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合集下载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5)2. 文献综述 (6)2.1 城镇化与消费率的关系 (7)2.2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作用机制 (8)2.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与本研究的发展 (9)3.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11)3.1 城镇化理论基础 (12)3.2 消费率定义与测算方法 (13)3.3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理论假设 (14)4. 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分析 (15)4.1 收入水平与消费率的关联分析 (17)4.2 城镇化过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18)4.3 城镇化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20)4.4 教育与消费率的关系 (21)4.5 城镇化与环境质量的影响 (22)5. 实证分析设计 (23)5.1 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24)5.2 模型设定与方法选择 (26)5.3 稳健性检验与缓解 (27)6. 实证结果与分析 (27)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8)6.2 回归分析结果 (29)6.3 稳健性检验结果 (31)7.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7.1 主要研究结论 (33)7.2 政策含义与建议 (34)7.3 对后续研究的发展 (35)8.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37)8.1 研究局限性 (37)8.2 未来研究方向 (38)8.3 研究的扩展应用 (39)1. 内容概要本文探析城镇化进程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分析阐述城镇化与消费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城镇化进程如何推动消费率的增长。

详细阐述城镇化对消费率影响的多个作用机制,包括:人力流动和收入分配:城镇化聚集人力资源,促使劳动生产力提高,并带来更合理的收入分配,从而增加消费能力;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环境:城镇化带来完善的交通、信息、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丰富的消费选择;文化观念转变和消费需求升级:城镇化伴随着文化观念的转变,居民的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精细化,从基本满足向品质追求转变。

我国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分析

求的 影 响进行 了大 量 的学 术研 究 , 为 居 民 认 收 入分 配的不 合理 会降 低国家 整体 消费水 平 这 一点 的研 究主 要 有. 志和 、 浩 明( o ) 龙 周 2 o o 利 用预 防 性储 蓄模 型分析 了 中国的 消费和 储 蓄。他们用收入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工 具变量 , 采用广义矩阵估计方法分析了 19 91 至 19 年分地 区的消费横截面数据, 98 估算 了 中国城镇居 民预 防}储蓄对消费 的影响。 生 他 们 的结果说 明消费增 长率 平方项对 平 均消 费 增长率影响显著 , 说明中国消费者预防f储 生 蓄对消费影响较大 。 杨天宇(0 1 20 ) 分别利用 17 - 9 8 9 8 19 年及 18-i9 年 城 乡收 入分 配 9 9 98 数据 与 当时 的消 费需 求做 了 实证 分析 , 为 认 收 入差距和 消费 需求 间存在 着显 著的 负相 关 关系 ;O ai t n s 等(o2通过对消 rz A t ai 2 o) o a o 费需求时间序列实证分析研究 , 认为当期消 费会对 未来产生影响, 这种结果将抑制年轻 代的消费,严重影响经济 的发展 ;董碧 松 、张少杰 (09 20 )采用 19 0 7 90 20 年中国 经济的相关数据对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收 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 收入分配一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 制 角度 进行 理 论分 析 , 明收人 分配 将 会通 表 过消费需求这一渠道影响经济增长 。 理 论上 消费 需 求 主要 取 决 于 居 民消 费 的价格 水平 和居 民收入 水平 。 价格 水平 相 在 对 稳定 的情 况 下 , 内需 求 水平 与居 民的收 国 入 水平 呈正 相 关关 系 。 也就 是说 当居 民收 入 提 高 时 ,整 个社 会 的 消费 需 求 也 会 随着 增 加 ,厂商为了满足社会的消费会增加投 资, 扩 大厂 房 并雇佣 更 多的 工人 生产 产 品 , 终 最 使得 国 内生 产总 值增 加 , 经济 实 现 良 胜增 长 循环 。 这种 经 济持 续稳 定增 长 的 良 性循 环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那么,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中央一直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现象。

论文百事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会加剧经济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须探究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s1,1995年为2.72?s1,2001年为2.92?s1,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为3.23?s1,2005年约达 3.22?s1。

如果再将城市居民享受带有很大福利性成份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更是十分巨大,约达5?s1或6?s1。

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一般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大于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

(二)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

1978年前我国城乡居民收的综合基尼系数约在0.20~0.24之间,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开始拉大。

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后达到0.417。

世界银行最新有关中国的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将达到0.474,问题十分严重。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t h e e f f e c t o f i n c o me g a p o n c o n s u mp t i o n wa s a n a l y s e d b y c o n s u mp t i o n t h e o r y o f we s t e r n e c o n o mi e s . i n c l u d i n g t I 1 e t h e o y r o f a b s o l u t e i n c o me . 1 i f e — c y c l e t h e o r y o f c o n s u mp t i o n a n d p e m a r n e n t i n c o me t h e o r y o f c o n s u mp t i o n . I n e mp i i r c a l a s p e c t . u s i n g e c o n o me t ic r me t h o d s t o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r e g r e s s i o n mo d e l ,t a k i n g i n c o me g a p a s e x p l a n a t o r y v a r i a b l e s , t a k i n g c o n s u me r d e ma n d a s e x p l a i n e d v a i r a b l e ,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b o t h w a s a n ly a z e d w i t h t h e u s e o f OL S me t h o d .F i n a l l y ,r e l e v a n t r e c o mme n d a t i o n s w e r e p r o p o s e d b y r a i s i n g t h e i n c o me l e v e l o f t h e r e s i d e n t s , n a r r o wi n g t h e i n c o me g a p a n d i mp r o v i n g t h e s o c i a l s e c u r i t y s y s t e m t o i mp r o v e he t c o n s u me r d e ma n d .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耐用品需求的分析_v2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耐用品需求的分析_v2

案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耐用品需求的分析一、收入差距影响耐用品消费的理论基础耐用品是指使用时间较长,至少在1年以上的物品,如电冰箱、汽车、电视机、机械设备等。

在本例中,作者选取了1995年-2004年中较为常见的耐用品,分别是:摩托车、自行车、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家用电脑、健身器材、摄像机、微波炉。

本文研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耐用品消费的理论依据在于,居民对于耐用品的消费受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并且不同水平下的可支配收入对于不同耐用品的消费数量不同。

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消费者偏好等。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是由收入唯一决定的,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而且是递减的。

用数学公式可以简化的表达为:C=α+βY。

耐用品作为商品之一,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增大。

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在同种耐用品的消费偏好与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而由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对耐用品的消费偏好不同,边际消费倾向也不同,所以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会对耐用品的消费数量存在差异,居民的收入差距会影响耐用品的消费支出。

二、根据案例中的分析结果,如果所有城镇居民收入都相同的话,耐用品消费是否会增加?变化多少?如果所有城镇居民收入都相同的话,相当于让原本高收入的人群降低收入,原本低收入的人群增加收入,以此来达到均衡收入。

正常情况下,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

收入的增加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的总效用大于收入降低对于高收入人群的总效用,故低收入人群对耐用品增加的消费量会大于高收入人群对耐用品降低的消费量,故耐用品消费会增加。

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以2004年不同收入水平下城镇居民对洗衣机的消费数量与对应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回归方程。

在案例中的分析结果基础上,我们建立如下方程:C1=α+βY+γY^2回归结果如下:C1 = 77.8883600641 + 0.00280386261875*Y - 7.08658210062e-08*Y^2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77.88836 2.006933 38.80964 0.0000Y 0.002804 0.000354 7.917186 0.0001Y^2 -7.09E-08 1.22E-08 -5.831471 0.0006R-squared 0.944098 Mean dependent var 95.86100Adjusted R-squared 0.928126 S.D. dependent var 6.387487S.E. of regression 1.712437 Akaike info criterion 4.157037Sum squared resid 20.52709 Schwarz criterion 4.247813Log likelihood -17.78519 Hannan-Quinn criter. 4.057457F-statistic 59.10993 Durbin-Watson stat 1.475003Prob(F-statistic) 0.000041把总平均人均收入9421.61带入方程,得到:C1 = 77.8883600641 + 0.00280386261875*9421.61 - 7.08658210062e-08*9421.61^2=98.01473。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与需求分析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与需求分析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与需求分析一、消费差异的存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开始显现。

城市居民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使其消费需求更加广泛,而农村居民常常受限于较低的收入和相对有限的消费选择,导致消费差异的存在。

二、消费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普遍享受着较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拥有更高的收入,可以购买更多高档的商品和服务。

而农村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较低,无法满足高端商品的消费需求。

2. 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城市居民由于受到更广泛的社会信息和文化的熏陶,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对品质、品牌有着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农村居民更注重实惠和必需品,消费观念相对保守,购买力主要用于基本生活需求。

3. 教育与医疗资源:城市教育医疗资源更加丰富和发达,城市居民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而农村居民由于资源相对匮乏,往往选择就近的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这也影响了其相关的消费需求。

三、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1. 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居民对更好的居住环境、生活设施和社区服务的需求较高,他们更注重购买高品质的房屋、家具、家电等,以提升生活品质。

2. 品牌和时尚消费:城市居民对品牌商品和时尚潮流的追求较高,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愿意购买高品质、有品牌和时尚感的服装、饰品和化妆品。

3. 文化娱乐消费:城市居民对文化活动、娱乐休闲设施的需求更多,他们更愿意购买电影票、音乐会、展览等门票,也更频繁地光顾餐馆、咖啡厅、夜店等娱乐场所。

四、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1. 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农村居民对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的需求较高,他们购买农业生产器具、农作物种子和农业产品,也参与农耕文化活动,以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

2. 实用品和基本生活需求:农村居民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他们购买农用工具、各种日用品等,同时也有较高的食品消费需求,主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我国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的关系

我国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的关系
收稿 日期 : 2 0 l 3 - 0 7 - 0 1
在各项改 革不断深化 的进程 中 ,我 国逐渐形 成 了以户 籍 制度 和土地 制度 为基础 的二 元经 济结构 ,主要 表现 : 城 市 经济 以现代 化 的大工业 生产 为主 , 而农 村经 济 以典 型 的 小农 经济 为主 ; 城 市 的道 路 、 通信 、 卫 生 和教育 等基础 设施 发达 , 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 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 高于农村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向城市的 流动 , 增加 了城镇化对 城乡收入 差距影 响的不确定性 。 方面 , 城镇化有 缩小我 国城 乡收入差距 的效应 : 一是 大量农 村 剩余 劳动力 涌人城 市 , 这提 高 了农村 的生产 效率 和人 均拥 有耕地 面积 , 而 由于 城市 中 的整 体收 入水平 要高 于农 村 , 所 以涌人城 市 的这部 分劳动 力可 以获 得 比在 农村 更多的收入 , 从而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收入水平。二是农村

j 笆 匕 方 经困 昌 Z l
国 画 嘲 徊 嘲 嚏 鱼 囤 宵 国 凰 固 恩
张 坤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院, 武汉 4 3 0 0 7 3 )
认 为 城 乡收 入差 距 扩大 是导 致 我 国 目前 总需 求 不 足 的重 要 原 因, 而总 需求不 足主要表 现为 消费需求 不足 。吴迪 , 霍 学喜( 2 0 l 0 ) 对 城乡居 民生活消费 差距 与生活 收入差距 之间 的关系进 行 了验证 , 实 证结果 显示 城 乡居 民消费差 距可 以 引起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 而城乡 居 民收入差距 不 能引起 城 乡居 民消 费差 距 。 另外 , 他还通 过 C h o w . s 断点检 验发现, 城 乡居 民生 活 消费 差距 和 生活 收入 差 距 的动态 关 系呈 现 出 明显 的阶段性 。 笔者试 图将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 距与消 费放 在 同一个 分析框架中, 利用 1 9 7 8 ~ 2 0 1 1 年的年度宏观数据 , 对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城镇化 、 城 乡收入差 距与 消费 的动态关 系及 相 互作用机制 进行探究 。 二、 tt 他、 j | | 收入基雁 与潦叠 之目略惟属橇簧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影响的经济学分析概述: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在经济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现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有着显著的影响。

消费倾向是指个人和家庭在面对一定收入水平时,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直接影响1.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个人或家庭每新增一单位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

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居民收入增加时更倾向于增加消费。

但当收入差距较大时,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可能会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这导致收入差距增大会降低整体的消费倾向。

2.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们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消费模式。

收入差距增大会导致底层群体的消费能力受限,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进而降低消费倾向。

3.经济不确定性:收入差距扩大会增加整个经济的不确定性。

较低收入群体面临的社会风险更大,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为了避免不确定性,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储蓄或控制支出,降低消费倾向。

二、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间接影响1.财富分配:收入差距导致财富不平等,财富集中的种种现象会进一步影响消费倾向。

富人更容易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收益,并有更多的消费选择。

而底层群体则可能因为缺乏金融资产而无法享受相同的消费水平。

这会进一步加大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影响。

2.社会心理因素:收入差距会导致不平等感和社会阶层意识的增强。

低收入群体认为他们无法获得与自身努力相匹配的回报,这种不公平感会抑制他们的消费倾向。

相反,高收入群体在收入差距增大时可能会增加炫耀性消费行为,以彰显自身社会地位。

三、政策建议1.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减少收入差距,提高底层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激发其消费潜力。

2.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增加其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提高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其消费倾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变化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但同时消费率下降,扩大内需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本文从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分析我国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简单的计量模型得出实证分析结果。

关键词: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但是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区域之间,收入的增长都是不均衡的,从而导致了城乡以及区域之间消费支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这种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同时扩大,不利于改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无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更不利于改变目前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出口与投资的格局。

本文拟用1985年-2007年的数据为例,验证我国不同区域,即东部、西部、中部及其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

二、1985年-2007年我国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无论是东南沿海地区还是西部内陆地区,收入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按照名义价格计算,从1985年到2007年,西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7.82元上升到了11149.77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2%,同时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328.54元上升到3003.8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6%;东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37.17元上升到16907.8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6%,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26.78元上升到6558.17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1%;中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9.76元上升到11624.44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1%,农村人均纯收入由375.05元上升到3836.65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2%;东北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84.61元上升到11277.06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6%,农村人均纯收入由432.13元上升到4365.69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我国消费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消费率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的下降。

本文阐述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探讨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情况下呈现增长不足的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出我国住宅、教育、卫生医疗支出及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

进行计量模型分析,最后提出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需求;居民消费率;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经济的发展令世界瞩目,呈现出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的特点。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能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一国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就必须保持合理的消费率。

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使我国经济走向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统计分析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占有重要作用,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将直接导致总需求的不足。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是长期低于gdp增长速度,居民的购买力受到很大制约,影响到居民消费的增长,因而导致消费需求的相对不足。

(一)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收入差距过大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根据世行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超过0.4为警戒状态,若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

因此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之比来表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该比值越小意味着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的动态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得出,乡城收入之比自1998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在扩大中,而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状态。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对最终消费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对最终消费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上 述理 论虽 然从不 同角 度分 析 了长短期 的收入
对人们现期消费的影响,但是却都坚持了收入对消 费的影响是存在的。
2 、二 元经济 结构 理论
尤为重要 。影响最终消费率的因素很多 ,包括物价 水平 、利率 、税率、消费习惯等等 ,本文仅分析城
乡居 民收入分配及其变动对最终 消费率产生 的影 响。
收入 ;
根据边际消费倾 向递减规律 ,随着收入的逐渐 增加 ,增加的消费却在递减 。因此 ,如果收入分配
第二 ,弗里德 曼持久收人假说 。弗里德曼认

E alnvu - ilt k c@ 1 6பைடு நூலகம்o - m : y m 2 e
差距加大 ,则可能导致全社会 的边 际消费倾 向递 减 ,从而引起消费率不断下降,这就有必要考察基 尼系数的变化。 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
费率产 生较 大影 响 。 3 、基尼 系数 估算方 法
1 、西方消费 函数理论 西方消 费函数理论认 为 ,消费是收入 的增 函
点 ,主要 有 以下几 种 :
数。对决定消费的收入具体分析又形成了不同观 方面农村家庭要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我国城 乡二元
第一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认为 ,决 定人们现期消费的是人们现期的、绝对的、实际的
1 』
个 国际公认指标 ,国家统计局并没有将其作为正
式指标对外公布 ,我 国现有的基尼系数基本为不同 学者根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方法估
算出来的。基尼系数估算主要有直接计算法、分组 法 、回归——积分二步法和人 口、收人 比重差值
+. b
』 2
G + . dG 十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分 配 变 动 对

透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

透视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

差 距 制 约
城 乡收 入差 距 过大 对 四川 居 民消 费需 求 的 负 面影 响十
分深 远 。城 乡收 入差 距 过 大制 约 了消 费需 求 总量 的增 加 和
消费 率 的提 高 ,导 致 四川 内需 不 足 ;城 乡收 入差 距 过大 导 致城 乡 消费 断层 、延缓 了 消费 结构 的优化 升 级 。这些 都 影 响到我省居 民生 活水平提 高和经 济健 康持续 发展 。
比较 来看 ,农村 居 民的恩格尔 系数一直 比城镇居 民高 5一l 5 个 百分 点 ,2 0 0 9年城镇 和农村 的恩格 尔系数分别 为 4 . 05 %和
4_ ( 5 % 见表 1 。这说 明 由于城 乡收入差 距过大 ,农村食 品 3 )
根据 里 兰德 的预 防性 储蓄 理论 :由于 未来不 确定 性 的 增加 ,会 刺激消费者采取 比确定性环境更谨 慎 的行为 ,增加 储蓄 、减少 消费 ,以防范未来 的不确定性对 劳动收入所带来 的冲击 。城 乡居 民在养老 、医疗 、社会救 助等社会保障待遇
城 乡居 民收 入差距 过大使城乡居 民在 消费结构上存 在着
相 当大 的差距 。通过 2 0 ~2 0 年 四JI 乡居 民恩格尔系数 05 0 9 I 城 基础设施 的投入还有利 于改善农 村消费环 境 ,形成农村居 民
对未来 的良好预期 ,从而刺激农村居 民的消费需求 。
探 索建 立城 乡一体 的 社会 保 障体 系 。逐步缩 小城 乡居 民在社 会保障方面 的差 距 ,提高农村居 民抗风险能力
20 0 0年 ,四川城 镇居 民人均 可支配 收入为 5 9 84元 ,农 村居 民人均纯 收入为 10 9 4元 ,城 乡居 民收 入之 比为 31 :1 . 0 ,相 差 39 9 0元 ;到 20 年 ,城镇 居 民人均 可支 配收入 为 16 3 08 23 元 ,农 村居 民人均 纯 收人 为 4 2 元 ,城 乡居 民 收入之 比为 11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

M盯.0 2 2 0
【 经济研究】
中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对 投资 与 消费 的影 响
曹 明
( 云南大学 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0 1 ) 5 01 摘 要 :我 国城 乡、地区、居 民之间收人差距 的 日益扩大 ,论其原因主要有历史的、地理 的、产业结构的 、分配
政策的、社会保 障的等多种因素 ,其结果已对我国的消费 、投资 、经济增 长和社会安定造成 了较严重的影响 。
美t词 :居 民收人差距 ;成 因;影 响
【 中圈分类号】F2. 1 1 6
【 文荫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1 81 2∞) 2 01 0 0 — 93(0 0 —04— 3 0
近年来 ,我国居 民收入每年 以 7 %的速度 —8 持 续增 长 .19 城镇 居 民人 均 可支 配 收 入 55 99年 84 元人民币,农村居 民人 均纯收入 2 1 元 人 民币 , 20 城乡居 民储蓄存 款余额 已达 56 18 92. 亿元。 …尽管 如 此 ,我 国城 乡居 民并 不 富裕 ,从城镇 居 民消费结
云南 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第 l 卷 9
管理能力的人先富裕起来 。随着人们对所有制结构 的重 新认识和调整 。多种所有 制形式得 到 了较 大程 度的发展。由于非 国有经济实体 ,均为按市场需求 而建立,较适应市场机制对其的调节 ,所以经济增 长较快,效益也较好 ;在收人分配上 ,不仅按劳分 配,同时还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使得这些企业的 员工 ,能按不同的劳动产权、知识产权进行不同收 人的分配,从而形成不同的有差别收人 。如经理人 员由于其具有企业家才能,除了劳动所得外 ,其所 具有的企业家才能这 一生产要素还 能参与收人分 配;同样,工程技术人员还能按其知识产权进行分 配。因此,一般的职工与经理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 人员 的收人是有差别 的 ,这种 收人差别 在 技术密集 型企业尤为明显和突出。当然 。从其对经济增长的 积极作用看 。 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合理的。据报告, 国家税务局 已把下列行业从业人员列为高收人 阶 层 ,并 使之 成 为 纳 税 重 点 。这 些 行 业 及 人 员 分 别 是 :金融保险 、电信、房地产开发、足球俱乐部、 外资企业、星级饭店、娱乐业 。以及律师、会计师 事务所等 中介机构 的从业人员。从个人看主要有: 私营企业主、企业承包承租人、建筑工程承保人、 演员 、时装模特 、足球教 练 、运 动员 、律师 、会计 师 、审计师 、大中学教 师 、医生 、导游 等 。 ㈣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生产 能 力严重 过剩 现 象 。 是导 致 消费 品市场 疲软 的 一个 重要 原因 当 这
高收 入 阶层对一 些 高档 消费品 的需 求 已经趋 于饱 和 时, 以农 民为 代表 的 中低收 入阶 层 由于 受到 收 入增长 的 限制 而无 法达 到 更高的 消费 层次 , 城 乡居 民消费不 能实现 有效 承 接, 从而 产生 消费需 求 的断层, 使得大 量工业 消 费品缺 乏消 费需 求。 减 少收 入差距促 进 居民消 费的 措施
收入 差距 逐年变 化 图 图一 1 提 高农村的 社会保障 力度 , 当于对 农民收入 的补贴 , . 相 增加 农民
除了上述 的 显性 收 入差 距以 外还 存在 隐性 收入 差距 我 国农村 社会 保 障体 系属于初 级阶段 , 其保 障力度远 远 小于 城市 。 换句话 说 , 乡之 间 城 的的 实际收 入差 距要高于其 用可支配 收入 的差值 。 城 乡收入 差距 过大 对居民消 费的影 响 : 1城 乡收 入差距 降低 了社会平 均消 费倾 向。 据凯 恩斯 绝 对收 入假 . 根
就 业机 会和 收入 。 另一方面 , 增加 农村 的教 育支出的 投入 , 可以 较少 农村
家 庭在 教育上 的投 入也是 一种 有 效地 收入 分 配调节 的手 段 。 同时可 以较
少 农村 家 庭对 于 教育 方面 的储 蓄 , 一步 增加 农村 居 民的消 费。 为重 进 更
要 的是教 育支 出具 有投 资功能 , 直接影 响孩子 的人 力资本 积 累。 过公 它 通 共 教育为 低收 入家 庭 的孩 子提 供 相 当量 的人 力资本 积 累, 这些 孩子成 年
关性 ( = .4 ) 06 3 。
2 由于 城 乡收 入 差距 过 大导 致城 乡居 民消 费不 能有 效 承接 , . 使 现阶 段的 生产 力失衡 状况 进 一步加 剧 。 在城 乡收 入差 距不 断拉 大的 情况 下, 镇居 民 的消 费水 平 已达 万元 级 的消 费阶 段 , 城 农村 居 民还停 留在 千 元级 的消费 阶段 , 并且难 以突 破 , 致在城镇 居 民的一 般耐用消 费品普及 以 后, 农村 对这 些耐用 消费品 的需 求还 是衔接 不上 , 而出现家 用电 器工业 继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情况,本文将从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一、居民收入水平的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制于其收入水平,因此首先需要分析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76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97元,增长5.8%。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则较低。

二、消费结构的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消费方式和消费品种也在不断更新。

具体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和居住的品质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对于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网络购物、外卖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兴起,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三、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2019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5389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294275亿元,增长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11114亿元,增长8.4%。

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数据分析报告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分析

数据分析报告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分析

数据分析报告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分析数据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为决策者提供有关当前情况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可靠和详尽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将揭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模式和趋势。

2. 收入分析2.1 平均收入根据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数据,2019年的平均收入为XXXX元。

这一数据表明,城镇居民的收入总体水平较高。

2.2 收入差距然而,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收入差距也相对较大。

最富有的百分之二十的居民收入约为整体收入总额的百分之六十,而最贫困的百分之二十的居民仅占整体收入的百分之三。

2.3 行业收入差异我们对不同行业的收入进行了比较,并发现某些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以金融和科技行业为例,其员工的平均收入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3. 消费水平分析3.1 人均消费水平根据我们的数据,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较高。

2019年,平均每个人每月的消费支出约为XXXX元。

3.2 消费结构我们对不同消费类别的支出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住房、交通和教育是居民主要的消费领域。

这三个领域占据了消费总支出的大部分份额。

4. 收入与消费关系分析4.1 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性通过对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收入增加时,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升。

4.2 收入增长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还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于增加高档次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而低收入群体则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需求方面。

5. 建议基于我们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 促进收入平等应采取措施来减少收入差距,确保更多居民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5.2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和加强教育培训,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提高消费水平,并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5.3 优化消费结构政府应当鼓励居民在教育、医疗和环保等领域增加消费投入,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陈文旭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正逐步成为制约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入差距的扩大。

因此研究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收入差距平均消费倾向 eviews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现状近几年来,说起收入差距,人们关注的视线过多地放在了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上。

然而,殊不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城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下岗、失业人员又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大批涌入城市谋生的农民工,这一切都使得城市的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低收入和依靠失业保障金生活的人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城镇中逐渐出现了一个相对贫困的群体,使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远远超过了城乡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

(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总体拉大。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虽然低收入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但相比高收入而言,其增加速度依旧过慢。

我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一度达到了0.5,超过了警戒线0.4,但一些专家仍认为这有可能低估了我国的实际收入差距水平。

原因之一便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往往被高估,而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往往被高估。

如不能及时正确地对待这一问题,就可能产生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进而可能出现“失望阶层”,使他们走上懒惰、犯罪的下坡路。

(二)不同行业间个人收入差距呈上涨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收入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是各个行业收入的涨幅并不一样,导致各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收入的分配更倾向于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行业,脑力工作者的收入正在迅速提高,相反,体力劳动者、充分竞争行业工作者的收入在相对下降。

论收入差距及其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论收入差距及其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论收入差距及其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作者:尹辉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1期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发生了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中国自1997年后也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总结了我国当前收入差距的特点;探讨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了收入差距扩大对总需求的影响。

并据此认为:我国当前的政策要点在于对收入进行公平合理调节。

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关键词:收入差距;有效需求中图分类号:FO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24-021问题的提出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当时我国政府为扩大内需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带有较强的凯恩斯主义色彩。

但这些政策普遍效果有限,未能迅速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和有效地扩大内需。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自1996年起持续下降。

而且2000年的经济上升趋势,也是在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世界经济普遍转好的大环境下取得的,因而是一种并不稳定的回升。

种种情况说明,我们必须重新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和对策做出科学论证。

2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特点及原因2.1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1)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

曾国安(2008)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无论是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还是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都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

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无论是区域内部居民之间,还是在不同区域的居民之间;无论是行业内部职工,还是不同行业的职工之间;无论是男女职工之间,还是不同文化程度的职工之间,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

(2)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中西部地区大。

收入差距与内需不足:消费需求的非线性特征

收入差距与内需不足:消费需求的非线性特征
收稿 日期 :2 01 3—0 5—0 5
作者简介 :苏鹏 ( 1 9 8 5一) ,男,河南安 阳人 ,吉林大学商学院博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微观 经 济计量 、消 费经济 ;
孙巍 ( 1 9 6 3一) ,男,吉林人 ,吉林 大学数 量经济研究 中心教授 ,博 士生导师 ,研 究方向 :微观经济计量。
系 列 后 遗 症 ,让 人 们 将 目光 聚 集 到 如 何 扩 大 内 需
现收入差 距 对 消 费需 求 、尤 其 对 耐 用 品消 费 具 有

定 的影 响 ;基于协整理 论和误差修正模 型 ,程磊
( 2 0 1 1 )发现城镇基 尼系数 、农 村基 尼 系数 和城 乡 收入 比均是 消 费率 下 降 的 G r a n g e r 原 因 ;张 屹 山 、 陈默 ( 2 0 1 2 )使用泰尔指数讨 论 了收入 分配与 扩大 内需 的关 系,认 为 收入 差距 的拉大是 阻碍我 国扩大
消费需求具有 双 门限机制 ,并呈现 出低 收入 和 高收入 阶层 消 费倾 向较 高, 中等 收入 阶层 消 费倾
向最低 的 “ u ” 型非线性 特征 。因此 ,收入差距 可能不是我 国现阶段 内需不足的主要 原 因, 中等
收 入 阶层 的 消 费 结 构 困境 是 症 结 所 在 。 关 键 词 :收 入 差 距 ; 内需 不足 ;非 线 性 特 征 ; 门 限 回 归 中途 分 类 号 :F 1 2 6 . 1 ;F 0 6 3 .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角 度 研 究 了 收 入 差 距 对 居 民 消 费 行 为 的 影 响 ,发
也 有 学 者 对 该 理 论 提 出质 疑 。李 军 ( 2 0 0 3 ) 在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内容摘要: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中、低收入组群体的收入占比增加会提高平均消费倾向,其中,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占比变化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程度最大。

关键词:收入差距消费需求平均消费倾向
居民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最终需求,在一国的国内总需求中一般占到2/3的比重,对总需求市场容量的形成和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如何影响其消费需求的问题。

理论模型
消费行为具有社会性特征,因此不可避免地使消费个体在决策时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这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对外开放发展迅速,消费市场不断丰富,消费者在收入提高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消费目标。

低收入群体相对于高收入群体,尚有很多没有购买而渴望拥有的消费品,攀比的目标更多。

高收入群体相比之下,目标范围缩小。

因而假设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我国,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

参考Leland(1967)的消费模型,同时考虑到我国的信贷市场还不完善,改革开放也给居民带来了不确定性的感受,本文将当代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方程表示为:
Ct为即期消费,Yt为即期收入,α为风险规避系数, β边际消费倾向,ζ为收入不确定性。

这时总消费可以表示为:
假设总收入水平不变,最低收入组中有ΔY的当期收入转移到了最高收入组,这时,总消费变为:
根据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收入假说,当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时,整个社会居民的不确定性感受增强,风险规避系数增大,即α′>α,同时低收入组的消费倾向高,β1>βn,所以C′-C >0,即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负相关,当收入差距拉大时,由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低,造成消费需求的减少;同时由于差距拉大使全体社会居民的不确定性增强,造成各收入组的消费率普遍下降,导致消费需求的减少。

实证研究
本文所用居民消费和收入的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人民生活”一章,或由其中原始数据计算得到,1981-2000年城镇和农村基尼系数取自闻潜《消费启动与收入增长分解机制》中的数据,2001-2007年基尼系数由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到。

因为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是通过降低或升高平均消费倾向发生作用的,因此,在所有模型中平均消费倾向将作为被解释变量出现;在时间纵向上,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平均消费倾向减少,在横截面上,同一时间收入水平高的收入组具有更低的消费倾向,同时,考虑到消费价格波动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主要考虑:收入增长速度、收入分配指标以及消费价格指数。

本研究将我国城镇居民的计量模型设为:
APCt=α+β(ΔYt /Yt-1)+δCPIt+
γGinit+εt (1)
APCt=α+β(ΔYt /Yt-1)+δCPIt+
γRatiohlt+εt (2)
公式中APCt表示我国城镇居民各年的平均消费倾向,ΔYt /Yt-1表示各年收入增长速度,CPIt表示环比消费价格指数,Ginit表示各年基尼系数,Ratiohlt表示各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的收入比。

由于以上计量模型所用的收入分配指标基尼系数只能反映收入差距变化的广度,而无法直接反映出城镇居民收入的分布状态对其消费需求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计量模型将考虑城镇居民各收入组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变化对其消费需求的影响,为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考虑以下3个模型:
APCt=α+β(ΔYt /Yt-1)+γPhight+εt(3)
APCt=α+β(ΔYt /Yt-1)+γPmiddlet+εt(4)
APCt=α+β(ΔYt /Yt-1)+γPlowt+εt(5)
以上公式中的城镇居民各收入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表”中数据计算。

Phight表示城镇居民高收入
组(表中高收入组+最高收入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Pmiddlet表示城镇居民中等收入组(表中中高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下收入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Plowt表示城镇居民低收入组收入(表中低收入组+最低收入组)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本文计量模型所有时间序列为改革开放以后的数据,受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制度变化影响,该类时间序列往往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直接进行OLS回归有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因此,在估计模型之前首先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中的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的变量,因此,它们之间有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用OLS方法对各模型进行估计,并对其进行EG协整检验,结果见表1、表2所示。

从以上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收入增长速度的系数在模型1、2中分别为-0.2742和-0.2828,说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倍,则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7%和28%。

这里的估计结果说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与收入增长呈反比。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在模型1中的系数为-0.4759,说明基尼系数每上升0.1,平均消费倾向下降4.75%。

高低收入组收入比的系数为-0.0111,说明最高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每上升1,则平均消费倾向下降1%。

说明收入水平高的阶层具有更低的消费倾向,因此,当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使少数消费倾向低的富人占有了大部分资产和财富,而大多数消费倾向高的贫困阶层却没有消费能力时,社会总体的消费倾向降低。

CPI的系数在模型1、2中分别为-0.0003
和-0.0004,说明环比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程度不大,但该系数符号为负还是说明消费者在消费价格上升后,受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影响,选择用储蓄来替代消费,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降低。

收入增长速度变量的系数在模型3、4、5中依次为:-0.5224、-0.7052、-0.4546,说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倍,则平均消费倾向下降52%、70%、45%。

这里的估计结果同样反映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影响其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收入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系数在模型3中为:-1.5540,说明高收入组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每上升1%,则平均消费倾向下降1.55%。

我国城镇居民高收入组主要包括了以下人员:上市企业股东、大私营企业主、房地产商、演艺界名人、三资企业和外国驻华企业中的中方高级雇员以及党政机关和金融领域的官员。

这一收入阶层的生活基本需要已经得到满足,而国内的高档消费品市场尚不完善,同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不愿“露富”的心理,高收入层的攀比动机较弱,消费倾向最低,因此,他们占有的收入比重越大,则总的平均消费倾向越低。

低收入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系数在模型5中为3.5257,说明低收入组的收入在总收入组的比重每上升1%,则平均消费倾向上升3.52%。

城镇低收入阶层包
括企业下岗人员、无养老金的退休职工、待业人员、临时工等,他们的收入主要以劳动收入和转移支付为主,基本的生活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

因此,低收入组的收入占比提高会使总的平均消费倾向提高。

中等收入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系数在模型4中为11.8590,说明中等收入组的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每上升1%,则平均消费倾向上升11.85%。

这里,中等收入组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在各收入组中最大。

我国城镇中等收入阶层居民大多从事脑力劳动,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家庭消费能力。

这类消费者在生活基本消费得到满足后,有追求生活质量的趋向,消费攀比动机较强,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因此,他们的收入占比越大,总的平均消费倾向越高。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收入差距的拉大会直接阻碍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

按不同收入组的情况来看,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具有最高的消费倾向,提高这一阶层的收入水平会使总的平均消费倾向得到提高;中等收入阶层居民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有较强的追求生活质量的攀比动机,同时,这一群体在城镇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也会提高总的消费倾向;而城镇居民中的高收入阶层,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消费文化和尚不发达的高档品消费市场的影响,具有最低的消费倾向,他们的收入比重增加必然导致整体消费率的下降。

参考文献:
1.臧旭恒.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高培勇.收入分配: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闻潜.消费启动与收入分解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