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材料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从历史成就中汲取前行动力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从历史成就中汲取前行动力。
一、主题概述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取得重大历史成就的一个缩影。
本单元主题是从历史成就中汲取前行动力,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整个战斗过程和战争胜利后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深刻认识到这场伟大战争对于中国的巨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各个战役的基本情况。
2.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意义,包括历史贡献和思想启示。
3.学习“从历史成就中汲取前行动力”的思想,认识到历史成就对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2)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事件(3)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意义(4)从历史成就中汲取前行动力的思想2.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2)讲授式教学(3)互动式教学(4)案例式教学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让学生回忆上次课所学的内容,以及针对人民解放战争这一主题展开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图片和演示等多种形式,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战争胜利后的重要意义进行全面、详细的知识讲解,深入剖析战争的背景、战略安排和具体情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场战争,及其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引入一些典型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入体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内涵和思想启示,理解历史成就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小组探究在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希望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彼此商量、讨论,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共同完成特定的任务和作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有调查性和探究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
5.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总结和归纳,再次强调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意义和历史成就,引导学生在汲取历史成就中积累前行动力的思想下,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
而本课时则重点展现了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文字叙述、图片资料和史料引用,为学生呈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和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这段复杂的历史,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致历程,包括重庆谈判、内战爆发、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2)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
本节课主要涵盖了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以及最终的渡江战役和解放全中国。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解放战争的发展脉络,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强大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解放战争这段历史,他们可能了解得不够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最终胜利的过程。
(2)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和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述法、讨论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和必然性。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2)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3)渡江战役和解放全中国。
2、教学难点(1)理解解放战争中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解放战争的时间线和重要战役。
3.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的理解。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询问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图表、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具体起止时间和重要战役。
3.活动讨论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针对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
4.知识拓展通过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带领学生了解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5.问题回答对学生在讨论和拓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澄清相关疑惑。
6.小结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小结,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短文,总结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并认识到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和对中国的影响的讨论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可以将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观点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理解。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道重庆谈判,认识国民党独裁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国民党政权覆灭的事实,通过读图知道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战况。使学生掌握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学习搜集、选择和整理历史信息、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的爆发,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单元名称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备课教师
单元教学知识结构
本单元释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部分,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949年4月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这一时期中国历史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本单元以人民解放战争的事实再次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这一结论,在全课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单元总结
学生了解解放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深切感受当年宏大的历史场景,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了解战略决战的史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结合地图叙述事实的表达能力,知道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三大战役战略战术的运用。
课时安排
4
教学措施
1、继续使用六环节教学法。
2、加强训练、加强辅导、多动员学生参与,让学生动起来。
3、严格要求,关爱学生,小组成员互相检查各成员间的学习情况。
七年级历史教案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单元内容分析]本册书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及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中华民主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同时介绍了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而本单元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重要的地位。
介绍了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折及胜利从而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
本单元包括19、20两课,即《内战烽火》、《战略大决战》。
内战烽火介绍了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体现出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以及中共为实现和平作出的努力和斗争。
战略大决战介绍了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以及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一页。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1.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4.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5.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4.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北师大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部分,时间自1945年8月重庆谈判始到1949年4月国民党政权覆灭,共四年。
这一时期中国历史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开端——全面内战的爆发;解放战争的发展——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本单元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史实再次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这一结论。
二、中考考点分析:本单元近年来考查的内容及分值在逐年增多。
1、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略有涉及。
2、从内容看,以考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重庆谈判为主。
3、2011年时值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62周年,因此可能是2011年中考热点之一。
另一热点是台湾问题,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日本侵略者统治长达半个世纪,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但是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最终败逃台湾,从此台湾和大陆隔海相望,两岸人民热切期盼祖国统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重庆谈判的原因、结果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及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经过、影响,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的史实。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条件、时间、经过和意义和渡江战役的结果、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设问、讲解、分析、师生互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掌握并记忆重点知识。
(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和战争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程标准】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②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③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知识】和平曙光1.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____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____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
未解决的问题:,。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3.____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由此爆发。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 ”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粉碎了国民党军对____(省、市、区、县)的。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5.转战陕北:____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
6.孟良崮战役:____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____(省、市、区、县)的沂蒙山区,等率华东野战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战略反攻:八年级历史教案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8. 、、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来承担。
9. ____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我军采用“ ”的战术,其中的“门”是指。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上取得优势。
10. ____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11. 平津战役的特点是“ ”,中间指的是北平。
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转折点,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退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新中国历史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基础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事情,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前面学习了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起了全面内战,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挺近大别山揭起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三大战役的进程、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历史事件变化发展、因果关系的能力。
(2)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设问、讲解、分析、师生互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掌握并记忆重点知识。
(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和战争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是历史事件的解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北平和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难点:三大战役进程及示意图;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必然性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讨论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各个图例分析的综合教学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握美蒋勾结、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别插图处理信息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资料,认识美蒋勾结的实质、中共的正确对策,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两手准备)梳理教材分析时局通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刘邓果断插向大别山等史实,认识中共分析时局的准确性和作战方针方法的正确性讨论探索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灵活机动地应对和处理复杂局势,显示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领导核心的风采,她是值得信赖的思想意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发扬光大,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 中共七大的召开,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 中共七大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哪两种前途?(提示学生根据82页文献资料回答:黑暗的前途——老状态,光明的前途——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支持,想要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美国则希望通过支持蒋介石的统治来维护它在中国的利益。
他们勾结起来,阴谋发动内战。
中共中央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争取光明前途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在历史上留下了值得细细品味的片段。
(布置学生阅读88——9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事件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重庆谈判1 学生观察88页插图《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思考回答: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准备进攻解放区。
八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程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转战陕北和刘登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课前复习,完成要求:1.10、1945年8月28日,不顾个人安危和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
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
2、年6月,国民党向发动大规模进攻。
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3.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发动突然袭击。
中共中央决定采取的方针,主动撤离。
和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进行艰苦的转战,4、1947年、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5、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的领导下,以沈阳为中心,发动了;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举行了,共歼敌55.5万,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创造了条件;1949年1月聂荣臻指挥了,北平和平解放。
6、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东起江苏的江阴、西至江西的湖口的。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标志着。
三、构建知识结构。
四、难点突破:1.毛泽东为什么要亲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2.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五.能力提升1.100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起点,而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百年中国(1911~2011)、百年巨变”为主题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展开探究活动。
请你参与,帮助解决问题。
(10分)步骤一:活动探究活动Ⅰ:对新旧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究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盐城市尚庄中学胥秀花【课型】复习课【内容标准】(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战略大决战、渡江战役【教学难点】1、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战局发生变化、由守转攻时机成熟。
2、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过程设计】(课件)一、播放视频:郭沫若版历史剧《屈原》的第五幕《雷电颂》二、导入复习课《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三、检查活动单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部分内容的完成情况四、组织学生复习和探究本单元的内容(一)图说历史(二)盘点收获(三)追根溯源(四)以史为鉴五、教师寄语六、能力擂台七、布置作业:识记和理解活动单上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三性五要素”主体性课堂模式风靡整个盐都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三性是指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五要素是指: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引导梳理、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这节课是遵循学校活动单教学与落实“三性五要素”主体性课堂模式,所设计的一节教学常态课。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掌握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历史史实,形成了清晰的历史线索,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为复习课,力争通过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历史,从而达到拓展课本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
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尽量多地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反思、消化吸收。
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获取有效信息在课堂上展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又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1.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单元概述】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从内容上讲:第一,通过重庆谈判,揭示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专制独裁的本质,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第二,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过程,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典型事件,一南一北,相互呼应;第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其胜利的原因既有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及时、果断和战争指挥艺术的娴熟灵活等因素,也与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的大力支援密不可分,应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这些因素及其作用。
【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网络】【典例分析】1.【河北】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①广大人民的支持②国民政府的腐败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②④两项是否符合题意。
“国民政府的腐败”属于胜利的客观原因,而解放区在进入战略反攻之前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
答案c。
2.【河南省】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组历史事件直接有关()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的抗战胜利④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围绕“台湾问题”进行考查的角度和呈现方式很多,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离与聚的重大事件串连起来进行考查,是较新颖的一种。
《马关条约》签订,台湾离大陆而去,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放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怀胞;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经过解放战争,蒋家王朝败退大陆,据守台湾,导致台湾又一次与大陆分离。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很多影视片反映了这段历史,同学们也看过相关的影视剧。
对这一内容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对于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从不同方面概括出其原因。
另外充分利用视频,让学生感受人民解放军为了人民的解放奋勇向前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能够概括出土地改革的内容,说出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认识土地改革运动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作用。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及其意义;能够列表归纳出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术、歼敌人数、作用、胜利意义;记住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的时间;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播放渡江战役视频。
本视频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政府总统府的情景,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楼顶端,扯下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欢呼胜利。
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南京政府是怎么被推翻的?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PPT呈现)本课两个子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 __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 __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解放区的 __、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区的 __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 __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 __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__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学生回答:解放区的 __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 __,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 __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解放区的 __,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品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
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分析国民党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朗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教师: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当,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表达了统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渡江战役如何发起?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怎样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新课探究(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展示图片与材料)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 月10 日)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主要是: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材料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12日上午
授课班级:初二·三班
执教教师:
一、教材依据
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设计本课。
二、设计思想
(一)指导思想:从素质教育入手,实现新课标规定的三大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历史教学回归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学生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努力的使命感和理性的爱国情感。
(二)设计理念:感悟历史,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真正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作用。
设计思路:历史现实
三、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第17课《内战烽火》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两课内容。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三座大山的最后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后阶段。
这一段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即争取和平民主阶段(主要是重庆谈判)和人民解放战争阶段,是历年中考的重要考点。
从辩证唯物史观看,内战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更是解放战争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解放全国人民的战争,是争取和平、民主之战,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与社会民主之战。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同时也留下了历史的遗憾,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往台湾,祖国分裂至今。
2.重点、难点分析,突破重点难点:
(1).重庆谈判发生在历史的转折时期,是重点内容,其发生的复杂背景与双方目的又是难点。
利用课件及相关材料与图片,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理解与讨论,来处理这一难点。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抗战期间的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转为国内阶级矛盾为主,即中国人民同美国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即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共产党代表的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抗战胜利后,时局主流是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但国民党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方针,而美国在二战胜利后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目标,把国民党政府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在中国问题上采取扶蒋反共政策。
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希望建成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
国民党蒋介石由于内战准备不足,又要欺骗舆论和人民,同时还想推托内战责任,导演了假和平、真内战一幕。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等明知不能改变蒋介石内战独裁方针,但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教育广大人民,尤其取得政治上的主动而冒险前往重庆谈判。
时代的特征:和平—
—内战、民主——独裁,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习这一节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共两党的阶级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进步的历史观。
(2).解放战争经历了爆发、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大决战与伟大胜利等阶段,其阶段特征及其相关的重大事件、意义可以说都是重点。
挺进大别山的作用又是难点;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也是个难点。
通过引导与自主复习结合去把握解放战争阶段特征与重大事件等。
通过地图及图片材料,帮助学生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及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通过复习战争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注意党及时正确的战略战术决策、军队的正确指挥与勇敢作战、人民的支持等,为后面综合分析、理解胜利原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腐败等。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这一难点也会迎刃而解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及原因是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分析,理解国共关系的总体演变历程: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四、教学建议:
1、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图片与问题综合分析及知识练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交互性与自主性,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进而实现课堂目标。
2、线索法:利用单元知识结构总体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3、分析法:结合重庆谈判的背景和最终结果,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蒋介石发动的是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必将遭到人民的反对,最终注定会失败;通过《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记录北平和平解放与人民欢迎解放军入城等说明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及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场战争充分说明了民心向背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4、识图法。
通过《三大战役图》,掌握三大战役的基础知识,认识三大战役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5、分析讨论法: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
6、通过联系历史与现实实事热点的结合,认识台湾问题的来历与现实的复杂性。
五、学情分析:
1、学习方式:
学生根据课本及教师提供的资料与引导,通过综合分析理解与讨论、观察图片、阅读材料与练习、知识联系与归纳等自主与交互学习,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掌握基础与重点知识、理解难点。
2、、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本课虽是复习课,但实际看,因记忆规律的作用,学生很多知识已遗忘、且学习基础较差,理解与综合等能力较弱;初三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其知识的连贯性、发散思维和学科的迁移能力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加以“导”,引导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学方案设计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梳理教材、分析时局,掌握重庆谈判与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史实。
2.人民解放战争阶段特征与进程,包括内战全面爆发、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及伟大胜利(渡江战役)等知识的梳理、复习与巩固。
能力训练与过程方法
1.结合重庆谈判背景,探讨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原因,进而理解抗战胜利后复杂局势与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努力,综合分析、理解及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提高。
2.引导观察图片、地图等材料,培养学生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能力。
3.通过对解放战争进程及大事的复习,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提高,认识中共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联系近现史,认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的台湾问题是内政。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清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本质;只有共产党才能代表人民利益和历史发展方向。
2.内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要珍惜、维护和平民主;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3.学习伟人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胜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解放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意志;认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二、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解放战争进程如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等。
三、教学难点
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理解“挺进大别山”的正确性及是战略进攻的开始;对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解、引导、启发、自主学习与讨论等多种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复习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板书设计
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
解放战争时期
(1945.8 1949.9)
解放战争:爆发防御进攻决战胜利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后记:
抗战之初,中共为什么要与宿敌国民党、蒋介石合作?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面对人民的期望,选择和平或是战争?当时的国民党政权是否顺应潮流作出符合人民愿望的行动呢?这里还有一个外部因素,就是美国的态度(当时的总统是杜鲁门)
同学们请观察88页插图思考回答:
⏹A、这幅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
⏹B、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C、蒋介石一边运兵,一边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这是为了什么?
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二、人民解放战争
1、内战的爆发
收集内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地点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小结: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联系、复习、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特征,学生归纳与认识问题能力提高;
3.抗日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为哪几个阶段?指导看课件有关阶段划分幻灯片(及时板书解放战争、1945.8—1949.9)。
这一时期的国共关系特征?指导归纳、及时操作相关幻灯片。
结合课件、共同复习。
思考、联系、归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