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谈领导的艺术
张维迎博鳌论坛最新演讲
张维迎博鳌论坛最新演讲以下是张维迎发言实录:张维迎:尽管中国个别的企业很有创新能力,但是总体来讲,中国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够。
不够的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的体制。
其实我们要想说,创新的关键因素就两条。
第一自由竞争。
第二有效的产权保护。
政府根本不应该关心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的事。
政府关心创新的时候会制定很多的政策,制定政策就会影响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中国制定很多产业政策和鼓励创新的政策,然后给很多的补贴,这诱使一些企业家学坏了,成天想办法怎么样申请政府的补贴,申请之后并不真正的创新,这个是非常不好的。
政府需要使得企业家对于未来充满信心,一般来讲创新是没有办法预测的,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的产业政策。
政府老想批准,说哪一个东西有前途,然后应该支持,如果微软四十年前政府也批不准,谷歌十年前政府也批不准,重大创新不是一般人可以看出来,只有少数人可以想到,但是要冒很大的险,最后市场说了算。
这样才是创新。
如果我们事先都知道能不能成功的东西不能叫做创新,这个创新应该高度不确定,这个只能留给市场。
我想中国的企业家很多对于未来没有稳定的预期,所以他们更喜欢套利就是短平快的钱。
我们确实很多的企业很优秀,总体而言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我觉得考虑三五年之后的人不是很多。
嘉宾:我想问一下张维迎教授,就是您怎么看待国企所有制改革的前景,有人说这个羊入虎口你是怎么样看的?国企改革和创新有无关系?张维迎:这个当然有关系。
国有企业他本身是中国经济创新能力低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我认为,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国有企业这么庞大的国有企业问题,不要指望中国的企业整体上很好的创新,因为大量的资源、最好的资源其实都是在国有部门。
另外关于混合所有制,我认为短期来讲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措施是可以的,就是将来国有企业要逐步民营化,并且私有。
但它不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的稳定制度,混合所有制作为长期稳定制度一定会产生严重的腐败。
“我活着的时候没戏”在论坛尾声的时候,主持人胡祖六请各位嘉宾预测中国的创新能力何时能超过美国。
张维迎-中国企业走向基业常青的八个问题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我要特别提醒一下,我们企业要做到基业常青,最重要是企业的领导人。
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人最需要的三个素质:第一是理念,第二是远景,第三是要有激情.要做到基业常青,企业自身的素质与努力很重要。
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机会特别多,抓住了机会就能发达起来;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
今天我提出这样8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一、改变企业经营理念要想基业常青,企业家就要从赚钱转到干事儿、干事业,从出产品做项目转到真正做企业。
比如房地产领域,大量企业都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在做项目,过去制度不规范,有些企业利用制度空间可能发达起来了,但是由此养成了好多坏毛病。
如果我们看一下就会发现,能够长期做好的那些企业,其实正是那些在不规范的情况下努力规范做事的企业。
二、学会制定公司战略中国好多民营企业在创业的时候没有战略,全是靠机会。
企业由创业转向成长,战略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问题是现在中国好多企业并没有学会怎么制定战略。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专业化、多元化的问题。
我们企业家必须认识到,市场越规范,多元化越困难,专业化的优势越明显。
国外企业的多元化都是在某一个基础上,有了核心竞争力,然后再向其他领域拓展。
中国好多企业还没有任何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就搞多元化,想成功非常困难。
三、如何管理大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最大区别是什么?小企业的资源和信息基本都集中在企业家手里和脑子里,而大企业的资源和信息集中在众人手里。
中国企业家都习惯于管理小企业,将来就要学会把分散的信息统一起来服务于企业统一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系统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一些在跨国公司做得非常优秀的管理人员,一到中国民营企业就玩不转了,这是因为他们在跨国公司是靠系统的能力发挥作用,而在中国企业,所有东西都要靠个人能力运作。
四、产业整合与合作共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企业,只是一个产业链条当中的一环,光靠自己是不可能做大的。
张维迎谈改革:既得利益者不改革,中国就没希望了。
张维迎谈改革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北大法学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前景》的演讲。
张维迎首先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背景和潜力,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依赖于劳动力成本等后发优势,现在这些后发优势在消失。
而如果一个国家用货币政策和利率来维持增长,就像抓住老虎的尾巴,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跟着老虎跑,最后累死了,另一种把老虎尾巴放开,老虎把你吃了。
他提到,未来一两年,中国还将承受之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更大代价,经济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张维迎认为,既得利益并不完全是改革的阻碍,相反,既得利益也可能变成改革的推动者。
如果既得利益不能变成改革者,那这个改革就没希望了。
对于国企,他提到,"很多人说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是先有共产党执政才有国有企业,不是有了国有企业才有共产党。
"最后,张维迎总结道,未来十年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窗口期,新一代领导人或许会保持足够好的、强的领导力来推动改革。
如果我们错过未来这十年,中国下一步的路怎么走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大家会越来越没有信心。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张维迎称,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企业靠套利和模仿创造了巨大财富,现在这种套利空间越来越少,更多的要依靠创新。
这就需要政府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创造更好的条件:把权利关进笼子里,保护私有产权,改革就是不断地把私权归还给个人。
"我们的权力没有关在笼子里面。
现在是有权力的人提着笼子到处关别人。
"张维迎谈到。
年经济高速增长优势在消失支撑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优势在消失张维迎:我讲一下中国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的前景。
首先讲我们对经济增长的判断,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趋势性的,第二个是周期性的。
从趋势性的角度来讲,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增速有一个趋势性的下降、下调,大家普遍认可的在7%左右。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思考
对提高领导艺术的思考一、对领导艺术的理解领导艺术,通俗的说就是领导活动中领导方式或领导能力的表现。
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因此,领导艺术也可以归纳为决策上的艺术和用人上的艺术。
领导是一门艺术,做什么事情一旦提升到艺术的层面,就意味着一种绝活的诞生。
世上百业,理出同源。
同样的打石头,有的人始终是石匠,有的人却成为了雕塑家;同样的画画,有的人画到胡子都白了还是画匠,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跻身于一流画家的行列;同样的写作,有的人始终是作者,有的人却是不朽的作家;同样的吹萧弹琴,有的人只能在大街上卖艺求生,有的人却能在富丽堂皇的大舞台上接受鲜花和掌声。
为什么?因为这取决于这些人对本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身灵性、悟性的层次,以及创造性施展才华的能力。
领导艺术运用好,有助于实施领导;运用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事倍功半,以致于时有偏离领导初衷甚至带来负面效应的现象发生。
领导艺术运用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但领导艺术运用不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善谋人,不谋事。
多谋善断是英明领导者的基本特征之一。
但有的领导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把心思用在谋实践宗旨、集思广益,谋怎样为实现工作目标而调动积极性、精诚团结,谋改进作风、赢得民心上,而是常常在谋一己之利,谋损人之法,谋顺我者倡、逆我者亡,谋打击报复,谋升迁之道,谋遮丑之术。
在这种“谋断”之下,班子不齐,丧失斗志,人心涣散,精神不振,人人多疑,个个自危,有时同志之间被搅得如“白色恐怖”,各怀戒备心理,神神秘秘,思想无法沟通,工作难以配合。
二是善立言,不务实。
实行承诺制是近几年来党政机关推行的一种取信于民的办事制度,也是领导者赢得群众信赖的有效手段。
但有的领导却诺而不行,言而无信,往往是台上信誓旦旦、铿锵有力,台下却毫无行动、无声无息、不去抓落实;有的在动员干群出钱出力时慷慨陈词,干群响应号召付出后却又迟迟不见结果,原来,资金却被另作它用了,群众大呼“上当!”领导威信大跌。
张维迎经典语录
张维迎经典语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张维迎经典语录1、教育及医疗是否应产业化?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
张维迎:中国未来依赖有理念有担当的领导力
张维迎:中国未来依赖有理念有担当的领导力自1978年开启的中国经济改革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一方面,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及经济高速增长,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选择越来越多,自由也越来越多;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从改革前的第十三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二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越来越大,G2(两国集团)成为国际流行词汇,甚至有"全球领导力东移"的说法。
另一方面,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诸如收入分配不均、地区差异扩大、官场腐败严重、医疗和教育不公平、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使得人们的不满情绪不仅没有随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减少,反而有所上升。
与这两种现象相对应,在如何评价过去的改革和指导未来的改革上,出现了两种我不认同的思潮:"中国模式论"和"改革失败论"。
"中国模式论"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来自独特的"中国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强大的政府干预和国有经济主导,完全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不同于"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自由竞争和私有企业制度。
"改革失败论"者认为,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是市场化导致的,是企业家造成的,三十多年市场化的改革政策基本上是错的。
"中国模式论"最初由一些海外研究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学者提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得到一些国内学者特别是政府官员的信奉和追捧。
"改革失败论"主要是国内一些左派学者的主张,在普通大众中也有不少附和者,甚至也得到个别相当级别的政府官员的认同。
在我看来,这两种思潮看起来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迷信政府的力量,不相信市场的逻辑;迷信政治家的高瞻远瞩,不相信企业家的深谋远虑;迷信权威,不相信自由;迷信"国情"和"特色",不承认普世价值。
从领导人身上看领导的艺术
从领导人身上看领导的艺术谈到领导这个话题,在我们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很多可以例举的例子,大到市长、省长、跨国公司总裁。
小到一个公司的经理、一个私营企业老板,我们接触到的各类领导人物可谓形形色色,他们的音容笑貌,行为作风各不相同,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还是能够找出他们身上一些共同之处的,要不然就不会衍生出一门科学叫“领导学”。
但是,那些基层的很多领导大多默默无闻,能有头有脸,广为人知的恐怕很少,所以本文章所举实例的着重点在于国家领导人、地区领导人、以及知名人士,让我们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我们一定能对“领导艺术”这一课题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
自信与沉稳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气质自信与沉稳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气质,有人说,领导是带着一批人上路的人,带着这批人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所以领导良好的形象、肯定的眼神,给人赞美、力量、信心、智慧、方向的言语,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以及沉得下来、稳得住的个性来得十分重要。
也许是地缘关系吧,我很多时候看到电视上出现中国的领导人和日本领导人的画面,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日本前任首相菅直人身上就体现出很好的气质与形象,因为他们已不再代表自己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国家,如果你这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不自信、不沉稳,谁还敢相信你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素质呢?有人经常头疼看国家或者政府的文件,我想正因为是它代表了国家领导人的言语,所以不可能像娱乐新闻那样东扯西谈,天花乱坠,不是图新鲜,就是爆冷门,其实你仔细研读那些领导人的发言,才觉得,他们说话真的实打实,可能我这生无法接近领导人,瞻仰其给人以肯定和力量的眼神,但看那些文章,难道你不觉得其沉稳历练吗?就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教育下一代,用尽智慧之词、赞美之词、警示之词,给人以方向和力量。
领导应该懂得激情管理领导应该懂得激情管理,有人认为这和沉稳矛盾,其实,这并不矛盾,如果一个领导人只是惯用“权威”和“变脸”,无法想象他的下属是在如何紧张而高压的环境下,那又怎么能做到快乐成长,快乐工作呢?一个单位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张维迎:企业常青之道源于不断创新
张维迎:企业常青之道源于不断创新2007年9月1日,由用友软件主办的“连接世界级管理——中国优势与中国模式”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演讲时表示,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应该是其创造价值的能力。
而企业要生存,就应该去创造那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东西”。
以下是硅谷动力发自现场的张维迎演讲全文。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基业常青与创新的问题。
我们做企业的都希望做一个百年老店,但是真正能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并不多。
为什么基业常青如此之难?第一,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即使你开一个餐馆,如果你的菜单老是一样的,你的饭菜配料老是一样的,服务也都是一样的,我想用不了多久可能去光顾你餐馆的人会越来越少。
在全球化时代,消费口味的变化,可以说比任何时代都要来得快。
第二,技术变化太快。
在90年代,我们都知道不少人靠BP机、寻呼机产业发财,现在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产品了。
我在80年代工作的时候,办公室用的都是四通打字机,但没过几年,个人计算机全面进入办公室和家庭之后,这个机器便没有任何价值了。
索尼公司的WALKMAN曾风靡全球,但现在被MP3取代了。
第三,新的竞争对手在不断进入市场,不断摧毁原有具备竞争力企业;没有任何企业敢说没有竞争对手,连微软这样的企业现在也受到Google的挑战。
第四点,非常重要,就是企业本身在不断的老化,很多成功的企业最后败了,就是败在他们自己的手里了,他们可能有太多的遗产要保护,太多的投入不能放弃,不愿意继续创新,不愿意否定自己,最后就消失了。
表层的竞争力取决于深层的竞争力我们做企业的最重要的要理解企业究竟为什么存在?企业的价值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想这是我们始终要记住的。
任何时候你要基业常青,就要不断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用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说我们得给客户一个说法,客户为什么买我的东西,而不买他的东西?作为商学院院长,我经常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愿意来光华管理学院,而不是去其他学院?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强硬的理由使得我们的客户选择我们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产品,那我们没有可能基业常青。
张维迎:理念的力量
张维迎:理念的力量5月12日上午,“儒商论域2014:儒商典范与财富”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出席会议并发表《理念的力量》主题演讲。
他在演讲中分辨了工具理性与目标理性的区别,理性应该是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奴隶。
他强调理念与领导力的结合,未来中国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理念。
以下为演讲实录: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理念的力量”,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即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就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
而我今天讲的是“脑袋可能指挥屁股”,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会影响你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情,甚至决定你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在传统的经济学里,我们一般讲人的行为是由利益支配的,而且每个理性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即除非损害别人,否则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可以得到改善的一种状况。
在我们研究社会变化时,按照这一假设,所有的社会博弈都是利益的博弈,社会变革其实就是一种利益战胜了另一种利益,或者是在权威人分析了变革的成本与收益之后,得出的一个非常理性的决策。
1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艾奇沃斯(注:艾奇沃斯,FrancisY.Edgeworth,1845-1926,英国经济学家,“无差异曲线”几何分析方法的先驱者之一)讲过一句话,“The first principle of Economics is that every agent is motivated by self-in terest.”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刚才我讲的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就面临一个困惑:按照经济学假设,每个人的利益自己都知道,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无论有没有经济学或是其他社会科学,人们的行为都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和人的行为是给定的,既不会因为我们有了这些学问更好,也不会更坏。
林毅夫张维迎之辩
林毅夫张维迎之辩作者:张小红来源:《支点》2014年第09期“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是著名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青年时期说的一句话,在这里,“偏见”并不是贬义的,而是超出一般见识的偏见;“一意孤行”,也并不是“孤行”,是基于自己独立判断的思想和行为。
这句青年徐悲鸿的话可以为两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张维迎的论争写下一个有趣的注脚。
一个多月前,林毅夫、张维迎、黄有光等多位著名经济学人在上海参加杨小凯教授逝世十周年追思会。
会上,林毅夫、张维迎两位思想碰撞,交锋频仍。
交锋核心在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之手到底应当放在哪里。
林毅夫认为,政府必须有所为,政府需要为企业家的产生提供公共知识和基础设施。
张维迎认为政府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是给人创造自由的环境、法治、包括产权制度的保证。
君子和而不同,张维迎的观点是,政府要做的就是创造制度环境。
一是给予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二是稳定的预期。
最重要的是用法制保护自由、保护私有产权。
“政府不应该实行歧视性、特权性的政策,给任何企业优惠。
”而林毅夫认为,“政府去协调,当然有可能失败,但是没有政府协调更失败。
”经济学人最喜爱的事之一是回到经典,最好是回到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张维迎引用了亚当·斯密的一句话,认为只要保护产权,建设法律制度就够了。
而林毅夫认为,两百年前亚当·斯密的时代,产品只有10的2次方,不到3次方,而现在是10的7次方、8次方,这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没有讨论的。
林毅夫举例说,所有美国重要的新的产业的出现,背后都有国家的支撑,比如Google的计算方法是NS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项目。
而张维迎反驳说,“在产业革命时候,大量新产品的出现,也没有什么国家支持,美国最好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
”市场重要还是政府重要?经济学大家道格拉斯·诺斯在1981年提出诺斯悖论指出,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
谈谈领导艺术提升的关键点
谈谈领导艺术提升的关键点作者:郑国珍来源:《活力》2016年第17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工作呈现令人振奋的新气象,改革开放进入深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新时期,领导者如何运用高超的领导艺术,指导实践的发展,已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现阶段提升各级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应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掌握领导艺术特征:科学性;创造性;灵活性;经验性。
二是提升讲话艺术:重点是内容新;针对性和逻辑性强;讲法活泼;语言准确;通俗易懂;认真准备。
三是夯实为政艺术;重在抓住民心;严修其身;抓准规律;以纲带目;坚持德才兼备选人才;理好纲纪。
抓住这三个关键点,领导艺术的提升将会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领导艺术;提升方法;关键点领导艺术是领导工作重要工具之一,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工作的成效,乃至事业的成败。
在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深入发展的新时期,提升领导者的领导艺术,以更有效地发挥指导实践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突出。
现就各级领导者迫切关心的新时期如何提升领导艺术问题,谈几个关键点。
一、关键点之一——掌握领导艺术特征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抓住领导艺术的特征,也就抓住了开启提升领导艺术这把锁的钥匙,进而使这把锁得以开启。
领导艺术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科学性。
领导艺术是一门科学,它的科学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领导艺术以客观规律为基础。
即以尊重客观事实,以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为依据: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理论,而且还用来指导实践的发展。
领导艺术离开这两方面,就是唯心主义瞎指挥,有害无益。
2.创造性。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创造性运用新的方法,解决前人从未解决的重大难题的一种创新实践。
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都是创造,都是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新矛盾的典范,从而把中国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阶段。
管理没有新问题
张维迎曾经说过,管理没有新问题,只有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从古到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得有管理。
不同的组织可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追求,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个人的目标加总为组织的目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组织的目标通过个人的行为而实现。
任何组织,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终究会灭亡。
这一点亘古不变!当然,如何“加总”,大有学问。
想要一个组织有效率,就要解决好权力和收益如何在组织成员之间分配,如何选拔和培养人才,如何实行职业化的管理,如何激励每个人努力工作,如何沟通信息,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古人在管理国家的时候早就遇到了。
“管理”不是舶来品,不是“洋人”的原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管理,发掘我们历史上的管理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善莫大焉。
以史为鉴-中国管理没有新问题有人说过,中国的成功企业不仅需要了解西方的管理知识,更需要借鉴中国古代政府的职业化管理经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组织模式和战斗力,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最佳实践,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摸索实践出自己的管理模式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领先竞争对手保证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国很难得的记录了两千多年的管理历程,上下五千年,中国历朝历代都在不遗余力的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完善政府的职业化管理,虽然朝代更替,但中华历经五千年而不倒其国家必然有核心竞争力,古代中国地域广大,交通不发达,信息传播不便,要控制这个庞大的国家,没有有效的管理就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统一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使组织目标通过个人的行为而实现,这个过程需要解决好如何把下面的声音传递到上层、如何产生决策、如何激励员工发挥活力、如何把上层的决策深入落实、如何防止权力的滥用、如何选拔和培养人才等问题。
中国古代政府在这些方面都有类似于委员会制、三权分立和干部更换等完全不同于我们一般理解的封建专制独裁的很好的制度和经验。
张维迎 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张维迎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2017-07-13 讲常识作者:张维迎一、人类群体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比一般人更具有判断未来的能力,更具有冒险精神和警觉性,或者说想象力,这种人我们叫企业家。
企业家的本质是什么?用熊彼特的话讲就是创新,创造性破坏。
二、所谓制度企业家,就是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他们做的是制度创新。
制度企业家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理论型的制度企业家,他们给我们提供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塑造我们的文化。
比如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孔子、释迦牟尼,还有耶稣,近代的亚当·斯密等等。
第二类可以叫实践型的制度企业家,他们是作为政治家在改变社会,比如古希腊的梭伦、伯里克利、邓小平、里根、撒切尔夫人,都是杰出的实践型的制度企业家。
三、没有企业家,不可能有市场经济制度。
人类自古以来就富有企业家精神,但只有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家精神才发挥到极致,从事于创造价值的活动。
四、希望下一个三十年内,中国企业家的主要精力真正花在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研究消费者的偏好,研究市场的变化,研究技术的变化,而不是继续忙于应付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
五、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我认为两个东西最重要:第一个是理念、观念;第二个是领导力。
六、理念是重要的,人的行为不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进步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动下出现的,没有理念的变化就没有制度和政策的改变;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变化的结果,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走出一些错误的理念陷阱。
七、理念是从哪里来的?理念来自思想市场!所谓思想市场,就是不同观点、信仰、理念、思想、主张之间平等和自由的竞争。
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思想市场竞争的结果:如果没有有关真理标准的讨论,没有思想解放运动,不可能有邓小平的改革;没有经济学家广泛深入的讨论,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没有法学家的争论,不可能有建立“法治国家”的理念。
只有自由的思想市场,才能为我们未来的改革创造新的思想和理念。
张维迎教授关于管制与放松管制系列谈话录
张维迎教授关于管制与放松管制系列谈话录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晓: 北京大学博士前面的话受本报(《21世纪经济报道》)委托,最近,北京大学赵晓博士就政府管制与放松管制的话题,向张维迎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进行了广泛的问询。
本文即为谈话内容的整理稿,并经张维迎教授审阅。
张维迎教授就政府管制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他的许多观点尤其富于理论启发性和思想冲击力。
事涉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局,本文话题意义非常。
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对一般性行业的放开进入到了对包括所有垄断行业在内的改革;从主要在企业层面的改革进入到了政府层面的改革;从单纯出口产品、引进外资的低层次对外开放进入到了融入全球化、全面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对外开放;从不断克服保守势力阻挠、初步确立市场秩序进入到了需要克服既得利益阶层阻挠、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阶段。
中国加入WTO,面临最大挑战的是政府自身;世贸组织与中国达成的议定草案,在总共19条规则中,全部都是针对国内行政管理体制的。
面对全球性竞争压力,政府主动变革、放松管制将成为上策。
但是,人们对于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甚明确,一些做法正在不自觉地背离改革的方向。
如果说前20年的改革取决于如何改企业的话,那么后20年的改革将取决于如何改政府。
这种情况下,如何认识政府与政府管制、如何通过放松管制来推进改革,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就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经济增长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已经失去高速增长的势头,如果只在宏观政策上变戏法,而不果断下大力气在放松管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的话,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就有可能在既得利益阶层的阻挠下陷于停顿或者迷失方向。
政府与企业有什么不同赵晓:政府作为一种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有什么不同?张维迎:政府是具有暴力权力的垄断组织,它可以强制性征税,其他组织谁也没有这个权力。
变革时代的领导力(5)(1)
精心整理张维迎变革时代的领导力2002,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打开国门后的中国成为世界聚焦的亮点,GDP8%的增长率既是中国与世界共同的信心,也是鞭策中国企业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与跨国企业竞争逐步升级,随着国际惯例产生出新的游戏规则,中国本土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在创新的时代,企业领导力的变革首当其冲:企业掌舵人应该具备怎样的领导力?现代企业家又应怎样适应时代的变化?2003年2月14物云集黑龙江亚布力,在WTO变革时代的领导力上篇:界定企业家要素柳(传志)风险。
但是给他母亲看病的时候,他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有一味药,用好的话呢,就可能把病治好,用不好的话呢,会得到非常糟糕的后果,他就犹豫不决。
这时候,有另外一个中医,知道了他的心思,坚决说,完全应该用。
我们在猜测另外一个中医心思,就是说这味药用上了,用好了,那这个中医呢,名扬四海,治不好呢,反正是你妈也不是我妈,这个责任风险毕竟不那么大。
张(维迎):我想柳总讲的话,可能是在我们中国企业界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的,至少呢,他可以由大量的这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为自己这种观点进行论证。
柳(传志):说到这儿的话,我觉得企业家是什么人呢,企业家就是把企业当作他的妈,还敢下药,还能把药下对,这才是优秀的企业家。
另一类经理人的典型呢,就是只考虑碗里的饭,怎么吃到嘴,不去琢磨锅里的饭,更不用去想地里的庄稼,只使用资源,而不考虑怎么样去产生资源,不去考虑怎么样去对远景对未来负责任,而真正的要办一个百年老店,可能还是要选那种负责任的,有事业心的,有企业家素质的人,来担任这个领导,有一本书叫《基业长青》,统计的是50年以上的美国的大企业,统计的结果呢,90%以上的领导人都是从本身内部选拔的,那么内部选拔和外部选拔有什么不同呢,内部选择的人,可能就更会对企业有感情,更会产生负责任的心理,很明显,内部选拔的,比较外来的,就更具有企业家的色彩。
赵(民):我有一个不同的看法,联想18年历史,18年里面有17年是没有加入WTO的,这就感觉是什么,就是说时间给你慢慢的改,你可以犯很多错误,你可以从92年亏损然后到93、94、95年慢慢的改,WTO以后呢,最大的制约条件变了,就是怎么了,环境不让你这样慢慢的改,主要就是你没有时间来培养人才,所以我认为对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在WTO张(维迎):我插一句,如果柳总现在40柳(传志)告诉自己,当我和柳总不一样的时候,一定是我错了。
张维迎: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张维迎: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年(卷),期】2017(0)9
【摘要】经济学家张维迎近期撰文指出,企业家精神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现在讲的所谓"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企业家没有创造出
消费者喜欢的新产品,没有把增加的财富变成新的市场,也没有创新。
【总页数】2页(P36-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张维迎:伟大的企业家是创造产业的企业家 [J],
2.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J], 张维迎
3.张维迎:“新常态”更需要创新型企业家 [J], 陶卫华;
4.新经济时代的“国王”们还需要什么?——读张维迎《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J], 林晓鸿
5.张维迎:企业家必须从套利逐步转向创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合格的管理者
什么是合格的管理者什么是合格的管理者作为公司的一个管理者面临的压力还是蛮大的呢,管理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运营和管理,那么管理者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呢,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合理的管理者呢,下面来具体说一下呢。
管理者要充满激-情企业管理者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呢,管理者不能每天都那么的严肃的,把自己和员工分割开来,管理者做事情的时候也不能有气无力的,要做到有激-情,没有激-情,事情是很难好的呢,管理者做事的激-情,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呢,这样员工也会受到感染,工作也会特别有干劲和激-情的呢。
管理者要善于沟通合作所有管理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
收获并非来自于竞争而是来自于合作。
要和比你强的人合作,而不是竞争。
工作和人生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你赢我输;也不是一场负和游戏,你输我也输;而是一场正和游戏,你赢我也赢。
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和底下的员工沟通,沟通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
管理者要执行到位执行力的落实不在员工,而在管理者身上。
很多管理者不是没有能力管,而是不想管、不去管、不用心去管。
公司有一个好的战略和计划,如果管理者在执行力上不够给力,那么再好的计划又有什么用呢,所以管理者的执行力一定要提高和加强,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计划,才能更好的给企业创造价值。
管理者要经常总结管理者要有总结的能力和习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和即将做的事情,要有总结的习惯,成功的事情你可以总结成功的原因,失败的事情可以总结为什么失败,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才能不断的寻找和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带来效益,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
管理者要勤勉专注一个专注的常人比一个精力分散的天才更能成功。
你的爱好不一定是你的工作,但你的工作一定要成为你的爱好。
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好,才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
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才拿给你快乐并成长着,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读张维迎《造就真正的企业家》有感
读张维迎《造就真正的企业家》有感读张维迎《造就真正的企业家》有感小河所有制的问题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是一个热点的话题。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看起来很敏感,但是在1989年前的讨论却是难得的自由。
今天来读张维迎的这篇文章,可以感觉到那个年代行文的一些特点——不重数理严密的推导,但是说理清晰,论证有力,而且结合事实,语言活泼生动,这点是现在的学术论文所不能做到的。
或许其中的原因是张维迎为兴趣而学术,而如今“皆为稻粱谋”。
虽然讨论的都是今天在我们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诸如市场看不见的手、企业家精神,但是在那个思想交错的年代却是一个启蒙的炮响。
我越来越觉得解放思想这句话岂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呢?张维迎自己在《企业家与观念现代化》一文中也说:“观念的变革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
我们好些同志,包括我自己,在感情上也无法接受。
这种感情上的折磨无法避免,我们要做好准备。
看到别人富了,难免叫人眼红。
如果我们做好准备,接受起来也轻松一些,毫无准备就会痛苦一些、无法忍受。
有些人至今尚未认识到这一点,整天松松散散的过日子,毫无节奏。
他这样想:与其远离家乡干事业,不如全家团圆拜祖先;与其吃饱喝足听音乐,不如饿着肚皮唱山;与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如你给我送礼我给你请客。
变革发生以后这些人的观念就跟不上了,痛苦由此而来。
正因为面临这样的痛苦,我们的理论界、新闻界才会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怀念过去、崇尚过去,认为我们搞大规模的改革还不如回到过去那种大家都穷的日子,田园诗般的、温情脉脉的多美啊!你看过去的社会道德多高尚啊?现在呢?人人都在讲金钱,这还得了?有些小说家已经开始描写这样的个体户了——人富了,良心却坏了,等等。
另一种人可能给大家设计一个新的乌托邦,就像旧的乌托邦一样。
”张维迎的这番话,并不是在鼓吹金钱至上论,他也不认为金钱可以代替道德。
张的话,对今天我们社会依旧存在的一种复古倾向声声震耳。
话说回来,《造就真正的企业家》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国有制度下不可能产生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家和产权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维迎谈领导的艺术
我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说维迎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成熟。
可是后来很快就发生学生运动,政府就通缉他,我总结一个经验就是他比我还不成熟。
每个人参加这个论坛有一个想法,就是给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欲望,都很满足,所以除了台上之外,台下每个人都可能有非常精彩的演讲,但是交流我认为很重要。
我下面谈这样几点,也不是总结,一个是没有谈到的,第二是谈到的需要强调的。
第一强调一下,如果看到领导人成功的企业,其实个人的性格相差还是蛮大的,朱镕基和江泽民就完全不一样,但是两个人都是很成功的领导人,那么企业也一样,柳总和戴总和田源就不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所有的要素,就像一个女的成功有可能长的漂亮就成功了,第二可能有经济实力成功了,有好丈夫也可能成功了,有的是长的不怎么样,孜孜不倦,但是也成功了,我不知道讲的对不对,我想不要因为个人的一点经验,你看我长的漂亮成功,你看你长的不漂亮一定不成功,这是不对的,我想我们需要注意,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些不同的人,他的成功可能不一样,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数据组合可能是需要的,有一些比如说非常权威性的领导,就需要一个很好的远见,非常重要,一般比较温和的领导,制度的保证就需要更多,和同事的沟通就比较多一点,所以第一点强调的每一个领导人的素质不一样,不要追求每个领导人都具备所有的素质,可能你具备这个素质就不是你了,就不能成功了,所有人素质不一样,后天怎么弥补,发挥他先天优点的素质可能就会成功,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人,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所有的领导人,从经验讲或者是理论讲也好,都像看菜谱,说一条鱼芥末少许等等,但是这些都对,但是怎么掌握火候,过去股市有一个笑话,教你怎么投资,看到股票涨就买,股票跌就卖,这都知道,但是怎么为什么有的人老亏,就是你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你怎么知道涨还是跌,作为领导艺术的成分非常非常重要,不是说总结要有魄力,要有远见,要善于用人才,就不一样,有时候特能干的人才不能用,有的时候和其他的人打在一起,可能这个人不一定做成企业家,所以所有东西都要把握一个度,过度了再有远见也不行,远见太远了也是坏的,就像找一个当地的领导,就是那个人土生土长,他知道就带来你走,如果江西找一个陕北的领导就完了,所以艺术性火候的把握很重要,当然本身也有一个料,也不能告诉大家怎么成功。
第三点,我刚才听了国庆讲完以后,我觉得一个组织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规则和自由度关系怎么把握的关系,我们知道一个组织最初的时候可以是非正式制度为主,没有什么正式制度,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正式的制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规则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不可能任何一个规则都完全取代灵活性和企业家、领导人的权威性和自由处置权。
我们一个教授有一个比方比较恰当,就是我们盖大楼,我们既需要钢筋,又需要混凝土,如果盖鸡窝,我们不需要混凝土,楼盖的越来越高,钢筋就越来越重要,标号质量就越来越重要,同样混凝土的标号质量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真正大企业,没有制度化的管理,过分强调领导人的个人的权威性,这很难持久的。
我们看一下历史,我们说秦始皇,他是非常大的领导者,但是很快就失败了,我们总结一下看,秦国的成功与他用的酷法来支配人很有关系,但是完了之后没有实行转变,继续用这个方法就导致他的失败,所以为什么到了汉代,孔老夫子强调的理智,既强调制度,又强调个人的品格素质,儒家说君子你是有权的,但是权力什么人用很重要,美国法制不是美国法律多,美国法律不如我们多,大部分都是习惯法,但是法官是什么样的素质就很重要,而法官的理念又很重要,所以权交给谁就看这个人本人的素质道德品质很重要,如果这个企业的道德素质差一点就不行,这个企业的道德素质好一点这个企业就好一点。
与此相关的第五点,就是受一定的制约权,但是别人为什么要接受你的权力,就是信任问题,任何人要成为领导,要让别人跟着你走,必须要别人对你有充分的信任,没有信任不会跟着你走,比如说闹革命农民都信任毛主席,我们分地信任他,但是信任不要简单理解为物质刺激,物质利益,就是我给你多少钱,包括提升制度,有些人跟你走,因为他有更好的提拔,包括公正性很重要,你手下有两个人,一个很能干,一个不能干,溜须拍马,但是你提升这个人,很多人就不信任你,所以很多人都用规则,如果别人不信任你,领导就不称为领导,这是我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领导信任的问题。
第五所有企业,刚才说一个创业的企业需要的理性素质,和大的企业需要的理性素质不一样,为什么企业创业成功,但是发展的时候没有办法成功,这一点很重要,包括除了你企业本身的生命周期之外,与环境,十年前办企业和现在不一样,十年前政府关系很强就可以成功,现在越来越不行了,现在是与时俱进,人的素质也得与时俱进,如果自己跟不上就要换人,让别人跟上。
第六点,我想强调一点,就是我们大家都去考虑一个问题,你一个领导人的领导力与你的年龄是什么关系?因为这个很重要在哪,你看退休年龄就不一样,普通工人40多岁、50多岁就退休,干部60岁退休,中层干部65岁退休,中央领导人70岁退休,可能不同的阶层要求的素质不一样,我们提出两个变量,一个就是领导人的经验,另外是你的魄力,我们怎么在这上面取得平衡,我们很多人有魄力,磨到最后经验有了,但是魄力没有了,我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每个人什么时候退休,我是不是到了能力最高点上了,我的能力是不是掉下来了,要很好考虑。
我们闹革命的时候领导人年龄很低,那时候靠魄力,60岁的人不会有人闹革命,这与你的工作性质也有关系,我一个大企业,要看.COM公司一定要用小年龄的人,但是掌管IBM的企业,小的又不行,没有老到一定的程度,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
那么最后还有一点要考虑,就是要警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大家想一想所有道理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还要经常犯错误?比如说赵民有业务,不一定找你咨询的人不如你懂,只是证明一下,或者是提醒一下,否则容易犯错误。
最后一点就是说成功的人最容易犯错误的就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这是有行为学的基础,比如说调查司机,说你认为你的开车技能处于什么阶段,70%、80%都说高于平均,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就是说每个人都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任何人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失败的时候都说自己的运气不好,但是这种高估之后,最终导致很多都是失败,比如说毛泽东成功不成功,伟大不伟大,伟大,但是正因为他太伟大了,走到最后就高估自己的能力,我能把蒋介石赶到台湾去,什么事能做不好,但是过高估计能力,就会出问题,我能做成这个做不成那个,所以多元化,所有的失败就进来了,但是我充分相信柳总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正是需要领导的时候,谢谢大家。
柳传志:
我特别想对国庆讲的话发表看法,因为国庆讲的非常生动,充满悲伤和欢乐,我前段时间请过他太太吃饭,他们感情很好,他从很小的企业创立,国庆他是一个要为企业负完全责任,要主载企业的这么一个企业家,我现在想强调另外一个,实际上企业到达一定的程度,还是有一定科学化的东西,如果不这样,我们议论干吗,其实企业还有科学化的东西,上面是艺术化的东西,比如说企业各个方面形成艺术化,但是毕竟有科学化的东西,应该讲我们实际上联想最近这些年,连续使用顾问咨询公司,而且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杨元庆用的是麦肯锡,我先不说麦肯锡,如果不用顾问咨询公司我们绝对做不好,就是ERP,我们用的
软件800多万,顾问费2000多万,再加上硬件费用,第一期就是4000、5000万,但是没有顾问的引导,我们肯定做不好,实际上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前面还有经验,也有教训,因为前面非常强调小企业,但是因为讲太生动,生动到别人忘了说到了一定的程度还需要咨询公司,我只想说这个,谢谢。
田源:
我们这场论坛马上要结束了,我们大家从几千里之外来到亚布力,到现在已经快11点了,大家还这么精神,说明大家对台上嘉宾精彩演讲非常认同,非常关注,非常欣赏,他们开的药也不一样,各个人的招数也不同,但是从他们各自的论述和维迎总结可以看到,从柳总开始到柳总结束,我们一定要让柳总给我们张教授平反。
牛文文:
我最后一句话是我们社长转的一句话,他委托我送给大家情人节的礼物,就是这本书,本来我们要围绕这个展开,我们没有时间,所以每个人都有这本书,这是送给大家的情人节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