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储量计算

合集下载

第七章油气储量计算第二节

第七章油气储量计算第二节
§2 容积法油气储量计算
一、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的思路及公式
1.油层岩 石总体积Ah。
将整个油藏当作一个彼此连通的容器,我 们只要求得整个油藏的含油面积A和油层 平均有效厚度h,即可得到油层岩石的总 体积为:Ah。
连通孔隙空间体积占油层岩石总体积的 百分比定义为有效孔隙度。只要我们求 得油层平均有效孔隙度φ,我们就可得 到油层孔隙空间的总体积为:Ahφ。
二、储量参数的确定
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总共涉及6个参数:含油面积、有 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密度。 ㈠ 含油面积 油水界面:油藏在垂直方向上油与水的分界面。 油水边界(含油、气边缘):油水界面与储层顶面或 者底面的交线。 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圈定的面积。 含油面积的确定,本质上是确定油藏中具工业产能的 油气层的四周边界。油藏或油层的四周边界确定以后,求 取含油面积可以采用求积仪或网格法等方法直接量取即可。
孔隙性油层(如砂岩)的有效孔隙度的确定以实验室直接 测定的岩心分析数据为基础,对于未取岩心的井则采用 测井资料求取有效孔隙度,并用实测岩心孔隙度进行校 正,以提高其精度。 裂缝性油层(如某些碳酸盐岩油层、多数火山岩和变质岩 油层)的分析孔隙度变化很大,并且一般只能反映基质 孔隙度大小,难以反映裂缝孔隙度情况,因此,需要综 合应用各种孔隙度资料(分析孔隙度、测井解释孔隙度 等)来确定比较接近油藏实际的孔隙度数值。
O H 100( W O ) W O
2.岩性边界的确定 ⑴外推法:根据两井点同一砂层厚度变化梯度外推。 ⑵统计法:建立砂岩延伸长度与厚度的关系尖灭位置公 式。
3.依据油藏类型圈定含油面积 ⑴背斜油气藏 ⑵断块油气藏 ⑶岩性油藏
㈡ 油层有效厚度 1.油层有效厚度的概念 指储油层中具有工业产油能力 的那部分油层的厚度,即工业油 井内具可动油的储集层的厚度。 研究有效厚度的基础资料有岩 心、试油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这三种资料必须综合运用,以提 高全面性和准确度。 2.有效厚度物性标准 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 法有试油法、经验统计法、含 油产状法等多种。各油田可根 据具体地质条件和资料情况选 择采用。

矿井储量计算

矿井储量计算

矿井储量计算
1.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工作,了解矿藏的地质结构、矿体分布、品位等信息。

这包括地质测绘、钻探、坑道探测等技术手段。

2. 数据收集:收集与矿藏相关的数据,如矿体的厚度、品位、密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质勘探、采样分析等方式获得。

3. 矿体建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矿体的三维模型。

这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矿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4. 储量计算方法选择:选择适当的储量计算方法,如地质块段法、剖面法、三角网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矿藏类型和地质条件。

5. 储量分类:根据矿体的可靠性和开采可行性,将储量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探明储量、控制储量、推断储量等。

6. 计算储量: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结合矿体模型和相关数据,进行储量的计算。

这涉及到矿体体积、品位、密度等参数的计算。

7. 储量评估:对计算得到的储量进行评估和验证。

这包括与历史数据对比、专家评审等,以确保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报告编制:将储量计算的结果和相关信息编制成报告,供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矿井储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地质、矿产、数学等多学科知识。

在计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合理的误差分析和不确定性评估。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

(P187表)
二、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一)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形态复杂的矿体分割转变为体积与之大体相等、矿化
相对均一的形态简单的几何体,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求得储量计算所需 的各种参数,最后计算出矿产(矿石或金属)储量来。
(二)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是
1.
8)最低工业米百分率。它是对矿体厚度(米)与品位(%)乘积要求 的综合指标。当品位值为克/吨(贵金属)时,称为最低工业 米克吨值。
它只用于圈定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远高于最 低工业品位的薄而富矿体(矿脉、矿层):当其厚度与平均品 位乘积等于或大于此指标时,则圈为工业可采矿体。所计算 储量原为表内储量,否则划入表外(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4)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 矿体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分的最 大厚度。
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等于)此厚 度的夹石则合并于矿体中连续采样计算储量。
5)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是指块段或单工程中对产品质量 和加工过程起不良影响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
(三)资源量和储量类别的具体划分 1.《总则》(92年)的储量分类
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的工 业技术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 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暂不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外储量,是指不符合当 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的法规、政策,暂 时不能被经济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划归这一 类是因为:矿贫、矿薄、难采、难选冶及外部 条件差。
《总则》(92年)的储量分级
根据储量分级三标准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准确、详细、 基本、初步、大致,将储量分为A、B、C、D、E五级。 其中: 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 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 分布在矿山先期开采地段。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D级其用途有: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 设远景规划的储量,对于复杂矿床可作为设计依据。 E级为远景资源。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级别面积(m2)(m)体积(m3)源量)(t)12345678910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储量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储量计算的参数说明是指在进行储量计算时所需的相关参数及其说明。

以下将对储量计算的参数进行详细说明:1.计算范围参数:-区块范围:指进行储量计算的具体区块范围,可以是矿床的整个区域,也可以是区域的特定部分。

-采用范围:指在计算储量时,所采用的具体部分或特定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井眼距离、展开距离等进行计算。

2.基本开采参数:-采场开采参数:指在储量计算中需要考虑的与采场相关的参数,如采场尺寸、开采方法、开采效率等。

-资源提取率:指可以从储量中实际提取的资源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3.地质参数:-矿石体形状:指矿石体的几何形状,可以是平面、立方体、圆柱体等。

-矿石体大小:指储量中矿石体的大小范围,在计算中通常使用平均值进行估计。

-矿石体密度:指矿石体的密度,常用的单位是克/立方厘米或吨/立方米。

-矿石体分布:指矿石体在矿区内的分布情况,可以是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

4.技术经济参数:-开采成本:指开采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包括采矿设备、劳动力、能源消耗等。

-加工成本:指将矿石进行加工处理所需的成本,包括矿石破碎、浮选、磁选等。

-销售价格:指矿产品的市场价格,通常以吨或盎司计算。

5.评估参数:-丰度:指矿石中所含的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回收率:指从矿石中提取出有用元素或矿物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储量系数:指储量计算时用于调整计算结果的参数,可以是修正因子或调整系数。

6.数据质量参数:-可靠性: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通常通过测量误差或采样误差来评估。

-可用性:指数据的可获取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等。

以上是储量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参数及其说明,不同的矿产资源可能需要考虑的参数略有不同。

在进行储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并进行合理估计和计算,以得出准确可靠的储量评估结果。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法⾦属、⾮⾦属矿产储量计算⽅法邓善德(国⼟资源部储量司)⼀、储量计算⽅法的选择矿体的⾃然形态是复杂的,且深埋地下,各种地质因素对矿体形态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储量计算中只能近似的⽤规则的⼏何体来描述或代替真实的矿体,求出矿体的体积。

由于计算体积的⽅法不同,以及划分计算单元⽅法的差异,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储量计算⽅法在。

⽐较常⽤的⽅法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多⾓形法(或最近地区法),断⾯法(包括垂直剖⾯法和⽔平断⾯法)及等值线法等,其中以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和断⾯法最为常见。

现将⼏种常⽤的⽅法简要说明如下。

1.算术平均法是⼀种最简单的储量计算⽅法,其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个厚度和质量⼀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体重等数值,⽤算术平均的⽅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的储量。

算术平均法应⽤简便,适⽤于矿体厚度变化⼩,⼯程分布⽐较均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较简单的矿床。

2.地质块段法它是在算术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储量计算⽅法,此⽅法原理是将⼀个矿休投影到⼀个平⾯上,根据矿⽯的不同⼯业类型、不同品级、不同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个矿体划分为若⼲个不同厚度的理想板状体,即块段,然后在每个块段中⽤算术平均法(品位⽤加权平均法)的原则求出每个块段的储量。

各部分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

地质块段法应⽤简便,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矿体的不同部分的储量,通常⽤于勘探⼯程分布⽐较均匀,由单⼀钻探⼯程控制,钻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向的不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和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

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于矿体倾⾓较陡的矿床,⽔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于矿体倾⾓较平缓的矿床,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因为计算较为繁琐,所以⼀般不常应⽤。

储量计算公式

储量计算公式

储量计算公式储量计算公式是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确定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储量。

储量是指地下岩石中所蕴藏的可采储量。

准确地计算储量对于能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首先,要计算一个油藏的储量,需要准确地了解该油藏的几何结构、岩石物性、脆弱岩石和非脆弱岩石的比例、裂缝的存在等。

然后,通过实地勘探、地震、测井等方法获得有关数据,并应用储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常见的储量计算公式有体积法、含量法、比率法和历史数据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1. 体积法:体积法是根据岩石的几何结构和物性,通过计算油藏的体积来估算储量。

其公式为:储量 = 体积× 饱和度× 孔隙度× 储层厚度× 孔隙储层效应系数× 有效井密度。

其中,体积是储层的几何体积;饱和度是指油气的占有比例;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比例;储层厚度是指岩石的有效储层厚度;孔隙储层效应系数是指孔隙度和饱和度的组合效应;有效井密度是指油井的裂缝密度。

2. 含量法:含量法是根据岩石中油气的含量来估算储量。

其公式为:储量 = 含油气面积× 面积× 厚度× 有效井密度× 饱和度。

其中,含油气面积是指地震资料中的含油气面积;面积是指地质剖面中含油气的岩性面积;厚度是指岩石的储层厚度。

3. 比率法:比率法是通过将某一指标与已知油气田的数据进行比较来估算储量。

常用的比率有原油富集系数、含油气比、采出率等。

4. 历史数据法:历史数据法是通过对已开采油气田的生产动态、损耗率等数据进行分析来估算储量。

根据历史数据,结合生产阶段的地质信息和经验值,可以采用不同的公式进行推算,如Arps公式、Hubbert公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储量计算常常会结合多种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准确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储层特性的差异性等因素。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块段编号资源储量级别块段面积(m2)平均厚度(m)块段体积(m3)矿石体重(t/m3)矿石储量(资源量)平均品位(%)金属储量(t)备注12345678910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储量计算及报告编写

储量计算及报告编写
2、矿床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 矿床工业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一是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就金属矿产而言,矿石质量方面的要求主要有: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单工程最低工业品位、块段最低工业品位)、矿床平均品位、有害组分最大允许含量、有益组分最低含量(综合评价指标)。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主要有:最低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对于薄脉型矿体,还包括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对于露天开采矿床,还有剥采比、最终开采边坡角、最低露采境界(最小开采底盘宽度) 、安全爆破警戒线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针对某些矿产的特殊情况和要求,还可提出其他方面的工业指标要求;针对同体共生的贵金属或有色金属矿床,可以下达综合品位指标。 3、工业指标的管理 预查、普查时,可用一般工业指标进行矿体圈定和资源/储量估算;详查、勘探所用的工业指标,要在完成一定程度选冶试验的基础上,由
式中:Q—储量(吨);V—体积(立方米);S1、S2—断面上矿体的面积(平方米);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米);D—矿石体重(吨/立方米)。 使用条件:(S1-S2)/S1 <40%时使用 ② 截锥公式:Q =V · D V =1/3(S1+S2+ ) · L 或V=L/2(S1+S2) · K 式中:Q、V、S1、S2、L、D同上。 K为a的函数,S1/S2=a或S2/S1=1/a,由a或1/a查“锥形公式法中的k值表”求k值。 使用条件:(S1-S2)/S1>40%使用。 ③ 楔形公式:Q =V · D V=1/2 · S1 · L 式中:Q—储量(吨);V—体积(立方米);S1—断面上矿体的面积(平方米);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米);D—矿石体重(吨/立方米)。 使用条件:当矿体呈楔形尖灭时使用。 ④ 锥体公式:Q =V · D V=1/3 · S1· L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储量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公式,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和计算。

对于自然资源储量的计算通常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矿床特性、勘探程度等。

一般来说,储量计算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计算和定量计算两种。

定性计算是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的了解,进行判断和估算储量的方法;而定量计算则是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1.储量估算公式: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这是最基本的储量估算公式,适用于大部分资源的储量计算。

其中,面积是指矿区的有效面积,厚度是指矿床的厚度变化范围,含量是指矿石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回收率是指从矿石中提取出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百分比。

2.矿石储量计算公式:矿石储量(Reserves)= Ore量(Ton)×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 平均密度(Density)这个公式适用于矿石储量的计算,其中矿石量是指矿床中矿石的总量,含量和回收率的含义与上述公式相同,平均密度是指矿石的平均密度。

3.煤炭储量计算公式:煤炭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碳量(Carbon)× 回收率(Recovery)/ 煤炭特征常数(Coal constant)这个公式是适用于煤炭储量计算的公式,其中面积和厚度的含义与上述相同,含碳量是指煤炭中含有的可燃烧碳的百分比,回收率是指从煤炭中提取出可用的煤的百分比,煤炭特征常数是根据煤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实测数据计算得出的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储量计算只是对资源量的估算和计算,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资源量。

由于地质勘探的难度和成本,矿床中一部分资源可能被遗漏或无法探明,因此实际开采的资源量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储量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或计算,用以确定其在储存区域内的总量或可采的量。

储量计算是资源开发、评估和管理的基础,对于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其他地下水资源等的管理和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能源资源的储量计算公式:石油储量的计算通常基于石油藏的体积和有效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石油储量=石油藏体积×有效含量其中,石油藏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有效含量是指石油中可以直接开采利用的部分。

天然气储量的计算也是基于天然气藏的体积和有效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天然气储量=天然气藏体积×有效含量天然气藏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有效含量是指天然气中可以直接开采利用的部分。

煤炭储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煤层的体积和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煤炭储量=煤层体积×含量煤层体积通常通过地质勘探技术获得,含量是指煤层中可用煤炭的含量。

矿产资源的储量计算主要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矿产资源的储量计算公式: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如下:矿石储量=矿石体积×含量矿石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含量是指矿石中可用金属元素的含量。

非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与金属矿类似,也是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进行计算。

稀有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通常与金属矿类似,计算方式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计算主要基于地下水的可用量和地下水含水层的厚度。

下面是地下水资源储量计算的一种简化公式:地下水储量=可用地下水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其中,可用地下水量是指在可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总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之一,实际情况可能因资源特性、地质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对资源开发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计算和评估。

《储量计算》课件

《储量计算》课件
2 数据不完整或不一致
通过处理测量技术、计算机辅助方法、空统技术等,使得缺失的数据能够通过已有数据 得出。
3 储量计算方法局限性
在储量计算方法选择时需充分考虑所处油藏地质特征、储量类型和勘探开采的具体情形, 及时调整适合自己的方法。
案例分析:储量计算实际应用
通过油田实际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和处理,对比分析计算机模型和真实数据的差异,并探讨分析的 原因和解决措施,系统介绍了储量计算实际应用。
原油定量储量计算是确保开采资源经济、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生产规划决策
在采油设计、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储量计算得出合理的生产方案,来增强生产效益。
影响石油价格
储量计算可以控制油气市场过度投机,从而稳定和降低原油价格。
储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详细介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探讨古今中外的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同时 介绍储量计算从勘探选区到勘探开发的详细流程。
《储量计算》PPT课件
华北石油勘探局简介和该机构在中国石油产业中的核心职能。储量计算的重 要性为什么日益凸显,其中我们需要储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都有哪些。
储量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
储量计算的定义以及在石油行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探明储量与储量计算之间的关系,以 及行业标准中储量与资源量的区分。Biblioteka 控制储量风险常见储量计算模型
介绍了主流的油田储量计算方法和软件,常见的误差分析和修正方法。同时包括了典型石油储量计算案例,讲 解计算机模型的构建、参数设置以及流程。
计算机辅助储量计算
运用计算机提高数值计算、空间 统计和储量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数学模型
统计模型
基于自然科学规律和统计学方法, 来逼真反映现实情况,解决现实 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储量计算
第一节计算范围、边界及工业指标
一、计算范围
储量计算范围边界南起ⅩⅦ勘探线以南200m,北至Ⅴ勘探线以南120m。

延深水平计算范围+130~-20米标高,储量计算面积为2.024km2,其中西翼、东翼、东外翼分别为0.721、0.668、0.635 km2;生产水平计算范围+280~+130米标高。

采空区边界以2002年12月底采掘工程平面图圈定。

1995年四川省储量委员会以“川储发(1995)第135号”文批准将+130米水平北东区、北东外区储量344.3万吨转为表外储量,本次储量计算未包括该区。

二、工业指标
行,以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计算公式:Q=S·seca·h·ARD
Q—块段储量(万吨)
S—块段面积(m2)
seca—块段煤层立面角的正割函数值
h—块段煤层平均厚度(m)
ARD—煤层体重(t/m3)
二、参数采用
1、块段面积(S):在1∶2000立面投影图上用几何法直接计算。

2、立面角(a):采用相邻两条剖面的平均值。

3、工程点煤层厚度:按勘探规范中第10.3.1~10.3.4条执行。

4、块段煤层平均厚度(h):以块段内及相邻的工程点、插入点煤层厚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块段平均厚度。

5、煤层体重(ARD):根据矿方意见,各煤层一律采用1.5t/m3。

第三节储量级别和块段划分
一、储量级别划分
1、A级:以600m工程线距圈定。

2、B级:以1200m工程线距圈定,A级(生产巷道控制)外推1/2~1/4线距作为B级,在B级块段内有插入点或不可靠点时降级。

3、C级:以2400m控制线距圈定,B级外推1/2~1/4线距作为C级。

4、D级:达不到A、B、C级的圈D级,以插入点为主的地段圈D 级,北东翼由于+130米水平以上已转为表外储量,本次又未投入新的工程,因此,全部划为D级,东外翼全部为D级。

二、块段划分
以石门地质剖面线、水平线、煤柱界线及储量级别、断煤交线进行划分,分别计算了生产水平+280~+210米、+210~+130米两个亚水平
和延深水平+130~+50米、+50~-20米两个亚水平共四个亚水平的储量。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1、煤厚特殊点
在可采范围内,极个别工程点的煤厚略低于工业指标,或受构造影响煤厚偏薄或偏厚的点,作为特殊点处理。

处理情况见插表7-2、7-3、7-4。

东翼煤层煤厚特殊点采用说明一览表
插表7—2
西翼煤层煤厚特殊点采用说明一览表
东外翼煤层煤厚特殊点采用说明一览表
备注:插表7-2、7-3、7-4中钻孔煤厚不可靠是指煤芯采取率低,顶底板岩芯缺失量大或受构造影响煤厚失真;石门煤厚不可靠是指受构造影响,煤厚失真。

2、储量计算时,考虑到开采的可能性,对中小型断层造成的重复和不能布置正常工作面的小褶曲造成的重复部分未予计算。

第四节储量计算结果
一、计算结果
1、全矿井保有储量A+B+C+D级为3423.5万吨,其中A+B级1487.2万吨,A+B+C级2575.8万吨,A+B级占A+B+C级的58%,占A+B+C+D 级的43%,见插表7-5。

另有煤柱储量407.3万吨。

第七章--储量计算
90 / 11
单位:万吨
储 量 汇 总 表 插表:7—5
第七章--储量计算
2、延深水平+50~-20米标高共获能利用储量B+C+D级1026.3万吨,其中B级59.5万吨,C级609.5万吨,D级357.3万吨,B级占B+C级的9%,占B+C+D级的6%。

可采储量438.7万吨,见插表7-7。

另有煤柱储量115.6万吨。

东翼获能利用储量B+C+D级321.1万吨,其中B级20.6万吨,占B+C 级9 %,占B+C+D级6 %。

西翼获能利用储量B+C+D级496.9万吨,其中B级38.9万吨,占B+C 级8%,占B+C+D级8%。

东外翼获能利用储量D级208.3万吨。

3、延深水平+130~+50米标高共获能利用储量A+B+C+D级1183.2万吨,其中A级8万吨,B级594.6万吨,C级204.5万吨,D级376.1万吨。

A+B级602.6万吨,占A+B+C级的75%,占A+B+C+D级的51%。

可采储量530.2万吨,见插表7-8。

另有煤柱储量115万吨。

东翼获能利用储量A+B+C+D级396.8万吨,其中A级8万吨, B级141.8万吨,A+B级149.8万吨,占A+B+C级56%;占A+B+C+D级38%。

南三石门至南八石门间获能利用储量B+C+D级163.9万吨,其中B级91.4万吨,占B+C+D级的56%。

西翼获能利用储量B+C+D级571.8万吨,其中B级452.8万吨,占B+C级84%;占B+C+D级79%。

南八石门以北获能利用储量B+C+D级510.1万吨,其中 B级419.5万吨,占B+C+D级的82%。

东外翼获能利用储量D级214.6万吨。

4、生产水平+280~+130米标高获能利用储量A+B+C+D级1208.1万吨。

其中A级471.7万吨,B级353.4万吨,C级274.6万吨,D级108.4万吨。

A+B级825.1万吨,占A+B+C级的75%,占A+B+C+D级的68%。

可采储量723.7万吨,见插表7-9。

另有煤柱储量176.7万吨,经逐年摊销,截止2002年底尚余77.9万吨。

+50~-20米水平储量计算统计表插表:7—7单位:万吨
92 / 11
+130~+50米水平储量计算统计表插表:7—8单位:万吨
93 / 11
+280~+130米水平储量计算统计表
94 / 11
第七章--储量计算
东翼获能利用储量A+B+C+D级436.4万吨,其中A级177.6万吨, B 级119.8万吨,A+B级297.4万吨,占A+B+C级68%,占A+B+C+D级68%。

西翼获能利用储量A+B+C+D级663.3万吨,其中A级294.1万吨, B 级233.6万吨,A+B级527.7万吨,占A+B+C级80%,占A+B+C+D级80%。

东外翼获能利用储量D级108.4万吨。

5、+280~+390米标高东翼、西翼属报废水平。

仅东外翼K1煤层获能利用储量D级5.9万吨。

二、储量增减情况
1、+130~-20米延深水平储量计算结果为A+B+C+D级2440.1万吨(包括煤柱储量),同2002年矿井储量动态表上保有储量A+B+C+D级2130.3万吨比较,增加了309.8万吨。

各煤层储量增减情况和变化原因见插表7-10。

+130~-20米水平储量增减及其原因统计对比表
2、+280~+130米生产水平储量计算结果为A+B+C+D级1384.8万吨(包括煤柱储量),同2002年矿井储量动态表上保有储量A+B+C+D级1225.5万吨比较,增加了159.3万吨。

各煤层储量增减情况和变化原因
第七章--储量计算
见插表7-11。

+280~+130米水平储量增减及其原因统计对比表
单位:万吨插表7-11
96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