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四则(利于中考的文言文)
中考初中文言文课外精选篇目
中考初中文言文课外精选篇目中考文言文课外精选篇目一、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二、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注释: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
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
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三、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棗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释:荆宣王:就是楚国的国君楚宣王。
中考必背文言文
一、文言文1、《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曹刿论战》末端·《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七年级下册常考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常考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常考的课外文言文篇目可能因地区和教材版本而有所不同。
但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这些篇目在许多版本的教材中都有可能出现:
1. 《论语》六则
2.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庄子》一则
4. 《列子》一则(《薛谭学歌》)
5.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6. 《卖油翁》
7. 《三峡》
8. 《古文二则》(《黄鹤楼》《于园》)
9. 《陌上桑》
10. 《木兰诗》
这些篇目都是比较经典的文言文篇目,也是七年级下册常见的课外文言文考试篇目。
如果你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你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初三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天又雨,公将焉之?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给。
②宣王说.之:通“悦”,喜欢。
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
去:离开。
(2)及.孟子长。
及:等到。
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初三要背的文言文
初三文言文背诵篇目及解释一、《出师表》- 诸葛亮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董允之责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董允等,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第一段:先帝开创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困乏、物资短缺,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中考最常出题的文言文15篇
中考最常出题的文言文15篇
以下是中考中常出题的文言文15篇(仅供参考):
1. 《论语》中的《学而篇》
2. 《孟子》中的《离娄上》
3. 《史记》中的《陈涉世家》
4. 《左传》中的《僖公二十二年》
5. 《诗经》中的《关雎》
6. 《周易》中的《乾》
7. 《庄子》中的《逍遥游》
8. 《韩非子》中的《五蠹》
9. 《论衡》中的《儒林》
10. 《三国演义》中的《隆中对》
11. 《红楼梦》中的《葬花词》
12. 《水浒传》中的《燕青救赵员外》
13. 《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
14. 《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15. 《老子》中的《道德经》
这些文言文主要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以及哲学著作等。
请注意,出题情况可能因地区和年份而有所不同,具体以各地中考考试的命题为准。
建议学生广泛阅读文言文作品,扎实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
(2021整理)中考课外文言文70篇
中考课外文言文70篇1.酒以成礼2.常羊学射3.次非杀蛟4.大脖子病人5.高阳应造屋6.竭泽而渔7.功名8.目贵明9.自知之明10.对牛弹琴11.稼穑艰难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13.孙泰逸事14.蔡磷坚还亡友财15.王恭从会稽还16.钱太守断鹅17.博学之,审问之18.杀身成仁19.弃书捐剑20.陆游家训21.病痞22.司马光勤学23.昔有长者子24.岳飞二三事25.和尚敬茶26.造酒忘米27.尊师28.刘备纳贤29.求不死之药30.僧寺夜读31.炳烛而学32.赵广拒画33.治国如栽树34.郭进治第35.一言具狱36.赵奢论税37.家富性啬38.夏侯贪鄙【夏侯彪之】39.社鼠40.晏子之御者【晏子仆御】41.陆游书巢【陆游筑书巢】42.魏文侯问李克43.楚恭王立太子44.牛首马肉45.楚人学齐语46.公季成不识贤47.宠辱假设惊48.君子行于道路49.王罴性俭率50.王猛执法51.孟子见粱襄王52.孟子答梁惠王53.王羲之学书54.叔敖受教55.子路见孔子56.巨蛇偷蛋57.在衡遇鬼58.楚子发母59.南垣善谕60.柳子厚风范61.五十步笑百步62.武王克殷63.欹器满覆64.大器晚成65.孔子马逸66.郭氏之墟67.楚人献鱼68.臣僚见太祖69.不责僮婢70.年羹尧镇西安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觉察〞,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宏伟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启迪和感悟。
在中考中,文言文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中考课外文言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语有不周,其何错乎?思则有不周焉,言之有不周焉。
春秋者,万物之始发也;寒暑者,万物之所以息也。
曩者予视夫春秋之后,至底涉大川,以为春秋吾友也。
今而视之,其抱布裋栖冬鳞鳞然乎?是不以为后凋也已矣。
以为自然乎!是不以为后凋也已矣。
至于言寒暑者,是人之所同知也,独未有言之也。
犬马知食之恶者皆曰之,独未有言寒暑者。
【翻译】孟子说:“只有在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之后凋谢。
”这种言语有何不周之处?思考的时候有不周之处,言论表达的时候也有不周之处。
春天和秋天,是万物的生长和休养的时候。
曾经我观察春秋之后,一直到大河边,以为春秋是我的朋友。
如今再去观察,它拥抱着布被,在冬天栖息呈鳞次栉比的样子。
这还能说是它后来凋谢吗?这是自然的原因吗?这还能说是它后来凋谢吗?至于说寒冷和炎热,这是人类所共同知道的,只是还未有人说出来。
狗马知道食物的好坏,都可以说出来,只是还未有人说出寒冷和炎热。
【简析】这段文章出自《孟子·尽心上》,通过孟子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思考,强调了对人类思考和言辞表达的重要性。
这段文章旨在告诉人们思考和言辞时要具备周全的思维和表达。
2.《庄子·外物》庄子曰:“有物有则然,有则吾以有,无则吾以无。
物无非无,至人无外。
”无外,故能成其内;成其内,故能腊其外。
故时穷则动,动则易,易则乐。
事未尝不变,变则殆矣!【翻译】庄子说:“有物就是有,没有物就是没有。
物质不存在,至人心中也不存在。
不受外界影响,所以能够修养内心;修养内心,所以能够显现于外。
所以适应时势的变化,变化后易于快乐。
九年级必背文言文
九年级必背文言文九年级必背文言文如下:一、《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成为了众多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思想内涵上也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等语句,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二、《醉翁亭记》:欧阳修的作品。
文章以“乐”字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等语句,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早晚景色的变化。
三、《湖心亭看雪》:张岱的小品文。
文字简洁淡雅,描绘了西湖雪景的奇丽和作者的独特心境。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描写,如一幅水墨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文章通过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比喻,引出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强调了人应当坚守正义和道德。
五、《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所作。
作者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后辈勤奋学习。
其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语句,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六、《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战胜齐国的故事,强调了“取信于民”“一鼓作气”等军事思想和策略。
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等语句,对战争的描写和分析十分精彩。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中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小事,设喻说理,讽谏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最终使齐国变得强大。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等语句,展现了邹忌的智慧和讽谏的艺术。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4、写出由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文言文课外篇四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
他是清代文学家。
②北面承贽:拜师。
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
④庶几:有希望。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②某则愿庶几焉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 ③④12、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①纂录:摘录。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14、颜回好学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写作语言,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应对中考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初三中考必背的21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卜算子·咏梅》雪落下,严霜至,梅花却自笑且开。
经冬藏后气如温,万千蕊丝竞含苞。
千山蜀道撑巴蜀,九坛碧水那般深。
纵然千年白雪下,照样能灿烂如霞。
2.《长恨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劝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子四书汉所传。
若老子,仁者乡。
2024中考必背文言文
2024中考必背文言文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
中考课外文言文大全篇一: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一)李将军[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
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陈: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二一)李将军答案1.(1)传授 (2)它,代石 (3) 距离 (4) 跑 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
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可能因地区和考试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供您参考:
1. 《论语》
2. 《鱼我所欲也》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曹刿论战》
5. 《左传》
6. 《邹忌讽齐王纳谏》
7. 《战国策》
8. 《出师表》
9. 《桃花源记》
10. 《三峡》
11. 《马说》
12. 《小石潭记》
13. 《陋室铭》
14. 《岳阳楼记》
15. 《醉翁亭记》
16. 《记承天寺夜游》
17. 《爱莲说》
18. 《送东阳马生序》
以上仅是常见的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具体考试范围和要求请以当地考试院或教育局发布的官方信息为准。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注重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多读、多写、多练,以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中考会考的文言文
中考会考的文言文1.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三峡》(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处一《文言文四则》语文
处一《文言文四则》语文
摘要:
1.介绍《文言文四则》
2.阐述文言文的重要性
3.分析《文言文四则》的内容和结构
4.总结《文言文四则》的教育意义
正文:
《文言文四则》是我国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它由四篇经典的文言文组成,分别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和《滕王阁序》。
这四篇文章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材料。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工具。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四则》中的四篇文章,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是文言文的典范。
其中,《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醉翁亭记》则通过描述醉翁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桃花源记》则通过讲述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滕王阁序》则通过赞美滕王阁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总的来说,《文言文四则》不仅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教材,也是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
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7篇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课外文言文阅读(A级)(一)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俟工(sǐ):等待。
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二)④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⑤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①庚寅:指1650年。
②小奚:小书童。
③木简:这里指木板。
④阖:关闭。
⑤牡下:上锁。
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
束()许()熟()愠()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三)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
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夏月④,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⑤,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注释】①魏收:北齐人。
②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③调:嘲笑。
④夏月:夏季。
⑤讽诵:背诵。
【文言常识】关于“戟”。
上文郑伯嘲笑魏收说:“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所有兵器。
“戟”本是青铜制成的兵器,它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既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横劈的作用。
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其中说到的“戟”就是这种兵器。
除矛、戈、戟外,古代进攻的武器还有刀、斧、箭、炮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及:②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颇已属文:②欲以武艺自达:③积年,板床为之锐减:④以文华显:3.以下对“遂折节读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B.因此跟随别人读书C.于是埋头读书D.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
【译文】魏收十五岁,已经很能写文章。
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爱好练习骑马射箭,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
荥阳郑伯和他开玩笑说:“魏郎你用的戟多少重啊?”魏收很惭愧,于是回过头来读书。
夏季,坐在木板床上,跟随着被树遮蔽的影子移动背诵书。
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精力充沛不懈怠,(后来)他凭借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
【参考答案】1.①等到;②停,此指懈怠。
2.①很能写文章。
②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
③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
④凭文章华丽而著名。
3.A申屠敦之鼎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②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
云螭斜错③,其文烂如④也。
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
淬⑤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
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
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
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
”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
”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敦不平,辨数⑥不已。
众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申屠敦:复姓申屠。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
后演变为工艺品。
③云螭(chī)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
④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
⑤淬(cu ì):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
⑥辨数:多次争辩。
辨,通“辩”。
⑦折辱:挖苦。
【文言常识】说“诚”。
“诚”可指“诚实”“诚心”,如“心诚则灵”,又如“无诚意则去”。
上文“是诚非真也”中的“诚”,解为“确实”“的确”,作副词用,句意为这的确不是真品。
又,“吾诚章某之子”意为“我确实是姓章的儿子”。
它又解为“如果”,如“诚能如此,则王业可兴矣”,意为如果能这样,那么大王的功业可兴盛了。
【思考与练习】1.请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布衣:②焉:③象:④穴:⑤略类:⑥第:⑦孰:⑧次第:⑨已:⑩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②其形酷肖是:③吾今然后知势足以变易是非也:④士之于文亦然:3.本文主题思想是。
【译文】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
(这个鼎外形)云和螭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
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
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
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
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
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权贵人)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
”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
”申屠敦忿忿不平,争辩个不停。
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敦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了。
”龙门子听了笑着说:“敦认识的有什么晚的?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
”【参考答案】1.①平民;②指代汉鼎;③模仿;④打地洞;⑤大体相同;⑥只是;⑦哪个;⑧依次;⑨停;⑩闭口。
2.①那权贵把它当成珍宝,在招待宾客宴饮时欣赏它。
②那开头极像这鼎。
③我经历这事之后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颠倒是非)。
④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
3.抨击社会上有权势就可颠倒黑白的现象。
强弱之辩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①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②弱。
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
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
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
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③其弱也。
(选自唐·罗隐《两同书》)【注释】①奉:尊重。
此指陪衬。
②御:支配,此指显出。
③辍(chuî):停。
此指消除。
【文言常识】“然则”及其他。
“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事情还有本源。
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
【思考与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夫:________________ ②宗:__________________③金:________________ ④至: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怯懦之谓耶?3.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译文】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
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
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不在于有力。
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水是天下最柔软的。
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那么水的柔弱能成就它刚强的一面,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
【参考答案】1.①句首发语词,无义;②推崇;③金属;④极。
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3.强与弱是相对的。
诸葛亮传略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
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⑤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⑦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三国志》)【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
②扰乱:动乱。
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
④刘琮:刘表之子。
⑤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
⑥吴会:吴国。
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文言常识】“九州”之说。
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
但说法不一。
《尚书。
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
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
上文所说的荆州与益州(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
【思考与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少:②逸:③殊量:④纳:⑤既:⑥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时人异焉:②众寡而无立锥之地:③权既宿服仰备: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之战。
【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
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遇到汉末,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
这是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做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
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
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
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都平定了,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
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参考答案】1.①年轻时;②超出;③特殊的才能;④交;⑤已;⑥任命。
2.①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②人数少而且没一块地盘;③孙权早就敬佩刘备。
3.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