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第一部分简介
柳青《创业史》课件
目录 CONTENT
• 柳青简介 • 《创业史》概述 • 人物形象分析 • 艺术手法赏析 • 作品影响与评价 • 柳青其他作品介绍
01
柳青简介
生平简介
柳青,原名吴文光, 出生于1926年,祖 籍江苏武进遥观镇。
柳青于1985年因病 去世,享年60岁。
柳青毕业于南京大学 中文系,长期从事文 学编辑工作。
《平凡的世界》
总结词
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 活历程。
详细描述
小说《平凡的世界》以广阔的视角和细腻的 描写,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 们的生活历程,以及他们在时代变革中的命 运与抉择。
反映农村变革的写照
作品通过描述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于了解当时中国农村的真实面 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学评价
史诗性的叙事结构
柳青在《创业史》中采用了宏大的叙 事结构,将个人的创业历程与整个社 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展现出史诗般的 壮丽画卷。
人物塑造的深度
作品中对主要人物如梁生宝、徐改霞 等的塑造具有深度,他们各自的性格 、命运和心路历程都得到了细致的刻 画,使得人物形象丰满且具有现实意 义。
04
艺术手法赏析
叙事结构
双线交织
柳青在《创业史》中巧妙地运用 了双线交织的叙事结构,使得故 事情节更加紧凑,人物形象更加
鲜明。
时间跨度
柳青通过跨越不同时间段的方式, 展示了人物的成长历程和社会的变 迁,使得作品具有历史厚重感。
伏笔与照应
柳青在叙事中巧妙地埋下伏笔,并 通过后文进行照应,增强了作品的 逻辑性和可读性。
梁生宝与富裕中农
富裕中农是合作化运动中的阻力,他们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 ,对合作化运动持怀疑态度。梁生宝与他们的关系反映了合 作化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五、别样情调,人性美的战争小说《百 合花》
作者简介:茹志娟(1925— 1998), 1958年在《延河》 发表《百合花》。新时期发表 有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批 判极左路线的作品《剪辑错了 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 作品内容: • 人物: 十九岁的小战士、新媳 妇、文工团的 “我”。 • 情节:小战士向新媳妇借被子, 为救老百姓牺牲。(请叙述)
•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农 民英雄朱老忠从不成熟 到成熟,(现代成长小 说),发起反割头税斗 争。 •情节跌宕起伏,从第一 代朱老巩(自发)保卫 锁井镇48亩公田失败, 吐血身亡;到第二代朱 老忠远走他乡多年后回 乡复仇(自觉革命); 到第三代江涛、大贵遇 到共产党,成长为无产 阶级战士。
•艺术上:气势宏伟,结构 庞大,有民族气魄。家族小 说与阶级斗争建构相结合, 朱、严两家三代农民的不断 奋争; •锁井镇乡土气息浓郁,日 常生活化叙事特点明显,具 有北方农村风俗画、风景画 特征。
炼》
1、作者简介: 1906—1970,原名赵 树礼,山西人,很小就受民间戏剧、戏 曲的影响,是《讲话》后实践毛泽东文 艺思想的最佳作家。1943年发表《小二 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1944年后,发表《李家庄的变迁》。建 国后主编《说说唱唱》,创作了长篇 《三里湾》、短篇《锻炼锻炼》、《登 记》,及戏剧、谈创作经验的文章。作 品追求大众化,语言通俗、风趣。是一 个置身于农民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写作的 作家。与马烽、西戒、孙谦、胡正等一 起形成“山药蛋”派。
三、周立波及其《山乡巨变》
1、作者简介
1908—1979,湖南益阳人。1934开始创作。 1946创作写东北地区土改的《暴风骤雨》,与 丁玲作品一起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解放后创 作了表现湖南地区1955—1956合作化运动的 《山乡巨变》(1958发表上篇,1960发表下 篇)。1978年后发表《湘江一夜》,获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以及以故乡农村为背景,写得 很秀美的《山那面人家》。
创业史每章梗概
创业史每章梗概创业史每章梗概:第一章:人类创业的起源本章主要讲述了人类创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文明的出现,人类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财富。
随着商业活动的兴起,人们不再只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和财富积累。
第二章:工业革命的创业浪潮本章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创业浪潮和创业家们的成功故事。
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的可能,为创业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从卡内基的钢铁帝国到福特的汽车王国,这些创业家们不仅改变了世界,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第三章:科技创新的崛起本章主要讲述了科技创新的崛起对创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创业门槛大大降低,普通人也有机会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从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到扎克伯格的Facebook,这些科技创业家们通过创新和技术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社会企业的兴起本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企业的兴起和发展。
社会企业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盖茨的微软基金会到费尔曼的Patagonia,这些社会企业家们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责任的践行,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第五章:创业失败的教训本章主要讲述了创业失败的教训和经验。
创业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从乔布斯被苹果公司开除到马斯克的SpaceX火箭发射失败,这些失败的经历都给创业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反思。
第六章:创业的未来趋势本章主要讲述了创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创业的形式和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到可持续能源和生物科技,这些新兴领域将会成为未来创业的热点,并为创业者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结:创业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创业活动到现代的创业浪潮,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创业故事和经验。
通过学习创业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创业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创业家们的成功和失败。
名著导读-《创业史》
名著导读《创业史》1、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
1938年到延安后开始小说创作,在写作《创业史》之前出版有长篇《种谷记》和《铜墙铁壁》。
50年代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的皇甫村生活了十四年,参与了当地农村合作化的过程。
这期间除了不多的散文特写以外都在为拟议中的鸿篇巨构《创业史》做准备。
《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1959年第一部(主要写互助组阶段)在刊物上连载,次年出版单行本。
“文革”发生,使写作计划中断。
文革结束后改定了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的前四章(主要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但计划终于未能完成。
2.创作意图柳青曾明确表达过自己创作《创业史》的意图:“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农村的各阶级人民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这个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具体内容。
”3.内容概括梁三是蛤蟆滩上的勤劳农民,其父艰难创业,给他留下了三间正房,为他娶了妻子。
然而,他命运不济:牛死妻亡,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只剩下个空荡荡的草房院。
1929年,陕北大旱,梁三将灾民宝娃子母子领进了他的草房院。
从此,宝娃改名梁生宝。
解放后,蛤蟆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梁家分到了十来亩稻地,梁三老汉又重新燃烧起了个人发家的愿望。
而此时当了民兵队长、入了党的梁生宝,则完全沉浸到建立互助组的事务里去。
父子之间在创业上的激烈冲突,即将爆发。
1953年春天是互助组和整个蛤蟆滩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一方面要筹划新一年的生产,一方面要度春荒。
村主任郭振山寄希望于富农和中农,希望通过活跃借贷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
富农姚士杰偷放高利货,郭世富要和贫雇农“和平竞赛”。
郭振山失去对局面的控制,加之自己要走自发道路,故对贫雇农的困难、自发势力均作壁上观。
在这种形势下,梁生宝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第15-16课时——《创业史》
第五章——“十七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创业史》 1创业史教学目的1、了解柳青的创作概况。
2、掌握《创业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作品中主要人物性格成功塑造的原因。
教学重点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教学媒体PPT.教学把握一、作者及其创作简介柳青(1916—1978/6/30)的《创业史》是十七年小说创作中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尤其是在反映农村现实生活方面,它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柳青与梁斌、杨沫一样都是从部队出来的作家,他们在解放前,在革命部队中就写过一些作品。
但他们的突出成绩都是在建国以后取得的。
柳青是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后来在陕西米脂县做过基层工作,在写《创业史》之前,他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是在建国前根据自己在农村工作的体验,描写解放区组织变工队,互助合作过程中农民的思想变化为内容的小说叫《种谷记》,后来又根据延安保卫战史实写了一部长篇叫《铜墙铁壁》,它与《保卫延安》写的是同一事件,但在取材的角度上有所不同,《保卫延安》追求的是一种史诗型的结构,从全局上表现保卫延安的战争,《铜墙铁壁》则表现了一个具体的战役,表现人民对战争的支持而产生的巨大力量。
解放后从1952年开始,柳青回到他长期生活过的陕西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经历并参加了农村从土改以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以致人民公社整个发展历程。
他在工作过程中考查和了解了农村各个阶层的农民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的过程中在思想上、行动上、心理上所产生的一些变化,这一切都为他后来创作《创业史》这部长篇作了准备。
柳青在解放初至1960年发表《创业史》时,他写的作品并不多,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对《创业史》的构思和写作中去。
原计划打算写四部,从互助组成立一直写到高级社成立,但这个计划没有完成,文化大革命开始是主要因素,作家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身体也搞垮了,粉碎“四人帮”不久就去世了。
现在出版的仅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二部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准备修改整理,但这一工作只完成了一部分。
《创业史》
梁生宝------他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自居,更不指手
画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富 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
梁三老汉-----梁三老汉的形象有血有肉很真实。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
的辛酸史,拥护土地变迁。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被剥削过的痛苦的记 忆”,“受压迫的心灵”,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们挨近”。柳青对他的描写完整、 细腻、入木三分和震撼人心,确实令人惊பைடு நூலகம்。
秋天,梁生宝的互助组获得了大丰收,蛤蟆滩的统购统销工作也提前完成。生宝 的威望不断提高,互助组更加壮大,退组的又回来了。郭振山的所作所为使他威 信扫地。为了恢复威信,他积极整顿他所在的官渠岸互助组。经过县里的培训, 梁生宝他们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梁生宝的创业成功了!在铁 的事实面前,梁三老汉服气了。他穿上了新棉衣到黄堡镇去打油,受到人们格外 的尊重。他流泪了。这是幸福的泪,欢悦的泪!它饱含着蛤蟆滩人创业的自豪与 艰辛。
此时,春荒笼罩着蛤蟆滩。这是互助组和整个蛤蟆滩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一方面要筹划新的一年生产,一方 面要度春荒。但他们手中既无钱又无粮,这是多么大的困难啊。在这种形势下,梁生宝自然成了互助组主心 骨和带头人。为了推行一年稻麦两熟的丰产计划,他顶着霏霏的春雨,到郭县为互助组去买百日黄稻种。为 了筹集生产资金和度过春荒,他组织互助组组员开进终南山割竹子。这些举措,解决了贫苦农民的困难,稳 住了互助组的阵脚。这些行动,也在蛤蟆滩庄稼人的心底掀起了重重波澜,他们从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然而,生宝的行动有时却不为梁三老汉所理解。继父时常对他冷嘲热讽,称其为“梁伟人”。对此,生 宝毫无怨言,他相信继父会觉悟过来。
柳青励志创业史的人物形象分析
柳青励志创业史的人物形象分析《创业史》(第一部)是柳青先生在一九五三着手创作;《创业史》对农民的描写及其体现出来的知识分子趣味;《创业史》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店铺今天要介绍下柳青励志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
柳青《创业史》的农民人物形象的塑造历史上的每个新事物的出现以及成长都是经历了与旧事物的激烈斗争。
在这个时期中,有些人仍然沿袭着自己走过的老路,但是有些人却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这一现状就是柳青笔下的陕西省渭原县中名为“蛤蟆滩”这样一个小村落上演的农业变革,作者选取广阔的农村视角,真实地描述了建国后开展农村合作社时的各种矛盾冲突,并且还重点描述了生产资料在向公有制转变时所引发的不同农民的思想变化,以此为基点深入挖掘,塑造出了许多生动鲜活的农民形象。
(一)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梁生宝童年时逃荒讨饭过活,少年时在东家家里做长工,并且整个少年时期晚上都睡在马棚里,青年时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而逃到秦岭深处浑噩度日,他整个早期的成长历程都饱受了苦难,他并不知道造成他苦难的源头,当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后,他便知道他和继父一次次创业的失败根源便是万恶的私有制,因而他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聪明以及热情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所倡导的事业中,并且他认为在党的指引下为群众办事虽苦犹甜。
在大家心目中他是一个勤劳实在的农民,是一个公道、聪明、能干的领袖人物,积极地担当起了蛤蟆滩走向合作互助的重担。
他在工作中从不摆领导者的做派,也不夸夸其谈、指手划脚,甚至在人们看来他是一个面嫩口拙的人,尽管如此,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党倡导的社会主义,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这些都是他宝贵的精神品质,在创建合作组时,他会忘了瞌睡,忘了吃饭,甚至淡漠女人对他的关怀,他不惜和家里人闹翻,哪怕将自己的生命献出都毫不吝惜,只为了要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一条和梁三老汉不一样的创业之路。
比如,他进城“买稻种”的时候,为了帮互助组里的乡亲多买些种子,他不下馆子,不住宿,一心一意为大家办实事,在他的心里互助组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虽然是个粗人,但也有心思缜密的一面,当他注意到渭河和汤河在地理环境上有所不同时,他便想到这会不会对稻子的生长产生影响。
名著导读《创业史》阅读练习及答案.doc教案资料
名著导读《创业史》阅读练习及答案.d o c名著导读《创业史》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
1938年到延安后开始小说创作,在写作《创业史》之前出版有长篇《种谷记》和《铜墙铁壁》。
50年代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的皇甫村生活了十四年,参与了当地农村合作化的过程。
这期间除了不多的散文特写以外都在为拟议中的鸿篇巨构《创业史》做准备。
《创业史》原计划写四部,1959年第一部(主要写互助组阶段)在刊物上连载,次年出版单行本。
“文革”发生,使写作计划中断。
文革结束后改定了第二部上卷和下卷的前四章(主要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但计划终于未能完成。
【作品简介】《创业史》一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
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梁生宝和梁三老汉两个人物,已排进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
梁生宝是全书的中心人物,是社会主义农村中的英雄典型。
披荆斩棘带头创社会主义大业中,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
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统美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
这是一个讲原则、重情感,使读者倍感亲切可爱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热爱社会主义、富有牺牲精神;积极、聪明、公道、能干。
梁三老汉是书中写得最凝重、最精彩的人物,是极有感染力的艺术典型,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作者不是单线条地勾勒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凿,浓墨重彩地描绘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他鲜明感人的多重性格。
这是一个最有深度、最能显示作者艺术潜能的不可多得的中国老农的形象。
创业史名著阅读
《创业史》名著阅读一、内容简介1929年,亦即民国18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
冬天,哀鸿遍野,灾民黑压压地涌向渭河滩。
下堡村蛤蟆滩的二茬光棍梁三,收拾得齐整干净,大步流星地在女性灾民群中穿行。
梁三年过四十,妻子新丧,大家当然明白他的企图。
果不其然,梁三将宝娃子母子二人领进了他的草房院。
他抚摸着宝娃子的头,发出了再创家业的豪壮誓言。
宝娃至此改姓梁,大号叫梁生宝。
梁三是蛤蟆滩上的勤劳农民,其父艰难创业,给他留下了三间正房,为他娶了妻子。
然而,他命运不济,牛死妻亡,天灾人祸,接踵而来,连祖上传给的三间房也变卖了,只剩下个空荡荡的草房院。
如今,饥荒又给他送来了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男娃,潜藏在心中那不屈不挠的创业希望又升腾了。
然而,创业艰难。
梁三苦苦劳动十年,光景依然如旧,得到的只是失败和屈辱,以及脖梗上的死肉疙瘩、喉咙里永远咳不完的痰。
创业的担子,历史地落到了生宝的肩上。
梁生宝与郭振山的矛盾冲突核心是谁应该主宰蛤蟆滩社会生活的沉浮,掌握蛤蟆滩人生活的方向盘。
他俩的矛盾斗争在《创业史》的第一部已经展开,只是居于次要地位,到第二部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能人”郭振山在旧社会走街串巷卖瓦罐,有着商人的精明,土改时立了功,外号“轰炸机”。
梁生宝与贫雇农互助合作初期,蛤蟆滩很多人私下里“几乎一致的看法是,要是代表主任郭振山出头领导那样一个互助组,也许还有点门路。
”在蛤蟆滩人的眼里,“论办事能力,郭振山不在乡支书卢明昌之下”,然而,郭振山这位蛤蟆滩最早的党员,挂着代表主任的牌子,只想享受代表主任的荣誉,却不想承担代表主任为贫雇农生存发展操心的重任。
他把富裕户郭世富当成自己的榜样,他给自己制定了五年计划,按人口平均,土地面积赶上郭世富。
高增福互助组缺少畜力,想吸收两户中农,托他去做工作,他劝高增福,应该打自个过光景的注意。
梁生宝垫钱为互助组买新稻种,他却暗中贯彻执行自己的五年计划,私下里投资韩万祥的砖瓦窑,事后还埋怨梁生宝没有给他留新稻种,忘了他这个入党介绍人。
创业史》每章章节概括
创业史》每章章节概括第一章概括:1954年小寒前六天,蛤蟆滩的周边村镇,都贴起了拥护革命的对联。
但蛤蟆滩的人却是严肃的,他们把心情都贯注到建社的工作中去了。
建社工作组的人分成二部分,一部分忙着四评工作,就是评土地等级、评劳力底分、评牲口价、评农具价。
另一部分人在抓思想工作,对所有参加集体劳的社员,进行团结性、纪律性和组织性的教育。
郭世富在统购粮入仓后,第一次出门了。
他来到官岸渠小土神庙前头,几个老中农在说闲话,正是杨加喜、虎头老二、郭振云。
几个看到郭世富,就聊了起来。
几个人虽然心疼粮食低价收购,但嘴上却说支持政府统购粮食,几个人还津津有味的说起了生产队的情况和干部人选。
郭世富听到都是他不喜欢的几个人当了干部,心里有点不高兴。
正说着,却有个女人经过,是竹园村的刘淑良,大家都聊起了梁生宝的婚姻问题,可孙志明这时却把杨加喜叫走了。
二天后,郭世富去了黄保镇的集日,没事晃了一天后就回家了,路上却碰到姚士杰醉倒在路边,看到醉的厉害,就搀扶着他回到了官岸渠。
第二章概括:姚士杰家的创业史,是很见不得人的。
辛亥革命后,世道不太平,所以黄堡、下堡、赵村、竹园几个村入夜就锁门,还有人上堡子墙守夜。
蛤蟆滩的住户们穷,没院子墙,只能凑钱造了小土神庙,祈福太平了。
民国五年的某天晚上,姚富成被渭原县的一伙哗变官兵给抓走了,大家以为他死定了。
可是过了几天,他自己跑回了村里,还背了茅柴回来。
到了晚上,回到家的姚富成叫上兄弟,从那堆柴里找出一个小布包,里面包了120两银子。
原来抓他的那伙人放了他,他回村的路上,碰到一个偷跑的变兵,让他做向导领他下山,给了他好多银子。
当天晚上他们就把银子埋到自己院子里了。
过了几天,姚富成开始给村里的人讲了财神爷的故事,然后还专门建了财神庙祭拜。
过了三年,秋收完毕,姚富成和姚聚成在土场里打土坯时,挖出了50两银子,这事惊动了村里,大家都开始祭拜财神了。
而姚富成用这些钱,迅速买了田地、房子、骡马,而这就是姚家的创业史。
《创业史》柳青ppt课件完美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柳青与《创业史》简介 • 《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 《创业史》的社会影响 • 柳青的创作理念与文学批评 • 《创业史》的当代价值
01
CHAPTER
柳青与《创业史》简介
柳青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柳青(1926-1978),中国现代作家,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 ,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他的代表作《创业史》是一部反 映中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确立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
《创业史》作为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文学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调 ,影响了众多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理念。
推动了农村题材文学的发展
《创业史》以其深刻的农村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激发了更多作家对农村题材的关注和创作,丰富 了当代文学的多样性。
对社会观念的启示与反思
环境描写
柳青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细 腻描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 史画卷,使得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艺术 感染力。
社会批判 柳青在《创业史》中通过深刻的社会 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 不合理现象,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3
CHAPTER
《创业史》的社会影响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对个人成长与创业的启示与指导
艰苦奋斗
在《创业史》中,主人公在艰苦 的环境下努力奋斗的精神,激励 着当代青年在个人成长和创业过
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团队协作
作品强调集体力量和团队协作的 重要性,指导当代青年在个人和 团队中寻求平衡,发挥集体智慧
和力量。
柳青《创业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广泛的土地 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 了“耕者有其田”。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高农 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他们的集体 主义精神。
农业合作化运动
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农业合作化运 动逐步展开,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主要情节梳理
农民创业历程
小说以梁生宝等人为代表,展现了农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创业历程,包括互助组的建 立、农业生产的改进、以及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等。
对比手法
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将不同人物 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进行对比, 突出了人物的典型性。
细节描写
作品通过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展 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 波动,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
细腻心理描写和深入骨髓的社会剖析
心理描写
作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揭示了人物内心 的挣扎和斗争,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
06
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创业史》学术研究历程回顾
早期研究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01主要关注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奠定了《
创业史》学术研究的基础。
深入发展阶段
02
研究者开始运用各种文学理论和方法对作品进行多角度、深层
次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拓展研究领域阶段
03
研究者将《创业史》与其他文学作品、文化现象进行比较研究
《创业史》对世界文 学的影响
柳青的《创业史》以其深刻的思想性 、艺术性和民族性,不仅在中国文学 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 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丰富了世界 文学宝库,为各国读者提供了了解中 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创业史简介
柳青著《创业史》简介《创业史》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式巨著,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创业史》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会的、思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小说一开始在“题叙”中叙述了梁三老汉一家三代创家立业的悲惨历史。
这部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典型概括。
“题叙”意在表明,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农民要真正致富,即使拚尽毕生的精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走党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才会有自己的光明前途。
然而“创业难”,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小说的正文围绕着粱生宝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直至灯塔社的建立,完整地概括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所遇到的复杂斗争。
作者把这场斗争的主要对立面体现为三股力量:一是富裕中农郭世富,这个农村坚持个体经济的代表人物,凭借个人优厚的经济力量,用自己的“榜样”去吸引个体农民,公开跟农业集体化对抗;二是反动富农姚士杰,这个狠毒的阶级敌人站在郭世富的背后,施展阴谋诡计破坏互助组;三是党内的自发势力的代表人物郭振山,他是土改后的新中农,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暗中抵制合作化运动。
这三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作者表现他们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意向上,却无意中结成了同盟。
正是在这场斗争中,梁生宝互助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团结、教育农民群众,取得了节节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这样确立小说的矛盾支架,显然是遵循着当时所普遍确认的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基本矛盾的认识,即:与资本主义道路自发势力的斗争、与暗藏的阶级敌人的斗争、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的斗争。
作者把自己对社会矛盾的本质化认识,化成了艺术构思。
但可贵的是,小说在艺术描写上,没有把这些斗争简单化、表面化。
首先,它大胆地揭示了这些矛盾斗争的错综复杂性。
在作家笔下,即使贫农阶层也不是铁板一块,有坚定地同梁生宝站在一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高增福、冯有万;也有梁三老汉、王二直杠等不同程度地落后于时代革命潮流的人。
柳青和《创业史》的创作
柳青的《创业史》一、柳青的生平与创作(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
他从事革命活动较早,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
1943年在民脂县一个乡政府任文书,历时3年。
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
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
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
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长达14年。
“文革”期间,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
1978年6月13日因病逝世,终年62岁。
柳青历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
柳青是当代著名小说家。
他以生活态度、创作态度严肃著称。
他在地方做父母官,但不搞特殊化。
回到皇甫村,他拣了一个没人住得破庙搬了进去,为了和农民相融合,他把以前留的长发剪短了,剃成了庄稼汉那样的光头,并且留起了两撇小胡子;把干部服脱掉了,穿上了农民常穿的对襟大褂子;写作时戴眼镜,出门就摘了。
他深入生活是最彻底的。
他经常去农民家去串门,往炕上一坐就聊起来。
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柳青老汉”。
他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
梁生宝的原型就是农业合作社的主任王家斌。
《创业史》就是在皇甫村写成的,出版以后,他把所有的稿费16000元全都交给了公社。
他不仅写农民,而且为农民着想,为了改变农民的生活,他经常献计献策。
他写作不求快,不图名利,认真修改,一丝不苟。
他给自己规定了“三不”:不讲创作经验,不登报,不照相。
1978年他在北京病世以后,根据他的遗嘱,骨灰下葬到他家的破庙后头。
农民非常爱戴他,文革中,他被卡车拉着游斗,大人孩子都躲在屋里,不出来看。
他的骨灰下葬那天,更是人山人海,人们放声痛哭。
朋友给他的挽联上写着:扎根皇甫,千钧莫弯;方寸未死,永在长安。
他的小说大都以新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历次重大变革,反映了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
柳青《创业史》(全)
《创业史》人物形象补充:
郭振山: 他身为共产党员,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对互助组冷眼旁 观,极力打击它的威信,成为合作化运动的一块绊脚石。他虽然精明 强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私利,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 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 郭世富和姚士杰:作者描写的两个既有共同点又彼此区别得很清楚的 反面人物。在抗拒合作化潮流上,他们有一致性:然而社会地位的不 同,又使他们在动机和行为上带有各自的特点。富裕中农郭世富外善 内奸,贪婪狡黠,精明谨慎。他出于个人的发家狂,处处跟党的号召 相对抗,但搞的是“合法斗争”,姚士杰这个富农分子则跟新社会有深刻 的阶级仇恨,他表面“老实”、“积极”,内心阴险狠毒,诡计多端,暗地 进行破坏活动,表现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本性。
《创业史》 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
“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站在时代历史的宏观高度,去探寻农民的历史 和现实命运以及未来的収展道路。” “作品敏亍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捕捉,通篇洋溢着浓烈的政治激情,有 一种激劢人心的感情力量” “现实主义平添了明显的理想化、政治化的 色彩”
——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
《创业史》强调对历史生活的广阔和深刻的描写,突出史诗性的现实 主义的艺术高度,对农业合作化运劢处理方面,在政治、政策的表达 和革命理想化人物的塑造乊间找到艺术的结合点。梁生宝不梁三老汉 的矛盾,不郭振山的内在冲突,反映了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的复杂性 、艰难性,同时梁生宝这形象在这些茅盾和冲突中显示出了超越现实 的时代英雄品质,梁生宝形象的确立标志着新中国农村新主体成长起 来。这一人物丌仅是当然表现,他更是社会主义生活应然的体现。在 小说人物典型的争论中,以柳青为代表的一方更加透彻地表达了小说 创作的美学的艺术原则,梁生宝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的法则,这一法则在60年成为主导性的观念,将以严家炎为代表 的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法则的意见挤到边缘地带。那么梁生宝这一形象 的塑造,这一形象的价值和意义在争论中确立,代表了当代小说创作 的一种倾向确立。
名著阅读:《创业史》精导精练
《创业史》精导精练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
当代著名小说家。
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第一、二部),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和《柳青小说散文集》。
作品概述《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
柳青同志生前计划写四部,仅完成了两部。
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和巩固。
它们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
题叙1929年冬,4岁的宝娃随寡母逃难到下堡村,被村民梁三收留,改名为梁生宝。
梁三带领全家人苦熬苦做,想创起一番家业,无奈时运不济,均以失败而告终。
土改使梁三分得了土地,也使他重萌创业雄心。
养子生宝已长大成人,而且成了一名预备党员。
梁生宝一心办互助组,张罗集体创业的大事。
于是,矛盾和冲突便时时在两代人中间发生。
第一部【上卷】第一章:1953年春天,一大清早,梁生宝便动身去郭县买稻种,目的是实行稻麦两熟的计划,使互助组多打粮食。
梁三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
村中的富裕中农郭世富这天正给新房上梁,梁三和村民前去观看,心中好生羨慕。
梁三觉得郭世富是庄稼人的榜样。
第二章:徐改霞在解放后受新思想的影响,解除了包办婚姻,并且与梁生宝的妹妹梁秀兰一起上了小学。
在郭振山的影响下,她逐渐认识到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同时她又深爱着梁生宝。
处在矛盾中的徐改霞希望趁着去二姐家的机会跟二姐商量办法。
第三章:贫雇农们土改分到土地后,由于底子薄,难以组织起有效的生产,因而一年后还是未能脱贫,互助组应运而生。
但是为了应对春荒,郭振山还是按照党的要求,组织余粮户进行活跃借贷。
富裕中农郭世富百般狡辩,不愿借粮,活跃借货流产。
其实郭世富本来也是贫雇农,机缘巧合他发家了,其后就忘了本。
《创业史》柳青精选教学PPT
▪ 1954年动笔,1959年第一部在《延河》4至10月号连载,1960年由中国青 年出版社出版。
▪ “文革”后,改定第二部上卷和下卷14至17章,18至28章未及修改加工 ,柳青便离开人世。
▪梁三老汉的形象,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真 实再现了老式农民告别私有制,接受公有制所经历 的艰难痛苦的思想历程,是一个真实度、典型性很 高的形象。
《创业史》人物形象补充:
▪ 郭振山: 他身为共产党员,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对互助组冷眼旁 观,极力打击它的威信,成为合作化运动的一块绊脚石。他虽然精明 强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私利,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 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
《创业史》的写作背景:
▪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来到 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 在镐河畔 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14年。著名的“梁生宝买稻种 ”的故事其实就来自柳青本人。
▪ 当时,“文革”前,中青社出版的三红一史在中国文坛上可以说是独占 鳌头,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柳青的小说不仅在读者当中赢得了好 评,而且在文学界也是一片叫好声。《创业史》所创造的梁生宝、徐 改霞、梁三老汉等艺术形象成为文学界议论的对象。
柳青《创业史》
柳青(1916—1978)个人简介:
▪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活动,参加“一二九 ”运动。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其间,多次回陕北乡下深入生活。1943-1946在陕北米脂县担任乡政府 文书。1947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1951年创作了第二部 长篇小说《铜墙铁壁》。
《创业史》主要人物及事件
《创业史》主要人物及事件《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历史故事,小说通过主人公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和实践。
以下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1.梁生宝: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带领互助组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2.高增福:梁生宝的好友,也是互助组的成员,他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互助组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郭振山:梁生宝的竞争对手,他是一个富农,试图阻止互助组的发展。
4.买稻种:梁生宝为了带领互助组种植水稻,前往外地购买稻种,但在途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最终成功购得稻种。
5.分稻苗:梁生宝带领互助组成员在稻田里分稻苗,展现了他们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6.进山割竹子:梁生宝带领互助组成员进山割竹子,为互助组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创业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以下影响:1.《创业史》通过塑造梁生宝、高增福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题材和人物形象。
2.在艺术手法上,《创业史》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铺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创业史》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描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历史视角和文化内涵。
总之,《创业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人物和事件是《创业史》中的重要元素,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和实践,以及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创业史每章内容概括
创业史每章内容概括150字左右《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
《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1《创业史》每章内容概括第一章:清晨,当梁三老汉出去拾粪时,生宝偷偷溜出去了。
梁三老汉知道后,在秀兰的烦心事下,与老伴干起仗来,老伴开始还安慰,但当梁三提到二十年前的心酸事时,老伴忍不住哭了。
“水嘴”孙志明羞辱老汉,并告诉他梁生宝定的生产计划。
老汉气急败坏地走了,人们则讨论着梁生宝会碰壁。
第二章:秀兰同改霞一同放学,改霞说出秀兰的心事,两个女学生吵闹着,最后约定不说出秘密。
秀兰的未婚夫杨明在战场上,而改霞则是千方百计托到解除婚约。
她想和一个思想上进的青年成侣,因此十分慎重地选伴,却总被人误解。
来到秀兰家门口,郭振与改霞一同回家。
第三章:郭振在与代表们开余粮,活跃借贷大会。
当代表主任威严地演讲完后,他请代表们提建议。
铁人推让给郭世富。
世富则是推说盖新房没了余粮,郭振与其耗完了会议时间。
第四章:任老四去揽郭家何的一个土胚,遇上欢喜询问活跃接待一事,当听说郭世福讨旧账一事后气得扭歪了嘴。
欢喜乘机让他信服的走互助组那条路。
水嘴问高增福互助组一事,不了没能吸收两户中农,高增福去姚士杰那儿还扫笤帚。
2作家柳青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
当代著名小说家。
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
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
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
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
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
“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
一贯深入生活,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
他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创业史》。
创业史的内容梗概100字
创业史的内容梗概100字案例一:《创业史》小说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创业史》,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最早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杂志上,每期两章。
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共分四部,作者生前仅案例二:《创业史》主要内容梗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
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了如指掌,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梁生宝和梁三老汉两个人物,已排进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
梁生宝是全书的中心人物,是社会主义农村中的英雄典型。
在披荆斩棘带头创社会主义大业中,他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
案例三:1、内容简介:1929年,亦即民国18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
冬天,哀鸿遍野,灾民黑压压地涌向渭河滩。
下堡村蛤蟆滩的二茬光棍梁三,收拾得齐整干净,大步流星地在女性灾民群中穿行。
梁三年过四十,妻子新丧,大家当然明白他的企图。
果不其然,梁三将宝娃子母子二人领进了他的草房院。
他抚摸着宝娃子的头,发出了再创家业的豪壮誓言。
宝娃至此改姓梁,大号叫梁生宝。
梁三是蛤蟆滩上的勤劳农民,其父艰难创业,给他留下了三间正房,为他娶了妻子。
2、《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梁生宝是新人物的代表,作品着重反映了他的成长以及逐渐在蛤蟆滩上发生影响力并掌握话语权的过程和姚世杰、郭世富等以前蛤蟆滩上的能人们逐步丧失影响力和退出权力结构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叙
讲的是陕西省1929(民国十八年)闹饥荒。
下堡村,梁三在饥民群体当中跟着讨还妇女,最后成了新家,人也改头换面了。
梁三他爹给他盖房子娶媳妇之后就死了,但是运气不好的梁三,死了两头牛,媳妇产也后风死了,租不到土地,只得拆了房子卖掉,又住在草棚里。
懒得打理家的梁三今儿有领回来个女的,他家有变样了,家里有个孩子,梁三也很高兴的上钟南山。
十年过去了,十四岁的宝娃也已经长得可以当长工了,在地主家但是被欺负,宝娃就想自己种地。
为了这个目标就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有一天他花了五块钱买回一头小牛犊,还说服了他爹梁三。
后来他就离开地主家,自己用那头牛和租来的十八亩地自己干,可是向地主租来的种子肥料,都在收了之后基本上还完,为了过的好一些,就还是朦朦的的努力地种地。
上卷
种地好好地,结果要抓壮丁,梁三为了不让宝娃被抓,就把牛卖了换回宝娃,宝娃逃到终南山里了。
结果解放了,包产到户,梁三还不相信,生宝已经积极的参加合作社,还是互助组的小组长。
积极地报上面。
而梁三老汉可不乐意,还发了一次火,说没有新房住,同村的改霞喜欢上生宝,她在改革时解除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