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

合集下载

宇宙航行习题课

宇宙航行习题课

•确定双星的旋转中心: 确定双星的旋转中心:
质量 m 越大,旋转半径越小,离旋转中心越近。 越大,旋转半径越小,离旋转中心越近。
宇宙航行习题课
例1、“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预言 、 黑洞” 的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密度极大, 的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密度极大,对周围的物 包括光子)有极强的吸引力, 质(包括光子)有极强的吸引力,根据爱因斯 坦理论,光子是有质量的, 坦理论,光子是有质量的,光子到达黑洞表面 时也会被吸入,恰能绕黑洞表面作圆周运动。 时也会被吸入,恰能绕黑洞表面作圆周运动。 根据天文观测,银河系中心可能有一个黑洞, 根据天文观测,银河系中心可能有一个黑洞, 距该黑洞6x1012m的星体正以 的星体正以2x106m/s的速度 距该黑洞 的星体正以 的速度 绕它旋转,据此估算该黑洞的最大半径是多少? 绕它旋转,据此估算该黑洞的最大半径是多少?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转移轨道
D
③ ② ⑤ ①
近 ⑦ 地 变 ⑥ 轨 ⑧
④ 轨道修正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卫星星箭分离, 2.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星箭分离,卫星进入 绕 地轨道。在绕地运行时,要经过三次近地变轨:12小时椭圆轨 地轨道。在绕地运行时,要经过三次近地变轨:12小时椭圆轨 →24小时椭圆轨道 →48小时椭圆轨道 小时椭圆轨道② 小时椭圆轨道③ 修正轨道④ 道①→24小时椭圆轨道②→48小时椭圆轨道③→修正轨道④→ 地月转移轨道⑤ 11月 11时 地月转移轨道⑤。11月5日11时,当卫星经过距月球表面高度 点时,再经三次变轨:12小时椭圆轨道⑥→3.5小时椭圆 为h的A点时,再经三次变轨:12小时椭圆轨道⑥→3.5小时椭圆 小时椭圆轨道 轨道⑦ 最后进入周期为T的极月圆轨道⑧ 如图所示。 轨道⑦→最后进入周期为T的极月圆轨道⑧ ,如图所示。 若月球半径为R 试写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若月球半径为R,试写出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题库小总1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题库小总1

144 波斯帝国的国王并没有被称为铁血大帝。。。
145 麦克阿瑟将军参加了朝鲜战争
146 在宇观尺度上,物质的分布不是始终均匀各向同性的
147 天文观测到了明确的喷流
148 伽利略变换推不出洛伦兹收缩
149 白矮星不是由主序星演化来的
150 弹指一挥间是7.2秒
151 公元一百年,丢番图出版六卷《数论》。错的!
27 丘成桐没有在哥丁根大学任过教 但他获得过菲尔茨奖
28 钱学森的老师是冯·卡门
29 泡利是索末菲的学生
30 薛定谔在39岁时提出波动方程
31 薛定谔不在慕尼黑大学工作
32 液滴模型 波尔
33 波尔帮助犹太科学家逃出德国
34 约里奥居里实验室 费米实验室 希拉德实验室 做出来核裂变
84 外尔的规范场实际是相因子场
85 费米不是瘸子。。。话说这TM好无聊的题目
86 邓稼先没有和杨振宁共同做出过重大的科学成就
87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尚未被规范场论统一的是 万有引力
88 杨-巴克斯特方程中,杨振宁搞的不是二维的问题,具体是啥我也不知道
89 约翰·米歇尔在1783年提出来暗星的概念 暗星被叫做黑洞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
130 奇点定理认为物理时空一定有奇点 奇点的曲率无穷大
131 特洛伊古城的发现者是谢丽曼
132 牛郎星与织女星相距16光年
133 文艺复兴有4个阶段
134 裴松之是南北朝时候的人
135 公元前841年 周邵共和
136 圣人可汗 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
137 印度最发达的学科 神学
12 爱因斯坦在 瑞士 上的大学
13 爱因斯坦在1914年到达柏林任教(第一个)

黑洞知识

黑洞知识

几十年以前,科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形容,预言了一种叫做“黑洞”的天体。

黑洞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天体。

它的体积很小,而密度却极大,每立方厘米就有几百亿吨甚至更高。

假如从黑洞上取来小粒米那样大小一块物质,就得用几万艘万吨轮船一齐拖才能拖得动它。

如果使太阳变成一个黑洞,那么它的半径就将收缩至不到3000米。

因为黑洞的密度大,引力极其强大,黑洞内部所有的物质,包括速度最快的光都逃脱不掉它巨大的引力。

不仅如此,它还能把周围的光和其他物质吸引过来。

黑洞就像一个无底洞,任何东西到了它那儿,就不用想再“爬”出来了。

给它命名为“黑洞”是再形象不过了。

黑洞的形成一个光亮的恒星为什麼会变成黑洞答案是恒星衰老了.恒星的成份多为氢气,也就是让兴登堡号这样的飞船飘浮不坠的轻质物质.氢就是让恒星发光的燃料.每个恒星的内部都在进行核融合反应,有点像连续引爆氢弹那样,将氢气转化为能量:光与热.恒星在「燃烧」氢气时,必得面对一场拉锯战:一方面恒星内部的热压力会促使恒星扩张,就像把气球吹大那样:另一方面,恒星本身重力的拉扯力又促使恒星缩回来.因此恒星在发热时,这场拉锯战是陷於胶著状态的,恒星的大小也不会起变化.但一旦核反应停止,恒星就得对重力让步,因而整个崩溃下来,就像气球泄了气一样.不过恒星年纪一大就开始变冷.由於没有了热能,这个老迈的庞然大物无法产生足够的内部压力以抵抗重力的收缩,因此开始崩溃并缩小.但恒星虽然在缩小,却没有损失任何物质;氢仍旧在,只是被极力压缩而已.这意味著恒星所有的质量都向中心趋进许多,也就是将重力集中於一个小地方.小型的恒星会缩小成所谓的「白矮星」,与地球大小相当,但已停止核融合的恒星.较大的恒星则在一抹耀眼的华光,所谓的「超新星」爆炸中自我毁灭殆尽,原来的质量几乎被轰得一点不剩.但如果恒星的剩余质量够大(约达我们的太阳质量的一点四倍)那麼这些仅存的物质可能会变成黑洞.以下图为例,这个恒星被压缩到直径只有一英哩.此时表面上的重力强得连它自己的光都无法逃脱.那个天体还在原地,再也看不到它了.任何接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吸进去,然后消逝在「黑洞」中.General relativity predicts a particularly dense dark objects. Evolution of massive stars in their late collapse occurs, the dense material in particular, it has one called "event horizon" of the closed border, a black hole hidden in a huge gravitational field, due to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so strong, including in particular photon (ie the composition of light particles, the speed c = 3.0 × 10 ^ 8m / s), including any material can only be entered could not escape. The formation of a black hole minimum mass star's core is about three times the solar mass, of course, this is the last star of nuclear quality, rather than main sequence stars in the period of quality. In addition to this stellar-class black hole, there are other sources of black holes - the so-called micro-black holes may be formed in the early universe, the so-called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may exist in the central galaxy. A black hole can be found through the concept of electronic equipment.The black hole within its borders to prevent any outsiders to see anything, which is the object known as the "black hole" of the reason. We were unable toobserve the reflection of light it can only be affected indirectly understand the objects around the black hole. Having said that, but the black hole still has its borders, namely "event horizon (horizon)." It is assum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stellar black hole of death matter, is in a special super-massive stars collapse generated. In addition, the quality of a black hole must be larger than the Chandrasekhar limit of stellar evolution to the end of the form, quality, smaller than the Chandrasekhar limit of the star is unable to form a black hole.翻译成汉语就是下面的意思----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特别致密的暗天体。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几个预言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几个预言

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几个预言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几个预言一、引言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一大革新,由爱因斯坦倡导,并发展成熟。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原理并推导出了爱因斯坦场方程,解释了引力作用的机制。

而狭义相对论则是特别处理匀速定向参考系之间的物理定律。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相对论原理的重要部分,而且它们都提出了一些极具深度和广度的预言,下面我们就按深度和广度要求来详细讨论这些预言。

二、狭义相对论的预言1. 时间膨胀: 根据狭义相对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其时间流逝的速度越慢。

这是相对论中的著名预言之一,也经过实验证实。

2. 质能关系: 狭义相对论是在解释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指出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即E=mc^2。

这个公式是爱因斯坦最著名的成就之一。

3. 长度收缩: 根据狭义相对论,当一个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它的长度沿着运动方向会出现收缩,这就是长度收缩效应。

这个预言也经过实验证实。

三、广义相对论的预言1. 引力透镜效应: 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会扭曲周围的时空,从而使得光线产生偏折,就像透镜一样。

这个预言也经过实验证实,是强有力的支持广义相对论的证据之一。

2. 时间膨胀: 广义相对论也提出了时间膨胀的概念,即引力场的影响会使时间变得缓慢。

这一预言也被多次实验证实。

3. 重力波: 广义相对论指出,当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时,会产生重力波,这是一种振荡的时空扭曲。

科学家们在2016年首次成功探测到重力波,为爱因斯坦的预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总结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物理学中的两大支柱,它们提出了许多深度和广度兼具的预言,并且这些预言都经过了实验证实。

这表明了相对论在描述宇宙中的物理现象方面的巨大成功。

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相对论的发展,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展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这些预言不仅是理论的成果,更是实验和观测的验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4.13黑洞简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4.13黑洞简介

黑洞简介黑洞(Black hole)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天体,所有的物理定理遇到黑洞都会失效。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1873~1916年)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

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巴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为“黑洞”。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

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

黑洞的质量极其巨大,而体积却十分微小,它产生的引力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的一个事件视界(临界点)内,便再无法逃脱,甚至目前已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光(电磁波)也逃逸不出。

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热而放出紫外线和X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

推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取得位置以及质量。

科学家最新研究理论显示,当黑洞死亡时可能会变成一个“白洞”,它不像黑洞吞噬邻近所有物质,而是喷射之前黑洞捕获的所有物质。

演化过程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

依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一颗垂死恒星崩溃,它将聚集成一点,这里将成为黑洞,吞噬邻近宇宙区域的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

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强力爆炸。

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

广义相对论的黑洞

广义相对论的黑洞
它们会被电场沿相反方向分离,就不能再碰撞和
湮灭。
• 微型黑洞的强引力场,相当于电场的作用。 • 导致正反粒子会分离一段很短的时间。正粒子或 反粒子都有可能掉入黑洞,其中反粒子掉入的可 能性大一些,因此在黑洞视界外就有一些正粒子,
相当于黑洞发射了正粒子。黑洞在蒸发,发出粒
子流。
微型黑洞
• 在宇宙的初始时刻或在超新星爆发时,有可能 形成微型黑洞。其质量相当于一座山,尺度如
2,黑洞的预言 • 1795年,拉普拉斯预言:“一个密度和
地球一样而直径为太阳的250倍的发光恒 星,引力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不能
被我们看见。”
称这种天体为“黑暗的一团”。 • 1783年英国牧师、地质学家约翰·米歇 尔还早于拉普拉斯提出几乎一样的看法。
3,广义相对论关于黑洞的概念
广义相对论
这就是黑洞。
• 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中子星的质量超过
2个~2个太阳质量引力仍大于简并中子气压,
继续塌缩,形成黑洞。
二,各种黑洞
1,史瓦西黑洞(球形黑洞)
• 最获处的半径,
表示黑洞的半径
Rs=2GM/c2
• 算出:太阳的史瓦西半径为3千米,地球仅 为0.9厘米。与由牛顿力学推导出的公式所给 出的估计是一致的。
中心是漆黑一团。 • 射电观测发现强源 人马座SgrA,由东西
两个源组成。
• 西边的又叫SgrA*,有红外和X射线辐射。 • 天文学家把SgrA*定义为银河系的中心,并认为 它可能是一个黑洞。
双星系统的确认
• 近红外观测:SgrA*和
一颗年轻恒星组成双星
系统,轨道周期15.56年。 • 估计出SgrA*有4百万 个太阳的质量。史瓦西 半径为0.08天文单位。黑洞的角径为10微角秒。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答案完整版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答案完整版

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一)已完成1加尔各答有一个地方叫黑洞。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约翰·米歇尔提出“暗星”概念是在哪一年?()A、1769年B、1821年C、1783年D、1785年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3《宇宙体系论》和《天体力学》的作者是()。

A、约翰·米歇尔B、拉普拉斯C、爱因斯坦D、托马斯·杨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4产生暗星的条件是:()A、R=2GM/C2B、R<2GM/CC、R>2GM/C2D、R<2GM/C2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5美国“原子弹之父”是:()A、费米B、西那德C、奥本海默D、约里奥.居里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6白矮星的密度是:()A、1.4克/CM3B、1吨/CM3C、100吨/CM3D、100亿/CM3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7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8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是波。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9据《每月之星》中记载,白矮星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左右。

A、3吨B、2吨C、1吨D、0.5吨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0最先提出暗星概念的人是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一)已完成1加尔各答有一个地方叫黑洞。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约翰·米歇尔提出“暗星”概念是在哪一年?()A、1769年B、1821年C、1783年D、1785年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3《宇宙体系论》和《天体力学》的作者是()。

A、约翰·米歇尔B、拉普拉斯C、爱因斯坦D、托马斯·杨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4产生暗星的条件是:()A、R=2GM/C2B、R<2GM/CC、R>2GM/C2D、R<2GM/C2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5美国“原子弹之父”是:()A、费米B、西那德C、奥本海默D、约里奥.居里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6白矮星的密度是:()A、1.4克/CM3B、1吨/CM3C、100吨/CM3D、100亿/CM3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7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章节测验答案.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章节测验答案.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章节测验答案第一章爱因斯坦和量子论与相对论的诞生一、物理学的开端:经验物理时期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耗动地球”这句话是谁说的?(B、阿基米德)A、欧几里得B、阿基米德C、亚里士多德D、伽利略2、相对论是关于(A、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A、时空和引力B、时空和重力C、时间和空间D、引力和重力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说的?(C、亚里士多德)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色诺芬4、下列人物中最早使用“物理学”这个词的是谁?(D、亚里斯多德)A、牛顿B、伽利略C、爱因斯坦D、亚里斯多德5、“格物穷理”是由谁提出来的?(B、朱熹)A、张载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6、欧洲奴隶社会比中国时间长,中国封建社会比西方时间长。

(√)7、西方在中世纪有很多创造。

(×)8 阿基米德是欧几里得的学生的学生。

(√)二、伽利略与经典物理的诞生1、哪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D、德谟克利特)A、亚里士多德B、毕达哥拉斯C、色诺芬D、德谟克利特2、“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体现了什么物理学原理?(A、相对性原理)A、相对性原理B、惯性原理C、浮力定理D、杠杆原理3、以下不属于伽利略的成就的是( B、发现万有引力)A、重述惯性定律B、发现万有引力C、阐述相对性原理D、自由落体定律4、惯性定律认为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会保持下列哪种运动状态?(C、匀速直线)A、匀速曲线B、加速直线C、匀速直线D、加速曲线5、伽利略的逝世和牛顿的出生都是在1642年。

(√)6、伽利略认为斜面上的运动是冲淡了的自由落体运动。

(√)7、伽利略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8、《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与《天体运行论》都是伽利略的著作(×)三、经典物理的三大支柱: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1、物理学家焦耳是哪个国家的人?(C、英国)A、德国B、奥地利C、英国D、意大利2、以下哪一项属于经典物理的范畴(A、万有引力定律)A、万有引力定律B、热质学说C、量子论D、狭义相对性原理3、谁完成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认识到光是横波,并提出了颜色的三色定理?(D、托马斯·杨)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托马斯·杨4、“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发现者是谁?(B、能斯特)A、克劳修斯B、能斯特C、开尔文D、焦耳5、以下哪个人没有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C、迈尔)A、卡诺B、克劳修斯C、迈尔D、开尔文6、以下哪个人不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D、能斯特)A、迈尔B、焦耳C、赫姆霍兹D、能斯特7、下面哪项不属于电磁学定律?(C、能斯特定理)A、库仑定律B、安培定律C、能斯特定理D、电磁感应定律8、牛顿的主要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

黑洞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最著名的预测之一

黑洞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最著名的预测之一

在历史上关于黑洞的著名打赌已经有了四次。第一次是已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钱德拉和索恩关于旋转黑洞的稳定性问题打的赌。结果是索恩赢。于是索恩要钱德拉订购了《听众》杂志。第二次是1975年关于天蝎座X-1(X指X射线源,1代表天蝎座中最亮的星)是否包含黑洞打赌。霍金说,他对黑洞做了很多研究,如果发现天蝎座X-1中不存在黑洞,一切关注黑洞存在的研究都将是徒劳。在这种情况下,索恩不得不为他订购4年的《私家侦探》杂志。后来,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天蝎座X-1中存在黑洞的观测证据,这些发现证明霍金实际上错了。霍金也只好认输,为索恩订阅了1年的《阁楼》杂志。第三次打赌是在1991年,霍金又与索恩、普雷斯基尔赌上了,这次赌的是裸奇点是否存在。霍金认为奇点只存在于黑洞围绕的时空奇点。1997年2月5日,霍金承认,在特殊的情况下裸奇点是可以形成的,然后输给了索恩和普雷斯基尔两件可以用来“遮蔽裸体”的T恤衫,上面写着“自然界憎恨裸奇点”。
·科学家发现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 2008年04月21日
·科学家发现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 2008年04月19日
·科学家发现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 2008年04月18日
·日美证实一黑洞"曾经的辉煌" 2008年04月17日
·平静黑洞曾“活动剧烈” 日美科学家证实 2008年04月16日
·黑洞一旦苏醒 地球是否还能安然无恙 2008年04月15日
·霍金:人类要继续 就要到达未曾到过的地方 2008年04月23日
·霍金:"宇宙大发现"的时候到了 2008年04月23日
·霍金:人类将在30年内在月球人兴奋 2007年09月05日
·霍金写宇宙科幻小说 读者群为儿童 2007年06月15日
·霍金推翻黑洞“吞噬一切”说 下周公布新理论 2004年07月16日

《时间简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普及解读

《时间简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普及解读

《时间简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普及解读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代物理学领域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疑是一项重大突破和里程碑。

它以其深刻而奇特的思想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物质运动和能量传递的传统观念。

本文将就《时间简史》这本具有普及性质的著作进行解读,旨在向广大读者普及相对论的基本原理、重要应用以及该领域的进展情况。

1.2 文章结构全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文章内容并说明撰写此文的目的。

接着第二部分介绍了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包括他的生平与贡献、相对论背景与发展以及相对论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将详细概述《时间简史》这本书籍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影响与意义。

紧接着第四部分将从普及解读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阐述相对论的重要性,并介绍其中关键概念、原则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场景。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评价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普及解读,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普及相对论这一复杂而重要的物理学理论,并通过《时间简史》这本普及读物引导读者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历史背景以及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于科学领域和相对论研究的兴趣,促进更多人加入到相关研究和实践中。

通过撰写此文,希望能够向广大读者传递科学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并加深对于相对论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2.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2.1 爱因斯坦的生平和贡献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79年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

他的理论物理学研究为现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在高速运动状态下会发生扭曲。

这个理论改变了传统物理观念,引起了学术界巨大轰动。

随后,爱因斯坦进一步发展了广义相对论,在1915年提出。

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效应,并提出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场方程。

相对论简介时间与空间

相对论简介时间与空间

相对论简介时间与空间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

它对于我们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探讨时间和空间在相对论中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的最基本形式,主要研究高速运动下的物体和光的行为。

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而是与观察者的参考系有关。

时间的相对性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不再是一个普遍逝去的量,而是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当两个观察者相对运动时,他们所测量到的时间会有差异。

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膨胀效应。

空间的相对性与时间类似,空间也不再是绝对的。

观察者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空间长度可能会有差异。

这种现象被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光速不变原理狭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光速不变原理。

无论观察者的运动状态如何,他们所测量到的光速都是相同的。

这意味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是为了保持光速不变。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相对论的更一般形式,主要研究引力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解释为时空的弯曲。

弯曲时空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和能量会使时空发生弯曲。

这种弯曲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轨迹和时间流逝速度。

例如,质量较大的物体会产生更强的引力场,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得更厉害。

引力红移由于时空的弯曲,光在引力场中传播时会发生频率变化。

这种现象被称为引力红移,即光的频率向低频偏移。

引力红移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

黑洞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黑洞的存在。

黑洞是一种极度弯曲时空的区域,其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离。

黑洞的研究对于理解宇宙的演化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它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而广义相对论则将引力与时空的弯曲联系起来。

通过深入研究相对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注:本文仅为相对论的简介,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并不详尽。

浅谈中学物理“黑洞”问题的半径估算方法

浅谈中学物理“黑洞”问题的半径估算方法
金 大城
( 匀市第一 中学 , 州 都 匀 5 8 0 ) 都 贵 500
摘 要 : 文就 全 国高考及 中学生物理竞赛 中出现 的“ 本 黑洞” 半径估算 问题分 别从 “ 能量” 的角度和 “ 动力学” 的角度
进行分析 , 导 出“ 推 黑洞” 半径估算计 算 式。提 出了在 进行 “ 黑洞” 问题 分析 时要抓住 问题 的关键 词 , 弄清题 目是与 “ 能 量” 关的问题还是 与“ 力学” 关的类型 , 有 动 有 再运 用相 关的知识进 行分析 、 解决 问题 。
i p i t o tt a e mu tg a p t e k y wo d n g r u h y e e n  ̄n h r b e a d a p y t e r lt d k o e g o wok i o t t o n s u h tw s r s h e r s a d f u o tt e tp swh n a My g t e p o lm n p l h e ae n wl e t r t u . i e d Ke r s t e r d u f“B a k Ho e y wo d : h a i so l c l ”;e e g n r y;d n mis y a c
作者简介 : 大城 ( 9 8一 , 贵州独 山人 , 金 16 ) 男, 高级教 师, 究方 向: 研 中学物理教 学 , 中学物理奥林 匹克竞赛。

l 3・ 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 1 0 2年第 4期
爱 因斯 坦广 义相 对论 质 能公式 为 :
E :mc m c 2: o
Hoe fo teEnrn eEx m n h ne to d l c o lPh sc n e u e h si t n fr l fterdu f“Ba k Hoe l” rm h ta c a a dte Co ts fMideS h o y isa d d d c ste et mai omua o a iso o h lc l”.An d

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

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

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
是的!
爱因斯坦根据经典物理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规律,推论出气体恒星在死亡之后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会使这个气体恒星在失去内部的核燃烧动力后,向中心“坍塌”。

对于质量小于太阳质量1.3倍的恒星,泡利不相容原理引起的电子简并压力将支撑其自身的重量,死亡坍缩后会形成白矮星;质量在太阳质量1.3-3.2倍之间的恒星,中子简并压力将支撑其自身的重量,会形成中子星;质量大于太阳质量3.2倍的星体,没有任何结构可以支撑其自身的重量,它们将坍缩为黑洞。

选修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课后习题5,6章

选修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课后习题5,6章

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一)待做1 加尔各答有一个地方叫黑洞。

•是2 约翰·米歇尔提出“暗星”概念是在哪一年?()3 《宇宙体系论》和《天体力学》的作者是()。

4 产生暗星的条件是:()5 美国“原子弹之父”是:()6 白矮星的密度是:()7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

•是8 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是波。

•是9 据《每月之星》中记载,白矮星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左右。

10 最先提出暗星概念的人是11 视亮度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星的亮度,它和哪两个因素有关?()12 下列哪项是反应恒星的真实亮度的:13 《天体力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序言中,都谈到了什么()。

14 《每月之星》这本书中的科普知识来源于:15 下列哪一项是暗星出现的条件:16 黑洞最早被提出来是在公元前300年。

•否17 《每月之星》是作者陶宏在北平停战之日,在北大红楼把这本书写完的。

•是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二)待做1 当宇宙在膨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云团的中心温度升高到1500万度以上的时候就会点燃热核反应。

()•是2 下列星体中密度最大的是:()3 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红巨星会变成:()4下列恒星的半径最小的是:()5 赫罗图上在主星序上的星称之为红巨星。

•是6 超级红巨星经超新星爆发变成中子星和黑矮星。

•是7 肉眼观测到的除太阳最亮的星是:()8 太阳形成的最后结局是9 早期的宇宙在高温状态下形成的气体以氦气为主。

()••否10 恒星的演化阶段不包括()。

11 太阳烧到最后首先形成12 印度佛教文化中,弹指一挥间是1.2秒。

()•否13 1834年发现,天狼星的位置有周期变化,28年后发现天狼星有一颗伴星是:14 第一颗发现的白矮星是理论上先预言的,后来才被观测发现的。

•否15 白矮星是由主序星演化来的。

()•是16 我们肉眼看到的除太阳以外最亮的一颗恒星是:17 离我们比较近的恒星有: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三)待做1 提出白矮星是有质量上限的科学家是:()2 中子星是理论上先预言的,之后天文观测发现的。

2023黑洞说明文_1

2023黑洞说明文_1

2023黑洞说明文2023黑洞说明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①今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终于让人们一睹黑洞的“芳容”。

②黑洞是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

它源自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推论,揭示了物理学中的极限。

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也就是恒星到达生命的尽头时,它们会膨胀,失去质量,然后冷却形成白矮星。

但是炽热的天体中较大的,比如9到2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会随着一场大爆炸——超新星爆发而坍缩成中子星。

本来恒星可以通过自身的核聚变产生持续向外的推力,以平衡恒星自身质量向内的引力。

爆发后恒星的残骸不会再提供推力,但自身巨大的引力还在,就只能向内坍缩。

当它持续坍缩,半径收缩到史瓦西半径时,黑洞就诞生了。

③黑洞无法直接观测,科学家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它往往被其他明亮的物质包围,这使得我们很难看到黑洞本身。

看不见,并不完全因为它是“黑”的。

在此之前,我们实际上能够观察到的黑洞,是视界以外的部分。

天文学家通常不会尝试直接观测,他们要寻找黑洞存在的间接证据。

④以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命名的望远镜,专门观测不同天体发出的X 射线。

对于黑洞存在的最好证据就来自这里。

在黑洞的引力下,吸积盘内物质落入黑洞的速度极快,物质之间的摩擦使它被加热至数十亿度的高温,从而发出辐射,这些辐射就包括有X射线。

来自哈勃望远镜和甚大射电望远镜数据合成的图片,显示了来自20亿光年外,有银河系质量1000倍大小的武仙座A黑洞爆发出的喷流。

人们认为喷流正从半人马座A中心的黑洞喷发出来。

这些喷流供给了大量的辐射气体,而这些气体远远超出了可见星系的范围。

这些喷流比星系本身还要长。

天文学家记录了黑洞周围恒星20年来,围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__运动的恒星数据。

那些恒星在围绕一处“空白”以每小时1800万千米的速度运行。

⑤虽然黑洞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天文学家仍想出了办法观测到它。

什么是黑洞

什么是黑洞

什么是黑洞
几十年以前,科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形容,预言了一种叫做“黑洞”的天体。

黑洞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天体。

它的体积很小,而密度却极大,每立方厘米就有几百亿吨甚至更高。

假如从黑洞上取来小粒米那样大小一块物质,就得用几万艘万吨轮船一齐拖才能拖得动它。

如果使太阳变成一个黑洞,那么它的半径就将收缩至不到3000米。

因为黑洞的密度大,引力极其强大,黑洞内部所有的物质,包括速度最快的光都逃脱不掉它巨大的引力。

不仅如此,它还能把周围的光和其他物质吸引过来。

黑洞就像一个无底洞,任何东西到了它那儿,就不用想再“爬”出来了。

给它命名为“黑洞”是再形象不过。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

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的分享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

黑洞时空曲率计算公式

黑洞时空曲率计算公式

黑洞时空曲率计算公式在物理学中,黑洞是一种极其神秘和神秘的天体,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逸。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黑洞被描述为时空曲率非常大的地方,这种曲率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本文将介绍黑洞时空曲率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被描述为一种弯曲的几何结构,这种弯曲是由质量和能量的分布所引起的。

黑洞的时空曲率非常大,这意味着它在引力上具有非常强大的效应。

为了描述黑洞的时空曲率,我们可以使用爱因斯坦场方程,这是广义相对论中描述引力的基本方程之一。

爱因斯坦场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Gμν = 8πGTμν。

在这个方程中,Gμν是爱因斯坦张量,描述了时空的曲率;Tμν是能动量张量,描述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布;G是引力常数;c是光速。

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时空的曲率,从而了解黑洞的性质。

对于静态、球对称的黑洞,我们可以使用度规来描述其时空结构。

度规可以写成如下形式:ds² = -e^νdt² + e^λdr² + r²(dθ² + sin²θdφ²)。

在这个度规中,ν和λ是度规函数,描述了时空的曲率;t、r、θ和φ分别是时间、径向坐标、极角和方位角。

通过度规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时空的曲率,从而了解黑洞的性质。

黑洞的事件视界是描述其边界的重要概念。

事件视界是一个球面,其半径称为Schwarzschild半径,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r_s = 2GM/c²。

在这个公式中,r_s是Schwarzschild半径;G是引力常数;M是黑洞的质量;c 是光速。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黑洞的事件视界,从而了解它的大小和性质。

除了事件视界,我们还可以通过度规函数来计算黑洞的其他性质,比如霍金辐射和时空的奇点结构。

霍金辐射是由于量子效应而产生的,它可以通过度规函数和量子场论来描述。

时空的奇点结构是黑洞内部的一个奇点,它可以通过度规函数和爱因斯坦场方程来描述。

广义相对论下黑洞的概念

广义相对论下黑洞的概念

广义相对论下黑洞的概念米歇耳和拉普拉斯的工作提出不久,托马斯•杨(Young)发现了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光的波动学说代替了光的粒子学说,米歇耳和拉普拉斯建立在光的粒子学说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逐渐被人们淡忘了•直到1916年从爱因斯坦(Einstein)的广义相对论中导出了与他们相同的结果,米歇耳和拉普拉斯的工作才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1916年,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发表后不久,施瓦西(Schwarzschild)导出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准确解,即施瓦西解.这个解给出了对静态球对称黑洞,即施瓦西黑洞的描述,这标志着用广义相对论研究黑洞的开始.【2】按照广义相对论,物质决定时空如何弯曲,而光和物质的运动将由弯曲时空的曲率决定,当曲率大到一定程度时,光线就无法跑出去了,广义相对论中黑洞的概念就是这样产生的.下面是钱德拉塞卡(Chandrasekhan S )给出的黑洞定义.定义1:黑洞将三维空间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以称之为视界的二维光滑曲面为边界的内区域,一个是视界以外渐进平直的外区域,而且内区域的点不能与外区域的点交换讯息.定义2:一个星球,如果它的逃逸速度u e小于光速,即物体可以以小于光的速度从其表面逃逸,那么这个星球一定不是黑洞.K 1Ein stein在广义相对论中所建立的引力场方程为:才一,这个方程是高度非线性的,一般不能严格求解.只有在对时空度规附加一些对称性或其他要求下,使方程大大简化,才有可能求出一些严格解.在引力场球对称的假定下,可以得到方程的史瓦西解:显然,度规在TMG2和『=0处奇异(趋于无穷大).但是,L处的奇异是由于坐标系带来的,可以通过适当的坐标系变换来避免.1960年代,克鲁斯科(Kruskal)提出一个说法.他说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之所以会无穷发散,是因为坐标系选择得不好.如果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坐标系,便可以消除这个奇点•他提出以下的坐标变换,把时空坐标(r,t)变换到一对没有物理意义的抽象的数学坐标(u,v),叫做克鲁斯科坐标:其中r s = 2 GM是施瓦兹查尔德半径逆变换为:将这一变换画成图像,就得到克鲁斯科变换的图克鲁斯科变换的几个特征:1)空间的原点r = 0 从一个几何点变成了一条最上面的抛物线.(其实是一个四维曲面• 别忘了极角和方位角坐标.)2)施瓦兹查尔德半径被变换到了u - v坐标系中的两条对角线•但是奇点并没有消失.3)整个时空宇宙占据了u-v坐标系中以对角线u= -v为界的右上方和以抛物线r = 0为界的下面所界定的区域•4)施瓦兹查尔德半径以内的区域变换到了两条对角线以上,原点抛物线以下的区域II.I.5)施瓦兹查尔德半径以外的空间变换到了两条对角线右面的区域从图表上我们看到,克鲁斯科变换并没有把施瓦兹查尔德半径变掉,而是变成了U - V坐标系中的两条对角线.U-V坐标系没有物理意义•真正有物理意义的是r - t坐标•时空坐标系中度规是否发散是可以观测到的物理现象. 一个无穷发散的物理现象不应该仅凭坐标系的选择而消除,这是常识,也是常理• 克鲁斯科认为一个坐标变换就可以改变物理现象,是对相对性原理的根本违反•r= 0处的奇点是本质的.在奇点上,时空曲率和物质密度都趋于无穷大,时空流形达到尽头.不仅在宇宙模型中起始的奇点是这样,在星体中引力坍缩终止的奇点也是这样•在奇点处,“一切科学预见都失去了效果”,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无穷大的出现显然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缺陷.2 0世纪初,Einstein 认为“黑洞”的成因是引力造成了空间弯曲,故光子无法逃到这种至密天体的引力场外.后来,施瓦西(Karl Schwarzschild , 1 8 7 3〜19 16 )为Einstein的“相对论”黑洞确立了一个“视界”,光子只能被禁闭在“视界” 之内,“视界”之外的空间仍然是平直的欧几里德空间,光子仍然遵守地球空间中的一切物理定律• 广义相对论预言,当大质量的恒星达到极高密度时,就在空间形成了一只很深的“引力陷阱” ,最终把空间弯曲到这样一个程度,以致附近的任何物体,包括光线在内被其吞灭,就好像一个无底洞,这样的天体称为黑洞• 在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奇点,那里所有的物质都被无限压缩,时空被无限弯曲• 按照广义相对论,黑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实体,而是一个区域,一个极度弯曲了的空间•一旦物质落入这一弯曲了的空间,它就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管黑洞吞掉了多少物质,它本身依旧是弯曲的空间•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将使时空弯曲• 当恒星的体积很大时,它的引力场对时空几乎没什么影响,从恒星表面上某一点发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线射出• 而恒星的半径越小,它对周围的时空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 等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 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黑洞是引力汇点• 史瓦西的这个解奠定了整个黑洞物理学的基础,此后在60年代克尔等人又找到另一个轴对称解,被称作克尔度规,在此基础之上又有克尔黑洞•自2 0世纪7 0年代以来,英国的霍金( Stephen Hawk in g ,1 9 4 2〜)相继提出了“微型黑洞”、“量子黑洞”的概念,认为“微型黑洞”可以在宇宙间四处游荡,甚至经常光顾太阳系,并曾对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场产生过影响•“量子黑洞” 是一种“灰色天体”它里面的某种“虚粒子”可以从黑洞中“蒸发”出来,故“黑洞不黑”,仍然可以与“视界” 外的空间交换能量•严格说来,“黑洞”理论本身就是另外一种“引力佯谬”或“引力悖论”,它是按牛顿“万有引力”理论推导出来的一种“极限天体”,现实宇宙无法满足这种“极限天体”所要求的物理条件,故它不可能得到任何观测与实验的检验•当我们在实验室里把某种物质的密度加大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物质必然因理化环境的改变而抗拒密度的增加,或始终维持在固态的最小密度状态,根本不可能实现黑洞所要求的密度条件•就天文观测的角度讲,如果某种天体的体积与质量达到了一定极限,其内部热能必然导致它熔解、气化、等离子化,通过向外“蒸发”来减少自己的质量,从而使自身的物质密度维持在一个有限范围之内•比如银心的直径已达1光年多,它就不得不以蒸发、辐射的方式向外界排泄质量,以减少自己的质量或扩大自身的体积,来维持一个合理的平均密度•黑洞的辐射很像另一种有相同颜色的东西,就是黑体•黑体是一种理想的辐射源,处在有一定温度表征的完全热平衡状态•它发出所有波长的辐射,辐射谱只依赖于它的温度而与其它的性质无关•【1】现今的主流科学家们对黑洞的霍金辐射的权威解释包括霍金在内都用“真空中的能量涨落而能生成基本粒子”的概念•他们认为:“由于能量涨落而躁动的真空就成了所谓的狄拉克海,其中偏布着自发出现而又很快湮灭的正-反粒子对•,,量子真空会被微型黑洞周围的强引力场所极化•在狄拉克海里,虚粒子对不断地产生和消失,一个粒子和它的反粒子会分离一段很短的时间,于是就有4种可能性:【1】•两个伙伴重新相遇并相互湮灭•反粒子被黑洞捕获而正粒子在外部世界显形•正粒子捕获而反粒子逃出•双双落入黑洞•霍金计算了这些过程发生的几率,发现过程《2》最常见•于是,能量的账就是这样算的:由于有倾向性地捕获反粒子,黑洞自发地损失能量,也就是损失质量•在外部观察者看来,黑洞在蒸发,即发出粒子气流• ”【1】霍金对黑洞发射霍金辐射的解释是:真空里的虚粒子对中的反粒子易被黑洞俘获,而后与黑洞中的一个正粒子湮灭,使黑洞内损失一个正粒子,导致黑洞损失能量而缩小•并使黑洞外面的真空中多出一个正粒子谈到黑洞,离不开史瓦西半径(Schwarzchild raduis). 史瓦西半径的是说,在史瓦西半径之內的物体,即使加速到接近光速,也沒有办法逃离黑洞•而在史瓦西半径之外的物体,可以逃离黑洞的重力场•史瓦西半径(Schwarzchild radius )的公式如下(文献1) : Rs = 2*G*M/C A2上式中:Rs为史瓦西半径,单位为m G为万有引力常数,毕姆斯(Beams J.W.)等人得到的值为6.674*10A-11 mA3sA-2kgA-1 (文献2 ); M为黑洞的质量,单位为kg ; C为光速,其值为299 792 458 m / s ;这个公式是史瓦西将静态球对称引力场代入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得到的史瓦西解( Schwarzchild Solution ).史瓦西解告诉我们,广义相对论预言一种物体,那就是黑洞•只要接近黑洞到一个限度,你就会发现时空被一個球面(半径为史瓦西半径)分割成两个性质不同的区域,这个球面称为“事界”(Event horizon).史瓦西半径的公式是说:一个物体囚禁光的半径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已知太阳和地球的质量,我们不难求出太阳的史瓦西半径是3km,也就是說,质量跟太阳一样的黑洞,如果光接近到3km以內,就逃不出来了.而地球的史瓦西半径为0.9cm.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在理论上存在着奇性,这种奇性具有十分奇特的性质,沿着短程线运动的粒子或光线会在奇性处“无中生有”或不知去向.按照广义相对论,演化到晚期的星体只要还有两三个太阳的质量,就会迟早变为黑洞,包括光线在内的任何物体都会被黑洞的强大引力吸到里面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仅如此,黑洞还要不断坍缩到时空奇性.时间停止了,空间成为一个点,一切物理定律,包括因果律都失去意义,一切物质状态都被撕得粉碎.此外,经典理论中的一个黑洞永远不能分裂为两个黑洞,只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黑洞合为一个黑洞,其结果很可能是整个宇宙变为一个大黑洞,并且早晚要坍缩到奇性.寻找黑洞的观测工作也在稳步进展.1970年底,美国和意大利联合发射了载有X射线探测装置的卫星,这颗卫星工作到1974年,共探测到161个射线源,经筛选确认,天鹅座X-1最有希望是一个黑洞.另外,圆规座X-1与天鹅座X-1数据非常相似,也很有希望被证认为黑洞.现在关于黑洞的理论的研究正在进展,观察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无论如何,广义相对论竟然要求这类难以接受的奇性,无疑是一个难题.或者广义相对论本身要修改,或者物理学的其他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有重大变更.不管黑洞如何定义,无论是用牛顿力学的方法定义,还是按照广义相对论的方法定义,定义2均能成立,因为,所谓黑洞是这样一种星球,任何物质都不能逃离出去,如果物质可以以小于光的速度逃到无穷远处,那么,这个星球显然不是黑洞.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黑洞概念与星球的逃逸速度密切相关在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史瓦西首先得到了描述时空的方程,也就是著名的史瓦西方程.这个方程描述了一种被称为标准的恒星模型周围的空间.史瓦西方程主要描述恒星外的时空和恒星内的时空.惠勒根据这个方程首先提出了黑洞存在的可能性,同时也拉开了对致密星体尤其是黑洞研究的序幕参考文献: 【1】 Einstein ' s 致密星体史瓦西解平直的时空\约翰一皮尔卢考涅:“黑出版社 ,2000.Kip, S. Thorne, Black Holes and Time Warps: Outrageous Legacy, W. W. Norto n, New York. 1994. 暂曲的吋空黒洞史瓦西解。

霍金一生中的10大预言,4项已经证实,6项仍有待研究

霍金一生中的10大预言,4项已经证实,6项仍有待研究

霍⾦⼀⽣中的10⼤预⾔,4项已经证实,6项仍有待研究毫⽆疑问,在物理学史上,霍⾦是最伟⼤的科学家之⼀。

虽然只有⼏根⼿指能动,但是他却提出了许多⾼深的理论,为天体物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时⾄今⽇,霍⾦的许多理论,仍然让我们难以验证。

今天,咱们就盘点霍⾦⽣前的10⼤预⾔,看看哪些得到了证实。

⾯积定理这是最近的⼀个被证实的定理,研究成果在差不多1个⽉前刚刚公布。

所谓的⾯积定理,类似于我们⽐较熟悉的熵增定理,霍⾦告诉我们:⿊洞的表⾯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省理⼯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Maximiliano Isi对2015年著名的双⿊洞并合事件GW150914数据进⾏分析后,发现原来2个⿊洞的表⾯积之和是23.5万平⽅公⾥,并合形成的⿊洞表⾯积为36.7万平⽅公⾥。

就这样,通过实际的观测数据,科学家们证实了霍⾦的⾯积定理。

⼤爆炸宇宙论关于宇宙的诞⽣,⼈们⼀直有不同的见解。

在⼀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争论⼀个话题:宇宙的膨胀是否有⼀个起点?如果有,那么就应该是从⼀次“⼤爆炸”中诞⽣;如果没有,那就是所谓的宇宙恒稳态理论,也就是宇宙在时间上是⽆限的。

不过,霍⾦通过计算发现,宇宙恒稳态理论在数学上是⽆法⾃洽的,因此只有⼤爆炸宇宙论才是可靠的。

如今科学家们基本都已经接受了这个理论,并且根据⽬前的研究,我们这个宇宙的起点,⼤约就在138亿年前。

⿊洞真实存在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义相对论,随即在第⼆年,史⽡西就通过⼴义相对论预⾔了⿊洞这种天体的存在。

然⽽,从那时候开始(甚⾄直到今天),始终有⼈质疑⿊洞这种天体的存在。

对于这种神秘的天体,霍⾦是深信不疑的。

他巧妙地结合了⼴义相对论和量⼦⼒学等理论,证明了⿊洞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推导出了关于⿊洞的许多理论。

果然,在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到了M87星系中⼼的超⼤质量⿊洞,从实际观测⾓度证明了他是正确的。

霍⾦辐射霍⾦提出的关于⿊洞的重要理论,除了上⾯的⾯积定理,还有霍⾦辐射。

2021最全修订版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的作业全部答案 下

2021最全修订版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的作业全部答案 下

2021最全修订版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的作业全部答案下【使用方法】Ctrl+f快捷键调出查找对话框,在对话框内输入关键词或句子,即可快速定位答案,本答案分上下两部分,是为了不至于文件信息过于庞大,不好查找定位,好用记得评五星哦!1、第一个测万有引力常数的人是 (30.00分) 卡文迪什2、牛顿与莱布尼茨的矛盾源于:() (30.00分) 微积分的发明人1、牛顿和莱布尼茨都是微积分独立的发现者。

(20.00分) 是2、海王星是理论预测后发现的,成功的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是正确的。

(20.00分) 是1、没有反作用力的是 (30.00分) 惯性力2、狭义相对论发表的时代,当时人们所知道的两种力是什么? (30.00分) 万有引力和电磁力1、牛顿论证过绝对时间。

(20.00分) 否2、爱因斯坦提出绝对空间不存在。

(20.00分) 是1、首先提出等效原理的人是 (30.00分) 爱因斯坦2、关于单摆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30.00分) T=2π(l/g)1、爱因斯坦认为引力场和惯性场是等效的,这就是等效原理,等效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0.00分) 是2、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20.00分) 否1、何时正式提出广义相对论的 (30.00分) 1915年2、被称为“几何之父”的是 (30.00分) 欧几里得1、等效原理是整个相对论的核心。

(20.00分) 是2、强等效原理认为,狭义相对论在其局域惯性参考系中完全成立。

(20.00分) 是1、广义相对论证明了:() (30.00分) 以上都是2、在哪个几何体系中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30.00分) 黎曼几何1、球面上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大圆周。

(20.00分) 是2、在天文观测中看到的行星的轨道是封闭的椭圆。

(20.00分) 否1、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30.00分) 水星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0.00分) 非匀速曲线运动属于惯性运动1、行星绕太阳运动是万有引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黑洞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运用于恒星演化终局问题的研究所得的一个必然命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神奇的星空怪物吸引了众多智者的注意力。

人们利用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热力学来探索黑洞的内禀性质;使人惊奇地发现黑洞不但不黑,同时黑洞的熵不会减少;被黑洞无情吞噬的物质和光的大量的信息在进入黑洞的过程中被刮光,从而使黑洞的层面从外部宇宙所能看到的并不具有任何可识别的特征,这种不可识别的现象被物理学家称作“无毛”原理。

黑洞,通过科学家们几十年不懈的探索,已为它赋予了丰富的物理学内涵。

5、1 黑洞概念的形成黑洞的概念要追溯到十八世纪末叶,1783年,英国乡村牧师约翰·米歇尔(J.Mitchell)在皇家学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文中指出:“从恒星发出的光,由于受恒星引力的影响,光速有减慢的趋势”。

这就是牛顿力学框架中黑洞概念的初期思想。

1798年,法国大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Laplace)在法国天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说道:“质量和密度都很大的物体会成为不可见的”。

在他的传世之作《宇宙体系论》中写到;“一颗密度与地球相同,直径比太阳大250倍的亮星,由于它的自身的引力会使它的任何光线都到不了我们这里,由于这种原因,很可能使得宇宙中最大的明亮天体也会变得看不见”。

拉普拉斯的这一见解是非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已预见了黑洞的存在。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这个理论阐明了强引力场中的时空性质以及物体运动的情况。

论文发表几个月后,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在俄国前线休息期间开始思考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内涵。

史瓦西根据爱因斯坦的关于引力对光的作用这一理论得出一个可怕的临界半径,这一半径通常被称之为史瓦西半径,其大小为:22c GMr g 。

其中G 是牛顿引力常数,c 是光速。

史瓦西预言:当某个天体的半径小于rg 时,光和其他物质都不能从它上面逃脱掉,这个天体将会“隐然而逝”。

一个质量和太阳一样的黑暗天体,史瓦西半径只有3公里,而质量和地球一样的黑暗天体,史瓦西半径还不到0.9厘米。

史瓦西的观点当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理治只被当成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数学解。

20世纪30年代,苏联理论物理学家列夫·朗道(D .Landau )记下了一些轰动的、沉思已久的想法:恒星中心由一个高密度星体组成,而这个高密度恒星大部分由不带电荷的叫做中子的亚核微粒组成。

他把写好的论文送给哥本哈根的尼尔斯·玻尔。

玻尔把此论文发表在具有最高国际声誉的科学杂志《自然》上。

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R .Oppenheimei )和他的杰出助手海特兰·斯纳德(H .Snydor )拜读了朗道的论文,这篇充满新颖创意的论文使他们获益非浅,但有不足之处,奥本海默和斯纳德指出,当大质量恒星的核燃料耗尽后并完全冷却下来时,再没有热膨胀和辐射作用的排斥力去平衡自身引力,该天体在强大引力作用下无休止地塌缩下去,当塌缩到某一临界大小,便会形成一个封闭的边界(后称为“视界”),视界之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之内,但视界之内的物质和辐射却不能跑到外面,最后将成为一颗“黑暗的天体”。

美国物理学家惠勒(J.Wheeler)在二战后把注意力转向了宇宙学,并对有关引力坍缩可能性的部分发生了兴趣,惠勒开始没有同意奥本海默的思想,但最终他的得到的结论却与奥本海默基本一致。

惠勒继续更进一步研究,并把“引力作用下完全坍缩的物体”命名为“黑洞”。

黑洞是一种极为奇特的天体,它既不像恒星,更不像行星,严格来讲它并不是星,而只是宇宙空间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的表面是一个封闭的球面,人们称之为视界。

黑洞的视界是将黑洞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完全隔离开来。

外来的辐射和物质可以进入视界之内,而视界内的任何物质都不能跑到视界之外。

黑洞的视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性质,根据广义相对论,强引力场使黑洞附近的时间变慢,并且离视界越近,时间变得越慢。

如果把一个时钟放在黑洞的视界上,时钟就会停顿(意味着时间停止)。

时间是一种频率的周期性过程,与时间一样,其他频率的周期性过程在黑洞附近也会发生频率变慢的问题。

频率变慢即波长变长。

因此,天体越靠近黑洞,它的光谱红移就越大。

5、2 黑洞的探测黑洞是科学史上极为罕见的科学命题之一,在没有任何观测到的证据证明其理论是正确的情形下,作为一个模型已被发展到非常详尽的地步。

怎样才能使人相信一个其依据只是基于图9-9为惠勒正在讲演黑洞令人怀疑的广义相对论的计算所得到的推论是正确的呢?况且黑洞是黑的,怎么能看到它呢?惠勒曾打比方说道:“你曾经去过舞会吗?你看到过年轻的男孩穿着黑色晚礼服而女孩穿着白衣裳在四周环绕着,当灯光变暗时,你只能看到这些女孩。

所以女孩是正常恒星,则男孩就是黑洞。

你看不到这些男孩,但是女孩的环绕使你坚信,有种力量维持她在轨道上运转。

”一个黑洞围绕着一个伴星作轨道运行的叫双星体系,双星体系是极为普遍的,大多数恒星至少会有一个邻近的伴星,而我们的太阳在这点上却是一个例外。

双星也是容易识别的,因为两个星球之间的相互引力会使它们向相反方向摆动,产生有规则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地球上的望远镜可以观察到。

轨道的变差也向天文学家提供发现双星体的线索,这条线索在识别可能的黑洞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1964年,苏联天体物理学家采多维奇(Zeldovich)和古塞诺夫(Guseynov)根据这种想法通过光谱双星作系统的搜索,某些双星即使在最大的望远镜里看起来也象是颗单星,有时候,即使用光谱分析也不能直接显示出两颗星来,而只有从其中一颗星体以一定周期交替地出现的兰移和红移才能推断这颗星正绕着另一颗看不见的伴星旋转着。

那么,看不见的伴星真的是一个黑洞吗?在密近双星系统中的黑洞可能吸引来自伴星的气体和其它物质,并且在那里可能存在着恰好进入视界之前的来自这种物质的辐射,因为在视界附近的引力场是非常强的,落进黑洞的物质获得高的速度和加速度,并因此发出高能的电磁辐射,这种辐射可能主要在X射线波段。

因此,我们就可以在大气层上方对双星发出的X射线进行搜寻。

人们在这方面也确实做了大量的观测和搜寻工作,轰动一时的黑洞候选者御夫座ε星的伴星就是通过这样的观测之后提出来的。

御夫座ε星是交食变星,也是分光双星。

它的主星是一颗明亮的红巨星,肉眼即可看见。

当它的伴星通过主星前面把很亮的主星挡住时,整个双星系统就变得非常暗。

而在非交食期间,伴星又完全看不见。

这颗看不见的伴星可能就是一个黑洞。

1970年12月,美国和意大利联合发射了一艘装有X射线望远镜的“自由”号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对X射线源进行了探测,到1972年底,已获得了足够的资料,天文学家通过对离地球六千光年的天鹅座X—1的观测和分析,发现有大量的气体物质正源源不断地从这颗蓝超巨星流向它那个光学望远镜看不见的X射线伴星。

而且天文学家还计算出这颗伴星的质量远远超过了中子星的质量极限,其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八倍或十倍,并且相当致密,这种质量和大小正好为伴星和黑洞的要求相等。

因此它很可能就是黑洞的一个最佳候选者。

目前,理论家和实验家正在积极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果证明天鹅X—1果真有一个黑洞,这将成为天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美国、日本相继发射X射线卫星升空,寻获恒星级黑洞,并对双星X射线源的辐射作精细诊断,试图找出黑洞源与中子星源辐射特征的差异;并的确找到了一些有助于证认黑洞的线索,不过还没有确定出一个独属于黑洞源的辐射特征。

但天体物理学家坚信,这种努力离取得突破性进展应已为期不远。

5、3 黑洞的熵1969年的一天,惠勒问他的研究生雅各布·伯肯斯坦说:“当我把一杯热茶倒入一杯冷茶时,就增加了宇宙的无序度,我犯的罪过永远在时间长廊中不断回响。

可假如有一个黑洞在附近徘徊,而我只要把这两个茶杯都扔进去,不就销毁了罪证了吗?”伯肯斯坦说:“不,你并没有销毁犯罪的证据。

黑洞把你所有发生的事记录了下来。

黑洞的熵也就是无序度增加了,因此永远会显现你的罪证。

”伯肯斯坦还提供了黑洞的无序度的一个近似值。

英国剑桥大学的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S .Hawking )和布兰登·卡特(B .Carter )读到了伯肯斯坦的结论,他们开始深感困扰并甚至着手去证明这是错的。

可是,后来越研究就越发现和他的结论一致。

霍金在思考黑洞的事件视界光线时发现:形成事件视界的光线和黑洞表面绝不能彼此接近,因为它们悬浮着,既不能逃离,又不能吞进黑洞里;因而黑洞表面积绝不会减少。

事实上,只要物质或辐射落到黑洞中去,这面积就会增大;或者如果两个黑洞碰撞并合并成一个单独的黑洞,这最后的黑洞的事件视界面积就会大于或等于原先黑洞的事件视界面积的总和。

事件视界面积的不减性质给黑洞的可能行为加上了重要的限制。

人们非常容易从黑洞面积的不减性联想起叫做熵的物理量的行为。

熵是测量一个系统的无序的程度。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不进行外加干涉,事物总是倾向于增加它的无序度。

人们可以从无序中创造出有序来,图9-10为史蒂芬·霍金和他的前夫人简但是必须消耗精力或能量,因而减少了可得到的有序能量的数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这个观念的一个准确的陈述说: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并且将两个系统接在一起时,其合并系统的熵大于所有单独系统熵的总和。

如果黑洞也具有这一特征,黑洞外的观察者因之可知道它的熵,并且只要携带熵的物体—落入黑洞,它就会增加,柏肯斯坦根据黑洞面积定理和黑洞的熵得出结论:事件视界的面积即是黑洞熵的量度。

由于携带熵的物质落到黑洞中,它的事件视界的面积就会增加,这样黑洞外物质的熵和事件视界面积的和就永远不会降低。

1970年,霍金产生了具有如此说服力的引人注目的思想:既然黑洞表面积与黑洞的熵相对应,那么黑洞行为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则如果两个这种系统合起来,结合起来的熵一定大于以前的熵总和。

1974年,霍金和詹姆·巴丁以及布兰登·卡特首次发表了题为《黑洞力学的四个定律》的著名文章。

文章写到:事件视界的面积增加,暗示黑洞具有熵的含量,熵和黑洞的面积成正比。

如果黑洞具有熵,它就必须有温度,如果具有温度就应该发出辐射,黑洞的温度和质量成反比,那就意味着小质量的黑洞比大质量的黑洞更热。

5、4 黑洞不黑1974年2月,霍金以“黑洞爆炸?”为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这篇被霍金的老师和合作者戴维·希阿马(D.Sciama)描述成是“物理学历史上最美丽的论文之一”。

霍金指出:黑洞并不是完全黑的;由于黑洞具有熵就应该具有温度。

跟太阳一般大的黑洞大约温度是高于绝对零度的一百万分之一度,虽很微小不过仍有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