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 月经不调

合集下载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学新世纪

月 经 后 期
病因病机


情志抑郁,疏泄不及—后期 实 气郁化火,扰动冲任—先期 禀赋素弱,重病久病 肾气不足,行血无力 后期 精血不足,血海空虚 虚 肾阴亏虚,虚火内扰—先期
月 经 先 后 无 定 期
病因病机:小结

月经先期:

热(实/虚)、气虚 寒(实/虚)、瘀、气血不足

月经后期:





初潮:14岁(11-16岁) 绝经:49.5岁(45-55岁) 特殊月经现象: 并月(2月一至) 居经或季经(3月一至) 避年(1年一至) 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 激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 生理性停经: 妊娠期、哺乳期


概述:3、西医学认识
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分泌之 激素的调节,而呈现周期性之 子宫腔流血。 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 的动态关系失于平衡 月 经不调

月经生理(中医)
肾气旺盛 肝脾调和 月经按时而下 冲任脉盛
相关因素:①脏腑:肾肝脾、胞宫 ②经络:冲、任 ③气血
病因病机

血热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 旺行 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 月
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 经
先 期

脾虚统摄无权 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 思虑伤脾
病因病机



寒主凝滞 外感寒邪,寒凝血脉 久病伤阳,运血无力 气滞血瘀 化生不足 久病体虚,阴血亏虚 饮食劳倦伤脾

按:此例患者平素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致使 化源不足,经血不生,因而月经逐渐减少以至 闭经。由于化源不足,经血不生,使用破血通 经之法,更伤气血,故而反出现气血亏虚症状。 每在月经周期少腹微痛,是夹有瘀阻之征。故 补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养胃,艾灸神阕、中脘 温阳益脾养胃。脾胃气旺,气血有源,新血得 生,经事得行。再佐以通经活血之法,配泻归 来、三阴交,与前法前穴交替施治。是以温阳 健脾养胃为主,通经活血为辅,补中寓通而收 效。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及名家医案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及名家医案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及名家医案【概说】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的改变而言。

月经不调在临床上一般多表现有“经早”、“经迟”和“经乱”三种类型。

月经周期每月提前八、九天,甚至半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经早”或“月经先期”;若月经周期每月推后八、九天,甚至四、五十天一潮,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经迟”或“月经后期”;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超过七天,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经乱”或“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是由于机体受垂体前叶及卵巢内分泌激素的调节而呈现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子宫腔流血。

如垂体前叶或卵巢功能异常,就会产生月经不调。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肾、肝、脾三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的关系。

肾气充盈,则冲、任二脉调和,月经正常,如肾虚而致冲、任功能失调,或肝热不能藏血,脾虚不能生血,均可使月经的周期及经色、经量发生变化。

经早的发病机理有二:一是血热,平素阴虚阳盛,或肝郁化火,或冲任受热,迫使经血先期而下,血量增多;二是气虚,因劳倦过度,饮食失调,以致脾虚气弱,统血无权,故月经先期来潮而量多。

经迟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机体营血不足,或气血运行受阻,因而月经后期;如行经之时,过食寒凉生冷,冒雨涉水,寒邪侵袭,客于胞中,血为寒凝,经脉不畅,或因久病体弱冲任不足,血海不充,故月经来迟而涩少;或因肝气不舒,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受阻,以致月经后期而量少。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若情志不遂,或忿怒伤肝,以致肝气逆乱,故月经愆期;若平素肾气不足,或因房事不节,生育过多,冲任受损,以致肾气失守,闭藏失职,而致月经不能定期来潮。

【临床表现】经早: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两次。

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粘稠,兼见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

月经量少色红,经质粘稠,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虚热证。

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夹有瘀块,经行不畅,或胸胁及乳房作胀,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苔薄白,脉弦数者为郁热证。

中医视角下女性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

中医视角下女性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

中医视角下女性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表现,它的正常与否往往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状况。

月经不调,是许多女性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月经不调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涉及到多种因素,需要通过辨证论治来找出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调理和治疗。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

脏腑之中,肾、肝、脾的功能尤为重要。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

若肾气不足,则天癸不至,冲任不盛,血海空虚,可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甚至闭经。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若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则会出现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乳房胀痛、痛经等症状。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就可能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等问题。

气血的充盈与调和也是维持月经正常的关键。

气血不足时,血海不盈,月经往往量少、色淡、质稀。

而气血瘀滞,经血运行不畅,则会出现经行腹痛、有血块等表现。

在经络方面,冲任二脉与月经关系最为密切。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就会导致月经周期和经量的异常。

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证型:1、肾虚型肾气虚:多表现为月经初潮推迟,量少,色淡暗,质稀。

伴有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等症状。

治疗应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为主,常用方剂如大补元煎。

肾阴虚:常见月经先期,量少或多,色红,质稠。

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

治法为滋肾养阴、调经止血,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

肾阳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

伴有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等。

治疗宜温肾助阳、养血调经,选用右归丸。

2、肝郁型肝郁气滞: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有块。

伴有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

调理应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可用逍遥散。

肝郁化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质稠。

伴有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满。

治疗当疏肝清热、凉血调经,方剂如丹栀逍遥散。

3、脾虚型脾气虚: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

女性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方法

女性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方法

女性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方法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取任脉、足太阴经腧穴为主。

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穴取关元、三阴交、肝俞。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可参照本篇论治。

病因病机月经多与肾、肝、脾有密切关系,肾气旺盛,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经血按时而下。

月经先期多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所致。

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如外感寒邪,血为寒凝;或外病伤阳影响血运;或久病体虚,阴血亏损;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

月经先后无定期多由气血失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溢蓄失常所致。

如情志抑郁,疏泄失常;或肝气不舒,血为气滞;或肾气亏虚,失其封藏,冲任不调,该藏不藏则月经提前,藏而不泻则月经错后。

辩症论治月经先期主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

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者,为气虚证;月经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者,为实热证;月经量少或量多,色红或紫,质稠有块,伴少腹胀痛,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郁热证。

分析:属气虚者,脾虚而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经期提前,量多。

气虚不能化血为赤,故色淡质稀。

阳气不振,不能旁达升举故神疲肢倦,气短。

血虚心神不安故悸。

脾虚运化不利则纳少便溏。

舌淡,脉细弱为中阳不振之象。

属虚热者,阴虚水亏,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而月经先至或量多。

阴血不足则量少。

血中有热经血质稠。

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脉细数。

虚火上炎则两颧潮红,舌红少苔。

属实热者,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早量多。

血为热灼故经色深红或紫,质稠。

热扰心神则心胸烦闷,热灼津液故口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燥。

舌红苔黄脉数为热盛于里之象。

属郁热者,肝郁化热,迫血妄行故经早。

肝失疏泄故经量或多或少。

血为热灼故经色红紫质稠。

中医如何诊治月经不调

中医如何诊治月经不调

中医如何诊治月经不调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很多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诊治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

脏腑之中,肾、肝、脾的功能尤为重要。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藏精;肝主疏泄,调畅气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这些脏腑的功能失调,就容易导致月经不调。

从病因病机来看,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多种多样。

情志失调是常见的因素之一,比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郁气滞则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月经不调,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痛经等症状。

饮食不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或者暴饮暴食、饥饱无常,都会损伤脾胃。

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濡养冲任,导致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

此外,劳逸失度也会影响月经。

过度劳累,耗伤气血;过度安逸,气血运行不畅,都可能导致月经异常。

还有外感邪气,如寒、热、湿邪侵袭人体,也会影响冲任气血,导致月经不调。

在诊断月经不调时,中医注重四诊合参,即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收集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

面色苍白或萎黄,多为气血不足;面色晦暗有瘀斑,可能是血瘀;舌苔厚腻,多为痰湿内阻。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如患者声音低微,多为气虚;月经有异味,可能是有湿热。

问诊是了解病情的重要环节,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以及伴随症状,还有饮食、睡眠、情志等方面的情况。

切诊主要是切脉,通过脉象来判断病情。

如脉细弱多为气血不足;脉弦多为肝郁;脉涩多为血瘀。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讲究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气血不足型的月经不调,常见的症状有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

中医诊断学如何帮助改善妇女月经不调问题

中医诊断学如何帮助改善妇女月经不调问题

中医诊断学如何帮助改善妇女月经不调问题对于广大女性来说,月经不调是一个常见但又令人烦恼的问题。

月经不调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的紊乱、经量的异常、经期的延长或缩短,甚至还可能伴有痛经等症状。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可能给她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诸多困扰。

而中医诊断学在改善妇女月经不调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而分析判断疾病的本质。

在面对月经不调的女性患者时,中医诊断同样遵循这一原则。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

如果患者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面色晦暗,可能有血瘀的情况。

舌苔的薄厚、颜色也能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

比如,舌苔薄白可能是寒证,舌苔黄腻则可能是湿热。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通过听患者的说话声音、呼吸声等,可以了解其元气的盛衰。

比如,声音低微可能是气虚。

而嗅患者的口气、分泌物等气味,也能提供诊断线索。

问诊在中医诊断月经不调中尤为关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周期、经量、经血颜色、质地,以及有无痛经、乳房胀痛等伴随症状。

还会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情绪、大小便等生活状况。

比如,患者如果经常熬夜、压力大,可能导致肝郁气滞,从而影响月经。

切诊主要是指脉诊和按诊。

中医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脏腑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性质。

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常见的脉象有弦脉(多提示肝郁)、细脉(可能是气血不足)等。

按诊则是通过按压腹部等部位,了解有无疼痛、肿块等异常。

通过以上的综合诊断,中医可以对月经不调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气血不足是导致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之一。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月经产生的物质基础。

如果女性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思虑过度等,都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无源。

气血不足时,月经往往量少、色淡、周期延长,甚至闭经。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妇科疾病是指妇女因生理、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中,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等。

中医妇科治疗以中药为主,有“药补为主,医食同源”之说。

下面对中医妇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生理期的周期、周期次数和量的异常变化,包括月经提前、延后、脱期、腹痛、出血量过多或过少、闭经等症状。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失调、肝经郁滞、脏腑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调经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十宣、四神等方针灸穴位,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腹部阵发性剧痛,也称月经痛。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等引起的经络不畅所致。

治疗时,可以选择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川芎、丹参、桃仁等药物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疏肝行气、月经调暖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月经过少月经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是由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气血阴虚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养血、调经和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肌层。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血郁滞、肝肾不和、气滞血瘀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赤芍、桃仁、三七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破气活血、祛瘀止痛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五、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夫妻一年内规律性同房而未避孕而未成功受孕。

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滋补肾气的中药如人参、熟地、枸杞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培元、调经养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学—月经不调

针灸治疗学—月经不调

衡量月经是否正常的4个指标
• 周期:每个女人的周期都不尽相同,从21天到35天不等都 算正常,关键是是否准时。
• 血量:女性在月经期间失去的血量应该在85克之内,持续 3~7天。出血量最多的时候集中在前3天内(占总失血量 的90%)。
• 血块: • 月经不再来:
不来月经首先要排除怀孕的可能。如果不是怀孕,就要 检讨你的生活方式:旅行、压力、剧烈运动、减肥过度以 及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月经周期。分泌紊乱也会导致月经 周期的延长。另外,患有多囊性卵巢囊肿或者长期服用黄 体酮类口服避孕药也会使月经周期变长。
肝热型:舌红苔薄黄,经色紫红,质稠结块, 心烦急躁,口苦咽干,胸闷胁胀乳胀。
经期推迟的四种类型:
气滞型:舌淡苔薄,胸乳腹胀痛,经少色暗有结块, 挟瘀时,舌绛有瘀斑,经行下腹胀痛较甚。
虚寒型:舌淡苔白,经少色淡质清,溲清便稀, 腰酸乏力,经行下腹隐痛,喜用热敷。
血虚型:舌质淡,经少色淡,心悸少寐,面色萎黄, 头晕眼花,经行经后下腹隐痛,喜用手按。
针灸治疗学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月经量.月经的颜色等发生 异常改变的一种证状, 是妇科常见病证。
如月经周期每月提前8-9天甚至半月,连续2个周期以 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月经超前”。 月经周期延迟7天以上,甚至每隔40-50天一行,连续2 个周期以上而经期和经量在正常范围,称为“月经后 期”,又叫“经期延后”。
• 嗜烟酒
嗜好酒烟烟雾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 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在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女性中, 有25%~32%的人因月经不调而到医院诊治。每天吸烟1包 以上或饮高度白酒100毫克以上的女性中,月经不调者是 不吸烟喝酒妇女的3倍。故妇女应不吸烟,少饮酒。

中医实用技术-月经不调

中医实用技术-月经不调
以理气和胃; ❖ 经行量少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以养血活血
调经; ❖ 若气郁化热,心烦口苦,经量增多者,去当归、煨
姜,酌加丹皮、焦栀子、茜草以清热凉血止血; ❖ 兼肾虚者,酌加菟丝子、熟地、续断以补肾调经。
七、血瘀
❖ 主证:所致月经不调主要临床表现类型为月 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证见经量或 增多或减少,或经期延长,经血色黯有块, 经行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 有瘀点,脉涩或弦涩。
3、检查
❖ 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略小。
❖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卵巢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 可通过基础体温测量、阴道细胞涂片及宫颈粘液结 晶等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以了解卵巢功能。 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卵巢的发育和病变。先天不 足者,多有发育不良的体征。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临床表现 ❖ 月经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2周以内,但经期正常。
第十章 常见妇科病的诊疗技术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概述】
一、概念 ❖ 月经失调是指月经周期或经量、经期超出正
常范围。临床表现类型有:月经先期、月经 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 少、经期延长。
二、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一)月经先期
❖ “所谓经早者,当以每月大概论”,“勿以素多不 调而偶见先期者为早”——《景岳全书·妇人规》
(三)月经过多
❖ “经水来有多者,不论肥瘦皆属热也。”— —《万氏妇人科》
❖ “妇人有经水过多,……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 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傅青主女 科》
(四)月经过少
❖ “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也,四物人参 汤主之”,“肥人经水来少者,责其痰碍经 隧也,用二陈加芎归汤主之”。——《万氏 妇人科》
加减:

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妇科学》-月经不调

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妇科学》-月经不调

如阴虚血热而致经期延长,药用生 地15g、山茱萸12g、山药15g、丹皮12g、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枸杞子15g、菟 丝子12g、益母草15g、仙鹤草12g、炒茜 草12g、乌贼骨15g以养阴清热,凉血止 血。
女贞子、旱莲草为二至丸,出自 《医方集解》,具有补益肝肾之功效, 可用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之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闭经及不孕症等多种妇科疾 病;同时由于旱莲草还具有较好的凉血 止血之功效,因此本方常用治阴虚血热 所致之妇科出血性疾病。
基础体温双相—黄体萎缩不全
如辨证为气虚而致经期延长,以补气养 血调经为主,药用炙黄芪30g、党参15g、白 术15g、生地15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 10g、淮山药15g、川断15g、益母草15g、乌 贼骨15g。 如血瘀而致经期延长,药用当归15g、川 芎15g、赤芍15g、丹参15g、台乌10g、枳壳 10g、益母草15g、炒蒲黄12g、炒茜草12g、 乌贼骨15g以化瘀止血。
(2)月经过少、月经后期
治疗以行气活血通经为主,辅以补肾调理 冲任,因势利导,增加经量或促使月经按期来 潮。方法为经行第1天或预计月经来潮前l~2 天用调经方治疗。 调经方的药物组成:当归15g、川芎15g、 赤芍15g、丹参15g、台乌10g、枳壳10g 、桃 仁12g、红花10g、土牛膝10g、川断15g、枸杞 15g、菟丝子15g、桂枝15g、甘草5g。
10.复方阿胶浆、八珍颗粒、红霖 四物合剂,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不调。 复方阿胶浆:口服,1次1瓶20毫升, 1日3次; 八珍颗粒:开水冲服,1次1袋3.5 克,1日2次; 红霖四物合剂:口服,1次10~
15ml,1日3次。
(三)临床经验介绍 1.经前及经期的治疗 (1)月经过多 经期治疗以补气 摄血为主,患者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 若不及时止血,则可导致阴血暴亡、气 随血脱等急重征象,因此“留得一分血, 便保得一分命”。通过长期临床实践, 总结出的止血方具有较好的补气摄血止 血作用。

女人月经不调,健脾调经灸血海穴、三阴交穴

女人月经不调,健脾调经灸血海穴、三阴交穴

女人月经不调,健脾调经灸血海穴、三阴交穴
本文摘自《特效艾灸方》
灸血海穴:调血,健脾利湿
三阴交穴:养血补血,滋阴养阴
月经不调是女性月经病的统称。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因经期感受寒湿、过食辛辣寒凉食物。

郁怒忧思或多病久病等内外因素引起脏腑
功能失调。

需滋补精气、调肝养血。

灸血海穴——调血,健脾利湿
血海意即血之归聚处,也就是说,本穴具有调血的作用,可用于与血有关的疾病。

妇女以血为本,所以多用于月经病的治疗。

灸三阴交穴——通气滞,疏下焦,调血
三阴交穴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

脾化生气血、统
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

故艾灸此穴可使闭经等月经不调消失。

贴心提示
闭经患者一定要避免长期熬夜工作,长期熬夜直接耗伤女性气血。

要学会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房事过度。

忌暴饮暴食,忌肥甘厚腻。

针灸治疗课件妇儿科病证4.月经不调

针灸治疗课件妇儿科病证4.月经不调
,安全性较高。
针灸治疗的原则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证候类型,选择相应的穴位和针 灸方法进行治疗。
整体观念
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状况,综合调理。
标本兼治
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注重调整患者的根本病 因,以达到长期的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内分泌失调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 能紊乱,导致激素分泌 异常,进而影响月经周
期。
生殖系统疾病
心理压力
不良生活习惯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 囊卵巢综合症等,可引
起月经不调。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
能导致月经不调。
如过度节食、长期熬夜 等,也可能影响月经周
期。
02 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
针灸治疗的优势
疗程
每周1-2次,连续治疗3个 月经周期。
04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诊断明确
在开始针灸治疗前,需要对月经不调 的症状进行明确的诊断,确定病因和 病型。
患者沟通
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病情、体质、 生活习惯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
排除禁忌症
确认患者没有针灸的禁忌症,如凝血 功能障碍、皮肤感染等。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 作用机制,包括对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作用,有 助于进一步揭示针灸治疗的优 势和潜力。
03
02
标准化与规范化研 究
制定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标准 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提高针灸 治疗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通过 建立标准化的评价体系,确保 治疗效果的可重复性。

中医针灸学-妇科治疗

中医针灸学-妇科治疗

➢ 气虚
➢ 虚热
➢ 实热
月经后期 推迟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
➢ 寒实
➢ 虚寒
月经先后无定期
➢ 气滞 ➢ 肾虚
第一课件网在线 ()
月经先期
治则: 清热调经
处方: 关元 血海
随证配穴: 实热—太冲,虚热—三阴交、 太溪,气虚—足三里、脾俞、气海,心 烦—神门,月经过多—隐白。操作:毫针 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气虚者针 后加灸或用温针灸,每次留针30min,10 次为一疗程。
气滞血瘀:腹痛剧烈,下血量少,精神紧张,胸脘胀闷,舌 质黯红,脉沉实而疾数不匀。
刺灸法
治则: 理气,调血,下胎 处方: 三阴交 合谷 至阴 随证配穴:气血虚弱—足三里穴,心悸
气短—内关。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
留针30min。
耳针法
选穴: 腰椎 皮质下 内分泌 内生殖器
○ 方法:毫针刺,中等刺激,每隔3~5min捻转1次, 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痛经
概说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胀痛,甚则剧痛难忍,甚或 恶心呕吐等为“痛经”。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
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针刺治疗有很好作用,但痛经原因较多, 必要时作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精神刺激,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
病因病机
Hale Waihona Puke 处方:中极 太冲 三阴交 合谷随证配穴:胸胁胀满—内关,小腹胀满— 归来。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 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选穴: 内生殖器 内分泌 卵巢
方法:毫针刺,中等刺激,每次2~3 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15~ 20min,10次为一疗程。也可揿针 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 日更换1次。

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

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

月经不调的症状
总结词
月经不调的症状包括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异常、经量异常等。
详细描述
月经周期异常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或者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经期异常 表现为经期持续时间过长或过短,或者在非经期出现少量出血;经量异常表现 为经血量过多或过少,或者出现血块等症状。
月经不调的原因
总结词
月经不调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疾病、精神压力等。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针灸疗法不断得到完善和创新。现代 针灸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形成了更 为科学和规范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的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针灸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脏腑、 经络的功能,从而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 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详细描述
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包括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生 殖系统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此外,精神压力过大、不良生活 习惯等也会导致月经不调。
03
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
针灸的历史与传承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的传 播和应用。
05
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针灸治疗的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
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月 经不调的症状,如痛经、 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 多或过少等。
生殖内分泌调节
针灸能够调节生殖内分泌 轴的功能,促进卵巢、子 宫等生殖器官的血液循环, 从而改善月经不调。
心理状态改善

新版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 (2)

新版月经不调的针灸治疗 (2)

周期。
THANKS
感谢观看
月经不调的原因
总结词
月经不调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精 神心理因素等。
详细描述
内分泌失调是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多囊卵巢综合症 、高泌乳素血症等;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瘤等也会导致月经不调;精神心理因素如压力、焦 虑、抑郁等也会影响月经周期和经量。
03
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 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有 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02
月经不调的基本知识
月经不调的定义
总结词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 经量等发生异常改变的一种常见 妇科疾病。
详细描述
月经不调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长或短, 经期或长或短,经量或多或少, 甚至出现闭经、崩漏等症状。
治疗方法二:艾灸法
总结词
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温通 经脉,散寒止痛,以治疗月经不调。
详细描述
艾灸法主要通过艾条或艾炷对特定穴 位进行温热刺激,如中极、子宫、命 门等穴,以调整子宫功能,缓解经期 疼痛、月经周期不规律等问题。
治疗方法三:拔罐法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作用,促进 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紧张,改善月经 不调。
月经不调的症状
总结词
月经不调的症状包括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异常、经量异常、痛经、闭经等。
详细描述
月经周期异常表现为周期过长或过短,或者完全没有规律;经期异常表现为经期过长或过短,或者经期提前或推 后;经量异常表现为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出现血块;痛经表现为下腹疼痛、坠胀等不适感;闭经表现为连续数 月无月经来潮。
05
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与效果

针灸治月经不调

针灸治月经不调

针灸治月经不调在女性同胞生活中月经不调的想象是常见的,如果我们对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没有一定的重视的话,病情就会一直蔓延下去。

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针灸治月经不调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针灸的好处疏通经络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

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同样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以足阳明胃经为例:足阳明经气偏盛之牙龈肿痛,取本经内庭穴,泻热通经止痛;足阳明经气偏衰的胃痛,可取本经足三里穴,温通经络补虚止痛;足阳明经气逆乱,包括浊气上逆的呕吐,清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

亦可取本经足三里穴,升清降浊,调和胃气;足阳明经气阻滞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经髀关、伏兔等穴,疏通经气,畅和气血。

调和阴阳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阳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刺泻法,并灸。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月经不调耳穴疗法

月经不调耳穴疗法

月经不调耳穴疗法
一、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缘中、肾、皮质下。

配穴:
月经过多,经期提前加脾、肾上腺、耳中;
月经过少,经期延后加交感;
月经先后不定期加垂前。

二、取穴依据
全息生物学:内生殖器——调理气血,滋养胞宫。

内分泌学说:内分泌、缘中、皮质下(丘脑的反射区)——调整内分泌功能。

藏象学说:肾——调冲任,补肾气。

经验用法:
脾、耳中、肾上腺——统摄血液,止血;
交感——活血;
垂前——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三、注意事项
1、治疗月经不调,以每月月经来潮为一个疗程,故治疗多在月经期间。

2、一般治疗3个月周期正常即可,故要求患者坚持治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月经:
– 书写:初潮、周期、经期、绝经; – 量、色、质
特殊月经:初潮、绝经、激经、暗经、闭经、倒 经
中医的认识
从脏腑言,月经为血,与肝(藏血)、脾(统 血)、肾(藏精,精血互生)三脏及女子胞关系 密切。
从经脉言,则与任(主胞胎)、冲(为血海)、 肾经、脾经、肝经关系密切。
从气血言,则气病(气滞、气逆、气陷、气虚)、 血病(血寒、血热、血虚、血瘀)、气血同病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等均可导致 月经不调
辨证
月经先期
– 气虚:经期提前,经色淡质稀,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细弱。 – 血热:经期提前,经量多色红,质粘稠,口干,便秘,舌红苔
黄,脉滑数者,属实热;量少,色红,质粘,潮热盗汗,五心 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属虚热。
月经后期
– 血虚:经期推迟,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伴头晕耳鸣, 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 关元/中极、三阴交: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 – 子宫、血海:调经经验穴
操作
– 关元/中极:向会阴部斜刺;或透向子宫穴;
辨证/随症加减
–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 – 实热加地机、蠡沟/行间; – 虚热加然谷、交信;
辨证/随症加减(续)
– 血虚:参“气虚” – 血寒:归来(灸)、命门(灸) – 肾虚:肾俞、太溪 – 肝郁:太冲、期门 – 月经过多加隐白,腰骶疼痛加肾俞、次髎。
连续3~5个月经周期。 其他可能导致月经不调的因素:节食、宫内节育器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病因病机
经早(月经先期):气虚、血热; 经迟(月经后期):血虚、血寒; 经乱(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 。
生理上
病理上
临床表现
肝主疏泄 肝失疏泄 脾生气血 气血不生 脾统血 脾不统血
肾精化血 精不化血
疏泄太过
疏泄不及
血虚 气虚 阴虚 阳虚
量多,色淡 量少,色淡 量少,色深 量多,色深 质稀 质稠
月经不调
定义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 广义的月经不调,泛指一切月经病,包括闭经、崩漏、 痛经、经期紧张综合征等;
– 狭义的月经不调仅仅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色、经 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生理病理
正常月经反映下丘脑-垂体-卵巢(简称为性腺 轴)神经内分泌的正常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 对性激素的周期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器 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均可导致不同类型的月 经失调。常见者有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 过多和痛经等。
– 血寒:经期推迟,量少,色暗红有块,小腹冷痛,遇热痛减, 苔白,脉沉紧。
月经先后无定期
– 肾虚:经期不定,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 舌淡苔薄,脉沉细。
– 肝郁:经期不定,量或多或少,有块,伴胸胁乳房胀痛,喜叹 息,脉弦。
体针治疗
治则:调理冲任。 主穴: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血海 备穴:归来、大赫、次髎、地机、蠡沟、交信 方义
其他治疗
耳针法
– 选穴:肾、肝、脾、子宫、内分泌
皮肤针法
– 部位:腰椎至尾椎、下腹部任脉或脾经、下肢足三阴 经循行线
– 操作:轻叩,皮肤潮红为度。
按语
切勿将早孕、宫外孕当成月经不调处理。 注意经期卫生,忌食生冷或刺激性物品。 避免精神刺激,减轻体力劳动。 本病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针治,经期停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