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ASA发布卒中后脑水肿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疾控中心继续教育考试题库

预防医学疾控中心继续教育考试题库

第一阶段1、中国卒中亚型中占第一位的是()C A、颅内出血B、蛛网膜下腔出血C、缺血性卒中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E、诊断不确切2、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B A、<150/<150/90mmHg 90mmHg B、<140/<140/90mmHg 90mmHg C、<120/<120/80mmHg 80mmHg D、>130/60mmHg E、>140/80mmHg 3、对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治疗C A、抗凝B、溶栓C、强化他汀D、抗血小板E、手术4、脑血栓的治疗原则,脑血栓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C A、溶栓治疗B、抗血小板治疗C、早期抗凝治疗D、防治脑水肿E、防治合并症5、有调查显示,、有调查显示,()已经成为我国()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A A、卒中B、缺血性心脏病C、外伤D、COPD E、自杀和暴力6、高强度他汀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A A、年龄≥75岁B、有ASCVD症状C、LDL-C≥190mg/Dl D、合并糖尿病E、10年ASCVD风险≥7.5% 7、卒中10大可控危险因素的首位是()A A、高血压B、吸烟C、饮食D、糖尿病E、饮酒8、2011年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推荐LDL-C降幅应()或降至()D A、≥30%;<2.0mmol/L B、≥40%;<1.8mmol/L C、≥50%;<1.6mmol/L D、≥50%;<1.8mmol/L E、≥60%;<1.8mmol/L 9、某患者表现为对侧偏盲、失读、感觉性失语,则该患者最可能的栓塞部位为()D A、颈内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前动脉D、大脑后动脉E、椎-基底动脉主干10、脑卒中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大于()B A、48h B、24h C、12h D、6h E、2h 1、糖尿病低位远端截肢中,()是足部溃疡发展而来D A、55% B、65% C、75% D、85% E、95% 2、糖尿病足患者应该选择的鞋袜是()E A、不穿袜子、软底鞋B、白布袜子、布底布鞋C、深色袜子、尖头鞋D、弹力袜、正装鞋E、浅色棉质袜子、、浅色棉质袜子、圆头宽松透气全圆头宽松透气全层气垫鞋3、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是()E A、足部皮肤瘙痒、干燥无汗B、足部感觉异常C、间歇性跛行D、足部关节变形E、以上均包括4、以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是()B A、定期到医院修脚B、每天热水泡脚,保持足部清洁C、不能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D、神经性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走时要使用拐杖、手杖、减压鞋等压力转移工具E、自己学会每天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溃、鞋内是否有异物、袜子是否有破洞5、以下哪项属于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表现()A A、足部变形B、足部冰冷C、足部抬高时苍白、发绀D、下肢下垂时疼痛减轻E、溃疡多位于足趾或足边缘处6、糖尿病足溃疡按照病变性质可分为()A A、神经性溃疡、血管性溃疡、混合型溃疡B、足底溃疡、足背溃疡C、胼胝性溃疡、感染性溃疡D、大血管性溃疡、小血管性溃疡E、表浅溃疡、深部溃疡7、糖尿病足患者踝肱压力指数(ABI)为0.6时,最可能的表现是()D - 1 - A、血管壁钙化的症状、血管壁钙化的症状B、肢端麻木冰冷、肢端麻木冰冷C、静息痛、静息痛D、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E、无明显症状、无明显症状8、以下哪双鞋子比较适合糖尿病足的患者穿(的患者穿( )B A、做工精制的高跟尖头鞋、做工精制的高跟尖头鞋B、鞋面柔软的圆头厚底鞋、鞋面柔软的圆头厚底鞋C、透气性好的露趾凉鞋、透气性好的露趾凉鞋D、中国风的布底懒汉鞋、中国风的布底懒汉鞋E、穿脱方便的拖鞋、穿脱方便的拖鞋1、COPD频繁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的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 A)A、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B、持续规律支扩剂、持续规律支扩剂C、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D、合理氧疗、合理氧疗E、机械通气、机械通气2、可用于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检查指标是(功能检查指标是( D)A、FEV1/FVC B、RV/TLC C、V50 D、FEV1占预计值% E、RV 3、COPD独立的相关因素是(A)A、长期大量吸烟、长期大量吸烟B、遗传倾向、遗传倾向C、秋冬寒冷季节、秋冬寒冷季节D、中老年人、中老年人E、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史、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史4、用于评价气流受限的指标是(C )A、V50 B、V75 C、FEV1/FVC D、RV/TLC E、FEV1占预计值% 5、COPD诊断的金标准是(B )A、胸片检查、胸片检查B、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C、生化检查、生化检查D、CT检查检查E、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6、COPD患者咳痰以(B )为主)为主A、白色泡沫痰、白色泡沫痰B、白色粘痰、白色粘痰C、黄色脓痰、黄色脓痰D、铁锈色痰、铁锈色痰E、粉红色泡沫痰、粉红色泡沫痰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后远期预后较差,5年死亡率约为(D )A、20% B、30% C、40% D、50% E、60% 8、可用于判断小气到阻塞的通气功能指标是(C )A、FVC B、PEF C、V50 D、FEV1/FVC E、RV 9、某患者有长期吸烟病史,某患者有长期吸烟病史,肺功能肺功能检查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50%~80%,则该患者为(C )A、COPD高危高危B、轻度COPD C、中度COPD D、重度COPD E、极重度COPD 10、COPD的并发症不包括(B )A、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B、肺结核、肺结核C、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心病D、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E、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1、职业病防治机构工作研究方向不包括(C )A、根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情况预测职业病职业病B、在深入研究新旧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发现新的职业病素中发现新的职业病C、对辖区内职业病治疗及职业病检测设备研发测设备研发D、加强对新增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的发现业病的发现E、调查掌握主要职业病分布情况、调查掌握主要职业病分布情况2、国内预防医学工作研究方向不包括(A )A、疾病的诊断标准研究、疾病的诊断标准研究B、不明原因疾病病因研究、不明原因疾病病因研究C、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因素引起健康问题的疾病控制研究健康问题的疾病控制研究D、已建立的理论、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错误进行改进研究中发现的错误进行改进研究E、水处理对人体健康影响正确评估研究研究3、对预防医学基层卫生人员的要求包括(D)A、热爱基层、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从头做起从头做起B、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广泛的相关边缘学科知识缘学科知识C、丰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验D、以上都是、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以上都不是4、攀枝花市职业病防治建议说法错误的是(A )A、深入进行一种毒物协同职业病中毒的研究毒的研究B、对预测的职业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培训和适当的物资储备识的人员培训和适当的物资储备C、高等医学教育、高等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应继续医学教育应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的相互融合D、提高临床医生面对两种或多种有害职业因素协同作用下所产生疾病的诊断能力的诊断能力E、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见,工作场- 2 - 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是多种危害同时存在并影响到职工的身心健康5、对职业病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法错误的是(B )A、在深入研究传统的职业性危害中发现了新问题发现了新问题B、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不断减少、新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不断减少C、生产劳动环境的改进带来了职业病病情的改变病病情的改变D、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使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中许多机理的阐明逐步深入E、现代化仪器及技术方法把职业性危害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深入到亚细胞结构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来亚细胞结构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来1、苯系物慢性接触职业健康检查最重要的是(B )A、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应急职业健康检查B、血常规检查的质量控制、血常规检查的质量控制C、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D、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2、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的必检项目不包括(A )A、尿反-反粘糠酸测定、尿酚、骨髓穿刺髓穿刺B、血常规、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C、心电图、血清ALT D、肝脾B超3、生物学活性最强,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健康危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尘是(A )A、矽尘、矽尘B、煤尘、煤尘C、石棉粉尘、石棉粉尘D、滑石粉尘、滑石粉尘4、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中,III级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为(C )A、3年1次B、2年1次C、1年1次D、半年1次5、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包括(括( C)A、白细胞计数减少症、白细胞计数减少症B、造血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C、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职业性苯所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致白血病D、血液肿瘤、血液肿瘤6、粉尘致肺纤维化能力的强弱,粉尘致肺纤维化能力的强弱,主主要决定于(B )A、粉尘的化学性质、粉尘的化学性质B、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C、粉尘的分散度、浓度、粉尘的分散度、浓度D、粉尘的形态、荷电性、粉尘的形态、荷电性7、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在短期暴露后即可发病,病理上(B )A、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纤维病灶、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纤维病灶B、以胶原性结节为主纤维病灶、以胶原性结节为主纤维病灶C、以团块纤维化为主纤维病灶、以团块纤维化为主纤维病灶D、以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纤维病灶、以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纤维病灶8、生产性粉尘的最主要致病作用是(D)A、致癌、致癌B、粉尘沉着症、粉尘沉着症C、刺激作用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刺激作用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D、致纤维化作用、致纤维化作用9、正己烷接触职业健康检查重点在(C )A、造血系统、造血系统B、运动系统、运动系统C、神经系统、神经系统D、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10、下列哪项不建议列为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的职业禁忌(物作业人员的职业禁忌( B)A、造血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B、单纯性缺铁性贫血,单纯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男血红蛋白男性高于90g/L、女性高于80g/L C、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D、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病3、有机溶剂作业人员上岗前出现自主症状或周围神经系统检查出现阳性体征应进行(性体征应进行( D)检查)检查A、肌力、肌张力、肌力、肌张力B、浅反射、深反射、浅反射、深反射C、音叉振动觉障碍、音叉振动觉障碍D、四肢神经-肌电图、四肢神经-肌电图1、下列选项中关于上皮组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为被覆上皮上皮B、上皮组织主要有两类分别是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上皮和腺上皮C、感觉上皮属于上皮组织的特殊类型D、生殖上皮属于上皮组织的特殊类型E、被覆上皮有单层和复层之分、被覆上皮有单层和复层之分2、人体四大组织中不包括(C)A、上皮组织、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结缔组织C、脂肪、脂肪D、肌组织、肌组织E、神经组织、神经组织3、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极少,HE染色是不着色,需银染的是(C)A、胶原纤维、胶原纤维B、弹性纤维、弹性纤维C、网状纤维、网状纤维D、蛋白多糖、蛋白多糖E、细胞间质、细胞间质4、血液属于一种特殊的(B)A、上皮组织、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结缔组织C、肌组织、肌组织D、神经组织、神经组织E、脂肪、脂肪5、有关于骨组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骨组织按组织学微细结构可分为编织骨和板层骨编织骨和板层骨B、编织骨骨盐量低,细胞就多、编织骨骨盐量低,细胞就多C、编织骨形成快,但不够结实、编织骨形成快,但不够结实D、板层骨头胶原纤维粗大排列不规则- 3 - E、板层骨基质中胶原纤维、基质和骨盐共同形成薄板层状的结构骨盐共同形成薄板层状的结构 6、下列组织中属于特殊的结缔组织的是(B)A、脂肪组织、脂肪组织B、软骨组织、软骨组织C、网状组织、网状组织D、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E、致密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7、有关于肌组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神经胶质细胞无分裂能力,神经胶质细胞无分裂能力,有营有营养、绝缘和防御等功能养、绝缘和防御等功能B、无横纹的肌组织叫做平滑肌、无横纹的肌组织叫做平滑肌 C、一句结构和分布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心肌、平滑肌D、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细胞E、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 8、有关于脂肪组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脂肪组织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组织组成B、黄色脂肪组织功能主要是储存脂肪C、黄色脂肪的功能主要是将脂肪转化为热量燃烧掉化为热量燃烧掉D、棕色脂肪主要分布在肩胛骨间、颈背部、腋窝、纵膈及肾脏周围颈背部、腋窝、纵膈及肾脏周围 E、第三种脂肪组织是米色脂肪、第三种脂肪组织是米色脂肪 1、心力衰竭时以下体液因子可见升高,除外高,除外 E A、心钠肽、心钠肽B、脑钠肽、脑钠肽C、精氨酸加压素、精氨酸加压素D、内皮素、内皮素E、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2、引起心力衰竭的继发性心肌病变是( ) D A、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B、心肌梗死、心肌梗死C、心肌炎、心肌炎 D、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E、遗传性心肌病、遗传性心肌病3、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的病因不包括( )D A、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B、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C、严重的贫血、严重的贫血D、高血压、高血压E、甲亢、甲亢4、直接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加的病变包括( ) A A、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B、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C、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D、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E、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5、AHA/ACC,2001心力衰竭分期中C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心肌B、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C、无心力衰竭症状、无心力衰竭症状D、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衰竭E、无器质性心脏病变、无器质性心脏病变6、以下情况中,除(、以下情况中,除( )外,均可以诱发心力衰竭A A、抑郁、抑郁B、贫血、贫血C、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D、情绪激动、情绪激动 -- E、妊娠、妊娠 -- 7、导致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C A、心肌梗死、心肌梗死B、心律失常、心律失常C、心室重构、心室重构D、心肌肥厚、心肌肥厚E、心室内附壁血栓、心室内附壁血栓8、除哪一项外其余均属于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 ) A A、V/Q值改变值改变B、RAS系统的激活系统的激活C、Frank-Starling机制机制D、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E、心肌肥厚、心肌肥厚9、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中促炎因子水平降低的是( ) E A、肿瘤坏死因子-αB、IL-1βC、IL-17 D、IL-6 E、IL-10 10、不符合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是( ) E A、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B、心排血量不足、心排血量不足C、收缩末期容积增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D、心脏扩大、心脏扩大E、收缩末期容积减小、收缩末期容积减小2、贫血和甲亢对心脏产生的影响是使( )E A、左室压力负荷加重、左室压力负荷加重B、左室容量负荷加重、左室容量负荷加重C、右室压力负荷加重、右室压力负荷加重D、左室容量负荷加重、左室容量负荷加重E、左、右室容量负荷加重、左、右室容量负荷加重9、AHA/ACC AHA/ACC 20012001中的心力衰竭高危期是危期是 A A、A期B、B期C、C期D、D期E、E期1、()的作用是紧张或松弛声带,开大或缩小声门裂开大或缩小声门裂 A A、喉肌、喉肌B、腭咽肌、腭咽肌C、咽上缩肌、咽上缩肌D、茎突咽肌、茎突咽肌E、咽缩肌、咽缩肌2、吞咽过程中喉结构的正位改变是()C - 4 - A、会厌返折遮盖喉口、会厌返折遮盖喉口B、气管向上运动、气管向上运动C、真假声带向中线闭合、真假声带向中线闭合D、声带向上运动、声带向上运动E、甲状软骨向上运动接近舌骨、甲状软骨向上运动接近舌骨 3、吞咽时,(、吞咽时,( )向背侧提升喉和咽并促使舌根后压咽并促使舌根后压 C A、咽缩肌、咽缩肌B、杓会厌肌、杓会厌肌C、咽提肌、咽提肌D、甲杓肌、甲杓肌E、杓斜肌、杓斜肌4、在咀嚼时(、在咀嚼时( )可防止食物提前漏入咽部漏入咽部 B A、腭咽连接、腭咽连接B、舌腭连接、舌腭连接C、会厌返折、会厌返折D、咽缩肌、咽缩肌E、舌骨喉复合体、舌骨喉复合体5、(、( )是口周围肌中最重要的辐射状肌射状肌 B A、口轮匝肌、口轮匝肌B、颊肌、颊肌C、咽上缩肌、咽上缩肌D、腭咽肌、腭咽肌E、颏舌骨肌、颏舌骨肌6、下述肌肉不属于舌骨上肌群的是()D A、二腹肌、二腹肌B、下颌舌骨肌、下颌舌骨肌C、颏舌骨肌、颏舌骨肌D、咽提肌、咽提肌E、茎突舌骨肌、茎突舌骨肌7、吞咽过程的咽阶段持续的时间约为(为( )A A、1s B、2s C、3s D、0.5s E、5s 8、(、( )的起始标志着吞咽反射的开始开始 C A、口准备阶段、口准备阶段B、口自主阶段、口自主阶段C、咽阶段、咽阶段D、食管阶段、食管阶段E、口阶段、口阶段9、下述肌肉不具有提咽作用的是()D A、茎突咽肌、茎突咽肌B、咽鼓管咽肌、咽鼓管咽肌C、腭咽肌、腭咽肌D、咽上缩肌、咽上缩肌E、咽下缩肌、咽下缩肌10、气道关闭、食道开放的动力和保障是(保障是( )D A、腭咽肌、腭咽肌B、杓会厌肌、杓会厌肌C、甲杓肌、甲杓肌D、舌骨喉复合体、舌骨喉复合体E、甲状舌骨肌、甲状舌骨肌1、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压,但但不合并糖尿病时,降压目标值为(D )mmHg A、130/130/80 80 B、135/85 C、145145//95 D、140/90 E、120/120/85 85 2、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D)mmol/L以下以下A、3.3 B、3.5 C、2.9 D、2.6 E、2.8 3、代谢综合征患者减肥目标是体重在1年减轻(A ),体质量指数和腰围正常腰围正常A、7%~10% B、17%~20% C、15%~20% D、4%~7% E、20%~30% 4、以下哪项不属于代谢综合征的一般性防治措施(般性防治措施( A)A、服用降压药物、服用降压药物B、戒烟、戒烟C、适当运动、适当运动D、生活规律、生活规律E、合理饮食、合理饮食5、防治代谢综合征要保持适当的运动,即规律、中等程度活动,一天至少(至少( B)分钟)分钟A、10 B、30 C、15 D、20 E、5 6、代谢综合征患者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时选用(为主时选用( C)A、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B、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C、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D、烟酸类药物、烟酸类药物E、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7、防治代谢综合征要注意合理饮食,以下哪项细则是错误的(食,以下哪项细则是错误的( A)A、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多摄入饱和脂肪酸B、控制钠盐、控制钠盐C、控制总热量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D、营养素合理搭配、营养素合理搭配E、适当摄入粗纤维、适当摄入粗纤维8、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时选用(C )A、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B、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C、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D、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E、烟酸类药物、烟酸类药物9、防治代谢综合征要控制酒精的摄入,男性每日饮酒量不应超过男性每日饮酒量不应超过((B)g - 5 - A、10 B、25 C、15 D、20 E、5 10、()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最佳措施措施 A A、合理的生活方式、合理的生活方式B、戒酒、戒酒C、戒烟、戒烟D、适当运动、适当运动E、合理饮食、合理饮食1、与自身免疫病发生有关的因素是() A A、机体对自身成分反应过强、机体对自身成分反应过强B、机体对自身成分反应过弱、机体对自身成分反应过弱C、机体对外来成分反应过强、机体对外来成分反应过强D、机体对外来成分反应过弱、机体对外来成分反应过弱E、机体对自身成分反应没反应、机体对自身成分反应没反应2、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利的、有利的B、有害的、有害的C、有利也有害、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有利无害E、正常情况下有利,异常情况下有害3、免疫是指() C A、机体抗感染过程、机体抗感染过程B、机体对病原生物的防御过程、机体对病原生物的防御过程 C、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异物的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过程、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过程4、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 C A、反复感染、反复感染B、肿瘤、肿瘤C、超敏反应、超敏反应D、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5、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容易发生() B A、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B、肿瘤、肿瘤C、超敏反应、超敏反应D、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移植排斥反应6、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C A、骨髓、骨髓B、胸腺、胸腺C、骨髓和胸腺、骨髓和胸腺D、胸腺和脾脏、胸腺和脾脏E、脾脏和淋巴结、脾脏和淋巴结7、人类周围免疫器官包括() E A、骨髓、骨髓B、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粘膜相关淋巴组织C、骨髓和胸腺、骨髓和胸腺D、脾脏和淋巴结、脾脏和淋巴结E、脾脏和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8、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 B A、T、B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APC)B、T、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C、T、B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D、T、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细胞E、T、B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9、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B A、有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B、无免疫记忆、无免疫记忆C、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D、产生的抗体有类别的转换、产生的抗体有类别的转换E、应答的强度大、应答的强度大10、免疫分子不包括() D A、补体、补体B、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C、细胞因子、细胞因子D、抗原、抗原E、MHC分子分子4、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细胞不包括() B A、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C、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肿瘤细胞、肿瘤细胞E、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免疫学应用包括() D A、免疫学检测+免疫学预防免疫学预防B、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治疗免疫学治疗C、免疫学预防+免疫学治疗免疫学治疗D、免疫学检测+免疫学预防+免疫学治疗治疗E、免疫学治疗+免疫学预防免疫学预防1、营养干预的意义不包括()C A、减低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B、改善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改善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C、完全杜绝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脂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D、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E、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免疫力2、()指通过片剂、胶囊或糖浆的形式大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的方法,主要针对特殊人群使用法,主要针对特殊人群使用 C A、食物多样化、食物多样化B、食物强化、食物强化C、营养素补充剂、营养素补充剂D、营养宣教、营养宣教E、配方食品、配方食品3、()的最大优点就是不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一、前言)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一、前言)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一、前言)专家解读团队协作,方法科学,聚焦难点,紧扣前沿2022年5月17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了新版自发性脑出血/出血脑卒中治疗指南,引起中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极大关注。

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将结合最新版指南,进行中文版专家解读和视频巡讲,并在脑医汇-神外资讯平台进行连载,欢迎感兴趣的同道加入我们的队伍,与全国广大同道一起,学习指南,指导临床救治,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多学科的团队合作,是自发性脑出血成功救治的关键;一份科学的指南,也是基于此。

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南详细阐述了编写团队的组成与工作方式,首先对相关领域内的最新文献进行广泛检索与解析,随后由每个最熟悉该领域的专家执笔,并由其他专家进行审校与投票,提出推荐意见,再将初稿提交给多个专业委员会和独立审稿人进行审阅,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指南紧扣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针对“如何对自发性脑出血进行一级预防”这一重点难点,本指南介绍了影像医学方面对微小出血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广泛的筛查高危人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符合中西方共有的“上医治未病、预防胜过治疗”的哲学。

总体而言,这份指南基于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基础,撰写过程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科学的组织方法,又紧扣前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全世界,自发性脑出血都是棘手的难题,目前的任何治疗建议,都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

今年,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将牵头完成一项有关自发性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我们欢迎各位同道积极参与,也期待这一领域有更多来自中国的研究结论,被国际性治疗指南所采纳。

侯立军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第一部分前言在美国每年约79.5万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10%是脑内出血(ICH)。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版)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版)
➢ 肺炎:卒中相关性肺炎指非机械通气患者在卒中发病7 d内新出现的肺炎。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重症卒中患者应警惕卒中相关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Ⅰ类
C级
2 早期评估和处理吞咽困难和误吸问题,对意识障碍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肺炎
Ⅰ类
C级
3
疑有肺炎的发热患者或诊断肺炎后应尽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但不推荐 预防性使用,应尽快完善病原学检查,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
Ⅱ类
B级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8.防治并发症
➢ 深静脉血栓(DVT):我国指南推荐脑梗死患者应尽早活动、抬高下肢,避免下肢输液。但重症 卒中患者通常生命体征不稳定,故应结合具体情况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适当运动。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重症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鼓励早期活动、抬高下肢
3
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降压目标尚缺乏证据,应个体化治疗和进一步研究
推荐等级
Ⅱ类 Ⅰ类 Ⅱ类 Ⅱ类
证据级别
C级 B级 B级 C级
4
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 SAH 的血压目标值,对已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应维持收缩压<160 mmHg且保持平均动脉压>90 mmHg,严格避免低血压
Ⅲ类
C级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Ⅱ类
C级
Ⅱ类
C级
Ⅰ类
C级
卒 中 的 重 症 监 护 与 管 理 重 症 管 理
----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1.气道管理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AHAASA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新旧版本(2021版vs2014版)对比解读——抗血小...

AHAASA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新旧版本(2021版vs2014版)对比解读——抗血小...

AHAASA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新旧版本(2021版vs2014版)对比解读——抗血小...丁红1、窦鑫2、David Wang3、刘慧慧4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 中国卒中学会SVN编辑部3. 美国圣约瑟夫医学中心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4.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美国新版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在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方面做了不少改动,在前言中就特别提出抗血小板药物几乎适用于所有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短期且仅适用于具有一定指征的患者。

2014年发布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在14个方面就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做了推荐,那么2021年发布的最新版指南,相较于2014版,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面,有哪些变化呢?首先,2021版的推荐级别与证据水平相较于2014版有所不同,2021版推荐级别改用“数字+字母”,证据水平增加了进一步解释。

2021新版指南与2014版指南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面的对比(涉及14个方面):一、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中第3、4项为新增推荐,基于THALES试验的发表,替格瑞洛首次做了有限度的推荐。

此外,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颅内大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或TIA有预防作用,尽管证据水平是C。

二、主动脉弓疾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证据水平从A 降到C 。

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证据水平从A 降到C,需要注意的是脑小血管病引起的卒中不一定是小卒中。

四、动脉夹层2021版指南对抗栓药物在夹层中的应用3个月以后没有规定期限。

五、高凝血症指南认为,在无其它病因的情况下,单一高凝血症抗血小板治疗即可。

六、抗磷脂综合症(APS )APS 患者特别推荐单用抗血小板药。

七、颈动脉蹼指南“首次”提出对该疾病引起的卒中首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失败后可考虑CAS 或CEA 。

八、纤维肌发育不良(FMD )预防FMD 相关卒中首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占脑卒中的60%~80%。

近日发表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全面介绍了AIS的诊断、分型、诊断流程、急诊处理、中医中药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AIS诊断的5个步骤1.首先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确诊脑卒中;2.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价脑卒中严重程度;4.是否有溶栓适应证或禁忌证;5.参考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病因分型。

AIS的一般处理体位体位对于能耐受平卧而且不缺氧的患者,推荐采取仰卧位。

伴有气道阻塞或误吸风险以及怀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将床头抬高15°-30°。

吸氧与呼吸支持患者入院后应视情况,而不是常规给予吸氧,如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意识障碍及球麻痹影响气道功能,应建立人工气道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氧饱和度>94%。

除非考虑气道栓塞,AIS患者不推荐应用高压氧治疗。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推荐给予实时心电监护,并行心脏超声及相关生化检查。

体温控制对体温>38℃的患者应查找发热原因并进行治疗,给予解热药降低体温。

脑卒中早期常伴有血压的升高,而且高血压急症也可导致脑卒中的发生,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压治疗仍不明确,但原则应为缓慢平稳降压,在能够达到脑组织血液灌注的前提下实施降压治疗。

①血压升高,拟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再通治疗时,血压应降至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治疗时应视颅脑手术而定;部分颅骨切除减压术前,血压降至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手术后8h内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160mmHg。

②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当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或伴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先兆子痫/子痫筹合并症时,可予缓慢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使下降幅度不超过15%。

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2015)》

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2015)》

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2015)》大面积脑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也称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是导致人类死亡或残疾的重要疾病。

此类患者具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相对单一的进程,常常因小脑幕切迹疝而死亡。

为此,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大脑和小脑梗死伴水肿治疗指南(2014)》基础上[1],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NCS)、德国神经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学会(German society for neuro-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汇集了来自北美和欧洲神经重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和神经麻醉等多学科专家,为解决LHI治疗中遇到的诸多临床问题制定了2015年《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2]。

该指南对提高LHI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科治疗相关问题1.体位:头部抬高可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颅内压,同时也降低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

平卧位颅压增高,但CPP也随之增加。

大多数LHI可取平卧位,但应注意预防误吸;对伴有高颅压者,可取头高30°位(弱推荐,极低质量)。

2.呼吸道相关问题:LHI常伴有意识障碍、呼吸运动减弱、保护性反射减弱以及吞咽困难,易出现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是肺脏功能支持治疗的重要手段。

(1)气管插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呼吸衰竭、保护性反射减弱、颅内压增高、梗死面积>2/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中线移位、肺水肿、肺炎以及拟手术患者,都是气管插管的适应证。

对于伴有呼吸功能不全或神经功能恶化者,应行气管插管(强推荐,极低质量)。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要点(全文)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要点(全文)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要点(全文)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我国现有卒中患者超过1700万例,高居全球首位。

重症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负担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针对重症脑梗死、重症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重症监护与管理、神经专科管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关于卒中的重症管理,指南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01气道管理(1)应重视患者的气道管理,维持氧饱和度>94%(Ⅰ级推荐,C级证据)。

(2)出现急性意识障碍、呼吸功能衰竭时,应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辅助机械通气(Ⅰ级推荐,C级证据)。

(3)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评估拔除气管插管(Ⅰ级推荐,C级证据)。

(4)当患者拔管失败或插管超过14 d,应选择时机行气管切开(Ⅱ级推荐,C级证据)。

02血压管理(1)重症卒中血压管理尚缺乏充分证据,应密切监测血压,积极寻找和纠正导致血压升高的可逆原因,遵循现行指南进行个体化管理(Ⅱ级推荐,C级证据)。

(2)无研究证明LHI与其他脑梗死降压治疗不同,溶栓取栓患者应降至<180/100 mmHg,应减少血压变异,避免低血压,无出血转化的患者维持平均动脉压>85 mmHg(Ⅰ级推荐,B 级证据)。

(3)脑出血患者降压至130~140 mmHg是安全的,可能改善预后(Ⅱ级推荐,B级证据);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降压目标尚缺乏证据,应个体化治疗和进一步研究(Ⅱ级推荐,C级证据)。

(4)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SAH的血压目标值,对已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应维持收缩压<160 mmHg且保持平均动脉压>90 mmHg,严格避免低血压(Ⅲ级推荐,C级证据)。

03体温管理(1)发热是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重症卒中患者的体温监测(Ⅱ级推荐,C级证据)。

(2)体温升高时应全面寻找发热原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可考虑降温治疗,脑梗死患者体温超过38 ℃,可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式;物理降温应注意监测和预防寒颤,如发生寒颤,应考虑调整物理降温为药物降温(Ⅰ级推荐,C级证据)。

脑出血治疗指南

脑出血治疗指南

4/5/2020
5
3. 分诊至神经内/外科或神经重症加强医疗病房(NICU)
①颅内中小量血肿、无明显颅高压的患者,可暂时保守治疗,在发 病72h内严密观察,动态复查头颅CT;
②颅内大量血肿(幕上出血量>30ml,幕下出血量>10ml,中线 移位超过5mm,环池及侧裂池消失)、或伴梗阻性脑积水、严重 颅高压甚至脑疝的患者,立即分诊至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
出血患者,应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症者,可给
予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替代治疗。对于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等引发脑出血 的患者,应停用此类药物,并以最快的速度纠正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如 补充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脑出血患者发生血栓栓塞
性疾病的风险很高。在血管超声检查排除下肢静脉栓塞后,可对瘫痪肢体使用 间歇性空气压缩装置,对于脑出血发生深静脉栓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5/2020
4
2.急诊处理:到达急诊科,应立即进行初诊;需再次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力争 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急诊抢救过程中应高度强调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呼吸道 通畅;对于呼吸障碍或气道不通畅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气道插管,插管有困难的可 紧急气管切开,推荐环甲膜穿刺、经皮气管切开或气管正位切开;根据患者意识障碍 的程度、肢体活动障碍及语言障碍情况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快速行头颅CT检查(有条件的重危患者 可行床旁移动CT检查),判断是否有脑出血以及明确血肿大小,以便后续分诊。对于 脑疝患者,急救过程更应争分夺秒。
4/5/2020
3
多学科专家共识
1. 院前急救:在发病现场进行急救时,首先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记录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况、瞳孔 变化。应用急救设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 道。如患者呼吸道不通畅,应立即清理气道分泌物;如呼 吸频率异常,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可现场气管插管,球 囊辅助呼吸。如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可用升压或降压药 将血压维持在基本正常范围内。如患者发病时发生外伤, 应注意检查有无骨折、开放性损伤及闭合性脏器出血,根 据情况给予简易处理。经紧急现场处理后,立即转送患者 至距离最近且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转运途中应注意将患者 始终保持头侧位,减少颠簸。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背景】近年来,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而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困惑。

2022新年伊始,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卒中学会(ASA)联合颁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新指南。

这一最新指南支持建立全方位卒中护理体系的观念,并讨论了从患者认知度、紧急医疗服务的启动、患者转运和分类,到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最初几个小时应如何治疗的具体细节。

该指南既给出了卒中早期评估和一般治疗的原则,也讨论了缺血性卒中、特定的治疗策略(如再灌注治疗)以及为脑复苏所应进行的生理机能方面的优化。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管理;指南医疗质量控制被纳入指南以往的临床指南多关注临床技术规范,新指南用大量篇幅对卒中医疗体系进行了描述,包括卒中中心认证、远程卒中系统、远程放射和卒中医疗质量控制。

其中对于卒中医疗质量控制,美国指南是首次涉及,意义重大。

新指南建议,医疗部门应组织一个多学科质量改进委员会,回顾和监测卒中医疗质量指标、循证实践和结局(Ⅰ/B)。

临床过程改进团队的形成和卒中医疗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确保医疗质量。

数据库可用于找出卒中医疗质量的差距或不足,一旦找出差距,要启动干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指南中纳入医疗质量控制的内容是基于“跟着指南走(GWTG)”项目的成功经验。

GWTG-troke建立了登记、反馈、改进医疗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应用于全国200万卒中患者中,取得了极大成功。

质量控制取得的成效远大于某一项新技术应用的效果,遵循循证医学指南开展临床工作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

指南指出,医疗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建设质量控制委员会,建立卒中登记上的数据库,找出指南与实践间的差距,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这对全球卒中治疗领域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更有针对性的急诊影像策略与以往指南不同,新指南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两类,即症状未缓解的患者和症状已缓解的患者。

症状未缓解者对于症状未缓解的患者,临床干预的重点是血管开通,恢复灌注。

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附图表)

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附图表)

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附图表)卒中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高血压是导致卒中的首位原因,也是可控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对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为推动心脑血管领域从业人员对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更加规范合理,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与中国卒中学会高血压预防与管理分会共同发起了《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制定工作,组织国内神经内科与心血管内科专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以及临床实践证据,形成对卒中患者高血压临床诊疗和管理的专业建议。

本共识采用的推荐分类及证据水平参照中国卒中学会的指南推荐意见分类和证据等级级别(表1)。

1、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1.1 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时机及血压靶目标出血性卒中减压管理流程图脑出血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对于需要降压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 h内开始降压治疗,并在1 h时内达到目标血压值,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风险并改善功能预后(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对于收缩压>220 mmHg的脑出血患者,在持续血压监测下积极降压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对于收缩压在150~220 mmHg、发病6 h内的脑出血患者,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是安全的(Ⅰ类推荐,A级证据),降至<130 mmHg会增加肾脏等器官缺血风险(Ⅱb类推荐,A级证据)。

(4)对于需要降压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确保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避免快速降压和收缩压大幅波动,有利于改善功能结局(Ⅱa类推荐,B级证据)。

(5)脑出血早期综合管理(包括早期强化降压、控制血糖、控制体温、纠正抗凝)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Ⅱa类推荐,B级证据)。

SAH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避免用力及过度搬动,保持排便通畅,可能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Ⅰ类推荐,B级证据)。

(2)平稳地将收缩压维持在<160 mmHg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但降至<130 mmHg可能是有害的(Ⅱb类推荐,B级证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2024年6月,《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了更新版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

该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诊治的最新推荐意见,涵盖急性期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等多个方面。

本文深入剖析这些关键推荐,结合AI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解读。

01、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缺血性卒中后70%的患者可见血压升高,多数患者的血压水平在发病后数天内可自行恢复。

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出血转化风险,血压过低则可能加重缺血损伤。

但是,目前对于AIS的降压目标和时间窗仍没有明确结论。

《指南2023》建议,对于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180 mmHg可能是合理的,应避免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Ⅱ类推荐,B级证据)。

3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见血糖升高,但急性期血糖控制方案尚不明确。

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引起的损伤尤为严重,可导致脑损伤。

因此,加强AIS患者的血糖监测是合理的,但不推荐过于积极的进行降糖干预,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02、静脉溶栓时间窗有效拓宽随着“缺血半暗带”理论的完善和推广,基于时间窗的溶栓适应证得到了“组织窗”的有效补充。

WAKE-UP试验提出了一种“扩散加权成像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不匹配”模式,可用来筛选能够从静脉溶栓获益的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患者。

EXTEND试验则借助灌注影像提出了“梗死核心-低灌注不匹配”,旨在筛选出有足够缺血半暗带的患者,成功地将静脉溶栓时间窗拓宽到9 h。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未来将会惠及更多患者。

另外,由“缺血半暗带”衍生出的“组织窗”理论极大地扩展了静脉溶栓的适应人群,并强调了AIS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重要性。

03、替奈普酶获得非劣效证据TNK是一种改良的溶栓药物,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更强的血管再通能力和更低的出血风险,单次短时推注后患者即可进行转诊。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科学声明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科学声明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科学声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核心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目前为止被循证医学证实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至少一半的患者可能由再灌注损伤导致预后不良。

另一个极有希望既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又能防止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措施,是针对缺血级联反应的脑细胞保护。

美国的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STAIR),每两年召开一次专项会议,就AIS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STAIR的系列科学声明对促进卒中后脑细胞保护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的新理论、新观念、基础研究和大型临床研究不断涌现,从研发、转化、临床研究到实际临床应用,都为相关领域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卒中学会于2023年4月正式成立了“脑保护学术圆桌会”(CARE),组织专家就缺血性卒中的脑细胞保护撰写了本科学声明,并于《中国卒中杂志》第19卷第8期发表。

一、脑细胞保护的概念转变20世纪70年代,针对脑缺血的保护被称为神经保护,主要强调对神经元的保护。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提出了脑细胞保护并不仅限于对神经元的保护,而是应该包括对整个神经血管单元(NVU)保护的概念。

2019年,STAIR联盟在其科学声明中明确提出了从神经保护到脑细胞保护的建议。

2023年,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卒中学会(ASA)发布了《科学声明:神经血管组在大脑健康和认知障碍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神经血管组学在脑健康和认知功能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脑细胞保护概念。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中,也明确提出用脑细胞保护代替原有神经保护的概念。

2024年,中国卒中学会提出声明:鉴于神经元、血管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紧密关联及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推荐将脑细胞保护作为更加全面、综合的概念以及整体的治疗策略,代替传统的“神经保护”一词,以涵盖更广泛的治疗对象和干预范围,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手段。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16.脑卒中的外科处理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16.脑卒中的外科处理

第十六节脑卒中外科处理一、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处理当发生脑梗死后不久,膜运载蛋白功能丧失,钠和水进入坏死或缺血的细胞,引起细胞毒性水肿;随后脑水肿破坏血脑屏障,进而引起血管源性水肿。

在临床上严重脑水肿仅见于大面积脑梗死,其有以下三个特点:迅速和爆发性病程(24-36h内),逐渐进展(超过几天),或起初恶化的病程,随后进入平台期或缓解(大约1周)。

减轻大脑或小脑半球脑水肿的内科方法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去骨瓣减压手术能够缓解大脑半球水肿对丘脑、脑干以及投射到皮层神经纤维的压迫,有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

1)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①对于发病48h内、60岁以下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伴严重颅内压增高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仍加重,尤其是意识水平降低的患者,可请脑外科会诊考虑是否行减压术,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减少残疾率,提高生活自理率(I,B)。

为达到较好的预后,应在大面积脑梗塞发病后24-48h且脑疝发生前行去骨瓣减压手术(I,B)。

②对于年龄>60岁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在降低死亡率同时常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还应尊重患者本人及家属的意愿(IIa,B)。

③临床医生应该告知家属对于占位性大脑半球梗死的患者,即使经过减压颅骨切除术,一半的幸存者仍然严重残疾,三分之一需完全照料(IIb,C)。

去骨瓣减压手术能够大大降低幕上脑梗塞合并脑水肿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几乎所有幸存者都遗留永久性残疾。

但是最好在脑干受压的临床体征出现之前进行手术。

④推荐手术骨瓣至少大于12cm,而更大的骨瓣14-16cm可能提示更好的预后(IIa,B),手术需要敞开硬膜以充分减压,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考虑切除梗死脑组织或切除颞肌。

2)大面积小脑梗死:①大面积小脑梗死经过积极内科治疗后神经功能恶化者应该进行后颅窝减压切除术( I,B)。

②临床医生应该告诉家属小脑梗死经过后颅窝减压切除术后预后较好(IIb,C)。

③尽管后颅窝减压术的最佳适应症还不清楚,但是可以把脑水肿所致意识水平下降作为选择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水肿是大面积缺血性卒中最麻烦甚至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

临床医生可以从3个方面观察到脑水肿:(1)迅速的、爆发性的病程(24-36小时之内);(2)逐渐进展的病程(数天);(3)起病时迅速恶化,继而进入平台期和缓解期(约1周)。

目前,尚无可靠地预测脑水肿进程的方法。

临床上认为,医疗管理可以减少大脑半球和小脑梗死伴脑水肿的不良结局。

并非所有的脑梗死都会引起严重的脑水肿,本指南主要关注大脑半球梗死、小脑梗死和脑梗塞后出血转化三类。

根据患者临床资料预测三种情况的发生机率对于评估严重脑水肿的发生很有必要。

指南推荐意见
(一)流行病学
1)应该建立严重大脑半球和小脑梗死水肿标准化术语和定义,以促进发病率、患病率、危险因素和预后结局的多中心和基于人群的研究。

(I;C)
2)应该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收集额外数据以确定去骨板减压术的使用,包括医师、医院、医疗体系或患者的特点和偏好(I;C)
(二)定义和临床表现
脑梗死和脑水肿患者或者脑梗死和脑水肿高危患者应该采用临床数据来进行定义,包括血管闭塞状态(I;B)
(三)神经影像学
1)发病6小时内头颅CT出现低密度灶面积超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和CT早期出现中线偏倚是预测脑水肿的有用信息。

(I;B)
2)测量6小时内MRI-DWI成像的病灶体积对预测脑水肿有帮助,体积大于等于80mL提示可能出现突然的爆发性的脑水肿。

(I;B)
3)非对比头颅CT扫描检查是大脑半球梗死和小脑梗死患者监测脑水肿的首选。

发病2天内的CT动态变化有助于识别症状性脑水肿的高危患者。

(I;C)
(四)分诊,分类
1)对于大面积脑卒中拟进行密切监护和综合治疗的患者,推荐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

(I;C)
2)如果患者所在的医疗机构不能提供全面医护和及时的神经外科干预,向更高水平的医疗中心转诊是合理的。

(IIa;C)
(五)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1)保持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

(IIa;C)
2)由于意识水平下降导致缺氧或分泌物控制功能受损,应考虑给予气管插管。

(IIb;C)
3)不推荐采用预防性过度通气。

(III;C)
(六)血流动力学支持和血压管理
1)对于恶化的心律失常推荐积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及持续心脏监测。

(I;C)
2)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推荐具体的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目标值。

血压特别高时需考虑降压药物治疗。

未明确具体的血压目标值。

(IIb;C)
3)液体管理时应考虑使用充足的等张液。

(IIb;C)
4)不推荐使用低张液或低渗液。

(III;C)
5)不推荐在出现明显脑水肿之前预防性使用渗透性利尿剂。

(III;C)
(七)血糖管理
1)应避免高血糖,建议将血糖控制在140-180mg/dL。

(I;C)
2)不需将血糖严格控制在<110mg/dL,但可以用胰岛素来避免严重的高血糖。

(IIb;C)
3)应避免低血糖(III;C)
(八)体温管理
1)体温管理是基本支持的一部分,维持正常体温是合理的。

(IIa;C)
2)在脑水肿之前采用低温治疗的效果尚不确定。

(IIb;C)
(九)颅内压(ICP)管理
1)大脑半球缺血性卒中不推荐进行常规ICP监测。

(III;C)
2)小脑梗死出现梗阻性脑积水推荐脑室造口引流术,但应该与去骨瓣减压术伴随进行。

(I;C)
(十)多方面医疗措施
1)应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深静脉血栓。

(I;C)
2)脑水肿患者不推荐使用静脉用肝素或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

(III;C)
3)目前无证据显示无痫性发作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对患者有益。

(III;C)
(十一)恶化的识别
1)对于幕上缺血性卒中伴高恶化风险的患者,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觉醒水平和同侧瞳孔扩大。

逐渐进展的瞳孔固定和肌力下降也是恶化的征象。

(I;C)
2)对于小脑卒中伴高恶化风险的患者,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觉醒水平和脑干体征。

(I;C)
(十二)药物选择
1)脑梗死伴脑水肿出现临床恶化的患者采用渗透压治疗是合理的。

(IIa;C)
2)尚无足够的数据证明低温治疗、巴比妥类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半球或小脑缺血梗死伴脑水肿患者有效,因此不推荐这些治疗方法。

(III;C)
(十三)神经外科选择
1)对于年龄<60岁的单侧MCA梗塞的患者,若患者发病48小时内使用了药物治疗但神经功能仍然恶化,给予去骨板减压术+硬脑膜扩张是有效的。

超过时间窗给予上述治疗是否有效尚不确定,但强烈推荐考虑该手术治疗方法。

(I;B)
2)尽管去骨瓣减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尚不确定,但是采用脑水肿引起的意识水平下降作为选择标准是合理的。

(IIa;A)
3)超过60岁的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和最佳手术时机尚不确定。

(IIb;C)
4)小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若经充分药物治疗神经功能仍然恶化,应进行枕骨下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扩张治疗。

(I;B)
(十四)生物标志物
1)预测缺血性脑水肿的有效血清生物标志物尚未很好的确定。

(IIb;C)
2)电生理研究作为半球卒中恶化的预测因子的有效性尚未很好的确定。

(IIb;C)
(十五)预后判断和病情交代
1)临床医生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时,可参考以下内容:对于严重的半球梗死患者,即使进行了去骨瓣减压术也有一半的人会有严重残疾,1/3的人完全不能自理。

(IIb;C)
2)小脑梗死患者经过枕骨下去骨瓣减压术后,通常预后良好。

(IIb;C)
总结与展望
卒中伴随的脑水肿需要立即给以密切关注,并制定药物和手术治疗计划。

主要原则是避免脑组织移位导致的永久性脑干损伤。

因此,任何减轻挤压的措施都是必要的。

很多治疗方法尚无有效证据,但幕上半球梗死的神经外科管理已经有
多项前瞻性临床试验的验证。

去骨瓣减压术可通过减少脑死亡和永久性昏迷概率进而降低患者死亡率。

在幸存的患者中,有1/3会不能自理,但剩下的2/3经康复后会恢复较好。

我们对于卒中后脑水肿的识别、管理和预测的认识尚存在很多空白。

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迫在眉睫。

脑水肿是常见的急性脑损伤所致严重神经功能损伤和死亡的原因之一。

然而,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脱节,缺乏直接临床相关性。

缺血后水肿的机械学机制有待澄清。

未来的工作应该围绕生物介质、细胞内和血管源性水肿的角色及其在不同时间进程中的相对贡献这些内容展开。

在脑水肿患者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角色尚不清楚,这是有直接临床相关性的方面。

不确定的临床领域包括缺血后明显脑水肿的发生率和进展性水肿的评估,需要澄清。

此外,关于水肿(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和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也是重要任务之一。

血管闭塞、侧枝循环和灌注状态在水肿形成中的角色尚不清楚,特别是在接受静脉内或血管内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在神经影像定量识别水肿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我们需要一种类似于DWI测量梗死体积的计量指标。

有必要找到一种能够早期识别脑水肿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神经影像学标记物。

需要找到那些在神经实践中的关键因素,包括气管插管、盐水、葡萄糖和液体管理策略以及体温管理的影响。

患者的因素(包括年龄和时机)对去骨瓣减压术最佳选择的影响需要探讨。

最后,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治疗和管理策略,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预后(包括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方法。

相关文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erebral and Cerebellar Infarction With Swelling: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来源:医脉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