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科技创新团队

合集下载

指纹锁

指纹锁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项目名称:指纹锁项目类型:初创组团队成员:魏珺、周志豪、张奇、吴汉林指导老师:高来鑫申报日期:2018年6月4日目录一、项目概述 (1)1.1 市场背景概述 (1)1.2 产品介绍 (2)1.3产品营销 (2)二、公司简介 (3)2.1 公司概述 (3)2.2 公司现状 (3)2.3 发展规划 (4)三、产品与研发 (4)3.1 产品/服务介绍 (4)3.1.1 产品的用途、功能 (4)3.1.2市场占有情况分析 (5)3.1.3客户价值 (6)3.3技术研发水平 (7)3.3.1项目研究内容,已有技术成果 (7)3.3.2 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 (7)四、市场营销 (10)4.1 市场分析 (10)4.2 市场定位 (14)4.3 SWOT 分析 (15)4.3.1 优势(Strengths) (15)4.3.2 劣势(Weakness) (15)4.3.3 机会(Opportunity) (16)4.3.4 威胁(Threats) (16)4.4. 风险分析 (16)4.4.1资金风险及规避方案 (16)4.4.2技术风险及规避方案 (16)4.4.3 市场风险及规避方案 (17)4.4.4 环境风险及规避方案 (17)4.4.5 管理风险及规避方案 (17)4.5 营销策略 (17)4.5.1 目标市场 (17)4.5.2 产品 (17)4.5.3 包装 (18)4.5.4 服务 (18)4.6 盈利方式 (18)4.7 市场预测 (18)五、发展战略 (18)六、商业模式 (19)七、团队介绍 (20)7.1 团队核心成员介绍 (20)7.2 公司组织结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20)7.2.1 公司组织结构及职责 (20)7.2.2 人力资源配置 (21)一、项目概述1.1 市场背景概述市场前众所周知的机械锁有弹子锁和各种密码锁,弹子锁- -般由钥匙旋转开锁,密码锁-一般由转轮旋转开锁。

首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

首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总北志向队 阿里伙伴 青青子衿 e智 智骋团队 东西南北队 康能科技 积木联盟 Maximilian&Com pany 工大泰拓团队 云中漫步 东模创新团队 开拓者队 速飞跃
何梦梦 朱桂芬、王文生、孙慧、刁筱蓉 徐茂 王新 邓嘉辉 冯帅 易鑫 史俊杰 王小伟 潘楠、韩志鹏、姚争光、汪洋 芮正玉、刘正丽、刘宇佳、王朔 王旭泽、方小阳、姚小玉、尤曾 虎
基于真人实景植入式VR技术的 金 鑫 杨露、王晶晶、李若柳、刘宇恒 刘安诺、牛霞 自闭症家庭康复软件研发 医山患海、e家医院——“医宠 53 医宠队 范涛涛 卢锦森、朱少迪、吴悔 高莉、杜鹃 ”医疗网络平台 “医路/Yilu” “医路/Yilu”网络服务平台构 54 甘立燃 胡容铭、陈蓉、马沁沁、章志豪 吴珊珊 网络服务平台创 建项目 新创业团队 55 winorout “随e查”移动信息服务平台 张如意 王朝虎、史军、邓磊、郑传余 汪浩、戴洁
安徽理工大 学 安徽理工大 学 安徽理工大 学 安徽理工大 学 安徽农业大 学 安徽农业大 学 安徽农业大 学经济技术 学院 安徽三联学 院 安徽医科大 学 安徽医科大 学 安徽医科大 学 安徽医科大 学临床医学 院 安徽职业技 术学院 蚌埠学院 蚌埠学院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铜奖
56 天天向上项目组 57
天天向上 “二货”手机校园二手交易平 台
左杰 钮昆
王响、曹嘉昕 戴秋玮、陈淑婷、韩琳
杨寅秋 杨寅秋
方格团队
第 4 页,共 14 页
58 馨飞扬、助梦想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滁州学院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省赛获奖

滁州学院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省赛获奖

20 滁州学院
韧草
e+绿之源微景观DIY工作 室
吴港
21
创光科技公司
滁州学院
会说话的智能拐杖
谈世赞
邵波、唐早早 宋据杰、门金锁、陶冶、吕荟
张元昶 王杨、陈芳
创意组 创意组
智能植物养殖装置股份有
22 滁州学院 U.S.E团队
限公司
赵冬霞
谷艺莉、方涛、胡万东
时晓杰
创意组
奇点生态农业 互联网时代的闲置耕地及
7 滁州学院 享智创业团队 BabyLive育婴经验直播
杨敏 吕永菲、姚亦玮、史玉、蒲群柱
王涛
创意组
8
滁州学院 Hamster创业团 基于大数据多维度下的城 苏道仙
许娇、金恒志、任志贤、江源 孟凡会、张晴 初创组

市交通决策系统
苏州极客万联
曹夏毕恒、朱泽州、郑河、王春
9 滁州学院 物联科技有限 GeekMilk-创客开发套件 杜忠忠
滁州学院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省赛获奖名单
序号 学校
团队
作品
负责人
队员
指导老师 组别
1 滁州学院 魔方科技团队 魔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王璐
贺梓芃、项先兵、王梅、王伟
王国奎
初创组
2
滁州学院
大禹团队 城市道路积水信息查询有
限公司
金凯
3
滁州学院 地信可视化研
究团队
“随身控车”
张阿康
徐礼德、张光祖、李恩慈 伍泽涛、孙豪宇、余贝贝
刘晓亮、汪爽、向香、黄玉婷
张元昶
初创组
13 滁州学院 新梦想团队
妙存储物馆
伍征宇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特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特色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特色经讨论和调研,与安徽省同类院校同类院(系)和滁州学院其他院相比,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具有如下特色:仪器设备先进、师资力量较雄厚,实践教学扎实有序;依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发展的专业群与滁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吻合度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工”成果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1.仪器设备先进、师资力量较雄厚,实践教学扎实有序拥有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00)、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Gemini V2380)、同步热分析仪(SDT-Q6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VARIAN Cary 1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 6700)、紫外吸收光谱仪(VARIAN Cary)、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JSM-6510)、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22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名、博士9名,副高以上占62%,研究生以上学历占76%,35岁以下占33%。

校级教学名师4名,教坛新秀2名,省级企业特技特派员2名。

近3年,承担基金课题30余项,与企业签定“产学研”课题28项。

其中,主持三类项目6项(自然科学5项、教学研项目1项),四类课题21项(自然18项、教研3项)。

发表论文8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独撰一类论文27篇、二类15篇。

获取国家发明专利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及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90%以上的教师(见表1)挂职锻炼于1-3家企业,共享“人才、仪器、厂房、设备、市场”优质资源。

并从企业遴选了22名工程师与专任教师联合或独立开展实践课程教学(见表2)占总学分40%的“2周金工实习;1周专业见习、2周课程设计;21.5学分化学科学实验基础、11学分应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18学分毕业实习和周毕业论文(设计)”认真实施。

教育创新团队工作计划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教育创新团队工作计划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

教育创新团队工作计划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

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

(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

二、遴选立项(一)立项条件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

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

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具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

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工艺的优化研究

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工艺的优化研究
10rmi、 培养 温度 2 ℃ 和 恒温培 养 8 . 6 n / 5 d
关键词 :金针菇;液体发酵;菌丝体 生物量 ;培养工艺 中图分 类号 :Q 4 . 993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7— 20( 0 2)0—0 2 0 64 90 2 1 30 1— 4 金 针菇 ( l m l avl i s 属 担 子菌 门伞 Fa u n e t e ) m i up 菌 目口蘑科小火焰菌属 ( 或金钱菌属 ) ,又名冬菇、 构 菌 、朴 菌 、毛柄金 钱 菌 等 … .金 针 菇具 有极 高 的 1 营养价值 , 白质含量高 , 蛋 含有 1 8种氨基酸 ,其中 体所必需的 8种氨基酸高于其它菇类 ,尤其是赖 氨酸和精氨 酸的含 量特别丰富.金针菇具有抗 癌、 促进儿童智力发育、预防高血压 、治疗肝脏疾病及 肠 胃道溃疡病的作用 ,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 [ . “] 目前 ,金针菇仍 以固体袋料栽培为主要生产方 式 ,因受 环境 和 季 节 的影 响 较 大 ,人 工 培养 子 实体 周期 长 ,成本一般较高 ,栽培条件又不易控制 ,很 难进行大规模 的企业化生产 . 另外 , 据有关文献报道, 种子 培 养基 :土豆 2 0 e 、白砂 糖 2 L 自然 0 l g 0g , / p H值 .3 )氮源试 验 基础 培养基 :2 L葡 萄糖 、 0g /
2g HP 4 / M S 4 7 2.4 LK  ̄ 、1 L gO 。H( )碳 源 试 验 / O g )
基 础 培 养 基:2 / 豆 粉 、2 H P 4 L 0g L黄 LK 2O、1 / g
Mg O4。7 O . S H2
1 . 供 试氮 源 .4 1
蛋 白胨、酵母粉、黄豆粉及尿素.
11 供试碳 源 .. 5 葡 萄糖 、乳糖 、可 溶性 淀粉及 麦芽 糖 .

校史

校史

滁州学院校史一、滁州师范学校建校初期滁州师范学校是1950年创办的,当时的校名是:滁州师范学校。

1950年师范首次招生计划是100人。

学校创办时师资非常匮乏,没有专职校长,只有沈长缨、张其藩两个教导主任,分别分管教学和后勤工作。

1951年3月,学校招收了一个师资短训班。

1951年暑假师范学校开始搬迁,9月在炉桥正式办学。

1952年夏天,学校又迁回滁州。

1952年9月1日,学校在滁州新校舍里开始上课。

二、滁州师专专升本纪实1952年,滁县师范学校由定远炉桥镇一路辗转最终落户琅琊山麓的时候。

1977年11月,滁县师范学校成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次年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分校”,并招收中文、数学两个专业首批本科生。

198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8年初,滁州师专有眼光的老师就提出了把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建议。

1999初,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在五年内实现专升本的目标”。

滁州师专召开了“滁州师专改革与发展部分校友座谈会”。

此后,又于同年10月、11月连续召开了“滁州师专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滁州师专加快高等教育座谈会”。

座谈会还明确提出了2000年创办联合的滁州师范学院的目标。

2002年2月,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把《支持滁州师专专升本,积极筹建皖东学院》作为唯一大会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交滁州市政府办理。

从1999年起,学校先后申请建设了艺术楼、体育综合楼、综合办公楼、音乐厅、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更早立项的理化楼也在此间开工建设。

2001年6月28日,滁州师专南校区迎来开工奠基。

2002年9月20日,滁州师专南校区落成暨新生开学典礼如期举行。

2004年1月10日,滁州师专迎来了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一行。

2004年6月20日,滁州师专人期盼了5年的滁州学院成立暨揭牌庆典隆重举行。

三、滁州学院现状滁州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近二十年来《儒林外史》翻译研究回顾——基于1994~2012年CNKI相关论文的计量分析

近二十年来《儒林外史》翻译研究回顾——基于1994~2012年CNKI相关论文的计量分析

外 史》 相关 翻译 研究 的发 展过程进 行梳理 , 在 分析其研究 特
点、 研究 热点 的 同时 , 在综 述 以往 研究 成果 的基础 上 , 指 出
《 儒林外史》 相关 翻译研究存在 的不足 。


[ 关 键词 ] 儒林 外史 ;翻译;统计分析 ;C N K I
[ 中图分类号] H O 5 9
滁州 学 院教 研 项 目 ( 2 0 1 1 J y z 0 1 0 )
[ 文献标识码] A
[ 基金项 目] 滁州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安徽省人文社科项 目 ( S K 2 0 1 2 B 3 4 3 ) ;滁州市社科联项 目 ( B 2 0 1 1 0 1 6 ) ;
究 角度越 来越多样化 , 研 究 内容 、 研 究方法和研 究对象等 诸
中国期 刊全 文数 据库检索结果 显示 , 1 9 9 4 年 以前 国内对 于《 儒林外史 》 的研究 已经开始兴起 , 但对于其翻译相关研究 几 乎还是空 白。廖永煌 、 李 国全 1 9 9 4 年 在《 云南 师范大学学 报》 上 发表对 于《 儒林 外史》 结尾词 的翻译探讨被视 为《 儒林 外 史》 翻译 研究的开端 , 但此后 3 年再无文献 出现 , 直到 1 9 9 7 年李 国林在 《 中国翻译》 上发 表了《 汉 译外 : 传播 中国文化的 媒 介—— 浅谈杨译《 儒林外史 》 英文本对文化词语 的翻译》 一 文 。之后 , 一些从 事翻译研 究 的学 者逐步开始针 对《 儒林 外
巧 。徐瑁 等学者则从语言学角度解读 其译 本 , 以系统 功能语
二、 统 计结 果与分 析
( 一) 论 文年 份 统 计 分 析
《 儒林外史 》 翻译研究是典籍翻译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与典籍 翻译 与传播研究一样 , 《 儒林外史》 翻译研究走过 了一 条 逐步 扩展 、 逐步 深入 的道路 。文献 计量学 的规 律告诉 我 们, 通过对某 一学科 、 专题论 文发表年代进 行统计分 析可从

2024年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2024年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2024年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标题:____年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摘要:本文提出了____年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该方案旨在促进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本方案包括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理念、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支持与保障机制、激励与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理念1.1 目标:(1)提高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水平:通过团队建设,推动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培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通过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其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1.2 理念:(1)以问题为导向:团队的科研方向和项目选择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需求紧密结合。

(2)注重学生培养:团队建设应注重学生培养,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科技人才。

二、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2.1 团队类型:(1)学科导向团队:依托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科特长,组建学科导向的科学研究团队,包括各个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

(2)兴趣导向团队: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组建科研团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2 人员配置:(1)团队负责人:由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经验的教师担任,负责团队的整体建设和科研项目的选择、组织和管理。

(2)研究骨干:由团队负责人和其他教师共同组成,负责具体科研项目的实施。

(3)团队成员:包括学生和其他参与科研工作的人员,分为研究生和本科生。

三、支持与保障机制3.1 资金支持:(1)学校:学校应加大对团队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科研活动的经费支持,并设立科研项目奖励基金,用于激励团队成员取得突出科研成果。

滁州学院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指南

滁州学院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指南

滁州学院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指南(选题供参考,可根据选题自行确定具体研究题目,但题目方向的建设内容要求不变,各类项目建设的成果均需加强特色凝练,形成一个可供宣传的脚本。

)1.新工科选题指南与建设内容要求1.1新工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探索与实践目标:建立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显著提升工程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契合度。

内容:研究产业发展特征及其规律,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调研,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好增量优化,主动布局新兴工科专业,推进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孕育产生新专业;对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配性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建立专业设置及其动态调整机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案。

预期成果:形成面向产业发展的工科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的机制模式案例,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1-2篇,高水平研究报告1份。

1.2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目标:聚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推动高新技术与工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探索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实施路径。

内容:研究分析新经济对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拓展传统学科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形成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调整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探索传统工科专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的途径与方式;探索传统工科专业多学科交叉复合改造的途径与方式;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探索基于现有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新方向、新领域。

预期成果:改造升级一批传统工科专业的报告1份,高水平教学改革论文1-2篇,改造升级的专业培养方案1份、形成课程体系或实施案例1份等。

1.3新工科通专融合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目标:构建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教材体系。

内容: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与要求,系统梳理新工科专业知识逻辑体系,构建以项目为链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设计新工科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

获奖团队信息

获奖团队信息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12193 3221 8286 6196 14112 1721 4247 827 1622 4481 4198 8960 3210 15278 10046 4222 5380 10188 10193 3574 4075 4261 5188 4802 3496 4171 5808 3992 5386 3838 11015 3544
附件
第六届安徽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和创业”挑战赛获奖名单
获奖团队: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报名ID号 8156 10982 6352 1215 1414 3414 12429 13949 5546 4890 9487 6740 3441 3538 10167 5990 658 4425 8133 1353 8018 4539 7434 3204 2704 8759 3762 团队名称 聚英 不明嚼栗 星原团队 探路者 四叶草创业团队 robot221 农大国贸队 速度公园 伊朵 WiFi创业团队 亲友团 C创 First 5 纵横 青春果派 求新求异 紫色年华 沁云独步团队 逐光 皖西战队 翼创社团 战辉110 CATG 绿景植物园净化工作室 谋事力成团队 有心 别具一格 作品名称 伴导APP “老友聚”创意聚会策划平台 iubaby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鲜活宝冷链物流B2C“最后一公里”垦 荒 派刻环保包装拉链盒 “ie云动”康复管家 特色生态农产品社群电商 速度公园 伊朵跨境零售平台 安徽SHS科技有限公司 黄山“走亲戚”旅游文化有限公司 安徽智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如意大学生代驾联盟 “时间管家”智能公交移动平台 校园果派 二胎帮手机app 热带屋网站商业计划书 E行智能云鞋垫 传道 皖西微校园 Swot职咖 上下乐 FOUR EAT 绿景植物园净化装饰工作室 乐植科技责任有限公司 礼•系 “别具一格”公益寄卖租赁平台 队长姓名 符健 董飞 周中奇 朱行义 余泽凡 陈诺 何惠民 闫富乾 许爽 李丹 方菲 杨莫非 唐雪茹 王耀国 郭如意 郭坚 丁鹏 朱蕾 程明月 王乐 朱儒进 周萌 吴凡 程文豪 刘慧珊 朱思臣 林佳炜 队员姓名(不含队长) 叶婉婷 、方芳、陈秀婷 王珺、孟丁凡、马妮诗、胡羽衡 周大帅、章富荣、陶诗昊、李芝微 梅婉婉、董友杰、尹周龙、王正荣 袁灵艳,薛琪凡,林娟名 胡晓波、国正、曹意旋、朱星月 王世伟、孙严杰、张莉莉、阮熹晟 王越亚,李晶晶,孟浩伟 杜文好、陈雪、占青、吴昊 刘斌斌、毕攀、邢小梅、汤敏 陈敏玲、焦文倩、张帅,凌翠 沈伟晨、俞慧、罗静、王颖 张林、孙彤、刘欣宇、屈姝雅 郑伟东、马旖雯、张红福、郝泽康 关凯强、董子修、裴宇、夏亦阳 李倩、张宝、王翔宇、杨厚玉 黄梦凯、黄文婷、周林熹、邓兴鹏 牛虹苹、王静、孙嘉瑞、武昊迪 邓拓 周明月 籍夫彬 程佳琪 苗海川、汪丽翠、胡文治、王志鹏 郝彬、许文瑶、张良臣、陶海勇 周雅静、秦楠楠 周玮婷,刘傲楠,李灿灿 武明珠、宋宇航、高毓洁 许致远、李军、赵晴、张祥源 刘鉴一、齐佳、蒋苏雯、李婧婉 周奕、李诗雨、 吴昊、 杨喜 校指导教师 张宇婷 杨仁君 姚德利 吴传良 袁文霞、冯志芳 赵萍 江激宇、王磊 陆双双 郑亚琴、夏光兰 王琦、刘成刚 胡永政、张圆刚 王剑程、谭庆 李宏亮、李慧 张晴、张娟 汪桥、侯晓珊 李滨涵、王丽 程俊俊 骆正清 张鑫、骆正清 宗瑜、余佳华 周倩 高捷闻,何承芳 王成 汪发亮 王李珺 檀根甲、汪娜娜 王素凤 武佩剑、杨栋 企业界导师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方雯 无 张家豪 周如金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洪布坤 张飞 无 无 侯兴龙、陈正萍 无 无 无 学校名称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淮南师范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 黄山学院 黄山学院 池州学院 滁州学院 滁州学院 滁州学院 阜阳师范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皖西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负责老师1 郑亚琴 郑亚琴 姚德利 朱扬宝 牛姗姗 牛姗姗 李玮 张洁 郑亚琴 胡永政 胡永政 吴自爱 黄山青 黄山青 黄山青 李欢 牛姗姗 牛姗姗 牛姗姗 蒋文斌 李健 李学兰 王成 汪发亮 李玮 段宗志 郑亚琴 获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特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滁州学院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滁州学院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滁州学院科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有效的科研奖励机制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升我校的科研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对象是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在自然年度内,以滁州学院署名并符合奖励规定的科研成果。

第三条本办法涉及的各类奖励和各类成果,其内涵参照“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教人〔2009〕1 号)中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同一成果同时符合几项奖励条件时,按最高奖励标准进行奖励。

第二章学术论文类奖励第五条学术论文奖励范围及标准第一作者或外文刊物通讯作者完成的学术论文,按以下办法奖励。

1、《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 万元;2、被SCI、SSCI、EI、A&HCI、MEDLINE 以及新华文摘全文收录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6 千元;3、被CSCD、CSSCI 收录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3 千元;4、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扩展版)、CSSCI (扩展版)收录的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 千元。

第三章学术著作类奖励第六条学术专著类奖励标准承担任务在10万字以上的每万字奖励400元;承担任务在2-10万字的每万字奖励300元。

第七条译著、编著类奖励标准译著按学术专著三分之二的奖励标准进行奖励,编著按学术专著的二分之一的奖励标准进行奖励。

第八条教材类奖励标准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完成的统编教材,每万字奖励300元;受安徽省教育厅委托完成的教材,每万字奖励200元;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每万字奖励100元。

参编2万字以下者不予奖励。

第九条公开出版的古籍整理、工具书、学术性丛书每万字奖励200元。

第十条以上所列成果申报奖项时,没有明文标列各章节权属的按照参编人数平均计算字数。

各类教材申报奖项时,还须出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第四章获奖类奖励第十一条对于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各级政府科研奖励的成果,学校按下列标准进行奖励。

科研机构概况-滁州学院科技处

科研机构概况-滁州学院科技处

附件1:
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类别:省、部级设置的研究所
二、是否共建:否
三、对本科生开放情况
1、概况
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处级),2008年6月经安徽省人事厅(编办)批准成立,主要进行1.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2.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3.土地管理信息系统4.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集成等方面的研究。

所长:郑平建,副所长:王春,主要成员(兼职):戴仕宝、李建梅、晋秀龙、侯兰功、陈泰生、王凯、潘立新、刘东良、蒋文明、顾留碗、王靖。

归属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2011-2012学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产学研、科研及大学生科研创新计267人。

2011-2012学年指导大学生科研立项9个项目,36名同学;
2011-2012学年指导地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106名同学;
2012年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GIS技能大赛,45名同学获奖;
2012年度承担各类横向产学研项目7项,80名同学参与项目数据调查与测量等工作。

关于印发余在岁、许志才同志在滁州学院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

关于印发余在岁、许志才同志在滁州学院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

关于印发余在岁、许志才同志在滁州学院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各党总支,各院(部)、各部门:现将校党委书记余在岁同志,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志才同志《在滁州学院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并结合实际工作,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滁州学院委员会办公室二○一二年二月十一日在滁州学院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余在岁(2012年2月8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带领下,全校上下共同努力,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在教学工程建设、科研工作及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风建设和学生教育与管理、招生与就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校园基本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民生工程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更高层面的成效,我校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十二五‛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12年是我校‚迎评促建‛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我校校级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

从国际上看,许多重要国家都要进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

从国内来看,我们党要召开十八大。

从我们学校来看,今年十二月要召开第二次党代会。

因此,201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一个既面临严峻考验又会迎来新机的年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

2005年1月19日省委研究决定组建新升格不久的滁州学院领导班子,1月29日组织上送我来滁州学院工作,担任升本后的第一任党委书记,我深感党的信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现在,七年过去了,我也年满59周岁了,这是我第八次在全校年度工作会议上讲话,也是最后一次在学校年度工作会议上讲话。

回首过去的七年,非常感谢上级组织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衷心感谢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教职员工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欣喜地看到学校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全面、积极而深刻的巨大变化。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代表过去,成绩也只是初步的,滁州学院的事业任重而道远。

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探索

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探索

第22卷第2期2020年4月滁州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O FC H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22N o.2 A p r.2020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探索董艳,张邦贤,诸立新,罗侠摘要:针对二本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较弱的情况,以滁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提出以科研反哺来助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即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学生为主体,基于教师科研项目驱动,建立大学生竞赛和项目并行,在竞赛和项目实施中和总结中综合锤炼大学生的双创能力㊂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对提高二本院校学生双创素质有良好的效果,并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起到双重提升作用㊂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科研反哺;学科竞赛;实践教学;生物专业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794(2020)02-0111-04作者简介:董艳,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分子进化㊁生物多样性监测;诸立新,罗侠,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张邦贤,滁州学院科技处(安徽滁州239000)㊂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项目 基于转录组系统发育框架的多足动物P a x6基因分子进化初步研究 (K J2018Z D41);安徽省名师工作室(2015m s g z s156);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地方高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研究 (2018j y z009)收稿日期:2019-12-05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曾有过一段经典的 教学与科研 论,即:科研反映教师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㊂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㊂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战略布局;培养高素质 双创型 人才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1]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 36号)要求: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加强国创计划的实施㊂只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 双创型 人才,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必须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和未来走势,才能在教学环节与时俱进并不断精进㊂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结合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实施㊂学校通过创新创业理论课程㊁创业宣讲㊁校内创新实践项目㊁创新创业孵化基地㊁本科生见习和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观点和思维㊂大学生所处学科和高校的不同定位,也决定他们所接受的双创培养有着对思想创新能力㊁技术革新能力或两者之间实施转化能力的侧重㊂滁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06年开始首届招生,经过十四年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已逐步形成了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㊂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㊁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并将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纳入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构建了 工学融通㊁双创互促 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特色㊂2017年滁州学院生物与医药工程作为首批学校申报硕士点学科,2019年滁州学院入围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名单,标志着学校正式进入 上水平 发展阶段㊂因此,按照硕士点建设要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学校下一步的工作重心;而教学与科研是衡量与评价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时常用的两个金标准[2]㊂大多地方二本院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然而,教师却必须同时承担科学研究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新建二本院校研究生的缺乏也不利于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更深层次地开拓[3]㊂吸纳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科学研究活动中来,可缓解科研人员不足的情况,还可逐渐把科研实践与教学理论相融合,并能极大地促进二本院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和实践实干的人才[4]㊂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亦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需要㊂因此,探索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促进其双创能力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㊂1现阶段本科教学和双创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本科教学和培养双创型人才中常常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1.1科研和教学分离,教学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前沿和多交叉的学科,需要教师立足科研㊁紧跟科研才能将教学与时俱进㊂生物科学领域日新月异的科研成果,教师所采用的课程知识体系跟不上本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㊂1.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滞后,实验实践所采用的方法和产业化公司不同步伴随着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实验技术和实践方法在生物科技公司和相关领域中不断革新㊂高校校内所开的实验和实践必须要跟上并超前行业使用的主流实验方法,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经费投入㊂1.3部分专业理论课程无实验和实践课程通识教育可能带来专业理论课程因开课数目增多㊁课程平均课时降低,从而缺少实验实践机会的现象㊂如何在理论课外尽可能创造实验和实践机会和项目,是专业课程目标制定时需要思考的问题㊂1.4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因为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实验耗材需求较大㊁部分实验耗材价格昂贵,所以导致可购买的耗材产品数量减少,可集体大规模开展的实践机会减少㊂如何利用各种项目㊁竞赛和实习等机会来弥补这一不足,利用现有的经费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值得探讨㊂1.5学生自拟双创题目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自拟的创新创业项目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核心竞争力[5-6]㊂双创教育背景下,虽然各种创新创业项目繁多,但是学生仅通过自己思考拟定出真正有深度和广度的项目不多㊂有些学生将以前做过的实验或者网上搜索的已有结论的实验拿来作为创新实验自拟题目,混淆了验证型和创新型的实验实践的本质区别;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完成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从超市批发小零食售卖也归为 创新创业 挣学分㊂此类 双创 项目并没有方法上㊁理论上或环境资源上的创新㊂双创项目不应沦为应付差事的 验证型实验 或 二道贩小买卖 ,而应具有核心竞争力并落实落地㊂除了在高层次上完善学校和学院级别的管理制度,打通科研与教学互通的评价办法,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评价互相参考),设立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等,还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思考上述培养双创人才中的显著问题:如何使科研有效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达到科研与教学互促互利发展,立体式培养双创型人才㊂2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科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意义2.1利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解决科研与教学剥离的问题科研本身是一种非常高效和有力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提出新理论,还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㊂教师将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把自身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用到的新方法㊁新技术,接触的新知识㊁新观点,产生的新成果㊁新思路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科学严谨㊂成熟的科研成果,单独设课或者设成一章节㊂例如:在生物科学专业大一专业基础课‘动物学“上,教师将昆虫系统发生的研究新方法和新观点形成一章: 蓝星家园的主人 ;结合教师自身科研成果㊁科研项目㊁科研获奖和最新论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给大一学生提供认知视角㊂2.2科研项目子课题增色毕业设计借力科研项目子课题增色毕业设计,解决一些前沿学科实验实践训练的不足,及本科生毕业论文深度不够㊁应用知识少的问题㊂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提供的毕业论文课题超70%以上来自教师所承担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分解小课题(表1)㊂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课题由每位项目负责人(即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从科学性到实验严谨性一对一进行指导㊂将科研课题分解为小课题㊁对每个毕业生的毕业实验个性化定制并能够深入探讨毕业论文的科学问题,这种科研项目与学生毕业论文紧密结合的方式既保证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又促进教师科研工作进展㊂2.3科研实训助力深度和广度的拓展通过科研实验实训助力创新训练,解决学生自拟的创新创业项目深度和广度不足的问题㊂没211滁州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有科研实验实训和科研思维的指导,学生们创新创业拟定的项目往往存在可替代性较强㊁无核心技术和方法㊁缺乏科学问题㊁关注点狭窄等[7]㊂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创新创业训练题目给学生带来的能力培养和提升是十分有限的,很多 浮 于形式的双创训练更是让学生对双创真正的意义和内涵产生理解偏差㊂教师科研实训的过程相当于将学生托举起来,让学生的双创训练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获得深度和广度的双重增益㊂表12017-2018届毕业生课题选题情况表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自拟科研课题2017届63.46%5.77%30.77% 2018届25.91%40.91%33.18% 2019届29.23%51.36%19.41%平均39.53%32.68%27.79% 2.4科研专利支撑创业孵化借助科研专利强力支撑创业孵化,解决学生创新创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㊂科研训练给学生们所带来的能力提升㊁思维锻炼㊁论文专利的发表是创业孵化成功的重要基石㊂中国小企业和创业的平均生存周期较短,与无科研创新能力㊁无核心技术㊁无自主专利等有着重要的关系㊂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简单可重复㊁低门槛的创业显然是不合时宜并不可能长久的;真正推动学生们将 创业蛋 孵化为 雄鹰 的必要条件便是高新科技和核心竞争力㊂2.5科研经历促进考研工作基于学生的个人科研经历加码考研就业,解决二本高校学生考研复试㊁工作面试㊁科研训练和个人参赛经历较少的问题㊂学生们通过双创能力的提升和各种竞赛经历加码,个人简介和对科学问题等的见解上均会有质的提高㊂考研㊁就业等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之前的科研活动中得到训练,提升了考研就业的成功率㊂3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基于科研反哺的双创型人才培养实例3.1低年级学生与科研的结缘利用大一导师制㊁专业导论宣讲和参加校内开放实验室课题,尽早接触㊁培养兴趣并开始寻找科学问题㊂滁州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通过导师制,给每位同学配备一名导师,一对一进行学科介绍和答疑解惑;通过专业导论宣讲,将每位老师的研究特色以 演示-传教 模式进行展现;学生们通过校内开放实验室课题,可申请到每个感兴趣的实验室近距离接触㊂2016-2019年期间,通过导师制㊁专业宣讲和开放实验室的措施,160位滁州学院生物科学大一学生中,有86位在大一便找到了感兴趣的实验室并加入㊂大学期间这86位学生中有50余名学生申请了开放实验室课题㊁18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11个校级创业招标项目㊂大一进入实验室同学申请到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概率远大于大一未进入实验室的同学㊂3.2中年级学生与科研的亲密接触依托导师科研项目的分解项目,利用 竞赛-激励 模式进行培养,循序渐进参加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科竞赛㊂系统化夯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具备的各项基本能力㊂以本专业教师的省部级科研项目 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安徽5样区蝴蝶监测) ㊁ 基于转录组系统发育框架的多足动物P a x6基因分子进化初步研究 等为例,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有4届学生们分组参与,利用子项目的部分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展㊂参赛模式按照学生的年级基本可分为以下3步:(1)低年级学生参与安徽省生物标本大赛,以蝶类或多足类科普宣传和其生态环境指示作用等立意为立足点的作品多次获得专业组一㊁二㊁三等奖㊂(2)中间年级学生以部分区域蝶类的多样性完整观测㊁部分类群蝶类或多足类的生物学问题为方向,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4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㊁三等奖和优胜奖数项㊂(3)高年级同学将前两年实践中的问题深入思考加以应用和解决,以 绘蝶 A P P和大别山区蝶类资源开发扶贫为内容参与 互联网+ 大赛,获得省级铜奖等成绩;以蝶类工艺品和科普活动为创业突破口,获得创业训练项目资助2项㊂以安徽省生物标本制作大赛㊁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㊁大学生 互联网+ 大赛等构筑的生物科学竞赛体系,生物科学专业的学子们近三年来已取得32项省级以上的赛事奖励,近三年在校学生获奖率超过89%㊂3.3高年级学生的科研进阶利用 审核-总结 和 任务-考核 模式带领学生一起阶段性总结和整理成果,培养学生科学思维㊁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㊂在实验和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们针对自己小课题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解决㊂例如学生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涉及微量组织的研磨,学生在311董艳,等: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探索实践中改良了移液枪进行操作避免了污染,并提高了效率㊂将改良的关键点总结成文并以此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㊂学生参与发表核心论文和S C I论文数篇,都是在阶段性总结下一起整理促成的结果㊂在近三年中,生物科学学子们总结参与发表论文11篇,参与申请专利5个㊂3.4毕业生的成效反馈在培养各项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老师有大量的时间利用 启发-讨论 教学模式和学生在一起进行室外和室内的实验实践,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㊂常年 泡 在实验室或者课题项目里的学生,往往有较好的心理状态㊁升学规划和职业规划㊂生物科学较高的考研报考率(高于50%)和录取率(三年平均25%)便是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和升学规划的体现㊂因为前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较好的提升所以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更易获得工作上的成功,专业对口就业率(就业率近三年平均94.2%)和用人单位的好评率(第三方评价的数据显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等次的达90%以上)也是另一个方面良好职业规划的体现㊂4总结与展望在实践科研反哺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继续深化理论基础,让创新创业有理论基石可依可靠才能让双创培养走得更稳更牢固;同时深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再培训,督促教师自身科研活动的多样化和层次性,方能持续推进以科研反哺的双创培养效果㊂以 兴趣驱动㊁自主实践㊁重在过程㊁科教互促 的原则,以科研项目为轴线,打造学生团队的核心技术方向,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围绕赛题扩展技术成果的应用场景,用竞赛反哺科研,提升科研创新的技术成果积累;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激发,考研就业和毕业论文质量得以改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㊂在当前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学不单单要在理论研究上改革,更要侧重于科学逻辑的培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训练,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再上一个台阶㊂以科研训练和竞赛导向的形式开展的创新训练是后续开展应用实践的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有了核心技术理论和竞争力才有可孵化的项目和可行性㊂所以,在未来的双创能力培养中,创新促进创业,是双创的根本和源动力;高校应更加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并且以此来反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最终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整体科教水平上升㊂[参考文献][1]张海龙,王恩荣,颜伟,等.基于科研反哺的 本㊁硕一体化[J].课程教学探索,2018(42):131-132.[2]苏志恒,郑华. 双一流 背景下科研反哺教学模式在地方医学院校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9(8):114-115+118.[3]王晓杰. 双一流 建设新举措 积极引导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39-40. [4]严朝雄,徐志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的积极作用及培养模式探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38):65-66. [5]孙荪.本科生科研:意蕴㊁价值与制度化路径 基于美国的经验[J].江苏高教,2018(7):66-69.[6]柏蓉,巴志新.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习就业导航,2018(7):117-118.[7]王书转,张道军.二本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38-140.[8]乔江浩,张德坤,罗勇,等.科研创新小组模式对于提高理工科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3.责任编辑:李晓春411滁州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首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立项清单

首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立项清单

首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立项清单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

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

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

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

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

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

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

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疾速蜗牛技术文档

疾速蜗牛技术文档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学校:滁州学院队伍名称:疾速蜗牛队参赛队员:方纪锋祖杰姚旺带队教师:温卫敏姚光顺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参赛作品著作权归参赛者本人,比赛组委会和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可以在相关主页上收录并公开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并将相关内容编纂收录在组委会出版论文集中。

参赛队员签名:带队教师签名:日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滁州学院疾速蜗牛队在准备第八届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的工作成果。

该系统以Freescale微控制芯片MC9S12XS128为核心,并以CodeWarriorIDE 为系统的开发平台,车模采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A型仿真车模。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车控制系统的机械结构、软硬件模块的设计过程。

整个系统主要包括车模机械结构调整、传感器电路设计及信号处理、控制算法和策略的优化等多个方面。

车模以安装在车体前的工字电感作为循迹传感器,采用干簧管检测起跑线,以旋转光电编码器来检测速度信息,其简单工作原理为MC9S12XS128单片机采集工字电感感应电压的模拟量和干簧管的导通状态,结合舵机控制算法控制舵机转角,单片机再综合赛道信息并结合旋转光电编码器的速度反馈信号,利用电机控制算法控制速度变化,结合无线串口的监控调试,最终确定了各项控制参数。

关键字:智能车,电磁循迹,PID算法目录第一章引言 ............................................................................................................................... - 1 -1.1 概述 .............................................................................................................................. - 1 -1.2 整体框架介绍 .............................................................................................................. - 2 - 第二章机械设计与优化 ........................................................................................................... - 4 -2.1 车轮定位调节 .............................................................................................................. - 4 -2.1.1 主销后倾角 ....................................................................................................... - 4 -2.1.2 主销内倾角 ....................................................................................................... - 4 -2.1.3 前轮外倾角 ....................................................................................................... - 5 -2.1.4 前轮前束 ........................................................................................................... - 5 -2.2 舵机安装 ...................................................................................................................... - 6 -2.3 底盘固定 ...................................................................................................................... - 7 -2.4 编码器的安装 .............................................................................................................. - 7 -2.5 差速调节 ...................................................................................................................... - 8 -2.6 PCB板固定................................................................................................................... - 8 -2.7重心调整 ....................................................................................................................... - 9 -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 - 11 -3.1 硬件电路的整体框架设计 ........................................................................................ - 11 -3.2 传感器设计 ................................................................................................................ - 12 -3.2.1 传感器选定 ..................................................................................................... - 12 -3.2.2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 12 -3.2.3 传感器的布局设计 ......................................................................................... - 13 -3.3 驱动电路设计 ............................................................................................................ - 15 -3.4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 15 - 第四章智能车控制软件设计 ................................................................................................. - 16 -4.1 软件控制思路 ............................................................................................................ - 16 -4.2 主程序总体框架 ........................................................................................................ - 16 -4.3 定位算法 .................................................................................................................... - 16 -4.4 基于位置式PID的方向控制 .................................................................................... - 18 -4.5 基于增量式PID的速度控制 .................................................................................... - 19 - 第五章开发工具、调试说明 ................................................................................................. - 21 -5.1 Codewarrior IDE的使用............................................................................................. - 21 -5.2程序源代码的编辑、编译、链接与BDM调试....................................................... - 22 - 第六章智能车技术参数说明 ................................................................................................. - 24 - 第七章总结 ............................................................................................................................. - 25 - 参考文献 ................................................................................................................................... - 26 - 附录程序源代码 ..................................................................................................................... - 27 -第一章引言1.1 概述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高司函[2005]201号文,附件1),由教育部高等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动化分教指委)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