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示范课教学设计稿-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教资教案
初中地理教资教案课题名称:世界气候类型及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能结合地图判断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3.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相关气候特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地球上的气候是如何划分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候是根据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不同的气候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点。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3.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气候类型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那么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受到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2. 通过气候类型分布图,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气候类型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分布图,判断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海陆变迁》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运用地图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能在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各大洲大洋面积排序,能在轮廓特征上辨别各大洲、各大洋,说出主要大洲分界线;3.理解海、洋、海峡、大陆、大洲、岛屿、半岛等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在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各大洲大洋面积排序,能在轮廓特征上辨别各大洲、各大洋,说出主要大洲分界线。
【教学难点】1.能熟练区分七大洲和七大洋的形状和分布;2.掌握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是本节课的基础,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板块的分布,记忆板块名称。
【课程导入】播放视频《海陆变迁》,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在生活中的事实,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认知——陆地存在变成海洋的可能。
(过渡)师:看了视频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生活的陆地是有可能沉没海底,变成海洋的,相对应的,在自然界中,海洋也是有变成陆地的可能的,这就是海陆变迁。
(板书)1.海陆变迁一、地表形态的变化【新课学习】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和海底发现古水井、古河道的人类遗迹案例,请同学们分析海陆变化方向,进而得出观点: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生1: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海洋变成陆地。
生2:海底发现古水井、古河道的人类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
(板书)1.地表形态变化永不停息(过渡)师:同学们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造成海陆之间互相变化的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况进行思考,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陆地被淹没——即陆地变成了海洋等。
生:人类活动、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等(板书)2.原因:人类活动、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学习完基础之后,设置抢答环节:利用成语“沧海桑田”转入对部分现象的海陆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和抢答。
(过渡)结合最后一个现象:“在南极大陆上发现了远古时代存在茂密森林的遗迹——煤”,转入对大陆漂移的学习。
教师编制初中地理教案
教师编制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2. 掌握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重点:1. 亚洲气候的特点。
2. 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难点:1. 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2. 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2. 亚洲气候分布图。
3. 亚洲气候类型特征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对亚洲气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气候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亚洲气候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2. 讲解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分布在西亚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分布在东亚和南亚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少,分布广泛,集中在亚洲中部和北部。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分布在亚洲北部。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2. 举例说明亚洲气候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吗?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亚洲气候分布图,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
2. 思考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亚洲气候特点:1. 气候复杂多样2. 季风气候显著3. 大陆性特征明显亚洲主要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初中地理试讲竞赛教案
初中地理试讲竞赛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亚洲气候的特点。
2. 亚洲气候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 亚洲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点。
2. 亚洲气候分布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形、河流、国家分布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
3.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亚洲气候的特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气候的特点与分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气候的分类及特点。
2. 教师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亚洲气候的分布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亚洲气候分布规律。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如: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等。
2. 教师讲解亚洲气候的分布规律,如:从赤道向两极递变、沿海向内陆递变等。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亚洲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出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的信息。
五、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气候分布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师出示亚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思考亚洲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绘制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注各类气候分布区域及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课堂讲解环节,通过实例讲解亚洲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地理知识。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初中地理北京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北京试讲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认识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1.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地图、资料等。
2.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首都北京,激发学生对北京的了解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北京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预习资料,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北京市的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 讲解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北京市在国家和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2. 提醒学生关注北京的发展变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地图和资料,绘制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的示意图。
2. 撰写一篇关于北京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首都北京,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教学目标1.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差异。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和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纬度高低导致的气温差异。
2.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3.理解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难点】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为什么树木会落叶?为什么会有四季的轮转?(过渡)不同的地区,气候是有差异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新课学习】世界上各地气候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的,这是气候的根本影响因素。
而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以及地表的起伏和人类活动通过影响太阳辐射,从而对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1.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并且太阳的体积非常巨大,因此,从太阳到地球的光线可以近乎看成是平行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是平坦的,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时的高度角就是相同的,那么地表上各个地区所得到的太阳光热是相同的。
世界上也就没有炎热地区和寒冷地区之分了。
(过渡)那么,地球表面是平坦的吗?地球上所有地区得到的热量都是相同的吗?生:不是!地球时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时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据此完成:活动1:观察ABC点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它们得到的太阳光热情况。
初中地理讲评课教案
初中地理讲评课教案本节课为初中地理讲评课,主要针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
2.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1. 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评价。
2.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评法: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分析学生作业、测验和考试情况,找出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
2. 准备相关地理知识和案例素材。
3. 制作课件和讲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评价:(1)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2)讲解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互动环节:(1)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2)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总结与布置作业:(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讲评课的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初中地理新疆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新疆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新疆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 掌握新疆的地形特点,如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
- 了解新疆的主要河流、湖泊以及其分布特点。
- 掌握新疆的主要油田及其分布情况。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新疆的地形、河流分布等地理特点。
-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提取能力,能够从地图、文字资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的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疆的基本情况、地形特点、河流分布、油田分布。
2. 难点: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新疆的主要油田及其分布情况。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
四、教学方法图示法、情景再现法、视频、阅读、讨论。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新疆的美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授课- 新疆的基本情况:通过文字资料介绍新疆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 地形特点: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新疆的三山夹两盆的地形轮廓,解释其形成原因。
- 河流分布:通过地图和图片介绍新疆的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特点,如塔里木河、伊犁河等。
- 油田分布: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新疆的主要油田及其分布情况,如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等。
3. 练习与讨论- 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新疆的地形、河流分布的特点。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新疆油田分布的理解和认识。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新疆的地形特点、河流分布和油田分布等重要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新疆的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河流和油田。
2. 选择一个新疆的油田,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开发和利用情况,下节课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新疆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河流分布和油田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中国的地形(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和分界线。
2.初步理解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和分界线。
2.理解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
第3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有众多壮美的自然风光。
古代诸多诗人在领略了壮美的山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以上各诗句中的“东”皆有“向东"之意,江河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的什么特征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能够反映出地势的状况。
生:从河流流向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讲授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当中的地势,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和水能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六、地势西高东低根据中国地形,自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2.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生1:西部是黄色;中部是褐色;东部是绿色。
生2:三部分。
虽然中间部分的褐色当中还参杂着绿色,但是我们的重点是研究大部分区域的海拔相似性。
总所周知,海拔最高点在珠穆朗玛峰,但是最低点不在沿海地区,而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为-154.31米。
(过渡)我们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将中国的地形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三个阶梯。
(板书)1.三级阶梯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自主判断图A和图B,哪一个更能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也许此刻,你们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此问题。
初中地理面试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面试亚洲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分布。
2. 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3. 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3. 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划分。
2. 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1. 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解释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北邻北冰洋。
2. 教师介绍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如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喜马拉雅山脉、长江、贝加尔湖、里海等。
3. 教师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如亚洲气候复杂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选择一个亚洲地区的案例,如中国,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等。
四、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其他地区,如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分析它们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的知识。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继续介绍亚洲的其他地区,如韩国、东南亚、中亚等,强调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
初中地理导入部分教案
初中地理导入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和地图:地球的概念、地球的形状、地图的种类和特点。
2. 地理位置: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主要岛屿和半岛。
3. 地形和气候:我国的地形特点、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三、教学重点:1. 地球的概念和形状。
2. 地图的种类和特点。
3. 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4. 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种类。
2. 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地图和地形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步骤:1. 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种类。
2. 讲解地球的概念和形状: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像,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特点。
3. 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特点: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讲解地图的用途和特点。
4. 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通过地图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5. 讲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通过地图和图像展示我国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7.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地理面试备课教案
初中地理面试备课教案【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和图片,学习从地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感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生活实例导入:展示我国南方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进而导入本节课。
(二)新课讲授1. 我国的气候类型讲述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2. 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提问:同学们知道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吗?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何规律?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3. 气候类型与人类活动讨论: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提高生活质量。
(三)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调查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在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情况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地理教案模板(共6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地理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地理教案第三章走进国家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2.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过程与方法:1.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资源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培养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难点1.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PPT多媒体课件、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图片《富士山和樱花》及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
总结: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讲授新课读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1)、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图(2)、找出日本周围的海域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它位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3、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日本与英国的差异(1)、多媒体展示《日本国空白版图》和《英国地形图》(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a.说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市 b.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c.比较日本与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
总结:a.日本国土由四个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许多小岛组成,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等.b.日本人稠地狭。
C.日本的自然环境要比英国复杂。
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1)、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展示日本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走进初中地理老师备课教案
走进初中地理老师备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八年级教材:《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分区,了解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地形、气候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基本概况。
2. 世界地理分区,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1. 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基本概况的掌握。
2. 各大洲的地形、气候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
2. 教案、PPT、地图等教学资料。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世界地理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Step 2: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翻到教材第9页,自主学习“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基本概况”。
2.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3: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基本概况。
2. 讲解世界地理分区,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地形、气候特点。
Step 4:互动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各大洲的地形、气候特点。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Step 5:练习巩固(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老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基本概况。
2. 引导学生掌握世界地理分区,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地形、气候特点。
Step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世界地图,标注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地形、气候特点。
2. 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世界地理”的短文。
初中地理教案面试模板
初中地理教案面试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图片,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二)新课教学1. 地球的基本形状(1)教师展示地球仪和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地球的基本形状。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运动(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身在旋转,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有陆地和海洋,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
(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四)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仪,标注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写一篇关于保护地球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面试模板,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组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简阳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
简阳初中地理优质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形的概念、分类和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地理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的概念,掌握地形的分类及特点;(2)学会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阅读和分析地形图;(3)培养观察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真实地形图,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2)利用地形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地形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形的情感;(2)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地理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地理现象、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及阅读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地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成果,教师总结地形的概念和分类。
二、探究地形图的绘制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如等高线、坡度符号等;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3. 教师展示地形图实例,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形图。
三、应用地形图(15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交通规划、工程建设等;2. 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形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初中地理示范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示范试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八年级教材:《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使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2. 地图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问: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及特点。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题目中描述的气候类型。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强调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特点,提醒学生注意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世界气候分布图,标注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2. 选择一种气候类型,深入了解其特点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使学生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判断题目中描述的气候类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例如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以便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初中地理面试的教案
初中地理面试的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掌握面试技巧,提高面试自信心。
2. 熟悉地理学科面试的主要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面试技巧与策略2. 地理学科面试主要内容3. 地理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面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2. 引导学生了解面试的基本流程和评分标准。
二、面试技巧与策略(10分钟)1.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介绍,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2. 指导学生如何回答地理学科相关问题,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3. 训练学生面对提问时的应变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4. 强调面试过程中的礼貌礼仪,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地理学科面试主要内容(10分钟)1. 地球与地图2. 人类与社会3. 自然与环境4. 中国地理5. 世界地理6. 地理信息技术7. 地理实践与探究四、地理素养的培养与提高(10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 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 教授学生如何查阅地理资料,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面试技巧和地理知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加地理学科相关的活动,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3. 提醒学生做好面试准备,树立信心,迎接挑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面试技巧,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2. 学生对地理学科面试的主要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4. 学生对地理学科有较深入的思考,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面试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面试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学会判断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景色差别这么大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类型。
二、新课讲授1. 气候类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定义,即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个气候类型。
2. 气候类型的划分:介绍科学家们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组合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并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 气候类型的分布: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气候类型的成因。
三、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出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四、总结与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总结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并反思自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我国气候类型的资料,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初中地理面试教案范文
初中地理面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和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结构和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
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二)新课教授1. 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
2. 讲解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 讲解地球的地理位置:赤道、南北极、经纬度。
4.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的现象、公转产生的现象。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了哪些现象?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教育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2. 学生分享自己的保护地球的想法和做法。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2. 调查身边的人对地球保护的做法,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和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情感教育环节,学生表达了保护地球的决心,培养了环保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说明教学中还需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教师资格面试·教学设计逐字稿
(初中地理)
课题: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分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印度的降水分布特点以及了解印度旱灾水灾的原因,说出印度的粮食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热爱地理,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说出印度的降水分布特点以及了解印度旱灾水灾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掌握印度主要粮食分布地区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
在上课之前,老师在大屏幕当中给大家展示了这样两幅图片,你们都看到什么了呢?老师听到所有的同学都说了,看到的是发生水灾和旱灾时候的场景,第三排的这位同学又抢答了,他说这是印度发生水旱灾的场景,看来你的预习工作非常的到位。
那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印度这样一个国家既容易发生水灾,又容易发生旱灾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个疑惑,一起走进本堂课的内容,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分布,来探索一下这其中的奥秘吧。
(二)新课讲授
1.同学们,那么提起印度,大家对于印度的了解都是什么呢?嗯,这边的这位同学说人非常的多,扒在火车上的国家;哎这边的这位同学也说了,热,非常的热。
这两位同学,其实是从自然的角度和人文的角度来对我们谈了一谈印度的初印象,那么提起他的自然要素,那老师带领同学们接下来来探索一下印度气候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来看一下,在大屏幕当中老师给大家呈现出来的孟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分布图,并且结合课本中的文字部分,大家看一看你都能得到哪些有效的信息呢?看到同学们已经思考得差不多了,那么谁来跟老师分享一下呢?嗯好,最后一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嗯,这位同学告诉老师,通过去阅读课本,他了解到了印度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并且,结合柱状图还了解到了在6月份到11月份的时候,降水非常的集中,是雨季,而在11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降水非常少,甚至是没有的,所以是旱季。
嗯,老师发现你观察力非常的强,继续保持,请坐。
那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嗯,这边的这位女同学也想说,那你来说,这位女同学又补充了,她说,她还观察到,在这个图当中发现印度全年气温都是非常高的,基本都在30℃以上,老师发现你,读图能力非常强,请坐。
那么同学们经过这两位同学的分析,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呢?嗯,老师听到所有的同学都说了,旱雨为主,主要是全年高温,并且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2.同学们了解了印度的气候特点,我们再来看一下印度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老师给大家在大屏幕当中呈现出来了,南亚在1月份到7月份的风向图,请同学们来细心的观察,嗯,看到同学们已经观察的差不多了,倒数第二排的这位男同学,你来跟老师分享一下,嗯他告诉老师发现在1月份的时候风主要是从大陆吹向海洋,而在7月份的时候风是从海洋吹向大陆的,他的同桌进一步补充了,他说所以总结1月份吹的是东北风,在7月份的时候吹的是西南风,老师发现经过你俩的分析概括,我们一下子抓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请坐。
那同学们这是我们了解的它的一些自然特点,在这样一种自然的条件下会对粮食有哪些影响?印度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呢?分布在哪些地区呢?请同学们结合印度的地形图,同时能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时间是五分钟,来探究,一会老师请咱们小组的同学来分享交流。
好,听到同学们的讨论的声音渐渐地降低了,哪一个小组先来发言呢?好,第八小组的同学你们来说,第八小组的同学告诉老师,它们主要结合印度的地形图了解到,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而且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海的一些平原和恒河平原的中下游地区,你能给老师具体来说一说,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分布呢?嗯,他说主要他们考虑到的就是水稻的生活习性,它的需水量非常的大,同时需要在地势平坦的地方种植,所以在一些沿海和沿河的平原地区,会有分布。
老师发现你们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非常的强,请坐。
那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好,第一小组的同学也不甘示弱,那你们来说。
第一小组的同学告诉老师,顺着第八小组同学的分享,他们了解到了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还有小麦,而小麦它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的中上游以及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地区,那之所以这样分布考虑到的是小麦生活习性,它的需水量没有水稻那么大,但是也需要在地势平坦的地方种植,所以啊,主要分布在这样的一些地区。
那同学们,这是我们了解到水稻和小麦的一些种植,你们还了解印度的哪些农作物呢?来思考一下。
好,老师听到同学们已经在说了,这边的同学说有甘蔗,有棉花,其实还有很多了。
(三)巩固提高
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印度它既容易发生水灾,又容易发生旱灾?嗯,这一次看到所有的同学都点头了,那么请一位同学来说,第二排的这位女同学,你来说,嗯,她说是西南季风的影响,你能再准确一点给老师表述一下吗?她说当西南季风来得早走的又晚的时候,整个雨季持续得非常长,那么就容易涝,但是当西南季风来得晚走得又早与继持续的比较短,所以就容易旱。
那其他同学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吗?嗯,老师也同意她的观点,所以啊,她的知识迁移能力非常的强,看来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了,请坐。
(四)小结作业
同学们,我们愉快的课堂已经接近尾声了,哪位同学来跟老师分享,老师听到所有的同学都说了,我们本堂课主要学到的就是印度气候的特点,以及它的粮食分布地区和它的一些主要农作物,其实不光有这样的一些分布,那么大家还知道吗?印度有最大的棉纺织加工厂,也有最大的麻纺织加工厂,它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哪个地区呢?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跟老师来分享交流。
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五、板书设计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分布
1.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
2.主要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