反应的1个A分子,得出各物质微粒反应的数目关系如下图: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由3个A物质的分子与1个B物质的分子进行反应生成2个C物质的分子,得出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计量数是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不参加反应不计算在内.如题中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分子个数是3个而不是4个,其中有1个A物质的分子不参加反应.8.(2分)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需要5.6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C.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可以知道,该反应中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在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至于是不是含有氧元素,可以根据二氧化碳及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来进行判断.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质量不变,所以可以判断在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100%=3.2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00%=2.4g,所以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氧元素的总质量为:3.2g+2.4g=5.6g,这与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可以得出在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可以得出选项A与我们的判断相符合.故选A.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并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求算物质的组成.9.(2分)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反应后质量/g 待测17.4 0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一定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17.4克﹣8.7克=8.7克;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3.6克﹣0.4克=3.2克;C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减小的质量=21.6克﹣0=21.6克.总上分析,增加的质量=8.7克+3.2克=11.9克,减小的质量是21.6克,所以A的质量是增加的,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21.6克﹣11.9克=9.7克.因此反应物是C,生成物是A、B、D.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数据可知,B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17.4克﹣8.7克=8.7克;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3.6克﹣0.4克=3.2克;C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减小的质量=21.6克﹣0=21.6克.总上分析,增加的质量=8.7克+3.2克=11.9克,减小的质量是21.6克,所以A的质量是增加的,是生成物,增加的质量=21.6克﹣11.9克=9.7克.因此反应物是C,生成物是A、B、D.A、综合分析,C→A+B+D,比如:碳酸铵分解成氨气、二氧化碳、水,故A错误.B、综合分析,A的质量是增加的,增加的质量是9.7克,所以最后A的质量=9.7克+19.7克=29.4克,故B错误.C、综合分析,B增加的质量是8.7克,D增加的质量是3.2克,所以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2=87:32,故C错误.D、综合分析,A增加的质量是9.7克,C减小的质量是21.6克,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注意:质量是指各物质的参加反应的质量.10.(2分)下列反应或作用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是()A.用赤热的木炭还原氧化铜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C.在空气中点燃木炭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学科交叉型;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循环,由学过的知识可知:木炭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得到氧生成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酸会产生二氧化碳;单质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解答:解:A、用赤热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消耗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其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是碳循环的重要途径.有关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要记牢,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溶解并生成石灰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1.(2分)下列叙述属于CO和CO2在化学性质上的区别的是()A.二者所含碳的质量分数不同B.炭充分燃烧生成CO2,不充分燃烧生成COC.CO有还原性,CO2有氧化性D.CO2的水溶性大于CO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二者所含碳的质量分数不属于化学性质;B、根据碳的可燃性分析;C、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有氧化性;D、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理性质.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碳的质量分数不同,但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错误;B、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生成一氧化碳,但这是碳的化学性质,而非二者的区别,故错误;C、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在此反应中二氧化碳提供了氧元素,因此具有氧化性,故正确;D、CO2的水溶性大于CO,正确,但是物质的水溶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并且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对比,要细心分析才能选出正确答案.12.(2分)小明家的厨房中有①食盐;②食醋;③酱油;④味精;⑤碎鸡蛋壳等.他想做一个家庭小实验,制取并证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于是他找来一个玻璃杯和一支蜡烛,小明要完成该实验,还应选择上述哪些物品?()A.①②B.①②④C.②⑤D.①②⑤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碳酸盐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食盐是氯化钠,食醋的成分主要是醋酸,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味精的主要成分的谷氨酸钠,可以据此分析并作出判断.解答:解:根据各物质的主要成分分析可知,鸡蛋壳和醋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而食醋中含有醋酸,即只需②⑤与题给的仪器结合就可以完成此家庭小实验,而氯化钠和味精都难以产生二氧化碳,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知道C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对不同物质的性质进行了考查,解题时只要掌握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即可顺利解题.13.(2分)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和下列过程无关的是()A.人和动物的呼吸B.发展利用氢燃料C.含碳燃料的燃烧D.植物的呼吸作用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也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发展利用氢燃料却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解答:解:A、人和动物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B、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故发展利用氢燃料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无关;C、含碳燃料的燃烧也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D、植物的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故选B.点评:虽然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多种途径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能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14.(2分)某同学为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马路上喷洒石灰水②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③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控制助力车数量.这些建议中,你认为切实可行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的措施,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机动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要解决助力车污染空气问题,就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可以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控制助力车数量等措施.解答:解:A、喷洒石灰水主要是消毒,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会造成二次污染.故选项错误;B、在助力车尾部燃烧尾气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措施③不可用.故选项错误;C、喷洒石灰水主要是消毒,故选项错误;D、改进助力车发动机结构、控制助力车数量都可以减少污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汽车尾气是城市污染的主要途径,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当然助力车尾气处理也要考虑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2分)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A.都能灭火B.都能供给呼吸C.都是无毒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灭火.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C、都是无毒、无味的.D、氧气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只有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才能确定它们的用途.16.(2分)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因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水相似,所以在考虑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时,应结合着水的相关性质来考虑.解答:解:因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所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做溶剂.且不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种形态,所以它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一样.故选B点评:我们在做信息给予题时,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所给信息,来完成题目.同时,在做题是不能想当然,应和我们所学知识紧密结合.17.(2分)下列气体中,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O2 B.H2 C.CO2 D.CH4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有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两种,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我们据此判断各个选项中的气体是否符合题意.解答:解: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收集方法.故A不可选;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并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不可选;C、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可选;D、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不可选.故选C.点评:本题以选择的形式考查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同时要同学们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18.(2分)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下列现象是()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色薄膜;②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刚用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每一现象推断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解答:解:①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②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③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乳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水,因此墙壁会更潮湿,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④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其反应原理为:CO2+H2O=H2CO3;综上所述,故①②③属于同一反应原理,故答案A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试题,要充分理解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利用物质的用途,准确把握每一反应原理进行归类,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9.(2分)以下方法不能用来区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的是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的气体;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⑥点燃,看能否燃烧()A.①②B.③⑤C.③⑥D.①③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进行分析:二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且有毒;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解答:解: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能区分;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能区分;③闻气味,是否有刺激性的气体;二者都是无味的气体,且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故不能区分;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一氧化碳能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能区分;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二者都不能供给呼吸,昆虫都会死亡,不能区分;⑥点燃,看能否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能燃烧,能区分.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20.(2分)(2003•南通)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原理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O+CuO CO2+Cu;木碳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2CuO CO2↑+2Cu.解答:解:CO、C与CuO反应的原理分别是:CO+CuO CO2+Cu;C+2CuO CO2↑+2Cu.A、观察化学方程式可知,这两个反应中CuO均失去O,所以CuO均做氧化剂,被还原,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在C+2CuO CO2↑+2Cu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C、观察化学方程式可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加热即可,不需高温,故C错误;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虽然是无毒的二氧化碳,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如果CO过量,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有毒的CO;木炭还原氧化铜时,木炭会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反应导出的气体并不都有毒.故D错误.故选:A.点评: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在化学。

广东省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

广东省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

广东省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庆云模拟)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稀有气体的性质不活泼,氖气是稀有气体,所以氖气的性质也不活泼B . 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都是碳酸盐C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D . 水能灭火,所以发生火灾都可以用水来灭火2. (2分)(2017·安徽模拟) 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 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 A2与80g 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是()A . 64gB . 18gC . 80gD . 9g3. (2分) (2018九上·玉溪期末) 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B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 .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 .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4. (2分)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 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面不变B . 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C . 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D . 蜡烛燃烧更旺.杯子内液面上升5. (2分)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A . 喷石灰水B . 直接喷水C . 直接放入CO2中D . 喷水后放入CO2中6. (2分) (2015九上·青龙期末) 在A+B=C+D反应中,20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若要生成50克D,至少需要B()A . 30克B . 25克C . 20克D . 15克7. (2分)(2017·大石桥模拟) 如图所示,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滴入试管中与固体充分接触.可以使U型管内的水面左高右低的液、固组合是()A .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B . 水和硝酸铵C . 水和氢氧化钠D . 水和生石灰8. (2分) (2016九下·辽阳开学考) 夏季到了,不少人喜饮碳酸饮料.某种碳酸饮料(不含其它酸性物质)中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小文同学将2﹣3滴紫色石蕊溶液滴入少量该碳酸饮料中,然后加热,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 . 先变蓝后变紫B . 先变无色后变红C . 先变红后变紫D .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9. (2分)如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物质X一定是O2B . C6H12O6属于有机物C . 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D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10. (2分)小阳同学参加盐城市2015年中考化学实验考查,来到实验室,发现实验桌上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他抽到的实验考签是()A . 氧气的制取B . 二氧化碳的制取C . 配制50g5%的NaCl溶液D . 探究某种盐的性质11. (2分)(2017·信阳模拟) 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B .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C . 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D . 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12. (2分)(2019·松江模拟) 四种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能表示单质的微粒是()A .B .C .D .13. (2分) (2018九上·北京期中) 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是指()A . 单质B . 分子C . 原子D . 元素14. (2分) (2019九上·番禺期末)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 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B . CO2的排放不能导致酸雨C .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 . 铅笔的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不稳定15. (2分)(2017·西华模拟)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A . 硫酸和烧碱溶液B . 铝和硫酸铜溶液C . 氧化铁固体和盐酸D . 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16. (2分)(2011·苏州)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 . 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B . 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C . 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都是H+D .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17. (2分) (2020九上·吉林月考)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A . 鉴别氯酸钾、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三种固体物质:分别观察物质的颜色即可B . 除掉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氧气,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用燃烧的硫粉,可除掉氧气C . 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此气体中,若复燃则含有D . 鉴别水和双氧水: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看现象18. (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中,所选的鉴别试剂,不正确的是()待鉴别的物质鉴别试剂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燃着的木条B氯化铵固体和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D稀盐酸和稀硫酸BaCl2溶液A . AB . BC . CD . D19. (2分)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A . 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B . 所制气体的性质C . 所制气体的颜色D . 反应的条件20. (2分)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化学12月份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化学12月份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化学12月份月考试题(卷面分值50分60分钟完卷)【提示】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14、S-32、Cl-35.5、Mg-24、Fe-56、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合计14分)1.(2015·新疆)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2.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N2②Mg2+③SO2④⑤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3.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Mg +O2点燃MgO2B.4Fe +3O2点燃2O3C.2KMnO42MnO4 + MnO2 + O2↑D.C+ O2点燃25.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Mg(OH)2的相对分子质量:24 +(16 + 1)×2 = 58 B.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1C.NH4NO3100% = 17.5% D.18 g水(H2O)中含氢元素的质量:18 g×162121+⨯⨯= 2 g6.右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7.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佛山市顺德区2016年初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新人教版

佛山市顺德区2016年初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新人教版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五周教研联盟测试九年级化学科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2.如要作图(含辅助线)或画表,先用铅笔进行画线、绘图,再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

3.其余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升华B、铁栅栏生锈C、活性炭除臭D、霓虹灯闪烁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O2含量B、盛H2集气瓶放置C、读取液体体积D、引燃酒精灯3.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A.双氧水、糖水、一氧化碳、铁粉B.大理石、水、金刚石、氯酸钾C.澄清石灰水、氮气、氢气、稀盐酸D.空气、稀有气体、红磷、高锰酸钾4.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核电荷数为239D.质子数为945.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6.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现象或事实解释A热胀冷原子或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缩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200C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D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隔发生改变7.“雨花茶”盛产于南京雨花台,叶绿圆润。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单宁酸不属于氧化物C.单宁酸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D.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6∶52∶468.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B、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能和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也有还原性D、向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蔬菜生长,因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Na和K得出,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B.石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金刚石,这是物理变化C.CO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0.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A.C4H4S2B.C2H6S C.C4H4S D.C6H6S1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化学为化合反应B .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 .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质量比为3:2D .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化铜反应,而在高温时能与氧化铜反应反应温度C 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大木桩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小木条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13.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14.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A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木炭还原氧化铜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反应时间剩余固体质量反应时间0固体质量有催化剂无催化剂生成氧气质量反应时间固体质量反应时间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7分)15.(4分)请根据题意填写下表:①②③④化学符号表示意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两个碳酸根离子16.(4分)右图是某品牌500mL 装矿泉水标签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天然矿物质含量:mg/L(1)表中的钠、镁、钾、钙都是指。

广东佛山顺德区16-17学年上九年级月考试题--化学

广东佛山顺德区16-17学年上九年级月考试题--化学
偏硅酸(H2SiO3)
25.0~70.0

1.0~25.0

0.1~15.0

0.5~10.0

2.0~35.0
溶解性总固体
50.0~250.0
(1)表中的钠、镁、钾、钙都是指。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喝一瓶该矿泉水,最多摄入的偏硅酸的
质量为mg。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7分)
15.(4分)请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化学符号
表示意义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
两个碳酸根离子
16.(4分)右图是某品牌500mL装矿泉水标签
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天然矿物质含量:mg/L
佛山市顺德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五周教研联盟测试
九年级化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2.如要作图(含辅助线)或画表,先用铅笔进行画线、绘图,再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
4.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核电荷数为239D.质子数为94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佛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佛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佛山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6·伊金霍洛旗模拟)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把握自然规律至关重要.下列与其它物质变化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 .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B . 浓硫酸腐蚀纸张C . 用合金在纯金属上刻画D . 胆矾的研碎2. (2分)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A . 为保鲜在食用猪血中添加甲醛溶液B . 为提高蛋白质含量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 . 为美观在玉米馒头中添加合成色素柠檬黄D . 为疏松可口在焙制面包时添加小苏打3. (2分)下列实验方案中没有利用对比思想的是()A . 电解水实验B . 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C . 探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D .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4. (2分)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不放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 . 不放出氧气B . 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多C . 放出氧气的总量减少D . 放出氧气的速度慢5. (2分) (2015九上·上高期末) 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 . 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 . 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 . 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 . 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6. (2分) (2016九上·娄底期中) 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 . ClO2B . HClOC . NaClD . Cl27. (2分)(2017·灌阳模拟) 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医学奖”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获拉斯克奖。

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B . 青蒿素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C . 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D .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8. (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B .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C . 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D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9. (2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跃,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B . 铁丝、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C . 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10. (2分)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2H4 +N2O4 ═3N2+4X,其中X的化学式为()A . N2OB . NOC . NO2D . H2O11. (2分)(2016·天水)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

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第12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第12单元)(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5分×20=50分)1.(2.5分)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2.(2.5分)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A.空气 B.二氧化锰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D.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3.(2.5分)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4.(2.5分)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水﹣﹣氧气+氢气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铝+氧气﹣﹣氧化铝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5.(2.5分)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6.(2.5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7.(2.5分)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滴瓶上的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放回原位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8.(2.5分)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①③④⑤ 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9.(2.5分)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1:5 B.5:1 C.1:4 D.4:110.(2.5分)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无法判断11.(2.5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12.(2.5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13.(2.5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acdfe B.abcdef C.bacdef D.abcdfe14.(2.5分)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慢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更多15.(2.5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6.(2.5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药品滴在桌面上,胶头滴管可伸入试管内部滴加液体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7.(2.5分)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咀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物理变化)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18.(2.5分)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问题,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19.(2.5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水中的鱼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20.(2.5分)小强用托盘天平称5.0克食盐,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称量后天平达到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 ) A.等于5.0克B.小于5.0克C.大于5.0克D.无法判断二、我会填:(每空一分,共30分)2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 就说明氧气已满.2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加热前__________,然后再集中加热;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人.23.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氧化铝、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___;(2)白色固体物质有__________;(3)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有__________;(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5)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24.实验室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为了安全在实验室使用药品时应做到“三不”不能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更不能__________.25.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___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26.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2)酒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27.如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及性质的实验示意图:①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标出的e、f、g处各对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三、我会探究(每空一分,共20分)28.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请根据如图回答以下问题:(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2)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3)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2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1)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2)请指出右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3)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4)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____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__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5)他们用这种方法收集了两瓶气体.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后收集的一瓶木条则能复燃.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的原因是(写出操作上的原因):__________.(6)某同学在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试你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单元)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5分×20=50分)1.(2.5分)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花香四溢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炬成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时主要是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2.(2.5分)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A.空气B.二氧化锰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D.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应用于解题当中.3.(2.5分)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考点】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特点判断,其核心是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解答】解: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符合上述第四个特点,所以正确.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符合上述第二个特点,所以正确.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符合上述第三个特点,所以正确.D、绿色化学与颜色无关,指的是环境友好化学,所以错误.故选D.【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考查,其核心是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4.(2.5分)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水﹣﹣氧气+氢气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铝+氧气﹣﹣氧化铝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氧气+氢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铝+氧气﹣﹣氧化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5分)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考点】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专题】生活实际型.【分析】根据污染指数项目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分析就可做好此题.【解答】解: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氮气不属于污染指数项目.故选A【点评】本题从世界瞩目的“绿色奥运”入手,考查社会关心的问题,具有很好的现实性.6.(2.5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解答】解:A、二氧化锰不是在任何反应中都可以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其它的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5分)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滴瓶上的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放回原位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实验室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 cm处.(2)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3)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滴瓶上的滴管无需清洗.(4)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5)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液体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接触试管内壁.(6)胶头滴管常与量筒配套使用.(7)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根据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则这个滴管是滴瓶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用后放回原位;故A使用方法正确;B、根据滴管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故B使用方法错误;C、根据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故C使用方法正确;D、根据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 cm 处;故D使用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及其应用.8.(2.5分)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A.①③④⑤ 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⑦【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给少量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而且用试管时必须要用试管夹来加持试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解答】解:液体只有3mL,加热时只用试管即可;给试管加热需要用试管夹来加持试管,而且加热必不可少的是酒精灯;故所需要的仪器有: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而且要对一些知识要熟记.9.(2.5分)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1:5 B.5:1 C.1:4 D.4:1【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两者的体积比为 1: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知识,并应用此知识进行分析解题.10.(2.5分)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无法判断【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A、“冰红茶”中含有水和茶碱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雪碧饮料”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11.(2.5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解答】解:A、酒精能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C、汽油能燃烧需要发生汽油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12.(2.5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氧气的验满方法、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方法以及量筒使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B、验满氧气的时候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要放在集气瓶的口部,错误;C、给液体加热的方法正确;D、量取9.5mL的液体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2.5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acdfe B.abcdef C.bacdef D.abcdfe【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e熄灭酒精灯.【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符合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故A正确;B、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故B错误;C、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故C错误;D、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再更换仪器;气密性良好,才能装药品,故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14.(2.5分)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慢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更多【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考虑本题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只能改变反应速度.【解答】解: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物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有的反应中催化剂是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催化剂是减慢反应速度.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物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15.(2.5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而是发光,故此选项错误.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此选项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对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16.(2.5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药品滴在桌面上,胶头滴管可伸入试管内部滴加液体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B、常用量筒的分度值为0.1 mL、0.2 mL、1 mL读到分度值,读数时不用估读;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不能少于.【解答】解: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操作错误;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读数不能估读,描述不准确;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数据有误;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数据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胶头滴管、量筒、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注意给液体加热的方法.17.(2.5分)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咀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物理变化)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咀嚼米饭时有甜味说明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玻璃窗破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广东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

广东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

广东省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8题;共92分)1. (2分)(2018·潘集模拟) 2014年以来,西非的一些国家暴发埃博拉病毒,致使几千人丧命。

中药葛根是治疗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成分之一,葛根的主要成分是葛根素,它的化学式是C21H20O9,下列有关葛根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葛根素由2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的B . 葛根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21︰20︰9C . 葛根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16D . 葛根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 (2分)(2016·巴中)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 活泼金属:镁、铜、银B . 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空气、石油C . 有机物:乙醇、二氧化碳、葡萄糖D .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3. (2分) (2016九下·深圳期末) 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3;③SO2;④;⑤Mg2+;⑥2OH-;⑦H2O;A .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 .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 .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4. (2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B . 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C . 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D . 过滤操作中用玻璃棒搅动漏斗中液体,也可加快过滤5. (2分)(2018·潍坊)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 , Y为C6H12O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 . 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 .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6. (2分) (2017九上·庐江期末) “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一滴香”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营养价值不高,长期过量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其成分之一为乙基麦芽酚(化学式为C7H8O3),下列关于乙基麦芽酚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含1个臭氧分子B . 乙基麦芽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0C . 该物质为氧化物D . C、H、O的元素质量比为7:8:37. (2分)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20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 4.9%B . 9.8%C . 14.7%D . 19.6%8. (2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B .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C .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D . 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在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9. (2分)(2017·泰安模拟) 一些重金属盐的离子如:Ag+、Cu2+、Ba2+、Pb2+等能使蛋白质丧失生理功能,使生物体中毒,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误服含有下列物质的药剂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A . CuCO3B . CuSO4C . BaCO3D . BaSO410. (2分) 2011年5月中旬,江苏省丹阳市农业示范园使用“西甜瓜膨大增甜剂”导致许多未成熟西瓜炸裂,西瓜膨大剂的化学名叫氯吡苯脲,化学式为C12H10ClN3O,下列关于氯吡苯脲的认识正确的是()A . 氯吡苯脲由4种元素组成B . 氯吡苯脲中元素质量比为12:10:1:30C .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9.5gD . 它是一种氧化物11. (2分)(2017·枣庄) 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 . 分子质量增大B . 分子体积扩大C . 分子间隔变大D . 分子个数增多12. (2分) (2019九上·仁寿期中)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五周教研联盟测试九年级化学科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2.如要作图(含辅助线)或画表,先用铅笔进行画线、绘图,再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

3.其余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升华B、铁栅栏生锈C、活性炭除臭D、霓虹灯闪烁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O2含量B、盛H2集气瓶放置C、读取液体体积D、引燃酒精灯3. 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A.双氧水、糖水、一氧化碳、铁粉B.大理石、水、金刚石、氯酸钾C.澄清石灰水、氮气、氢气、稀盐酸D.空气、稀有气体、红磷、高锰酸钾4. 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核电荷数为239 D.质子数为94 5.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澄清的矿泉水是纯水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C.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D.填埋垃圾不会导致水体污染6.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现象或事实解释A 热胀冷缩原子或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分子之间有间隔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D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隔发生改变7. “雨花茶”盛产于南京雨花台,叶绿圆润。

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单宁酸不属于氧化物C.单宁酸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D.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6∶52∶468.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B、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能和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也有还原性D、向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蔬菜生长,因为蔬菜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Na和K得出,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B.石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金刚石,这是物理变化C.CO会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0.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A.C4H4S2B.C2H6S C.C4H4S D.C6H6S1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化学为化合反应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质量比为3:2 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化铜反应,而在高温时能与氧化铜反应 反应温度C 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D 大木桩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小木条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13.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14.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 )A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木炭还原氧化铜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7分)反应时间 剩余固体质量0 反应时间 0 固体质量有催化剂 无催化剂生成氧气质量反应时间 0固体质量反应时间15.(4分)请根据题意填写下表:① ② ③ ④化学符号表示意义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两个碳酸根离子16.(4分)右图是某品牌500mL 装矿泉水标签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天然矿物质含量:mg/L (1)表中的钠、镁、钾、钙都是指 。

(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喝一瓶该矿泉水,最多摄入的偏硅酸的 质量为 mg 。

(4)居民自行取用的泉水往往硬度较大。

生活中通常使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7.(6分)(1)历史上,科学家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你认为该观点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2)氧和铝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分别表示为图1: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用元素符号将这两种元素填入表中相应位置.偏硅酸(H 2SiO 3)25.0~70.0 钠 1.0~25.0 镁 0.1~15.0 钾0.5~10.0 钙 2.0~35.0 溶解性总固体50.0~250.0(3)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硫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符号为,该离子与Na+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18.(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下图所示的2个实验,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通过B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3)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生成C和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②4种物质中D属于单质③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⑤生成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7上述的化学方程式19.(6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的环节是(1)吸收大气中CO2(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中CO2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 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 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 2和H 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3H 2===甲醇+H 2O .则甲醇的化学式是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0.(6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 2O ===高温CO+H 2 。

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表现 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写出N 2、H 2反应生成NH 3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

(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 2与O 2分离。

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 3与N 2、H 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

物质 H 2 N 2 O 2 NH 3 沸点-252℃-195.8℃-183℃-33.35℃21.【8分】已知B 、F 是非金属,C 是金属,A 、D 、E 是化合物,气体D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催化(1)A、C、F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 、C 、F 。

(2)在①②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实验室里,反应①选择下图中的(选填“甲”、“乙”、“丙”,下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②选择下图中的实验。

四.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9分】22.(6分)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

该实验应该在条件下进行反应。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 原子种类② 原子数目③ 分子种类④ 分子数目⑤ 元素种类⑥ 物质种类(3)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① 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 个“”微粒。

② 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和用品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则二氧化碳从 (填导管的序号)进入。

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方法是F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4)我们发现F 装置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5)小明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 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后,如图所示)。

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 能控制反应速率和 。

(写一点即可)五、计算题(共2题,共12分)24.(4分)“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但不法商人把它添加到饮用品当中,人喝了这样的饮用品,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 24H 38O 4,完成下列问题:(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4)390克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25.(8分)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测量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反应时间(min ) 0123 4 试管中固体质量(g )13.25 11.65 10.058.458.45(1)反应到____min 时,氯酸钾就完全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