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背景介绍小班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幼儿提供了更加温馨有趣的教育环境。

在小班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需要选取适合幼儿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力和学习兴趣。

电视动画《熊出没》是一部备受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其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可爱的形象,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在小班幼儿园中通过《熊出没》的教学活动,可以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熊出没这个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1.听懂并讲述熊出没故事情节;2.形成简单的对话;3.认知动植物、颜色等基本概念;4.培养观察、想象和创造力;5.培养小班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导入环节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坐下,然后用大屏或者投影仪播放《熊出没》的名称和形象,介绍《熊出没》的产生和创作者。

然后请幼儿们说出自己学过的动物名称,并请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依次观察,介绍其外貌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二、故事情节导入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为幼儿们介绍《熊出没》的故事情节。

在介绍故事情节时,可以利用语言、图片和影像辅助幼儿们理解。

教师表现应丰富,声情并茂。

同时,教师也可以反复重复和回顾故事情节、人物名字、动物名称等,加深幼儿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故事情节分析通过幼儿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对故事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回忆或者说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小灰灰被野猪抢走了,熊大和光头强要怎么做才能救回小灰灰呢?”“为什么野猪会抢小灰灰?”。

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并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故事角色扮演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情节、说出对话等方式,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教案名称:《熊出没》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中人物、场景,并能依据指示作出相应动作。

2.培育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游戏任务。

3.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能够简单地描述故事内容。

4.进展幼儿的动手本领和创意思维本领,自主创作角色扮演道具。

二、教学内容1.故事叙述:故事背景是一个群山环绕、风景秀丽的小镇,小镇有三个好伙伴——花花、黑妞和大力,他们住在森林里的小木屋里。

一天,熊大和熊二带着一群小熊来到森林里,他们吃光了森林里的蜂蜜,严重扰乱了小镇的秩序。

为了保护小镇,花花、黑妞和大力不怕困难,不断找寻熊大和熊二的下落,最后将他们逮捕归案。

2.角色扮演:材料准备:森林、小木屋、熊大、熊二、小熊、花花、黑妞、大力扮演的服装等孩子们可以本身动手制作角色扮演道具,如熊大、熊二和小熊的造型面具、花花、黑妞和大力扮演的服装等。

角色扮演活动:将故事中的场景及人物进行还原,让幼儿分组扮演各自的角色,通过模拟故事情节,为幼儿供给一种沉浸式学习方式,让他们能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团队合作、表达交流及面对困难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活动一:形体活动(1)让孩子们集中坐在地上,引领他们做出各种动物的动作,包括小熊走路、熊大伸懒腰、熊二卖萌、花花跑步、黑妞跳舞、大力憨笑等。

(2)开放式问题:这些动物你都认得吗?你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吗?2.活动二:故事活动(1)老师朗读故事,让孩子们跟随着故事情节张开想象之翼。

(2)老师提问:你们认为为什么熊大和熊二要吃蜜糖呢?吃蜜糖会对森林里的动物有什么危害?(3)老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小组之间进行反复演练。

3.活动三:创意制作(1)老师向孩子们供给素材,让他们制作角色扮演道具,例如用纸杯制作小熊的耳朵和鼻子,用布料剪裁出花花和黑妞的衣裳等。

(2)老师提出问题:你能考虑一下,碰到森林里的小动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4.活动四:想象训练(1)幼儿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想象游戏:孩子们想象本身穿上花花、黑妞和大力的衣裳,到森林里找寻熊大和熊二,用哪些方法,来保护森林里的蜜蜂。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幼儿应能够:1.熟练认读《熊出没》绘本;2.理解绘本中的故事情节;3.通过绘本中的图片和文字,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4.提高幼儿的图画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引导幼儿形成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之心。

教学准备1.绘本《熊出没》;2.PPT;3.质感豆;4.彩笔、毛笔;5.在绘本上预留出反思、体验语言的位置;6.配合绘本内容,准备了玩具动物、卫生纸卷心菜、红薯以及其他简单的可视化工具。

教学流程1. 开始1.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一张图。

2.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交流绘本标题中的“熊”究竟指代着哪种动物,并在板书上标出各种动物的名字。

3.老师讲解绘本的故事情节,主要角色是熊和兔子。

2. 情感体验1.老师给孩子们提供卫生纸卷心菜、红薯等元素,让孩子们用质感豆和彩笔表现出动物的形态。

2.孩子们角色扮演,将玩具动物重现故事情节。

3.孩子们在小组内互相讲述自己玩具动物和固定位置一同玩耍的场景。

3. 语言表达1.孩子们学习草地山丘等词汇,掌握形容词的使用方法,边学边在画纸上尝试着表达出来。

2.老师组织孩子叙述绘本内容,带领孩子发现并研究绘本中的问题,解决故事当中的问题。

4. 总结反思1.在绘本中预留出一些反思、体验语言的位置。

孩子们分享自己在过程中的感受和成长。

2.引导孩子们用语言总结今天的学习经验,提高孩子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反思1.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在高水平,几乎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也在与其他孩子们的互动中不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语言表达环节需要增加相关课堂活动,如画画、说话、做手工等,来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3.反思类环节要在未来的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只有孩子发自内心感受到自身的提高,才能真正找到学习的动力。

结语在本次课堂中,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通过绘本《熊出没》的学习和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提高对人与动物之间友情的感受,并丰富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熊出没》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角色特征,增强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数字比较大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习用数字比较大小。

难点: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准备1.课件:熊出没动画片段。

2.数字卡片:1-10。

3.熊大、熊二、光头强玩偶。

4.水果、蔬菜图片。

四、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熊出没动画片段,引导幼儿关注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三个角色。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是谁呀?2.数字比较大小(1)教师出示熊大、熊二、光头强玩偶,引导幼儿观察他们的身高。

师:你们觉得熊大、熊二、光头强谁最高呢?(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引导幼儿按顺序排列。

师:谁能帮我把这些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呢?(3)教师再次出示熊大、熊二、光头强玩偶,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他们的身高。

师:谁能用数字表示熊大、熊二、光头强的身高呢?3.游戏环节(1)教师出示水果、蔬菜图片,引导幼儿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师:这些水果、蔬菜谁最多呢?谁最少呢?(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水果、蔬菜的数量。

师:谁能用数字表示这些水果、蔬菜的数量呢?(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熊出没”数学游戏,巩固数字比较大小。

4.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用数字比较大小了吗?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我以熊出没动画片段为导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数字比较大小环节,我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熊大、熊二、光头强的身高,以及水果、蔬菜的数量,学会用数字表示大小。

在游戏环节,我组织了“熊出没”数学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在数字比较大小环节,有些幼儿对数字的认识不够清晰,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在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规则理解不够,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引导。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及教学反思[五篇]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及教学反思[五篇]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及教学反思[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及教学反思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能有序地进行操作活动,能够按照不同形状和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个隔一个的排序,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熊出没》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小班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

我班幼儿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大多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有些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6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一隔一排序,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1、能够按照不同形状和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个隔一个的排序。

2、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能有序地进行操作活动。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重难点】按不同形状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隔一的排序。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能够按数字的顺序口头数数。

物质准备:《熊出没》中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圆形的小树3棵,三角形的小树3棵)。

幼儿每人一张排序板。

【活动过程】一、故事情境导入1、出示被砍伐的森林的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光头强把森林里的树木都砍伐掉了。

2、情景创设,导入活动师:熊大和熊二决定要把砍掉的树木重新种树,看他们已经挖好了树坑。

(分析:幼儿容易被故事情境所吸引,这样的导入可以让他更感兴趣)二、观察排序板,引导幼儿发现排序的规律。

出示树坑的排序图,请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看,熊大和熊二都挖了一些树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坑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熊大是黑色,熊二是黄色的,而且是一个隔一个的)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树坑,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忙接着刚刚的树坑排一下。

请幼儿根据排序图上的顺序接着排下去。

(分析:在幼儿自己操作之前,老师先带领他一起排列。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含反思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一、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数字1—5的大小和次序;2.认得图形“正方形”和“三角形”;3.能够用熊出没中的元素进行加减法运算;4.能够把握课程内容,并对熊出没故事及其中数字和图形成分表示爱好。

二、教学准备:1.熊出没绘本一本;2.五个数字牌和图形牌;3.熊出没人物卡纸;4.彩色笔、黑色笔、铅笔、橡皮、卡纸、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播放熊出没的视频,引导孩子们进入情境,并且提问:“你们最爱看的熊出没故事是哪一个?为什么会喜爱他呢?”这种方式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表现欲和古怪心,引起他们的注意。

2.讲解数字:老师在黑板上对数字1—5进行写作,边写边解释数字的大小和含义。

孩子们察看,然后快速仿照,默数数字1—5、3.图形识别: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然后分别介绍这两种图形的特征,示意孩子们仿照练习,并让他们用笔在卡纸上渐渐画出这两种图形。

4.数字大小与次序排列:老师在黑板上依次写出数字1—5,然后让孩子们来判定数字的大小并按正确的次序排列。

5.运算探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系列小的数字,然后用添加和削减两个操作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2+1=3、4—1=3、6.游戏:老师用故事卡纸上的人物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并让孩子们用数字和图形来描述这些人物。

7.总结:老师在黑板上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激励他们积极学习。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是基于《熊出没》这一知名儿童故事的教学,坚持了爱好——学问——操练的教学法,从孩子们的食欲启程,通过视频、游戏、剪纸绘画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进入了学习情境。

尤其在运算探究和游戏环节中,让孩子们对图形和数字建立起相关联的记忆,从而在爱好中进行数学学习。

但是,我也注意到这次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上的多而杂需求;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究。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熊出没》含反思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针对3-4岁幼儿的数学教学。

幼儿是非常好奇的,他们渴望接触新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注重启发幼儿思维,在教学中渗透自然、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了解基本数学概念,如“多”“少”等,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训练幼儿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通过游戏和互动,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教学内容《熊出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熊出没》。

在这个故事中,大灰狼抱走了兔爷爷,为了拯救兔爷爷,三只熊还有很多森林的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故事中出现了很多数学概念,比如“多”“少”等。

这些概念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发展非常有益。

教学步骤第一步:故事导入老师让幼儿躺在地上,并根据情境向孩子们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让孩子们感受故事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数学概念的引入在故事中,熊要拯救兔爷爷,需要知道到底“多少”人需要一起行动。

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用简单的道具,如玩具熊等,引导孩子们了解“多”“少”的概念。

第三步:数学游戏在学习了“多”“少”的概念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比如让孩子们数几个玩具熊的数量,找到不同数量的熊等。

第四步:故事继续在游戏环节之后,通过故事的继续,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多”“少”的概念,并在游戏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印象。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五步:教学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强调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增强了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也经过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增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反思《熊出没》数学教案的小班优质教学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3. 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认识和写法。

2. 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3. 基本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教学重点:1. 学习对数字1-10的认知和写法。

2. 学习如何进行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 学习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

2. 学习基础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教学准备:1. 《熊出没》的故事书。

2. 数字卡片和计数棒。

3. 数学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1. 起始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熊出没》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跳舞,引发幼儿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并逐个教授数字的写法和认知。

让幼儿用计数棒进行数数,并和教师一起组成数字。

3. 游戏活动(20分钟):教师将故事书《熊出没》中的数学内容摘抄到教案上,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并通过故事中的游戏活动带动幼儿学习。

比如,在故事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数字卡片进行大小比较的游戏。

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取一个数字,然后让幼儿比较大小,并用计数棒表示出大小关系。

4. 讲解概念(10分钟):通过游戏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数字之间大小比较的规律和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道具进行演示,并解释数字之间大小比较的概念。

5.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巩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并进行简单的复习。

然后,教师播放《熊出没》的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以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熊出没》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在起始活动中,通过跳舞的方式增强幼儿参与和注意力的集中。

小班数学教案熊出没

小班数学教案熊出没

小班数学教案熊出没教案主题:小班数学教学案例——熊出没教学目标:1. 通过熊出没的故事引导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熊出没相关的主题墙。

2. 准备《熊出没》的动画片或故事书。

3. 准备与熊出没相关的数学活动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邀请幼儿们坐在地毯上,展示熊出没的主题墙。

2. 教师用引人入胜的方式简要介绍《熊出没》的故事背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一:故事时间1. 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观看《熊出没》的动画片或讲述故事。

2. 在观看或讲述过程中,教师不断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二:找数字1. 教师将教室内的环境设计成《熊出没》中的森林场景。

2. 教师准备好数字卡片并隐藏在教室中,幼儿们需要按照提示找到卡片上的数字。

3.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参与寻找数字的过程,并与他们一起数数、比较数字的大小。

活动三:数数游戏1. 教师和幼儿们一起进行数数游戏,游戏中可以使用熊出没角色的图片或玩具作为道具。

2.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幼儿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他们的数学概念。

活动四:模仿角色1. 教师让一部分幼儿扮演《熊出没》中的角色,如熊大、熊二等,其他幼儿则是观众。

2. 角色幼儿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展示数学运算的过程。

3. 观众幼儿可以参与角色幼儿的表演过程,观察和评价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

活动五:数学绘画1. 教师发放纸张和彩色笔给幼儿们,要求他们根据《熊出没》的场景进行绘画。

2.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幼儿们绘制一定数量的树、石头或熊等数学元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图技巧。

活动六:游戏结束1. 教师总结活动的内容,并再次强调数学与《熊出没》之间的联系。

2. 教师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熊出没》这一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和亲近。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3的相关知识,如数量、顺序等。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熊出没》相关图片或视频。

2. 准备数字卡片,数字为3及其倍数。

3. 准备熊出没的手偶或贴纸。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播放《熊出没》相关视频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题呈现:教师手持手偶或贴纸,展示熊出没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数数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3及其倍数,如3、6、9等。

4. 操作活动: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和匹配。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幅《熊出没》的数字拼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数字3,如3个苹果、3只鸟等,并拍照记录,第二天分享给同学。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熊出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字作品,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对数字3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回家后的作业,评估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4.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六、活动内容:1. 学习数字4的相关知识,如数量、顺序等。

2. 通过《熊出没》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4的意义。

七、活动准备:1. 准备《熊出没》相关图片或视频。

2. 准备数字卡片,数字为4及其倍数。

3. 准备熊出没的手偶或贴纸。

八、活动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字3,巩固学生的记忆。

2. 主题呈现:教师手持手偶或贴纸,展示熊出没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数数练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及其倍数,如4、8、12等。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熊出没》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幼儿对动画片的兴趣。

2.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学习数数、计数等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二、活动准备:1. 《熊出没》动画片片段。

2. 熊出没人物图片若干。

3. 数字卡片若干。

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三、活动过程:1. 观看《熊出没》动画片片段,引导幼儿观察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形象特点,引发幼儿对动画片的兴趣。

2. 出示熊出没人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名字,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发给每位幼儿一张画纸,让他们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熊出没人物,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组织幼儿数一数自己画的熊出没人物有几个,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数学思维。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熊出没》动画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

幼儿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分享,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活动延伸:1. 家长可以陪伴幼儿观看《熊出没》动画片,引导幼儿关注片中的数学元素,如数量、形状等。

2.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玩数数游戏,巩固幼儿的数数能力。

3. 家长可以鼓励幼儿自己画出《熊出没》人物,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对《熊出没》人物的认识,能够辨别不同角色。

2.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 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初步理解数学中的数量关系。

七、活动准备:1. 《熊出没》角色卡片。

2. 数字0-10的卡片。

3. 拼图游戏材料。

4. 小奖品若干。

八、活动过程:1. 开展“找出不同”游戏,出示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图片,让幼儿找出不同之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 进行“熊出没拼图大赛”,将拼图分成简单的几部分,让幼儿分组进行拼图,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熊出没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

熊出没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

熊出没幼儿园小班优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数字1-5,并能正确书写。

2.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5,能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熊出没卡通形象图片,数字卡片,计数器,小奖品等。

2.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学生做“熊出没”主题操,活跃课堂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知道的熊出没角色,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熊大、熊二、光头强等熊出没角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名字。

(2)教师提出问题:“熊出没里的角色们要举办一场数字派对,我们需要为他们准备数字邀请函,你们愿意帮忙吗?”3.教学活动(1)数字认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并让学生模仿书写。

(2)数字书写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5,学生在自己的纸上模仿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数感培养教师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字。

教师演示如何用计数器表示1-5的数字,学生跟随操作。

(4)逻辑思维培养教师出示熊出没角色图片,引导学生按数字大小顺序排列。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排序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拓展活动(1)数字接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按顺序说出1-5的数字,下一组学生继续接龙,看哪组最快完成。

(2)数字拼图教师出示数字拼图,学生合作完成拼图,教师评价并给予奖励。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所学的数字1-5,并模仿书写。

2.家长协助孩子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序游戏,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熊出没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1-5,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读《熊出没》教案

幼儿园小班读《熊出没》教案

幼儿园小班读《熊出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熊出没》故事中的基本单词和词组。

2.培养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3.发展幼儿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听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熊出没》。

2.幼儿学习用图表。

3.用于课堂展示的图片三、教学过程:1.前期导入(1)老师与孩子聊天,询问幼儿关于熊的认知。

因为熊出没是一本动物类的绘本,所以教师可以在让孩子初步感受故事情境前引导幼儿对于熊这一种动物的认知进一步深入。

(2)老师播放小熊热舞的视频,带动孩子们参与跳舞。

观看小熊热舞小视频,配合小型舞蹈,带动孩子们进入充满活力的学习状态,营造出学习的良好环境。

2.整体呈现读《熊出没》故事,适时展示相关图片。

(1)师生阅读故事,教师根据孩子的理解程度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语音语调。

(2)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边读边指出生词和重难点,让幼儿能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单词和词组。

(3)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幼儿们理解故事情节。

3.课后巩固(1)幼儿小组活动。

教师在课后可以在班内安排相关中心活动,如拼拼图、认识熊的特征、图片故事等,让幼儿孩子们进行自由探索,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2)语言互动环节,培养自我表达能力。

活动要求:安排小组角色扮演,在某个情景下,让幼儿尽情表达。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朗读、口语表达、生动的图像展示、智能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幼儿在全方位的互动和体验中掌握基本的单词和词组。

五、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协同,在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后,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课程内容的情境化也为幼儿打开了认知世界的大门,加深了幼儿对于社会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熊出没》动画片中的角色和物品,学会识别数字1-5。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 《熊出没》动画片片段。

2. 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1. 播放《熊出没》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动画片中的数字。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引导学生认识并朗读数字。

3. 进行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卡片。

活动延伸:1.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生活中的数字,如家具、玩具等。

2. 制作数字手工作品,如数字卡片、数字画等。

第二章:学习比较大小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熊出没》动画片中的角色和物品,学会比较大小。

2. 培养学生对大小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 《熊出没》动画片片段。

2. 大小不一的物品,如积木、水果等。

1. 播放《熊出没》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动画片中的大小物品。

2. 教师出示大小不一的物品,引导学生比较大小。

3. 进行大小比较游戏,让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延伸:1.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生活中的大小物品,如家具、衣服等。

2. 制作大小手工作品,如大小卡片、大小画等。

第三章:学习形状识别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熊出没》动画片中的角色和物品,学会识别形状。

2.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 《熊出没》动画片片段。

2. 不同形状的物品,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活动过程:1. 播放《熊出没》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动画片中的形状物品。

2.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品,引导学生识别形状。

3. 进行形状识别游戏,让学生按照形状分类物品。

活动延伸:1.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生活中的形状物品,如家具、玩具等。

2. 制作形状手工作品,如形状卡片、形状画等。

第四章:学习加减法1. 让学生通过观察《熊出没》动画片中的角色和物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熊出没》小班数学活动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熊出没》动画片段,学会认识数字1-5。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观看《熊出没》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出现的次数,分别是1次、2次和3次。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并能够正确读出数字。

3.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教学活动:1. 观看动画片段,引导学生数一数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出现的次数。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跟读数字1-5。

3. 数字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正确回答出数字。

第二章:学习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熊出没》动画片段,学会比较大小。

2. 培养学生对大小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观看《熊出没》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大小变化。

2. 教师出示大小不一的熊出没玩具,引导学生比较大小。

3. 学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游戏,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1. 观看动画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大小变化。

2. 教师出示大小不一的熊出没玩具,学生比较大小,并能够正确说出大小关系。

3. 大小比较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大小比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正确回答出大小关系。

第三章:学习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熊出没》动画片段,学会简单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观看《熊出没》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熊大、熊二和光头强数量的加减变化。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3. 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游戏,巩固对加减法的认识。

教学活动:1. 观看动画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熊大、熊二和光头强数量的加减变化。

2.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能够正确说出答案。

3. 加减法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运算,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正确回答出答案。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缘起
小班数学教学一直是老师们的难点。

市面上有很多数学教材,但对于小朋友来说,单调的数字和公式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材上给出的例题也不能让小朋友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步骤。

如何用趣味性和亮点吸引小朋友学习数学一直是小班数学教学的难点。

思考了很久之后,我决定将《熊出没》这个动画片融入到小班数学教学中来。

《熊出没》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动画片,它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很适合小班数学教学。

实施
教学目标
•培养小朋友们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培养小朋友们计算技能
•培养小朋友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朋友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我们选取了《熊出没》中的一段插曲进行教学:乒乓球比赛,让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比赛情境和运算数值来认知数字和计算技能。

第一步:运用情境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播放《熊出没》中的乒乓球比赛片段,让小朋友们观看比赛情境并从中体验乒乓球比赛的乐趣。

第二步:认识并理解数字
教师为小朋友们介绍数字名称和相应的数量,通过观看乒乓球比赛和数数来认识和理解数字。

第三步:加减运算实践
教师通过乒乓球比赛的得分来引导小朋友们进行加减运算实践。

并在教学中运用设问法,让小朋友们思考如何得出答案。

例如:。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一、背景说明本次教案是小班(3-4岁)数学教学中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熊出没》中的第一集,通过短片故事展示,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同等大小的物体,以及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认识同等大小的物体。

2.培养幼儿对简单加减法的感性认知。

3.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问答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教学开始前,老师将播放《熊出没》中的第一集,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呈现加减法和同等大小的物体。

在观看完之后,老师导入本次教学的主题。

2. 感性认知为了让幼儿在感性认知中逐渐理解加减法,老师采用举例的方式,将同等大小的物体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结合起来。

如:将两个桔子放在一起,然后问孩子是否是同等大小,之后让孩子拿走一个桔子,再看两个桔子是不是同等大小。

并一步步引导孩子组合出更多的例子,让幼儿在感性认识中逐渐认识加减法的概念。

3. 知识巩固为保证知识的有效巩固,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特点,在幼儿的集体活动中,提供了许多适龄的互动游戏,比如拼图游戏、小马路游戏等,使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同等大小和加减法的认识,提升幼儿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程反思1.教师应该多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分层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逐步增加难度,注意课程的一个系统性。

3.教学过程应该营造和谐的氛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设计,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幼儿对数学模块的认知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幼儿的个别需求,关注和引导幼儿个别差异的存在,注重数据的积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开发出幼儿们的学习潜力。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

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反思《熊出没》教案名称: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详案《熊出没》反思:该教案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熊出没》为教学材料,将数学内容与儿童所熟悉并喜爱的角色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活动。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首先,教案在引入部分使用了动画片的片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通过观看熊出没的视频片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其次,教案设计了多种互动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将教学内容与角色扮演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扮演片中的角色来进行数学操作,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使学习更加有趣。

同时,教案还设置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将数学概念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

同时,教案还设计了不同的难度层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该教案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内容设计上,可以进一步细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增加一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总的来说,该教案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师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熊出没》带反思小班教学计划《熊出没》反映了适合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对数学运算活动感兴趣,可以有序地进行运算活动,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一一分类。

让孩子们学习简单的数学问题。

快来看看003010幼儿园班,对课程计划进行反思。

活动目标:1.可以根据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一一分类。

2.对数学运算活动感兴趣,并能有条理地进行运算活动。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问题。

4,喜欢数学活动,愿意参加各种运算游戏,培养反叛思维。

主要难点:根据形状的不同颜色,将数字一一对应地排序。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可以按数字顺序进行口头计数。

2.资料准备:人物图片和场景图片在《熊出没》中。

手工制作的资料(3棵小圆树,3棵小三角树)。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分类板。

活动程序:首先,介绍故事情节1.显示砍伐森林的照片。

老师:孩子们,你看,秃头砍伐了森林中的树木。

2,场景创建,导入活动老师:熊大和熊儿决定再次种下砍伐的树木,并发现他们已经挖了树坑。

(分析:幼儿很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这样的介绍会使他更感兴趣)其次,观察分类板并指导孩子们找到分类法。

显示树坑的分类图,请观察孩子。

老师:你看,熊大和熊儿挖了一些树坑,重点是引导孩子观察树坑的颜色。

(熊是黑色的,熊是黄色的,一一对应)老师:这里有一些树坑,孩子们愿意来帮忙树坑。

邀请孩子们按照排序表中的顺序进行操作。

(分析:在孩子自己动手之前,老师首先带领他安排了一下。

您可以加深对不了解孩子的理解)3.取苗(根据需要取出相应数量的树苗)老师:熊大和熊儿还挖了一些红树坑。

现在他们必须运输幼苗,看看他们运送的是哪种幼苗。

(展示两种树苗,让孩子们知道三角形树苗和圆形树苗)告诉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有一棵幼苗,一棵三角树和一棵圆树。

(分析:介绍好的材料,巩固知识的三角形和圆)四,整理活动《熊出没》查看分类板以了解分类要求。

熊雄雄和熊儿邀请我们的孩子成为志愿者,帮助他们植树。

老师解释了排序的要求:1.应将其种植在红树坑中并整齐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
小班教案《熊出没》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能有序地进行操作活动,能够按照不同形状和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个隔一个的排序,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熊出没》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不同形状和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个隔一个的排序。

2、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能有序地进行操作活动。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重点难点:
按不同形状颜色,给6以内的数量进行一隔一的排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够按数字的顺序口头数数。

2、物质准备:《熊出没》中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圆形的小树3棵,三角形的小树3棵)。

幼儿每人一张排序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境导入
1、出示被砍伐的森林的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光头强把森林里的树木都砍伐掉了。

2、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师:熊大和熊二决定要把砍掉的树木重新种树,看他们已经挖好了树坑。

(分析:幼儿容易被故事情境所吸引,这样的导入可以让他更感兴趣)
二、观察排序板,引导幼儿发现排序的规律。

出示树坑的排序图,请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看,熊大和熊二都挖了一些树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坑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熊大是黑色,熊二是黄色的,而且是一个隔一个的)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树坑,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忙接着刚刚的树坑排一下。

请幼儿根据排序图上的顺序接着排下去。

(分析:在幼儿自己操作之前,老师先带领他一起排列。

可以让不明白的幼儿加深理解)
三、取树苗(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树苗)
师:熊大和熊二还挖了一些红色的树坑,现在要去运树苗了,看看他们运了什么样的树苗。

(出示两种树苗,让幼儿认识三角形树苗和圆形的树苗)告诉幼儿每人都有一份树苗,分别是三角形树和圆形树。

(分析:介绍好材料,巩固知识三角形和圆形)
四、排序活动《种树》
看排序板,了解排序要求。

“熊大和熊二邀请我们小朋友来当爱心志愿者,帮忙种树
老师交代排序的要求:
1、要种在红色的树坑上,种得整齐。

2、看排序板上的顺序,是一个隔一个的。

3、把准备好的3棵三角形树苗和3棵圆形树苗要种完。

幼儿排序(种树),老师进行指导。

检查幼儿种的树,找两个幼儿的排序板来演示(一个正确,一个不正确)进行比较,对照,对错的地方进行改正。

(分析:一人一个排序板,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五、结束部分,庆祝活动。

师:“谢谢小朋友,把树种好了。

现在我们和熊大、熊二一起开着火车去参观新的树林吧。

我的火车要一个男孩隔一个女孩才可以上车哦。

我们出发喽!”(播放音乐开火车出发)老师一边开火车,一边提醒幼儿要男女一个隔一个上车。

(分析:整个活动的延伸部分,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是以熊出没来贯穿的,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了熊大、熊二挖的树坑,让孩子们自己观察这些树坑有什么不同,很多孩子都高高举起了小手,说出了颜色不同,但始终没有说到排序的规律,后经我的提醒,才说出来。

课后我在想:是否应该先带领幼儿一起去熟悉这种规律,在多讲解几次。

这样幼儿就能很明显观察到排序的规律了。

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幼儿自己操作环节。

小百科:《熊出没》用夸张的卡通手法讲述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并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整部动画片从头至尾充满喜感,轻松搞笑,幽默诙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