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辛弃疾《满江红 暮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 暮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满江红暮春》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①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①尺素:书信。

彩云:喻所思念的行人。

【译文】我的家久久寄居江南,今年又过了清明寒食两个节气。

我漫步在花园里的小路上,对春天的衰残感到惋惜。

眼看着一阵狂风猛雨之后,百花纷纷散落,花瓣满地。

落花无声地被流水卷走了,园林里渐渐觉得绿阴茂密。

年年到了刺桐花落个干净的时候,初春的寒气早已显得软弱无力。

空荡荡的庭院里一片静寂,我枉自把意中人苦苦相忆。

满腹的相思无处可诉说,纵然愁到极点有谁理会?我还得警惕多嘴的黄莺和燕子,生怕它们得知和走漏我的消息。

等到如今,远方的书信在哪里?我所思念的人照样没有踪迹。

莫叫我羞答答上高楼去眺望远方,平地上只有一片青草远接天际!【集评】清·陈廷焯:“亦流宕,亦沉切”。

(《云韶集》卷五)又:“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为婉妙。

然可作无题,亦不定是绮言也。

”(《白雨斋词话》卷一)近代·沈曾植:“此数章皆髀肉复生之感”。

(《稼轩长短句小笺》)【总案】这是一首写闺中少女伤春怀人的词。

它传情细腻,造语婉美,人物心理与动态描写很成功,风流蕴藉,堪称当行本色的闺怨词。

单从艺术美着眼,按照闺情来理解它似已足够。

然而比兴寄托的蛛丝马迹确乎存在于字里行间。

如上片之写“年年”眼见春残花落,过片处之感叹无人诉说知心话,以及下片之“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的忧惧之心,盼“尺素”不来、叹“彩云”无踪等等,皆可使人联想到当时政治形势和作为受打击的抗战人士的稼轩的忧危心理与险恶处境。

作者可能借闺情春怨以抒写爱国之幽愤。

满江红·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

B.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字里行间透露着些许喜悦之情。

D.下阙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波折后产生的“怕”,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

E.“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幺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AC2、这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远去的惜惋,对青春逝去、光阴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愁闷以及隐约透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

上阙中“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蕴涵着无尽的痛惜之情。

下阙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羞去上层楼”则委婉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

简析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色,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

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

《暮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暮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暮春》原文及翻译赏析在高中阶段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暮春》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暮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1愁耳偏工著雨声,好怀常恐负山行。

未辞花事骎骎盛,正喜湖光淡淡晴。

倦憩客犹勤访寺,幽栖吾欲厌归城。

绿畴桑麦盘樱笋,因忆离家恰岁更。

译文及注释译文总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更爱听那雨声,时常惦记着不要误了游览的时机、辜负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

千树桃花万枝柳仍未推辞为春天作妆点的念头,花枝正盛,西湖上淡淡晴光惹人喜爱。

疲倦休息中仍要去方僧问道,丛林幽静让人心生向往,不愿归去。

桑林麦田中间夹杂着丛丛樱桃树和春笋,让人想起离家时家乡也正是这个情景。

注释愁耳:老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

骎骎:原意是马的疾行,引申为迅速。

绿畴:绿色的田野。

赏析杭州西湖外的葛岭、宝石山,统称北山,是杭州一大景区。

杨载在四十岁以前,常居于此,留下了不少诗篇,本诗就是其中被选家注目的一篇。

杨载作诗,锻字炼句,是很下功夫的;这首七律,在格局上并无特异之处,可观的全在于措辞的刻意求新,不肯从俗从熟。

首联第一句“愁耳偏工著雨声”,把老是听闻忧愁之声的双耳称为“愁耳”,已经很精炼了;把爱听称为“偏工”,更觉生动,显得这“愁耳”很有性格,于听雨这事格外精工,超乎其他功能(偏,出乎寻常之意)。

但是这二者还都不及一个“著”字更见诗人的功夫——既然“愁耳”“偏工”于听雨,那么它听起来也不同往常,是紧紧地附(著,附着)在雨声边;这雨声,也仿佛不是落在窗前户外,而是擦耳而过!这是贯注了多少劲力才炼出的一字啊!没有这一字,便不足以匹配前四字;而诗人写下四字在前,就势必要求有一更奇之字紧随在后:看来,诗人是处处在为自己出难题,而时时为解出难题而自得。

“好怀”,指对美好事物的怀思、眷恋。

诗人素爱美景,时常惦记着不要误了游览的时机、辜负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现在想到雨中北山定别有情趣,自然更不能不一往了。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辛弃疾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辛弃疾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宋代:辛弃疾稼轩居士花下与郑使君惜别醉赋,侍者飞卿奉命书。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

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

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

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

时节换,繁华歇。

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标签抒情、写景、饯别译文不要去折荼蘼花,权且留住一分春色。

还记得青梅如豆的时节,和你一起采摘。

当时对着花的情景像在梦中。

而今天醒着看风月,只恨牡丹花笑我头发已经白如雪。

榆荚树林,菖蒲的叶子。

随着时间的变换,繁华又凋零。

怎么能经得住风雨,怎么能禁得住杜鹃的啼鸣。

花和柳树都已经老了,蜜蜂和蝴蝶还忙忙碌碌。

也不是因为春天逝去了而有闲愁,而是因为离别。

注释郑使君:始末不详。

查淳熙七年后至稼轩卒前,衡州守之郑姓者仅有郑如崈一人,为继刘清之之后任者。

衡州:在今湖南省,以衡山而得名。

荼蘼:又名酴醾,夏日开花,花冠为重瓣,带黄白色,香气不足,但甚美丽,唐宋诗词多用之。

青梅:青的梅子。

少日:当时。

榆荚:榆树叶前所生之荚,色白成串,有如小钱,通称榆钱。

菖蒲: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气。

相传菖蒲不易开花,开则以为吉祥。

鹈鴂:这里指杜鹃。

据说这种鸟鸣时,正是百花凋零时节。

是:如此,这般。

栖栖:忙碌貌。

赏析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饯行词。

郑厚卿要到衡州赴任,作者设宴饯别,席间先作了一首《水调歌头》,然而意犹未尽,于是又作了这首《满江红》,所以题目中有“再赋”二字。

上片开头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荼蘼!”好像有谁要折。

而且一折就会立刻产生严重的后果似的,起笔惊人。

荼蘼是在春末开的花,故珍惜春天的人。

往往发出“开到荼蘼花事了”的慨叹,作者一开口便劝人“莫折荼蘼”,其目的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

企图以“莫折荼蘼”留住“春色”,自然是痴心妄想。

然而心愈痴情愈真,也愈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

这一句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已是暮春,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共伊同摘”的往事。

满江红_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_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阅读附答案及赏析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悉动静。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照旧无踪影。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词描述了家住江南的奼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籍之甚,而悲伤愁苦。

B.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巧的笔触描述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些许喜悦之情。

D.下阙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由一番心理波折后发生的“怕”,涵蓄蕴藉,使人寻味无限。

E.“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善于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AC2、这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春季远去的惜惋,对青春逝去、时日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郁闷和模糊流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

上阙中“一番风雨,一番狼籍”,蕴涵着无尽的痛惜之情。

下阙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

“怕流莺乳燕,得悉动静”“羞去上层楼”则委宛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

简析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宛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风景,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

江南暮春,年年风景照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影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

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宋·辛弃疾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注释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

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红粉:形容红花飘落。

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

这是说:红花少了,绿叶多了。

作者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刺桐花:植物,豆料。

一名海桐。

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

生长在南方。

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闲愁:为国家之愁。

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

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尺素:书信。

《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彩云,指想念的人。

这两句是说:如今书信在哪里也不知道,我想念的人也不见踪迹。

“彩云”又作“绿云”,意同。

翻译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

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

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

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

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

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

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

空教我上楼去瞭望。

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

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赏析《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

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辛弃疾《满江红·暮春》鉴赏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辛弃疾《满江红·暮春》鉴赏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辛弃疾《满江红·暮春》鉴赏满江红·暮春辛弃疾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译文】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

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

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

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

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

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

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

空教我上楼去瞭望。

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

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注释】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

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

狼籍,散乱。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红粉:形容红花飘落。

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

这是说:红花少了,绿叶多了。

作者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刺桐花:植物,豆料。

一名海桐。

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

生长在南方。

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闲愁:为国家之愁。

作者在很多场合里,把国家之愁,都说作闲愁。

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

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

尺素:书信。

《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彩云,指想念的人。

这两句是说:如今书信在哪里也不知道,我想念的人也不见踪迹。

“彩云”又作“绿云”,意同。

谩教人三句:空教我,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高楼了,楼外的平原上只有一片碧绿的庄稼。

暮春翻译及赏析

暮春翻译及赏析

暮春翻译及赏析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译者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

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剩的花瓣也给卷走了,但它还是没停歇。

可是我不怨它,因为花儿对外开放就是由于春风的吹来。

想问一下,谁又看到春天离开了?距此而回去的春天,被飞去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遇上了。

注释少日:少年之时。

钟:酒杯。

茶瓯:一种茶具。

香篆:篆字形的盘香。

帘栊:摆存有帘子的窗户。

元自:原来,本来。

品酒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时所作。

此词分上阕与下阕。

上阕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

“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

对此,只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已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

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

还要“醉千锺”,那么,连喝千杯之后将如何颠狂,就不难想象了。

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

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

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

什么叫做“病酒”?冯延巳《鹊挥枝》词说道:“谁道闲情舍弃长?每至春来,伤感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胖。

”“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

“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

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消磨时光。

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为这里用了“小帘栊”。

“栊”指窗上棂木,而“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

挂小窗帘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古诗词翻译及赏析篇1《落日》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译文落日似乎悬挂在卷帘所用的挂钩上,凭窗而望,只见溪边的农人正劳碌着春耕。

沿溪岸的园圃上满是鲜花绿草,农人们有的在打柴做饭,有的正将小船停靠在溪滩上。

叽叽喳喳的雀鸟在树枝上跳动、争闹,有的掉了下来;飞虫也满院游走。

是谁酿造出了这浊酒啊?让我能一酌消解很多烦忧。

解释帘钩:卷帘所用的”钩子。

樵爨:打柴做饭。

啅(zhào):噪聒。

浊醪(láo):浊酒。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存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词翻译及赏析篇2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代·谭嗣同《潼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拢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解释潼(tóng)关:关名。

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古代东西往来的要隘。

终古:自古以来。

簇(cù):丛聚。

河流:指奔腾而过的黄河。

束:约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赏析此诗打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非常险明;次句写行经此地,原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奇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诗的打句以一种远景式的眺望,呈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临江仙·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临江仙·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临江仙·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夜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译文作者客居他乡,看尽鸿雁的北往和燕子的南来,而故乡的消息茫然,不禁惆怅满怀。

整个春天都在惦念家乡,人已憔悴有谁怜?于是只好在这落花时节的寒食夜以酒浇愁。

听说江头春波浩渺,春水情意恳切地像是要送他的归船返回家乡,这条曾送他离乡又送他归去的水路,是他最为之情牵梦夜的。

最后,他设想登上归船,听着春雨打着船篷,看着将别的断桥边上的疏柳淡烟,充满别离之情。

注释征鸿:即征雁。

南朝梁江淹《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陈亮《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故园:旧家园;故乡。

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无所知的样子。

《庄子·盗蹠》:“目芒然无见。

”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

介愤而隐于绵山。

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

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

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中(zhòng)酒:醉酒。

晋张华《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汤,自渍即愈。

”见说:告知,说明。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也有听说的意思。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殷勤:热情。

夜牵:牵挂。

南朝宋鲍照《和王丞》:“明涧予沿越,飞萝子夜牵。

”唐黄滔《壶公山》诗:“清吟思却隐,簪绂奈夜牵。

”短篷:指小船。

元萨都剌《次韵与德明小友》之一:“烟雨短篷水口,人家乱石山前。

”南浦:虚指,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断桥:实指,地处杭州西湖东北角,与白堤相连。

自唐以来已有此名。

或言本名宝祐桥,又名段家桥,今罕有称者。

唐张祜《杭州孤山寺》诗:“断桥荒藓涩,空院落华深。

古诗望江南·暮春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暮春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暮春翻译赏析《望江南·暮春》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

春色属芜菁。

【前言】《望江南·暮春》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晚春游兴,作者兴之所至,移步换景。

上阕以城中曲水、亭台两个景点为中心,写作者自己的酣咏场面,赞美“升平”景象;下阕空间背景转为郊野,写自然美景和春耕,补充“升平”的内涵,词尾词人发现,虽已暮春,春光犹在。

这首词透露出作者游春的满足感和游兴的浓酣,表现了作者的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田园的情怀。

【注释】⑴望江南: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

《金奁集》入“南吕宫”。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宋人多用双调。

⑵“春已老”二句:《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春服,春天所穿的衣服。

指夹衣。

成,穿得住。

⑶“曲水”句:写曲水流觞的活动。

古代风俗,阴历三月上巳日,就水滨宴饮,以祓除不祥。

后人多引水弯曲成渠,置酒杯子水面,任其流动,同游者依次取饮。

蕉叶,蕉叶状如杯,借指酒杯。

⑷舞雩(yú):鲁国祭天求雨的土坛,在今山东曲阜。

此处借指春游的亭台。

纻(zhù)罗:指麻织和丝织的服装。

⑸酣(hān)咏:畅快地饮酒吟诗。

升平:太平。

⑹百舌:鸟名。

到晚春桃李花谢时,便不啼鸣。

⑺柘(zhè)林:灌木林。

鹁鸪(bóū):鸟名。

天将雨,其鸣甚急,故俗称水鹁鸪。

⑻芜菁(úīn):蔬菜名。

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

【翻译】春已归去,春衣几时制成?小溪弯弯水缓浪低平,盏盏蕉叶杯儿水面稳稳行。

舞雩坛上风轻轻,轻轻拂动轻柔纻罗衣襟;让我们尽情高歌欢舞,歌唱天下升平。

小雨才飘过,何处农家不催耕?喧春的百舌鸟儿已无语,绚丽的桃李也已开过芬芳尽。

古诗暮春·莫怨春归早翻译赏析

古诗暮春·莫怨春归早翻译赏析

古诗暮春·莫怨春归早翻译赏析
《暮春·莫怨春归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翁格。

其古诗全文如下: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前言】
《暮春》是清代诗人翁格的诗作。

这是首借景抒怀诗,首句一扫叹春、惜春的哀怨情调.不同凡响。

次句描写暮春鲜花凋谢的自然景象,紧扣题意。

三句转折,只要花根不死,仍大有希望。

末句是对来年春天东风吹拂、鲜花盛开的想象。

全诗从困顿中看到了希望,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注释】
1、暮,晚,将尽。

2、莫:不要。

3、花余:花已谢尽,仅剩几朵。

4、将:语助词,得。

5、蒂: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6、岁岁:年年
7、东风:春风,这里喻指花开。

【翻译】
不要抱怨春天来得太早,花都开出了几点红色,只要是把根留住,只要等待来年的春风,就会重新勃发。

【鉴赏】
面对“暮春”,诗人说:“莫怨”春老花残,因“根蒂在”;“有东风”,所以春去春再来。

诗人借此流露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

花开花落,只要花根不死,春去了还会再来,这是自然规律。

它暗示了人们不要因暂时的失意oRg而伤感难过,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古诗简介这首《暮春即事》是宋代学者叶采的诗作,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

一、二句表现书房的宁静,三、四句表明自己专心读书,因此,春天过去了许久,也不知道,只是在瓦雀影动、杨花入砚的惊扰中,才晓得已是暮春时节。

语言平易,景物生动贴切,开头两句对仗得也很自然,增强了喜悦的气氛。

翻译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

落到砚池中。

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注释①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

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②点点杨花入砚池:点点杨花飘入室内,落在砚池里。

③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赏析这首《暮春即事》,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

十分宁静的书室,垂柳飞絮的季节,春风娇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没人,几只麻雀儿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竟然无人拂拭。

书室的宁静是由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的。

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影响。

不然,麻雀不能闲步书案,柳絮那得安卧砚台。

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

书室里其实有人,那是诗人,“闲坐小窗读《周易》”。

然而,书室却宁静得似乎没有人的存在,看来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呢。

书室的宁静正衬托出诗人的宁静。

结句“不知春去几多时”是推进一层的写法,拓展了全诗的时间容量。

诗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表现的却是一春之事,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何尝动心。

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然而,这只是这首诗的表层意思。

“闲坐小窗读《周易》”,《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理论基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不着痕迹地透露了全诗的主旨。

当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

满江红·暮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暮春阅读答案及赏析满江红·暮春阅读答案及赏析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

B.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C.“园林渐觉清阴密”以精致的笔触描写了春去夏来之际红花落尽、浓荫匝地的情形,字里行间透露着些许喜悦之情。

D.下阙用拟人手法,心事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波折后产生的'“怕”,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

E.“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又能以似水柔情写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AC2、这词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远去的惜惋,对青春逝去、光阴闲抛的无奈,不能与所思之人相见的失落愁闷以及隐约透露出的对现实的不满。

上阙中“一番风雨,一番狼藉”,蕴涵着无尽的痛惜之情。

下阙直接点出“空相忆”“闲愁极”,极言所思不得相见的苦闷。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羞去上层楼”则委婉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

简析此词是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色,下片由此兴起怀人之感。

江南暮春,年年景色依旧,而当年此时与所思之人离别,至今踪迹杳然,所以由睹景而思人,再由思也枉然而闲愁满腹,最后很想登楼远望,但所思之人既已不能归来,则登楼也只能看到一片平芜,不见伊人的倩影。

抒发了一个女子暮春时节对远行情人的怀念之情。

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春暮西园明代: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注释: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赏析: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

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如今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

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

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说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活力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妙的田园生活的喜欢之情。

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2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创作背景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寇凖被贬为青州知府,任职之际,他为了表达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对政坛、对君上难以割舍的情怀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到了春末夏初了。

濛濛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地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堂香从屏风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的鉴赏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的鉴赏

辛弃疾《满江红·暮春》的鉴赏辛弃疾《满江红·暮春》的鉴赏满江红暮春辛弃疾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漫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词写闺中怀人。

“刺桐”为热带乔木,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

宋代泉州曾环城种植大量刺桐树。

元代时马可波罗即称泉州为刺桐城。

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点刑狱、安抚使等官,此词约写于此时。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这位年轻的妇女于暮春时节看到:风雨无情,落红狼藉,艳红的花瓣随水流去,渐渐地浓阴匝地了。

“又过了、清明寒食”,一个“又”字暗示离别时间之久。

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

《周礼·司烜氏》:“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二月禁火为周的旧制。

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寒食,禁火三日,选饧大麦粥”。

又,相传晋文帝(重耳)为悼念介之推抱木焚死,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连用两个“一番”,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因此而有下二句春光逐渐远去的描写。

再用美丽的刺桐花每年都在这“寒无力”的时节落尽而示春残。

“年年”,应“又”字,正见年复一年,景色、闲愁,无不一如过去的暮春。

总之韶光易逝,青春难驻,那么人何以堪呢?看似纯写景,实际“语有全不及情而情自无限者”(王夫之《古诗选评》卷九)。

只是字面上并未说破,而可于风雨送春,狼藉残红,刺桐花尽等一片撩乱的景物中见之。

下片径直抒情。

“庭院静”四个三字句直倾衷愫:落寞的庭院里一片寂静,我枉自陷入苦苦的忆念;相思之情向谁倾诉,闲愁万种也无人理会。

虽愁云惨雾,哀怨无穷,但顿挫有力,诵之则金声玉振,这正是辛弃疾写情的不同处。

于是再进一层:“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既欲诉无人,又怕莺燕窥知心事。

这是经过一番心理活动后而产生的畏惧(“怕”),那么她曾经想过一些什么呢?含蓄蕴藉,令人寻味无穷。

临江仙·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宋代作者:赵长卿原文: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索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赏析:赵长卿是宋朝宗室,有词集《惜香乐府》,按春、夏、秋、冬四季,编为六卷,体例如同《草堂诗余》,为词家所稀有。

这首词被编在“春景”一项内,近人俞陛云称它是“《惜香集》中和雅之音”(《宋词选释》),细审其声情,颇觉所言非虚。

词中写的是乡思。

“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定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一带。

有的人苟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国,时时通过他们的诗词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

这首词很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上阕写念家,起首二句用的是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

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似乎具有特定的意义。

在它身上不仅具有传统的捎信使者的特征,而且简直就是战乱年头流亡者的形象。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写一群孤雁,饥渴劳累,令仃凄惨,其中体现着作者南渡以后流离失所的苦楚。

李清照《声声慢》也说:“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则与此词表达了同样的心情。

他们之所以把感情寄托在鸿雁身上,是因为自己的遭遇同鸿雁相似。

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

因而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

此词云“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国消息茫然”,就带有这样的思想因素,它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倾吐而出,犹如弹丸脱手,自然流畅,精圆迅速,深深地击中读者的心灵。

至第二句便作一顿挫,把起句的迅发之势稍稍收束,使之沉入人们的心底。

细玩词意,词人望征鸣,看归燕,可能经历了好长时间。

他可能从它们初来时就开始望,不知有多少次片鸿经过,梁燕归来,但词中却把这个长长的过程略去,仅是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尽情的抒写。

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翻译及赏析

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翻译及赏析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2篇)满江红·点火樱桃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宋代泉州曾环城种植大量刺桐树。

元代时马可波罗即称泉州为刺桐城。

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点刑狱、安抚使等官,此词约写于此时。

文学鉴赏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调。

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

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

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

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

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

起韵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

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
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

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

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

一番一番的句式。

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之后。

如今的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

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

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令人想见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

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羌貌的流失。

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

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

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

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

寒,谓花朵瘦弱。

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

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

这样残春景象,在他有点有面的描写中,被收拾无遗,而这位江南女子的伤春之情,也已经从中沁出。

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在此描写的基础上,写她的孤寂和苦闷,羞涩和矜持,把一个含羞含情的年轻女子的相思情愫,刻画得体贴入微,美轮美夹;
换头的静宁,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之后的寂静,也写情人不在的孤寂。

因为难以忍受这过度的静,所以她相忆远方的游子,可是在相忆之始,她己感觉相忆的徒劳空于是明证,正像上阕起韵的又字一样,这里的空字,也很能含蓄传恨。

以下写相忆之情不仅空,而且无说处,这就加倍传写了她的苦闷和幽怨,所以她感到闲愁极。

然而这无尽的闲愁。

这带有幽怨的相思,依然是无说处的。

以下就无说处转写作者的羞涩和种持。

这满怀的闲愁,只能深藏在心中,不仅不能对伊人说。

对别人说,而且还生怕流莺乳燕知道。

这里,在她极度的羞涩和矜持中,似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段感情是不能为外人所窥破的,是非同寻常的。

由是,她只好自己隐忍着,在情感的苦汁里泡得透湿。

尺素以下,由眼前所感苦境,转入对于游子的痴情等待中去。

言其既得不到伊人的一封信,也不知道伊人如今身在何方。

以彩云这一美好的称谓指称对方,表明了她的痴迷未减,以依旧来暗怨游子的薄幸,一直未告诉她自己的行踪。

这一痴一怨,与前文相亿而无说处一样,表明她的内心充满着惶惑和矛盾,欲爱不得,欲罢不能。

结韵虽然把她内在情愫化为情蕴饱满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也如此充满了矛盾:她羞亡层楼,怕见平芜,却又倩不自禁,登楼远望。

作者写女子的相思,运笔如此缠绵悱恻,细腻宛转,确能勾魂摄魄,令人赏叹无置。

对于这样一首从女性那一面写来的闺中念远词,因为读解到这一层次不能窥见抒情主体的精神风貌,所以人们往往试图给它最终的解释,即把它与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因而得出它是一
首政治寄托词的结论。

如以春意衰败寄托时局衰微之意,以盼望游子音讯,寄托盼望北伐消息之意,以怕流驾乳燕,寄托忧谗畏讥之心,也就是说,词中这位寂寞的江南女子,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审美化和柔化创造。

中国诗词既然原有美人香草的抒情路子。

采取这一角度来解释本词,也就未必不可以成立。

只不过要句句扣死。

却也未免失于穿凿。

倒不如果取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认知态度,更为合理。

比兴寄托,乃风骚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

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

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

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

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