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优化落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优化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与思考天津市河东区第四十五中学政治组刘洋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优化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每一单元的结尾处增设了综合探究课,课程标准规定为一课时,这类课程在高中政治必修课中共有16节。
综合探究课为学科教学中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平台,给予学生一定的获得体验、经历探究、选择判断的时间和空间。
必将有利于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笔者以市级课题为依托在市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和平行班进行试点,围绕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优化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有了一些反思,我认为在综合探究课的开设过程中,教师们如果能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不断探索优化教学行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有效的课堂流程与方式、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就可以较优化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正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三维目标”,其中新课程倡导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实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高中政治新教材在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一节综合探究课。
综合探究课,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课,它既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还蕴涵基本的理论知识需要在教学中强化,它是每个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开展综合探究课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的消化和学科的兴趣,也为学科教学中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平台,给予学生一定的获得体验、经历探究、判断选择的时间和空间。
如何在综合探究课中优化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有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
在综合探究课中要优化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必须改善教学行为,我认为教师行为的改善可以做如下努力:1、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高中政治课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思考
对高中政治课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思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但是目前高中政治科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只侧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甚至省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落实的现象。
教学评价也只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提升和成长。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现状的形成原因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缺失的原因(一)教材方面的原因现行教材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知识板块为主题的,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只是在教参上作了终端性呈现。
尽管教参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提出的目标较多,但总体来说较为笼统和空洞,只是提供了一个总体指向,并无可参照的具体要求,这让教师们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再加上教师自身的专业学识水平、敬业精神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得不到很好落实。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1.教学观念陈旧,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理念和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偏重于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轻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特别在课时比较紧张、面临巨大的考试和升学率压力的情况下,使原本用于落实情感教学目标的时间被“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所挤占。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少政治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和教学硬件设施的限制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上政治课深感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突出和实现。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观是功利型的,文科班的学生认为政治课是高考科目,不得不去学习,学习兴趣自然不高;理科班学生认为政治不是高考科目,只是会考科目,很容易通过,学习态度比较消极。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是指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将情感教育、态度培养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能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正确世界观的新时代公民。
本文将从情感教育、态度培养和价值观塑造三个方面探讨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情感教育在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政治是一门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学科,它关乎到每个公民的利益和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发展。
在政治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祖国、人民、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产生浓厚的感情。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辉煌历史,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认识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关系密切,培养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让学生明白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团结和民族自尊的情感,使学生明白各民族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民族自尊心。
二、态度培养政治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态度的培养。
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态度,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关心人民,关心社会,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展示视频、讨论话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我国发展的强劲动力,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建设者和发展者,都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政治事件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使学生学会从民族大义、国家利益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政治事件,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程为政治科的教学确立了新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一大亮点,而如何落实、怎样落实却往往是被我们所忽略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生成功20%归于智力因素,而80%决定于非智力因素,情感又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性的动力调节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认识到,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落实其他两个目标有着锦上添花之妙用,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下面将围绕着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充分尊重、信任、关爱学生。
政治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充分认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创造性及自我表现的重要性,关爱学生生命个体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及家庭基本情况,师生才能更好地相互了解和沟通,才能更好地合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思想会更活跃,心灵沟通与交流会更深入。
因此,教育呼唤平等意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时它比显性课程更为有力。
我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五课的“劳动和就业”这一目时,先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请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状况,谈谈对下岗再就业的真实感受。
班上有位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男生,前几年母亲又下岗了,只好以替人看管自行车谋生,生活特别艰苦。
当这位学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时,许多学生替他担心,害怕他的观点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这时,老师却以同情心予以接纳,并对这位学生产生这样的感受予以理解,然后引出“国家为什么要实行下岗再就业制度”和“国家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下岗职工的生活”等问题,从大处着眼进行引导与对话,使学生明确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与对话,并加以理性引导,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1)
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作奠基。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存在的种种因素,导致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的知识目标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知、信、行难以统一,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牢记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和任务,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确实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资源利用是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编排的教材,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现状作出了很大的调整。
尤其是七年级、八年级内容的选择,都是学生生活中急需解决的诸如与父母的交往、处理同学间的情感、对待网络等现实问题,即使是法律问题,也都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消费、健康、财产等常见法律问题。
这些内容淡化理论,贴近学生生活。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只要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完成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就会水到渠成。
1.教师要读透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最主要的资源,教师要结合课标要求,深入领会编者的设计意图。
只有读透教材,才能灵活利用教材。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等方面都作精心编写。
具体如下:(1)在内容选择方面。
如《认识自我》中设置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必须面对的青春期问题,虽然这一问题在生物教材中同样也有涉及,但教材依然要编排相关内容。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应领会思想品德与生物教材的异同,侧重和学生一起疏导、解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祝福”青春,让学生体会青春的美好,在交流中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真正把握青春,把握情感,同时学会尊重他人。
浅谈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浅谈思想品德课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终极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的最高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成为教师的教学难题。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政治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策略、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1、法律要求。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使思想品德课的目标落实有了法律依据。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3、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状况1、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对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考试主要还是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考”得出来,难以评估和测量,所以上课时往往忽略,导致许多学生参加中考所答非所想,分高德差。
浅析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浅析高中政治课教学 中情感 、 态度、 价值观的实现
利荣华
( 河 北省 雄县 中学 , 河北 雄县 0 7 1 8 0 0 )
摘要: 在高 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 有些教师为 了高考的需要 , 只是 一味地灌输知识点 , 忽略 了学生情感 、 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 , 所以在教 学中, 实现情 感、 态度 、 价值观的 目标就显得 尤为重要 。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更体 现了对学 爱 、 快乐 、 审美情趣等丰富 的内心体验 ;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 向性 , 不仅 指对待学 习的态度 , 还包括乐观 的生活态度 、 求实的科学 态度 、 宽容 的人生态度等 ;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最 基本看法 , 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 向。 I 1 l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
态度 、 价值 观得 到 了升华 。
2 . 通过综合探究实现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的目标 。 在高 中思想政治 四本必修每个单元结束时, 都会有综合探究的 内容 , 有些老师觉得综合探究考试时涉及不多 , 所以就采 取勾勾画画的方法一带而过 ,实际上合理利用综合探究 , 可以使它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的一块阵地。 例如 , 《 经 济生活》 第一单元 的综合探究是“ 正确地对待金钱” , 在 当 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不 良现象的影 响, 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开始迷失 , 所以为 了让学生树立 正确 的金钱观 , 笔者设计 了一个调查 问卷 , 内容 包括 : “ 你 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吗? 你 的零花钱每周是多少 ? 你 的零花 钱都用在哪些地方? ” 等。 还让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因为贪污 受贿被法律制裁的事例 , 上课时进行交流。通过这些内容 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金钱应该取之有道 , 用之有度。 3 . 通过发挥学 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的目 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 “ 当知识与积极 的活动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时候 , 学 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 ” 在课堂教学 中, 通常以探究活动为手段 , 渗透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的 目标要求 , 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知识 , 更提升 了 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地位, 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 例如, 在 讲到《 我 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时, 让学生表演小品《 走 进人大》 , 内容涉及人大代表 的选举 , 人大立法的过程 , 在 表演过程 中, 有些学生当选 民, 有些学生 当人大代表的候 选人 , 当选后的人大代表组成人 民代表大会讨论《 关于中 学课程设置的议案》 , 最后投票 。 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 民
对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解读与思考
对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解读与思考关于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国内外的研究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定论与结果。
三维目标尤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中,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品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当前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思品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引导和教育。
而《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最基础性的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以及有效实施途径的探索,就成为摆在每位思品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质与形成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绩,依赖于情感的伟大,这一点常超出人们的认识”。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
一般说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办法“教”的。
例如: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也可能视若无睹……这是根植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
更是根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
那么,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形成的。
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生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3 思品课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3.1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德育功能。
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第一篇: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状况仍没有根本上的改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仍是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实现知识教学与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和谐统一思想政治课教材,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与现实的真实事例、经济数据与图表、名人名言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从内容来看,既有我国历史与现状的纵向比较,也有我国与外国的横向比较;既看到我们的优势,也看到我们的不足与困难;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内容非常丰富,并且许多教学内容本身就与中学的德育内容相统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挖掘、运用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教法上下工夫,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成长。
如在学习“市场交易原则”时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在学习“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诸如此类与德育内容相一致的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俯拾皆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正在成长的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处于对教材信息积极思维、判断、选择、建构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大胆地处理教材,补充事实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强时效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在编写体系、内容的安排、图文的设计上,更切合中学生的实际,思想教育的可行性、针对性更强。
谈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谈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笔者近日分别观摩了南京市燕子矶中学朱娟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履伟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内容都是人教版高二哲学课中的价值观的有关内容,都是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的课,两位老师都是采用几个探究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的,但探究的角度各不相同,由此引发了我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的一些思考。
本文尝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角度去探究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
一、落实的现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了如下规定: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由于受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特征和政治学科特点,及政治教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价值观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落实,跟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具体表现为学生有时候不愿意参与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讨论;学生隐瞒自己真实的价值倾向;学生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只作为学习内容,而不作为自己行为判断标准;受原有价值观影响对高中政治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质疑等等。
二、存在的误区新课改推行到现在,从教的方面考虑,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仅仅提出了概括的原则和目标,如何将这些原则和目标具体落实于课堂上,并没有统一、规范、明确的指导。
教师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于课堂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不少误区: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不强(1)过于偏重于“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把三维目标不作为整体落实,把其人为割裂;为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忽视政治知识与能力,实际上学生知识与能力越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也越科学。
(2)教师代替学生总结价值观。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分数本位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多数教师重视知识的再现与应用,忽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代替学生总结价值观。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精选教育文档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 而思想品德课程更加注重的是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是以人为本 , 以学生的发展为 中心 ,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其实质就是关注人。
在学习过程中 ,情感活动对认知活动具有能动性,因此, 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最优化也必须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那么,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度与价值观目标呢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 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 , 关注学生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我们在教学中要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 ,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尤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都是教师应关注的对象 , 而关注的实质是尊重与关心 , 教师要把 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 , 当成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 觉的教学行为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 , 通过师生交往、 生生交 往,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
其次, 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表现。
伴随着学科, 落实情感态 首先,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 每一位学生知识的获得, 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及信心这种关注同时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 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 声筒。
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 , 对学生的关切 ,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有教育性” , 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 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 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 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 , 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 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样, 学科知识增长过程的 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当然 , 这也要求教师一 定要加强自身修养 , 不断完善自己 ,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 考得出结论 , 这样会使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被感化 , 本节课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得到落实。
对政治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考
、
基础 。
( 二) 新 课 程 标 准 对 高 中政 治 教 学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 要 求实现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 三 维 教 学 目标 。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目标 的实 现 有 助 于 落 实 新 课 程 标 准 .
以 知 识 与 能 力 的 教 学 目标 为 载体 ,在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中融 人 情 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 充 分 体 现 了政 治 教 学 的 真 正 意 义 。另 外 , 在 政 治 教 学 中实 现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目标 ,可 以让 师 生 体 验 到 快乐。 通过在政治课堂教学上获得情感 、 态度 、 价 值 观 的熏 陶 . 学 生 不 仅 可 以 养 成 自主 学 习 的 习 惯 .而 且 可 以感 受 到学 习 的 乐趣。 教 师 的价 值 主 要 体 现 在 学 生 快 乐 学 习上 , 学 生 在 健 康 快 乐的环境下成长 , 教 师 的价 值 就 得 到充 分 体 现 。 二、 在 政 治 教 学 中应 注 重 学 生情 感 态 度价 值 观 的培 养 ( 一) 突 出 学 生在 政 治 教 学 中的 主 体 地 位 , 实现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目标 。 在 政 治 教 学 活 动 中 , 渗 透 情 感 态度 价 值 观 教 育 。 采用研究活动的形式 , 突 出学 生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的 主体 地 位 。 教 师通 过 引 导 , 加深学生 对政治教育的理解 . 让 学 生 在 教 学 活 动 中得 到情 感 的 熏 陶 。 例 如 教 学 《 生产 、 劳动与经营》 课时, 我 让 学生扮演生产者 、 劳动者与经营者等角色 , 通 过 对 教 材 的 了解 可 以 知 道 ,消 费 决 定 生 产 , 而 生 产 在 经 济 活 动 中发 挥 主 体 作 用 , 劳动者主要是劳动 与就业 、 维 护 合 法 权 益 。 学 生 通 过 扮 演 角 色 ,不 仅分 清 生 产 与 消 费 之 间 的关 系 ,而 且 得 到 情 感 的体 验, 树 立 正 确 的人 生 价 值 观 。 ( 二) 采用综合探 究的政 治教学形 式 . 实现 情 感 态度 价 值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政治新课程在带给政治课教师全新的期盼的同时,也给教师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怎样落实新课程?要落实新课程,教师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在课堂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研究并把握好其目标实现的策略。
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落实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有着必然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政治课堂教学能否真正有意义。
1.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学生欣然进入乐学之境。
如果着眼于长远,在政治课堂上培养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明确的价值观,会成为学生日后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器、方向盘,会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使教师体验到教学工作的幸福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教育教学过程由师生间的智力交往过程转化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情感都是在至诚至纯的状态下自然渗透。
这种特有的情感只有在新课程目标得到实现时才能体验到,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体验。
3.使新课程焕发出其迷人的魅力如前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的灵魂。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实现了这个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政治新课程更会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既然政治新课程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就要进一步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1.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起来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上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通过“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
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在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课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和理论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的重要性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
通过政治案例和政治事件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意识1. 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首先要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如政治案例分析、政治演讲比赛、政治实地考察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组织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4. 建立政治实践平台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还需要建立政治实践平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如政治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宣讲团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政治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的效果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的效果。
评价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化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发展潜能、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注重学生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最基础性地目标,就是帮助初中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形成健全人格,逐步形成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他们地素质.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地重要途径,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作奠基.然而在现实地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存在地种种因素,导致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地知识目标地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地养成,知、信、行难以统一,思想品德课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难以真正实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牢记思想品德课地课程性质和任务,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确实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资源利用是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编排地教材,都随着社会地发展和学生地现状作出了很大地调整.尤其是七年级、八年级内容地选择,都是学生生活中急需解决地诸如与父母地交往、处理同学间地情感、对待网络等现实问题,即使是法律问题,也都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地消费、健康、财产等常见法律问题.这些内容淡化理论,贴近学生生活.作为思想品德课地教师,只要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地素材,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地经验和社会生活中地典型事例,在完成知识、能力目标地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地实现就会水到渠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要读透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最主要地资源,教师要结合课标要求,深入领会编者地设计意图.只有读透教材,才能灵活利用教材.新教材在内容地选择、栏目地设置等方面都作精心编写.具体如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内容选择方面.如《认识自我》中设置了处于青春期地学生必须面对地青春期问题,虽然这一问题在生物教材中同样也有涉及,但教材依然要编排相关内容.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这一内容地教学中应领会思想品德与生物教材地异同,侧重和学生一起疏导、解决青春期地心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祝福”青春,让学生体会青春地美好,在交流中学会克服青春期地烦恼,调控好自己地心理冲动,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地交往,真正把握青春,把握情感,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栏目设置方面.教材地栏目多样,有优美地诗篇、生动地漫画、精美地插图、典型地事例等,多样地栏目适应不同学生地需求,教师对这些素材不必面面俱到,全盘利用,而要根据所教学生地特点,针对性地利用好教材地相关栏目,只有选好、用活素材,才会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地共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要挖掘生活教师平时要关注生活,挖掘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地好资源.教材中有地素材虽然典型,但不一定能引发学生地情感认同.例如,关于保护环境问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地校园有哪些破坏环境地行为,是被哪些人破坏地,对他们地学习、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他们作为本校学生能做什么……让学生注意发现自己生活中破坏环境地不良行为,体会其危害,憎恶不良行径,就会从身边地小事开始自觉保护公环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学生参与是根本新课程地学生观、知识观和学习观,都非常注重学发挥学生地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实施地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地实现更需要依靠学生地参与和体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要全面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地积极性,让各种思想和观点相互碰撞,学生才会有不同地情感体验,才会在碰撞中反思自己地情感.思想品德课地讨论只有方向、原则问题,没有绝对地对与错.如《天涯若比邻》地教学中,学生相互介绍各自了解地各个国家或民族地文化,无论学生欣赏何种文化都没有对错之分,讨论越充分,学生就越能感受中华文化地魅力,感受到世界文化地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了解、尊重文化差异.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地介绍、少数学生地交流,没有参与地学生地情感体验可能就不会太深刻.因此,教师在课堂讨论地设置次数不一定多,要设计合适地讨论方式、要留出合适地时间让多数学生参与.把时间多留给学生,然后通过教师画龙点睛式地引导、总结,情感教育效果会更显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堂延伸——学生任务要落实要使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素质,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课堂地教学不是教育地结束,学生在课堂上地言行要尽可能地让他们落实到自己地生活实际中.课堂延伸地任务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地情感实际及社会现实.《走近父母》中如果让所有学生完成“给父母洗一次脚”这一同样地任务并非合适,尤其是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父母沟通地同学可能就不会主动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符合自己与父母沟通地方式.如每天在父母下班前为父母倒杯水、每天帮助父母干一件力所能及地家务事,性格外向地学生每天向父母问个好、为父母捶背等,然后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地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地表现,并取得家长地配合.教材地内容通过生活中地一件件小事落实到行动中,学生地情感体验也就逐步得以丰富、提升.让学生在不同地场景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活动教学——教师引导要到位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地课程,但实践性也是它地一大特征.活动课比较符合学生地个性特点,学生参与欲望比较强烈.但活动课比较费时费力,教师必须花较多地时间加强指导,合理安排活动项目.让活动不仅有笑声,而且要让学生在笑声中有所感悟,做到以境育情,以景生情,使“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化”.只有避免简单说教,重视学生地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通过学生地体验、参与,辅以教师地正确引导下,实现知、信、行地统一,思想品德课程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教师表率是保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地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地成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学生心相印、情相容,用人格影响人格,用情感唤醒情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真心付出是做好表率地前提.现在地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还有很多单亲子女、留守儿童,他们地内心世界我们很难全面把握.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对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地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内化到学生地心灵深处.我们只要建立平等地师生关系,以真心换取真心,深入了解他们地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就更容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情感、态度、价值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真情投入是做好表率地基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上课地时候要注重感情投入,以情激情,以言诱情,自己地言语首先要打动自己.在给学生举例地时候,不妨说说自己地亲身体会,自己地事例最真实,真实地事例也最容易打动人.例如,在《走近父母》一课中,笔者列举了自己地母亲关爱自己地事例,不仅感动了在场学生,而且创造了良好氛围,在《烛光里地妈妈》地音乐声中,学生也敞开心扉,说出父母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地种种爱,许多感人肺腑地生活实例使课堂上多次响起抽泣声,以情激情地效果不言而喻.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并灌输给学生地,而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逐步生成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外,我们还要做好日常评价制度地改革,督促学生日常行为地养成,建立良好地“生—生”评价体制;做好与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地联系,参与主题班会活动,了解学生地日常行为表现,健全“师—生”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三维目标地有机结合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结束语总之,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内化.只有真正内化地东西才能化为学生自觉地行动.而内化地关键在于情感目标地落实.教师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春风化雨地生成.加强对学生地情感教育,落实三维目标也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思想品德课地课程性质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要完成本课程的任务,必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如何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呢?一、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人格魅力有教育学家说过:一吨言教比不上一两身教。
在教学中,教师本人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特别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自己为人处事的大方得体,热爱学生,理解学生。
特别要注重依法执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让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取信学生。
只有当学生信赖你了,他们才会爱戴你,并能听从你的引导。
这就是“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道理。
学生往往是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思想品德的陶冶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学在言行中。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
二、认真设计教学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更需要依靠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在课堂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精心准备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即每一个观点的介绍和形成都借助活动,通过活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内化知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例如教学七年级《防患于未然》,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本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题 , 问几个 为什么 , 多 要有 主见 , 不要 人 云亦 云 , 培养 要 学生 在思想品德这 门学科学习 中的反思 习惯 。 有些学生
在学 习思想 品德这 门学科时费尽心力学 了 ,成绩 不好 ,
主要是 因为死记 硬背基 础知识 而对 当堂 所学 知识 不会
反思 和理解 , 从而不 能实现学 习的调 整。而有些学 生学
率 呢 ?首 先要教 会学生 在思想 品德课 堂 上进行 题后 反 思 。初一学生一入学 , 笔者就加强新生题 后反思 习惯 的 培养 , 堂上结 合 习题 给予指 导 , 课 给时 间让学 生进行 反 思, 并对反思 的结果 进行交流 , 互相 学习 , 不断提高 题后 反思 的能力 和 自觉性 。其次是进行章后反思 。可能是体
…
…
…
…
…
…
…
…
…
…
…
教学肘空 z0 U H xE
政 治 课 落 实情 感态 度 价值 观 目标 的思 考
广 西 南 宁市第 十九 中学( 3 0 3 韦 莉红 502 )
基础 教育课 程改 革提 出 了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与价值 观 的三 维 目标 体 系 , 要求 改变 课程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的倾 向, 强调 注重学生学 习能力发展 和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的培 养 。但 是在 我们 的教学 实践 中 ,以知识为 中心 的应试教 育状 况仍 没有根 本上 的改 观, 三维 目标 的统一特别是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目标 的落 实仍 是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 中的一大难题 。 在高 中政治 课 程教学 中如何 培养学生 的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 , 笔者结 合 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 进行 了一些探索 。 充分挖掘 教材 的思 想教 育 内容 。 实现 知识 教学 与落实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目标的和谐统 一 思想政治课教 材 , 运用 了大量 的历 史与现实 的真实 事例 、 经济数 据与 图表 、 名人 名 言等作 为教学 的辅 助材 料。 内容来看 , 从 既有我 国历史与现状 的纵 向比较 , 也有 我 国与外 国的横 向比较 ; 既看 到我 们 的优势 , 也看 到我 们的不足与 困难 ; 既有正面 的经验 , 也有反 面的教训 , 内 容非常丰 富 , 并且许 多教学 内容本 身就与 中学 的德育 内 容相 统一。因此 , 教师在教学 中要重视挖掘 、 运用教材本 身的思 想教育 内容 , 教法上 下工 夫 , 学生 在接 受知 在 使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政治课堂上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教师是政治课堂上的灵魂,其教学态度和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政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尊重国家制度、法律法规、民族传统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课堂上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
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政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注重渗透相关内容。
政治课程应该突出国家制度、法律法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政治课程还应该融入国家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敬劳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政治课堂上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政治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采用讨论、研讨、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启发,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
政治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身心健康发展、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政治教育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思
想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则强调以
开展充满情感的教育活动,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
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
政治教育应该强调道德
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精神,让学生从小培养起正直、诚实、勇敢、友善等良好的道德素养。
要通过政治教育引导
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品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政治教育应该强
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通过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主动关注公共事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要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行为和公民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
的灌输,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
到政治带来的喜悦和挑战,培养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课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状况仍没有根本上的改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仍是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实现知识教学与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和谐统一
思想政治课教材,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与现实的真实事例、经济数据与图表、名人名言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从内容来看,既有我国历史与现状的纵向比较,也有我国与外国的横向比较;既看到我们的优势,也看到我们的不足与困难;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内容非常丰富,并且许多教学内容本身就与中学的德育内容相统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挖掘、运用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教法上下工夫,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成长。
如在学习“市场交易原则”时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在学习“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诸如此类与德育内容相一致的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俯拾皆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正在成长的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处于对教材信息积极思维、判断、选择、建构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大胆地处理教材,补充事实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强时效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在编写体系、内容的安排、图文的设计上,更切合中学生的实际,思想教育的可行性、针对性更强。
但是,任何既定教材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憾。
因此,在保证知识体系科学、严谨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大胆处理教材,有时可以将教材的事例作为课前或课后的阅读材料,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
如在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内容时,笔者结合2012年全国人大会议的相关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不但有
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激发了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三、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引入乡土事例,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明理践行的热情,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们的中学生绝大部分将来都是家乡建设的后备力量、生力军。
因此,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过去、懂得本地区的现状、想想本地区的未来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乡土事例进行教学,在激发学生明理践行的热情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乡土事例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小,不但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例如,在学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时,笔者引入了广西“爱心香蕉”事件,并创设了课堂讨论题:1.如果你是蕉农,你会不会砍了香蕉树种甘蔗?为什么?2.如果你是主管农业的政府领导,今后你如何指导广西香蕉产业的发展?这一事例在本地影响很大,学生都感受甚至亲历过,当举出这个事例时,课堂上学习气氛高涨,学生争相发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分析乡土事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面向社会,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即心理的能动状态,来源于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了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在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中。
我们面对的是“90后”的学生,他们普遍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和参与欲望。
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90后”的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并没有进入高中的课程当中,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会感到学生关注的许多问题与学习无关,比如网上购物、网络游戏、QQ空间、微博、明星信息等,但是这恰恰是孩子们的兴趣点。
比如,在学习“商品和商品交换”内容时,笔者把现实生活中方兴未艾的“换客”活动引入课堂,创设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学习“货币”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结合网上购物经历,不仅学习了银行信用卡、转账结算等知识,而且学生通过交易知道了要遵守交易规则,重诚信,讲信誉,强化了学生的诚信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
生开动脑筋、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学才可能有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得越好,教学效果就越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绝不可目中无“人”,而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
承认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结合学生兴趣点,把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正是我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五、把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活动相联系,激发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动活泼地生成和完善
活动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理论的基石,他认为人的发展需要依赖于实践,依赖于活动。
而道德本来就是“做人”的学问。
“道德本质上是实践活动的。
”德育也一样,如果只给学生讲些规则、准则,而不组织他们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而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
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传和接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
这样的教学活动甚至不应该局限于课堂40分钟,而是可以贯穿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实践。
如在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就尝试着让学生的活动贯穿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实践。
1.课前准备活动化。
在课前准备阶段,笔者指导学生编排小品《内宿生小王的一周》,其中主要有五个情境。
情境一:星期一小王从家里带来一周生活费100元,为饭卡充值50元。
情境二:觉得参考书15元太贵,不买。
好朋友过生日请客,小王花40元买了个毛绒玩具送给她。
情境三:星期四没钱吃饭了,向同学借款20元。
情境四:看到同桌有一双漂亮的名牌帆布鞋,决定省下一个月的早餐费,也买一双。
情境五:周末是清明节,和家人去祭拜先人,劝爸妈不烧冥币,而以鲜花来寄托哀思。
通过小品的设计和排练,促使学生把在社会生活中无意的道德的感性积累转化为有意。
2.课堂教学活动化。
在课堂教学阶段让学生表演小品《内宿生小王的一周》,并组织学生互动探究:小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否科学、合理?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道德认识是在活动中得到深化的,注重活动性,让学生在小品中接受教育,比在教室黑板上的板书、幻灯片上的符号要真切得多。
通过情境设置下的讨论,进行生生互动和同伴教育,来感悟和认识正确的消费观。
3.课后实践活动化。
在课后实践阶段,布置道德实践作业:记录自己或家庭一月的消费流水账,总结反思折射出的消费观是否正确。
道德认识最终是为道德实践服务,并在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发展的。
通过课后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消费习惯和错误消费观念,自觉认同和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选择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用正
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
在实践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的生成和升华。
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明确、效果明显,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动活泼地生成与完善。
中学政治教材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走出课堂,设法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活动,还可利用学校、社区、社会开展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