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名师精编每课一练(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4: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4: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 晴天,地面辐射增强B. 晴天,大气逆辐射增强C. 晴天,地面辐射减弱D. 晴天,大气逆辐射减弱2.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3. 谚语“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原因是()A. 晴天时水汽多B.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C. 晴天时尘埃多D.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4. 关于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受热上升后地面可形成高气压③大气运动只表现为水平运动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F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5.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太阳辐射B.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D. 地转偏向力6.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 空气中的水汽多B. 太阳辐射弱C. 地面辐射弱D. 大气逆辐射弱7. 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 对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8. 通常冬季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其原因是()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增强B. 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 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 大气散射作用增强9. 读图(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风向:风从___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____季出现。

10.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4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过关』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A.①B.②C.③D.④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D 3.C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出①表示太阳辐射“暖”地面;②表示地面辐射“暖”大气;③表示大气以逆辐射形式“还”大地;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白天多云时,云层的反射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多云的夜晚,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减少地面损失的热量,使温度不至于太低。

下面左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示意图”,右图为“太阳辐射略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一刻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读数与瓶外的相比()A.变大B.变小C.相同D.变化不定5.右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6.右图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答案 4.A 5.D 6.C解析透明玻璃瓶起到保温作用,温度会升高;全球变暖说明大气逆辐射加强;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读图,完成7~8题。

7.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减弱①B.增强②C.减弱③D.增强④8.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上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答案7.D8.D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示意图中箭头的含义,理清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7题,图中①~④代表的含义分别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人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红外线,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对应图中④增强。

第8题,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不增加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大气逆辐射减弱,使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及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3.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D.来自地面的辐射少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5.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019年1月23日,湖南拉响2019年首个大雾预警,针对张家界、长沙、常德等地持续2~3小时的大雾天气,湖南省气象局及时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6~7题。

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天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含解析)教师用卷-word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含解析)教师用卷-word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练习一、单选题读“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 ①--太阳辐射B. ②--大气辐射C. ③--大气逆辐射D. ④--地面辐射2.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 ①B. ②C. ③D. ④3.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 ①强,②强B. ②强,③弱C. ①强,④强D. ②强,④弱【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为太阳辐射,③由地面指向大气应为地面辐射,④大气指向地面应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根据上题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为太阳辐射,③由地面指向大气应为地面辐射,④大气指向地面应为大气逆辐射。

对流层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直接吸收的很少,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而升温,因此对流层大气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源于地面所以是地面辐射,④源于大气并指向地面,是大气逆辐射。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晴天多,被大气层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多,气温高;而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大气逆辐射④弱,气温低。

故②强,④弱。

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4.a、b、c、d四箭头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 aB. bC. cD. d5.下列四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 甲地气压高,阴雨B. 乙地气压低,阴雨C. 丙地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阴雨D. 丁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晴朗【答案】第 1 页【小题1】C【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风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据图可知,ad均为低压流向高压,AD排除;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总是垂直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即为实际风向,经判断b风向向左偏,c风向向右偏,B错误,C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练习题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基础过关』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A.①B.②C.③D.④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D 3.C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出①表示太阳辐射“暖”地面;②表示地面辐射“暖”大气;③表示大气以逆辐射形式“还”大地;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白天多云时,云层的反射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多云的夜晚,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减少地面损失的热量,使温度不至于太低。

下列左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示意图,右图为太阳辐射略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一刻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读数与瓶外的相比()A.变大B.变小C.相同D.变化不定5.右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D.④6.右图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答案 4.A 5.D 6.C解析透明玻璃瓶起到保温作用,温度会升高;全球变暖说明大气逆辐射加强;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图中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图”。

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8.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A.18时~次日7时B.8时~当日16时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答案7.B8.B解析第7题,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增温慢,降温也慢,故海洋的气温日变化幅度小。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每课一练:2.1.1大气的受热过程(含答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每课一练:2.1.1大气的受热过程(含答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3.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D.来自地面的辐射少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5.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019年1月23日,湖南拉响2019年首个大雾预警,针对张家界、长沙、常德等地持续2~3小时的大雾天气,湖南省气象局及时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6~7题。

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天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 中图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点拨(一)教材第32页“学习指南”第1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二)教材第35页“思考”晴朗的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三)教材第35页“读图”一般情况下,气温越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空气密度下降,气压下降,反之气压上升。

(四)教材第45页复习题11.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大气产生大气逆辐射,将很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

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答案:1.B 2.B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3~4题。

甲乙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4.甲箱温度计示数比乙箱温度计示数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解析:第3题,甲、乙两箱内空气都获得了同样的太阳辐射,但箱内气温不同,说明太阳辐射不是箱内空气的直接热源。

甲箱内放土,其比热容比空气小得多,因而升温更快,辐射传递给空气的热量也更多,因而箱内温度也更高,这说明了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9: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9:2.1.1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练习题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基础巩固]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图中( )A.b增强B.d增强C.e增强D.c增强2.图中b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是因为( )A.赤道地区的阴雨天气比北回归线附近多B.赤道上b经过的大气路程比北回归线附近长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附近小D.赤道上的白昼时间比北回归线附近长下表为我国2016年10月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及该日天气状况,读表回答3~4题。

A.太阳辐射弱B.大气削弱作用强C.大气保温作用弱D.大气反射作用弱4.该日北京比海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大,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 )A.纬度高B.白昼短C.大气吸收能力强D.天气晴朗下图为某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气压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6.图中气温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7.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8.读高空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情况。

(2)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情况。

(3)图中A、D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气流下沉的是________。

(4)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大B.两者均减小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2.比较①②两地热力状况,可知( )A.A1>A2B.B1>B2C.C1<C2D.D1>D2下图为吉林省东部山区P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

高中地理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名师精编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名师精编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图2-1-1),完成1—3题。

图2-1-11.图示箭头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地面辐射()A.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逆辐射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随温室效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强D.属于短波辐射3.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2013年广州调研)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2-1-2),据此回答4—5题。

图2-1-24.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D>C>A>B B.A>B>D>CC.C>D>A>B D.C>D>B>A5.图中A、B、C、D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A→C B.A→BC.C→D D.D→B6.(2012年广州统考)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7.(2014年清远期末)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BC D8.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请结合实验报告,环流。

(1)在图2-1-3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图2-1-3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空气________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图2-1-4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

图2-1-4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2)图2-1-4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 、B 、C 、D 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必修1(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1一、选择题(2012·大连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将导致( )A.A减少B.B1增加C.C增加D.D增加2.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 )A.A增加B.B1增加C.B增加D.E增加【解析】第1题,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

第2题,火山喷发使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可导致大气云系增多,反射增强。

【答案】 1.D 2.D3.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云层能强烈反射太阳光,故白天多云时,气温不太高;夜晚云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故夜晚多云时,气温不太低。

【答案】 C(2012·潍坊模拟)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5.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B.②C.③D.④6.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①B.②C.③D.④【解析】解本组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图中每个箭头的含义。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作业: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1作业: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45分钟)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A.①B.②C.③D.④1.B 2.B[第1题,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过程是大部分太阳辐射①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增温后又以地面辐射②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

第2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②。

] 3.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B[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是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A项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B项正确;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就会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会减少,故C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故D项错误。

]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观测北京在炎热夏季,绿化状况好的绿地的气温比没有绿化的地区气温低3~5℃。

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绿地的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B.绿地的园林植物的保温作用弱C.绿地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损失部分地面辐射D.绿地的园林植物吸收大气逆辐射弱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指白天园林植物的树冠可反射部分太阳辐射,气温不会过高,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如图为在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

据图完成5~6题。

5.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6.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5.B 6.C[第5题,冬春季节,太阳光照条件差,正午阳光照射北墙,在北墙悬挂光亮镜面膜,可通过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高中地理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3.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D.来自地面的辐射少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5.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011年1月23日,湖南拉响2011年首个大雾预警,针对张家界、长沙、常德等地持续2~3小时的大雾天气,湖南省气象局及时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6~7题。

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天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答8~9题。

8.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9.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但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 B.② C.④ D.⑤下图表示不同地物的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3.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B.空气稀薄
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D.来自地面的辐射少
4.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5.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011年1月23日,湖南拉响2011年首个大雾预警,针对张家界、长沙、常德等地持续2~3小时的大雾天气,湖南省气象局及时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

据此完成6~7题。

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天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7.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答8~9题。

8.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9.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但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④D.⑤
下图表示不同地物的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10~11题。

10.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可能分别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11.图中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由A到B过程中太阳辐射总量约减少一半,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C、D三种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

(3)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___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绝大部分射向________,称为________辐射。

(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________,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13.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

(3)运用上述原理,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答案
1.B 2.D[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通过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弱,地面才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暖”地面,地面利用地面辐射“暖”大气,大气以逆辐射保温地面。

]
3.D[由于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距地面越高,接受的地面辐射越少。

]
4.B[A选项为大气的散射作用;C项为大气的反射作用;D选项为空气中的凝结核多。

]
5.C[与海洋比,陆地热容小吸热和放热均快,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
大。

有云时,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

]
6.D[深秋初冬时节,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扬尘天气为大雾形成提供了凝结核。

]
7.B[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产生反射和散射,使光线很微弱,能见度降低。

]
8.A9.C[第8题,从图中可看出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⑤是大气辐射。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从而导致大气削弱作用较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

第9题,四川盆地由于地势低,导致冷空气不易进入,暖空气与外界交换慢则气温较高;与青藏高原相比主要是地势不同导致大气密度、水汽含量等不同,则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不同,具体说就是大气逆辐射的差异导致两地气温差异。

]
10.B[曲线①反映的气温变化幅度最大,说明该类地物的比热最小,选项中列出的四类地物中,沙地比热最小;曲线④反映的气温变化幅度最小,说明该类地物的比热最大,四类地物中,湖泊属于湿地,其比热应该最大;草地、林地的比热较沙地逐渐增大。

] 11.B[正午前后,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因为沙地的比热最小,气温变化幅度最大,所以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地物③曲线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不是最低,白天地物④最低,夜晚地物①最低;地物④的最高温度的出现时间是四类地物中最迟的。

] 12.(1)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2)C、D、B B、D、C
(3)长波地面大气逆(4)D C
解析本题主要利用简图的形式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波长变化及发生顺序。

图中由A到B太阳辐射减少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而大气的保温原理主要是由于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热量。

13.(1)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③(3)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4)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推出①~④的含义。

结合图示相互关系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沙漠白天天气晴朗,大气的透明度高,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燃烧湿草可以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