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4

合集下载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知识点第4章 基因的表达-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知识点第4章 基因的表达-知识点总结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RNA的结构与种类1.RNA的结构(与DNA的比较)2.RNA的种类及其作用注:RNA是DNA转录的产物。

(1)(2)(3)二、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2.过程DNA的结构①磷酸②碱基:A、T、G、C③脱氧核糖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同3.如图为一段DNA分子,如果以β链为模板进行转录;DNAα链……A T G A T A G G G A A A C……β链……T A C T A T C C C T T T G……mRNA ……A U G A U A G G G A A A C……该mRNA与β链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4.该mRNA与α链的碱基序列有哪些异同?提示:二者的碱基序列基本相同,不同的是α链中碱基T的位置,在mRNA中是碱基U。

[师说重难]1.比较DNA的复制和转录2.转录有关问题分析(1)转录不是转录整个DNA,而是转录其中的基因。

不同种类的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但tRNA和rRNA的种类没有差异。

(2)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膜,需要能量。

(3)完成正常使命的mRNA易迅速降解,保证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4)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时也进行转录。

(5)mRNA与DNA模板链碱基互补,但与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基本相同,只是用U代替T。

(6)转录时,边解旋边转录,单链转录。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 1.密码子(1)概念:mRNA 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2) 种类(共64种)⎩⎪⎨⎪⎧起始密码子:AUG (甲硫氨酸)、GUG (缬氨酸、甲硫氨酸)终止密码子:UAA 、UAG 、UGA其他密码子2.tRNA :RNA 链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相邻的碱基可以与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作反密码子。

3.翻译(1)概念 (2)过程1.翻译能够准确进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mRNA 为翻译提供了精确的模板;mRNA 与tRNA 之间通过碱基配对原则保证了翻译能够准确地进行。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苏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遗传是指生命物质的传递,而进化则是物种的适应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重点讨论苏教版生物必修二关于遗传与进化的内容。

在苏教版生物必修二中,遗传与进化是一个重要的单元,它涵盖了遗传与变异、自然选择与进化、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等内容。

遗传与变异是遗传与进化的基础。

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将基因和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和遗传信息的单位。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组合来实现。

变异是指基因组中的差异。

在个体繁殖的过程中,基因组中的突变、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等原因都会导致变异的产生。

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它为进化提供了多样性基础。

自然选择与进化是遗传与进化的核心。

自然选择是指物种适应环境选择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适应性差异,适应环境更好的个体将更有可能存活和繁衍后代。

而这些适应性更强的个体的基因将通过后代的遗传物质的传递逐渐在物种中广泛分布,从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也是遗传与进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类是在长期的进化演化中逐渐形成的物种。

通过化石、考古遗址和现代遗传学等多种证据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成为生物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延伸分析在遗传与进化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更深入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首先,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是相互关联的。

遗传是进化的基础,变异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动力,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关键机制。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和进化过程。

其次,遗传与进化也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多样性。

变异和自然选择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

通过遗传与进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再次,遗传与进化也涉及到人类的自身发展和进化。

人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与其他物种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祖先和亲缘关系。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一:遗传的细胞基础1. 细胞的减数分裂( 1 )什么叫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与有丝分裂有什么区别?【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考点细化① 为什么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使染色体数目减半】② 如何判断两条染色体是否为同源染色体?【来源于上,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上一般相同(一对性染色体除外);行为上能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分离】③ 什么是四分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之间的数量关系?【联会配对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一结构叫四分体。

1 个四分体 =1 对同源染色体 =4 条染色单体 =4 个 DNA 之间的数量关系】④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形成四分体吗?【有丝分裂过程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无四分体形成】⑤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发生是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 配子的形成过程( 2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① 细胞质的分裂:精子形成时在减Ⅰ 后期、减Ⅱ 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时在减Ⅰ 后期、减Ⅱ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② 生殖细胞数目: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4 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考点细化① 生殖原细胞的来源特点有哪些?【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来自雄雌生殖腺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等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3. 受精过程( 3 )什么叫做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的实质?【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子细胞核形成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 4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方,一半来自母方吗?【受精卵的核遗传物质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质遗传物质绝大多数来自母方的卵细胞质】( 5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何重要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理解密码子的概念3.能熟练地阅读密码子表4.能够运用教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5.理解中心法则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遗传信息的转录思考:(1)DNA主要存在于哪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2)蛋白质是在哪里合成的?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的(3)那么细胞核中的DNA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的呢?科学家推测,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物质充当信使,后来发现细胞中确有这样的物质,它就是RNA。

1.关于RNA(1)RNA的全称:核糖核酸(2)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3)细胞中的两种核酸的比较即时突破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若核酸中出现碱基T或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则必为DNA。

对②若核酸中存在A、T、C、G四种碱基,其中A≠T、C≠G,则该核酸为单链DNA。

对③若核酸中出现碱基C,则必为RNA。

错(4)RNA的种类和功能信使RNA(mRNA):遗传信息传递的媒介。

转运RNA(tRNA):转运氨基酸的工具。

核糖体RNA(rRNA):与蛋白质构成核糖体。

总结:为什么RNA适合做DNA的信使呢?①RNA是由基本单位-----核苷酸连接而成,跟DNA一样能储存遗传信息。

②RNA一般为单链,比DNA短,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③RNA与DNA的关系中,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mRNA是DNA的信使,那么DNA在细胞核里,是通过怎样的过程把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5的第三自然段和图4-4,完成下列填空。

2.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2)场所:细胞核(3)基本条件:①模板:DNA的一条链②原料: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RNA聚合酶(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5)产物:mRNA(6)遗传信息流动:DNA→mRNA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双链解开,碱基暴露。

2019统编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五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统编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四、五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章末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山东高一期中)正常情况下,密码子种类、反密码子种类、tRNA种类、rRNA中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64、64、61、4 B.64、64、64、4C.64、61、61、4 D.64、61、61、52.(2019·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C.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D.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3.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由DNA转录而来B.转录结束后该DNA区段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5.(2018·辽宁高二期末)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该实例说明了( )A.白化病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线性关系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6.(2018·四川双流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密码子能编码多种氨基酸B.一种密码子能与多种反密码子碱基互补C.病毒和细胞结构的生物各用一套遗传密码D.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7.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是( )A.增加细胞总表面积和蛋白质种类B.赋予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蛋白质及其结构和功能C.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导致水、酶、色素的含量均增多8.科学研究表明,细胞中核糖体通常不是单个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如图)。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高中生物遗传和进化的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和进化的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和进化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遗传与进化的相关实验方法和技术;3. 能够运用遗传与进化知识解释生物现象;4.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概念2.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3. 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4. 进化的基本概念5. 进化的证据与机制6.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遗传的基本概念与遗传物质的结构1. 通过实例介绍遗传的概念和重要性;2. 讲解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3. 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课时: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1. 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内容和实验结果;2. 分析基因的等位基因与显性隐性遗传;3.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第三课时: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进化证据1. 介绍进化的概念和进化论的提出者;2. 讲解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等进化证据;3. 探讨自然选择、突变等进化机制。

第四课时:进化与环境的关系1. 讨论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2. 分析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3. 探讨人类进化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实验操作结合理论课程,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 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和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进行实验考察和报告,评估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3. 组织讨论性课堂活动,评价学生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生物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2. 生物实验器材和实验室设施;3. 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资源。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2. 分析学生成绩和表现,及时进行个性化辅导;3.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高二生物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进化理论;2. 掌握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案一:遗传的基本概念与遗传规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与遗传的思考。

二、讲解遗传基本概念1. 遗传是指性状、特点或信息在后代之间传递的现象。

2.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3. 基因型是个体遗传信息的总和,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三、讲解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a. 个体的性状由两个基因决定,分别来自父母。

b. 基因存在显性与隐性关系,显性基因会表现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

c. 在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在后代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

四、案例分析及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

教案二:群体遗传学与进化理论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壁纸图,引发学生对进化的思考。

二、群体遗传学的基本概念1.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一个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组成变化的学科。

2. 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受到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漂移和基因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三、进化理论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a. 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b. 遗传变异导致一些个体适应环境更好,能够生存和繁殖。

c. 适应环境更好的个体能够将其有利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导致物种的逐渐进化。

四、案例分析及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群体遗传学与进化理论。

教案三: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关实验照片,引发学生对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思考。

二、实验设计的流程1. 提出假设和问题;2. 设计实验方案;3. 进行实验;4. 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5. 得出结论。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1. 统计学方法:a. 均值、标准差等参数统计;b. t检验、卡方检验等假设检验。

四、案例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案四:评价与总结一、教学评价通过提问、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协同进化的概念;2.了解协同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掌握协同进化的机制;4.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二、教学内容1.协同进化的概念与特征;2.协同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协同进化的机制;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协同进化的机制;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四、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协同进化的概念与特征协同进化是一种特殊的互惠进化现象,指不同物种之间互相协助,以获得更好的适应性。

协同进化的特征是:1.目的性;2.双方或多方都能获益;3.对方或其他物种的行为和生命受到制约。

2. 协同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协同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的产生;2.物种的适应性提高;3.物种分化的促进;4.物种间的协同共存。

3. 协同进化的机制协同进化的机制主要分为两类:1.逐步适应性诱导:适应性诱导是指物种间通过相互作用,引导对方的进化方向,从而提高对方的适应性,表现出互惠共生的情况;2.偶然性适应性诱导:偶然性适应性诱导是指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出现了不同寻常的适应性,从而影响物种的演化方向。

4.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1.生物演化:生物演化是指在经历了长期的自然选择、适应性演化和物种分化过程后,生物种类逐渐增多,从而形成生物多样性;2.外来入侵:外来生物入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原因,物种从一个生态系统迁移到另一个生态系统,并在此处繁殖,对当地生物群落造成影响,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生物交流和遗传变异:生物之间交流基因和遗传资料,从而产生基因的再组合和遗传的变异,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六、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互惠共生的物种,如蚂蚁和蜜蜂、鸟类和植物等,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它们之间协同进化的机制。

高中科学研究生物遗传与进化的过程

高中科学研究生物遗传与进化的过程

高中科学研究生物遗传与进化的过程在高中科学课程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生物遗传与进化探讨了生物种群如何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的过程来演化和进化。

本文将介绍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变异的来源以及进化的推动力。

一、基本概念生物遗传与进化的过程是指生物个体通过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适应环境的选择而产生演化和进化的过程。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基因是通过DNA分子来传递的。

每个个体的基因组都是由一对来自父母的基因所组成。

基因的组合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二、遗传变异的来源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生物个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突变: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突然而不可逆转的改变。

突变可以导致一个基因的改变或消失,也可以引起新基因的产生。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2. 重组: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个体的某些基因组合发生重新组合。

这种重新组合可以导致新的遗传特征的出现。

3. 基因交流:基因交流是指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换。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物通过基因的交换与结合来增加遗传变异。

三、进化的推动力生物进化是由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的机制。

自然选择对于个体的适应能力起到筛选作用,将适应环境的基因更多地传递给下一代。

自然选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不同个体之间会因为生存资源的有限性而发生竞争。

竞争能够筛选出更适应环境的个体。

2. 适应力:适应力指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适应力强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将适应环境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3. 繁殖成功率:繁殖成功率是指个体繁殖后代的能力。

繁殖成功率高的个体更容易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总结起来,生物遗传与进化的过程是由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变异为生物种群提供了遗传多样性,而自然选择则通过筛选适应环境的个体来推动进化的方向。

通过深入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

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

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

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生物教案:遗传与进化第一部分: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规律。

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物质的组成、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1. 遗传物质的组成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主要由DNA分子组成。

DNA分子由若干个核苷酸单元经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包括脱氧核糖(deoxyribose)、磷酸基团和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

通过四个碱基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基因。

2.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启动子、编码区、终止子等重要部分。

编码区是基因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包含了决定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信息。

3. 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单倍体生殖和有性生殖。

在单倍体生殖中,遗传信息直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传递给后代;而有性生殖中,遗传信息通过两个个体的融合,再通过性细胞的分裂和再组合,最终传递给后代。

第二部分:进化学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的遗传变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进化学的基本概念,本章将介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突变等重要内容。

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依靠环境压力和生物体的适应能力来筛选有利于适应环境的遗传变异。

适应性强的个体将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而适应性弱的个体则很可能被淘汰。

2.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种群中,由于偶然性事件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可能会引发新的适应性特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影响整个物种。

3.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变异事件,可能源自DNA复制的错误或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突变为进化提供了新的遗传变异基础,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第三部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遗传与进化是紧密相关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本章将重点介绍遗传与进化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2024届新高考生物(选考)专题2 遗传与进化 微专题4 基因表达的调控

2024届新高考生物(选考)专题2 遗传与进化 微专题4 基因表达的调控
Nhomakorabea 类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放射刺激心肌细胞产生的自由基 会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导致放射性心肌损伤。 (2)前体mRNA是通过 RNA聚合 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可被剪切成 circRNA等多种RNA。circRNA和mRNA在细胞质中通过对 miRNA 的竞争性结合,调
节基因表达。 [解析] (1)放射刺激心肌细胞,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导致 放射性心肌损伤。 (2)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前体 mRNA。由图可知,miRNA既能与mRNA结合使其降解,又能与circRNA结合,使miRNA 不能与P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故circRNA和mRNA在细胞质中 通过对miRNA的竞争性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类型一
例3. [2023·北京西城区二模] 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特定蛋白质(转录因子) 结合的序列,可增强多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如图)。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B )
A.增强子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B.增强子与启动子互补配对 C.增强子可以远距离发挥作用 D.A酶可能为RNA聚合酶 由图可知,增强子使所要作用基因所在的DNA链发生了弯折,距离其所要作用的基 因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增强子可以远距离发挥调控作用,C正确;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一段DNA序列,图中A酶与启动子 结合,因此A酶可能为RNA聚合酶,D正确。
A.增强子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B.增强子与启动子互补配对 C.增强子可以远距离发挥作用 D.A酶可能为RNA聚合酶 [解析]根据题意,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序列,因此增强子 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A正确; 由图可知,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特定蛋白质(转录因子)结合的序列,并不与 启动子进行结合,因此并不与启动子互补配对,B错误;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遗传与进化篇一第三节:1.遗传变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1)遗传变异的结构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

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若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的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2.遗传变异现象(1)遗传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相似性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性现象。

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3.生物进化论(1)生物进化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

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现象。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进化的总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3)生物进化论的发展综合进化论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认为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

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

生物群体中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

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4.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1)杂种优势通过物种杂交技术,可使子代表现出双亲的遗传优势。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必修2遗传与进化实验4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含答案)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必修2遗传与进化实验4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含答案)

高考生物考前梳理:
4.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目的要求
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材料用具
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扭扭棒、牙签、橡皮泥、铁丝等常用物品,都可用作模型制作的材料。

模型设计
制作模型前首先应该进行设计,并考虑以下问题。

1.分别用哪几种材料来代表组成DNA的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这3种物质是在什么部位相互连接的?怎样将这几种材料正确地连接起来?
2.DNA中每个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在什么部位相互连接的?怎样将脱氧核苷酸正确
地连接起来?
3.在模型中,如何体现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的?又怎样体现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互补配对?讨论
1.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为什么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提示:DNA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但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使 DNA 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1.DNA是如何维系它的遗传稳定性的?
提示:(1)靠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系两条链的偶联;(2)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由于碱基对平面之间相互靠近,形成了与破基对平面垂直方向的相互作用力(该点可不作为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可进行补充说明)。

2.你能够根据DNA的结构特点,设想DNA的复制方式吗?
提示:不一定要求学生答出半保留复制,可以引导学生从 DNA 的结构来进行推测,如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出发去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蛾类、鸟类
②染色体组倍数决定性别 如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因而具有单倍体的染色体数(n=16)。 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具有二倍体的染色体数(2n=32)。 ③雌雄同体的生物(如蚯蚓、两性花的植物)无性别决定问题,其生殖器官的出现 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伴性遗传 (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实例: 1)伴X隐性遗传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 ①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色盲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Xb),男性只要在X染色体上有隐性基因 (Xb)就患病 ②遗传特点 a、具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即男性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然后只能传给自己 的女儿。 b、患者中男多女少。 c、女患者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是患者,即“女病,父子病”。 d、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即“男正,母女正”。 e、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2)伴X显性遗传 ①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③遗传特点:
注:①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遗传学的两个 基本定律都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 物,两个定律所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染色体 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遗传给子代的 规律,所以,原核生物的遗传、细胞质遗传 都不符合该规律。 ②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 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分离定律 研究性状 控制性状的 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与 染色体关系 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活动 ) 遗传实质 区 别 F 1 基因对数 配子类型 及其比例 配子组合数 基因型种数 F 2 F 1 测 交 子 代 表现型种数 表现型比 基因型种数 表现型种数 表现型比 一对 一对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或两对以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位于 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等位基因分离 1 2 1:1 4 3 2 3:1 2 2 1: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重组互不干扰 2或 n 22或2n 数量相等 42或4n 32或3n 22或2n (3:1)2或(3:1)n 22或2n 22或2n ( 1: 1) n
(3)验证——测交: 让F1与双隐性类型相交,结果证实 了: ①F1是杂合子,基因型为YyRr 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 型比值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 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 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自由组合。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 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 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3、两大遗传定律的比较
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 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 (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 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考点2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考点诠解】 1、基因的分离规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 离) (2)解释: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在体细胞中,控制性 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受精有四种结合方 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 =3∶1。 (3)验证——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 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 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6)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 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 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 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 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精题选粹】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C桃树的红花与绿叶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一举多得】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该概念包含三层含义: (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A项虽是同种生物,但分别为 毛的长度和颜色等不同性状,应为狗的长毛和短毛或狗的白毛和黑毛;B项虽同为不同 毛色,但为不同生物羊和牛;C项的红花与绿叶不是同一性状,应为红花和白花等其它 颜色的花。 答案:D
类型 性别 性染色体 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 XX 2A+XX XY型 ♂ XY 2A+XY ♀ ZW 2A+ZW ZW型 ♂ ZZ 2A+ZZ
性细胞染色体组成
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亲本
A+X

A+X
A+Y
A+Z
A+W

A+Z
举例
人、哺乳动物、蜘蛛、昆虫(果蝇)、 雌雄异体的植物(菠菜、大麻)、某些 鱼类和两栖类
①测交法:a、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b、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a、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B、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过程: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F1:黄圆 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特点:a、F1均为黄色圆粒(双显性性状) b、F2产生两种新的性状组合类型: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重组类型) (2)解释 ①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且两对相对性状 分别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 ②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的配子。 ③F1的基因型为YyRr,Y对y呈显性,R对r呈显性,F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④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Y与y,R与r)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非等位基 因(Y与R或r,y 与R或r)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产生4种数目相等 的雌雄配子,即YR:Yr:yR:yr=1:1:1:1. 注: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 基 因(遗传因子)。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两个 基因;二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⑤ F2形成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性,
【精题选粹】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 下列问题。
(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 、 、 和 。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 期。 (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 ,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 。 (6)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述): ① ;② 。 【一举多得】RNA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有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自我复制 过程以及逆转录出DNA再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两种。 答案:(1)DNA复制 转录 翻译 逆转录 (2)c (3)间(S) (4)细胞核 (5)tRNA(转运RNA) 氨基酸 (6)如下图:
第三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情预测
考点指要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专家导航
理解遗传基本定律的本 质,学会应用规律解决 实际问题,注意遗传病 的概率计算问题
能力层次
简单应用 理解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
理解Leabharlann 理解考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考点诠解】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选材准确——自花传粉中闭花传粉的自然纯种豌豆; (2)研究方法恰当——从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3)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考点4 伴性遗传 【考点诠解】 1.性别决定 (1)概念:一般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异体的生物才有性别 (2)染色体类型:常染色体:多对,与性别决定无关。性染色体:一般为一对,决 定性别。 (3)类型: 生物的种类不同,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但最主要的性别决定方式是由性染色体决 定性别。 ①染色体决定性别(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受精卵的染色体 组成是决定性别的物质基础,性别决定的时间是受精作用完成的瞬间,即卵细胞受精 时就已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