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合集下载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为控制人口数量,保障可持续发展所制订与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自上世纪70年代实施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对于中国人口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效果,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与目的计划生育政策于1979年开始实施,并于1982年正式写入我国法律。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限制夫妻生育子女的数量,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以便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1. 控制人口数量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控制和调整。

根据统计数据,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相较于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中国的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这有助于缓解了相对资源有限的问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 促进教育水平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家庭的经济压力减轻,使得更多的家庭有能力给予子女更好的教育。

因此,中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年轻一代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改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促进女性权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同样对促进女性权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常常使得女性面临生育压力和健康风险。

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为女性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使她们有更多机会投身于教育和职业发展。

这不仅增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使她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

4. 人口结构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相对高龄化的人口结构以及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对于减轻养老压力、改善劳动力供给短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计划生育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劳动力供给短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人口数量相对减少,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却不断增加。

这使得劳动力供给短缺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关于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问题也随之变得愈加突出。

为了促进人口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关于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指导和规范相关工作的开展。

一、总体要求本实施意见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坚持人口发展优先战略,积极应对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和谐发展,切实维护人口和家庭生育权利,不断提高人口质量和福利水平。

”该意见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8亿以下,人口增长率降至0.5%以下,劳动力人口份额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口协调发展,人口结构、质量和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口基础进一步加强。

二、实施措施1.制定和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国情的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战略和计划生育政策,并加强宣传解释。

2. 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口数据的科学性和精确度。

健全信息管理和统计体系,实现跨部门、跨机构的数据共享。

3. 积极推进政策协同,协调包括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住房、就业等部门,研究探索推行生育奖励等激励机制。

4. 鼓励适龄夫妻健康生育,提供相关医疗保障和福利保障,同时防止超生和存在假离婚等行为,确保人口计划生育法规的实施。

5. 加强妇女保健,提高孕产妇生存率,在医疗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强培养和完善。

6.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人口基础信息平台”,健全人口属性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权益、公平和公正保障。

7. 加强人口结构调整和优化,重视孩子健康成长,实施优质生育和关爱行动,推广生命教育和性教育。

三、实施保障1. 建立健全机构和人员保障。

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投入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加强组织协调,设立必要的专门机构和引入专业人才。

2. 分配人口计划生育专项资金,提高相关项目的经费支出和投入,按照地域、民族、性别等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投入,保证资源配置公正合理。

计划生育政策解读

计划生育政策解读

计划生育政策解读计划生育是指国家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结构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在现代社会,人口增长以及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解读,分析其目的、措施以及带来的影响。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和目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源于对人口增长过快的担忧。

在人口爆炸的情况下,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会给资源环境带来严重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提高人口结构的质量,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主要包括: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限制生育率,计划生育政策旨在调整人口数量和结构,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措施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 家庭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政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广大家庭普及计划生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计划生育意识。

2. 草案出台: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草案来规定家庭的生育权和计划生育的具体操作方式,例如限制家庭的孩子数量和生育间隔时间等。

3. 经济激励措施:政府通过提供各种奖励和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政策要求的家庭进行计划生育,同时对超生家庭进行相应的惩罚。

4. 监测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计划生育监测和管理机制,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效果。

三、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数量得到了控制和减缓,减少了人口压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此外,人口结构优化,助推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家庭规模减小,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也更加均衡。

同时,女性在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和权益。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框架计划生育政策指的是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增长,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经济手段,改变人口增长趋势的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

1.1 人口理论人口理论是计划生育政策理论框架的基础。

20世纪初,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论与后来被罗斯托夫等学者完善的人口发展理论,指出了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其中,人口论认为人口增长将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社会动荡,因此需要控制人口。

而人口发展理论则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人口增长是必然的,但是在经济发展后期,人口增长将会放缓。

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发展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的关系。

1.2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指的是政府采取管理措施,鼓励计划生育。

法律手段则是通过立法来规范生殖行为。

经济手段则是通过提供奖励和处罚来鼓励或限制生育。

第二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情况2.1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最初针对城市人口,后来扩展到农村地区,直到2016年,国务院颁布《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了生育政策。

不断的调整政策,既是国民经济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贴近人民生活的具体举措。

2.2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出生率已经下降到低水平。

通过各种措施,中国成功控制了人口总量的增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

2.3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争议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人的自由,削弱了家庭的幸福感;有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生育权的不平等,因为很多人在实现生育权时受到了限制。

第三章:未来的计划生育政策3.1 二孩政策的实践效果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面二孩政策》,放宽了生育政策的限制。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展望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展望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展望近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计划生育政策之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1. 人口数量控制:自20世纪70年代初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总量得到了初步控制。

证据表明,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将高出数亿。

这使得中国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

2. 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劳动力红利得到发挥。

由于人口数量在合理范围内,劳动力市场更稳定,劳动力供需状况较好。

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 妇女地位提升: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参与就业,并追求自己的事业。

计划生育政策消除了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改善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4. 公共卫生状况改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妇女生育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提高了妇幼保健水平,并改善了人口的整体健康状况。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展望1. 适度调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需要适度调整。

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人口结构逐渐倾向于老年人口。

因此,在继续控制人口总量的同时,应关注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积极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

2. 鼓励优生优育:计划生育政策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还应关注人口质量。

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3. 平衡区域人口发展:中国的人口发展在各个地区存在不平衡现象。

一些地方人口基数庞大,而另一些地方人口稀少。

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区域的人口发展平衡,避免人口资源浪费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4. 倡导生育自主权: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倡导生育自主权。

尊重每个家庭的生育决策,为每个家庭提供适宜的政策和支持。

总结2023年计划生育工作: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总结2023年计划生育工作: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总结2023年计划生育工作: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成效总结2023年计划生育工作: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成效引言:计划生育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质量,达到协调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对2023年计划生育工作以及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成效进行总结。

一、政策背景: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面临着新的人口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国政府决定在2023年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政策内容:2023年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为了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问题,政府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中任意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妻可再生育一个孩子。

2. 鼓励高质量生育政策:政府提出鼓励优质人口生育,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公共服务,激励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夫妻生育。

3. 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确保孕产妇得到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包括生育津贴、产假、产前、产后、婴儿护理等方面的服务。

4. 强化宣传教育:政府将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度,增强计划生育意识,引导夫妻合理规划生育。

三、政策实施与成效:2023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积极的实施和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出生率上升:通过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2023年我国的出生率迎来了小幅上升,人口增长趋势得到了初步扭转,有效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2. 人口质量提高:由于鼓励高质量生育政策的实施,2023年我国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新生儿先天性缺陷率亦呈下降趋势。

3. 生育保障制度健全:政府完善了生育保障制度,孕产妇的生育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妇女生育意愿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发展。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是指国家为控制生育数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的问题。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中国政府于1979年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普及生育宣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生育年龄、实施节育措施等。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初期,政府采取了强制措施对超生家庭进行惩罚。

这种方式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国家后来对政策进行了调整,实行了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鼓励计划内生育。

计划生育政策对社会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初期,由于大力宣传,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口过多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逐渐形成控制生育的社会风气。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代的2.5%下降到当前的0.5%左右。

计划生育政策还带来了生育结构的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们开始普遍选择生育一个或两个子女。

这也为政府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带来便利。

因为小家庭规模的生育结构,也可以减少在养育子女方面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明显。

由于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也可以减轻经济压力,这给了中国政府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用于改善国民生活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也为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好处。

人口减少,就会降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减少失业率,稳定社会经济。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时,在强调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人口质量性的提高,以实现“量控制与质提升”的统一,促进全面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涉及到人口、家庭、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政策。

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重要性

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重要性

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重要性人口众多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权威人士预计: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年均净增仍将在1000万人以上。

这不仅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也将进一步加大劳动就业压力和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人口与社会及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及资源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我国国情决定了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将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GDP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从长远观点来看,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富民、建设小康型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重大转变:建国前,我国保持着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世界上出生率、婴儿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基本保证,卫生与教育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人口再生产迅速进入到高增长时期。

但由于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方针及人口政策上的失误,使这一转变过程出现了人口增长过速的问题。

二、我国的人口发展特点鲜明:1、增长快:我国人口年出生率为二千多万人,到1981年共出生六亿多人口,减去自然死亡人数,全国人口较建国初期净增四亿六千万。

2、基数大:除印度外,是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3、年龄结构轻:导致未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4、农村人口比重大: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比率。

5、人口与地域发展比率不平衡:人均占地少的区域出生人口多(我国东南部),人均占地多的区域出生人口少(我国西北部)。

三、人口增长过快的结果:导致社会发展过慢,经济建设放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减速,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以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作为代价的,人口的过度增长是造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最大危机的潜在因素。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涉及面广,影响深入的重要政策之一,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该政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在回顾计划生育政策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政策实施的一些成效,进而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几点思考,最后探讨了该政策强化实施的路径。

通过表述,说明针对新形势应该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以期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基点,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计划生育;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婚育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今已经推行了 40 多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如何长期有效地实现中国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不断提及的话题,附着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的诸多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效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坚决的遏制,一定程度避免了人口过度膨胀带来的多种问题,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1)避免人口过快增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950年的37‰、20‰下降到2000年的16‰、9‰十年后又分别下降到2011年的11.93‰、4.79‰,计划生育的成绩相当骄人。

计划生育政策四十年实现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使中国13 亿人口日推迟四年到来;中国的计划生育还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四年。

(二)民众婚姻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导方针,以各种婚育文化为载体,让计划生育的法律和法规以及新的婚育观念得到普及,使人民群众的婚姻、生育和家庭现念得到转变,以前那些重男轻女、多子多孙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男女一样的新观念所替代。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可持续发展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亦称“持续发展”。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对的最大的中心问题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延续,并成为直接参与国家最高决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的我国也不例外。

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后不久,我国政府也在1994年正式批准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2024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2024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2024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2023年,人口问题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制定具体有效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是确保人口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关键。

1.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宣传通过依法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坚持“一个夫妻存续一个孩子”的基本国策。

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和理解。

利用媒体、网络、社区等渠道,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优化生育服务提供全方位的生育健康服务,改善孕产妇的生育环境和条件。

建立完善的生育保健体系,加强孕产妇的健康监护和照护,提供妇幼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孕产妇的素质和健康水平。

同时,加大对婴幼儿的关注和照顾,提供优质的儿童保健服务,确保每个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3.改善老年人供养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改善老年人的供养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和养老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4.优化人口流动管理加强人口流动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动,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的边缘化和剥削。

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高其融入城市的门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5.加强人口政策的研究和评估加强对人口政策的研究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

加强对人口发展态势的研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加强对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同时,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查找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综上所述,2023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该从政策引导、生育服务、老年人供养、人口流动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人口问题的管理和治理。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试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关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

在我国,是以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来体现的,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计划生育国策。

关于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是一项控制我国已经超过环境承受力的人口增长的决定性措施。

因为人口问题历来是中华民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之一,历朝历代统治阶级都把休养生息,充实人丁作为开国之初的基本政策。

在建国之初,我国人口已超过4亿,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人口的最高点,基于当时国际形势需要,我国并没有实行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口过剩已经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极为关注,并逐步从人口、环境、自愿和发展相互关系的高度,指出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提出“人多有号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

”他再谈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反复讲到,“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战略核心,其中主要涉及人口基数、人口素质、生育政策和养老政策几个基本方面。

1、要切实控制人口增长,力争全国人口在近期维持在14亿左右。

控制人口基数和人口分布,鼓励人群向广大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迁移,既减轻大城市的发展压力和臃肿程度,又促进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2、重视教育问题,提高人口素质。

要沿袭西方国家国民教育程度逐渐拔高的历史,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上限,保证地区入学率的微小差距,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程度。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和专业性技术学校支持,努力开发综合性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并重的局面。

3、要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多胎生育,并把控制农村和流动人口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同发展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和建立文明幸福家庭三者相结合。

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与实施措施

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与实施措施

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与实施措施计划生育政策是指国家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措施和政策,对人口出生、结婚、生育等方面进行管理和引导的政策。

自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问题引发了人口危机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就成为了我国的重要政策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与实施措施。

一、计划生育政策初期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当时我国人口增长迅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合理生育,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

这一时期,政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宣传和教育来提高人们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和意识,并逐步引导人们主动控制生育,以达到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1979年,我国进一步明确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并正式提出“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方针。

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计划生育”的概念。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实施全面的计划生育政策,包括普遍推广避孕措施、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设立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

政府还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如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来鼓励履行计划生育责任。

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人口增长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三、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演进随着社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演进。

1980年代末,国家认识到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如导致家庭结构失衡、养老问题等。

于是,我国启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二次调整,提出了“计划生育,晚生育,少生育”的新方针。

此后,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向灵活生育政策转变,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放宽生育年龄限制、提供生育津贴等,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未来展望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实现

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实现

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实现计划生育是指政府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引导和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发展,既满足人民对生育自由的需求,又保证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实现,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经济层面的协同实现计划生育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加强人口规模和结构的控制,可以减缓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

人口过快增长会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造成就业难题,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劳动力资源。

其次,合理的人口控制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造力。

此外,计划生育还可以减少社会福利负担,为社会资金的合理分配提供条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协同实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理的人口规划可以改善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合理配置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资源,可以使人民获得更好的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计划生育对妇女权益的保障至关重要。

合理的生育政策可以保护妇女的生育权益,提高妇女的地位和社会参与度。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还可以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为下一代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环境层面的协同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口过快增长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加剧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而通过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减缓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速度,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可以促进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动能源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实现。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还可以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各国纷纷调整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旨在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国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实施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1.经济发展需求: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人口结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过多的人口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造成失业率上升,而少子化现象也将对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过多的老年人口将加重养老负担,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因此,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人口红利的消失: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红利。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规模的增长将对资源环境产生压力,限制经济发展。

因此,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1.政策内容调整:国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例如放宽生育政策限制,取消或调整计划生育罚款等。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投入,提高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力度。

2.宣传教育推广:政府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学校等积极参与宣传教育工作,推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实施。

三、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与实施的影响1.人口结构优化: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通过限制生育,可以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质量,实现更加平衡的人口结构。

2.社会福利改善: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实施,政府可以更好地配置资源,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并改善社会福利。

这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经济持续发展: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正确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如何正确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如何正确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实施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合理规划人口数量和结构,计划生育政策可以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文化传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限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并不总是顺利。

本文将就如何正确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正确的宣传和教育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公众普及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好处和操作方法等相关知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渠道,可以定期发布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信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咨询热线或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培训等活动,提供相关知识的普及和解答,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监督和执行。

政府应该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指导,确保政策的有序实施和执行效果的达到。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了解人口变化的情况,为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加强对计划生育措施的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政策,政府应该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一方面,加大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方式,提供便捷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咨询和人口健康管理等服务。

另一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为员工提供育龄妇女生育津贴、教育补贴等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和条件,增强人们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四、完善政策调控和服务创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根据人口变化和社会需求进行不断的政策调控和服务创新。

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的重点和方向,保持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与对策

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与对策

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逐渐被放宽。

2016年,中国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以进一步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应对策略。

必要性1.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推动经济发展。

2.提高生育率尽管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缓解了严重的人口压力,但也对生育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扩大人口生育规模,增加劳动力和消费市场,有利于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3.支持家庭规模选择权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家庭的生育权利,影响了家庭幸福感。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家庭的选择权,使家庭更加自主地决定生育数量,从而提高幸福指数。

对策1.优化相关政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需要优化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为家庭提供更多的扶助和保障,以便更好地适应政策的变化。

2.提高婴儿照护设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导致婴儿数量增加,需要提高婴儿照护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婴儿的健康和安全。

3.加强社会意识教育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需要加强社会意识教育,让公众深刻认识到二孩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提高妇女保障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对女性产生一定的负担和影响。

需要提高妇女的保障措施,特别是在工作、职业规划、健康、生育等方面,保障女性的权益和福祉。

总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显而易见,需要加强政策优化和社会参与,提高保障措施,才能做到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效果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效果计划生育政策是指国家对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的政策措施。

作为中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策之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历程以及政策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历程自上世纪70年代初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调整和完善。

1. 初期试行阶段1971年,国家开始试行“晚育、少生、早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然而,在试行初期,政策的推行并不顺利,很多地区的群众观念尚未适应。

2. 全面实施阶段自1979年以来,中国正式开始全面实施独生子女政策,限制城市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同时,在农村地区实行了“晚婚晚育、少生多育”的政策。

这一阶段,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更广泛的推行和普及,通过法律法规来管理和控制人口数量。

3. 政策调整与松绑阶段2000年,中国政府开始逐步进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放宽了部分条件下的生育限制。

例如,允许部分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以及农村家庭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则可再生育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调整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需求。

4. 政策进一步放宽阶段2015年底,中国政府宣布全面放开限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鼓励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回应,旨在稳定人口数量和促进经济发展。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数量控制效果显著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的人口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可能达到20多亿,而实际上,因为政策的实施,中国的总人口数量控制在14亿左右。

2. 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地区的医疗资源得到了相对合理的分配。

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中国的医疗资源紧张,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方案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方案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问题成为了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中国政府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与实施。

本文将探讨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实施方案。

一、重新确定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和原则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变化情况,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必须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晚婚晚育、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等。

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减轻社会压力。

二、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建设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政策,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建设。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电视广告、宣传手册、社区讲座等,向公众普及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好处。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媒体的引导,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布正面宣传信息,弘扬正确的生育观念。

三、提供全面的生育保健服务为了保证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政府应该加大对生育保健服务的投入。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生育保健机构和设施,提供全面的孕前、孕期和产后的保健服务,为所有夫妻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为了保证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

可以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监督和管理,制定更加细化和具体的政策措施,防止个别地区或个人违法生育。

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人口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了解人口变化趋势,并根据需要调整政策。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人口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做法,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人口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摘要: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结合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发展轨迹的三个重要里程碑以及未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进行基本阐述,说明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希望,并最终实现中国人口发展宏伟战略目标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计划生育;未来人口;里程碑;新机制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水资源、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日趋紧张,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因此,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生育是重要的前提。

这是联合国人口基金副执行主任和气邦夫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参加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期间强调指出的。

和气邦夫说,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是造福人类,如果人类短视地大量进行自我繁殖,以至于超过我们星球的承载能力,最后只能是人类之祸而非人类之福。

由于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联合国人口基金将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增长。

和气邦夫对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表示赞赏。

他说,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进行了长期有效的合作,中国在计划生育方面做得很好。

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和中国合作并支持中国的人口政策,因为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大国,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长,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通过这些年的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人口质量得到了提高,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他强调,计划生育的成功不能光靠政府的行为和努力,毕竟政府的资源有限,社区和民间团体也应该支持政府控制人口的政策,通过社区服务和媒体宣传等途径加深人们对计划生育和生育保健的认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他说:“毕竟,如果人口无限制地增长,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协调发展,而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就计划生育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来看,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保持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质量,合理的人口结构,是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控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一)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品种比较齐全的国家,是世界上少数可以依靠自己资源建立独立经济体系的国家之一。

然而我国又是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重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1/6,人均草原面积不足1/2,人均矿产资源也只有1/2。

近年来,尽管我国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仍有一定的增长势能。

根据预测,按现在的计划生育人口控制规模,到2050年可达16亿左右,这对资源将形成巨大的压力,可更生性和非更生性资源都将呈明显衰减态势。

为此,要实现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寻求一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的节约资源消耗发展路子,一方面要有效控制人口出生。

(二)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产生重要影响;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数量长期持续的增长,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已经开始危及到人口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是人口众多,同时又是一个时期以来国民经济超高速增长的国家,其对环境的压力超乎寻常地增大,“三废”排放量有增无减。

在理论和原则上我国虽然确立了先治理、后建设的方针,但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实践中很大程度上是边建设、边治理,不小程度上是先建设、后治理,极少数仍旧是我行我素,只建设、不治理。

面对这一现实和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控制人口与保护环境两大基本国策并重。

(三)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其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生育子女的角度讲,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提高婴幼儿基本素质;从生殖健康的角度讲,少生优生、科学怀孕生育是确保孕产妇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从劳动力的角度讲,子女少,负担小,以便人们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智力用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促进新发展的实践上。

所以,人口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有利于推动生产、经济的发展。

据计量经济学测算,年国内生产总值以9%的速度增长,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将占24%,可见人力资本的改善能够帮助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对发达地区经济的赶超。

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是开发人力资源、改善人力资本、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这种交往首先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关系;其次存在于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文化、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之中。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消除贫困,才能走出人口生产“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怪圈。

如何走出这一怪圈,一是要控制多生多育,阻住“越生”环节;二是要真正确立公平分配原则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实现共同富裕,为人口与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当今世界,生育率与人口文化高低成反比是一种带有普遍规律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是生育率的降低。

改革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又要与人口互动平衡,既要充分估量到人口因素的作用,又要顾及到对人口生产的影响。

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迅速改变了农村人口再生产的条件,已经显示出了对人口控制的良好效应。

但它在客观上又不同程度地刺激了对劳动力特别是男性劳动力的需求,使得一些人增加了生育男孩的愿望,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人口计生工作方面的改革亦如此,要兼顾社会效益,力求互动平衡。

如近年来不少地方实行生育与生产、生活三者相结合,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而且推动了那里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轨迹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是上世纪80年代,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为标志,它是以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作为主要目标。

应该看到,这一《公开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在过去30多年内少生了4亿人口。

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直接、重要的成就,就是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人口环境,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趋于协调和平衡。

中国今天这样一个人口红利期和发展的水平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个里程碑是2000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为标志,进一步强调了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问题,提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思路。

第三个里程碑将从现在开始。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将是新时期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在这一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将从控制人口数量逐渐转向人口发展。

通过经济、行政、科技、法律和社会保障等手段,运用文化的力量,统筹解决包括人口数量、素质、结构、迁移、安全的多方面问题。

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也必须尽快适应这一变化轨迹,尤其要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开展工作的新机制。

未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机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机制应该重点抓四个方面:第一是管理机制,即新时期的工作模式;第二是服务人群,确定谁是未来的被服务人群;第三是工作内容;第四是网络建设,即新时期的管理与服务载体。

(1)管理机制:在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中,由行政管理型转向服务型,这和政府转型是完全一致的。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和经济转轨是要一样的,必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是由行政管理转为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再转为全面服务型。

二是需求导向型。

需求导向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渠道获得信息,比如通过中介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进行的调查研究,通过我们的载体(比如咨询室、基层网络、“五支队伍”)了解需求,等等。

只有根据需求导向才能真正使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以人为本。

三是逐渐转向多元化的服务机制,通过综合性的管与服务措施,如从经济、科技、社会、法律、社区、保障等各个方面提供综合服务。

(2)服务人群:过去30年中,我们服务的重点是“育龄妇女”。

男人、老人以及未成年人则不在服务之列。

一旦我们的工作由人口控制转向人口发展,服务人群就应包括各年龄段的全体公民,包括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各个生命阶段服务。

(3)工作内容:人口计生部门的工作内容应分两个部分,一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二是服务网络的工作内容。

人口计生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重点做的,就是抓政策、规划、投入、战略制定、标准和监督。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努力开展人口与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在控制人口数量问题上制定规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应与怎样的人口规模相适应;在人口素质问题上重点研究在母婴健康,如孕前、产前、围孕、围产这些环节应该怎样去保证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在人口结构问题上,一是出生性别比问题,出生性别比偏高和经济、教育、文化状况紧密联系;二是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问题不仅在城区存在,在农村也存在,甚至在农村更为突出。

目前,在农村存在大量留守老人,为此,我们尤其应该考虑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在人口迁移问题上,人口计生工作应该重点考虑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以及流动人口的平等待遇问题;还有人口安全问题,比如艾滋病问题,这项工作未来也应该作为我们思考的重要内容。

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应紧紧围绕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和安全问题,做好宣传、科技、信息和咨询服务,这个网络应成为群众“够得着”的服务载体,应不断地根据群众需求来不断调整和扩大人们的服务内容。

(4)网络建设: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网络在过去30年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并将会继续发挥作用。

什么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网络?它是全世界最健全的包括行政管理、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产业开发、群众工作队伍;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最完备的公共服务队伍。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社会、政府和公民需求的变化来改革我们的网络,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职能。

仍维持原有的工作模式就会出现改革滞后的问题。

但网络千万不可松动,更不可随意撤并,而要继续加强建设,使其成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这是由于中国拥有20%的世界人口,人口发展问题会作为一个长期问题存在。

同时也必需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提供公共服务就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服务的状况是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