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资料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资料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资料整理营养1.能量的单位、换算、三大生热营养素的卡价、我国建议的分配比、人体能量的消耗、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能量单位:1千卡/1大卡/1卡路里(kcal)=4.184千焦(kJ);1卡=4.182焦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卡价4kcal,9kcal,4kcal分配比碳水化合物55-65% 脂肪20-30% 蛋白质10-15%热能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通常以每h、每m2体表面积所消耗的能量来表示,称BMR。

即单位时间内人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量。

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是指人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生理活动,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的现象。

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模式、化学分、生物价、优质蛋白、膳食蛋白质质量的评价指标、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不能适应机体需要,必须从膳食中获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大多数氨基酸可在体内合成,但有9种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远不能适应机体的需要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组氨酸是婴儿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并非不重要人体可以合成,不一定需要从食物中直接供给的氨基酸。

包括丙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酰胺、谷氨酸、谷胺酰胺、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

限制氨基酸 按照人体的需要及其比例,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氨基酸,若有两种以上必需氨基酸不足,则以不足的程度依次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氨基酸。

植物性Pro 往往相对缺少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大米和面粉Pro 中赖氨酸相对含量最少,是第一限制氨基酸。

所以,植物性Pro 的营养价值较低。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题+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蛋白质32+12+9+3=56A型题1.以下为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

标注:1.13A.色氨酸B.赖氨酸C.精氨酸D.苏氨酸 E. 蛋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 )。

标注:1.23A.蛋白质合成不需要B.体内不能合成C.非机体必需D.不一定必须由食物供给 E. 必须由食物供给3.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

标注:8.11A.12%B.16%C.18%D.20% E. 26%4.为安全可靠,摄入氮量应较排出氮量多( )。

标注:8.21A.30%B.3%C.5%D.8% E.10%5.在氮平衡三种状态中,不需维持正氦平衡的人群是( )。

标注:1.11A.婴幼儿B.青少年C.孕妇D.成年男子 E. 儿童6.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

标注:1.23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比E. 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7.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

标注:1.23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B.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C.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D.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限制E.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限制8.当蛋白质中某种必需氨基酸过量时( )。

标注:8.23A.将自行排出体外B.在体内贮存备用C.转化为其他氨基酸利用D.会干扰其他氨基酸的利用E. 会促进其他氨基酸的利用9.通常作为参考蛋白质使用的食物蛋白质是( )。

标注:8.23A.大豆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C.牛乳蛋白质D.酪蛋白 E.牛肉蛋白质10.大米、面粉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

标注:8.23A.亮氨酸B.精氨酸C.色氮酸D.异亮氨酸 E.赖氨酸11.铁蛋白是( )的指标。

标注:8.21A.循环中的铁B.血红蛋白中的铁C.体内储存铁D.人体可利用的铁 E. 人体功能性铁12.缬氨酸属于( )。

标注:1.23A.必需氨基酸B.非必需氨基酸C.条件性氨基酸D.非限制性氨基酸 E. 限制性氨基酸13.大豆含蛋白质( )。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绪论营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营养则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皇帝内经素问》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现代营养学分为三个时期:营养学的萌芽与形成期(1785--1945年);营养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期(1945--1985年);营养学发展的突破与孕育期(1985年--)。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营养素包括六大类:水、脂肪、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人体组成成分中,碳、氢、氧、氮占比超过96%;细胞内液ICF 占比2/3,外液ECF占比1/3;骨密度(BMD)和血液体积均为5L。

蛋白质(protein)是营养素的一种。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共有8种加上组氨酸(婴儿)。

条件必需氨基酸则是指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它们不能被人体充分合成。

氨基酸模式则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其中色氨酸的比例为1.完全蛋白质是指种类齐全,模式接近的蛋白质,可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限制氨基酸是指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营养价值降低。

蛋白质互补作用则是指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构成机体组织、构成特殊生理活性物质以及供能。

在人体内,小肠是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氨基酸池是指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

氨基酸转运子分为两类:钠依赖型和非钠依赖型。

必要的氮损失(ONL)是指机体媒体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的月经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的约20g以上的蛋白质的损失。

氮平衡是指蛋白质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包括零氮平衡、正氮平衡和负氮平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能量单位及换算:单位:焦或焦耳(J),千焦(kJ)和兆焦(MJ) ,卡(cal)或千卡(kcal)换算的关系:1kcal=4.184kJ, 1kJ=239kcal●能量的来源:食物●三大产热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三大产热营养素●产热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4Kcal)、脂肪(9Kcal)、蛋白质(4Kcal)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值●人体能量消耗的几个方面:①维持基础代谢;②食物热效应;③体力活动;④生长发育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即在空腹、清醒、安静不动时的能力消耗。

主要受年龄、性别、体形大小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体力活动消耗能量的影响因素:活动强度(☆)、持续时间及工作的熟练程度。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因为摄食过程引起的热量消耗。

碳水化合物→6%,蛋白质→30%,脂肪→4%,混合膳食→10%●蛋白质分类:按来源分:1.动物蛋白:肉、鱼、禽、蛋、奶;2.植物蛋白:粮谷、薯、豆类等。

按质量分:1.优质蛋白:动物蛋白+大豆蛋白;2.植物蛋白:除外大豆蛋白。

按营养价值分:1.完全蛋白质;2.半完全蛋白质;3.不完全蛋白质氨基酸分类:1.必需氨基酸(EAA):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不能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需.成人有8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婴儿有9种: +组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NEAA):可以在人体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需。

3.条件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生理功能:1)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2)构成酶和激素的成分;3)构成抗体;4)调节渗透压;5)供给能量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1.蛋白质含量:化学测定含氮量×6.252.蛋白质消化率:食物蛋白质被人或动物消化的程度。

根据是否考虑粪内源氮和代谢氮的因素,可分为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参考蛋白(RP):通常将鸡蛋蛋白作为参考蛋白质。

鸡蛋蛋白/母乳蛋白EAA相互比值与人体最接近,它们的生物价最接近100,即在体内将近100%可被利用3.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听被利用的程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能量单位及换算:单位:焦或焦耳(J),千焦(kJ)和兆焦(MJ) ,卡(cal)或千卡(kcal)换算的关系:1kcal=4.184kJ, 1kJ=239kcal●能量的来源:食物●三大产热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三大产热营养素●产热系数:每克碳水化合物(4Kcal)、脂肪(9Kcal)、蛋白质(4Kcal)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值●人体能量消耗的几个方面:①维持基础代谢;②食物热效应;③体力活动;④生长发育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即在空腹、清醒、安静不动时的能力消耗。

主要受年龄、性别、体形大小和环境温度的影响。

体力活动消耗能量的影响因素:活动强度(☆)、持续时间及工作的熟练程度。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因为摄食过程引起的热量消耗。

碳水化合物→6%,蛋白质→30%,脂肪→4%,混合膳食→10%●蛋白质分类:按来源分:1.动物蛋白:肉、鱼、禽、蛋、奶;2.植物蛋白:粮谷、薯、豆类等。

按质量分:1.优质蛋白:动物蛋白+大豆蛋白;2.植物蛋白:除外大豆蛋白。

按营养价值分:1.完全蛋白质;2.半完全蛋白质;3.不完全蛋白质氨基酸分类:1.必需氨基酸(EAA):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不能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需.成人有8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婴儿有9种: +组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NEAA):可以在人体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需。

3.条件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生理功能:1)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2)构成酶和激素的成分;3)构成抗体;4)调节渗透压;5)供给能量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1.蛋白质含量:化学测定含氮量×6.252.蛋白质消化率:食物蛋白质被人或动物消化的程度。

根据是否考虑粪内源氮和代谢氮的因素,可分为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参考蛋白(RP):通常将鸡蛋蛋白作为参考蛋白质。

鸡蛋蛋白/母乳蛋白EAA相互比值与人体最接近,它们的生物价最接近100,即在体内将近100%可被利用3.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听被利用的程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复习资料重点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复习资料重点

1、食品污染:是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是品,或食物成分本身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该表的过程。

可分为三类: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2、游离水:是指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作用或基本没有作用的水,微生物能利用的水是游离水。

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不是取决于食品的总含水量而是取决于水分活度(Aw)3、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中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4、细菌菌相:将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称之为食品的细菌菌相。

5、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的过程6、最大残留限量:指在生产或保护商品的过程中,按照农药使用的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农药后,允许农药在各种农产品及食品中或其表面残留的最大浓度。

7、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德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原药)和(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志的残留。

兽药残留主要有抗生素类、抗寄生虫类和激素类8、腐败变质:牲畜屠宰时肉呈中性或弱碱性(pH7.0~7.4),宰后畜肉从新鲜到腐败变质要经僵直、后熟、自溶和腐败四个过程9、掺伪: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而降低成本;或改变某种质量,以低劣的色、香、味来迎合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行为。

在牛奶中除掺水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掺入物。

10、奶油:奶油(黄油)分为稀奶油(脂肪含量10.0%~80.0%)、奶油(脂肪含量不小于80.0%)和无水奶油(脂肪含量不小于99.8%)。

11、油脂酸败:油脂由于含有杂质或在不适宜条件下久藏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和感官性状恶化,称为油脂酸败。

12、酸价(AV):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 毫克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

营养学复习第一章绪论及营养学基础绪论食品中的有利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中的有害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1.营养不良=营养缺乏+营养过剩2.1785年法国发生的“化学革命”,标志着现代营养学的开端。

3.2005年5月吉森宣言提出营养学的新定义。

4.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5.1959年第一次,1982年后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营养调查。

(1992,2002,2012,2022,共五次)6.“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营养学基础概述1.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3.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4.宏量营养素:人体对宏量营养素需要量较大,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这三种营养素经体内氧化可以释放能量,又称为产能营养素(calorigenic nutrients)。

5.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避免缺乏和过量在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RD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

制定RDA 的目的是预防营养缺乏病;2000 年制定的DRIs 把RDA 的单一概念发展为包括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 UL)在内的一组概念,其目的是预防营养缺乏病和防止营养素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害。

6.参考摄入量的指标:(1)平均需要量: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的所有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大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营养学知识点总结1. 营养素及其作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与水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提供身体所需的热量。

脂肪作为能量储存物,同时也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保护内脏以及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各种酶、激素的合成和修复组织。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水是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等。

2. 膳食指南: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对营养需求的影响,并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进行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3. 营养失衡与疾病:不同类型的营养失衡对身体的影响,如糖尿病、肥胖症、贫血等,并了解如何通过合理饮食调节、改善营养状况。

4. 饮食推荐: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类等,明晰合理摄入的比例,保证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

5. 营养评估与调查方法:了解身体质量指数、膳食记录、营养问卷调查等方法,帮助评估个人的营养状况并设计合理的营养改善方案。

二、食品卫生学知识点总结1. 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了解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的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相关规定,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2. 食品添加剂: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包括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并了解添加剂的使用限量和安全性评估的相关知识。

3. 食品中毒与食物中毒原因: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寄生虫、化学物质等,以及食品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4.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了解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如微生物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重金属检测等,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5. 食品加工与储存:了解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原则与方法,包括温度控制、卫生条件、防止交叉污染等,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6. 食品安全教育与宣传:了解食品安全教育与宣传的内容与方法,包括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等,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警惕性。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

1.营养学与食品卫生的定义、联系与区别: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食品卫生学是指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联系:从广义上讲,两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食物和人体,及研究食物跟健康的联系。

区别: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有益成分与健康的关系,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2.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食物营养2、人体营养3、公共营养①食品的污染②食品及其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③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④食品卫生监督监管3. 营养素的种类和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分为五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

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和体内含量多少,可将营养素分为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4.水的生理功能:①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参与新陈代谢③调节体温④润滑作用5.合理膳食的概念和要求: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又称平衡膳食,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能够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合理膳食的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的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6.营养素的生理功能:①提供能量②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③调节机体生理活动7.合理营养(rational deficiency):是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素的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8.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基本概念:(一)营养学: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二)食品卫生学:指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二、营养学的研究内容1.食物营养;2.人体营养;3.公共营养。

三、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食品的污染;2.食品及其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3.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4.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具体见教材P13)(一)实验研究:1.离体实验;2.整体实验。

(二)人群研究:1.人群志愿者的实验研究;2.人群流行病学调查;3.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的人群研究。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一、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2.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1)构成生物体内的酶与激素;(2)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3)抗体等;3.供给能量;4.肽类的特殊生理功能:(1)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2)促进矿物质吸收;(3)降血压;(4)清除自由基。

(二)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三)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营养与食品安全卫生学 考试重点总结

营养与食品安全卫生学 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名词解释:营养:是指人体摄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的有益物质以满足机体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蛋白质:1、①分类:根据组成成分分类:单纯蛋白质、结合蛋白质;根据营养价值分类: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②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重点):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结氨酸及组氨酸(婴儿必需);条件必需氨基酸(重点):半胱氨酸(由蛋氨酸合成)、酪氨酸(苯丙氨酸合成);③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2、名词解释:生物价(BV):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被消化吸收后的待测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

3、食物来源:①动物性食品;②大豆类食品;第二节脂类1、脂类的分类:⑴三酰甘油;⑵类脂:①磷脂;②糖脂;③固醇类:胆固醇、植物固醇;2、脂肪酸的分类:⑴按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分类:①长链脂肪酸(含14个碳以上);②中链脂肪酸(8~12个碳);③短链脂肪酸;⑵按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分类:①饱和脂肪酸;②单不饱和脂肪酸;③多不饱和脂肪酸;⑶按脂肪酸的空间结构:①顺式脂肪酸;②反式脂肪酸;⑷按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位置分类:①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②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⑸按双键的几何型态分类:①共轭脂肪酸;②非共轭脂肪酸;3、名词解释:⑴必需脂肪酸(EFA);是指人体不能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⑵包括①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②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4、当C20:3/C20:4的比值大于0.4时,认为是必需脂肪酸缺乏;5、脂类的生理功能:⑴提供能量和储存能量;⑵提供必需脂肪酸;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⑷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⑸对人体有保护作用,能保护内脏器官;⑹维持体温正常;6、膳食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⑴必需脂肪酸及n-3系列脂肪酸的含量:必需脂肪酸含量越高,脂类的营养价值就越高;⑵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高的脂类营养价值也高;⑶脂类的稳定性;⑷脂肪的消化率;7、亚油酸的转化: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8、脂类的食物来源:⑴动物性脂肪:畜禽肉、猪油等;⑵植物性脂肪:菜油、大豆油、花生油等;第三节碳水化合物1、乳糖不耐受症(factose intolerance)(原发性分解乳糖的酶缺乏):有些人由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上的乳糖酶分泌减少或缺乏,会导致乳糖消化和吸收障碍,在摄入含有乳糖的奶类及其制品以后,会出现胃肠不适。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营养: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组织更新、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包括宏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维生素、矿物质;水。

3、水:不仅构成身体成分,还具备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水的生理功能:构成细胞和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 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左右。

在温和气候条件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

4、植物化学物:指植物性食品中除含人体必需营养成分外的一些低分子量生物活性物质,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苷、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萜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等几大类。

5、合理膳食: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合理膳食要求: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保证食物安全;科学的烹调加工;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6、营养素的代谢: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包括: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组织,供给生长、发育和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调节机体生理活动。

合理营养: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失衡造成的危害: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11、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生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

2.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

即:B=I-(U+F+S)。

3.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食物热效应是指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的额外消耗,过去称为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4.完全蛋白质——指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数量充足,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而且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

5.动脂——脂肪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其储量容易受进食情况好坏影响,因此称为动脂。

6.基础代谢——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代谢,即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代谢。

即机体处于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空腹、静卧、清醒状态时,维持呼吸、循环、体温和细胞功能所需要的能量代谢。

7.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这种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其中相对含量最低的成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

8.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是以该种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9.合理营养——从根本上说合理营养是指能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并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的膳食营养。

10.产热系数——即能量系数,是每克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

11.血糖生成指数 (Glycemic Index, GI)——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

根据WHO/FAO对血糖生成指数的定义,食物GI是指人体进食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待测食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AUC)与食用含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后血糖AUC之比。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笔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笔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学基础)1.人体必需氨基酸: 缬亮异亮苏氨酸, 赖色苯丙甲硫氨(蛋), 组(儿童)。

借一两本淡色书来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实质上是使:几种必需氨基酸在比例上接近人体的需要, 比原有的任何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都高。

3、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比较慢, 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必须由食物供应的。

4、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表达: 蛋白质被吸取后在体内被运用的限度。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储留量/ 氮吸取量×1005.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 机体由于摄食过程引起体内能量消耗增长的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大的是: 蛋白质。

色氨酸60→尼克酸(烟酸)17、膳食中胱氨酸与酪氨酸富余时, 可以节约蛋氨酸30%和苯丙氨酸50%, 前两者是条件必须氨基酸。

8、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正常成年人)正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儿童、青少年、孕妇、恢复期病人)负氮平衡: 摄入氮<排出氮(蛋白质摄入局限性、消耗性疾病、吸取不良)排出氮=尿氮+粪氮+通过汗液排出的氮9、受机体营养状态和活动量影响而变动的动脂, 是指: 甘油三酯。

类脂质(磷脂、糖脂、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 定脂。

10、对老年人和动脉硬化患者每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 不超过300mg。

11.单糖类: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类: 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多糖类: 淀粉、糊精、糖原(又称动物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12.目前认为必须脂肪酸有两种: 亚油酸、α-亚麻酸。

13.必须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参与脂质代谢;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物;有减少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结作用。

(与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无关)14、必须脂肪酸最佳的食物来源是植物油类, 特别是: 棉油、大豆油、玉米油。

15.过量摄入能在体内贮存并可引起中毒的是: 维生素A。

16、当碳水化合物摄入局限性时, 脂肪供热因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

《营养与食品卫生》重点总结(考试复习必备)

《营养与食品卫生》重点总结(考试复习必备)

绪论名词解释:营养:是指人体摄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的有益物质以满足机体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加油!加油!第一节蛋白质:蛋白质:是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结构,是功能因子和调控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基本构成单位是氨基酸,由肽键(酰胺键)连接。

(一)氨基酸(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20种,不包括胱氨酸,1.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8+1:蛋-缬-赖-异-苯-亮-色-苏,组氨酸(婴儿)2. 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2种:蛋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3.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可以自身合成,不一定需要从食物中直接供给的氨基酸。

(9种)(二)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1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色氨酸含量定1)2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其中含量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3蛋白质分类:(1)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这类含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营养价值较高,不仅可以维持成人健康,也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蛋、奶、鱼等动物蛋白,大豆蛋白;鸡蛋-参考蛋白)(2)半完全蛋白质:蛋白质中虽然含有种类齐全的必须氨基酸,但是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差异较大,其中一种或几种必须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须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虽可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n1.n science is the study of the rules and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body's n。

including the beneficial components in food。

how the body absorbs and utilizes these components。

and how to improve human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specific。

macro。

and social measures.2.New XXX studies the food system。

food and beverage。

and their nal and other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eir XXX。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3.XXX: the first XXX。

and the second is XXX.Chapter 1: Basics of n1.n is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body taking in。

digesting。

absorbing。

and utilizing nutrients.2.Nutrients XXX lif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must be obtained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3.Nutrient n: protein。

fat。

carbohydrate。

XXX。

and XXX.4.A nal diet。

also known as a balanced diet。

XXX and nutrients obtained from food can provide the body with an appropriate amount in a dynamic process。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知识整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绪论1.营养学(nutrition science)是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新营养学(new nutrition science)是一门研究食品体系、食品和饮品及其营养成分与其他组分和它们在生物体系、社会和环境体系之间及之内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3.营养革命:第一次营养革命:肠外营养;第二次营养革命:肠内营养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营养(nutrition):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整个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3.营养素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4.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又称为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能满足合理营养要求的膳食,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能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避免出现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多而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5.合理膳食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安全③科学的烹调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6.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能满足在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7.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8.推荐摄入量(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总结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1.氮平衡:摄入氮的量与排除氮的量之间的关系。

氮平衡关系式如下:B=I -(U+F+S)2.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或者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要从食物中直接供给的氨基酸。

3.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

其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氨基酸的相对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4.参考蛋白质:可以用来评价其他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例如鸡蛋蛋白。

5.蛋白质功效比值(PER):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年动物,在试验期间内,其体重增加量与摄入蛋白质的量之间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指标。

6.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中,含量较低的必须氨基酸可以干扰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和吸收,从而降低了蛋白质中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利用价值,其中含量最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以此类推。

7.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8.氨基酸评分:某种食物蛋白质中1g氮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中1g氮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之间的比值,用于反映蛋白质中的构成和利用关系。

9.必需脂肪酸(EFA):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那部分脂肪酸。

10.食物热效应: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摄食而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其中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高。

11.蛋白质净利用率(NPU):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包括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两个方面,因此更加全面。

蛋白质净利用率=生物价×利用率。

12.必要的氮损失(ONL):机体每天由于皮肤粘膜脱落,肠道菌体死亡,妇女月经期的失血等损失20g以上氮,这部分的氮损失是机体无法避免的。

13.混溶钙池:人体中的钙99%聚集在牙齿和骨骼,其余1%一部分与柠檬酸或蛋白质螯合,另外的一部分以离子形态储存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这部分的钙就统称为混溶钙池。

14.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化而来,如果在膳食中可以直接提供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利用量就会相应的减少30%和50%,而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就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者半必需氨基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复习资料(大纲版)绪论一、基本概念:(一)营养学:指研究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食物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及人体摄取和利用这些成分以维持、促进健康的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采取具体的、宏观的、社会性措施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二)食品卫生学:指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二、营养学的研究内容1.食物营养;2.人体营养;3.公共营养。

三、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食品的污染;2.食品及其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3.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4.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具体见教材P13)(一)实验研究:1.离体实验;2.整体实验。

(二)人群研究:1.人群志愿者的实验研究;2.人群流行病学调查;3.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的人群研究。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一、蛋白质(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2.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1)构成生物体内的酶与激素;(2)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3)抗体等;3.供给能量;4.肽类的特殊生理功能:(1)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2)促进矿物质吸收;(3)降血压;(4)清除自由基。

(二)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

(三)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四)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中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

含量最低的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五)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六)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从安全性等方面考虑:成人按0.8g/(kg·d),而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推荐1.16g/(kg·d)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利用率高,但同时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植物性蛋白利用率低。

大豆、牛奶、鸡蛋、肉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

(七)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

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八)氮平衡:营养学上指摄入蛋白质的量和排出蛋白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包括:零氮平衡、负氮平衡、正氮平衡。

(九)必要的氮损失: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及肠道菌群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

(十)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意义和方法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品质的鉴定、新资源食物的研究和开发、指导人群膳食等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方法具体见教材P47-49。

二、脂类(一)脂类的分类:脂肪(甘油三酯)、类脂(磷脂、固醇);(二)生理功能:1.贮存和提供能量;2.保温及润滑作用;3.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机体构成成分;5.内分泌作用。

(三)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TA):是指人体不可缺少且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包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

功能:1.构成磷脂的组成成分;2.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3.参与胆固醇代谢。

(四)磷脂:含有磷酸的脂类,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

包括磷酸甘油酯(卵磷脂)和神经鞘磷脂(磷酸胆碱)。

(五)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人体内许多重要的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胆汁、睾酮、皮质醇等)。

(六)脂类的参考摄入及食物来源:1.成人脂肪摄入量应占摄入总能量的20%—30%;2.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一般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3.n-3系列脂肪酸与n-6系列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为1:4-6。

人类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组织、肉类及植物种子,磷脂含量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和蛋类。

三、碳水化合物(一)分类:1.糖: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乳糖和麦芽糖)和糖醇(木糖醇、甘露糖醇等);2.寡糖(低聚糖):由3个以上10个以下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构成的聚合物,包括低聚果糖、低聚木糖、海藻糖等;3.多糖:为带有10个以上单糖分子通过1,4-或1,6-糖苷键相连而成的聚合物。

包括淀粉、膳食纤维。

(二)生理功能:1.提供能量; 2.构成组织结构及生理活性物质;3.血糖调节作用;4.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作用;5.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

(三)碳水化物的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除2岁以下婴幼儿外,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55%—65%,且含有多种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有面粉、大米、玉米、土豆、红薯等,单糖和双糖主要为白糖、水果、糕点,全谷类和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

四、能量(一)人体能量消耗的组成1.基础代谢能量消耗;2.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3.食物热效应;4.生长发育等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BEE):是用于维持基础代谢状态所消耗的能量,指维持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的条件下(一般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

影响因素:1.体型与体质;2.生理与病理状况;3.生活和作业环境。

(二)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产能系数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

1g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时平均产生能量分别为17.15kJ、39.54kJ和18.20kJ;混合膳食中,吸收率分别为98%、95%和92%,故碳水化合物为16.81kJ/g(4kcal/g)、37.56kJ/g(9kcal/g)和16.74kJ/g(4kcal/g)。

(三)人体一日能量需要量的测定方法1.计算法(能量消耗计算、膳食调查);2.测量法(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双标水法、行为观察法、能量平衡法)(四)能量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我国成年人膳食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2%为宜。

五、矿物质和维生素(见末页)第四章公共营养一、公共营养(一)概念:是通过营养监测、营养调查发现人群中存在的营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将营养科学的理论应用于改善人群中营养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二)目的:核心是追求更高的健康水平,包括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

(三)工作内容:1.开展人群健康和营养状况评估;2.分析公众营养问题解决的途径、机遇和制约因素;3.研制针对公众营养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技术指导;4.为国家或地区制定营养政策和规划提供咨询;5.为多部门协调全面解决公众营养问题提供技术咨询;6.评估营养项目的干预效果;7.培训营养专业人才,开展膳食营养科普宣教等。

(四)任务:1.构建营养保健体系; 2.建立营养保健制度;3.促进营养立法和推动营养改善;4.建立营养教育与咨询的专业队伍。

二、营养调查(nutritional survey)(一)概念:指运用各种手段准确地了解某人群或特定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以判断其当前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是公共营养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内容1.膳食调查;2.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3.营养相关疾病临床体征及症状检查;4.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三)营养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1.膳食模式: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2.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参考值作比较;3.能量、蛋白质的食物来源:着重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的比例;4.各餐能量分配比例:三餐能量之比约为3:4:3;5.其他:教材P204(四)社会营养监测1.概念:是指长期动态监测人群的营养状况,同时收集影响人群营养状况的有关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从政策上、社会措施上改善营养状况和条件的途径。

WHO定义:对营养进行监护,以便作出改善居民营养的决定。

2.分类:(1)为制定保健和营养发展计划;(2)为评价已有的营养规划实施的效果;(3)为及时预报营养不良的制定干预规划。

3.资料来源:人口普查资料;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卫生部门常规收集的资料;监测过程中调查获得的资料。

4.监测指标:包括健康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和饮食行为与生活方式指标。

(教材P207)三、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是指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都能满足人体在不同的生理阶段、不同的劳动环境及不同劳动强度下的需要,并能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其核心是营养素要:“全面、平衡、适度”。

四、平衡膳食:是指由食物所构成的营养素,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能提供机体一个合适的量,不致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多,从而不引起机体对营养素需要和利用的不平衡。

★要求: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 2.保证食物安全;3.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4.科学的烹调加工。

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和应用(教材P215)六、营养教育(一)概念: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活动。

(二)目的:为了提高人群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倡导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合理利用天然食物资源纠正营养缺乏和不平衡,促进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改善,减少各种营养相关疾病患病的危险。

(三)内容:1.营养基础知识;2.健康生活方式;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4.我国人群营养及存在的膳食营养相关疾病的状况和变化趋势;5.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6.营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方法:包括营养信息传播和营养行为干预。

(教材P209)七、食品强化(food fortification)(一)概念:是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向食品中添加营养素或天然食物成分,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使之更适合人类营养需要的一种食品深加工。

(二)目的:1.弥补某些食物天然营养成分的缺陷;2.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3.为使某种食品达到特定目的的营养需要;4.特殊人群预防需要。

(三)要求:1.生产企业必须充分论证拟强化食品的应用对象和强化目的;2.符合营养学原理及人体需求的营养素平衡;3.确保强化食品的食用安全性;4.强化食品在口感、感官、价格和工艺等方面必须具有可行性和竞争力;5.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

第五章特殊人群的营养一、孕妇(一)生理特点1.内分泌改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生长素、雌激素、孕酮;2.血液:血容量:血浆容积增加45%~50%,而红细胞数量增加15%~20%;血浆蛋白:总蛋白下降至60g/L;3.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肾血流量增加约75%,肾脏负担加重;4.消化系统:早孕反应;孕后期胃肠涨气、便秘;对钙、铁、VB12、叶酸等营养素吸收增强;5.体重:平均增重约12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