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现代交换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大学交换生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办法

大学交换生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办法

大学交换生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办法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办学水平,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我校与国(境)外知名大学校际间合作与交流,学校鼓励学生参加校际交换项目。

为进一步规范学生交流期间的课程管理,确保学生结束交换项目回校后尽快完成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认定和学分转换范围交换生是指经学校教务处、国际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派出的出国(境)本科交流学生,通常到对方学校学习,学习期限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年。

凡未经我校统选派,任何以个人名义出国(境)学习者均不列入学分转换范围。

二、交换生修读课程原则及具体要求学生申请校际交换生项目之前,需充分了解所申请学校相应学期的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严格按照所申请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选课,被派出学生所在学院要协助学生制订和落实选课计划。

1.学生所修课程要尽可能按照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修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2.我校交换生在国(境)外其他高校所取得的学分,原则上按照学分对等原则转换,交流学校成绩如实记录在学生学业成绩表交流成绩栏内,但不参与加权平均成绩和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具体对应关系如下:(1)国(境)外高校与本学科相近或相同的课程学分,可相应转换本专业该学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某门或某几门课,先转换必修课学分,其余转换为选修课学分。

被认定转换的本校课程及学分不记录在成绩表内。

(2)国(境)外高校与本专业不同的课程学分,可相应转换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3)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无法补修或重修,学生在交流期间本专业该学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可免修。

三、课程认定和学分转换工作流程1.交换生在收到成绩单后,须登陆学校教务处网站,在“教务在线”的“教务通知”下载并填写《XX大学交换生交流大学成绩单模板》,填写后发送到邮箱。

2.申请表发送后携带交流学校提供的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本专业交换学期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进程表复印件,特殊情况可携带交流学校的教学计划、所修课程的大纲及简介(均需对方学校盖章),到教务处考试中心进行认定及转换。

9040313《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9040313《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标准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教学时数:40H学历层次:高职课程代码:9040313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学分数: 2.0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制订人:李志敏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任务:本专业以培养从事“通信网络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工程师”、“移动通信优化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兼顾“通信网络产品的售前”,“通信产品销售”、“通信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此目标,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交换系统原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为从事软交换、IMS等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与电话网接口的开发、使用与维护打下必要的基础。

以及在理解和掌握现代交换技术中涉及的呼叫处理原理与信令系统的基础上处理在移动通信系统维护与优化过程碰到的疑难问题利用现代交换技术解决。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地位: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各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要求之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通信传输技术等专业课程),针对专业人才从事移动通信工程工作中所涉及的基本移动通信知识、工作技能与要求所开设的专业技术课程。

2.设计思路(1)内容设计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掌握移动通信工程中所涉及的现代交换技术,一部分涉及软交换、IMS与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与电话网接口的开发、使用与维护。

另外一部分涉及移动通信系统维护与优化过程碰到的疑难问题利用现代交换技术解决。

第一部分以现代交换技术的原理与技术为主讲解。

第二部分以现代交换技术原理与技术基础解决移动通信系统项目的实际问题。

在各个项目中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知识展开多媒体教学,以实际项目工作对人员的团队、独立工作能力及本课程之外的知识能力(如作图能力、文档处理能力等)的基本要求展开实训教学。

(2)教学设计该课程是学生在基本完成了所有通信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条件下展开,此时近似于工作环境,所以本课程尽量模拟工程工作中常见的培训方式进行,教学场所以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室作为主,在多媒体教室用培训的方式进行主要知识点的讲授,将各个知识点以项目形式组织,各个项目交叉包含本课程所有知识点,使学生能掌握完成各个项目的知识、工作流程等内容,在实训室验证各个项目,以移动通信系统工程中进行的各个项目为例要求学生以小团队的方式完成各个项目。

教学改革实践汇报(3篇)

教学改革实践汇报(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已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本汇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校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教学改革背景1. 国家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2. 社会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3. 学校发展需要:我校作为一所地方高校,面临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压力,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教学改革内容1. 课程体系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我校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减少了理论课程比重。

(2)改革课程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改革:(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引入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2)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3)加强评价反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改革成效1. 教学质量提升:通过教学改革,我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

现代交换技术理论教学及实验模式探讨
并 还会 涌 现 出更新 的交 换技 术 。 该 课程 属 于 电子信 息类 的 主干专 业课 , 它具 有 如下 一些 特点 : ( 1 ) 该 课程 涉 及 到相 当
1 . 教材不易选取 , 虽 然有一些相关 的教材 , 但针对 每 种交换技术都只是从大体上给予介绍 , 教师在组织课件时 需要 引 用 大量 的其 他 教材 ,这 样 就 让学 生 就 感 觉 无 书 可 依, 无据可查 ; 如果选用理论比较多的教材 , 这对学生的理 论要 求 就 很 高 , 这 对 本科 二 、 三 年 级 的 学 生是 个 很 大 的 挑
及 到 的交 换方 式也 从 电路 交换 逐渐 转 变 为 以软交 换 技术 , 并逐步 出现一些新交换技术 : A T M 交换 、 I P 交换 、 M P L S 、 光
念和 专业 术语 ; ( 3 ) 该课 程 涉及 到 的交 换 技术 很 多 , 比如 从 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再到软交换 ,具体有如程控交换 、 I P 交换 、 A T M 交换 、 M P L S 交换 、 光交换等 , 因此 对 教师 的专 业
关键 词 : 教 学 改革 ; 现代 交换技 术 ; 实验模 式 ; 考核 方式 中图 分类 号 : G 6 4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o 3 — 0 2 5 4 — 0 2
当今人们正在享受着现代通信带来 的便捷并使用着 丰富多彩 的通信业务 ,然而要享受这些快捷和丰富的业 务 ,一定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逐步完善。 从专业的角度 , 通信技术分成两大类 : 传输 和交换 。 实现交 换 的网络 称 之 为 交换 网 , 它 是通 信 网 的核 心部 分 , 它 所 涉

三本院校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本院校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本院校现代交换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现代交换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已在各高校普遍开设多年。

由于现代交换技术发展快速,而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课程与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与学生发展逐渐不相适应。

本文通过对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交换原理教学改革工程应用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79-02现代交换原理是通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随着我国3g网络的蓬勃发展,程控交换知识的应用也愈显重要。

同时,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课程涉及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增长。

本文通过分析三本院校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补充应用案例、完善配套实验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教学办法。

实践证明,这些教改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三本院校现代交换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三本院校现代交换原理教学现状1.教学资料不匹配近年来,以三本学生为培养对象的高校已具有相当发展规模,但在使用教材上却多套用一本、二本院校的教材。

不少教材理论性强,内容苍白,语言叙述方式长篇累牍,人为地加大了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由于知识更新较慢,更缺少具体的、直观的实际应用范例,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生硬现阶段大部分三本院校的交换原理课程仍采用以课本为主的理论讲解形式。

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把一本、二本院校的教学大纲进行删减,就作为对三本院校学生的要求,没有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尤其不适合学习基础和积极性都与重点院校相去甚远的三本学生。

学生们普遍反映信令部分太枯燥,软件部分太抽象,核心网络太遥远,交换原理又太复杂……而一度被热炒的“讨论式”教学方法,由于三本院校条件有限,多为大班授课,不便实施和管理;加之学生基础薄弱,往往冷场、跑题,效率不高、效果欠佳。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表二、课程目标与任务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教学,实现下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交换系统的构成及其相关接口技术、交换网络技术、控制系统技术、信令技术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获得通信网的规划设计与通信设备的运营、维护与管理的设计与开发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扎实通信与交换网专业素养,具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课程主要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四、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为辅,授课注重工程性,注重直观的图形和案例教学。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实验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任务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基础、学术研究、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具备什么水平。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实验课是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做实验,用理论来解释,分析实验结果,又以实验结果来证明理论,互相印证,从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仿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发、设计相应的交换系统的能力。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实验是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书本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交换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交换技术仿真能力和交换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安排(见附表)要求:(1)实验项目的设置、要求①根据课程目标、任务,要明确通过各实验项目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熟悉、了解)什么内容、具备什么能力或技能。

②根据课程的要求设置实验项目、确定实验内容和学时数,实验教学内容应细化到知识点、实验参数等;③实验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等,每门课至少有一项以上的综合、设计或创新性实验项目;(2)实验项目及教学组织实施情况①学生分组:根据实验项目达到的目标及要求合理分组;②指导教师配备: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配备指导教师人数;③仪器设备配置:确定教学中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台套数、耗材及数量;④开课周次:开课时间应保证实验项目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相衔接;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交流与分享、反思、鼓励创新思维、活跃气氛等),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多种学习体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改革实践总结报告(3篇)

教学改革实践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现将我校教学改革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二、教学改革实践背景1. 国家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

2. 社会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3. 学校自身发展需求:我校作为一所地方高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教学改革实践内容1. 课程改革(1)优化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提高课程质量,建设一批精品课程。

2. 教学方法改革(1)引入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施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优化教师结构: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 教育信息化建设(1)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等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2)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在线课程、教学案例等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3)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现代交换技术原理

现代交换技术原理

现代交换技术原理现代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换技术的支持。

交换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将信息从一个通信线路传输到另一个通信线路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交换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本文将介绍现代交换技术的原理。

一、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组交换来实现的。

所谓的分组交换,是指将长的数据分成短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这些数据包经过分组、传输和重新组装后,才能被准确地发送到目标地点。

分组交换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在通信建立的初期,为了实现点到点直连通信,将一条物理通路分为若干时间片,使多个通话能够同时进行。

而分组交换则是将较长的通话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在传输时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再由目标地点重新组装成完整的通话。

二、分组交换的具体原理在分组交换中,数据流首先被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等必要信息。

然后,这些数据包被传输到网络中的交换节点。

交换节点会根据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决定将数据包传输到哪个下一个节点。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需要经过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会根据其表中的路由信息,来确定下一个节点的位置。

节点之间的连接线路可能有多条,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和链路质量,交换节点会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包传输到下一个节点。

当数据包到达目标节点后,它会被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流,并被传输到目标地址。

目标地址可以是另外一个终端用户、服务器或者其他网络设备。

三、现代交换技术的应用和前景现代交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组交换的原理使得信息传输更加灵活高效,数据包可以在传输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从而提高了网络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目前,交换技术不仅应用于电信网络,还广泛用于局域网、广域网、数据中心等领域。

此外,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普及,交换技术的需求也将愈发庞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交换技术将继续优化和升级。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3) 振铃电路可由外部的振铃继电器和用户电路内部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以及铃流电源向用户馈送铃流:当继电器控制端 (RC端) 输入高电平,继电器驱动输出端 (RD端) 输出高电平,继电器接通,此时铃流源通过与振铃继电器连接的15端 (RV端) 经TIP RING端口向被叫用户馈送铃流。当控制端 (RC端) 输入低电平或被叫用户摘机都可截除铃流。用户电路内部提供一振铃继电器感应电压抑制箝位二极管。
3.模块6:
模块6是CPLD可编程模块(U101),它产生并输出下列信号:
(1)500Hz连续方波(即拨号音信号)
(2)忙音脉冲,即0.35秒通、0.35秒断的周期方波
(3)回铃音脉冲,即1秒通、4秒断的周期方波
(4)25Hz周期方波(振铃信号)
(5)PCM编译码器的时钟信号电路,它提供四片TP3067所需的2048KHz及8KHz的时钟脉冲。
注:本实验平台上的跳线开关设置默认值如下:
所有三脚跳线1-2脚连,如K301、K401、K501、K601等,四脚跳线K303的1-2、3-4脚连,二脚跳线K201的1-2脚连。
空分交换界面如下图:
通话状态下界面如下图: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387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电路工作过程
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实验
一、交换系统总体介绍

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报告(3篇)

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旨在探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之路。

本报告将对我校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内容1. 教学理念创新(1)以学生为中心: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强调实践与探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 教学内容创新(1)整合课程资源:将各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教学评价创新(1)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 教学组织创新(1)优化课程设置: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成效1. 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显著提高:通过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 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通过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第一章:现代交换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掌握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2 教学内容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现代交换系统的组成结构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二章:电路交换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2.2 教学内容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三章:存储交换原理3.1 教学目标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2 教学内容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四章:报文交换原理4.1 教学目标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报文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4.2 教学内容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报文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报文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报文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五章:分组交换原理5.1 教学目标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2 教学内容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六章:ATM交换原理6.1 教学目标了解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ATM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ATM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6.2 教学内容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ATM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ATM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ATM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ATM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ATM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ATM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七章:帧中继交换原理7.1 教学目标了解帧中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帧中继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帧中继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7.2 教学内容帧中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帧中继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帧中继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帧中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帧中继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帧中继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帧中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帧中继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帧中继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八章: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技术8.1 教学目标理解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ATM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学习ATM交换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ATM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ATM交换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ATM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ATM交换技术的应用实例和未来发展趋势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ATM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ATM交换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掌握情况第九章:互联网交换原理9.1 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掌握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运作机制理解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9.2 教学内容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运作机制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运作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运作机制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十章:未来交换技术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交换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掌握新型交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探讨未来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10.2 教学内容当前交换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新型交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未来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当前交换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新型交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未来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10.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当前交换技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新型交换技术原理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未来交换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教案中详细介绍了各种交换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运作过程以及优缺点。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校于XX年启动了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今后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改革背景1.社会需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2.教育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改革旨在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发展:我校作为一所地方高校,面临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压力。

为了提升学校竞争力,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教学改革目标1.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提升学校竞争力: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

四、教学改革措施1.课程体系改革(1)加强课程设置的前瞻性,紧跟国家战略需求,调整课程结构。

(2)优化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课程质量。

(3)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形成有机整体,提高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2.教学方法改革(1)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升课程质量。

(3)实施教师评价改革,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4.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学改革的实践报告(3篇)

教学改革的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教学改革,推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学改革背景1. 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

2. 教育现状:我国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负担过重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生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求学校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化的教育。

三、教学改革实践1. 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更新课程内容:结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学方式改革:-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 翻转课堂: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方式改革:- 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 家长参与评价: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 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3篇)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应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应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协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4.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明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2. 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系统性原则,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 实用性原则: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应注重实用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 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应注重可持续发展,使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

2.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3.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4.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5.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1. 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教学改革实践项目(3篇)

教学改革实践项目(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等。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本项目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项目目标1.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项目内容1.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问题引领,深度思考。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评价激励,多元评价。

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1)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审美等。

(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改革(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审美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组织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师根据核心素养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实践教学改革方案(3篇)

大学实践教学改革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大学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二、改革目标1. 提高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使实践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2.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3.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改革措施(一)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 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点,调整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如实验课、实习课、实训课等。

2. 课程内容:更新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使之与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课程考核:改革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 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实践操作,课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3. 虚拟仿真平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实践环境,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四)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 引进人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变革性教学实践(3篇)

变革性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变革性教学实践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构建未来教育新范式。

本文将从变革性教学实践的定义、意义、实施策略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变革性教学实践的定义变革性教学实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实践。

二、变革性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创新人才:变革性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变革性教学实践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 促进教育公平:变革性教学实践强调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4. 推动教育改革:变革性教学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

三、变革性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的有机结合。

2. 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兴趣,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降低对考试成绩的过度依赖。

5.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为变革性教学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四、变革性教学实践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给变革性教学实践的推广带来困难。

2. 教师观念转变:部分教师对变革性教学实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大三课程置换设计方案模板

大三课程置换设计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需求,我校大三阶段课程设置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为了提高课程质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特制定本课程置换设计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 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质量。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置换原则1. 合法性原则:置换课程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相关规定。

2. 科学性原则:置换课程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3. 实用性原则:置换课程应具有实用性,能够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4. 个性化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置换课程。

四、置换课程范围1. 公共选修课:涉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2. 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提供相关领域的选修课程。

3. 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五、置换流程1. 学生申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拟置换的课程。

2. 学院审核:学院对学生的申报进行审核,确保符合置换原则。

3. 教务处审批:教务处根据学院审核意见,对置换课程进行最终审批。

4. 教学实施:置换课程按照正常教学计划进行,确保教学质量。

六、置换课程实施保障1. 师资保障:学校应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置换课程教学。

2. 教学资源保障: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

3. 教学管理保障: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置换课程教学质量。

七、方案评价1. 学生满意度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置换课程的评价。

2. 教学质量评价:定期对置换课程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确保课程质量。

3. 就业竞争力评价: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评估置换课程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交换学习计划书

交换学习计划书

交换学习计划书一、背景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我计划发起一项交换学习计划,让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的学校学习、交流。

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拓展视野,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目标1. 提供学生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国际化视野。

2. 增强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和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

4. 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具体实施方案1. 筛选学生选择优秀的学生参加交换学习计划,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不同文化环境。

2. 洽谈合作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进行洽谈,争取与对方学校达成合作协议。

协商学生的学习安排、住宿安排和活动安排,并签订双方认可的交换学习合作协议。

3. 学生准备为参加交换学习计划的学生提供相关培训,包括文化适应训练、外语培训、礼仪培训等,以便使学生对即将面临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和适应。

4. 学生交换安排学生前往对方国家学校学习,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参加当地学校的课程和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社会情况。

5. 学生接待与对方国家学校进行学生接待计划,接待对方学生来我校学习,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让对方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6. 学生总结学生学习交换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展示他们在交换学习计划中的收获和体会,对此次交流经验进行总结,并写出交流心得体会。

四、时间安排前期准备:2个月学生交换:3个月学生总结:1个月五、资源保障1. 人力资源:学校将派出专门的老师负责交换学习计划的组织与管理,并提供学生相关的培训支持。

2. 财力资源:学校将为学生出国学习提供必要的费用支持。

3. 合作资源:学校将与其他国家的学校进行合作,并寻求当地NGO的支持和协助。

六、风险控制1. 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与安全情况,做好相关安全保障措施。

2. 学生在学习交换期间,需遵守当地学校的学生准则和纪律,保持学术诚信和社会公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有 限 ,多 为大班 授课 ,不 便 实施 和管 理 ;加之 学生基 础 薄 弱 ,往往 冷 场 、跑题 ,效率 不 高 、效果 欠佳 。撰 写小论 文 的 方 式 ,也 随着 各 种论 文 下载 网站 的建 立 ,“ 方便 ” 了一 些 自 觉 性较差的 同学 ,使 论文抄袭现象 比考试作 弊现象更 为普遍 。
解 说实 际 应用 时 ,还 可播 放 多媒体 影像 ,让 学生 感 同身受 。
2 . 完 善 专 业 实验 平 台 重 庆 邮 电大 学移 通学 院建 立 了通信 实训 平 台 , 采用 了具
了三本 院校学生 的学 习难 度 ,并且 由于知识 更新较慢 ,更 缺少 具体 的 、直观 的实 际应用 范例 ,无法激起学生 的兴趣 。

性 。例 如 :分 析 交 换 机 硬 件 结 构 及 工 作 状 态 时 ,可 利 用 Mu l t i s i m 软件 来仿 真 ,具体 又形 象 ;讲解 抽象 理论 知识 时 , 可借 助 F l a s h动 画来 演绎 ,直 观又 生动 。介 绍交换 机市 场 的
发展 时 , 可 为学 生推荐 一些 优 质 的有关通 信市 场分 析 的书籍 和期 刊报 纸 ,如 《 通信 产业 报 》 、 《 通 信信 息 报 》的相 关文 章 。
备供 应方 紧密 合作 , 引入 工程 案例 , 模 拟 开局 现场数 据 配置 , 故 障案例 分析 等 实验 , 极 大 地调 动 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为 将来 走 向社会 打下 了 良好 的基础 。 3 .广 泛开展 补 充讲座 除 了邀请 知名 专家 学者 以外 , 我们 建议应 该 多提供 一 些
交换 原理 课程 的教 学质 量 。 三本 院 校现 代交 换原理 教 学现状 1 .教 学 资料 不 匹配 近年来 ,以三本学生 为培养对象 的高校 已具有相 当发展规 模 ,但在使 用教材上却多套用一本 、二本 院校的教材 。不 少教 材 理论 陛强 ,内容苍 白 ,语言叙述方 式长篇 累牍 ,人 为地加大
2 . 教 学方法 生硬
备 国 内先 进 水平 , 在 国内乃 至世界 范 围 内业 界 市场 中 占有 率 极 高 的华为 c&C 0 8数 字程 控交 换机 。根 据通 信专 业毕业 学 生 常见 的就业 趋 向,例如 C &C0 8系列 设备 的开局 、维护 及 系统 版本 升 级等 工作 ,在本 实验课 的具体 教学 过程 中 , 与 设
3 . 实践 环 节 欠 缺
学生 与就 业 的前辈 以及 师兄 们 的交流 机会 。多邀请 各 大小公 司 的基 层 工作 人员 ,以及 历 届校 友 ,开展 广泛 的座 谈会 、交 流会 。其讲 座 内容 无需 多 么高深 、前 沿 ,只需 谈谈 他们 自己 真实 的 日常工 作情况 ,让 学生 们依 稀看 到 自己的未来 ,了解 行 业 动态 。不仅 能够更 好 地帮 助学 生们 明确奋 斗方 向 ,还能 够 让学 生深 刻地 理解 到各 门课 程 的重要 性 , 真 实感 受到 学 以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3 )1 2 —0 O 7 9 —0 2
1 .依 靠任 课 老师 的精 心备课 ,补 教材 之 不足 由于 时 下普 遍 缺 乏 针对 三 本 院 校 的配 套 教 学 指导 文 件 和教 材 ,这就 需要 教师 精心 收集 补充 资料 ,借助 多媒 体教 学 辅助 系统 的优 势 , 为学生 填补 上教 材所 欠缺 的生 动性 和 时效
现 阶段 大 部 分三 本 院 校 的交 换 原 理课 程 仍 采 用 以课 本 为 主 的理论讲 解 形式 。许 多教师 只是 简单 地把 一本 、二本 院 校 的教 学大 纲进行 删减 ,就 作为对 三 本 院校学 生 的要求 ,没 有 体现 出应 用 型人 才 的培 养特 点 。“ 填 鸭式 ” 的教学 方法 尤 其 不适 合 学 习 基 础 和积 极性 都 与 重 点 院校 相 去 甚远 的三 本 学生 。学 生们 普遍 反 映信令 部分 太枯 燥 ,软件 部分 太抽 象 , 核 心网络 太遥 远 ,交换 原理 又太 复 杂 …… 而一 度被 热炒 的 “ 讨论 式 ”教 学方 法 ,由于三本 院校 条
学园 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C A D E MY
2 0 1 3 年 第1 2 期
三 本 院校 现 代交 换 原理 课 程 的教 学 改革 与实 践
胡琚琚 赵 瑞 玉 高 飞 重 庆 邮 电 大 学移 通 学 院
【 摘 要】 现代 交换 原理是 通 信工程 专 业重 要 的主干 专业课 程 ,已在各 高校 普遍 开 设 多年 。由于现代 交换 技 术发展 快速 , 而三本 院校 的学生基 础 薄弱 ,因此在 课程 与教 材 内容 的安排 上 与学 生发展 逐 渐不相 适 应。本 文通过 对现 代 交换原 理课 程进 行 教 学 改革 尝试 ,取得 了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 【 关键词 】现代交换原理 教学改革 工程应用 案例教学
现代 交换 原理是 通信 专业 的一 门重要 专业课 。 随着 我 国 3 G 网络 的蓬 勃发 展 ,程控 交换 知识 的应 用也 愈显 重要 。 同 时 ,随着 数字 通信 技术 的不 断发 展 ,该课 程涉及 的知识 也在 不 断地更 新 、增 长 。本 文通 过分 析三 本 院校现 代交 换原 理课 程 教学 的现 状 ,指 出其 中存在 的 问题 ,并针 对这 些 问题 ,结 合 笔者多 年 的教 学经 验 ,提 出 了补充 应用 案例 、完善 配套 实 验课 程 、利用 多媒 体 教学辅 助 系统 等教学 办法 。实践证 明 , 这些 教改 措施 可 以激发 学 生 的学习兴 趣 , 提 高三 本 院校现 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