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_问题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升3个百分点,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上海要大力推进产业结

构战略调整,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上海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纲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目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面,就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说明如下: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与现状

(一)概念与构成。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从企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经营主体而非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其本质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更为精细的专业化分工,把传统上由企业内部进行的服务活动外置出来,为制造业、流通业提供服务,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推动制造业、流通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由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设计创意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商务服务、职业教育服务等构成,涵盖总集成、总承包、品牌营销、节能环保、专业维修等领域的综合服务。

(二)现状与特点。

1、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2006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244.20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0.6%,已提前达到了国务院7号文件的目标要求。据初步测算,2006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740.66亿元,同比增长10.4%,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2.

3%,对第三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3%(见附表)。

2、六大行业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按

生产性服务业

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文/陈宇先

海商论坛

上海商业

34

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三产业中有六大行业成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2006年,从行业增加值规模看,金融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批发业、信息业居前,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5%、21.7%、17.3%、15.4%;从行业增加值发展速度看,信息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同比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分别增长17.3%、14%、11.3%、10%。

3、各类开发区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近年来,本市形成了研发型、物流型、综合型、创意型四大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区。2006年实现了“三个集聚”:一是开发区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87.2%。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向开发区集聚,第三产业利润和上缴税收分别达到285.13亿元和394.05亿元,占全市开发区税收总额825.26亿元的47.7%,占全市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19.3%。三是二三产业吸引外资向开发区集聚,全年吸引外资项目1631个、合同外资金额64.20亿美元,实到外资41.5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40.2%、44.1%、58.4%。

4、现代科技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源动力。主要反映在:(1)国际性。我国加入WTO后,上海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四个中心”建设加快;伴随着上海经济的强劲增长,外商投资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末,落户上海的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商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的数量分别达到154家、150家、196家,分别比上年增长15.8%、10.3%和10.7%。2006年上海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合同项目分别达到97.62亿元和2962项,比上年增长33.5%和6.7%,占全 市总数的67%和72.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4个和28.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59.9个和23.1个百分点。(2)知识性。一方面反映出,以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为代表的知识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产业。2006年,这两个行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37.1%,与新加坡所占比重相同。另一方面,这两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增工作机会大于其他行业,2006年这两个行业年末从业人数达到

70.55万人,比上年增加10%,其中租赁

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数比上年增长11.

1%,居各行业增幅第二位,仅次于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增幅。(3)创新性。创新是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灵魂,新的金融工

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技术,推动上海金融

服务集群发展,加快成为国际化的金融服

务中心。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信息化

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有效性

和科技内涵。(4)融合性。二三产业的融

合日益突出,其中,创意产业发展给传统

的文化产业赋予新的生命力,实现了技

术、经济与文化的融合。

5、促进就业成为生产性服务业贡献

社会的“闪光点”。实践证明,生产性服

务业是吸纳城市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之

一,为解决高低端就业人口,保持社会安

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2006年,全社

会从业人员885.51万人,比上年增加22.

19万人,增长2.6%,其中,第三产业从

业人员为502.45万人,比上年增长4.

7%,就业比重达到56.8%,其中,生产

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172.75万人,比上

年增长5.7%,占全市就业比重为19.

5%;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市和第三产业从

业人员增速。

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需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加快发

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大意

义的认识。传统观念和理论将服务业视为

非生产领域,不创造物质财富,不能称为

产业,其部门和劳动者的收入要依靠再分

配取得,靠生产部门养活。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社

会、工业经济社会后,将进入服务经济时

代,服务业已超越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

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成为社会财富的主

要创造者,国际发达国家服务业创造的社

会财富已占7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尽快使服务

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

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

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

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

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

升的有效途径。

(二)需要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

组织领导。要求明确组织领导体系,尽快

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

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按照生产性

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不同类型,完善

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充实服

务业统计力量,增加经费投入。

(三)需要着力提高服务业对内对外

开放水平。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

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

内容。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

贸易的重点。要根据上海的区位优势,研

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

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业

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建

立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

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金融和

管理等服务。

(四)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

度。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

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对被

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软件研发、产品技

术研发及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

技术外包和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企

业,实行财税优惠。拓宽投融资渠道,加

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

(五)需要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

境。一是要运用各种手段,建立健全企业

诚信体系;二是要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

化,建立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

覆盖范围;三是要积极营造有利地发展生

产性服务业社会氛围,做好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区的招商引资、交通配套等工作;四

是要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

体系。

发展趋势

(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提升

上海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从国际上看,一

是服务经济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共同经济

形态,2004年,香港、巴黎、伦敦、纽约、

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都

在82%以上。二是服务业成为吸纳大城

市就业人口的主要渠道,2004年,巴黎、

海商论坛

上海商业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