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名校推荐》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郑州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答卷时,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中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
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宗法制的影响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4.《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放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以上材料说明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愈演愈烈 B.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D.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5.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2015-2016郑州市一检历史答案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测试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D D C C B C B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B D C D A B D 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21. (12分)(1)象形文字(2分)甲骨文。
(2分)(2)图一: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图二:古罗马建筑多采用圆柱和拱顶。
图三:商朝甲骨文多用来占卜(写出任意两个即可给4分)(3)和平交流:东罗马曾经派使者到东汉洛阳;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非常受欢迎;丝绸之路可以达到古罗马等(2分)(4)暴力冲突:罗马帝国扩张曾占领古埃及部分领土(2分)22.(10分)(1)新航路开辟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分)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分)(2)国际条件: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或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2分)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分)(3)工业革命使英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自由劳动力(2分)23. (16分)(1)原因:德国统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集中力量投资新兴产业。
(写出三条即可)(6分)英国占有广阔的殖民地,德国殖民地相对较少(2分)(2)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2分)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
(2分)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分)(3)材料一中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矛盾是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分)24. (10分)评分参考:四个人物事迹和影响占8分,语句通顺2分。
25.(12分)(1)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图二。
(2分)(2)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下期中考17届高二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所选答案的英文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
这反映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3.下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部分)。
钱穆先生这样解释:“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其主要含义是A.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B.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C.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D.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①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②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③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④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
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
河南省郑州市历史高一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历史高一上册期中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目:盘庚迁殷后,商代的统治得到了极大的巩固,越来越多的诸侯归附于商王朝的统治之下。
这主要是因为盘庚()A. 迁都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B. 采取了严酷的法律制度C. 强化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 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答案:A解析:盘庚迁殷后,商朝的都城逐渐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发展,这使得更多的诸侯愿意归附于商王朝的统治之下。
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选项B与盘庚迁殷的直接原因无关,可以排除。
选项C中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在商朝时期尚未形成,可以排除。
选项D中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与盘庚迁殷无直接联系,可以排除。
2.题目: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其中包括()A. 享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B. 享有世袭统治权C. 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物D. 拥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的独立性答案:C解析:在西周的分封制下,诸侯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包括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缴纳贡物、派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
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选项A和B是诸侯享有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可以排除。
选项D中的“拥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的独立性”是诸侯的权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周天子的限制,不能完全独立,因此可以排除。
3.题目: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下列与孔子这一思想相符的是()A.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 “兼爱”、“非攻”D.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答案:D解析:孔子的“仁”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尊重。
选项D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孔子对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与“仁”的思想相符。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网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
郑州一中网校2015—2016 学年(上)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题命题人: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涂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1、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戊、祖乙、盘庚、武丁等,这体现了商朝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C、族权与王权的结合D、王权的自我神化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3、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4、元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采取“犬牙交错”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行省级单位,江南各省多逆地理形势呈南北狭长状。
此举主要是为了A、用中央权力控制地方权力B、“强干弱枝”抑制地方力量C、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D、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5、“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法定的辅政机构。
”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①秦朝的御史大夫②汉朝的尚书令③明朝的殿阁大学士④清朝的军机大臣A、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高一历史试题第2页(共6 页)6、“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材料所说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察举制D、刺史制度7、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河南适用)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制度
2.《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A.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B.这来自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6.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9.西汉贾谊在《治字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中填“√“,错误的在括号中填” “,请将各题答
41、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逐渐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以七七事变为标志)(2分)
⑵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分);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1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分)。
⑶牢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1分)
①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1分)
②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分)
⑷①牢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
(1分)。
②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和谐社会建设。
(1分)
42、⑴三权分立原则;(1分)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分)②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1分)
⑵1954年(1分)。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分)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政治协商制度(1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分)
43、⑴挺进大别山(1分)。
刘伯承、邓小平。
(2分)
⑵五四运动(1分)。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经验教训: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分)
⑵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1分);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1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1分),武装夺取政权。
(1分)。
【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
”尹达这段话意在强调()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 B.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C.考古学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 D.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答案】B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研究·史料的甄别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目的关键词是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反映的是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鼎,反映的是一种等级制度,而且题目要求的是本质问题,现象不能选,A选项属于本质,且符合题意;B选项与题意无关,CD选项是现象,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3.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A.分封制 B.科举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养异姓子为嗣”判断与宗法制有关联。
这么做是为了维系血缘的传承。
故答案为C。
其它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归纳宗法制:①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②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③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宗祠;④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1》模块学习学段检测试卷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1》模块
学习学段检测试卷答案
二、(2小题,共40分)
21.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
(4分)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
(4分)汉武帝:中外朝制;唐太宗:三省六部制;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两府三司制)。
(6分)
(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或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
(4分)
(4)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分)
22.答案:
(1)希腊城邦中只有本城邦血统成年男子作为公民享有选举权,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选举权。
(4分)
(2)变化:英国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到完全取消。
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从没有或没有与白人平等的选举权到与白人拥有平等的选取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
(6分)
(3)形式上从少数人的民主到多数人的民主;由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
(6分)。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I卷的答案代表字母涂在答题卡中,第II卷直接答在试卷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2.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
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广东连县一座西晋古墓中,曾出土了一方陶质掣田.耙田模型,水田呈长方形,中间有一田埂将田地分为两块,一块田中有一人用牛犁田,另一块有一人用牛耙地,水田四周筑有拦水田埂,四角有漏斗状排水.灌水设施。
据此可知,西晋时当地①农业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征②曲辕犁技术已经全面推广③农田配套了合理的水利排灌设施④陶制品在社会生活中仍占一席之地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清代初期,赋税分为地赋和丁赋,分别征收。
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规定民间十六岁至六十岁为丁,按人头缴纳丁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赋平均摊入田赋中,按田亩纳税,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地丁银制度的推行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抑制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精选)
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1.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2.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
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
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
由此可知A.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导致被谏官弹劾B.御史台的设立有效的限制了相权C.御史台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统治D.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3.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4.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5.《晋书·王询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
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
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新课标高一历史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总分60分,每小题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内)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产品的积累B、交换的扩大C、生产力的发展D、剥削的产生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A 等级关系B臣属关系 C 血缘关系D政治关系3、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B、门下省和尚书省C、政事堂和门下省D、中书省和尚书省4 汉武帝时期创立的重要地方监察制度是( )A 州刺史制B 察举制度C 郡国并行制D 郡县制5、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6、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7、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8、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
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9、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10、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2015学年第一学期 期中考 答案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A
C
A
D
A
B
D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C
C
B
D
D
C
C
C
A
二、非选择题(51题13分,52题12分,共2题,共25分)
51.
(1)(6分)基本原则: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
(2)(7分)主张:人们有反对压迫、追求幸福的权利。
用意: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级历史科期中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0题,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Hale Waihona Puke 78910
答案
A
B
C
B
B
B
D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B
B
C
D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C
B
B
B
C
A
B
题号
31
32
【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鉄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进步 B.精耕细琢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产生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考对小农经济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它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上。
预计在2016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小农经济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等角度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
此外,小农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
政治方面,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
一方面,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另一方面,封建制度促进延续了小农经济。
这样的经济结构巩固了我国古代封建政治统治,使得资本主义难以发展,知道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小农经济不断受到列强摧毁而瓦解,建立在此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古代封建制,也随之瓦解。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作为我国封建时期的主要经济体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类充当着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2000多年的封建史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但是小农经济的日趋巩固和完善,延缓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导致近代我国经济发展大幅落后于西方。
经济基础的落后也就意味着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落后,给中国沦为两半社会埋下了伏笔。
文化方面,所谓男耕女织讲的就是典型的封建小农经济体制,且士农工商的地位划分也看的出来当时的文化背景与小农经济的联系。
小农经济为封建统治的根本,于是封建统治阶级极力宣传的思想也是保护这种经济体制。
这样成百上千年的文化熏陶和传承,这样的生活就形成了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思想束缚着下一代的人同样参与到小农经济体制当中。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郑州一中网校 2015—2016 学年(下)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命题人:侯佩锋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1.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 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3.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4.历史学家费孝通说:“小农制是中国农业技术不能改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小农场上,不但现在利用动力的机器用不进,连耕牛都不能充分利用。
技术不能改良,农民们要凭赤手赤足在田里劳作,农业里拖住了大量人口,农民的生活程度也终是在饥饿线上挣扎。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与右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3.20世纪初,有一首歌迅速成为时代歌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A.维新法令的颁布B.中华民国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B.日本:沉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当稳定时期5.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6.“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A.火车轮船的传入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7.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016—2017学年度郑州市上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629二.非选择题(31题11分,32题16分,33题13分)31.(11分)(1) 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削弱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
(3分)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
(2分)(2) 变化:程序上由简单到复杂,越来越制度化;君主行使权力从很少受制约到受到历史经验、道德和制度的制约。
(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关系: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4分)32.(16分)(1) 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6分)(2) 共同特点:三权分立、议会制、多党制。
(3分)政体:民主共和、君主立宪。
(2分)优势:选举使政权更迭以和平方式进行,有利于政局稳定;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选举是一次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大讨论,有利于人民了解参与国家的政策选择等。
(3分)弊端:费用高昂,富人的游戏;驴象之争,两党垄断政坛。
(2分)33.(13分)(1)理念:大一统。
(2分)实现: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结束了地方割据、天下混战的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分)(2) 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帝国主义势力破坏着国家统一;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
(3分)(3) 构想:“一国两制”(2分)认识:国家统一是自古以来的民族共识,是近现代中国仁人志士的政治理想。
实现国家统一需要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途径。
国家统一尚未实现,需要两岸的交流和共同努力。
(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答卷时,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中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
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宗法制的影响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4.《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放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以上材料说明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愈演愈烈 B.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D.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5.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武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6.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A. 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 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7.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8.《元史》: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义官制(义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②奏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③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10.西周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11.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12.《十二铜表法》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
这一规定最能体现《十二铜表法》的A.随意性 B.落后性C.阶级性 D.过渡性13.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14.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罗马法是奴隶主统治奴隶和平民的工具④罗马法是世界史上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这位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1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
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
”上述内容反映出当时德国的A. 军国主义特色 B.专制主义特色C.君主立宪制特色 D.联邦制特色18.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材料表明恩格斯A.批判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专制本质B.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专制特点C.指出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D.认为《帝国宪法》提供了合法斗争的平台20.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D.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21.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说明作者A.为人民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而欣慰B.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C.肯定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权利的进步意义D.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这些规定的意图是A.加强专制统治 B.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C.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D.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23.2011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宣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
你认为总统的做法A.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违背了宪法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24.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哪部宪法的内容相近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C.德国1871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25.某位启蒙思想家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6.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不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27.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
”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28.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