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2019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和生活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孩子们的亲情意识,让他们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培养亲情意识,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卡片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张全家福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引出活动主题。

2. 讲解: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家庭的组成,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并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互动: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家庭成员的卡片,通过卡片上的描述,让孩子们扮演卡片上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创作:让孩子们用画笔和彩纸,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家庭画作,并写下自己对家人的祝福。

5. 分享:邀请部分孩子分享自己的画作和祝福,引导其他孩子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培养亲情意识,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孩子们能够说出自己家庭成员的名字,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在表达爱方面,部分孩子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们的亲情意识,让他们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同时,我还将引导孩子们将这种爱延伸到家庭之外,关心身边的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组织孩子们参观养老院,让他们亲手为老人们制作礼物,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关爱。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观察思考、 回答问题、 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实验
交流总结
让实验小组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自 讨论思考、 己的实验探究结论,教师作适当的引 导,最终得到平面镜成像的主要特点: 归纳总结、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结论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教师此时指出物像还有很多方面 的关系,如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 系,像相对于物运动的快慢关系 等,为学生留有再思考的余地。 通过折纸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虚像的形 成过程,并认识到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 线反向延长线交点形成的。 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形成的像 叫虚像。 虚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 不能被光屏接收到,在作图时虚像用虚 线表示。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实像可 以用眼睛观察到,也能被光屏接收到, 学 生 对 着 PPT 分析: 根据光的 反射定律作图, 人看镜中的像 实际上是反射 光进入眼睛。 人 误以为反射光 是从镜子后面 的像点发过来
方案设计
让学生针对以下主要问题进行讨 论: 要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的 像,应选用哪个物体来作镜 面?平面镜还是平板玻璃? 经讨论学生一般能找出用平 板玻璃做实验的理由。 选择什么物体来成像效果最 好、最清楚?学生可利用桌 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 讨,并分组得出结论。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如何确 定像与物的位置、大小等关 系。 请小组的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 准备选用哪些器材?打算怎样来 做这个实验?让其他组补充完 善。并引导同学找出最佳实验方 案。
《第 3 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课题 第 3 节 平面镜成像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王少鹏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 功的喜悦。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并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虚像的概念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玻璃板、平面镜、蜡烛、方格纸、刻度尺等、多媒体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观 察实验:点燃的蜡 烛浇水不灭,这是 为什么呢?引出 “平面镜成像“这 一教学课题。 什么是平面镜? 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 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 射面都叫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 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现象观察 让学生在平面镜中观察自己和桌面上 物品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较像与物 的大小、形状 ,比较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观察像与物的上 下关系,左右关系等。 请同学们阐述自己的发现与大胆 猜想,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诸 如: 像与物大小、形状 ; 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 学生拿出镜子 积极参与, 观察 像与物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是科 学探究的核心环 节, 它能使探究者 明确探案方向, 有 目的, 有计划地进 此环节让 学生观察现象, 行探究。 尽 可 能 多 地 猜 学生去做一是提 高了学生对本节 想 的兴趣是可以让 学生充分想象, 不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认真观察、 激发学生兴趣 思考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学生可能会对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产生困惑,特别是对于成像的虚实性和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概念。此外,他们可能对实验操作中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如如何准确测量像和物的大小等。同时,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对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构成一定的挑战。
-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物像距离相等,成像虚实性判断。":引导学生思考物像位置的判断和成像虚实的理解。
- "生活中的镜像现象,你能找到多少?":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镜像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成像的虚实性等。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平面镜成像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平面镜成像的重点,强调成像特点和原理,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合作、交流、评估等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学生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教师备课:

八年级物理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教学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归纳法、对比法
教具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大平面镜、蜡烛、玻璃板、自制演示教具、火柴
学生:导学案、分组实验盒、小平面镜(自带)、三角板(自带)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演示实验“浇不灭的蜡烛”
6、分享交流实验结论
请小组派代表归纳结论并说明依据。
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说明成像大小与距离无关,成像大小应该由物体本身的大小决定。说明靠感觉判断问题通常是不可靠的。
用支持各猜想观点的不同阵营的方法,进一步调动学Hale Waihona Puke 的学习积极性,有序地进行探究活动。
将序号列在学案上,一方面使学习留有痕迹,与重于后面的环节呼应,一方面节约时间。
1.提出问题:
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假设
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将学生的不同猜想简要列在黑板上,标好序号。
3.设计实验
平面镜所成的像只能看到、接不到,如何比较它和原物的大小呢?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引导:可以选取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镜子前面,另一个放到镜后去和像比较大小。实验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第四章 三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讲授者:
课题
第四章 三 平面镜成像




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
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与记录数据;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优秀5篇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精选篇2)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魔术箱: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实验交流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魔术』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变魔术.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4.3平面镜成像教案

4.3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
s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

4.3平面镜成像学案

4.3平面镜成像学案

平面镜成像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能说出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会列举日常生活中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学习重点: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作图。

学习难点: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学习过程:一、引入课题二、合作探究(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虚像的特点(阅读课本p77-78完成下列问题)【活动准备】实验器材:【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阅读课本77—78内容,在横线上填写答案)(1)组装器材:先将白纸对折,折痕划线后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用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将其放置在白纸上。

(2)将一支蜡烛点燃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成像,把一支完全相同的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使之与像重合。

做下标记。

(3)观察物、像到镜面的关系和物的关系,(4)改变点燃蜡烛镜面的距离,重做几次试验,多次测量。

将测量数据填在课本表格中。

4、收集证据:(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课本P78的表格中)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①成的像是、像,②像和物的大小,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④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二)平面镜成虚像(平面镜成像作图)例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

S例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三)平面镜的应用一、成像原理:1、人为什么能看到身边物体?物体或者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到了这个物体。

2、人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物体因为物体的光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的眼睛。

二、成像应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3、还有哪些地方也相当于平面镜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决定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________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的放置;C、物体的大小;D、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2、某同学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m,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m;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__m,他的像高为_______m,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学习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当你站在平面镜前,就会看到平面镜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这就是你的像。

当你走近平面镜,它也向你走来;当你远离平面镜,它也随之远去;当你举起左手,它却举起了右手。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实验思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我们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探究。

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的位置与像的位置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确定了像的位置,再比较像跟物体的位置和大小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移动未点燃的蜡烛,找到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标记蜡烛和像的位置。

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2)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是否随蜡烛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3)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 30°30°2 45°45°3 35°35°【分析论证】①A与B是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到蜡烛B好像在点燃着一样,即B与A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归纳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3 平面镜成像 教案

4.3 平面镜成像 教案
2、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注意利用学生这个教学资源。在不同的课堂中,
不同的学生对我提出的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答案,不要让学生一定按着你的思路走,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往往使你的课更自然,学生也易于接受。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虽然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可变换的目标、空间、时间。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学习要比教师单纯教授知识要有效,思维的训练更加深刻,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技能
课题名称
4.3平面镜成像
教学时间
授课老师
教学班级
班级人数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道平面镜成虚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教师:对、这些物体表面都可以当平面镜,都可以成像。那么这些平面镜成的像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玩具熊在平面镜中的像。
教师板书
思考、
观察、
猜测
搭设一个支架,为后面教学做个铺垫。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观察、猜测过程。
2、实验:找像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观察到对像的特点中,有一些特点我们是可以用感官直接判断的,但有些特点,通过感官我们是无法判断的。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
教学反思
我的这堂课的是以支架理论为基础的一节教学课。支架理论就是设计一些学习的支架,使学生在学习中减少学习的坡度,为理解抽象的知识提供直观形象,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学习提供正确的导向。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平面镜成像》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包括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和虚实关系。

学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简单的光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光学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概念。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刻度尺、光屏、白纸、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如镜子、玻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平面镜是如何成像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和虚实关系。

强调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与实物不同,不能用光屏接收。

3. 实验探究一: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a.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平面镜竖立在白纸上。

b. 点燃一支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c. 移动蜡烛的位置,观察像的变化,并记录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d. 用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后移动,直到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e. 撤去平面镜后的蜡烛,放上光屏,观察能否在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的像。

4. 实验探究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步骤:a. 在白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蜡烛的位置。

b. 移动蜡烛,多次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记录数据。

c. 分析数据,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5. 课堂小结小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强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和虚实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后的进一步延伸。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的基本概念。

但学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规律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例可能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学会用平面镜成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白纸、直尺。

2.实验材料:多媒体设备、实验报告册。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学生分享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学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2.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实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并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并记录。

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学会区分虚像与实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理解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重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现象教学器材:平板玻璃(厚、薄)、笔、蜡烛两根、方格纸、平面镜、刻度尺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平面镜中的“你”和剧院中的倒影图片,进入情境。

美丽的剧院倒影有水面反射形成的,生活中有许多镜面,如平静的水面,大大小小的镜子,光滑的金属器具(铜镜)表面等,引出平面镜概念并且可以成像。

观察课件:镜前观像,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观看课件动画视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展示交流并总结)1、把一张的方格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用实心小圆点符号记录下这个位置(1)。

3、在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蜡烛的烛焰像完全重合为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做好两只蜡烛的位置(11)并记录。

4、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讨论:烛焰的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或“不相等”).5、、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以上(2)和(3)步骤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①②③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刻度尺或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重合那条线之间的夹角。

4.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知识讲解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形成我们看到的像。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平面镜成像的三个主要特点:
a.成像位置:平面镜成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b.成像大小: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成像方向:平面镜成像的方向与物体的方向一致。
2.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将物理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讨论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现象2:平面镜中的像与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同,这是因为平面镜成像是一个等距成像过程。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相等,因此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现象3:当你向平面镜靠近时,你的像似乎也在向你靠近。实际上,你的像始终与你保持相同的距离。这种感觉是因为你的眼睛离镜子更近,所以你感觉像也离你更近。
现象4:平面镜中的像总是正立的,这是因为平面镜成像不改变物体的方向。无论物体是如何放置的,它的像都会是正立的。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通过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科学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思维方法,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实验探究
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请大家分组,选择一个透明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选取一个物体,如铅笔,放在平面镜前,观察并记录物体和成像的位置、大小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教学设计
高安市荷岭中学陈六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⑵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⑶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⑵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⑶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上课前,播放“有趣儿的倒影”摄影照片)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游戏互动”
规则:甲乙两人面对面站立,同时做相同的动作,但是甲伸左臂时乙要伸右臂;而甲动右臂时乙就要动左臂;甲向乙迈进一步,乙也向甲迈进一步,甲远离乙后退一步,乙也远离甲后退一步。

思考:游戏中的情景在生活中是否有出现?
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活动1体验与思考(4分钟)
“用平面镜照镜子”
怎样研究平面镜成像?
1、将一块三角板水平放在平面镜前,能否测量出镜中“像”的位置和大小?_______
2、尝试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将三角板水平放在玻璃板前,能否测量出镜中“像”的位置和大小?
_______
3、如何更准确判断所成的像的大小?位置?(可否利用另一块三角板)
4、为了准确判断物、像位置,测量距离,还应该准备什么实验器材?
探究实验(18分钟)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自学课本77页,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

(也可直接在书上用“”画出)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5、分析与论证:
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是为了方便比较像和物的。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点和像点的连线与平面镜。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的像。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虚像(6分钟)
A
B 1、 平面镜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判断虚像的方法
①操作上:
用光屏在成像的位置承接,能够承接的就是____像,如:______成像。

不能够承接的就是_____像,如:_______成像。

②理论上分析:
在光路图中,如果有实际光线传播到成像位置,像是_____的。

如果没有光线传播到成像位置,像就是______的。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作图(3分钟)
试着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AB 的像A ,B ,。

【达标检测】(6分钟)
活动检测:做一做 想一想
1、书P77 图4.3-1 国家大剧院的倒影成像的原理?
2、如何利用平面镜呈现完整的“莫言”?
习题检测:
1.某人身高1.7m ,站在一块高1m 的镜子前2m 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 m ,
像与人相距 m ,当他远离镜子0.5m ,此时像距为 m ,像与他相距 m ,像高为 m 。

2.湖水深6m ,小鸟在距离湖面10m 的地方飞翔,那么小鸟的像距离湖面 m ,像与鸟距离 m 。

3.作图题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镜) B
A
【课堂收获】(2分钟)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补充资料】
人眼睛看物体为什么近大远小?
远处的树木比近处的树木,看起来小得多,远方的高山看起来不如近处的楼房高。

人的眼睛看物体为什么总是“近大远小”呢?
原来,眼睛里的水晶体相当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像面。

若看清楚某个物体,必须使它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从人眼瞳孔中心对物体的张角与视角相等,所以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视网膜上物体的像的大小。

同样高的两棵树,离开眼睛远的一棵,它的视角比近处的那棵的视角小,因此,远处的树看起来比近处的小,“近大远小”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