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第七单元第2课时:克的认识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与克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
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量包括:几何中的测量、生活中的度量。
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2课时,学生已经通过一系列活动积累了千克质量观念的经验。
(一)教材分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质量单位“克”的接触较少,所以在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时,教材强调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掂一掂、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在做中去体会。
任何量的量化都基于一定的标准,量的大小实际上是含有几个标准量。
学生对于标准量的建立应该具体、可感,这样才有利于将要测量的量与熟悉的生活中的标准量建立对应关系,并以此为参照,在比较中有效估测物体轻重的量的实际大小。
鼓励学生建立心中的“秤”:寻找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标准量,让各种标准的“秤”深深扎根在学生心底。
积累用熟悉的物体质量作为参照估测未知物体质量的经验,而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建立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认识了常用质量单位“千克”。
2.学生欠缺的方面:质量是1克的物体在生活中很少见到,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生活经验积累较少。
学生欠缺根据所测物体的特点合理择“秤”的能力,无法比较接近地估计物体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千克和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重点)2.经历“观察——比较——推理”的过程,逐步体会1克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
(难点)3.联系数学与实际生活,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克”从生活来1.回顾旧知首先,咱们先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内容吧。
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质量单位“千克”。
预设1:小红称量出自己的体重是36千克。
预设2:小东称量出六根黄瓜的质量是1千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1)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课堂互动了解千克与克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说出千克、克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生掌握常见物品的重量单位,如书包、椅子等,能够估算出它们的重量,强化感性认识。
3.学生掌握通过秤量物品的方法,进行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千克与克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应用方法。
2.学生感性认识物品的重量,并学会通过秤量物品进行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一份,包含生动形象的图片、初步介绍千克和克、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方法等内容。
2.教师准备实物道具,如秤、书包、椅子等,便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PPT和实物道具的讲解,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与克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2.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称重和估算物品的重量,来加深对千克与克的认知和理解。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时间段教学内容教学安排10min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重量单位”的概念15 min 讲解通过PPT进行认知和初步介绍,关注千克和克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20 min 操作与实践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称重不同物品、估算物品的重量等。
实践操作中渐进清晰地了解千克和克,并学会通过秤量物品进行换算10 min总结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总结掌握的知识点和难点。
回顾教学内容,强化学习效果六、教学评价1.定时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在学生操作和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着重难点。
2.通过PPT的讲解、实物道具、操作实践等多个途径帮助学生感性认识物品的重量,对千克与克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3.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下一节课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七、布置作业1.自己收集家庭中常见物品的重量信息,并使用自己掌握的千克与克换算关系,对这些物品的重量进行单位转换与计算。
2.完成教师留下的练习册中有关“千克”与“克”的练习题和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2)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千克、克的单位,了解千克、克之间的转换关系;2.能通过实物测量,理解重量的大小与单位的关系;3.能够掌握标准器具的使用方法,测量出实物的重量值。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定义,掌握使用千克、克表达重量的方法,认识千克、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2.难点:学生通过实物测量重量,掌握不同重量值的比较,学生掌握标准器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重点知识讲解将“1千克”、“1克”写在黑板上,并请同学念出来。
请同学观察班级简报和各科书包,你发现里面的物品很多都有重量,为了方便,我们用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来表示物品的重量。
学生可以拿出各自带来的书本、铅笔盒等物品,观察它们的重量表示方式,然后解释一下哪些用千克来表示,哪些用克来表示。
指出:1千克等于1000克,用“kg”表示1千克,用“g”表示1克。
2. 认识千克和克让同学举起1千克和1克的计量器,学生会看到它们非常不同,一个是大的,一个是小的。
让学生感知一下,1千克有多重,让他们感受一下举不动;让学生感知一下1克有多轻,让他们比较重量轻的物品,1克大概有多轻。
3. 实物测量重量将班级标准食品袋(或班用秤),让学生来一一将自己带来的物品放在上面称重,分类比较重量大小。
让学生掌握称重的方法:将电子秤等称重器皿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借来的物品平稳地放在上面,待数值稳定后,读出重量值。
4. 练习转换千克和克以班级团队为单位,根据标准量秤将分类好的物品拿出来,随机分配不同的物品给不同的团队。
要求学生通过实物重量测量来转换物品的重量大小。
练习1:将1千克转换为克,将1000克转换为千克。
练习2:借助班级标准食品袋或班用秤,让学生通过测量获得不同种类的实物的重量,将其转换为标准的千克和克单位。
5. 小结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千克与克有什么关系?2.千克表示的物品有多重?3.克表示的物品有多重?4.如果将2千克转换为克,需要乘以什么数?5.如果将3000克转换为千克,需要除以什么数?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实物测量,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了千克、克的认识,掌握了标准器具的使用方法,理解了物品的重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几克的观念;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会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1克大概有多重;同时了解使用天平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建立1克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游戏:跷跷板的游戏(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玩一个小游戏,跷跷板,请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来玩一玩。
师:谁来跟老师一起玩一玩?师引导学生知道小朋友的质量是有轻重的(二)小结:(你所说的重量其实准确的应该叫做质量。
)看来我们小朋友的质量有轻有重,那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他们的质量呢?(可以用秤称)【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习兴趣。
二、认识秤:揭示课题认识克(一)师:是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吗?(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咱们来认一认看:同学们真是有心人,平时生活中肯定很会注意观察!(二)用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那你知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三)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认识克”。
(板书:认识克)国际上克一般用字母g表示。
三、感知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一)认识克。
现在咱们先来认识克:1.感受1克重的物体(1)每两个同学中就放一个1角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1角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
(1个1角硬币)(2)师:告诉大家,这个1角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
板书:1克(1g)。
2.估计1克重的物体(1)记住1克的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1角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学具: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2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事物入手,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11)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千克与克的概念2. 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与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2. 教学难点: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如:妈妈买水果时关心斤两,超市购物时关注重量等。
2. 探究新知(1)千克与克的概念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克与克的大小,如:1千克=1000克,1克=1个山楂片等。
引导学生总结千克与克的概念,如: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是千克的一千分之一。
(2)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等。
(3)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买水果时计算重量,称重物品时换算单位等。
3.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换算重量、计算购买物品的总重量等。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千克与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观察生活中使用千克与克的情况,与家长交流分享六、板书设计1. 千克与克的概念2. 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因为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数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 (3)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千克与克的相互转换,让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数量的认知,培养对数字计量的敏感度。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对千克、克等计量单位的概念和基本转换方法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2.能够正确的将千克与克进行转换。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计量问题。
教学重点1.千克与克的基本概念。
2.千克与克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千克与克的转换。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1.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量,引导学生介绍量的名称和对应的单位。
2.教师简单讲解千克、克等计量单位的概念,带领学生探索计量单位的产生与发展。
新课讲解1.对千克的概念进行详细介绍。
2.对克的概念进行详细介绍。
3.讲解千克与克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布置练习题。
练习1.在黑板上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相关计算。
2.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巩固1.教师设置情境,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2.通过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
3.教师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和肯定。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并完成作业。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量转换。
2.学生能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比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总结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千克与克的计量单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组合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千克与克的认识》
数学教案
北京版二年级下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多媒体课件等
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课件显示)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
1、师:哦,原来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一遍吧。
2、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 6。
二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标题: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来描述物体的质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克和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3. 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克和克的大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千克和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千克的概念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kg。
1千克等于1000克。
(2)克的概念克是质量的单位,符号为g。
1克等于千克的千分之一。
(3)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 = 1000克1克 = 千克的千分之一3. 实物演示通过展示1千克和1克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克和克的大小。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称重实验,用千克和克来描述物体的质量,加深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千克和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千克和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来描述物体的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要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中,千克和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重一些(或铅笔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
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
今天我们一块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千克、克的概念和大小关系;2.能够简单地应用千克、克单位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物理量及单位变化观察和感知能力;2.锻炼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动手能力。
1.3 情感目标1.在体验实践中,增强学生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2.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千克、克的概念和大小关系;2.千克、克单位换算。
2.2 教学难点1.学生初步掌握计量单位的概念,难以将其与实际情境结合;2.学生对千克、克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在换算时容易混淆。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一个计量棒和一些办公用品(纸张、笔、橡皮、图钉等);2.准备一些重物(如小石头,小金属块等);3.制作教学工具:重物重量和名称标签、计量单位标签、绳子。
3.2 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展示物品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对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产生好奇和疑问。
2.感知并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教师将一些重物重量和名称标签分别放在桌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感知,探究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在学生的探究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大小关系。
3.千克、克单位换算教学通过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计量单位的标识和绳子制作任务,渐进式地引导学生完成千克和克的换算操作,进行计算,以此深入学生的千克、克单位换算的认识和掌握。
4.千克与克的运用通过让学生组合不同质量的办公用品,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感知、比较千克与克的使用,并深入探究千克、克单位换算的应用价值。
3.3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和发现;2.学生通过教学,实践并灵活使用计量单位,观察、比较、推理,考查学生的计量、观察、推理等综合能力。
四、教学支持4.1 教具支持计量棒、办公用品、重物、名称标签、计量单位标签、绳子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天平和盘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基础上,通过掂一掂培养学生估量质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超市任选四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学生分6个小组,每组一架天平、若干颗黄豆、一颗糖,每人带不同质量的物品,每人一枚2分硬币,每人一张学习任务单。
3.盘秤、弹簧秤、人体秤、篮球、排球、两袋500克的食盐、1千克苹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感知“质量”概念。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球,猜一猜哪个球重?(指名说)意见不统一,看不出结果了,那我们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到底哪个重(让学生掂一掂)物体有轻有重,物体的轻重叫质量。
(板书)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师:星期天请大家到超市里调查商品的质量,谁来汇报一下?指名汇报。
师:刚才你们每个人汇报时都用了哪两个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生活中,还听过哪些表示质量的单位呢?(公斤、斤、两等)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和克的认识。
(板书:千克和克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掂一掂让学生感知物体是有轻重,引出“质量”这一概念,以学生熟悉、喜爱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初步感知质量单位:千克、克,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认识克1.播放微课“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看微课,让学生对“克”有初步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天平的构造以及天平的使用,以微课的形式呈现非常直观、清楚,为后面的动手操作打好基础。
】2.指名汇报:你知道了什么?(计量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单位。
2分硬币约重1克,字母表示(g )天平一般秤较轻的物品,以及天平的使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1)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千克与克的概念2. 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与克的概念,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千克与克的概念,以及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千克与克的认识。
4. 应用: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千克与克的概念,以及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千克与克的认识。
3.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千克与克概念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北京版)。
2. 教学用具:秤、砝码等。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千克与克的概念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在应用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千克与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千克与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6)北京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6) 北京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京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6课,课题是“千克与克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的质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天平、砝码。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这个苹果重多少克?”学生回答后,我再问:“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切成10份,每份重多少克?”学生回答后,我解释:“这就是千克与克的关系,千克是克的1000倍。
”2. 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我出一道例题:“一个橙子重200克,三个橙子一共重多少克?”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接着,我再出一道例题:“一袋大米重2千克,5袋大米一共重多少千克?”同样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挑选几份作业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5. 团队活动: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天平和砝码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我会逐一进行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 = 1000克七、作业设计:答案:苹果约200克,橙子约100克,大米约2千克。
(1)一个橙子重200克,三个橙子一共重多少克?答案:600克。
(2)一袋大米重2千克,5袋大米一共重多少千克?答案:10千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了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北京版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整理与复习(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千克和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
2. 教学难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苹果有多重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计量物体的重量,我们通常使用千克和克作为单位。
2. 讲解新课(1)千克和克的概念教师出示1千克和1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2)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千克 = 1000克,100克 = 0.1千克。
(3)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3. 实践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计量方法。
(2)拓展: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板书设计1. 千克和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和克计量物体质量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计量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师:这些物品的数量一样吗?包装的大小一样吗?形状一样吗?
教师:但什么是一样的呢?
(4)再次一只手掂500克的物品,另一只手掂1000克的物品,加深体验,建立表象。
4.认识1克,建立表象。
(1)感知1克。
教师:一手掂500克的物品,一手掂1枚2分的硬币。掂一掂,说说感觉。
1.根据你今天学习获得的体验,选填比较合适的单位。
1个西瓜大约重4( )
1袋洗衣粉大约重250()
1个鸡蛋大约重50()
2.想一想下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千克石头比1千克棉花重。
3.挑错。把这段话中不对的地方挑出来。
大家好!我叫马小虎,我今年8岁了,长得胖胖的,体重已经达到50克。我每天早晨能吃掉2个重60千克的鸡蛋,喝掉250克的牛奶,然后背着重达3克的书包去上学。每天中午我要吃掉3个重100千克的馒头,喝掉一碗300克的汤。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能吃,一中午全班就能吃掉5克的粮食,够厉害吧!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1.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2.借助一个标准进行估测。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天平、盘秤、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100-200克、500克、1000克的物体各一件,1克的2分硬币1枚,曲别针2枚,橡皮1块,茶叶包1袋,苹果1个。
2.感知500克,为生活中的估测建立表象。
小组合作:课件出示如下合作要求。
(1)掂一掂500克的物品,感知其质量。
(2)找一找比500克重的物品。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千克与克的认识【设计背景】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的单位。
为了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从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入手,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这些操作,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秤称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且知道了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了一定的知识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千克和克的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含义,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转换;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与能力;3.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物体质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1千克”、“1克”质量的物体有多重。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克”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一千克的苹果、一袋薯片、一袋面粉、两袋500克的挂面、二分钱硬币。
【教具方法】谈话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体验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引入1、情境导入:昨天,老师从超市里买回来两样东西,(出示2.5千克的面粉一袋、75克的薯片一袋)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马上知道呢?生:我们可以通过看包装袋来知道。
找同学来读一读!(学生读出包装袋上标识的质量)薯片的净重是75克,数字很大,它却很轻,面粉的净重是2.5千克,数字很小,却很重,为什么呢?(单位不同)2、引出课题:刚才你们所读到两个单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克与克的认识(板书:千克与克的认识)。
3、课件出示四种物品,学生读出他们的质量。
【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引入所学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自我体验活动一:认识千克,体会一千克有多重。
师讲解: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为单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1.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2.了解使用天平和秤的方法。
3.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听说咱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啊?生:是许瑞谦和李成师:今天就让他们来比一比谁跑的快。
比赛要加大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学生活动)师:(采访胜者)你为什么要选王少辰,不选张家轩呢?生:因为王少辰很轻,张家轩很重。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知道背着轻一些的同学可以跑的快一点。
张家轩,你该控制饮食了。
师:说到饮食大家应该就能想到食物了,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去过超市吗?生:去过师: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
(出示情景图)。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都买了些什么?生:洗衣液,饼干,苹果……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同学们,你们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吗?生:千克和克,公斤,斤,两,还有吨呢。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采用过的计量单位。
但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大家现在可能对质量这个词比较陌生,我们可以暂时把质量解释为物体的重量)(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1.认识克(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冲剂,一袋瓜子的图片。
师:请大家观察这三样物品,你能看出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师:我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有什么感觉?生:很轻师:对,它们都很轻。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千克与克的认识
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千克与克的认识单元教学总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初步建立1千克质量和1克质量的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过程与方法:在测量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建立1千克质量和1克质量的观念,知道1千克(kg)=1克(g),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用)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2分硬币弹簧秤、电子秤、台秤、地秤。
(学生用)六人一组:准备自己喜欢吃的零食。
(任意重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发给学生每组以每2分硬币,一袋盐,用手掂一掂。
说说你的感觉。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1.师: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一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板书:千克和克字母表示kg g2. 同学们带来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来看看,你在包装上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生思考)(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㈠感知1克的质量1.设疑想想:你知道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吗?(生:一粒花生米,几颗黄豆,两个曲别针……)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3.总结:在我们量质量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常使用“克”作为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1)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单位还缺乏认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让他们认识一些不能实际计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培养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等工具,了解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测、比较、分析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难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准备:盘秤、天平、口香糖、菊花茶、瓜子、二分硬币、500克的盐、一包1千克洗衣粉、5千克的洗衣液、体重秤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逛超市的图片:分别买什么东西及这个物品有多重?)
师:同学们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过超市?生答
师:她们都买了些什么?生答
师:它们的质量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克,千克,g,kg)
师:其实英文字母g,就表示克,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认识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1、认识克。
课件出示图片:口香糖3克,菊花茶12克,瓜子100克。
计量比较经地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1)感受1克。
师:你们猜一猜这个两分钱的硬币有多重?(生可能猜出是1克)那到底有多重呢?刚才同学们在认识秤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像这样比较轻的物品用什么称?
师:很好!当我们用天平秤称完之后,发现两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重(课件出示天秤)师:1克重的物品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请各小组拿出两分的硬币第个人都掂一掂,感受一下。
老师有一个问题,1克黄豆有多少粒?
生猜一猜,师称一称。
2、认识1千克。
(1)感受千克。
师:一袋是500克,那两袋是多少克呢?(生:1000克)算的真快,怎么算出来的?(500+500=1000克)(板书:500+500=1000克)
师:同样是这两袋盐放在秤上称一称,你能读出食盐的质量吗?(师操作:把两袋盐放在盘称上称,课件展示用秤称的两袋食盐的照片)
请几位学生读出称出的结果,再请一位学生到前面写一下。
(1千克)
师:指针指到1,而单位是千克,说明两袋盐是1千克,他写对了。
师:我们刚才算出两袋盐是500+500等于1000克,用秤称出来的是1千克。
所以1000克=1千克
师:也就是1000个1克就等于1千克。
(板书:1000克=1千克)
师:前面1000克是以克为单位的,(板书:在1000和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后面1千克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板书:在1和千克中间画一条竖的虚线)
(2)教师教学如何读。
教师先说一遍,再单独找几个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3)找一找,掂一掂。
师: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再找一找桌面上哪些东西是1千克重的。
(生汇报:沙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一袋沙和两袋盐掂起来感觉差不多。
用台秤称一称的确是1千克。
师:刚才体验了那么多质量,我们了解到,一般情况下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地几种“秤”
(课件出示教材102页几种秤的图片)(盘秤、弹簧秤、电子秤、体重秤)
懂得用体重秤读出自已的体重。
三、巩固应用:能感知物体的质量
1、完成第105页第1题。
师:下面我们就分辨一下这些物品分别有多重?(生汇报)
2、完成第105页第2题。
师:下面我们就分辨一下这些物品到底是用千克作单位还是克呢?(生汇报)3、完成第106页第6题。
师:比较一下大小?(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提问: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结:克和千克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我们要多留心观察。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1)
质量单位:
轻-----克(g)
重-----千克(kg)
1000克=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