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
面对新课改,物理教学要实现的几点改变

面对新课改,物理教学要实现的几点改变摘要: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挑战、机遇、激情与喜悦,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程实施中,新教材为师生发展提供的平台。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实现几个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教学几点改变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关于新课程改革,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其实从认知心理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
以下是我对物理课堂教学改变的几点思考。
一、明目标,重教材,抓基础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新教改注重结构的选择,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关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思想;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因此,本着抓住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们在起始教学过程中,应放慢速度,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案和练习方案,使最大多数的学生尽快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之中。
二、激潜能,融关系,近距离新课程以发挥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己任,不单纯传授知识。
这与应试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而人的潜能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发现。
潜能的发挥要教师引导,也要学生配合,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教育文档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一、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兴趣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其中,模块化教学的设立和实行,给了学生巨大的选择空间。
这种改变使得过去那种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来达到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使得原来重视学会解题而不重视知识迁移的做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把实际考察、课堂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学生自主研究物理问题,让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物理的常态,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以学生为本的宗旨,设法做到:(1)尽可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诱导他们积极学习,积极参与;(2)根据学生个体性差异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尊重; (3)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其中的价值,以增强学习信心。
(二)遵循教学规律,做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新课标下师生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转变的前提,学校和教师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真正转变。
教师是新课程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必须彻底改变过去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
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及职责,在观念、方法和素质各个层面做调适,保证与新课程同步成长。
学生是新课程的主体,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
使学生以主动参与、反思、探究和创造性的态度进行学习。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对物理问题的独立思考,启发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形成一题多解、多思的解题方法。
二、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一)问题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视物理习题的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能够实现学生收敛性思维的培养。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郜 学庆
高形象 。 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 才 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 形成 良好心理氛 围,调动其参,实现语文教学改革 目标 譬如在教鲁迅先 生的 《 雪》时 , 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 先在学习小组交流, 然后在全班交流 , 一学生诜 “ 我喜欢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 的小手 ,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 汉’ , 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 充满生机的情景, 尤其是 ‘ 呵’ 字非常的形象、 传神 、 有趣。 还有那 ‘ 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 ’ , 很好玩 。 ” 当笔者一问什 么是 “ 呵” 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 一时课堂笑声一片, 活力进 发。 例如 : 《 芦花荡》 中, 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 ?老子的性格会 因这一 一 次 失误 ( 女 孩 受伤 ),而产生变化吗 ? 《 背影》父亲送走儿子后的心情怎样 ?他接下来要 做的第一件 事你 能想 到吗?通过热烈的讨论上述问题,同学们更加深 了对课文
创设和谐氛 围提 高语文教学
呼和浩 特市 第八 中学
注 意教态表现 ,促成 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 现 ,比如,教学心情 、表情 、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j I f I j 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 重要辅助手段 。学生在 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 的讲解而 “ 察其容”,而且 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 “ 观其色 ”。教师 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 教学气氛, 学生在无形 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 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 堂气氛 。 教师 的教态有先入 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 教室的那一刻 ,教师教态 会 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 ,这种先入为主 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 以,教师要用亲和 、自然 的教态去面对学生 ,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 精神面 貌 。具体来说 ,要做 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 。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 式 ,微 笑让学生对教师 没有惧怕感 ,课堂气氛温和 。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 高高在上的姿态 ,让学生感到压抑 ,学习有紧张感 , 课 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 , 不利 于教学的开展 。② 给予学生鼓励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 : “ 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则其进 自 不 能已 ”教学也如此 ,教师不能带着 有色 眼镜去看待 学生之 间的差 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 自己的长处.获得欣 赏, 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 下严 厉的批评 、呵责 ,多鼓励 、表扬学生,发 现他们 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 习的 自 信心 。教师 的语言、表情 ,对学生的刺激 应 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 的。③ 多给学生肯定 的目光 ,鼓励的 目光。多夸奖 孩予们 “ 好极 了” “ 你真棒 ”等 ,教 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 这样 让课堂气 氛积 极向上,让 学生在 宽松愉悦 的气氛 中学 习。学生这样才能不 断进取 ,有旺盛 的学 习兴趣 。 构 建新型师生关 系,营造民主和谐 的语 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 教学中,老 师和学生的关 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 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 。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是靠铁的纪律 和挥动的教鞭 “ 打”出来 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 转变 ,依赖于教 师角色 的转变 ,依赖 于民主平等师 生关系 的建立 。因此 ,在初 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 “ 师道 尊严 ”,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 的单 向要求为 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 的师 生关系。变传统教学 中的专制型或权 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 在语 文教学 中,要尊 重学生 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 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 民主对话、民主交流 ,呈现一种协商式 、和风 细雨式的 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 ,因学行教 , 要以 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 博的知识激发 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 学生, 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 的气 氛中重塑教师在 学生心 中的崇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科 教 创 新
浅谈新课标背 景下 高中物理教 学方法的创新
金小伟 ( 江职业技术 学校 浙江 浦江 浦
32 0 ) 2 2 5
摘 要: 新课标 背景 下的高中糟理教 学要进一 步创新教 学方法, 用多种教 学手段 , 利 创设物理教 学情 景; 巧妙利 用课 堂提 问, 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 ; 注重课 外参观访 问与课 内学 习相结合的方 式, 充分 利用 多媒体教 学手段 。 关键词 : 新课 标 高中物理 教 学方法 中图分 类号 : 2 G6 7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9 9 ( 0 90 () 0 -O 1 - 5 2 0 ) 5c一0 1 7 7 2 l
新课标 背景 下 的高 中物 理 课程 强调提 高 帮助学 生迅速而 正确地理解教学 内容 , 继而达 学生的科 学素养 , 培养 学生 的知识 与技 能。 新 到提 高教 学 效率 的 目的。 课程 标准不仅仅改变 了物理教材 的内容 , 更是 改变 了教 师的 教学 方式 和 学生 的 学 习方式 。 25 利用课 堂提 问 。 /妙 引导学 生深入 思考 因此 , 中物 理教 学需 要 进 一步 创新 教学 方 高 课堂提 问是师生在双 向信息交 流中 , 师 教 法 , 高教 学 水 平 。 提 传授给 学生知识 , 使学 生思维得到开 发的一种 教学 方 式 。 了问题 , 有 才能 引起 学 生们 思 考 、 1 利用 多种教 学手段 , 物理教 学情 景 猜 想 、 探究 , 解决 问题 的 方法 , 后 创设 动手 寻找 最 很多学生 觉得高中物理难 学 , 其实是 因为 提 出新的 问题 。 是 , 但 当前课 堂上教 师的 提 问 在学生 头脑中缺乏清晰 的物 理情景 , 从而导 致 普遍 存在着 这样 一些不 足 : 是 问题 表 面化 , 一 学 生 对物 理 概 念 、 律 难 以 准 确 、 刻 地 理 旨在 追求热 闹场面 , 求一 问齐答 , 规 深 要 表面 轰轰 解, 不能 用物理知 识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 因 烈烈 , 则空空洞洞 t 实 二是 问题习惯化 , 问题未 此, 物理 的教学 , 不能 只是僵化 于课本 的体 系 经精 心设 计 , 每讲 一 两 句 便 问是 不是 、 不 对 中 , 着 力实现 其 与生 活 的共振 。 要 那么 , 何 对 , 如 形同 口头禅 , 问不 少 , 发 收效甚 微 ; 是 问 三 在物理教学过程 中, 学生 创设、 验、 给 体 寻 题 空泛 、 度大 , 学 生无 从 下手 ; 是提 问 难 让 四 找、 再现 物理情 景 , 激发 学生 学习物 理的兴 趣 没有 新意 , 每节课 的 问题都是 像 “ 实验的 现象 和求知欲 , 培养和 提高学 生的 形象思 维 、 象 和 结 果 是 什 么 ? 这 道 题 的正 确 解 法 是 什 抽 ~ 思维 、 创造 性 思维 等 方 面 的能 力 呢 ? 么 ? 等等 。 的课 堂提 问 , 言要 一定 简练 , ” 好 语 11 .利用 多媒 体教学 手段可 以直观 有趣地 营 要有 一定 的思维指 向, 模糊 、 问不到 点子 上的 造教 学情境 问题 别 人 无法 回答 。 因此 教师 在 问学 生之 前 在运用 多媒体 技术进行物理 教学时 , 可以 要先 问 自己一遍 , 这 些想清 楚 了再 问学 生 , 把 结合 生活 的实际 , 取一 些具有 针对性 、 有 这样 才 能提 高课 堂 教学 效率 。 师还 可以 把 选 富 教 代表 性 的 视 听 图 文 资 料 的 播 放 。 如讲 解 教学 内容和 学生 已有的 经验之 间的 矛盾 作为 例 “ 欧姆 定律 ” 个知 识 点的 过程 中 , 师可 以 问题 提 出 , 这 教 引导 学 生 探 究 “ 什 么 ” 从 而 将 为 , 播 放伏打 于1 9 年将不 同的金 属板浸 入一 种 学生 的 认知 引 向更深 的 层次 。 72 电解液 中, 成 了第一 个直流 电源一 伏打 电 组 一 通过 巧妙的课 堂提问 , 生可从老 师的提 学 池, 并利 用儿个 容器盛 了盐水 , 把插 在盐里 的 问中得 到教师的启发 引导 等信息 , 了解上课 内 铜板 、 锌板 连 接 起 来 , 生 电 流的 多媒 体 录 容的 重点 、 产 难点 ; 师则 可从 学生 的 回答 中获 教 像, 作为 本课的切 入 , 发其 主动思 考 日常 生 得教学效果 的反馈信息 , 激 从而不断调整 自己的 活中随 处可 见 的“ 电流 ” 竟是 什 么 , 引学 教 学 方式 。 究 导 生通过 操作实验 电路 图的教学环节 , 思考 如何 由实验 得到电压和 电流 与电阻的关系 , 然后 帮 3 2重课外参观访问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助学生 通过 实验手段来进 一步 予以探索 , 一 让每 的方式 个小组 的学生分别进行讨论 , 并将他们所讨 论 物理 概念来源 于生活实 际 , 自然现 象的 是 的 结 果在 全 班 进行 交 流 。 生 经过 设 想 、 学 讨 高度抽 象和概括 , 从生活实际 中感知 自然现象 , 论、 实验 、 征的过程 , 传统 的被 动接 受知 而后再归纳总结 , 论 将 这种从 实践— 理 论一 实践 识变成 了主动探索知识的 过程 , 培养学生 主动 的学 习方式 , 合学 生 的认知规 律 。 符 由课 外参 探究 的精 神 。 观访 问到课 内的 探究 , 深层研 究 , 就是从 感 也 1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日 看一些物理现象 。 艮 亲身 性到 理 性的 上升 过 程 。 在课 外 学生 的 参观 访 经历 一些物 理过程 问是 纯 自然 现象 的体 验 。 回到课 堂 上再 通 当 通过亲 身体验 与理 论事 习相对 照 、 验证 , 过 各种 方 式 创 设 情 景 , 是 经验 的再 现 。 这 例 来加 深 理解 形成 正确 的物 理情 景 。 以 另生 在 教 我们还 可利 用 已有 的物理 图景 , 成新 情景 : 带领到 附近 的水力 发 电站 , 形 让学 生参观 大坝 、 如果两个物理现 象的效果相似 , 可引导学生 发 电机 组 、 电机 组 与 大坝 的位 置关 系 、 就 发 水 将其 中一 个 物理 图景转换 为 另一个物理 图景 轮机 、 一 升压 变压 器 , 再听 管理 人 员作 的一些 讲 来处 理 , 而可以 得 出结 果 例如 , 电 磁感 解 , 从 在 回来 的路 上 再顺 便 参观 输 电线 路和 变 压 应现象 中, 磁场 中作切割磁感线运 动的那部分 站 。 上课 时教 师 了让 学生 自己 回忆 来 画远 距 导体相 当于 电源 , 于是可将这一 图景等效 为电 离输 电的 过 程示 意 圉 。 生活 中 的参 观访 问 是 路 , 后 用 闭 合 电路 的 欧 姆 定律 来 处 理 , 然 等 原始情景的体 验 , 回到课 堂上是实际现象 的抽 等 。 实 , 切能激 发探 究欲望并具 有物 理 内 其 一 象, 这种情景 的呈现方式 能很 好的培养学 生的 涵的 客观 存在 都 可称 为物理 情 景 。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 力, 能培养学生 的抽 借助教 学情 景 可以 使教 育教学 的环 境 和 象能 力 , 正是 新课程 标准 所倡导 的学 习方 式 。 氛围情感化 , 而借 助这 些 与教学 内容相适应的 具 体场 景或氛 围 , 能够 引起 学生的 情感 体验 , 4 分利 用 多媒 体 教学 手段 充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思路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思路摘要:在新高考模式实施下,其对教学理念产生了相应的冲击,物理教师也需对新高考所考查的相关内容具有深入且全面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策略实施创新,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的物理人才。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新思路引言基于新高考的开展对高中各学科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相应的影响。
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在新高考下,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教师最需思考的问题。
因此,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需依据新高考的相关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促使物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一、改变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新高考下,高中学生更关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观念,对学生的思考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以促使学生形成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基于此,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呈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立足于不同角度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对“牛顿第一定律”开展教学时,想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定律的内容,并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进行全面理解与掌握,物理教师就需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制作有关动作视频,经过动画视频把实验的过程、现象及对比实验等实施直观形象的展示,以促使学生实现直观的了解与学习。
另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突破物理教材的束缚,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到相关物理知识,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二、创新物理学科教学模式,充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高中物理的学科知识通常较为抽象、复杂,在学习中的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缺乏自信,在对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还会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新高考下,物理教师需紧跟着新高考的形势以及要求,突破传统化物理学科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身兴趣的培养,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高中物理《新课标》讲解

高中物理《新课标》讲解前言《高中物理新课标》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而制定的。
它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推理、验证等,能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认识物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五个部分。
2.1 力学力学部分包括质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2 热学热学部分包括温度、热量、内能、热力学定律等。
学生需要了解热现象的本质,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2.3 电磁学电磁学部分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
学生需要了解电磁现象的内在联系,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2.4 光学光学部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等。
学生需要了解光现象的本质,掌握光学的基本原理。
2.5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部分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物理等。
学生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核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体系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评价体系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结语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 转变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旧有的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
而新的课程目标更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的现象与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配合相关的物理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在物理知识与经验的“对接”与“交错”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注重自主学习。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学习,好生与后进生搭配,起到互相合作、监督、讨论的作用,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
这不仅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也使物理学起来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
3. 与高考改革紧密结合,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对新教材难度和深度的把握应同时参照高考的要求有计划地实施。
4. 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课堂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实践新课程尤为值得研究的一个教育话题。
总的来说,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物理学习更贴近生活,更有趣。
同时,改革应与高考改革紧密结合,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推广与实施,高中物理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标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和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更注重基础知识和与生活联系的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趣、实用的例子和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理解物理原理。
在教授力学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运动问题,比如汽车行驶、自行车运动等,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观察现象来理解物理规律。
在教学方法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原理,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总结规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评价方式方面,新课标强调以能力为导向,要求不仅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开展学生的实验报告、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
2017年,我国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引领着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方向。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动向、改革的意义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改革动向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知识体系的更新、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方面。
在知识体系的更新方面,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学科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调整,将一些陈旧的知识点剔除,引入了一些新的知识内容,更加注重物理学科的前沿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理念的转变方面,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不再以传统的死记硬背为主,而是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为主。
在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
二、改革的意义三、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虽然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有着诸多积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难以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学生和教师的骨髓,要求他们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并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
由于社会实际需求的不断变化,新的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应对策略针对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政府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改善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保障新课标的有效实施。
学校和教师要开展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创新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重新颁布了高中物理的课程标准,新课标不只是要求学生学习到物理的知识,还增加了诸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等要求,为了满足这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上也需要打破传统,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82-01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形成了许多教师的思维定势,认为分数是教学中惟一追求的目标,教学以考试内容为中心,课堂上也基本是教师在主导,学生被动的学习,这就完全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强调学习是一个自发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自我实现”,应新课改的要求,作为教学主要引导者的教师来说,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各方面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1 施教方式上的创新在传统的教学中,常常把学生当做是单纯的认知体,有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个别差异的原因是与生俱来的,而教师在课堂上对这种差异的改变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有的老师甚至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把学生按照成绩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师就很少顾及到参差不齐的学习状况,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为基准来实施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的,有的学生“消化不良”,也有的学生“吃不饱”。
这种只把既定知识限于考试范围,对学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严重的损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老师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活力的完整的人,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没有差异的标准件,也不是以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独具个性的具体的人。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的学习主体,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新课标下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个 优秀 的高 中物理 教师 .他 的教学 方式 绝 不是 “ 照本 宣 科” 的 。对物 理这 样 一 门注 重理 解 和实验 的 学科 来 说 , 老师 一 味 地“ 照 本宣 科 ” 肯定 不 能 引起 学 生 对 物理 的学 习兴 趣 , 很 显 然 学 生也 不 能把 高 中物 理学 好 。如 何在 新课 程 标准 下改 革 高 中物 理 教学 方 法就 成 了 当今物 理 教师 必须 重视 的问题 。下 面 笔 者在 新 课程 标准 的要 求下 对 高 中物理 教学方 法提 出一 些 建议 。
一
一
、
巧 妙 设 计 课 堂开 场 白 , 引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 见 兴 趣 对 于 学 生 的 学 习 来 说 是 多么重要 , 所 以高 中物 理 教 师 应 该 努 力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物 理 的 兴趣 . 比如 巧 妙 设 计 课 堂 开 场 白 , 就 是 一 种 很 好 的提 高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的 方 法 。 实践 证 明 , 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 , 学 生 就 会 厌 学 因 此 . 在物理教学过程 中. 教 师应 注重 激 发 学 生 浓 厚 的 学 习兴 趣 和 强 烈 的 探 索 欲 望 , 引 导 学 生把 “ 兴趣 ” 转 化为学 习 的动 力 . 不 仅 要 巧 妙 地 设 计 课 堂 的开 场 白 , 引起 学 生 的兴 趣 , 还 要 在 整 个 教 学 环节 注 重 学 生 兴趣 的培 养 ,这 样 才 能 使 学 生 真正学好高中物理。 二、 注重 教 学 基 础 性 的 学 习 , 各 个 击破 考 试 大 纲 的 命 题 要 求 基 础 性 的 题 目约 占百 分 之 六 十 , 中 等 难 度 的题 目约 占百 分 之 三十 ,难 题 约 占百 分之 十 。 由此 可 见 . 在 高 中 物理 教 学 中应 注重 基 础 性 知 识 的教 学 , 关 注学 生 对 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 等学 生 真 正 掌 握 了基 础 性 的 知 识 , 再 对 学 生 进 行 难 度 较 高 的 物 理 题 目的 训 练 ,而 不要 盲 目地对 学 生进 行 “ 题 海 战术 ” 的训练 , 否则不但老师教得辛苦 , 学 生学 得 也 很 痛 苦 。学 生 掌 握 好 了基 础 性 的 知 识 ,就 能 运 用好 物 理 原 内 容 由 老师 详 尽 讲 授 : 必 学 内 容 由 学生 自己 阅读 理 解 和掌 握 , 老 师辅 导答 疑 :选 学 内容 老 师 不 教 , 内容 不 纳 入 课 程 教 学 计 划。 由学 生 自主 选学 。 确 定 的选 学 内容 以 不 影 响教 学 内容 的 系 统 性 和学 生 以后 的学 习 和 工作 为原 则 。 教 师 要 将 课 程 知 识 的 拓 展 内 容 纳 入 教 学 计 划 ,要 求 选 择 一 定 的 与 本 专 业 有 关 联 的 新 技 术 、行 业 发 展 的 新 成 果 及 成 熟 的 工 作 经 验 作 为 教 学 内 容 补 充 给 学 生 ,扩 大 学 生 的 知 识面. 关 注行业技 术发展 动态 . 为 学 生 将 来 的 择 业 奠 定 坚 实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界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新课标,即《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物理知识。
同时,教师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收益。
二、强化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强化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一物理规律。
三、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科不仅涉及到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涉及到科学方法。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理问题。
例如,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实验观察法等科学方法,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通过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四、学科融合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学科融合,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和计算公式,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科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关于高中物理,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课程要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目标要求,教学必须做出改变。
一、转变物理教学理念,丰富物理专业学识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史、物理学论文、物理著作等。
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而且能提炼物理学研究方法,为教学打下基础。
二、充分了解学生信息,对症下药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而言,高中物理难学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学不适应这些学生?本来学生的基础就差,而我们又迈着“方步”,高举着“基本要求”的大旗,我行我素;学生希望老师把物理课讲得生动有趣,而我们却还在拼命“灌输”。
这样,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学物理呢?新课程提倡学生和谐而有个性地发展,对于物理基础差的学生,我们不能整齐划一地去要求他们,与其让他们讨厌物理而放弃,不如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法,使其根据自己的实际,尽可能学一点对其今后发展有用的物理课程。
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千差万别,我们针对不同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用来验证物理学规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创新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以及个人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中学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为目标。
物理概念和规律大都与实验有着紧密联系,故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物理素养方面起着全方位的作用,是判断物理常识是否成立的标准。
但在当前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在教学中,教师把实验的结果作为目标,忽略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无法发挥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受时间、空间、实验条件、实验难度、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动手能力等的影响等。
为更好地实现物理实验教改目标,可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实验评价上创新传统的实验评价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数据轻内心活动,重实验试题轻操作的技能与素养,最终出现会说不会做实验的现象。
美国课程理论学家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因此,实验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实验的评价机制,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单一性评价为多方位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学生实验档案的方法实现这一转变,例如记录学生实验中的某一个好的实验设计,一次优秀的实验报告,一组精确的实验数据,一个小教具等,及时发现闪光点,及时反馈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二、实验内容上进行创新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与开放性,同时教师也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课程的创造者,作为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全方位地主动地介入课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中。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高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但同时又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很难学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新课标为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使物理教学更加情境化、人文化,对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1.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分类更加合理。
改革后的教材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选修和必修又分不同模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按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去编排教材,降低了物理学知识的难度,使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更加自然。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物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更新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教师对所教的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必须扎实、系统地掌握,而且要在专业知识方面远远超出其规定的范围。
为了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物理教师应加强知识量的积累,进而达到质的飞跃。
为此,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努力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为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位,在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尤为重要。
发展性评价在重视施教过程中静态常态因素的同时,更加关注施教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因素,把考试和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体到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改变过去由教师单独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要鼓励由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进行评价。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与思考

课堂中。
3 . 师生合作学 习的思考 在新课 标下 , 教学课 堂作为师生进行 合作 的主要场所 , 学 生 是教学课堂的主导 , 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 的交流合作 , 再进行课堂
教学活动 , 在物理课堂 中能够实行分组合作 , 进行讨论与研究 , 与此
境, 这即是课堂 中的“ 生成 ” 。因此 , 如何利 用课 堂生成 , 充 !的引导 , 自己的研究 、 探索而得 到解 决时 , 学生 的心情是多 分挖 掘学生 的潜 能 , 引发学生 深入思考 , 从而 达成或拓展 :么愉悦 啊 !与此 同时 , 学生提 出问题 、 分 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教学 目标 而使 课堂效 率最 大化 , 是 教师 应该深 入思 考 的 :的能力也得到 了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 中, 学生 的“ 课 堂 问题 。
从 教者经 常有这样 的经 历 : 课 前精心 预设 的问题 , 在 :调整 , 注重引导教学策略 。 课堂 中往往会被意想不到的“ 意外” 打乱 。 这些“ 意外 ” 既有 一 学生 的“ 奇思妙想” “ 奇谈怪论” , 也有课堂 中的某一 问题情 : 三、 学生主体 、 教师主导 , 是课堂生成的保证 可 以想象 , 当一个 由学生 自己提出的 问题 , 通过老师
一
、
新课标下的高 中物理课堂教 学的创新
二、 新课标 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1 . 教师角色的思考 教师是整个教学 工作 的重要组成 部分 ,过去传统 的教 学中 ,
1 . 教学 意识 的创 新
在高 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 一位具有创新教学 意识的教师是对
教师需要转 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与意识进行培养 的重要 前提 , 是整 个高 中物理 教师是 以一种 主导 的地位来进行授课 。在新 课标下 , 成 为整个教学过程中辅助学生发展的主要参与者 。 课堂教学 的核心 。这就需要物理教师不仅 要改变过去陈 旧 、 笼统 换 自身角色 ,
新课标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标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要求一、教学目标的调整: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实验课应该是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需要重新调整,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的更新: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实验内容的更新,要根据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选择与实际问题紧密相关的实验内容,突出实验的应用性和探究性。
例如,可以引入与生活、工业、科技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如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研究、光学仪器的构造与应用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三、实验设计的创新: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实验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启发性。
首先,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要符合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要求,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先进性,要体现科技进步和创新精神,可以引入新的实验器材、新的实验手段、新的实验方法等,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
最后,实验设计要具有启发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可以采用开放性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实验指导的改进: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指导需要从传统的“教”向“学”的模式转变。
教师应该从“指导者”变为“引导者”,给学生提供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实验原理和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推理。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调整教学目标、更新实验内容、创新实验设计和改进实验指导等方面。
这些新要求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科技的发展。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法改革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法改革摘要:新课标强调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活意识。
从教法改革入手,着力转变师生观、教材观、成才观,明确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是从教育一线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教法改革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312-01新课程形式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一、注重激励性教育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
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而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
因此,在新课标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必然趋势。
发挥目标的导向功能,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展目标导向性的激励性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制定课节目标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要与学生一起制定和明确教学目的、新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欲望。
2.制定中长期目标,建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制定期中或期末的成绩目标,可把一个你认为各方面都值得你重视楷模、时刻激励自己的榜样形象作为行动的动力和方向,将头脑中的榜样形象具体化,形象越清晰,榜样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
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组内学习补充个人学习,以组内学习促进个人学习。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活动.面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如何把握课程理念,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物理教师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改革;物理课堂教学高中课改在即,要真正落实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关键。
高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但同时又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很难学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不是很强,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过程很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学习没了积极性。
新课标为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理念,我认为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
以往教学时,一上课就声嘶力竭,嗓子常常讲哑了,将知识重复来重复去,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记得一次期末考试,一看到试卷,就高兴的不得了,试卷上几乎所有的题目类型在平时上课过程中都讲到过,心想:这一次自己所任教的班级考得一定很好。
可是结果出来后,却令人吃惊而难过,讲过去题目还不如没有讲过的效果好。
你讲得挺明白,学生一定会明白吗?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体验和感悟?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
赞可夫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自此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其余的时间则留给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创新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创新教学作者:昝黎明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期四川省绵阳中学昝黎明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
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阶段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高中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必然趋势。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物理中实现创新教学势在必行。
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要学、想学的先决条件。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去发现,去探求新的知识。
教师可通过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科技制作、科学发展史、科学发明故事、高科技、新技术以及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等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也就是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以这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创造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来源于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其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既需要一个熟到巧的过程,又要教师的不断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在已形成的定势思维的基础上,注意多培养学生的新奇感,多来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提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境界。
三、开拓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要想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以及丰富的物理知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为了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应该将科学家成功的案例经常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对于科学家获得成功过程中的喜悦与艰难全面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物理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生认知能力与学习兴趣趋向偏向两个极端的学科,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从基本概念、兴趣以及抽象理念等内容中产生畏难
以及倦怠情绪。
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
做细致研究;创设情境、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致,提高教学有效性展
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学生在对物理知识
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晦涩的物理概念、还是抽象的理念,或是从学生对物理的
学习兴趣上来看,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与厌学心理。
教
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物理教学展开深入创新型
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时效性。
一、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学生的眼中老师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很难建立平等,和
谐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种的学习模式打破这种观念,比如:老师在授
课时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多一些表扬的话语,眼神的交流等。
这样使学生更容易
从心里和思想上赞同老师的教学,主动的投入学习中。
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
一定的难度,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高中物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与现
代的教学模式相统一,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就需要我们的
物理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物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该理念中包含这现代教育的特点,并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在高中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掌握与认知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此基础上,提
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新课标要求,要在高中物理的实际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构建物
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参与热情。
对程序化教学模式加以利用,增强
学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加强对实践课的探究,逐步培
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二、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方法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经验的总结基础上所构建的,由一系列教学策略与方
式组成的,具有一定程度普适性的程序。
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
发展情况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灵活组织教学策略,通过构成适合课程教学
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构建物理学科的高效课堂。
(一)采取情境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当情境的作用被教学内容取代而不那么明显甚至消失时,课堂将重新进入“讲
授式”模式,则不利于提高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为了延长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教师应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到物理学科中的情境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情境的
渲染下,以较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较为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可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
研究中最常提及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一定的情境设置,使
学生能通过情境迅速进入到课堂范围中,继而跟随教师引导开展学习活动。
情境
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讲授式”课堂的沉闷气氛,以趣味性的形式可达到激发
学生学习兴致的效果。
但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法时,倾向于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
该策略。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善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既要进行适当、合理、
有趣的情境设置,又要合理分组、科学分派任务、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五章“曲线运动”的教学中,可在第一节“曲线运动”的课堂上
提出“你眼中的自然界中的曲线运动形式”情境,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首
先使各组学生针对情境进行自由交流与讨论,形成答案并在课堂上表述;教师对
各小组的表述进行问,提问应集中在具体一种曲线运动上,使该小组对这种曲线
运动进行进一步探究;在各小组情境合作学习基础上,教师可引入教材,并同时
结合教材要求开展具体的情境设置,使各小组在不断产生、相互衔接的情境中完
成每个章节各部分知识的学习。
在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还
应注重学生的各阶段学习成就总结,以避免教学进入“目的模糊化”的误区。
(二)创新程序化教学模式
序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具有逻辑性的结构设计,并
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虑与结果,做好各种预测结果的应对子程序。
从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该阶段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特征看来,程序教学模
式适用于对基本物理概念的学习。
教师可利用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理论性知识
的学习效率,如此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物理实践与创新研究中去,这也符
合了现阶段新课程目标中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根本要求。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
2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学习初期即向学生提供包括“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各小节在内的程序教学系统,并在系统外布置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相应学习任务。
该程序教学系统应包括各章节所涉及的所有物理概念
与原理,必要时可采取重复性策略提高学生对相应原理的熟识度。
在各类物理概
念的程序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保证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当学生在程序教学系统中
存在疑虑时,可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其他途径进行解决,有助于提高学生
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程序化教学模式由美国教育学家斯金纳提倡,属于认知心理学的其中一种教
学研究成果。
对于类似于物理类的自然科学课程来说,除了具备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操作环节外,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类似知识的学习思维
发展,教师可灵活采用程序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任务。
(三)创设探究性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
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是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主要策略。
因此,
笔者认为,在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实验动手的自发性与自
由性转变。
我们知道,调研是物理科学发展以及物理学科的学习中最为重要的过程,其取决于教学者与学习者的探究意识。
在探究式的实验教学中,为了提升学
生的调研素质,教师可主要从学生学习特征、以及物理学科实验创新两方面着手,以教学内容为核心、新科学动态为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在物理领域的认知水平以
及认识范围,激发其各种类型的物理兴趣。
例如,在研究电流作用的课程内容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以及装
置实践的探究能力,教师可设置若干实验课题供学生参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设备材料资源、现有研究成果资源、物
理专业知识支持等。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活
动进行高效开展,对于物理教学的策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提高教
师的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利军.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中学物理,2015(17).
[2]张广华,张鑫.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标下的改革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5(11).
[3]杨红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08).
[4]李德应.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4(05).
[5]余富隆.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