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史料研读☆第5天
摭谈基于历史情境的史料研习一一以“雪夜访普”为例
一、意义:研习“雪夜访普”的缘由通过历史故事创设情境并开展教学可以成为课堂的常态。
“雪夜访普”所指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赵匡胤雪夜走访赵普商谈国事,并且商定“先南后北”国家统一方略之事,后来被用作天子访问大臣的典故。
这在《宋史•赵普传》中有详细记载: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 元]脱脱《宋史》在《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中,《雪夜访普图》作为导图出现,且导语亦提及此图——描绘了新政权统治者与谋士筹划统一方略的场景。
导入对“雪夜访普”事的强调,不仅使这一历史细节处于基础史料或核心史料的位置,且对教学逻辑的铺设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
在故事性的“雪夜访普”中,涉及到了赵匡胤和赵普两个人物。
作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在宋史乃至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自不多言。
在宋初统一过程中,作为北宋开国文臣的赵普,其所发挥的作用亦不言而喻:正是在此次君臣雪夜对答中,定下了北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针。
当然,有鉴于唐末五代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赵普提出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治国方略,也深刻影响了两宋政治。
就具体内容而言,中国历代王朝中,宋制最为复杂,但宋初“防弊之政”的措施多而不乱,基本围绕权、钱、兵三个角度进行。
赵普流传后世最广的,是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赵普年少时多“习吏事”,但学问不多。
后在宋太祖的劝诫下勤奋读书,“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这表明赵普作为文官宰相,受到最高统治者的倚重,这正与“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目中文臣出任知州、文臣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等“重文”措施相呼应。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案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重点难点】重点: 1.诸侯争霸。
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难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王室衰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本历史剧角色扮演(三位学生分别扮演齐桓公、鲍叔牙、旁白)旁白:齐襄公死后,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
公子小白和哥哥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管仲是纠的大臣,为阻止小白继位,曾一箭射中小白。
后小白继位,即齐桓公,管仲被囚禁。
齐桓公:管仲与寡人有一箭之仇,寡人要杀死他。
鲍叔牙:如果国君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
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兴盛,不可以失去他。
齐桓公:你说的有道理,他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寡人要以管仲为相。
旁白:次日,管仲被释放,并向齐桓公进谏……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通过三位同学声情并茂的表演,你认为齐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了哪些改革?除齐桓公以外,春秋时期还有哪些霸主?通过学习第6课,我们来了解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一、王室衰微1.东周建立(1)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历程: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①图示如下②春秋名称的由来材料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写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
2.王室衰微(1)【史料研读】材料一西周、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西周东周土地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500 000米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方约300 000米,往后越来越少。
最后只有方约50 000米的土地的土地兵力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达14万人以上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
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财力人口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一、步入近代。
1.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租地农场。
-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 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 租地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 手工工场。
- 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
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2. 文艺复兴运动。
- 兴起的背景。
-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 核心思想。
-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是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笔记
一、甲午中日战争。
1. 背景。
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1894 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
2. 经过。
平壤战役: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
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 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2. 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三、瓜分中国狂潮。
2.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五课
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五课高一历史知识点第五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和封建国家割据的时期,也是诸侯争霸、兵戎相见的时期。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分为几个部分进行介绍和论述。
一、背景与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城邦之间,争雄夺权,战争频繁。
这个时期存在着七个霸权,也就是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荀子、老子、墨子和孟子。
这些领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指的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时期,是战国时期的前身。
这个时期出现了分封制度,周王朝开始衰落,诸侯国逐渐崛起。
春秋时期的主要事件有鲁国学宫的创建、鲁国礼乐的发展、齐桓公的霸权、晋国内部的斗争等。
春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为后来战国时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
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分封制度最为发达的时期,各个诸侯国割据一方,你争我夺。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战争最频繁的时期,也是诸子百家思想鼎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六国争霸,最终以秦国统一中国。
四、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高潮期。
对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而言,几乎所有意义上的文化都已经问世。
各种学派纷争,诸子百家齐立。
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名家等思想家各执一词,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学说。
五、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战国时期兵戎相见,战争频繁。
六国争霸,若干次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例如木牛流马、合纵连横等战术在这个时期应用广泛。
而各诸侯国之间也相互联盟,以削弱强国的势力。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受到后来军事思想家崇尚的军事家,如孙武、吴起、庞涓等。
综上所述,高一历史的第五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介绍了这个时期的背景与概述,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区别,战国思想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第5课《辽、宋、夏、金并立》听课笔记
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第5课《辽、宋、夏、金并立》听课笔记一、导入教师行为:1.1 展示历史地图,标注出辽、宋、夏、金四个政权的地理位置,简要介绍这四个政权的时间背景。
1.2 提出问题:“在同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政权?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学生活动:•观察历史地图,对四个政权的地理位置有初步了解。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
过程点评:•导入部分通过直观的历史地图和问题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2.1 介绍四个政权的建立•分别讲述辽、宋、夏、金四个政权的建立过程,包括其建立者、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强调这四个政权并存的历史时期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1.2.2 分析四个政权的特点•分别介绍四个政权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不同政权之间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1.2.3 探讨四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分析辽、宋、夏、金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关系,包括著名的澶渊之盟等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系如何影响四个政权的命运以及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
1.2.4 课堂讨论•提出讨论话题:“你如何看待辽、宋、夏、金并立时期的历史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对比和思考,深入理解四个政权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对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四个政权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
•课堂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教师行为:•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提纲:•一、四个政权的建立•辽•宋•夏•金•二、四个政权的特点•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三、四个政权之间的关系•战争与和平•澶渊之盟等历史事件•四、历史意义学生活动:•根据提纲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高一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梳理高一历史第五课主要学习了明代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本文将对该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文化繁荣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
1. 文学艺术在明代,文学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代文学主要以诗歌、散文和戏剧为代表。
其中,文人诗派的兴起使得文学更加追求个体的感受和表达,形成了明代文学的独特风格。
明代散文则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是《骆宾王全集》、《东篱诗话》等。
此外,明代的戏剧也是一大亮点,如《南戏》和《越剧》等都崭露头角。
2. 书法绘画明代书法继承和发扬了前代的优秀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明式书法风格。
明代书法家有徐渭、祝允明、文征明等,他们以气魄雄伟、笔力雄浑著称。
明代绘画也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人物有唐寅、仇英、吴镇等。
他们在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人物画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3. 杂剧和皮影戏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杂剧和皮影戏是两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杂剧注重演员的表演技巧和戏曲唱腔,兼具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
皮影戏则以平面剪影、幻影投射等形式,讲述故事并传达道德教育。
二、社会变革明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1. 社会结构变化明代后期,农民起义和地主豪强的兴起导致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农民起义如红巾军起义和李自成起义等使得农民阶级的地位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地主豪强则通过土地兼并和剥削农民等手段获取更多财富,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2. 禁海政策明代后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禁海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是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扩大官方的对外贸易,同时也是明朝政权的恢复和巩固。
然而,这些政策的限制性和保护主义导致海外贸易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3. 文化传播明代是中国文化边缘地区与中原地区交流的重要时期。
南京成为了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各地文人纷纷前往南京学习和传播文化。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02期)(解析版)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26 北宋的政治1.(2022年江苏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A.农民起义B.积贫积弱C.外族入侵D.君弱臣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政治上,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三司使分化宰相的财政大权,设置枢密使分化宰相的军事大权。
地方上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还在各州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这些措施,宋朝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因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君弱臣强。
D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材料中的建议针对的是君弱臣强,而非农民起义、积贫积弱和外族入侵,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表明宋朝战斗力弱,结合所学可知,与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表明宋朝军人地位的低下,也就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不能体现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意思是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
史料研读: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中国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
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重申执行双百方针。
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早期(1931年以前)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
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
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
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
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
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
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
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
八年级历史第五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五课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历史上第五课的笔记,供您参考:
1. 鸦片战争:年,是中英之间因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而引起的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派驻领事和商人自由居住,准许自由贸易。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年,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界限街以南的地区,赔款800万两白银。
3. 甲午中日战争:年,是中日之间的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年,是英、法、美、德、意、奥匈、日、俄等八个国家联合起来侵略中国的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八国军费和损失费共计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6.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7.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
史料价值类答题模板及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再现】1、(2021·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三2月四校联考·17)(14分)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史料可能会呈现不一样的记载,因此我们在运用史料时要注意考虑史料的来源及写作者的立场,对史料加以辨析。
下面是两则关于“玄武门之变”的文献史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
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高祖意乃安。
——五代后晋刘煦《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材料二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1908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唐太宗入冥记》(1)辨析上文所引史料,分别指出两则文献史料的史料价值及其局限性。
(10分)(2)关于“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依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并说明你依据的原则。
(4分)2、(2021·山东潍坊高三3月高考模拟·17)(15分)“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
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
图1 北魏《尸毗王本生》图2 西魏《弹箜篌飞天》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
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
每日史料研读☆第5天
【每日史料研读☆第5天】
主题:郡县制的创立与影响
史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①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②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③不数载而天下大坏,……④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指因血缘关系淡化而疏远。
【注】②意指亲族功臣仅以重赏而不再分封。
【注】③指秦短命而亡。
【注】④指叛乱的都是民众而非官吏。
1.史料一反映了郡县制以俸禄(赋税)作为君臣纽带取代分封制的血缘。
史料二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在于暴政,而不在于郡县制度。
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拥有很大独立性,容易造成割据。
郡县制下,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地方失去独立性,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深度思考]。
中国通史第五集主要内容
中国通史第五集主要内容《中国通史第五集:从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包含中国近代史的第五本书,主要介绍从乾隆帝开始至1949年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时期历史。
书中以乾隆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基础,复杂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乾隆帝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乾隆期间,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税制,建立了钱庄制度,发展贸易,帮助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这使得农村社会的封建制度逐步加强,中国的社会经济总体取得稳定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封建的家族社会逐渐壮大,农牧民的社会分类也在不断加深。
在乾隆时期,中国开始了商业化进程,中国的外贸活动大大提高,海上贸易得到发展,国外的商品加入到中国的市场,这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使得国家经济显著发展。
此外,中国也开始走上科技进步之路,书本出现科学思想,并且兴起自学运动,兴起师生教育改革,催生了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
历史书籍也被广泛记载,文学和新闻媒体得以发展,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乾隆时期的政治形势也大为变化,乾隆时期实行统治政权的变革,改革以社会原则和法律规范,把政府的权力从将军移到官吏,从而使社会的政治管理更加严格和有效。
此外,乾隆时期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外交化时代,以建立对外贸易的长期关系,建立着与欧洲、美洲和日本等国家联系,推动了中国走出去的发展。
乾隆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很多改变,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封建体制,帝国的政治和经济落后,以及外国的入侵,中国社会也开始经历动荡,多次发生战争,以及出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不稳定。
由于政治上的动荡,中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内乱,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变革,直至清朝末期,清朝政府失去了控制力,同时,鸦片战争也让中国社会陷入动荡。
1840年,中国政府与英国签订鸦片和约,使中国经济、文化、外交全部放弃,中国进入“失地时代”。
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政治上的大变革,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1911年中国的清朝政府被废除,以被废的清朝的皇帝袁世凯为首的国民党接管政权。
七年级历史第5节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5节知识点
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第5节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起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
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基础。
在商代,大量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加速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二、商代社会的发展
商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
商代经济的发展依托于铜器、玉器和陶器等艺术品的制作,同时商代的贸易往来也十分活跃。
三、周朝的产生
周朝在商朝的基础上建立,也标志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进。
在周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首次实行了分封制度,各个封
建诸侯被授权管理本地区的事务。
四、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
它从先秦时
期的诸侯分封和不断的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
的文化时期之一。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秦朝的统一
在经历战国七雄的角逐后,秦国崛起,并在嬴政的领导下实现
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的统一。
统一后,嬴政开始着手推行各种制度
的变革,如“焚书坑儒”、“律令制度”的实行等。
六、总述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同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手抄高一历史第五课知识点
手抄高一历史第五课知识点高一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手抄在高一历史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其中第五课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
下面是关于高一历史第五课知识点的手抄内容:一、历史背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课主要涉及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时期,标志着中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知识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体制:春秋时期,中国开始出现分裂的局面,各诸侯国开始相互争斗,形成了各自的政治体制。
这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进行了多次战争。
2. 春秋时期的经济状况: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增加。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社会经济得以较为稳定地发展。
3.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忠恕、孝敬等价值观念。
4. 兵器的改进:春秋战国时期兵器的制造工艺有了不少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式兵器,如长戈、双刃剑等,这对于战争的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秦汉时期的重要知识点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统一者,他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将当时的六个国家统一,建立了秦朝,结束了分裂的战国时期。
2. 秦统一后的政治体制:秦统一后,秦始皇奉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和行政管理,统一了货币和文字,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3. 秦朝对外扩张:秦朝在统一中国之后,积极进行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南方的南越和西方的匈奴,在秦朝的统治下,中国的领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4. 汉朝的建立:秦朝统一后,不久即因暴政而倒台,汉高祖刘邦登上了皇位,建立了汉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较长时期的统一时期。
八下历史第五课笔记
八下历史第五课笔记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笔记通常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重要事件、人物、时间线、地图位置以及相关分析和评价。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笔记框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讲解来填充细节。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笔记一、课程主题(这里写下本课的标题或主题,例如“工业革命与社会变革”)二、主要内容1. 工业革命的定义与起源定义:工业革命是指一系列深远的技术和经济变革,首先在英国出现,后来影响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起源:大约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英国的纺织业中出现。
2. 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机械化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工厂制度的出现和城市化进程加速。
能源利用的革命,如煤炭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交通运输的革命,如铁路的修建和蒸汽船的发明。
3.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形成。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环境问题开始显现,如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
4. 工业革命在其他国家的扩散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传播到欧洲大陆、北美和东亚等地。
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程度和速度因国情而异。
三、重要事件与人物1. 事件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2. 人物哈格里夫斯(James Hargreaves):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
瓦特(James Watt):蒸汽机的改良者。
史蒂芬孙(George Stephenson):火车机车的发明者。
四、时间线(在这里绘制一个简单的时间线,标记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和年份)五、地图位置(在地图上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地区,以及后来扩散到的国家)六、分析与评价1.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意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联系和互动。
带来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深刻变革。
2.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问题生产力的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环境问题逐渐显现,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应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知识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中国是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这么长的历史时间里,农业和手工业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支柱产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知识点,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作出详细的探讨。
一、农业的发展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型国家,农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中国古代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农业发展方式,如耕牛和灌溉等,都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耕牛:早在古代中国早期就有了耕牛,连最早的书籍《周礼》、《周易》中都有关于耕牛的记载。
耕牛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民的体力劳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
2.灌溉:中国古代灌溉技术非常发达,在干旱缺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人们开始采用灌溉的方式来解决水资源问题。
灌溉技术对于农业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手工业的发展除了农业,手工业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项产业。
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包括纺织品、金属器具、陶瓷、漆器、建筑材料等等。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也可成为与丝绸、茶叶等商品交换的工具。
1.纺织业:古代中国的纺织业非常发达。
在汉朝时期,纺织业达到了新的高峰,盛产丝绸。
丝绸贸易成为中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的贸易活动也带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活动。
2.陶瓷业:中国的陶瓷业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技术精湛,被世界誉为陶瓷之乡。
唐代开创了早期瓷制品的高峰时期,宋代的青瓷、白瓷等都凸显出中国陶瓷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三、农业与手工业的联系农业和手工业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产业。
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互相支持,互为补充,两者在合作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转向手工业的生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
手工业也为农业提供了必备的农具、服装、家具等制品,满足了农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