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eAg阴性HBV携带的认识进展和中医药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一、概述(一)定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和或HBV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由HBⅤ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HBⅤ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据估计,目前我国全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CHB患者2000万~3000万例。
尽管HBV相关疾病所致的医疗负担很重,CHB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发展,但大多数HBV感染者对自身感染状况知晓率仍较低,导致部分患者就医时已经进展到疾病晚期。
因此CHB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后续的关怀管理是防治的关键环节。
(三)传播HBⅤ主要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后,母婴传播已大幅度减少。
以下人群有较高的HBV 感染风险:注射毒品史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者、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
HBⅤ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
(四)自然史和发病机制1.HBV感染的自然史:慢性HBⅤ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划分为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
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经过以上4期,也不一定是连续的,而且此分期并不直接等同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和适应证。
例如,青少年或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
解毒舒肝片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32例临床观察
刊 ,2008,26(12):2544- 2566. [10] 胡 随 愈 , 金 益 强 , 张 翔 , 等 . 肝 阳
上亢证实验诊断指标研究 [J]. 中医杂 志 ,2013,(04):318-320. [11] 张 扬 , 熊 新 贵 , 陈 疆 , 梁 清 华 , 吴 丹 , 祝皓 , 张永 . 肝阳上亢与肝阳 化风证大鼠模型脾淋巴细胞的蛋白 质 组 学 分 析 [J].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013(05):24-29+48. [12] 蒋海强 , 李运伦 , 解君 . 基于高效液 相色谱 -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高血压病 肝阳上亢证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J]. 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2(03):333336 [13] 梁东勇 , 林小霞 . 天麻钩藤饮配合西 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J]. 陕西中医 ,2014(08):978-980. [14] 周敏 , 靳利利 . 靳利利运用平肝柔肝 法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经 验介绍 [J]. 新中医 ,2014(08):15-16.
【摘 要】目的:观察解毒舒肝片对 HBeAg 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60 例 HBeAg 阴性慢性乙肝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2 例给予解毒舒肝片,对照组 28 例给予阿拓莫兰片、五酯滴丸。在 0 周、12 周、24 周检测 HBV-DNA、ALT、AST 水平及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在 12 周及 24 周 ALT、AST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 治疗组在 12 周及 24 周 HBV-DNA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24 周时 HBV-DNA 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p<0.05)。治疗组 24 周 HBV-DNA 阴转率为 28.12%,对照组为 7.14%。结论:解毒舒肝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HBeAg 阴性慢性乙肝患者 HBVDNA 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治疗 HBeAg 阴性慢性乙肝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乙型肝炎治疗指南
乙型肝炎治疗指南前言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该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本指南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分级:证据等级定义I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II-1 有对照但非随机临床试验II-2 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II-3 多时间点病例系列分析,结果明显的非对照试验III 受尊重权威的观点及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1. 病原学HBV(翻译: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 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翻译: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但65℃ 10 h、煮沸10min 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翻译:乙型肝炎病毒)。
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翻译:乙型肝炎病毒)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翻译:乙型肝炎病毒)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 的各种抗原。
cccDNA半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
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干扰素(IFN)α治疗效果有关。
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6-9]。
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肝脏病杂志 20 年 1 08 O月第 1 卷筮 塑 』 1
堡 Q! ! 堕
:
・3 7 ・ l ຫໍສະໝຸດ ・经验 交流 ・
H e g阴性 乙型肝炎病 毒携带者血 清 H V D A BA B N 水 平 与肝 纤 维 化 指 标 相 关 性 研 究 水
研究 。
资料与方法
一 一
、
般资料 自 2 0 年 以后我 院肝病 门诊收 治的 05
H e g阴性 乙型肝 炎病毒携带者 10例 ,男性 7 BA 1 2例 , 女
性 3 例, 8 年龄 1— 3岁 , 均年龄 3 . 。血 清 HB A 36 平 5 6岁 s ̄ H e b c b阳性者 6 例 ,血 清 H s g B A BA / A HB 0 B A / c b阳性者 H
5 。 0例 所有病例肝功能均正常 , 未使用 过护肝 、 降酶药物 。
排除甲、 、 、 丙 丁 戊型肝 炎病 毒感 染 以及 脂 肪肝 、 物 、 药 饮 酒、 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的肝脏损 害。 二 、研究方法 采用 日 O y p s4 全 自动生化分 本 l u6 0 m 析仪检测肝 功能 , 用美 国雅 培 A S N全 自动分析 系统检 XY 测 H V M,用罗氏 Lg tC c r B i yl 定量 P R系统作荧 光定 h e C 量 聚合酶链 反应检测 H V D A ( B N 试剂 购 自深圳 匹基 公
使用 S S 1. 统 计学 软件包 行 t P S 30
间关联度不 大( 1 。 表 )
表 1 H e g阴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 H V D A水平 BA B N
与 肝 纤 维 化 指 标 的 关 系(± )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变异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近 年来 . e g阴 性 慢 性 乙型 肝 炎 患 者 已经超 B C MA X HB A E K N C 5型 全 自动生 化 分析 仪 .美 国 A b t b o t 过 了慢性 乙肝 患者 总 数 的 1 .并 呈逐 年上 升趋 势 / 3 公 司仪 器及 试剂 .罗 氏公 司仪 器及 试 剂 . B N H VD A
H e g阴 性 且 HB D A 阳 性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21 HB A BA V N . e g阴 性 与 阳 性 的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中 医
12例 为研 究 对象 中男 9 1 其 6例 . 1 女 6例 : 龄 1 ~ 辨 证 分 型情 况 见 附表 1 经 组 问 比较 . 年 4 2组 患者 不 7 4岁 , 均 年 龄 ( 68  ̄ 23 ) 。 期 选 取 12例 同 中 医 分 型 所 发 生 的 例 数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z 平 3 . 1 .1 岁 同 8 0 : HB A e g阳性 患者 进 行对 照 . 中男 9 其 1例 . 1 例 : 1 .1 P 00 ) 且 H e g阴性 组 中肝 郁 脾 虚 型 明 女 1 03 9, < .5 。 BA 年龄 1 ~ 2岁 , 均 年龄 (62  ̄ 20 ) 2组 患 者 显 高 于其他 各型 67 平 3 .1 1 . 岁 7 在性别 比例 、 年龄 分布 上无显 著性 差 异 22 慢 性 乙型肝 炎 HB A . e g阴性 患 者 乙型 肝 炎 病毒 1 辨 证 分型 方 法 . 2 参 照全 国 中医学会 肝 病专业 委 突 变位 点 与 中 医辨证 分 型 的 关 系 1 2例 患 者 中湿 1 员会 中医辨 证分 型 标准 将患 者 中医辨证 为湿 热 中阻 热 中 阻 型 2 3例 ( 2 . % ) 瘀 血 阻 络 型 2 占 05 4 、 1例 ( 占 型、 肝郁 脾 虚 型 、 肾 阴虚 型 、 血 阻络 型 和脾 肾 阳 1 . % ) 肝 郁 脾 虚 型 4 肝 瘀 87 5 、 5例 ( 4 . % ) 肝 肾 阴虚 占 01 8 、 虚型[, 中湿 热 中阻 型 、 血 阻络 型 归为 偏 实证 组 . 型 1 2其 1 瘀 7例 ( 1.8 )脾 肾 阳虚 型 6例 ( 5 5 : 占 51% 、 占 . %) 3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
⼄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进展综述⼄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防治摘要:近年来,⼄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个严重的公共卫⽣问题,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肝在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排序中⼀直位居前三位,每年报告⼄肝患者百万⼈左右。
⾯对⼄肝病毒感染蔓延的局⾯,各国进⾏了⼤量研究以求从根源治疗⼄肝。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类依旧未找到有效治疗慢性⼄肝的⽅法。
⼄肝防治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要⾯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探寻⼄肝活动的规律特点、把握⼄肝防治的宏观态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通过综述的⽅式对⼄肝的感染以及防治⽅⾯进⾏了分析。
关键词:⼄肝病毒;流⾏病学;⼄肝表⾯标志物;⼄肝疫苗⼄型肝炎是危害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流⾏趋势。
慢性⼄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最为⼴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
我国现有9000万慢性⼄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2800万为慢性⼄肝患者。
每年有90万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约30万患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1]。
⼄肝的流⾏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给国家的卫⽣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同时给患者的⼼理和家庭带来了负⾯影响,造成了⽣活质量下降。
因此,解决⼄肝防治的难题,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各个国家对⼄肝的防⽌研究⼒度加⼤。
进⼊免疫时代以来,免疫预防控制⼄肝在世界各国均取得明显的成效。
1 ⼄肝病毒感染1.1 ⼄肝病毒简介及其基因型分布⼄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肝病毒,是⼀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是引起⼄型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的病原体,其基因组为闭合环状双链DNA,⼤⼩约为3.2kb,在负链DNA核⽢酸序列为模板转录的RNA 上含有四个ORF,分别称为S、C、P、X区[2]。
⼄型肝炎是⾎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1988年OKAMOTO[3]⾸先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的标准将其分为A、B、C、D4种基因型,随后⼜根据这⼀标准将HBV基因型增加到8种(即A~H),每个基因型⼜可分为不同亚型,且存在基因型之间的重组现象。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概括,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疗常用要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慢性乙型肝炎(CBH)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2]。
在中医学中“慢性肝炎”归属于“黄疸”、“急黄”、“瘕瘕”、“胁痛”、“郁证”、“臌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
现就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CBH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CHB的发生与感染邪毒、情志、酗酒、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强弱等诸多因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侵人以及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毒邪是否能致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
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疫毒(湿热夹毒)外侵、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之人遭到毒邪攻击时,抵抗力不足致使毒邪进入人体,并易居肝脏,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进而血脉瘀阻。
当湿热毒邪进入机体,最易损害肝脾,患者多呈土衰木旺。
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土性易为湿,脾运不健,最易生湿,湿邪也最易困脾;肝具风火之性,湿遏气机日久,肝郁不畅,湿邪借肝经气火之力内郁化热[3,4] 致湿热内生。
湿热内蕴,气化枢机不利,若不能及时清除于体外,发生质变,即可成毒;湿热蓄积日久,又可人血入络,出现热郁血瘀征象,或湿淤互结;湿热淤毒邪伤肝,瘀阻肝络、三焦不能通调,或热伤阴血,或木郁土壅、湿困伤脾,肝病及肾,出现水液运行障碍,加重湿浊潴留。
乙肝相关性肾炎病理诊断与治疗进展
• 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是普遍认为的有效治疗方式
• Fabrizi等对干扰素治疗HBV-GN的疗效及安全性 进行了Meta分析, 结果显示蛋白尿的持续缓解率 达50%, 且停药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
• 张渝等相继对抗病毒治疗HBV-GN的疗效进行了 系统评价, 结果均证明了抗病毒IFN-α和拉米夫定) 治疗能有效缓解蛋白尿、促进HBeAg的血清学转 换、抑制HBV复制。
• 恩替卡韦能强效抑制HBV的DNA聚合酶, 迅速降 低体内HBV复制水平, 无肾毒性, 具高耐药基因屏 障, 病毒变异的发生率低。
• 恩替卡韦能较好地防止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肾 移植受者HBV的再激活, 对乙肝相关性肾炎有良好 的肝、肾保护作用。
• 对于HBV-GN患者如果不考虑经济负担, 无论HBV 感染处于何种类型, 均可作为首选。
预后
• 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炎有自发缓解的可能, 尤其是在 儿童和青少年。
• 有报道约50%的儿童患者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 Gilbert报道在70例儿童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炎患者 中, 平均蛋白尿时间为30个月, 4年有64%可以缓 解, 而10年时有84%可以缓解, 2.5%发展为肾衰 竭。
诊断
•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必须具备以下三条: (1)血清学HBV抗原阳性,(2)有肾小球肾炎 的表现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 疾病,(3)肾组织病理找到HBV抗原。第三 条为必需条件。
• 1989年10月, 由国内有关专家召开了乙型肝炎相 关性肾炎专题研讨会, 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 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流行病学
• 全世界大约有 4.0 亿人口感染有 HBV, 在这 些感染者中约高达 16%的人群存在肝外表 现, 其中, 肾小球肾炎占 3%。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包括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抗病毒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有了不少进展,现综术文献资料如下。
1 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效果慢乙肝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纳差、腹胀满、便溏、胁痛等,常见体征为肝区叩痛、肝脾肿大。
中医药在改善这类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
罗氏[1]以柴胡疏肝散配合六君子汤治疗时症状改善率达91%以上,体征改善率70.0%以上。
张氏[2]疏肝健脾活血汤、苗氏[3]复方当归愈肝散、胡氏[4]加味丹栀逍遥散、钟氏[5]当飞利肝宁胶囊、郝氏[6]加味甘露消毒丹、齐氏[7]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等均显示能有效治疗慢乙肝,对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均在85%以上,对体征的改善率为70~90%,说明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相比西药而言,有改善症状体征的明显优势。
2 对化验指标的治疗效果中药有健脾养肝、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的功效,在治疗慢乙肝时常用汤剂、散剂、口服液、或静脉注射治疗。
唐氏[8]自拟白叶柴虎汤、封氏病毒消、罗氏[1]柴胡疏肝散、胡氏加味丹栀逍遥散、胡氏[9]自拟方归芍复肝煎、郭氏[10]肝泰丸、焦氏[11]苦参碱与丹参注射液、金氏[12]芪苓柴虎汤、覃氏[13]复方黄根液治疗慢乙肝时,TBIL、ALT、AST、A/G均有明显效果,有效率在80~96%之间,甚至有报道100%的患者ALT及AST恢复正常。
3 抗病毒的效果乙肝病毒清除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由于难以有效清除病毒,导致乙肝慢性化,引起肝硬化等。
有不少学者的中药治疗慢性乙肝时,经过3个月左右治疗,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
唐氏白叶柴虎汤使HbeAg和HBV-DNA转阴率达57.0%和43.1%。
封氏病毒消HBsAg转阴率13.3%(8/60),抗-HBs转阳率15%(9/60),HBeAg转阴率23.3%(14/60),抗-HBe转阳率13.3%(8/60)。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分类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分类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作者:何丽萍李培来源:《药物与人》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类以及与体检指标的关系。
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2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同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
结果: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分类为:特禀质0.5%、肾虚质0.5%、血虚质2.5%、气郁质3%、阳盛质2.5%、阳虚质5%、瘀血质5%、阴虚质5.5%、平和质10%、气虚质13%、痰湿质20%、湿热质32.5%;偏质89.9%。
本次研究乙肝患者肝功能检查指标与患者中医体质分类没有直接关系。
结论:本次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体质以偏质为主,与肝功能检测指标没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中医体质分类;肝功能检测;《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49-01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数量在我国已经突破了一亿,已经成为了比较严重的公共疾病之一。
由于乙型肝炎具有较大的传染性以及危害性,造成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歧视,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患者心理压力较大。
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乙肝病毒的药物问世,所以对乙肝病毒的防治工作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近些年来随着中医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采取中药治疗乙肝病毒成为了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并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1]。
本次研究主要是将2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准确的进行了分类,结果科学有效,可以在实际的临床中作为治疗的参照标准来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推动乙肝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5例,年龄28岁至62岁,平均年龄(45±10)岁。
乙肝的筛查和治疗方案
乙肝的筛查和治疗方案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炎,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乙肝,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并控制传播。
因此,乙肝的筛查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一、乙肝的筛查乙肝的筛查是指寻找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群,从而进行干预治疗或继续监测。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乙肝筛查方法:1.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HBsAg是乙肝感染的标志物,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后的早期,并在感染持续期间存在。
HBsAg阳性可以表明患者目前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状态。
2.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HBsAb阳性和HBcAb阴性表示抗体阳性,可能是乙肝疫苗的效果或者以前乙肝感染后康复。
而HBsAb阴性和HBcAb阳性则可能是慢性乙肝感染。
3.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检测: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物,HBe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患者感染性强;而HBeAb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已经停止或减弱,感染性降低。
乙肝的筛查可通过以上方法进行,应在合适的医疗机构或定期体检中进行。
二、乙肝的治疗方案乙肝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组织学并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以及合并症进行个性化制定。
根据目前的国际指南,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乙肝治疗方案:1. 抗病毒治疗: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是核苷酸类似物和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并降低肝炎症状,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达到抑制病毒获得持久转复的目的。
2. 免疫调节治疗:针对免疫耐受状态、免疫疗法和免疫清除病原体三个方面在乙肝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调节治疗可以通过改善宿主免疫响应,控制肝炎病变的进展,减少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发生。
3. 肝移植治疗:对于晚期肝炎、肝功能衰竭以及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等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患者的肝脏替换为正常供体肝脏,可以治愈乙肝并恢复患者的肝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ZHONG YI ZHONG YAO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而致脾肾阳虚;或湿热蓄积日久,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涉及中医证毒(HBV)感染引起,以肝脏炎症入血入络,出现气滞血瘀或瘀血阻型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评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
络,最终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价,结果显示出现频次居于前8位中医古籍中无“肝炎”病名,但根阴阳失调。
湿、热、毒、瘀、痰等的证型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应属中病理产物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互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医的“疫毒”、“黄疸”、“胁为因果,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和迁延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其痛”等病证范畴。
不愈。
中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两种证型在一、病因病机二、常见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位列主要的证乙肝病毒为疫毒之邪,首犯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在病因病机型,且二者也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肤,入于血分,深藏于肝。
肝为五和临床症状基础上,根据1991年最常见相兼证型。
脏之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若邪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三、辨证施治伏于肝,则难自净,是以难治。
乙会天津会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鉴于慢肝病毒发于外则表现为湿热,湿热标准(试行)》,慢性迁延性肝炎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以肝胆湿热和疫毒之邪内侵,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为五个证型:肝郁脾虚两种证型为主要证型,我失调,气机郁滞,横逆犯脾;脾失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们提出以“清热利湿”、“疏肝实健运,易生痰湿,湿邪再困脾土,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
脾”为主线,再根据不同证型的兼呈脾虚肝旺之象;久病累及于肾,有学者对国内外近40年来有关中挟症候,虚实轻重,适当加减,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李芹(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主任医师) 钟琳(医师)53. All Rights Reserved.而达到治疗目的。
如辨湿热轻重、辨三焦部位,灵活脾……。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西医诊治进展83页PPT
慢性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
肝癌
临床表现
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生化指标仅1-2项
轻度异常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
之间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伴有肝病面容
、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无门脉高压,白蛋白 ≤32g/L、胆红素≥85.5μ mol/L、PTA40%-60%(三 项之一)
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 间质增生:包括Kupffer细胞增生,间叶细胞和纤
维母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和纤维化形成
慢性乙型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病理特点
病理诊断
主要按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G )和分期(S)
轻度慢性肝炎:G1-2S0-2 中度慢性肝炎:G3S1-3 重度慢性肝炎:G4S2-4
毒,将成为慢性感染
进展为肝脏损伤
肝纤维化/肝硬化
失代偿性肝硬化
肝细胞癌(HCC)
——肝癌
HBV感染自然病程
恢复
病情稳定 代偿性肝硬化
急性感染
慢性肝炎
肝硬化
死
肝癌
亡
乙肝病毒携带者 疾病进展 失代偿性肝硬化 (死亡)
30 - 50 Years
病理:基本病变
肝细胞变性: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
肝细胞坏死:单细胞坏死、点状坏死、灶状坏死 、碎屑样坏死、桥接坏死、融合坏死
流行特征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 感染者。
全球HBsAg的流行情况变化很大,根据HBV携带率≥8% 、2%~7%和<2%,分为高、中、低HBV感染流行区。
我国是慢性HBV感染的高流行区,2019年全国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 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据此推算 ,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 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HBeAg阴性HBV携带的认识进展和中医药治疗
期 o .9
卞 莲为 导最
Gu dn o r a o r dt n l h n s e iie a d Ph r c ii g J u n l f T a ii a C i ee M dcn n a ma y o
21 0 0年 9月
链 和 正 链 D A, 成 子 代 的 部 分 双 链 环 状 D A, 后 装 配 成 N 形 N 最
C 占7 . ̄[ 因此我 国是 出现H e 阴性变异 的高发区。 型 2 4 7 1 , B舨
由于H e g B A 是免疫耐受 因子 , 又是 细胞 毒性T 细胞抗原 , H eg B A 缺失会导致免疫耐受被破坏 , 从而诱导炎症活动 , 肝细
【 bt c H V mua o n i w rn s i r fpo rs o B A — e a v B ar r a d C ie e me i n A s at r 】 B t i a d r k a ae es n t mso rges fH e g n gt e H V c r e n hn s d ie tn s e i is c
H Be -ne a i e Ag g tv HBV i pr g e s n u brng o r s a d nde s a di o r t n ng f Chi s e i i ne e m d cne
Zha Zhe gxa o n io
(hns  ̄c eHo i lo izo 妒,Iuhu 5 5 o) C i eMe i s t fLuh u e n pa Azo 4 oo
慢性 乙型肝炎是我 国常见 的慢性传 染病之一 , 引起慢性 乙型肝 炎的罪魁 祸首就是乙 型肝炎病 毒( B , B 感染呈 H V)H V
HBeAg阴性和转氨酶正常的HBV携带者的远期结局
2 0 , 45 : 1 2 1 3 . 0 6 4 () 1 2 — 18 】
阴性和 转 氨酶 正常 的 HB 携带 者进 行 了肝活 检 , V 其 中 9 在 活检 后 的 5 5例 a中连续 留取 了有 效 的冰 冻
分级 和 分期 无 关 。慢 性 乙型 肝 炎 的促 调亡 和 D NA 修复 反应 显著 ,p 3和 1—— 互基 因在 此起 重 要 5 433交 作用 ;相 反 ,慢 性 丙型肝 炎 的炎症 和 抗调 亡表 型 突 出 。这 种差 异可 能激 发不 同的致癌 因子 。本 研 究 的 结果可 能为 防止慢 性 乙型 和慢 性 丙型 肝炎发 展 成为 肝细胞 癌提 供有 用 的指导 性 治疗策 略 。
术 研 究动 态 术
传 染病 研 究 动态
欧 强 ,张 卿
慢 性 乙 型 或 丙 型 肝 炎病 人 肝 脏 中信 号 传 导途 径 差 异
1 n aM . a s i Ue a e l fe e ts n l g p t wa si h " Ho d Y ma ht a d t Di r n i a i ah y nt e a g n
胞 癌 的发生 率 。
【陆 伟 摘 译 , 张 占 卿 审 校 】
nt r ) e wok 。监督 式和 无监 督式 获取 途径 (u evsd sp ri e
adn nu evsdlann to s n o sp ri erigme d )均 显示 ,基 因 e h 表达 与所 感染 的病 毒有 关而 与其 它 临床参 数如 病 理
血清 ,血清 HB NA ( VD 灵敏 度> 0 cp / L)和转 4 0 o ym
中医药保肝降酶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
中医药保肝降酶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刘美莲;梁潇月;王璐;刘茵;龙富立;毛德文【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6(018)005【摘要】The liver inflammation, necrosis and fibrosis are shown on chronic hepatitis B(CHB)patients because of HBV continuous replication in the body, which lead to the disease progress and deterioration.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hoose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liver-protecting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increasing ALT or liver inflammation and necrosis on basis of antiviral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ovides a solid clinical foundation for CHB treatment via protecting liver and reducing enzyme. As a resul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liver-protecting and enzyme-reducing effects of TCM on CHB in recent years in following aspects: TCM theoretical basis on CHB,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HBV and liver function, as well as liver-protecting and enzyme-reducing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s and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s on CH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HBV在体内不断复制,肝脏出现炎症坏死及其肝纤维化,导致病情进展、恶化,因此,对于ALT明显升高者或肝组织学明显炎症坏死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当选用抗炎保肝药物尤其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eAg阴性HBV携带的认识进展和中医药治疗*赵正孝(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545000)[摘要]对HBeAg阴性HBV携带者的HBV变异及其危险性方面的认识进展及其中医药治疗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HBeAg;HBV携带者;中医药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1X(2010)09-0113-03HBeAg-negative HBV bring progr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edicineZhao Zhengxiao(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Liuzhou City,Liuzhou545000)!!!![Abstract]HBV mutation and risk awareness in terms of progress of HBeAg-negative HBV carriers and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 literature review.[Key words]HBeAg;HBV carriers;in Chinese medicine;Summary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的罪魁祸首就是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
HBV侵入人体肝细胞内后,其基因组部分双链环状HBV-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 为模板复制,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它的半寿期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1]。
cccDNA在宿主RNA聚合酶Ⅱ的作用下,作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短的mRNA,其中前基因组RNA含有HBV-DNA序列上全部遗传信息,进入肝细胞质作为模板,在HBV逆转录酶和HBV-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负链和正链DNA,形成子代的部分双链环状DNA,最后装配成完整的HBV,释放至肝细胞外。
胞质中的子代部分双链环状DNA也可进入肝细胞核内,再形成cccDNA并继续复制。
感染HBV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感染。
1HBV变异和HBeAg阴性HBV容易发生变异。
HBV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即前S/S区、前C/C区、P区和X区。
其中前C/C区编码HBeAg 及HBcAg。
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株。
前C区最常见的变异为G1896A点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TAG),不表达HBeAg。
BCP区最常见的变异是A1762T/G1764A联合点突变,选择性地抑制前CmRNA的转录,降低HBeAg合成[2]。
HBV发生变异与HBV基因型密切相关,其中基因型B、D、E、G及部分C最易发生前C区的突变。
B基因型易发生前C区位G1896A点突变,而C基因型易发生BCP联合点突变[3]。
根据全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在地中海,如意大利、希腊等,超过90%患者为HBeAg阴性患者;在亚洲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等为15%-20%;我国的HBV 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例如广西HBV基因型B型占21.7%,C型占72.7%[4],因此我国是出现HBeAg阴性变异的高发区。
由于HBeAg是免疫耐受因子,又是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HBeAg缺失会导致免疫耐受被破坏,从而诱导炎症活动,肝细胞膜HBeAg缺失又导致变异株逃避宿主免疫清除,使感染得以持续存在[5]。
国内有资料报道对1686例住院的CHB患者作回顾性分析,628例是HBeAg阴性,约占37.3%。
HBeAg阴性组血清中ALT和HBV DNA水平常较低,但其肝脏炎症性坏死等级和纤维化程度都比HBeAg阳性组要高[6]。
有报道称,88%-100%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中存在BCP突变[7,8]。
由于BCP突变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重视这些患者并进行积极治疗,在减少和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9]。
2HBV变异的危险性和治疗现状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相当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其中许多携带者肝炎反复发作。
对于HBeAg阴性者,如HBV-DNA持续转阴和ALT持续正常,则生存率较高[10],而如HBV-DNA阳性,则此种HBeAg阴性变异株反而增加了感染者罹患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肝穿刺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证实,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样改变及微循环障碍。
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常有反复肝炎发作。
有研究对HBeAg*基金项目:广西区卫生厅科研课题项目(Z2008428);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资助(2008031407)113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平均9年(1-18.4年)随访,发现其中发展为肝硬化和HCC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4.4%[11,12]。
吴赤红、斯崇文通过对90例乙肝携带者的肝脏病理研究表明,大多数携带者有轻度的肝脏炎症,伴或不伴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程度高者(S2期)以HBeAg阴性者为多[13]。
HBV变异是HBV逃避宿主免疫和药物的双重压力,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14]。
Omata等对前C区变异株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和重症乙肝及慢性乙肝严重恶化的发病学有关[15]。
感染前C区HBV变异株的患者,HBeAg阴性/抗-HBe抗体阳性,肝脏病变可能更严重,对抗病毒治疗效果可能更差[16]。
因此,感染C基因型HBV毒株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BCP发生双变异的,更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以阻止病情的发展[17]。
研究发现,BCP区发生A1762T/G1764A联合点突变时,一方面由于HBV复制能力加强,毒力增加;另一方面,HBeAg 表达明显减少,因HBeAg和HBcAg具有共同的表达,使作为免疫耐受因子的HBeAg滴度下降,作为主要靶抗原的HBcAg 表达增加,从而激发或加重机体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18],所以临床上可见到在BCP的这种双突变和肝损害(持续ALT升高)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另外,此双突变可导致X区发生130位赖氨酸转变为蛋氨酸,同时131位撷氨酸转变为异亮氨酸,突变后的X蛋白可能具有肿瘤源性,导致肝细胞癌发生率增高[19]。
这些都是BCP双突变导致慢性肝病进展可能的重要机制[20]。
过去,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发生了HBeAg血清学转换,而不加以重视。
但近年来已经认识到HBeAg阴性HBV感染的危害,2007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实践指南》提出:对于ALT正常的HBeAg阴性HBV感染者,如HBV-DNA≤2000IU/mL(1IU/mL≈5.6copies/mL),强调观察随访,当HBV-DNA或ALT升高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患者存在代偿期肝硬化则更支持抗病毒治疗。
这与ALT正常的HBeAg阳性HBV感染者的处理完全不同,后者无论HBV-DNA多高都不主张抗病毒治疗,说明HBeAg阴性HBV感染的危害性更大。
HBeAg阴性HBV感染者的危险度与HBV-DNA载量密切相关。
HBV-DNA越低,危险度越小。
对于HBV-DNA≤2000 IU/mL者如ALT(和AST)正常仅强调观察随访,这并不意味着这时不需要治疗,而是综合评价当今抗病毒药物疗程、费用、疗效和副作用等之后的无奈选择: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目前抗乙肝病毒药物IFN或核苷(酸)类似物的疗效差,而且存在大小不一的副作用和风险,因而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非常棘手,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3HBeAg阴性的HBV感染的中医认识近年来,绝大部分肝病界专家及医生形成了一个共识:对于HBV感染,“预防为主”的思想不仅要贯彻在感染之前,也要贯彻到感染之后,对不同阶段的慢性HBV感染者需有相应的防治措施。
因此把病毒携带者视为不稳定的高危人群是恰当的,及时的防范和治疗是必要的,只是苦于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且易于被医患接受的方法和手段。
从理论上分析,慢性HBV感染者的治疗目标应是:(1)降低HBV-DNA载量,最好能达到HBsAg的阴转;(2)降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3)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其中关键在于降低病毒载量。
ALT正常的HBV感染,尽管病理检查可能存在肝脏炎症甚至肝纤维化等改变,但习惯上仍称为慢性HBV携带。
治疗慢性HBV携带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尹常健等[21]认为,根据HBV具有致病性、传染性、嗜肝性及潜伏性等特征,乙肝病毒与吴又可《瘟疫论》中所论之“杂气”、“疫毒”相似。
李振伟[22]则认为,乙肝病毒在发病学上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气学说义同。
要清除体内伏邪,就必须以补益精气为前提,使正气充盛,邪不能留而自消,也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以达到控制病毒在体内感染和复制的作用。
高锐[23]认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为正气不足,而源于肾的元气和卫气不足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基本原因,当湿热疫毒(HBV)侵入机体后,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抗邪而致湿热之邪深伏血分,湿热久伏,而生痰浊,因痰郁而病程日久,病势缠绵。
因正气不足,正邪不争,病证轻浅。
根据其发病机理,确定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
具体治法为补肾健脾益气,升阳化痰解毒。
张笑平[24]提出,乙肝病毒携带整个病理过程潜藏着从湿化热并耗伤气血的趋势,其病机乃脾虚毒犯、湿邪伤肝。
孙茂彤等[25]认为,慢性。
乙肝病毒携带的发生主要在于正不胜邪,乃肝脾肾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阴阳失衡、经络瘀阻所致。
总之,当机体正气亏虚、正不胜邪的情况下,肝、脾、肾功能失调,湿热疫毒之邪侵袭,气血阻滞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主要病机,脾肾虚弱是湿毒为患的先决条件,两者互为因果,影响着本病的发展、变化和转归[26]。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所以慢性HBV携带的治疗关键问题在于提高个人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一方面使自身有能力消除HBV,另一方面保持目前HBV携带状态不再发病。
对于各型乙肝携带,诸多医家均强调了以扶正祛邪为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扶正包括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滋补肝肾、温肾通阳等法,祛邪多为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活血等法[27-31]。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通常是免疫机制得到激活,启动了免疫清除,且肝功能损害较重,则反映免疫清除能力较强,此时用药治疗,反而可能达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