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学案.docx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导学案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地理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学会运用整体性理论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自主学习】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的改变。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图:(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④__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⑤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⑥__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⑦____________和植物矿理性质化学组成(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⑩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⑪__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⑫________________、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与土壤(1)生物是土壤⑬_____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2)不同的⑭____________,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

4.地形与土壤地形通过对⑮_________1.意义: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⑲____________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三、知识链接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四、学习过程(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水循环:水在各要素间不断地运动和转化,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

例如,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

(2)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中的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发生变质、重熔再生和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3)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了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理解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问题。

(2)理解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大气与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进入水体,水体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形成了大气与水的循环。

2、大气与岩石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与岩石发生化学作用,改变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3、大气与生物大气为生物提供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大气的成分。

4、水与岩石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会改变岩石的形态和分布。

5、水与生物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水体的质量和循环。

6、岩石与生物岩石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生长的场所,生物的活动也会改变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7、土壤与生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养分和生存空间,生物的活动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

例如,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会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含沙量等,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

2、“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

比如,热带雨林的砍伐会导致气候变干、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学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学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学案学习目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3.理解某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课前预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A、B、c、D、E。

2.整体性含义: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的改变。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正误判断: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独立,彼此不发生任何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只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教材整理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阅读教材P71~P7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成土母质与土壤岩石风化作用气候与生物作用土壤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的最初。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和化学组成。

2.气候与土壤直接影响: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间接影响:气候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风化壳最厚的地区是-----。

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的,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因素。

土壤------的产生与生物密切相关。

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课堂探究.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案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如下图: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案例: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探讨1:图中显示出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探讨2:土壤的组成物质分别来自哪个圈层?探讨3:绿色植物与土壤有什么关系?.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2.气候与土壤3.生物对土壤的影响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分析如下: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班别:姓名:学号:【核心素养目标】1.根据区域环境总特征,阐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区域自然地理背景的形成原因。

【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有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等过程实现。

2.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合成的能力。

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通过,产生。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的能力。

对应练习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

据此回答1-2题1.该作用可能会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 减轻酸雨污染D. 加快洋流流速2.对该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平衡功能B.有助于维持溶解氧的浓度,为海洋生物生存提供适宜环境C.是单一生物要素影响的结果,具有独立性D.把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有机联系起来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①循环功能②转化功能③生产功能④平衡功能A.③B.④C.③④D.①②③④4. 图中地理要素产生的新功能,一起参与作用的圈层是( )①生物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问题起因过程结果对应练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下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回答1-2题。

1. 右图中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 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3-4题。

[备考资料]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备考资料]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

第一讲____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要求]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例1]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第(3)题,[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

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3)(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明确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及表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由哪些要素组成?2.知识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提高分析能力3.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讨论该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2)课堂练习出具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的掌握教师讲解答案,巩固知识点4.课堂小结(2)强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四、课后作业1.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理解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为下周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2.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是否深刻?3.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4.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最新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最新

[最新考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析解读] 1.掌握某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重点把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地方性规律。

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思维拓展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及反思

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及反思

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掌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2.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景观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二)新课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内涵。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原因。

4.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相关性分析、空间分析等。

(三)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某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四)课堂小结2.强调整体性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2.收集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3.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1.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解答不够细致,可能导致学生理解不深。

2.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二)新课讲解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我展示一张地球的卫星图片,然后说,“同学们,这张图片展示了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环境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我接着解释:“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1.自然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________、液态水为主的水圈、固体岩石为主的________圈、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在以地球______和______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包括______、________、水文、________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喻为“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整体性的意义⎩⎪⎨⎪⎧利用 修复 改善(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知识链接]热带雨林的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该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和地貌等因素的变化,并将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

这也反映出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精讲点拨1.整体性原理(1)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进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3)某一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通过四大循环引起其他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某地自然景观整体性的分析(2)某一要素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3)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影响的分析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学案高一一部地理xiaoxiaoyu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图)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填出图中横线上的内容:境整体性的表现:(1)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异规律成因表现典型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沿纬线延伸,随更替和北半球低高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纬度地带,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沿延伸,随经度变化更替中纬度地区垂直分异规律随高度上升,降低,降水发生变化沿延伸,随方向更替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较小尺度的地域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和,前者的分异基础是,后者的分异基础是。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

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平行,沿方向延伸,方向更替的热量带,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受导致从沿海向内陆方向递减,形成了大致和平行,沿方向延伸有规律变化的自然带,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4. 陆地上许多高大的山脉,和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些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叫做垂直地域分异。

造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

5.陆地环境某些地区,因受、、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称此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三、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条件的制约。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课题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随笔情景导入投影图片泰宁金湖景区风光、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讨论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图中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教师小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

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点·疑点·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要素之间、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间通过、、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生物循环与地理环境:(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能进行作用。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能6CO2 + 6H2O C6H12O6 + 6O2叶绿素(2)光合作用的意义:三个转变①无机物合成。

②二氧化碳转化为。

③把太阳能转变成。

(3)生物循环: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而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动物的来源;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分解后,又以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和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4)作用:A、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①使自然界和不断迁移运动,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界和界联系起来。

②改造了大气圈:大气中的来源于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部分来自作用。

③改变了陆地水的成分;也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④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的形成。

B、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即环境效益①净化空气:吸收,放出。

②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涵养、保持、防风固沙等,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训练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直线上画箭头完成居民区与绿地间的空气对流运动。

⑵由于对流运动,使清洁的空气由流向,使居民区的空气湿度,气温日较差,从而改善了局部的小气候。

⑶空气对流运动的原因是。

⑷如果在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建绿地,绿地具有、、等作用;如果在居民区与公路之间建绿地,绿地还具有、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复习学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重点)
2.掌握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
3.理解某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重点)
课前预习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A、B、C、D、E。

2.整体性含义: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正误判断:
(1)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独立,彼此不发生任何联系。

()
(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只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
教材整理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阅读教材P71~P7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成土母质与土壤
(1)岩石风化作用气候与生物作用土壤
(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3)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和化学组成。

2.气候与土壤
(1)直接影响: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风化壳最厚的地区是-----。

3.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因素。

土壤------的产生与生物密切相关。

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课堂探究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案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如下图: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破坏森林与绿化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案例:河流中、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探讨1:图中显示出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探讨2:土壤的组成物质分别来自哪个圈层?
探讨3:绿色植物与土壤有什么关系?
1.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2.气候与土壤
3.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图解分析如下:5.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3)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4)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材料某区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探讨1: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一种资源的变化,将使其他资源及其环境发生变化。

图中内容表明,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危及哪些资源?
探讨2: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人类在利用资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

据此完成(1)~(3)题。

(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
(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域性B.整体性
C.地带性D.非地带性
(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