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讲

合集下载

心理学导论课件-感觉

心理学导论课件-感觉

感觉门槛的测量方法
1 绝对门槛
测量能够感知到刺激的最低强度。
2 差别门槛
测量能够察觉两个刺激之间差异的最低强度。
3 识别门槛
测量能够识别特定刺激的最低强度。
感觉适应的概念
感觉适应是指在持续暴露于特定感觉刺激时,对此刺激的感知减弱的过程。 它是大脑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感觉适应的作用
感觉的形成原理
1
感受器
感受器是特定感觉刺激的检测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
2
感觉传递
神经信号通过感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使我们感知到刺激。
3
感觉加工
大脑对感觉信号进行处理、整合和解释,以生成我们的感知体验。
感觉门槛的概念
感觉门槛是指感知到刺激所需的最低强度。它因人而异,并受到注意力、情绪和过去经验的影响。
感觉的种类
视觉
我们通过眼睛感知光线的亮度、颜色和形状。
嗅觉
通过鼻子感知气味的种类和强度。
听觉
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音调、音量和节奏。
味觉
通过舌头感知食物的味道。
感觉的综合性
尽管我们通常单独地感知各种感觉刺激,但它们在大脑中被整合在一起,应复杂的环境。
感觉适应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常见的感觉刺激,从而提高对不寻常刺激的 敏感性。
感觉适应的实验研究
实验设计
通过控制感觉刺激的类型和持续 时间,研究感觉适应的效应。
数据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分 析感觉适应实验的结果。
研究发现
揭示感觉适应对感知和认知过程 的影响。
感觉加工的神经机制
感觉加工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途径的协同作用,包括感觉皮层、辅助皮层和 下丘脑。
心理学导论课件-感觉

第4章 感觉

第4章 感觉

神经齐射理论
观点
声音低于400Hz时,神经频率与声音频率一致 频率较高时,需要神经齐射
缺陷
只能对5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分析,超过5000Hz时,位置理论是唯一基础
其他感觉
嗅觉
适宜刺激:有挥发性的有气味的物质 感受器:鼻腔上部黏膜中的嗅细胞
适宜刺激: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
味觉
感受器:味蕾
敏感程度依次为:苦(舌根)、酸(舌两侧)、咸(舌中)、甜(舌尖)
生理性传导、空气传导、骨传导
音调
频率
声音的特性
响度
振幅
音色
波形
听觉现象
等响度曲线 乐音和噪音
同一条曲线上响度一样 最敏感区域:1000-4000Hz 乐音:周期性 噪音:无周期性
纯音掩蔽
声音的掩蔽
噪音对纯音掩蔽
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罗费尔德
频率理论
观点
耳蜗基底膜复制外界声音频率,又叫电话理论
缺陷
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振动,人耳却能分辨1000-20000
概述
特性
明度
光的强度和反射系数
颜色
饱和度
取决于彩色里掺杂灰的多少
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 颜料混合
相加混合 相减混合
视觉现象
色觉缺陷
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
视觉对比
颜色对比和明暗对比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马赫带
更亮和更暗的区域 侧抑制现象(基本)相邻感受器之间相互抑制
视敏度
视力,通常用视角大小表示
视觉适应
明适应 暗适应
触觉、冷觉、温觉、痛觉
感受器呈点状
两点阈
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触觉刺激的最小距离

04感觉

04感觉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 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 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 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即感觉剥夺影响 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或认识过程。通过对脑 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 调,有的被试者(50%)甚至出现了幻觉 (白日做梦)的现象。
感觉的限制性:绝对阈限以及阈下知觉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几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引起的感受性的 变化
颜色对比
5、感觉补偿作用
指个体某种感觉缺失后由其他感觉加以弥补的 现象。
例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可以通 过脚步声或拐杖击地的回响来辨别附近障碍物、房屋、 河流、旷野等地形,也可以通过触摸觉“阅读”盲文。 聋哑人的振动觉比较发达,他们可以通过地板的振动 来感受和欣赏音乐。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味觉和嗅觉 感觉的化学过程是怎样的? 什么是躯体感?有什么意义? 平衡系统与运动疾病
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定义:外界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 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的反应 模式。信息登记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感觉器官是实现有机体感觉过程的生理装臵, 包括感受器、神经通道、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 个部分。
色盲
常见的视觉障碍




老花眼 由于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导致对近物不 能很好聚焦的视力受损现象 近视眼 许多人的眼睛不完全是球形的,对近物会 很好地聚焦,但是看远物有困难,学生中大约50% 是近视眼,需要借助眼镜或者隐形镜片来对远物聚 焦 青光眼 源于眼球内压力增高,导致视神经损伤, 因此而损害了边缘视力。 白内障 是由于晶状体变混浊而产生的视觉障碍。 严重白内障患者可以做手术更换晶状体 散光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第一节必考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第一节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一、概述(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过程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①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②传入神经的过程;③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

(三)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受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内部感觉包括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可分为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四大类。

在临床上把感觉分为四类: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二、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一)感受性和器官阈限。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作差别感受性。

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感受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K=△I/I(二)感觉性的变化规律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就是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时间、空间模式的不同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主要包括:(1)、后象。

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

由兴奋过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存在于各种感受之中,在视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视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正后象保持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属性。

负后象则与原刺激物所具有的性质相反。

(2)、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当人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分辨出事物的轮廓。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9
第二、内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在人体内部器 官和组织中分布着各种末梢感受器,接受有机 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号。同内部分析器相联系 的有机体觉。
第三、运动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处于中间地位 。它的末梢感受器在肌肉和韧带内,能提供身 体各器官运动和位置的情况。同运动分析器相 联系的有运动感觉、身体及其各部分在空间移 动和姿势的感觉。痛觉能发出对有机体伤害强 度的信号,它分布在有机体的所有分析器中。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7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 产生的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在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中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都曾经独立地存在过,但 是在正常的成年人的心理活动中却很少独立存在。在成 年人那里,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来不及看清物体 、或在实验条件下只要求反映某一属性的时候,才有单 纯的感觉。
当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 ,自己产生刺激。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7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 的意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8
感觉的种类
事物具有各种不同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的不 同的分析器而产生出不同的感觉。人们的主要 感觉器官就是眼、耳、鼻、舌、身。因此,我 们的感觉也主要有五类: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和躯体觉。
依据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和它所处的部位,可以 把感觉分为三大类: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PPT文档资料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PPT文档资料
每一种感受器只接受特定的刺激, 如眼底视网膜的感受性细胞对380780nm的波长反应产生视觉(见图 4.1) 感受器会把特定刺激转换成特定编 码,称为神经冲动的电信号。这些 信号将沿着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皮 层,大脑皮层的工作就是对这些感 觉信息进行整合。 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分别接受 来自视觉、听觉和嗅觉等信息,并 将不同的神经冲动转换为不同的心 理经验。
三、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 煮青蛙的故事 • (一)适应: • 1.概念:在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 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了变 化,这种现象叫适应(adaptation) .
2.明适应和暗适应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当我们从亮处 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 速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bright adaptation):当我们从暗 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 性会迅速下降的过程。
本章学习提要
• • • • • • 走在街上,人是怎样从丰富的刺激中选择和整合信息的? 我们怎样知道洒多少香水就能让人觉得房间有了清香? 人类在对信息整合时存在什么倾向? 我们知觉到的就是绝对正确可靠的吗? 你知道直线会被看成曲线吗? 我们怎样才能减少误会和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和类型 (一)感觉的概念
二、感受性
• • • • (一)心理物理学 (二)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和香水就能觉到它的清香呢? 心理物理学,研究环境中的物理刺激强度与 观察者对这个事件的心理体验大小之间的关系, 费希纳,1981。 因为刺激不能在任何情况都被清楚地觉察到, 所以选取有一半的时间(50%)能觉察到的刺激 强度作为度量心理量的指标。
人为什么会产生联觉呢?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四章 感知觉》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四章 感知觉》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四章感知觉知识点汇总1)感性阶段:是指将客观刺激转换成心理印象的初级阶段。

2)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和动物发展起更复杂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

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信息是人和动物的基本需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Hebb)的“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知觉:是个体借助于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4)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收集和提供原料,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也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一般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个体很难体验到从感觉再到知觉的过程,故心理学将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5)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肤觉包括:温觉、冷觉、痛觉。

6)知觉的种类:按照内容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7)错觉:即错误的知觉,指不能正确反映事物本身属性的知觉。

8)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指不同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能力。

9)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也叫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在“感觉到”和“感觉不到”之间的一个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甲能看到微光,乙不能,则甲的绝对感觉阈限低于乙),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所以甲的绝对感受性高于乙的)。

10)差别阈限:也叫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异量。

11)感官的感受性会随着作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锻炼与补偿-感觉的相互作用。

12)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适宜刺激的作用时,感官对其中某些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创伤治疗
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感觉和知觉原 理,通过创伤治疗等方法,帮助来 访者处理过去的创伤经历,减轻心 理压力和焦虑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01 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感觉和知觉原理,根据学生的不同 学习风格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02 多媒体教学
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结合多媒体资源, 可以创造更丰富、更立体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03 注意力管理
感觉与知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和知觉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个体的感知 和行为。
当个体对某种刺激产 生感觉时,会根据已 有的经验和知觉对这 种感觉进行解释和组 织。
个体的知觉不仅受到 感觉信息的影响,还 受到个体认知、情绪、 期望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 通过改变感觉输入或 调整个体的认知因素 来影响个体的知觉和 行为。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平衡感、运动感和内脏 感觉等。
感觉的测量
01
阈限测量
测量感受器的最小刺激量,即感受器的阈限值, 如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等。
02
主观测量
测量个体对刺激的主观感受,如心理物理实验中 的心理量表等。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 感觉 • 知觉 •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01
感觉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01 的反映。
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认知活动的 02 基础。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而 上
觉依赖

于光的

波长


依赖于

知觉的主体
而 下
例: 人的知

识和经

验会影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你怎么看?
➢ 知觉的分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 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 作错觉。
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即物体知觉。
❖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 油漆、油墨的混合。如将红与黄的颜料混 合配成橘红等。
❖ 两种混合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
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
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 的光被吸收了。
颜色混合的规律(适用于色光混合)
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和它相混合 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互为补 色。例如:黄和蓝、红和浅青绿色。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 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 阈限的大小来测量感受性的。
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 能力。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 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 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
感觉后像的应用:
感觉后像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讲第一部分本章内容讲解本章内容为信息加工部分的第二个章节感觉。

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考点为:2007-5,2007-6,2008-4,2008-5,2008-6,2009-5,2009-6,2009-66,2010-77,2011-3,2011-4,2012-4,2012-5,2012-66,2013-7,2013-67,2014-8,2014-9,2015-5,2015-6,其中考核过一次简答即解释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

本部分主要以客观题为主。

本章框架如下:第二部分本章重要考点一、感觉概述(★考点:2007-6、2010-77、2011-4 )1. 感觉的测量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感官引起的,但人的感官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映,这个刺激范围便是感觉阈限,相应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测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心理学家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用公式可表示为: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即韦伯分数。

这就是韦伯定律。

感觉通道不同,韦伯分数就不一样,韦伯分数越小,该感觉道的感觉就越敏锐,韦伯定律指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3)费希纳对数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了对数定律,他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因此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他推导出下式:P=KlogI,其中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

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都有重要意义,但他所假定的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为事实所否定,且他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所以对数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度时才适用。

(4)斯蒂文斯幂定律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了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关系的幂定律,也叫乘方定律。

他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即感觉到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公式为:P=KIn,其中P代表感觉大小,I代表刺激的物理量,K和n 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数。

2. 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由于持续的刺激作用而导致的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升高(暗适应)或降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2)感觉后像感觉后像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滞留一段时间的现象(电影)。

同原有感觉相同的为正后像,与原有感觉相反则是负后像(色觉一般为负后像)(3)空间融合空间融合是指不同刺激的反映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单一的感觉的现象。

(色光融合)(4)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两种,同时对比是由于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周围部位较弱的刺激,如马赫带;先后对比例子有先吃糖再吃西瓜就很难吃出西瓜的甜味。

(5)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感受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一种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声光音乐会);另一种现象是感觉补偿,如盲人的听觉会比常人敏锐;还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的刺激会产生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红黄是“暖色”。

二、视觉(★考点:2009-5、2008-4、2015-6、2012-4、2015-5、2012-5、2007-5、2012-66、2008-5、2014-8)1. 视觉的含义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复杂、最重要,也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得到高度发展的感觉。

视觉是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

380~7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

低于380nm的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高于780nm的红外线、雷达、广播频带、交流电,我们都是看不到的。

2. 视觉现象光线的基本特征有:波长、强度、空间分布和持续时间。

视觉系统在反映光的这些特性时,便产生了一系列视觉现象。

(1)色觉属性色觉即视觉系统对物体颜色的反映。

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性,指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的视觉效应。

主要取决于光波的波长,对于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对于物体表面来说,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选择性反射。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取决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

普肯耶现象:棒体细胞与椎体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感受性不同所导致的明度感受性差异。

其实质是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向短波方向转变,因而出现了明度的变化。

比如:夜晚看蓝花会觉得比红花亮-是因为夜视觉也就是棒体细胞占主导作用。

(2)颜色混合颜色混合分两种: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是一种加法过程,即各种波长的光相加,同时作用于眼睛,是不同色光在视觉系统中的混合。

颜料混合指不同颜料在调色板上混合之后,作用于视觉系统引起的,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然后作用于人的眼睛的过程。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就是对某种颜色的感受性偏低;色盲分两种,全色盲患者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失去了对色觉的感受性,这种人一般没有锥体细胞系统。

局部色盲患者缺失了对某些颜色的感受性,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

(3)视觉对比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分两种: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如一张灰色的小正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比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暗。

颜色对比是指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如一个灰色的小正方形放在蓝色背景上,它将略显黄色;放在黄色背景上,它将略显蓝色,对比使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的方向变化。

(4)马赫带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马赫带可以用视觉系统中的侧抑制作用加以解释。

(5)视觉适应暗适应是指人眼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早期的暗适应由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共同完成,之后锥体细胞完成暗适应过程,棒体细胞继续起作用,整个暗适应持续30-40分钟。

另外飞行员戴红色护目镜能保护暗适应,这是因为红光可以相当有效的刺激锥体细胞而几乎不能刺激杆体细胞,在戴上护目镜之后,杆体细胞就几乎处于暗适应状态了。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人眼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一般来说暗适应时间较长(40分钟),明适应很快(几分钟)。

(6)视敏度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即视力。

V(视敏度)=1/a(视角)视角:物体通过眼睛节点形成的夹角。

(视角越大,视力越差)最小视角为1分度。

(7)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颜色视觉一般产生负后像。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红色负后像是蓝绿色,黄色的负后像是蓝色。

(8)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产生融合连续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我们看到一系列的闪光,当每分钟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闪光,而感到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

在视觉中,这种现象称为闪光融合现象。

例如,使用交流电的日光灯,虽然每秒钟闪动约100次,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它是断续的。

(9)视觉掩蔽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

视觉掩蔽是指某个物体因另一在空间或时间上与其相邻的物体的呈现而导致可见度降低的现象最常见的例子——抢镜头,或者电影电视中的穿帮。

3. 视觉的生理基础(1)折光机制——眼球眼球包括晶状体、房水和玻璃体,这三种屈光介质加上角膜便构成了眼睛的屈光系统。

(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网膜为三层,最外层是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第二层含有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最内层含有神经节细胞。

棒体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窝周围及视网膜的边缘,对光有较大敏感性,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窝,能清晰地分辨物体细节,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是对光最敏感的部分)明适应:视紫红质见光分解,锥体成主导,因此快;暗适应:视黄醛合成为视紫红质,因此慢(3)视觉传导通路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一是视网膜双极细胞;二是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传到丘脑的外侧膝状体;三是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4)视觉中枢机制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中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特征觉察器是指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在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做出反映。

三、听觉(★考点:2009-6、2009-66 、2008-6 、2011-3 、2014-9 )1. 听觉的含义听觉是人耳对声波的感觉。

人耳能接受的声波振动频率为16Hz~20000Hz,1000Hz~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波段。

听觉差别阈限是在1000Hz,40dB时,频率变化范围的0.3%。

2. 听觉现象(1)音调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

它和声波的频率变化不是完全对应的,1000Hz 以上线性,1000Hz以下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2)音响音响是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强度大听起来响度就高,音响也和频率有关。

(3)音色音色是声波波形的一种主观属性。

波形呈正弦曲线的声音叫纯音;复合音是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纯音混合而成的音;乐音具有周期性的震动,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噪音具有非周期性特征,不仅使人感到厌烦,而且还会引起听觉功能的障碍,甚至导致死亡。

对乐音和噪音的评价既要看哪种音占优势,也要看听着的主观评价。

(4)声音的掩蔽听觉掩蔽是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的感受性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要听的声音叫被掩蔽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叫掩蔽音。

有纯音掩蔽,噪音对纯音的掩蔽,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三种。

(5)听觉疲劳(特定某频率和强度的音持续作用,严重可导致耳聋)听觉疲劳是声音刺激强度大大超过听觉感受器的正常生理反应限度,或特定声音刺激长时间作用于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听觉阈限暂时提高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