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地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研究
湿地调研资料(一)
湿地调研资料(一)少海湿地公园调研报告调研人:王林明(20146705)调研时间: 2015年10月17日调研地点:少海湿地公园调研目的:对少海湿地公园的动植物与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进行深层次的了解。
同时,结合现阶段湿地公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调研内容:1.1 湿地的概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积水,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相对于海洋与陆地,湿地的面积较小。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的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天然湿地和稻田、池塘、水库等人工湿地。
湿地区内适生着各类野生动植物的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的水分和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相对人为干扰较轻,因此,植物生长茂盛,吸引着许多动物在区内繁衍栖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作为一类生态系统,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一种过渡型生态类型,因而兼有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类型,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质量关系密切。
湿地区域内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水乡泽国,野趣盎然,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2.1 湿地的效益评价2.1.1 社会效益①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湿地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②教育与科研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2.1.2 环境效益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青海湖区域保护规划方案
青海湖区域保护规划方案背景介绍青海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藏高原。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直受到重视。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青海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全面、系统的保护措施,实现青海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提升,保护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文化遗产。
2. 原则:- 生态优先:保护青海湖区域的自然生态,恢复湿地、草原以及湖泊的自然状态,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 可持续发展: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保障居民的生计,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多方合作:加强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青海湖区域的保护工作。
主要措施湖泊水质保护与恢复1. 建立湖泊水质监控系统:建设现代化的湖泊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湖泊水质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随时掌握湖泊的水质状况。
2. 强化污水处理:加大对周边城镇和农田的污水治理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有效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3. 限制工业污染:对于靠近湖泊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测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4. 河流治理:加大对青海湖流域内河流的治理力度,减少河流污染物输入湖泊的量,保持湖泊水质的良好状态。
湿地保护与恢复1. 重点保护区划:划定湿地保护重点区域,禁止一切破坏湿地生态的活动,加强对湿地动植物的保护和生态恢复。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调查,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记录和保护湿地内的珍稀濒危物种。
3. 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湿地植被的修复和水生态系统的建设,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草原保护与管理1. 限制过度放牧: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对草原进行科学管理,控制牲畜放牧的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西宁景观工程施工
西宁,这座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城市,近年来正在经历一场美丽的蜕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宁市的景观工程也在逐步完善,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旅游体验。
首先,昆仑大道西延段的景观工程施工是西宁市的一个重要项目。
这条道路位于城西区、城北区和湟中区内,全长19.4公里,双向六车道,是国道109线昆仑西路改线段工程的一部分。
道路的绿化建设工作设计范围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的中央分车带、侧分带、人行道外侧绿化带、道路边角地、新增绿地及路口景观节点,总面积约204940平方米。
在昆仑大道西延段重点绿化项目现场,记者看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了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着重绿化、美化道路两侧环境,丰富道路景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中央分车带、侧分带、人行道外侧绿化带面积183975平方米,道路边角地两处,共18361平方米,新华联童梦乐园周边新增绿地1074平方米,路口景观节点面积1530平方米。
采用植物配乔木、地被相结合的形式,营造出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此外,西宁市的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也正在进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
该项目旨在进一步加强西宁湟水河流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增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能力。
项目的实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维护和提升湿地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基本功能,保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已成为候鸟迁徙地和栖息地,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场所。
大白鹭、斑头雁、鸬鹚、棕头鸥等鸟类每年都会如约而至,鸳鸯、罗纹鸭、普通翠鸟、蓝翡翠等异乡来客也纷纷前来定居。
除了以上的大型项目,西宁市城东区也在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实施一系列拓空间、提品质的绿化工程项目。
新建了共和路与七一路十字路口的花坛,打造了3个车行道中央分车带和导头绿化项目,着力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品质。
总而言之,西宁市的景观工程施工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景。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湖泊水质管理。
通过加强河流入湖水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或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尤其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保持青海湖水质的稳定和健康。
2. 加强湖岸带保护和恢复。
设立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控制开发建设对湖岸带的破坏,保护湿地植被和鸟类等物种的生存环境。
3. 限制捕捞和加强渔业管理。
制定合理的渔业参与计划和渔业管理政策,限制湖内捕捞量,禁止捕捞相关保护类水生生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加强渔业资源监测和巡查执法。
4.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科研。
建立完善的青海湖监测体系,加强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 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推动青海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同时,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对湖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6.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湖泊保
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青海湖的氛围。
综上所述,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水质管理、湿地保护、渔业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促进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公园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湿地公园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一片宝贵的绿色空间,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然而,如何在保护湿地公园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湿地公园的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湿地公园自然保护策略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湿地公园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蓄水源、净化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确保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湿地水资源管理,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2)加强湿地植被建设,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3)实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确保湿地生物种群的稳定与繁衍。
2.实施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保障湿地公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建立健全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加强对湿地公园的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1)明确湿地公园的功能区划分,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的发展方向;(2)建立健全湿地公园执法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3)加强湿地公园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二、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策略1.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我们要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推动湿地公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发展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打造绿色旅游品牌;(2)推广湿地公园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产值;(3)加强湿地公园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是推动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湿地公园科研基金,支持相关科研项目;(2)开展湿地公园生态监测与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推广湿地公园科技成果,提高湿地公园管理水平。
青海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刍议
T N hn —x , A Y o eg,I e u2 A GZ og i ' M a —f LUZ —h a a n
青 海 湖湿 地 生态旅 游 资源 开发 刍 议
唐仲霞 , 马耀峰 刘泽华 , 一 ,
(. 1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06 ; . 10 22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 青海 西宁 800 ) 10 8
摘要 : 青海湖湿地是中国国际重要湿地 中面积最大 、 建立最早 的湿地之一 , 但由于开发不当 ,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 其独特的湿地
vc st s r e ftr e eo me ie oi u e t u e d v lp m. n h u
K yw rsQnhi ae wtn ;ct rm;osr tnadep itn e od : i a Lk ;ead eo ui cn v i xl t o g l o s e ao n oa i
生态旅游资源景 观破坏严重 ; 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运行机制 , 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 , 因此处理好青 海湖湿地生态旅 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分析 了青海湖湿地生态旅 游资源开发的开发现状 , 针对开发利用 中的不 足提出了促进青海 湖湿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 键 词 : 海 湖 ; 地 ; 态旅 游资 源 ; 护 和 开 发 青 湿 生 保 中 图分 类号 :507 F9 .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4 (00 1 — 94 3 1 5 112 1)0 03 一o 0
青海省河道保护与水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
青海省河道保护与水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青海省的河道保护和水生态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青海省河道保护与水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河道保护问题1. 河道水位易波动青海省位于高原地区,河道水位波动大,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和洪涝灾害。
为解决此问题,应加强水位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波动,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河道堤坝破损严重青海省众多河流的堤坝破损严重,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
政府应投入资金用于堤坝的维修和加固工作,加强巡查和监测保障河岸的安全。
3. 河道垃圾污染严重河道垃圾污染已经成为青海省河道保护的一大难题。
采取定期清理、加强宣传教育、设立河道垃圾收集点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河道垃圾污染,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三、水生态建设问题1.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青海省水资源丰富,但利用不合理导致浪费现象严重。
政府需要建立水资源管理系统,制定严格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推广水资源节约技术,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生态系统退化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应采取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建设水生态恢复项目以及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3. 水污染治理不力青海省存在着水污染治理不力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排污企业的监管与治理,同时加强水污染监测和警报机制的建设,确保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四、可行的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律保障体系。
2.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增加对河道保护和水生态建设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相关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强化监管与宣传教育加强对河道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工作的监管,建立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的机制,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
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探讨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48 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探讨◎杨玉成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所属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因此我国在各地区已经建立了很多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设立对实现湿地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明确相应的管理计划,导致湿地自然保护区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结合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高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探讨湿地是指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整合体,湿地与森林、农田形成了全球的三大生态体系。
由此可以说明,湿地是大陆上所有生物的基础,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在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并建立专业的管理部门,从而有效提高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得到规范,结合科学的工作方式,能够实现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求。
一、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湿地自然保护区在管理工作上应当树立长期的管理目标,结合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创建出合适的保护工作,因此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内容主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不同的地理名录,同时确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数据库。
(2)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做到不同区域所采取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同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起到威慑作用。
(3)对于湿地和水禽管理的研究人员应当加强培训工作,相关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执法、管理、研究等方面。
(4)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工作,密切关注湿地自然保护区与周围环境的公共关系,不断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从而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保护工作。
(5)展开科学的研究工作,不断收集相关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据,并且加强数据的分析能力,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管理计划能够得到完全落实。
(6)创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并且积极结合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相应的工作条件,做好管理计划,并且彻底执行。
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探讨
能 实现 又好 又快 地发 展 。
青 海 的经 济社 会 发 展 ,特 别 是生 态 环 境保 护 与 建
设不仅关系着 自身的发展 ,还关系着全 国的可持续发 展 和 中华 民族 的长远 发 展 ,甚 至 关 系着 全 球 的生 态 安
全 。因此 ,依 据 省情 和 其 特殊 的生 态地 位 ,在高 原 建 立 适 宜 的湿地 生 态保 护 政 策 与补 偿 机制 ,对恢 复 与 治 理 不 断恶 化 的生 态 环境 、实 现全 面 建设 小 康社 会 的 目 标 具有 重 要 的意义 。 11 建立 高原 湿地 生 态保 护 补偿 机 制 。是 经济社 会 发 .
湿 地 面 积 1 8 5万 h 2. 5 m ,河 流 湿 地 面 积 2 .3万 h , 1 6 m
1 建立高原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 制的必要性
十七 大报 告 强调 指 出 : “ 学发 展 观 ,第 一 要 义 科 是 发 展 ,核 心是 以人 为 本 ,基 本 要求 是 全 面协 调 可持 续 ,根 本 方 法 是 统 筹 兼顾 ” “ 革 开 放 是决 定 当 代 。 改 中国命运 的关键 抉择 ,是 发 展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复 兴 的必 由之路 ;…… ” 。我 国 3 0年 来改 革 开放 取得 的伟 大成 就 ,充 分 印 证 了 只有坚 持 改 革 开 放 和 中国特 色 的社 会 主 义 道 路 , 中国才 能 发 展 , 人 民才 能 富裕 ,改 革 开放 是 符合 民心 ,顺 应 时 代潮 流
对高原湿 地保 护具有极其 重要 的意义 。本文从青海藏 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角度出发 ,探讨 建立 高原湿地生 态保护补 偿机 制 ,以缓解和遏制其功 能下 降,解决 区域 内民生发展问题 ,促进青海 省生态保护 战略和优势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湿地生态保护 ;补偿机制 ;青海省
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方式方法
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方式方法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青海的生态环境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重要的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方式方法。
第一,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
青海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珍稀物种的重要基地。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增加保护区的面积和数量,确保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
第二,控制工业污染。
青海省的工业发展虽然相对较慢,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高治理效果。
第三,加强水资源管理。
青海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保护好水资源对于青海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
同时,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的理念,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四,推动可持续发展。
保护青海的生态环境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第五,加强重点生态问题的治理。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面临着草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重点生态问题。
我们应该加大对这些问题的治理力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对生态问题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出现的生态问题。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
青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挑战。
保护青海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控制工业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重点生态问题的治理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和改善青海的生态环境。
西宁湿地公园的建设探讨
析 , 西 宁 湿地 公 园规 划 及 建 设提 出 了措 施 建议 。 地 关 键 词 :湿地 公 园 ; 宁 ; 设 ; 西 建 发展
中图分类号 : 13 X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9720 )308 . 1 496 (060 . 70 0 0 2
Ap r a h o n tu to fEv r l d r e n I I p o c n Co s r c in o e ga e Ga d n i Xi i g ll
收稿 日期 :O6—0 —1 2O 5 8
构筑以防护功能为主, 兼具观光、 休闲、 旅游多功 能综合性生态景区, 以顺应 日益增长 的生态旅游 市 场 的需 求 。 同时 , 依托 西宁市 的区位 优势 , 不仅
可 以吸纳 西宁 市 及 其 周边 一 定 区域 的 旅游 客 源 , 甚 至可 以 吸纳 部分 国内 、 外 的客源 市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旅游 海 其
BA0 u— e g Xi —F n
( ii o syS tn X n gQnhi 10 8 C i ) X n gFr t t o 。 i n iga 80 0 。 hn n er a i i a
Ab ta t Ev rld o sr cin wa n lz d i nig a c r ig t mp ra c f e eg a e, e est f sr c : e ga e c n tu t s a ay e n Xi n c od n o i o tn e o v rld n c s i o o y d v lpn n c n t t n e ega e a d n n Xii ̄-a wel s o p o lms n v rld c n t cin. e eo ig a d o sr i v rld g r e i n r uc o s l s me r be i e ega e o sr to a u Me s r so v rld o sr c o d i r ga a u e fe ega e c n tu t n a t p o rmm r u g se i n s we e s g e td. Ke y wor s: e ga e g r e Xiig; n t cin; v lp n d Ev rld ad n; nn Co sr t u o De eo me t
西北高寒地区西宁市湿地公园驳岸空间研究
西北高寒地区西宁市湿地公园驳岸空间研究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黄河源头地区,属于西北高寒地区。
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隐藏着一个珍贵的自然宝藏——西宁市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西宁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参与自然保护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作为西宁市最大的公园之一,西宁市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为19.8万平方米,位于城市的繁华区域。
它以湖泊、湿地、花草树木等景观为主要特征,园内有广泛的绿地和游憩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
然而,由于西宁市属于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干燥,供水困难,湿地公园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驳岸空间的研究。
驳岸是指河、湖等水体周围用砖、石、木等材料修建的护岸,用以保护水体的岸线免受侵蚀和坍塌的现象。
对于湿地公园而言,合理和科学地设计驳岸空间,既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又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驳岸的设计应考虑到西宁市湿地公园的特点。
西宁是典型的高寒地区,年均气温低,夏季短暂但湿度较大,冬季则干燥且寒冷。
因此,驳岸应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冬季保温性,以防止严寒的天气对驳岸的破坏。
同时,在夏季,驳岸需要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保持水体的清新和生机。
其次,驳岸的设计还需兼顾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保护。
湿地公园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驳岸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持湿地的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
在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天然石材、木材等环保材料,避免使用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材料。
此外,驳岸的设计还应考虑水质的净化和处理问题。
西宁市湿地公园是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结合体,河流水质的处理和净化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游客健康至关重要。
驳岸设计中应设置适当的水生植物,利用其吸收营养物质和过滤废水,在减少水质污染的同时,增加湿地景观的美感。
最后,驳岸空间的研究还需要充分考虑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湿地公园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游客压力。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游客的安全,驳岸的设计应考虑到承载能力、人流疏导等方面的因素,确保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西宁北川湿地公园养生园运用的造景手法
西宁北川湿地公园养生园运用的造景手法(最新版)目录一、西宁北川湿地公园概况二、养生园的造景手法三、养生园造景的意义四、结论正文一、西宁北川湿地公园概况西宁,青海省省会城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海拔 2261 米的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区。
过去,西宁给人的印象是干旱、荒凉。
然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西宁市近年来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36%,建成了 124 个公园游园、街头绿地,绿道里程达 465 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3 平方米,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北川湿地公园是西宁市最大的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为 211 公顷。
公园以湟水河为主体,围绕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功能,规划建设了多个区域,其中就包括了养生园。
二、养生园的造景手法养生园是北川湿地公园内一个专门为游客提供养生休闲场所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设计师运用了多种造景手法,营造出了一个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优美环境。
1.借景:养生园巧妙地借助了湟水河的自然风光,将河水引入园内,形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水系。
这条水系如同一条银带,将养生园内的各个景点串联起来,使游客在漫步过程中,能够时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2.造景:在养生园内,设计师还打造了多处景观,如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叠石等。
这些景观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添了园区的趣味性,让游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
3.植物配置:养生园内种植了大量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备的植物,如花卉、灌木、乔木等。
这些植物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视觉享受,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游客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休闲环境。
三、养生园造景的意义养生园的造景手法,旨在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游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赐。
同时,养生园的造景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追求,是西宁市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西宁北川湿地公园养生园运用的造景手法
西宁北川湿地公园养生园运用的造景手法【引言】在我国,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景观,越来越受到关注。
西宁北川湿地公园养生园,作为一个兼具生态、休闲、养生功能的场所,以其独特的造景手法吸引了大量游客。
本文将分析养生园的造景手法,探讨如何打造一个宜居的养生环境。
【西宁北川湿地公园养生园的概况】西宁北川湿地公园养生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
公园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融合了自然、人文、科技等多种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宜养、宜游、宜赏的绿色空间。
【造景手法的运用】1.水源景观设计:养生园充分运用水源景观,如湖泊、溪流等,为游客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水景氛围。
同时,采用生态护岸、湿地植物等手段,增强水域自净能力,维护水生态平衡。
2.植被景观设计:养生园内植被丰富多样,选择了适应本地气候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地被等,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
此外,还运用了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设计手法,提高了绿化覆盖率。
3.园林建筑景观设计:园林建筑与景观相结合,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
如休闲凉亭、观景平台等,为游客提供了休息、观赏风景的场所。
同时,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性能。
4.道路与广场景观设计:养生园内道路系统清晰,方便游客游览。
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搭配不同形式的广场,如文化广场、休闲广场等,为游客提供活动、交流的场所。
【养生园特色设施及活动】养生园内设有康复中心、养生食堂、文化展览馆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养生服务。
此外,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手工制作、亲子活动等,丰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结】西宁北川湿地公园养生园以独特的造景手法,创造了一个宜居、宜养、宜游的生态环境。
通过充分利用水源、植被、建筑和道路等景观元素,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空间。
关于青海湖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调查
活动背景
❖ 活动背景介绍
为什么我们会选取这样一个主题? ❖ 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减小、湖水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 2005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缩小至四十多年来最低点。 ❖ 而现在与面积最小的2005年相比,面积增加了109.22平方公里,达
❖ 答: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 因:一是由于1998年退耕还草,采 取的保护措施改善了周边草场在青 海湖这个生态系统中作用。二是由 于近些年来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附 近雪山的消融量增加入湖河流的流 量加大。
Alliance
与青海湖自然保护局有关人员
❖ 总结:我们从采访自然保护局相关人员得知以下结论, 在2005年之前青海湖面积持续下降,而从05年开始 面积有所回升,面积回升的原因有,退耕还草减少了 水土流失,使流进青海湖的河流含沙量减少;全球气 温上升雪山融化;大坝拆除增加的河流的流量。另一 个结论则是否定了旅游业对青海湖面积的影响。
❖ ❖ 问:青海湖的入湖河流主要有几条? ❖ 答:主要有八条比较主要的汇入河,
其中最大的入湖河流为布哈河,其汇 入量大约占整个汇入量的50%,共 280km。其他的的有黑马河,沙柳河、 泉吉河等。
Alliance
与青海湖自然保护局有关人员
❖ 问:青海湖周边的草场是否有沙漠化的现 象?
二次采访青海 湖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管理局, 访附近的牧民 及僧人,询问 年长者关于青 海湖变化的见
解;
前往青海湖鸟岛 自然保护区查看 实际情况并采访
周边牧民。
在各大高校及人 口密度较大的地 方展示我们的调 查结果,发放关 于青海湖湿地变 化现状、原因及 采取相应防护
措施的传单。
Company Logo
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A
5
调研地点
地点:城北区段北川河
地点简介:北川河位于湟水 河干流北岸,是湟水河的一 级支流,黄河二级支流,流 域面积3371km2,全长 149km,自北向南流入西宁 市区,其上有2条支流,分 别为宝库河和黑林河,两河 汇合后为北川河,北川河流 经西宁市区长度13.0km。
A
北川河部分河段 6
园林水景功能 : 1、排洪蓄水2、造景(自然水体在城市 景观中多作为基底或对其它景观起着衬托作用,人工水体 的作用多体现在对水岸的改造)3、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调节城市的小气候条件。(水体在增加空气的湿度和降温 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对周围生态环境,水体本身也有 所改善)4、开展水上各类活动与游览。
二号湖:景区建设主题是养身园,由渡桥禅语、道法 会元、法印吾心等多个景点组成。这里计划将建设一处体 育休闲公园,让市民走进这里,感受运动休闲的乐趣。
三号湖:景区设置体现怀古园史诗篇,由神秘之舞、 彩陶记忆、西平初现等景点组成。
A
28
公园规划——滨水生态景观建设
四号湖:将建设成为河湟园,主要景点有炀帝西巡、古道 交融、墙影昔现等。
世界银行一期贷款项目--西宁防洪及流域管理利用世行贷 款项目投资(康家桥—青海大学路段)5308.35万元,正在做 项目前期工作
A
23
公园规划——生态河道建设工程
A
24
公园规划——生态河道建设工程
A
25
公园规划——生态河道建设工程
A
26
公园规划——滨水生态景观建设
六个湖打造滨水休闲区 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将致力打造西宁城市特色滨水休
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景观部分和生态河道以西所有公共绿地、 水街景观方案编制、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量清单 编制、预算书编制等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湿地保护宣传工作总结(2)
湿地保护宣传工作总结(2)活动还宣传了近几年来XXXXXXXX湿地生态保护、XXXX(XXX)城郊北部湿地工程、XX段湿地治理与保护、XX段湿地治理与保护与XXXXXXXX湿地恢复与治理项目。
向全市人民展示了市委市政委治理和恢复XXXX湿地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成就。
活动开展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前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都对此次宣传活动赞誉有加,称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让他们了解了湿地知识以及XXXX的人文历史,还对未来XXXX的城市建设充满期盼,更加热这座位于中国享有“塞上江南”美誉的金XXXX。
湿地保护宣传工作总结 [篇2]2017年11月6日,是首个“xx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根据省厅林自函〔2017〕655号通知要求,2017年11月4日,xx区林业局携手xx-xxx-x国家湿地公园隆重举行了“xx湿地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并开展了一系列湿地宣传活动,我局紧紧围绕“湿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主题,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保护湿地重要意义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保护湿地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现将开展湿地日宣传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安排部署。
为做好2017年首个“xx湿地日”宣传活动,使湿地知识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促进我区湿地保护工作再上台阶,我局充分利用“xx 湿地日”的有利契机,以省厅林自函〔2017〕655号通知要求为指针,我局成立了由局长xx同志担任组长、xx同志担任副组长,单位各二级机构与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积极谋划,对“xx湿地日”宣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采取多种形式,联合xx-xx国家湿地公园共同进行了广泛的湿地宣传,确保首个“xx湿地日”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围绕宣传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我局经过认真研究,紧紧围绕“湿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宣传主题,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宣传活动方案,即第一阶段在湿地周边集镇上采取摆设宣传咨询台、散发宣传材料、张贴横幅等形式进行宣传;第二阶段让宣传走进,走近青少年,开展科普讲堂活动,利用学生们课间活动,通过在学校发放宣传页、张贴横幅等进行宣传,以确保宣传活动的有效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西宁地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研究作者:李雪林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4期摘要通过对青海西宁地区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推进全市水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今后湿地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西宁;湿地;保护;建设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4-12284-03Study on the Wetland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in Xining of Qinghai ProvinceLI Xuelin(Forest Station of Xining, Xining, Qinghai 810001)Abstract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in Xining of Qingha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urthermore, suggestions about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wetland were put forward for promoting eco-civilization of 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Key words ;Xining; Wetland; Protection; Construction作者简介李雪林(1972-),女,青海湟中人,高级工程师,从事西宁市林业科技研究、推广,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141027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1]。
湿地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保障着国家的生态安全[2]。
青海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地,也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境内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基地,俗称“中华水塔”[2]。
青海高原独特的高海拔湿地资源已成为世界湿地保护组织关注的重点。
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也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现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4个区和大通、湟中、湟源3个县,总面积7 649 km2,其中市区面积510 km2,2013年末常住人口226.76万人[3]。
西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是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也是公认的“中国夏都”[4]。
西宁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宁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具典型性、脆弱性、功能多样性的特点,重要的地理区位使湿地环境和功能不仅影响着当地的河道、人居环境,还直接关系着江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但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历史等原因,西宁地区的湿地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应具有的生态效能也随之下降,处于严重威胁之中。
因此,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好西宁地区湿地资源对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生态文明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1 西宁地区湿地资源概况据史料记载,解放前,西宁的湟水河内可行渡船,上游伐木水运可达兰州。
西宁古八景中的“湟流春涨”,指的就是曾经的湟水两岸春季涨水,花开树绿时的景色[4]。
1.1 西宁地区湿地类型及总体分布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湿地分类系统,据2009年青海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西宁湿地划分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类8型,总面积6 214.96 hm2(表1)。
根据水利部全国一、二、三级流域分类规定,西宁地区涉及一、二、三级流域各1个,分别为黄河区、龙羊峡至兰州段和湟水流域。
西宁地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西纳川河、沙塘川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药水河等9条较大河流,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市,其大小支流共有200 余条,有56 条长年性河流从南向北汇入其中[5],这些河流共同构成西宁特有的河流水系,西宁地区主要的湿地资源就分布在这些河流两岸和依靠河流水源而形成的众多水库、河塘及沼泽地区。
其中,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宁市重要的水源地,由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汇合而成,为湟水一级支流。
表1 ;西宁地区湿地类型及面积统计湿地类湿地型面积∥hm2划分标准Ⅰ河流湿地1永久性河流4 044.75河床(枯水河流)宽度≥10 m,面积>10 hm2的河流2季节性河流89.413洪泛平原125.40Ⅱ沼泽湿地1草本沼泽12.492沼泽化草甸1 017.25面积≥8 hm23地热湿地8.33Ⅲ人工湿地1人工库塘905.75面积≥8 hm22输水河11.581.1.1河流湿地。
主要分布在大通县和湟中县(表2)。
表2 ;西宁地区河流湿地分布hm2地区总面积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西宁市零星湿地区366.03300.7465.29大通县零星湿地区2 305.862 174.1616.78114.92湟中县零星湿地区1 175.381 168.047.34湟源县零星湿地区412.28401.80 10.481.1.2沼泽湿地。
主要分布在大通县和湟源县(表3)。
1.1.3人工湿地。
主要分布在大通县和湟中县(表4)。
表3 ; ;西宁地区沼泽湿地分布hm2地区总面积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内陆盐沼沼泽化草甸地热湿地淡水泉绿洲湿地西宁市零星湿地区大通县零星湿地区181.19181.19湟中县零星湿地区28.7020.378.33湟源县零星湿地区828.1812.49 815.69表4 ; 西宁地区人工湿地分布hm2地区总面积库塘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盐田西宁市零星湿地区68.3256.7411.58大通县零星湿地区516.62516.62湟中县零星湿地区332.39332.39湟源县零星湿地区1.2 西宁地区湿地植物资源西宁地区地形复杂多样,高山、峡谷、丘陵、沟壑、河流纵横交错,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创造了天然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不同习性生物的生息繁衍。
西宁地区的植被区系属青藏高原植物亚区的唐古特地区,现有蕨类植物8科、8属、12种;裸子植物4科、8属、23种;被子植物(按Engler系统)87科、435属、1 119种;共有维管束植物99科、451属、1 154种(其中有栽培植物278种,占全部植物的24.09%)[6]。
据调查,西宁地区湿地共有植物77科282属612种(表5)。
西宁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科、属、种数分别占全市科属种数的77.8%、62.8%、63.7%,这说明西宁地区湿地植物种类是比较丰富的。
表5 ;西宁湿地植物科属种及占全市的比例类别湿地植物科属种全市植物科属种百分比∥%科属种蕨类植物88118812100.0100.091.7裸子植物3612482375.075.052.2被子植物6626858987435111975.961.652.61.3 西宁地区湿地动物资源野生动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据不完全调查,西宁地区现有野生动物86种,分属34科17目,属于国家Ⅰ、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9种,涉及到《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3种。
湿地区域内有野生动物44种,分属19科12目(表6),属于国家Ⅰ、II级重点保护的物种有6种。
境内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比较少、自然条件相对严酷的高山沟壑地带,且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由表6可以看出,西宁地区湿地动物的种类在全市也是较为丰富的。
表6 西宁地区湿地脊椎动物目科种及占全市的比例类别湿地脊椎动物全市脊椎动物目科种占全市同类物种比例∥%目科种鱼纲128128100.0100.0100.0两栖纲124124100.0100.0100.0爬行纲12225750.040.028.6鸟纲67199174566.741.242.2哺乳纲3611482275.075.050.02 西宁地区湿地资源利用及保护现状2.1 ;湿地主要利用方式西宁地区湿地主要直接利用方式:一是提供了直接利用水源并补充地下水,是西宁及其下游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源;二是利用湿地修建人工景观绿地,为市民及游客提拱游乐场所,先后修建了人民公园、南川公园、湟乐公园、朝阳公园、儿童公园、文化公园、宁湖公园、海湖湿地等;三是作为自然旅游风景区,如宝库峡、察汗河、黑泉水库、鹞子沟、盘道水库、湟中蚂蚁沟水库、上五庄水峡森林公园等名胜景点,是西宁地区主要的自然湿地旅游区。
2.2 湿地资源保护现状2.1.1保护面积逐年增大。
目前,西宁地区建立了以河流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保护区域为10.79万hm2。
成立了湟水流域(西宁段)综合治理管理委员会,以治沙为突破口,开展湟水河道的综合治理,防治、保护和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涉及9.32 km2。
建立了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1处,面积509 hm2。
保护力度逐步加强。
近几年,西宁市加快生态建设和保护步伐,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和“清水入城”、“西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等一系列河道治理、水源保护和湿地恢复等工程,打造“夏都”旅游和宜居城市品牌,大幅增绿治污,严格执法保护环境,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取得了显著成效。
2.2.3宣传教育逐步深入。
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及参与意识,利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开展湿地知识普及讲座、宣传、比赛;结合巡山、查获盗猎和破坏森林生态资源的案例,进行以案释法教育,并开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内容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提高了群众的保护意识,有效地制止了违法行为。
2.2.4文化资源得到拓展。
西宁大通河、湟水河流域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神秘的西王母祭拜,演绎炎帝崇拜的社火,传承古羌遗风的丹噶尔皮绣,神秘奇特的庙宇法会,荡气回肠的“青海花儿”,昆仑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交融互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结合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开展了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宣传活动。
2.2.5保护成效逐步突显。
随着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强和提高,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物种资源得到进一步恢复,突出表现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种群数量不断扩大,如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岩羊、蓝马鸡、马鹿等已在保护区频繁出现,且种群数量都在30~60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