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
关于极端天气有哪些情况
关于极端天气有哪些情况极端天气有哪些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中小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冰雹、强风、龙卷风、雷暴、热带气旋等。
极端天气可以按统计频率或观测值定义。
在一个30年气候区间,日发生次数小于10%的天气现象可被定义为极端天气。
若单次天气事件的观测指标,如气温、气压、风速等,超过给定的阈值,其也可被定义为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是什么意思极端天气是指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的超越常态的小概率气象现象,通常具有突发性强、不确定性大、叠加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
根据本市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和近年来工作实际,当天气情况达到某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经研判其造成的危害可能超出城市设防标准时,按下列标准判定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安全防范措施:一、重点场所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弱势人群密集场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强化防范意识,对于户外活动的开展必须慎之又慎。
储备足量应急药品及急救器械以防万一。
做好电路检修工作,警惕由于电路负荷过大、雷击、暴雨积水等原因导致的短路停电,有条件的单位备好应急电源。
露天人流密集场所如地铁站、景区游乐园等,尽量加盖顶棚并使用喷洒水雾方式做好降温工作。
相关场所工作人员应主动关注、帮助有中暑可能的人员,为其进行补水降温,对于情况严重者及时送医。
二、工业园区紧抓安全生产。
加强工厂、园区对于设备的常规检修,充分预估极端天气(高温、暴雨、雷电、冰雹、狂风)对生产安全的影响,杜绝设备“带伤”运行。
做好厂区工作人员防暑防涝工作,谨防室外作业时由于天气原因产生的人为失误。
三、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对于餐饮企业食品卫生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抽查力度,严守安全底线,对于卫生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整顿。
同时引导餐饮企业对食材非必要不进行露天展示,对于生鲜食品的损耗(死虾死蟹等)不得心存侥幸,必须尽快处理废弃。
对于预制菜企业加强生产-运输-储存三点监管,确保冷链闭环式覆盖,防止菜品在中间环节由于管理疏漏导致变质腐败。
极端天气现象:了解气候异常的背后原因
极端天气现象:了解气候异常的背后原因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上,极端天气现象近年来似乎变得越来越常见。
从酷热的夏季到异常寒冷的冬季,从猛烈的飓风到连绵不断的洪水,这些气候异常事件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究其原因,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除了自然变异之外,人类活动是导致当前气候异常的主要驱动力。
首先,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激增是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面的热量,形成类似温室效应的现象,导致地球温度上升。
而这一过程的主要推动者是人类自身——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和工业生产等方式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随之增加。
其次,土地利用变化也是影响地区性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地表覆盖改变、湿地消失以及森林减少等,都会影响到当地的水循环和能量平衡,进而引发或加剧极端天气现象。
比如,城市化带来的“热岛效应”会使得城市地区的气温比周边乡村地区更高,增加了城市地区高温天气的发生概率。
第三,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同样不容忽视。
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海冰融化,会影响极地高压和温带喷流的位置与强度,从而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模式。
这种大尺度的气流变化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出现更加极端的降水或干旱情况。
最后,海洋温度的变化也是影响极端天气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热量储存库,其温度分布直接影响着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含量。
当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时,会增加热带风暴的能量供应,可能导致更强飓风的形成。
面对这些气候异常背后的复杂原因,人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到改善土地使用方式,每一项努力都是对地球未来负责的表现。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有效地解决极端天气现象带来的挑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气候学中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
气候学中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气候学是一门涉及地球上大气、海洋和陆地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其中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是气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也越来越频繁和突出,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各种影响和挑战。
一、极端气候事件的定义和种类极端气候事件是指在一个地区和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异常天气现象,包括高温、低温、干旱、洪涝、暴雨、风暴、沙尘暴等多种形式。
这些事件通常超出了该地区长期气候条件的正常范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以高温事件为例,近年来全球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
2019年,欧洲多个国家发生了高温潮,法国巴黎市短暂出现了创纪录的45.9摄氏度高温,挪威则首次出现了超过35摄氏度的高温。
而在中国,2013年和2018年,分别发生了“北方极端高温天气”和“南方高温少雨天气”,给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二、气候变异的概念和影响气候变异是指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一般包括几十年、百年和千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气候变异表现为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多种气象要素在长时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如今,全球气候变异越来越显著,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多种影响。
气候变异会引起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影响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三、气候学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的研究气候学家们通过大量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模式计算,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的原因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是引起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变异趋势加剧。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气候变异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气候学家们正在开展一系列工作。
他们通过开展气象观测、模式模拟和数据处理,不断增强对气候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预测和预报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异,为社会和个人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范文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21世纪初日益频繁和严重。
这些事件包括暴雨、干旱、洪涝、台风、高温热浪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
因此,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研究方法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及分布规律。
2. 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利用先进的气候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行预测和模拟。
3. 实地观测和实验研究。
通过实地观测和实验研究,了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三、研究进展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发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出上升趋势。
其中,暴雨、洪涝等水灾事件在许多地区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同时,高温热浪、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也日益严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此外,自然因素如地形、海洋、大气环流等也会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
同时,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城市化等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
3. 预测和应对措施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科学家们建立了多种预测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推广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未来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将更加频繁和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提高预测和应对能力。
极端天气频发
极端天气频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
台风、洪水、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
本文将探讨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和对策。
一、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1. 气候变暖:气候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变暖导致海面温度的升高,进而引发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的增加。
2. 人类活动:人类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加速了气候变暖的进程。
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过度开发等行为也对气候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二、极端天气频发的影响1. 生命安全:台风、洪水、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往往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2. 经济影响:极端天气事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房屋损毁、交通中断等,给国家和个人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 环境破坏: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山体滑坡、土壤侵蚀等现象对环境造成破坏,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三、应对极端天气的对策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政府和个人都应该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提倡低碳生活,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2.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和防范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减少损失。
3. 推广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
4. 提高社会公众的应对能力:加强气象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公众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结论:极端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对极端天气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政府、国际社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极端天气的频发,保护地球家园。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世界极端天气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世界极端天气的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世界各地经常发生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暴雪等,这些天气现象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不断增加,这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
了解和分类世界极端天气现象,对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世界极端天气类型,并探讨其影响和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关注,并为未来的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世界极端天气的定义进行梳理和阐述,以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什么是极端天气。
接着,将详细介绍主要的世界极端天气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暴雨、干旱、台风、暴雪等。
针对每种极端天气类型,将分析其对当地生活、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最后,通过对现有问题和应对措施的总结,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极端天气类型及应对方法,以期为应对极端天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世界极端天气的分类和定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现象。
通过学习各种极端天气的特点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其带来的灾害,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起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倡导环保和低碳生活的意识,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正文2.1 世界极端天气的定义世界极端天气指的是异常恶劣、极端的气象现象,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往往带来严重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极端天气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极端高温、极端降雨、极端风暴、暴雪、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在某个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发生,其频率和强度正在逐渐增加,给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方面造成巨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世界极端天气,科学界对其进行了详细分类和定义,以便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减灾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对极端天气的研究和应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强热浪、极端降雨、大风、暴风雨、海啸、龙卷风、暴雪等。
这些天气现象可能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造成极端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气候模式的变化,进而导致发生极端天气现象。
通过研究过去几十年的气象数据,科学家们发现,大气温度持续上升,海平面不断上升,极端天气现象也日益增多。
例如,2017年,加勒比地区遭受了飓风艾尔玛和马利亚的袭击,其中艾尔玛是史上最强的飓风之一;同年,南亚和东南亚遭受了极端降雨和洪灾,造成了数千人死亡和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这些事件表明,气候变化确实存在,并且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面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我们怎样应对呢?首先,我们需要做出合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减少极端天气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例如,在森林火灾季节,应该避免野外露营和篝火,以免引起火灾;在飓风季节,居民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准备足够的食品和水,保护家中重要物品等等。
除了个人应对之外,政府和科学家也需要在多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
政府应该加大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采取更加积极地行动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科学家们也需要持续地观察、研究和预测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给政府和公众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意见。
总之,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极端天气的增多,这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做出合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在多个层面上采取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未来。
极端气候变化指标
极端气候变化指标
极端气候变化指标是用来衡量气候系统中罕见且强度极大的气象事件变化情况的一系列参数,这些事件通常偏离了历史平均值,并可能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带来显著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极端气候变化指标:
1.高温热浪指数:记录并分析连续多日高于某一阈值(如历史平均水平)的高温天气出现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
2.低温寒潮指数:衡量冬季严寒或夏季凉爽时期的气温异常程度,以及连续寒冷天数等极端冷事件。
3.强降水事件:通过统计暴雨、大雨及极端降雨事件的发生次数、强度和累积降水量来评估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
4.干旱指数:如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I)、帕尔默干旱严重度指数(PDSI)等,用于衡量地区水分盈亏状况和长期干旱的发展演变。
5.风暴与飓风强度:关注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极端天气系统的最大风速、最低气压等指标,以及其发生频率和路径变化。
6.冰雪覆盖面积:监测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的冰川融化速度、积雪覆盖面积减少等极地和高山地区的气候变化现象。
7.洪水频次和规模:记录河流洪峰流量超过一定阈值的
次数及其带来的灾害后果。
8.极端海平面:包括高潮位、低潮位以及两者组合形成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关系到沿海城市洪涝风险。
9.气候相关灾害损失:尽管不是直接的气候指标,但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可以作为间接反映极端气候事件严重性的指标。
以上各指标均通过长期观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趋势和未来风险。
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
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极端天气的定义和分类•极端天气是指异常气候现象,通常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和较大的影响范围。
•极端天气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暴雪、台风、龙卷风、地震等。
暴雨的紧急应对措施•注意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出门时遇到暴雨天气。
•如遇暴雨,应尽量不要在户外停留,迅速寻找安全地带躲避。
•如果车辆受困于淹水中,切勿强行驶入深水区域,应立即下车并寻找高处避难。
•在家中应做好排水设施的维护,确保室内不积水,以免导致损坏和滋生病菌。
暴雪的紧急应对措施•暴雪天气条件恶劣,尽量避免外出活动。
•对于需要外出的人员,应增加衣物层次,注意保暖,防止冻伤和感冒。
•在户外工作时,应使用防滑鞋具,避免滑倒受伤。
•家里应备有足够的食品和应急用品,以备暴雪期间无法外出购买。
台风的紧急应对措施•台风来临前,及时收听和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
•如果生活在沿海地区,应提前做好撤离准备,准备好必需的药品、食品和对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
•高楼住户要注意确保窗户的安全,避免受到飞来的杂物伤害。
•在台风期间,切勿接触电器和线路以免触电,最好将电器断电并拔掉插头。
龙卷风的紧急应对措施•发现龙卷风形成迹象时,应尽快躲入坚固的建筑物内,并选择无窗户或有保护措施的房间避难。
•避免站在靠近大型玻璃窗、阳台等易被破坏的地方。
•如果在户外遭遇龙卷风,应躲避到低洼处,如水渠或房屋下方,并尽量保护头部和躯干。
地震的紧急应对措施•地震来临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迅速躲到桌子、床下等可以提供遮蔽的地方。
•在室外时,远离高大建筑、电线杆、大树等易倒塌物,躲至开阔地带。
•在地震结束后,应注意避免进入受损建筑物和危险区域,留意灾情。
以上是对极端天气常识及紧急应对措施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能对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有所帮助。
记住,预防和应对是我们在面对极端天气时最重要的一环。
防灾准备措施•组织家庭成员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预案,包括撤离路线、应急联系人、紧急物资等。
极端气候事件与防范措施
极端气候事件与防范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
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台风、洪水等,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预测和预警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及时获取气象数据,可以提前预测和预警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气象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加强城市防洪和排涝设施的建设。
城市是极端气候事件的重灾区,特别是暴雨和洪水事件对城市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加强城市防洪和排涝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修建雨水花园、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改造下水道等,以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再次,加强农业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
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明显,干旱、洪涝等灾害往往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为了减少农业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等。
此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也是防范极端气候事件的重要措施。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可以有效减少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极端气候事件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应对。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各国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总之,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严重,为了减少其破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城市防洪和排涝设施的建设、加强农业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都是有效的防范措施。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挑战,保护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如何应对极端气候条件
建筑设计如何应对极端气候条件极端气候条件是指在某一地区出现频率较低但具有破坏性的极端天气现象,如强风、极端高温、暴雨等。
这些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建筑设计在面对极端气候条件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可持续性。
1. 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包括气温变化范围、降水情况、风速等因素。
通过对当地气候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确定建筑物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2. 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对于建筑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表现至关重要。
耐候性好、隔热性能良好、抗风压能力强的材料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灾能力。
例如,在热带地区可以选择具有优良隔热性能的材料,而在台风多发地区则需要选用抗风压能力高的材料。
3.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极端气候条件下建筑物内部通风对于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至关重要。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调节室内外温度差异,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
在极端高温条件下,通过增加通风口和设置遮阳设施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4. 考虑节能与环保在面对极端气候条件时,建筑设计也需要考虑节能与环保因素。
采用节能材料、设计太阳能利用系统等方法可以降低建筑物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等手段,减少人工能耗,实现可持续建筑设计。
5. 防水防潮措施在极端降水条件下,防水防潮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和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受潮或漏水,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也是防止水灾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结语在面对极端气候条件时,建筑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在材料选择、通风系统设计、节能与环保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极端气候条件带来的挑战。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细致设计,建筑才能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实现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
极端气候指数
极端气候指数极端气候指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预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强度,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名为“极端气候指数”的方法。
一、什么是极端气候指数?极端气候指数(Extreme Climate Index,ECI)是一种用于描述和量化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统计方法。
它基于历史观测数据,并结合了物理上的原理,用于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
二、如何计算极端气候指数?计算极端气候指数需要以下步骤:1.选择要研究的天气事件类型,如高温、低温、降水等。
2.确定一个适当的阈值,该阈值将被用来定义“极端”事件。
例如,在高温方面,可以选择某个特定温度作为阈值(如35℃),而在降水方面,则可以选择某个特定降水量(如50毫米)作为阈值。
3.使用历史观测数据来确定每年中超过阈值的日子数量。
4.将每年中超过阈值的日子数量标准化,以便进行比较。
5.计算出指数值,该指数值反映了极端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极端气候指数的应用极端气候指数可以用于以下方面:1.评估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程度,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2.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政府和其他组织可以使用极端气候指数来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以减少人类和环境的损失。
3.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企业、农民、城市规划者等人群可以使用极端气候指数来评估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损失。
四、不同类型的极端气候指数根据不同类型天气事件的特点,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极端气候指数。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类型:1.高温日数指数。
该指数反映了每年中超过某个特定温度的日子数量。
2.低温日数指数。
该指数反映了每年中低于某个特定温度的日子数量。
3.降水量指数。
该指数反映了每年中超过某个特定降水量的天数数量。
4.干旱指数。
该指数反映了干旱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极端天气事件的气候学机制
极端天气事件的气候学机制极端天气事件是指异常剧烈的气象现象,如强烈风暴、极端暴雨、高温天气、大范围干旱和强烈寒潮等。
这些天气事件不仅对人类生活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还对生态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
那么,这些极端天气事件背后的气候学机制是什么呢?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气象系统开始变得不稳定,造成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和加剧。
例如,全球范围内气温的升高导致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从而使得极端降雨的概率增大。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极地海冰的消融等一系列气象事件,这些事件也会进一步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
二、大气环流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是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使得大气风向、强度和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不同地区出现异常的降水、干旱、高温或低温。
例如,研究表明,北极区域的变暖导致了北极涡的减弱和东风的增强,这导致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出现了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
三、海洋环流变化海洋环流也是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洋表面温度的升高以及海洋环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气候系统的异常。
例如,南亚季风降水的强度和分布通常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海洋环流的影响,两种气候事件的出现会导致南亚地区出现极端气候的概率加大。
四、人类活动除大气和海洋环流外,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例如,城市化的加强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从而在城市内部形成强烈的热带性暴雨。
此外,人类活动还可能引发自然灾害,例如野火、洪涝、滑坡等,这些灾害都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总之,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变化、海洋环流变化和人类活动都可能加剧气候系统的动态变化,从而造成极端天气现象。
为了减缓和应对这些极端天气事件,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监测和预警、开展灾后恢复和重建等工作,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极端气候事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极端气候事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给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极端气候事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极端气候事件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暴雨引发的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破坏土地和建筑物。
干旱导致水资源短缺,使得植被枯萎,土地沙化。
飓风和台风则带来了强风和暴雨,不仅摧毁了树木和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海啸。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还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极端气候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暴雨可能导致交通瘫痪,道路被淹没,人们无法正常出行。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食物供应不足,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飓风和台风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极端气候事件还增加了人们的健康风险。
高温和干旱可能导致中暑和脱水,而洪水和飓风可能引发传染病的爆发。
这些健康风险对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和儿童,影响更为严重。
为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及时准确地预测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其次,加强城市防洪和防风设施的建设。
修建高大的堤坝和风墙,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和飓风对城市的破坏。
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缓解干旱对农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另外,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长期解决方案。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和促进低碳经济,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降低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总之,极端气候事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必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保护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气候最“极端”的四个地方
地球上气候最“极端”的四个地方一、天气最干旱的地方在南美洲智利北部沙漠里,有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从1845年到1936年整整91年里,没有落过一滴雨。
智利北部濒临大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那里正好位于副热带高压常年座镇不动的地区,而靠近智利的海岸,又是秘鲁寒流流经之处。
由于寒流的温度较低,使那里的空气十分稳定,大气不发生上升运动,即使在海边,水汽也不能进入高空凝结成雨,因此成了世界“旱极”。
二、气温最高的地方盛夏,寒暑表上的温度在35℃以上探出头时,住在沿海的人们已经感到热不可耐了。
其实,35℃算得了什么!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号称“火焰山图库”,那里于1941年7月出现了47.8℃的最高气温,才是真正的热了。
要是放眼世界,47.8℃有算得了什么!早在1879年7月,在阿尔及利亚的瓦拉格拉就测到了53.6℃的最高气温,遥遥领先于吐鲁番盆地的记录。
此后30多年里没有突破。
可是到了1913年7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岱斯谷中,测的了56.7℃的记录,夺得了世界级热的称号。
不到10年,1922年9月,利比里亚的加里延温度突然上升到了57.8℃的最高纪录,“极热”又从北美洲大陆有扳回了非洲。
三、天气最冷的地方1838年,俄国商人尼曼诺夫路径西伯利亚的亚尔库次克,无疑中测的了一次零下60℃的最低温度,在当时引起了一场轰动。
但是谁也不太相信这位商人测得的记录是正确的。
47年以后,就是1885年2月,位于北纬64°的奥依米糠,人们测得了零下67.8℃最低温度,这一次真正获得了世界寒极的称号。
1957年5月,位于南极“极点”的美国安莫森-斯考托观测站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里的最低气温降到零下73.6℃,因而世界寒极有北半球迁到南极去了。
同年9月,这个观测站有记录到了一个更冷的零下74.5℃的温度。
四、雨量最大的地方1816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图库]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夺得了世界“极”雨的称号。
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极端事件及其适应策略
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极端事件及其适应策略高海拔地区是指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区域,包括高山、高原和高原山地等地形。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条件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对居民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极端事件,并提出相应的适应策略。
一、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极端事件1.强风暴由于高海拔地区缺乏地形阻挡,强风暴经常袭击这些地区。
强风暴不仅带来狂风和大风雪,还会导致山体滑坡和雪崩等自然灾害。
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
2.极端低温高海拔地区的冬季气温往往极低,甚至可达零下30摄氏度以上。
这种严寒条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能源供应、交通运输和医疗救助方面。
同时,极端低温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也造成了严重威胁。
3.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地表水资源匮乏。
这给当地农业和畜牧业带来了巨大困难,也限制了经济和人口的发展。
干旱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进一步加剧环境问题。
二、高海拔地区的适应策略1.建设抗风设施为了抵御强风暴的袭击,高海拔地区需要建设抗风设施,如护林网、风蓬和雪墙。
这些设施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灾的发生概率。
同时,加强林木的培育和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助于减轻风灾的损失。
2.改善能源供应高海拔地区的能源供应通常依赖于石油和煤炭等有限资源,使用这些传统能源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问题。
因此,探索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一种关键策略。
利用水力、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为高海拔地区提供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3.加强预警和救援体系对于高海拔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及时预警和快速救援是保障居民安全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系统,加强监测和预测能力,能够提前预警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同时,加强救援能力,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对陷入困境的人员提供及时援助。
4.合理利用水资源高海拔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需要精细管理和科学利用。
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水资源利用意识,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
极端气候事件与防范措施
极端气候事件与防范措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愈发明显,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大大增加。
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台风、热浪等层出不穷,给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还导致了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了解极端气候事件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极端气候事件的定义极端气候事件是指那些超出正常气候范围,并对社会、经济或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气象现象。
这类事件的出现通常伴随着异常高或低的温度、降水量或风速。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的标准,以下几种现象通常被归类为极端气候事件:热浪:在特定地区内,温度连续几天高于某一阈值,这会引发健康问题并增加能耗。
干旱:长期缺乏降水,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和水供应。
洪水:降水过量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溢出,对城市和乡村构成威胁。
飓风/台风:以强烈的风速和降水量为特征,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暴雪和冰冻雨:大规模降雪或结冰现象,对交通和生活秩序造成影响。
这些事件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推动了社会对增强抵御极端气候能力的重视。
极端气候事件的成因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现代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砍伐,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
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升高,从而提升极端天气最近发生的几率和强度。
城市化进程快速的城市化改变了地表特征,导致热岛效应加剧。
在城市中,高楼大厦、混凝土道路等人造材料吸热能力较强,白天气温升高,夜间散热缓慢,引起局部区域温度异常升高。
此外,城市缺乏绿地、水体等自然调节机制,使得极端天气影响更为显著。
自然因素除了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同样会影响极端天气。
例如,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将导致海洋温度异常,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模式。
此外,大范围的森林火灾、火山活动等也可以通过释放大量灰尘和气体改变地区甚至全球天气模式。
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生态系统极端天气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冲击。
天气现象知识:极端气候加剧,关注气象变化,从你我做起
天气现象知识:极端气候加剧,关注气象变化,从你我做起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各种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发生,如干旱、暴雨、飓风等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极端气候不仅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还对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剧了气候环境的不稳定性。
当地时间2021年7月,意大利西北部遭遇罕见的极端天气,暴雨引发山洪,导致至少17人死亡,数百人失联。
同年之前,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出现了50年来最强烈的冬季风暴,导致全球最大的炼油厂工作停摆。
此外,近年来洪灾频发、地质灾害加剧、冰冻和溃冰全球范围内发生率不断提高,大面积植被死亡和粮食减产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气候变化加剧了各种极端气候现象的发生。
随着全球气温不停地升高,大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增多,导致降雨量的增加。
强烈的降雨超出当地水文系统的承受范围,容易引发水灾。
同时,极端高温天气、干旱等极端气候也随之增多。
这些现象不断出现及时警示着我们,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极端气候现象的发生机理,采取精细化预报和准确的预警措施。
这不仅是科学家们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参与应对的使命。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减轻极端气候现象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采取减排和节能措施,努力降低气温的上升幅度。
全球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政府部门应加大气象观测和预报工作,确保信息精准、及时地传达给民众。
在个人层面,我们也可以为减轻极端气候现象的影响出一份力。
在家中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排放,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少开车多走路、骑自行车、坐地铁等,都是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步骤。
同时,我们也需要自觉拥护环保理念,提倡低碳生活的方式,抚育绿色生活习惯,努力减少各项活动对环境的消耗和损伤。
总之,极端气候现象带来的后果已经越来越明显,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十分严峻。
【气候】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引言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但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却变得越来越频繁。
热浪、洪水、干旱和暴风雪等极端天气事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极端气候事件,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方法,以确保我们的社区和环境得到最佳的保护。
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首先,热浪可以导致高温死亡,特别是对年幼的儿童和老年人来说。
此外,极端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食品供应和经济发展。
洪水则会造成财产损失、疾病传播和人员伤亡。
暴风雪和飓风也会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交通瘫痪和生命安全受威胁。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极端气候事件。
预防和减轻极端气候事件的方法1. 制定科学政策要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政策。
政府应该依靠科学家和专家的意见,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只有科学的政策可以指导我们采取对策,降低对极端气候的风险。
2. 提高公众意识公众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认知。
通过普及知识和教育,公众可以了解到自己应该如何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3.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及时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至关重要。
监测气候变化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气候状况,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预警系统可以向民众发出警报,确保他们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4. 发展可持续能源传统能源的使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应该积极发展可持续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
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我们可以降低碳排放,减少对气候的影响。
5. 加强灾害管理和救灾能力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我们需要有强大的灾害管理和救灾能力。
政府应投入足够的资源,建立完善的救灾体系,以及应对不同类型灾害的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人类活动的规模已开始对复杂的自然系统,如全球气候产生干 扰。许多人认为气候变化会造成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破坏风险,并 认为缺乏充分的科学确定性不应成为推迟采取行动的借口。决策者 们需要有关气候变化成因、其潜在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可能 的对策等客观的信息来源。 因此,WMO(世界气象组织)和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委员会(IPCC)。 它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 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好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 这些评估吸收了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数百位专家的工作成果。 IPCC的报告力求确保平衡地反映现有各种观点,并具有政策 相关性,但不具有政策指示性。IPCC已编写了一系列出版物,这些 出版物现已成为决策者、科学家、其他专家和学生广泛使用的参考 书目。
国际在线消息:新西兰的最大城市位于北岛的奥克 兰3号下午发生了该地区极其罕见的龙卷风天气。据 估计,龙卷风风速达到了几乎200公里每小时。专家 表示,目前无法预测龙卷风是否会袭击奥克兰的南 部地区。 根据当地气象部门表示,龙卷风在大洋州的新西兰 特别是奥克兰地区极其少见。此次发生的原因是由 于一股罕见的风暴天气系统在影响该地区。气象云 图上也显示,这股龙卷风首先在奥克兰北部地区形 成,然后逐步向南移动。
生命科学第二小组 胡凯益 胡晗悦 王佳圆 孟高萍 李倩 邵灵肖
1
电影描述
末日电 影,地 球被各 种极端 气候毁 灭
2
大
近年的极端天气 Climate
纲
Models----研究气候的方法
对全球变暖的研究----人类活动是否是全
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引发极端天气的原因
3
现实(中国)
广东异常天气雷雨大风冰雹致18 死155伤
6月23日下午,北京突降暴雨,行人在 雨中蹚水行走。
4பைடு நூலகம்
现实(世界)
这张拍摄于2005年10月26日 的照片显示,一艘小船搁浅在 巴西库鲁阿伊湖干涸的湖床上。
这是2007年3月27日,阿根廷 西南部圣克鲁斯的乌普萨拉冰 山一角正在融化。据阿根廷科 学家估计,这一地区大部分的 冰山由于气候变化将在2020年 至2030年间全部融化。
21
2003欧洲酷暑 欧洲大陆约有2万人死于热浪,法国是最大的“受害 者”,酷暑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死亡者总数约11400 人。
8月15日,在罗马尼亚首都 布加勒斯特,一名小男孩跃 入城中的登博维察河躲避酷 暑。当天,这里的气温已经 高达38摄氏度。
8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
滩避暑的人密密麻麻。目前,许 多西班牙人和外国游客纷纷到西 22 班牙的各个海滩休闲度假,以躲 避高温。
使用模式来模拟古气候取得了一些 进展,对于仪器测量时代气候变化 的模拟结果也不错。一个重要的 实 例就是对过去一个世纪时间内的全 球温度趋势的模拟,如下图所示。 这个模拟中既包括了自然因素对气 候的影响,也包括了人为因素对气 候的影响。
16
对20世纪全球平均气温的模拟与实测值的比较 黑线为实测值,粗红线为多个模型平均结果,细黄线为各个单独模式的模拟结果
10
地震
汶川地震东日本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 时28分04秒,四川 北京时间 毁灭之浪 汶川、北川, 8级强 2011年3月11日13时 46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 震猝然袭来,大地 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 颤抖,山河移位, 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 满目疮痍,生离死 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属浅源地 别…… 西南处,国 震。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此次的 9.0 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三高,1960年发生的智 有殇。这是新中国 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 成立以来破坏性最 分别排第一和第二。 强、波及范围最大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 的一次地震。此次 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修正为10米。根 地震重创约 50万平 据后续调查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4米。 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统计动力模式
和大气环流模式
15
模拟的能力
模式建立 基础 模式都是建立在基本的物理定 律之上的,比如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等等已经在所研 究的条件下经过了时间考验的 基本定 律。
再现能力
对模式的能力进行评估的一个 重要方法就是把模式的模拟结 果与大气、海洋、冰雪、地表 等等的观测结果进行 对比。 。
11
动物集群死亡
12
美国阿肯色州新年夜5000死鸟从天降
数百万条死鱼突现美国加州海湾
新西兰震前2天上百巨头鲸搁浅死亡
13
没有很明显的证据,我们就查找一些资料, 了解了一种气候研究方法
14
研究气候的模型简介
气候模式(MODEL): 研究气候的理论体系。 当前研究气候的模式 可分为四大类: 能量平衡模式 辐射对流模式
7
洪灾
近期世界各地洪水肆虐,洪水遍及欧洲、亚洲、美洲等地。 泰国洪水灾害 泰国7月中旬以来遭遇50年不遇洪灾。曼谷是低海拔城市,它同时是受全球 气候变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专家先前多次警告,曼谷可能在几十年内被 上涨的海水淹没。泰国官员27日表示,面对不断泛滥的洪水,泰国已经无力继 续保护曼谷。由于洪水迫使居民弃置房屋,泰国计划在八个省份开启疏散中心。 泰国水灾至今造成至少529人死亡,泰国77个府中有63个受洪水影响。一些 重灾区在10月底雨季结束后情况逐渐好转,目前仍有24个府被列为灾区。 但是在地势较低的首都曼谷,灾难还没有结束,当局还在努力防止洪水侵 入市中心的住宅区和商业区。
17
一般来讲,建立在全球基础上的模型,对于小尺度的模拟, 误差比较大。在大尺度范围内,大部分的模拟结果还算不错, 但是重大的大 尺度问题仍然存在。这方面的部分原因来自于对 相关科学过程的认知水平不足,部分原因源于对某些物理过程 进行观测的局限性,还有一部分原因源于计算能力的限 制。 模式里面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对云的表述,以及云对气候 变化的响应。云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辐射反馈,对云的模拟 带来的不确定性对整个体系的影响很 大。实际上,不同的模式 之间得到结果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云的模拟的不同。
上图是对1864年到2003年瑞士夏季极端气温的统计。各个竖条是 137年间的各年夏季平均温度,其中最热的是2003年,达到了22摄 氏度,用红色竖条表示。其他年份里面,最冷的是1909年,最热的 是1947年。
拟合的高斯分布用绿色曲线表示。
※稳定的气候环境里面,极端事件都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把某个极端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可 能完全做不到。造成这个酷暑的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了与晴朗天 空相联系 的持续高压系统,干燥的土壤导致水分蒸发带走的能量 降低,使得有更多的太阳能用来加热大地等。
美国宇航局公布墨西哥洪水冲击城市卫星照片
9
美密苏里州遭60年罕见 龙卷风 龙卷风袭击
美国中西部地区22日遭遇超级龙 卷风袭击,其中受灾最重的密苏 里州乔普林市三分之一的面积被 龙卷风“夷为平地”,到处是拦 腰折断的大树、倒塌的电线杆和 被摧毁的房屋和车辆。至少有 116人在本次风灾中遇难,创下 近60年来最惨痛纪录。 这场龙卷风是自从1950年有官 方记录以来,美国遭遇的最致命 龙卷风。这种龙卷风又称“多重 龙卷风”,在气旋内至少藏有两 道以上龙卷风,破坏性惊人。周 日的龙卷风袭击了密苏里州西南 新西兰 部城市医院,除了剩下枝干的大 树外,几乎什么都没留下。至少 116人死亡,而且死亡人数还将 继续上升。另有500多人受伤, 2000多栋建筑受损或被毁。 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遭罕见龙卷风袭 击
美国
东非旱灾
• 2011年东非的旱灾是自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饥荒在这片大陆上蔓延。 • 埃塞俄比亚总共有8千万人口,其中本来就有8百万灾民是依靠食物救助活命, 而该国部分地区的少雨使得这个数字猛增5百万。 • 肯尼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减少了三分之一,穷苦农民家庭受害最深 • 国际红十字会组织表示,索马里的饥荒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当地居民中有一 半,也就是360万索马里人急需食物救助(还有几百万人在这场灾难期间迁离了 家乡)。 • 在北乌干达地区,谷物很有可能减产一半。在南苏丹部分地区,厄立特里亚, 中非共和国和坦桑尼亚,同样的悲剧在上演。 • 东非大陆的旱灾似乎越来越频繁了。以前,通常每9,10年会出现一次少雨干旱。 渐渐的,这个周期似乎缩短到了5年。而现在,旱灾每2,3年就会降临这个地区。 恢复的时间—重新储存食物和牲口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如果到今年年底之前 仍然少雨,一场难以想象的重大灾难就会到来。
亚洲
非洲
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大部分时间本应为雨季的东部非洲 地区一直干旱少雨,索马里2/3地区降雨量少于正常年份的 75%。
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的严重干旱气候也在持续。得克萨斯州、 堪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等中部产粮重镇都遭遇历史性干旱, 数月滴雨未下。干旱导致棉花,小麦等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下 6 降,农牧场主损失严重。
8
墨西哥洪水冲击城市
据《拉丁美洲先驱论坛报》报道,2011年10 月底,墨西哥东南部的几条河流发生洪灾。 墨西哥境内的乌苏马辛塔河(Usumacinta River)一泻千里,冲击一系列城市、农田以及 孤立的乡村,沿途对许多民居造成了破坏。 据墨西哥塔巴斯科州(Tabasco)的主管官员估 计,此次洪灾已经对9万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墨西哥东南部的洪灾只是一种更大天气现象 的一部分。据联合国新闻报道中心报道, 2011年10月19日,和墨西哥一样,萨尔瓦多、 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 瓜等地区也降下了大雨,并引发严重的洪灾。 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估计,洪 灾已经影响了15万4千危地马拉居民、3万8 千洪都拉斯居民,以及13万4千尼加拉瓜居民, 并夺走了许多居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