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之新加坡经验

合集下载

借鉴新加坡发展经验 建设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借鉴新加坡发展经验 建设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借鉴新加坡发展经验建设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作者:姜楠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16期摘要:新加坡是世界三大自由贸易港之一,作为与海南在发展起点相似的岛屿经济体,其港口运营模式对于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对新加坡与海南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新加坡在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实施和产业升级方面的经验,并对海南如何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之路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海南;新加坡;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海南与新加坡,两个自然条件和发展条件相似的岛屿经济体,在海南30岁生日那天又增加了一个共同点——自由贸易港的定位。

但是与运营成熟并且在金融、贸易、物流各领域实力雄厚的新加坡不同,海南目前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走的是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渐进式建设路径。

海南自由贸易港不能简单复制新加坡模式,而应充分发挥自有优势,同时寻找可借鉴的经验,最终建成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一、海南与新加坡的条件比较(一)海南海南,中国的第二大岛,享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地处中国最南端,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内有中国经济腹地的依托,外靠东南亚国际深水航道。

全省由海南岛和四大群岛组成,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1]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约926万人。

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等条件,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是丰富资源的聚集地。

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热带农业资源、海洋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基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海南在自贸港建设中的新定位包括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然而现阶段海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尚属下游。

2017年海南省GDP在全国排名第28位,GDP增速排名第22位,经济体量和质量与新加坡相比差异相当大。

但同时,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时其GDP也仅为9.7亿美元,两者在发展的起点上是相似的。

海南相比新加坡而言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和经济腹地的优势。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

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

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

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吸引外资。

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

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

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定额保险费。

公积金局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对雇主和员工双方缴纳比例进行灵活调整,目前情况是个人缴纳工资的20%,雇主缴纳职工工资的14.5%。

新加坡的养老保障制度也是与公积金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集养老,保健、住房、家庭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解决了住房、医疗、养老三大难题。

住房保障。

1960年,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建屋发展局,负责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近四十年来,建屋发展局组织实施了八个五年建屋计划,已建设了87.8万套公共组屋,全国86%的人口居住在组屋里。

目前,新加坡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平方米,95%的家庭拥有私人成套住宅,两项指标均居发达国家前列。

组屋为开放式,一楼空置用作社区活动之用;每个组屋区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超级市场、熟食店、诊疗所、图书馆、购物中心、游乐场一应俱全,组屋区的楼道公共照明、电梯维护、绿化、学校、道路等均由政府投入。

新加坡对外贸易政策

新加坡对外贸易政策

新加坡对外贸易政策措施评析引言新加坡作为一个著名的自由港,是当今世界上贸易开放度最高的国家,其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由于其本国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因此新加坡的外贸依存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外贸易就是新加坡的生命线。

可以说,新加坡因为对外贸易而繁荣,对外贸易是新加坡整个国民经济的灵魂。

因此下文将通过对新加坡外贸政策的研究,来揭示新加坡的强国之路,并讨论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他国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历史上的新加坡曾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而长期存在。

1819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新加坡之后,就利用其在东南亚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天然拥有的深水港,将其开辟成为一个自由港作为掠夺东南亚资源和倾销英国工业品的转口贸易商埠。

因此,长期的转口贸易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自由贸易政策将成为新加坡的基本经济政策。

在英帝国统治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转口贸易成为了新加坡经济的中心和赖以为生的经济基础,这为之后新加坡高度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5年新加坡独立,依旧推行贸易立国的策略,即利用其原有的东南亚商贸集散中心的地位,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

虽然在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起初一段时间内,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的脱离和缺乏销售市场使得新加坡的转口贸易一度受到打击;但是新加坡政府迅速转变策略在吸收外资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制成品的出口,在度过危机的同时也成功的将转口贸易转型为工业制成品出口。

从此,新加坡的对外贸易开始有了稳步的发展。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直到今天,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以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及时而准确的进行了工业升级,虽然同时期世界范围其他国家的外贸出口严重衰退,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911”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等事件影响,新加坡的对外贸易依然保持着强势的发展劲头。

分析历年数据可以知道,新加坡的平均每年的外贸总额都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多;2009年,新加坡的外贸总额接近本国GDP的近4倍。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

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启示一、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新加坡是一个只有700平方公里土地、480万人口的小国家。

然而这个小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突破了自身在土地、人口及资源等方面的局限,化解了亚洲金融风暴等一系列经济波动因素的冲击,在东南亚率先实现经济起飞,与香港、台湾、韩国一起被称作为亚洲经济“四小龙”。

2007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163美元,位于世界第21位;2006年人均出口额49100美元,位于世界第1位。

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创新园区管理方式、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园区战略,以此带动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并最终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与招商由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裕廊集团(JTC)负责实施。

裕廊集团成立于1968年,归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控股管辖,下设裕廊港(Jurong Port港口与物流运作)、裕廊国际(Jurong International咨询与建设服务)和腾飞集团(Ascendas园区开发与招商)三个全资子公司。

四十年来,裕廊集团将红树林沼泽地改造成为了现代化的裕廊工业区,开发了39项工业地产,开发了30多个工业园区,覆盖面积7600公顷,建设开发了1,400套预制标准厂房设施、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高层厂房。

其中重点的园区有两个商务园、三个芯片制造园、一个生物医学园及裕廊岛,成为7000多家公司的家园。

这些工业园区吸引了国内30%的就业人员,创造了25%的GDP。

二、新加坡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历程新加坡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的产业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开拓技术企业型。

作为一个有效载体和开放平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了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和转型,成为当地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工业园区的战略升级和管理创新,使工业园区又成为带动新一轮经济起飞的巨大引擎。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观点07-04 10:45新加坡和香港,不仅是亚洲,也是世界,两颗最璀璨的经济、民主和法制的明珠。

她们有两个共同点:人口以华人为主;法律和政治体系采用并修改了英格尔-萨克森的体系。

两个经济体经过50年高速而持续的发展,从原来相对落后的经济体,成长为超过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还有香港)的成功说明,中国人的勤奋、聪明,加上好的政府和政策,就能创造超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奇迹。

这就是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最好、最有说服力的启示。

那些认为新加坡小好发展,中国大不好发展的借口,只是为中国的落后找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而已。

新加坡的发展道路1819年,英国人斯坦夫-拉斐尔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是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性标志。

英国人把新加坡当成远东地区的贸易枢纽,直到二次大战被日本打败。

1945年,日本投降,英国人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959年,新加坡实现内部独立,尽管还是属于英联邦。

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直到1990年退休。

他的大儿子李显龙2004年以后接替吴国栋,成为该国的第三任总理。

1963年,为了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冲突,1965年,新加坡被赶出马来西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只有510美元。

到2011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排名第三的国家,人均GDP高达6万美元。

全国人口518万。

其中,320万为新加坡居民,其它为外国人,包括永远居民和移民。

新加坡总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华裔。

新加坡由63个岛屿组成,其中新加坡岛最大,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

陆地面积701平方公里,其中,有118平方公里是近30年填海而成。

估计到2030年,新加坡还要填海100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318万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从事服务行业。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27%,包括电子,炼油,制药,船舶维修和造船,等等。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

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

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

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吸引外资。

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

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

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已经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详细规划组成的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

规划编制由民间事务所完成,政府只负责审查其资质,对于政府认为重要的工程,可通过设计委员会对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进行指导。

新加坡对国土面积功能的区分非常严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居民居住用地抑制控制在国土面积的15%以内。

城市重建局将新加坡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区块,并在每一区块内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制作沙盘模型供舆论监督,由于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能在城市规划沙盘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违反规划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集约用地。

新加坡一方面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铁、停车场大部分在地下,甚至污水处理厂、地铁维修厂、水库、商场、康乐设施也逐步转入地下。

全岛6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地下50米深的地方,共节约土地300公顷。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实证分析作者:安梦依来源:《商情》2017年第16期【摘要】中国与新加坡对彼此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两国的经贸往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扩展的引力模型出发,运用2000—2015年的数据,探究两国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贸易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并对比贸易转移效应对东盟国家和对中国其他贸易伙伴的影响差异。

研究发现: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既带来贸易创造效应,又带来贸易转移效应,且贸易转移效应对于东盟外贸易伙伴的影响比对东盟成员国的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引力模型一、引言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此中国与东盟正式开启自贸区建设的进程。

2004年起“早期收获计划”开始顺利实施,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农产品的贸易。

而对于作为东盟成员国之一的新加坡来说,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金融发展或是社会建设方面,新加坡在东盟十国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且经济持续增长。

因此,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往来也必将越发紧密。

2008年10月,中国与新加坡签订自贸区协议,新加坡成为东盟成员国中第一个单独与中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国家。

经过双方的努力,2000——2015 年中国与新加坡之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呈递增趋势,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331.5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795亿美元。

此外,比较进口和出口的数据可知,虽然中国对新加坡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整体上增长,但出口总额的增幅显著高于进口总额,表明中国对新加坡进出口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的现象。

在进出口结构方面,莫瑶(2016)指出双边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成品比重较低。

中国从新加坡进口的货物中,初级产品的进口额出现负增长现象,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额大体保持着正增长趋势,工业制成品总额不断扩大。

从中国对新加坡出口货物结构来看,中国对新加坡出口的初级产品总额和工业制成品总额均呈增长趋势,且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远高于对初级产品的出口额。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与启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探索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和建设。

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中国及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经验总结与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先,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了市场准入放宽和外商投资便利化。

实行了更加开放的外资准入机制,放宽了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

其次,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动简政放权,优化了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了企业开办、注销以及跨境贸易等方面的成本和时间。

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还鼓励创新,支持先行先试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为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建设了智慧口岸、单一窗口等便利化的贸易环境。

二、向全国推广的示范作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在试验区内进行了改革创新,还起到了向全国推广的示范作用。

试验区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外资准入放宽、行政审批流程精简等,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与学习的经验。

各地在推进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加快改革进程,提高市场开放程度,提升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的入驻。

同时,在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以实现更好的改革效果。

三、对其他国家的启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也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首先,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措施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参照和学习的范本。

其他国家可以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开放型经济改革路径。

其次,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的市场准入放宽、投资便利化等政策,为吸引外资、促进贸易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措施。

其他国家可以参考这些政策和做法,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还对于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术语案例

贸易术语案例

贸易术语案例案例一:自由贸易区中国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案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而新加坡是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2019年,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亚洲范围内最早签署的全面自由贸易协定之一。

该协定旨在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合作,为双方创造更加开放和有利可图的贸易环境。

自由贸易协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等。

通过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等措施,双方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并增加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此外,自由贸易协定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力和环境标准等方面的合作,以确保贸易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和合作,帮助双方增加贸易量和贸易额,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自由贸易协定还可以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通过加强贸易合作,两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和风险,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案例二:贸易逆差美国与中国贸易逆差案例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相当庞大。

然而,多年来,美国一直抱怨中国对外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即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货物和服务远远超过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货物和服务。

这一贸易逆差问题成为两国之间经济关系中的一个争议点。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以及中国的制造业产能和产业链的强大。

而美国的贸易逆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的机械和电子设备、家电、纺织品和服装等产品的进口。

贸易逆差的存在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失业率上升、工厂关门、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等。

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加征关税、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等。

然而,这些措施反而引发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张。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内容摘要: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及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制度保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正确处理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的活力,社会福利制度的设计既要体现扶弱济困,又要有利于鼓励人民通过勤劳致富。

为此,必须把政策的重点放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上。

一、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始终坚持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68亿新元增加到2004年的1800亿新元(注:目前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430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5200美元,进入经济发达和高收入国家行列。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努力保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着力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据新加坡政府经济发展局的总结概括,构成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基础条件分别是“宏观经济及政治的稳定”、“透明及诚实的法治制度”及“着重教育及培训”。

可见,新加坡政府将经济、政治的稳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以来,对内强调各民族和谐相处、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措施扶助低收入群体;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从而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和谐的国内、国际环境。

(二)实行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除了执政党的先进理念和适宜的政治社会环境外,最关键的还是形成了一套符合新加坡实际、能够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贸易模式

新加坡贸易模式

中国和新加坡目标:中新自贸协定将加强两国紧密的经济政治联系,并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期待通过深化经济一体化并加速经济发展与合作,加强和提高双方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惠及双方消费者和生产者;强调需要通过促进贸易和投资,增加经济和社会利益,提高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致力于便利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重申双方将在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进行承诺的愿望;以及致力于推动和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实例研究:中新的产业内贸易自中国和新加坡建交以来,伴随着两国的经济发展,双边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新双边贸易强度不断增强,但指数不高,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相对而言,中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不如新加坡,新加坡在双边贸易中略占优势。

中新双边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从产业内贸易水平和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来看,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矿产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三大类,这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有一定的关系。

近十几年来跨国公司为了寻求生产的低成本,将产品的加工环节逐渐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的地区,他们在中国大量投资,特别是在机电产业。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公司内贸易也在不断扩大,而这些贸易的相当部分属于产业内贸易。

从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模式来看,两国在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上、化学工业品、矿产品等几类产品上,不仅产业内指数较高,而且占据了两国贸易额相当大的比例,这表明,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的模式进行得。

例如,新加坡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摄像机及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二新加坡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集成电,充分体现出贸易的特点。

这种贸易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加工贸易密不可分,从另外一面显示双方商品技术含量的上升,表明双方经贸的相关程度、发展后劲巨大。

新加坡自由港发展经验对横琴建设自由港的启示

新加坡自由港发展经验对横琴建设自由港的启示

新加坡自由港发展经验对横琴建设自由港的启示发布时间:2022-10-12T02:28:38.25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0期第5月作者:张曼艳[导读] 通过系统梳理新加坡发展历程,将新加坡自由港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为以转口贸易为主、进口替张曼艳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519000摘要:通过系统梳理新加坡发展历程,将新加坡自由港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为以转口贸易为主、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产业由技能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依托科技向知识与创新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四大历史时期,剖析发展特点和先进经验,提出对横琴建设自由港的启示。

关键词:自由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新加坡引言自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六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这些特殊监管区域的经济自由化程度高,但总体上仍然属于“境内关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境内关外”的经济自由贸易区由一定差距[1]。

201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境内关外”监管模式,自此,国内各省、区探索建设自贸区掀起热潮。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由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横琴地处开放前沿,对自由港的探索是党中央、广东省赋予的伟大使命。

2011年,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的《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将部分自由港政策延伸到横琴”,横琴开启了自由港建设探索之路。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施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新加坡作为国际最早、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之一,是当今发展最为成熟、效率最高的自由贸易港之一,其发展经验值得横琴学习借鉴。

1新加坡自由港发展历程1.1 以转口贸易为主19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英国在新加坡为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殖民统治,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新加坡港口免收关税,实行最低限度的港口费用和禁止关税,国外船只允许自由进出,除了烟酒、鸦片外,其他进出口货物免于关税。

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典型案例范文

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典型案例范文

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典型案例范文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典型案例范文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通过建设高质量发展基地,国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商品质量、增加对外贸易收入等,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将结合若干典型案例,探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的有关经验和教训。

1. 案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于2013年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实行一系列创新政策和制度试点。

自设立以来,上海自贸区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自贸区通过简化行政审批、优化通关服务等方式,提高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程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上海自贸区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推动了市场开放和金融改革,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国际贸易的便利。

上海自贸区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制度建设,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法律保障。

尽管上海自贸区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仍然存在较多限制,制约了一些行业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在国际贸易标准和规则的适应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等领域。

上海自贸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亟需完善,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规范运作。

2. 案例二:新加坡世界级物流枢纽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和物流中心,其世界级物流枢纽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

新加坡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的物流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物流基地。

新加坡的高效物流服务和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使得企业能够更快、更便捷地将产品运送到全球各地。

新加坡的世界级港口和机场设施,为货物的快速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新加坡的数字化物流和智能化仓储管理,增强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然而,新加坡的世界级物流枢纽也面临一些挑战。

地处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合作仍存在一些制度上的壁垒。

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a李猛胡振娟内容提要: 新加坡自贸区的成功在于完善的法律制度与先进的管理制度。

本文通过透析新加坡自贸区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管理制度创新,详细了解新加坡自贸区制度的建设现状与环境,能够以此为鉴推进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发展。

对标新加坡自贸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需要适时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转变自贸区行政管理模式,坚持经贸自由化政策,深化赋税制度改革,并进一步开放区内金融市场。

关 键 词: 新加坡自贸区;法律制度;管理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作者简介: 李猛,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法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制度创新和法治保障问题(北京,100007);胡振娟,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法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4536(2021)02-0122-18与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设立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有所不同,在法律性质上,新加坡自贸区与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属国际法中的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 FTZ),如表1所示。

它们具有相同的法律属性与功能作用,具备制度引荐上的理论可能性。

新加坡自贸区发展至今时间跨度较长且运行较为成功,对比而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依然处于建设运营初期阶段,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成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制度*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政策创新与市场风险防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CJY046)的阶段性成果。

122新加坡自贸区的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建立与管理制度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范例。

对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探析

对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探析

【摘要】中新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的经贸往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有必要了解其贸易效应。

本文研究了中新两国双边贸易的现状,并运用引力模型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进出口产生的影响,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两国都能获益,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引力模型贸易效应一、引言2008年10月23日,中国和新加坡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经过双方的努力,双边贸易额从2005年的331.5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805亿美元。

对中国和新加坡两国而言,彼此都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贸易产生的影响,并探讨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正在进行中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借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综述新加坡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世界主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

在东盟内部,新加坡积极推动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研究和谈判过程中,新加坡是积极的参与者,以期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促进中新经贸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运作推动了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由于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SCFTA )成立的时间不长,对此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杨红强(2005)较早对SCFTA 进行实证研究,建立SCFTA 建设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有效性,认为适用的双边自由贸易制度安排能够促进中国加快中新两国体制外经贸合作的可能。

李应振(2007)考察了中新两国双边贸易、投资和服务现状,以及两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进展,分析了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面临的障碍以及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提出了两国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建议。

新加坡从全球自由贸易港转型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启示

新加坡从全球自由贸易港转型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启示

新加坡从全球自由贸易港转型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启示作者:暂无来源:《华东科技》 2017年第4期文郭澄澄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正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正出现与世界创新城市融合发展的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不仅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多极化发展特点与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一定意义上也是世界城市转型发展的结果。

新加坡从全球贸易港口城市演变为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的轨迹,以及新加坡在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可为上海自贸区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互动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新加坡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新加坡国土面积714.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518 万,作为城市岛国,新加坡国土狭小,不仅没有腹地,而且自然资源缺乏,甚至连饮用水、填海的泥石都需要进口,可以说是“一个不具备建国条件的国家”。

1965 年,新加坡独立。

正是这样一个港口城市和岛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加坡通过早年重要的海上给养基地和船只维修中心,带动了海事工业的发展, 发展到20 纪80 年代初,终于形成制造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和运输业四大产业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成功地从殖民时代的单一转口贸易经济实现了“蜕变”。

并以诚信、质量、可靠性、法治、效率及严谨的知识产权法和执法政策闻名于世,不仅成为“一大总部”(即新加坡是各国公司建立国际总部的首选地点。

据统计,目前约有2.6 万家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三分之一的“财富500”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三大中心”(全球贸易中心、全球金融中心和全球研发中心。

其中,国际金融中心位居全球第四,外汇交易量为全球第四位,跨国界贷款为全球第十位,柜面市场衍生交易为全球第十三位)。

还连续多年摘得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全球经商最便利的地方、全球化程度世界第一、亚洲甚至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和最清廉经济体等一系列桂冠。

二、从全球自由贸易港演变为全球(研发)创新中心从最初的港口经济,逐步转变为总部经济和三大中心,新加坡自贸区功不可没。

值得借鉴的新加坡经验

值得借鉴的新加坡经验

值得借鉴的新加坡经验中国湖北薛伟【《利康文摘》编者按:本文作者薛伟先生是2001年9月间湖北省组织人事干部赴新加坡培训考察团团员,原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组织部副部长,现任恩施自治州人事局局长。

本文于2002年上旬先在《恩施通讯》发表,后为多家杂志转载;北京经济出版社编辑,将于今年七、八月间出版的《走进新世纪丛书》之《世纪潮》下卷也收录此文。

】新加坡,一个美丽而富足的东南亚小国。

在建国后的短短36年中,新加坡便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家,成为亚洲“四小龙”,其经验是什么?新加坡是世界上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却保持着东方的价值观,其奥秘在哪里?这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2001年9月20日至10月6日,我参加湖北省组织人事干部培训考察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进行了为期17天的学习培训考察,其中在新加坡停留了11天。

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新加坡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意在从亲身感受的角度,谈谈新加坡经验。

从贫弱的弹丸小国到跻身新兴工业国家的飞跃新加坡是一个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赤道以北137公里,东西长约42公里,南北相距仅23公里,总面积才682.7平方公里。

新加坡原属英国殖民地,从1824年起,英国人就开始了对这块土地的统治,时间长达160年之久。

到1959年,新加坡始成为自治邦,经首次国会大选,成立新加坡政府。

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合并,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

两年后,即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建国之初,新加坡的经济十分落后。

新加坡在独立前主要为英国人服务,尤其是为驻新英军服务,随着国家独立,英国人撤走,维持经济的重要支撑丧失,导致40%的人被迫失业,日子十分艰难。

但是,新加坡人以毅力和智慧挺过来了,并经过努力,一跃成为了亚洲“四小龙”,跻身新兴工业国家行列,创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奇迹。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起步探索;70年代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经济开始发展;80年代中期经济开始起飞,获得飞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贸易区之新加坡经验
发布日期:2013-8-14 阅览次数:65
自由贸易区之新加坡经验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新加坡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应征关税的商品项目增加,转口贸易受到影响。

为吸引全世界销往亚太地区的货物集中于新加坡转运以及强化货物集散地功能,新加坡制定了“自由贸易区法令”,并于1969年9月在裕廊工业区的裕廊码头内划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与一般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不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并不是提供税务优惠以吸引外资进行加工制造的生产基地,而只是提供一个免税区,便于商家把货物存放在区内,以便重新分类、包装、鉴别和展示,然后再出口。

或者是等待有利的销售时机,把货物运转入新加坡的关税区,经办理关税缴纳手续后再投入市场。

如果要从事除简易加工外的制造,则须将其进口的原料移运至自由贸易区外的物流分销园区或工业区内进行,新加坡还有70余座保税仓库,以增强自由贸易区功能。

自1996年9月起,新加坡政府又于机场及港口附近设置自由贸易区。

目前,新加坡境内的自由贸易区有7个,除坐落于樟宜机场的自由贸易区主要负责空运货物外,其余6个自由贸易区均负责海运货物。

这7个自由贸易区都以围墙与外界区隔,进出自由贸易区的出入口由海关查检站管理。

7个自由贸易区的主管单位分别为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民航局及裕廊镇管理公司,除樟宜机场的自由贸易区由新加坡民航局掌管及裕廊港口的自由贸易区由裕廊镇管理公司管理外,其余自由贸易区均由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掌管经营。

2012年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净利上扬10.7%至12.57亿新元(约10.13亿美元),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在全球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增长5.2%至6006万标箱。

《中国保税港区:创新与发展》一书介绍称,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为散货进出口提供72小时免费储存服务,为等待复运出口或转口的货物提供28天免费储存服务。

货物可以在同一自由贸易区内自由转运,但是,如果要从一个自由贸易区运到另外一个自由贸易区,则需要在海关的监管控制下进行。

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或物流园区里都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自由贸易区内,有Pasir Panjang、Sembawang Wharves 和Keppel Distripark 3个配送中心。

Keppel Distripark提供拆拼箱、仓储、运输以及货物取样、测量、贴牌、包装等服务,是港区内最便捷的集装箱配送中心;Sembawang Wharves为散货分拨中心;Pasir Panjang为专业汽车转运中心。

数据显示,自由贸易区内货物的卸货时间约为4~6个小时,大型快递公司比如UPS、FedEx等,货物从卸货到运出自由贸易区所需的时间,只有大约1小时。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27届亚洲货运业及供应链奖”颁奖典礼上,新加坡海港连续第25次获得“亚洲最佳海港”的称号,樟宜机场则连续第27年被选为“亚洲最佳机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