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认知方面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主、活跃、有创意的学习语文知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促使学生产生创意。
可以结合外部资源让学生进行自我搜寻学习,例如电视、网络、电影等外部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自主发现。
其次,老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信任感,让学生不怕失败和错误,从而更加积极地探究和创新。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更加活跃自主。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激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例如,在讲解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做角色扮演、进行创意设计等活动,鼓励学生加入更多的元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创新最直接的能力,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创设更多的实践环节。
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夸张、堆砌或乱写等效果明显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老师可以设定一些实践性强、既有知识的要点,又有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比如阅读一些寓言故事、怪物故事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于更好的理解故事中的动物情境可以设计出新的结局。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既倍感荣幸,又深知责任重大。
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呢?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1.放下架子——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水岭。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上这个班的第一课时,我乐呵呵地走进教室,一阵“起立——敬礼”后,同学们坐得是端端正正,一个个怯生生的。
为了打破僵局,我便开始了自我介绍:“同学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是吗?我叫红霞,红色的红,霞光的霞!”(板书:红霞)这时几位胆大的开始悄悄地笑了。
我又继续介绍:“从今天开始,我就教你们的语文课,不知大家喜不喜欢我?”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僵局就这样打破了。
紧接着,我挑战性地问了一句:“哪个能向老师一样也介绍介绍自己?”这时一个女同学举起了手,我向她示意后,她站起来说:“我姓刘,名云杉,乃刘云杉是也!我的特长是唱歌,在班上担任文娱委员。
”我问:“同学们,她说得好不好?”大家说:“好!”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随后又有几位同学起来向我作了介绍。
我一一表扬了他们。
这时好多人举起了手,我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以后慢慢认识吧!下面我开始教大家怎样读书好吗?”大家都说:“好!”元,要新学哪些知识。
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便教他们看目录。
大家一上子来了劲,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翻书声。
不一会儿,好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
我一一抽他们起来说,无论他们说得对否,我都用赞许的目光向他示意,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在同学们一阵激烈发言后,我做了总结,充分肯定大家说得对的地方,指出了没说到的。
这样,全班都不紧张了。
接着,我又教大家怎样了解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怎样预习一篇课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寻有效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的创新兴趣。
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
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创新好奇。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
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
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
二、启发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素养为目标,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外部环境刺激对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情绪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和谐愉悦融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不断产生兴奋点,始终处于学习与思维的亢奋状态,不断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氛围枯燥紧张,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师生关系对立,教学关系紧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只有知识的单向传递,没有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
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基本上没有思考与发表意见的机会,只是如同机器在接收现成的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首先,以情感激情启智。
情感可以说是教学的“润滑剂”,没有情感的教学将如一潭死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只是在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识记与运用,没有对学习的激情,哪里能有创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师生关系,以情感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以情感缓和教学的紧张与枯燥,以情感带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使教学真正成为知识互动与情感沟通的良性过程。
其次,以民主带动学生。
课堂不是“教堂”,而是“学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学堂。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将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各种意见与看法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交流与讨论中交汇在一起,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共同探究问题,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儿童的创造能力中能力也只有在他们的日常活动及相应的结果中表现出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学生或者将已掌握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建,构成新的形式和内容,或者在一些不同事物间发现新的联系。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改变旧观念,关注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关键在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营造创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新事物最易产生好奇心,对与以往不同的环境很感兴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新颖奇异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葡萄沟》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葡萄沟去走一趟。
接着让学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葡萄沟好在哪里”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
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
2 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了不断地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怎样发现呢?可引导学生三看一想一查:看课文、看注释提示、看课后的思考,教材的前前后后都要看,看后想想哪些懂了,哪些没懂,还要哪些问题,然后要查工具书,查资料。
小学生语文课堂创新教学
小学生语文课堂创新教学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字、阅读文学作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方法。
本文将从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论述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有积极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音乐等方式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 组织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录音、视频,展示图片、动画等,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感受和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既要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和文化意识。
以下是几种创新的内容设置:1. 文学作品导读: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导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写作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写作实践,如写日记、写作文、写信等,通过实际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创新教学方式:1. 问题导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探究问题,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新世纪的教育呼唤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质疑、释疑中,在自主探究中,在求异中,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改变观念;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求异思维;发展潜能;创新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在质疑、释疑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
古人云:“学贵有疑。
”质疑的过程实质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在教学《日月潭》第一课时,我在板书了“日月潭”的课题后,问学生:“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一问,学生就有了兴趣,有的提出:“为什么叫日月潭?”还有的提出:“日月潭是个怎样的地方?”我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他们自己去找。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默读课文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找出了解释课题的句子(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并从文中找到了日月潭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
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宽松、融洽、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解决了问题,而我在揭题方面只充当了“导演”的角色。
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动参与探求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我们要解放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产生创新的欲望,在字形教学方面我充分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学习“茂”“岛”这两个生字,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记忆,我要求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想出一个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因为是自己所喜欢的,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兴趣十分高涨。
孩子们真聪明,有同学想到:“茂”字肚子里是空空的,可别往它的肚子里塞东西;有的想到了识记“岛”字的办法:小鸟变魔术,把“一”变成“山”;有的同学运用了“加一加,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控制。
因此,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并能抓住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
如《白杨》一课最后是这样描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
”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沉思”一词有异议,他觉得应改为“深思”,原因是文章倒数第五自然段有描写爸爸的思考,认为再思考是进入“深思”,而“沉思”心理成分很重。
再说后面爸爸的嘴角上又马上浮起了一丝微笑,从人物心理角度推进,在表情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地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既是学生受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等有独特的作用。
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应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现代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互尊,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宽松、自由自在、互不拘谨,允许学生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态和蔼可亲、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影响和感化学生。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透彻的研究教材,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抓住关键性内容,发现突破口,有的放矢的教学,并能充分考虑到教学中突然出现的各种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当的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的手势,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例如:我在教《少年闰土》一文第一段时,设置悬念:让学生想象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景象,再出示一幅描绘闰土瓜地刺猹的彩图,让学生观察,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合理。
大家在生活体验中感知到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再造现象,一个“英俊”、“能干”的少年闰土形象浮现眼前,从而激发学生旺盛的创新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然后讨论:为什么课文一开始就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少年瓜地刺猹图?学生通过思、议,悟出:作者恰恰抓住闰土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把人物写活了。
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并在训练的同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材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就会认真地学好这门课程,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微笑和信任带入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棒?”“谁最聪明?”“谁能把老师问倒了”“你真了不起”“你真勇敢”“你的创意太好了”“老师很佩服你”……来鼓励学生,把-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错了可以重答,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质疑,对老师的教学可以提意见。
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说敢想,这样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萌发出创造的新芽。
二、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的能力作用。
只有解放思想,营造一种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
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
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
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学科教学中,务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面向全体,弘扬个性,提供创新机会。
创新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因材施教,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平等地给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获得创新性发展。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班级授课——分层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多种有机教学形式,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尊重主体,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主体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课堂教学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当学生们阅读一篇课文时,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然后再与其他同学讨论,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者设想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和场景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布置开放性作业除了传统的笔头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想象的故事、做一个手工制作、设计一则广告等。
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外拓展1. 开展阅读俱乐部在学校可以开设阅读俱乐部,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与同学共同交流。
在俱乐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感悟和看法,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 参加语文创意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创意比赛,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创新的写作题材、形式和结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 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剧本创作和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思考人物性格、情节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剧本表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家校合作1. 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批改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批改,让家长和孩子一同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2. 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家长可以组织家庭阅读活动,如亲子阅读会、读书分享、亲子绘画等,从而帮助孩子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
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之一。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跳出传统的观念,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修辞、写作、阅读等多个方面。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讨论和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
语文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写作是一个整合、表达和创造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灵活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创设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语文教学应该创设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不受束缚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和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
2. 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表达和思考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张玉英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年第02期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的新要求。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用创新的方法来实施素质教育,在此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的教育,把学生当作一张自纸,一个容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一味追求高分,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21世纪我国要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
谁的素质高,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将来能成才的不一定是99分、100分的学生,而是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是知道怎么做。
一切从学生的学业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当学习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
二、营造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给交流带来障碍,而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学好这一门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也就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一种敢于创新的氛围。
教学中可以用激励性语言、手势、体态语等让学生心灵愉悦,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与老师、同学讨论。
在所营造的这种氛围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或语言鼓励、或神态暗示、或动作启发、或情绪感染、或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标新立异。
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创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更是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和培养。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老师可以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故事串讲、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写作,如自由创作、议论文、小品文等,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分析中培养对事物的独立见解和判断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目标。
本文从五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理解词语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对诗句进行联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填补课文中的“空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利用课后多答案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课内课外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
”又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要求更高——“当代社会的人才必须具备重要的共同素质特征就是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神经系统,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教材,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理解词语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代汉语,一词多义的,比比皆是。
老舍《养花》有一个词组“有益于身心”。
教学时,我有意让学生查字典找出”益”字的全部解释条,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从五个解释条中选出准确的一个来,经过思考,同学们不约而同选出“好处”的解释条来。
我问:“益字在这里还可以有别的解释吗?”不少学生说:“没有了。
”我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爱迪生计算电灯泡容积》的故事。
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被框框条条关禁的思维像一匹烈马开始放纵起来。
一会儿,有一个学生举起了小手,说:“这里的‘益’字,可以理解为‘利’的意思。
”我反问:“可以吗?”同学们说:“可以。
”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对诗句进行联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诗是诗人对生活的高度概括”。
它的“高度概括”必然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古诗时,注意利用诗句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在培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就从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入手,来谈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也叫思维的丰富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的流畅性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
为了提高思维的流畅性,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对于那些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则及时表扬,为他们大胆思考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
我还常常突破“师传生授”的观念,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促使他们多思。
学贵有疑,有疑而问便是学生多思的表现。
在多思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因此,我经常训练他们多用“为什么?”“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假如……?”等句式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思维的流畅程度。
我经常选择课文中那些容易使人产生某种模糊、不确定或不完善之感,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学生有可能从多种角度去探索,得出各种不同结论或见解的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识矛盾,为学生的思维设下一个个扩散点。
无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疑点,还是教师设下的扩散点,我都认真引导学生调用储存的表象多方探求,运用各种方法来解疑,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达到创造的高度。
二、训练学生随机应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摈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训练学生思维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
”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必要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材内容的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悬念激趣,以情境激趣,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教师尽量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曾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样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样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能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抓起,创新
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沿着各种不
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的思维方式。
它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迅速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关键词: 小学语文培养创新
语文学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重点,是时代赋予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学习上,教师不应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而应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借助想象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
思维。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求异能力的培养对同伴、老师的发言以及对教材提出不同见解在学生中提倡质疑求异,大胆创新的精神。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但课堂上,有时学生提问抓不住要领,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又提不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适当的点拨归纳,指出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即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进而扎实地掌握知识。
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表现为凝神静思的学习行为,是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条件,是学生
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获取知识,寻求自我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在这种对话的过程中学习。
”“发现问题教学法”遵循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要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其中包括疑点、难点、特殊点等。
正确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形象性,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鼓励猜想,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发现者。
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研究的兴趣,自然要提出疑问,疑为思之始、学之由。
学生脑海中的平静被打破了,跃跃欲试,敢于向老师提问,这样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
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的训练。
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
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得习作材料的主要途径。
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对生活中的人、事或景物,才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一旦写起人、事、景、物,那自然会写得真真切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观其形,如临其境了。
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首先应从培养观察能力抓起。
激发观察兴趣,留心生活,觅取素材。
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还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留心生活,觅取积累素材。
兴趣能激起学生观察的欲望,凡是鲜明、奇特、有趣的东西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乐意去观察、主动观察。
主动观察,养成习惯,做好观察记录。
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人都有一定的观察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得以提高。
观察不仅可吸取知识,而且可以使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异同,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作比较观察,这样可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生活
的能力。
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就会细心地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事态的发展,通过多看、多思、多记,获取习作材料,丰富习作内容。
日积月累,心中有“粮”,手上不慌,习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
得到表现,得到认可。
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
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
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2009。
[2]张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9。
[3]耿光宽,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2009。
[4]梁小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