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推理

合集下载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解题思路数量关系的推理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内容,也是解题的重要思路之一。

在数量关系的推理中,我们通过观察给定的数字或者数学关系,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推理和解题思路。

一、等差数列的推理与解题思路等差数列是一种具有固定差值的数列,如1, 3, 5, 7, 9就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推测出数列中的下一个数或者求出数列中的某一个数的值。

这里给出两个解题思路。

思路1:观察相邻两项之差的规律对于等差数列来说,相邻两项之差是恒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给定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并观察其规律,从而得出数列的公差。

例如,给定数列2, 5, 8, 11, 14,我们可以计算相邻两项之差:5-2=3,8-5=3,11-8=3,14-11=3。

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恒为3,因此可以判断其为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思路2: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有一个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第n项。

通过观察数列中的已知项,可以列出多个方程,从而求解出未知项。

例如,给定数列3, 7, 11, 15,我们可以列出方程:a1 + 2d = 7(第二项为7)a1 + 3d = 11(第三项为11)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a1=3,d=4,进而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3 + 4(n-1)。

二、等比数列的推理与解题思路等比数列是一种具有固定比值的数列,如2, 4, 8, 16就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推测出数列中的下一个数或者求出数列中的某一个数的值。

这里给出两个解题思路。

思路1:观察相邻两项之比的规律对于等比数列来说,相邻两项之比是恒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给定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并观察其规律,从而得出数列的公比。

例如,给定数列3, 9, 27, 81,我们可以计算相邻两项之比:9/3=3,27/9=3,81/27=3。

数量关系判断推理

数量关系判断推理

101.13,9,31,71,173,( )。

A.235 B.315 C.367 D.417 102.3,10,29,66,127,( )。

A.218 B.227 C.189 D .321 103.13,17,26,( ),69,105。

A.28 B.36 C.42 D.45104.2,4,3,( ),13/4,27/8,53/16。

A.1 B.7/2 C.7/3 D.4 105.2,1,6/7,4/5,10/13,( )。

A.4/3 B.3/4 C.7/15 D.7/11. D 【解析】递推和数列的变式,即:13+9×2=31,9+31×2=71,31+71×2=173,接下来的空缺项应为71+173×2=417,故D 项为正确答案。

2. A 【解析】三级等差数列。

原数列后项减去前项得数列:7,19,37,61,再两两做差得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12,18,24,故空缺项应为24+6+61+127=218,正确答案为A 项。

此题的原数列还可以化为:13+2,23+2,33+2,43+2,53+2,空缺项应为63+2=218。

3. C 【解析】空缺项在数列的中间,可采用猜想验证法。

原数列前项减去后项得4,9,( ),( ),36。

4,9,36都是平方数字,于是猜测这个数列做差之后是平方数列。

9接下来的平方数字为16,26+16=42,而69-42=27,27不是平方数字,因此猜测是错误的。

但可以发现4,9,16,27,36构成隔项分组数列,4、16、36是2、4、6的平方,而9、27分别是3的平方和3的立方,因此答案应该为42,即C 项。

4. B 【解析】观察原数列可知相邻两项和的21等于第三项,即:(2+4)×21=3,(413+827)×21=1653,故空缺项应为(4+3)×21=27,B 项为正确答案。

5. B 【解析】原数列可转化为:12,44,76,108,1310。

数量关系的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的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的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的数字推理是指通过对给定数量的关系和规律进行分析,推
断出未知次序数量的方法。

这种推理方式是逻辑推理的一种,也是解
决数学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的有效技巧。

以下是一些数量关系推理的实例:
例一:
2、3、5、8、13、21,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这组数字的规律是: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计算出下一个数字:2+3=5,5+3=8,8+5=13,13+8=21,21+13=34。

因此,下一个数字是34。

例二:
1+4=5,2+5=12,3+6=21,8+11=?
仔细看这组数字,第一个数字每次都加1,第二个数字每次都加3。

因此,下一组数字是4+7=11,因此下一个数字是11+15=26。

例三:
A:B = 5:9,B:C = 4:5,C:D = 2:3,A:B:C:D = ?
根据比例,可以将B表示为:
B = 9A/5 = 4C/5
将C表示为:
C = 5B/4 = 45A/20
将D表示为:
D = 3C/2 = 27A/8
因此,A:B:C:D = 5:9:45/8:27/8。

以上是数量关系推理的例子。

通过注意规律、使用比例关系、运用计算等技巧,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未知数量的值。

在运用数字推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积累经验并提高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这个技能来解决问题。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十种类型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十种类型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十种类型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十种类型:1.和差关系。

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

这种题属于比较简单的,不经练习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

建议解这种题时,用口算。

(2)移动求和或差。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这种题初次做稍有难度,做多了也就简单了。

1,2,3,5,(),13A 9B 11C 8D7选C。

1+2=3,2+3=5,3+5=8,5+8=132,5,7,(),19,31,50A 12B 13C 10D11 选A0,1,1,2,4,7,13,()A 22B 23C 24D 25选C。

注意此题为前三项之和等于下一项。

一般考试中不会变态到要你求前四项之和,所以个人感觉这属于移动求和或差中最难的。

5,3,2,1,1,()A-3B-2 C 0D2 选C。

2.乘除关系。

又分为等比、移动求积或商两种(1)等比。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或一个等差数列。

8,12,18,27,(40.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1.5。

6,6,9,18,45,(13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等差数列,分别为1,1.5,2,2.5,3 (2)移动求积或商关系。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

2,5,10,50,(500)100,50,2,25,(2/25)3,4,6,12,36,(216)此题稍有难度,从第三项起,第项为前两项之积除以2 1,7,8,57,(457)后项为前两项之积+13.平方关系1,4,9,16,25,(36),4966,83,102,123,(146)8,9,10,11,12的平方后+24.立方关系1,8,27,(81),1253,10,29,(83),127立方后+20,1,2,9,(730)有难度,后项为前项的立方+15.分数数列。

一般这种数列出难题较少,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1/24/39/416/525/6(36/7)分子为等比,分母为等差2/31/22/51/3(2/7)将1/2化为2/4,1/3化为2/6,可知下一个为2/76.带根号的数列。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数量关系的问题,比如计算购物车的总金额、判断某项指标的增减趋势等。

正确地推理和判断数量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

一、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在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的概念。

绝对数量指的是具体的数值,例如有5个苹果,10本书等。

而相对数量则是指相对大小和比例关系,例如一个地区的人口相对于整个国家的人口比例。

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后续的推理和判断是非常关键的。

二、数量关系的推理方法在推理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辅助我们的思考和判断。

1. 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通过将不同对象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例如,我们想要判断两堆苹果的数量多少,可以先将其中一堆的苹果逐一放入另一堆中,直到两堆的苹果完全相等,这样就能得出它们的数量关系。

2. 数学方法数学方法也是推理数量关系的重要工具。

例如,对于包含计算公式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对应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和推导,从而得出数量关系。

例如,我们想要计算一间房间里的家具数量,可以通过测量房间的尺寸,并结合家具的尺寸和摆放方式来进行计算。

3. 统计方法当涉及到大量数据的数量关系时,统计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推理。

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我们想要判断某项指标的增减趋势,可以通过统计过去几年的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从而对未来的数量关系进行推断。

三、数量关系的判断技巧除了推理方法外,还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数量关系。

1. 估算法估算法是一种快速判断数量关系的方法。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类似的情境,我们可以用相似的数量关系来估计结果。

例如,我们想要判断一家超市一天的顾客人数,可以先估算一小时内的人数,然后乘以超市开放的小时数来得出估计值。

公考秘籍如何快速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

公考秘籍如何快速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

公考秘籍如何快速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数量关系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对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量计算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考试中,如何快速解答这类题目是很多考生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考秘籍,帮助考生有效地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

一、理解题目要求在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对题意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条件,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条件推断出某种关系或得出某个答案。

因此,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非常关键。

如果对题目中的条件理解不清楚,就会导致解题时偏离正确方向,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建立数学模型理解题目的条件后,将这些条件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是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的关键一步。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将给出的条件表示为一组等式或不等式。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步骤,有助于我们快速解答题目。

三、选取合适的策略在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时,有时会涉及到复杂数学运算或多步推理。

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错误,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策略进行解题。

有时可以通过化简、代入法或排除法等方法简化计算步骤,找到简便的解题路径。

另外,注意观察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有时会有一些隐含条件或规律,可以根据这些提示快速得出答案。

四、熟练运用公式和技巧在解答数量关系推理题中,熟练运用一些常用的公式和技巧能够提高解题效率。

比如,对于百分比计算题,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简化计算过程。

对于几何图形题,熟悉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

掌握这些公式和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计算,提高答题速度。

五、切忌追求完美在公务员考试中,时间非常宝贵。

对于数量关系推理题,有时我们可能会陷入过度计算或过度推理的陷阱中,导致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无法及时得出答案。

因此,切忌追求完美,要学会快速估算和取舍。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略过一些小数点后的位数或不必要的推理步骤,将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大致范围上,以迅速确定最终答案。

数量关系推理类型

数量关系推理类型

一、数量关系的解题方法1.心算胜于笔算。

2.先易后难。

3.运用速算方法。

二、数量关系的实例(一)数字推理规律举例1.容易的规律(1)自然数数列:4,5,6,7,()A.8 B.6 C.10 D.11(2)奇数数列:各个数都是奇数(单数),不能被2整除之数。

1,3,5,7,()A.11B.9C.13 D.15(3)偶数数列,即各个数都是偶数(双数),能被2整除之数。

2,4,6,8,()A.12B.10C.11 D.13(4)等差数列:相邻数之间的差值相等。

1,4,7,10,()A.11 B.13C.16 D.12(5)等比数列:相邻数之间的比值相等。

2,4,8,16,()A.21B.28C.32D.36(6)加法数列:1,0,1,1,2,(),5A.4 B.3C.5 D.7(7)减法数列:5,3,2,1,(),0A.1B.-1C.-2D.-3(8)乘法数列:1,2,2,4,8,()A.12B.15C.30D.32(9)除法数列:8,4,2,2,1,()A.3B.4 C.5 D.2(10)平方数列:数列中的各数为一个数列的平方。

1,4,9,16,()A.23B.24C.25D.26(11)立方数列:数列中的各数为一个数列的立方。

1,8,27,64,()A.100 B.115C.120D.125(12)质数系列:只能被本身和1整除的整数,也叫素数。

2,3,5,7,()A.8 B.9C.10D.11(13)题中出现的大数数列:3,7,47,2207,()A.4414B.6621C.8828D.4870847(14)纯数字数列:9,98,987,9876,()A.9875B.98765C.98764D.98763(15)分数数列:1/9,1/11,1/13,1/15,()A.1/12B.1/14C.1/17D.1/16(16)隔项自然数列:6,9,7,10,8,11,()A.12,9B.9,12C.12,12D.13,14(17)分数立方数列:1,1/8,1/27,1/64,()A.1/123B.1/124C.1/125D.1/1262.较难的规律(1)二级等差数列:2,3,5,8,()A.8B.9C.15 D.12(2)等差数列变式:3,4,6,9,(),18A.11 B.13C.12D.18(3)二级等比数列:11,3,18,216,()A.1023B.1892C.243D.5184(4)等比数列的变式:3,5,9,17,()A.23 B.33C.43D.25(5)暗的平方数列:2,3,10,15,26,35,()A.40 B.50 C.55D.60(6)暗的立方数列:3,10,29,66,()A.123 B.124 C.126D.127(7)质数的变式:20,22,25,30,37,()A.40 B.42C.48D.50(8)双重数列:分为单数项与双数项(或奇数项与偶数项)。

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1.符号推理:通过一些数学符号的关系,来推断出未知数或未知关系。

例如:已知a+b=7,a-b=3,求a和b的值。

解题技巧:对于这种题目,可以通过消元法或加减法来解答。

将两个等式相加或相减得到新的等式,然后推导出未知数的值。

2.数列问题:给定一个数列,通过一定的规律或关系,推断出数列中的一些数或数列的第n项。

例如:已知数列的前三个数是1、4、9,求第n项的值。

解题技巧:对于这种题目,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之间的规律来解答。

一般情况下,数列之间的规律可能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其他特殊的数列。

根据规律,通过代入数值或使用递推公式,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第n项的值。

3.比例问题:给定两个数或两组数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数或关系。

例如:已知甲的年龄是乙的3倍,而乙的年龄是丙的4倍,求甲和丙的年龄。

解题技巧:对于这种题目,可以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然后求解未知数的值。

根据已知条件,将年龄之间的比例关系转化为等式。

对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设甲的年龄为a,乙的年龄为b,丙的年龄为c,则可建立以下两个方程:a=3b和b=4c。

通过解这两个方程,可以得到未知数的值。

4.组合问题:已知一个集合或样本空间,求出满足一定条件的子集的个数或计算全部元素的个数。

例如:已知一个网站上有5个按钮,求点击它们的所有可能组合的个数。

解题技巧:对于这种题目,可以通过计算方法来求解。

对于子集问题,可以使用组合数学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满足条件的子集的个数。

对于全部元素个数的问题,可以通过列举或递推的方式,计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解题技巧:1.仔细阅读题目:在做数量关系题型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已知条件。

只有充分理解题目,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思路的构建。

2.建立数学模型:在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转化问题为数学表达式或方程,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3.观察规律:在做数量关系题型时,要善于观察规律。

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30种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30种解题技巧

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两个分数而且是几分之一的时候,这列数往往是负幂次数列。

【例】1、4、3、1、1/5、1/36、()92 124 262 343二、当一列数几乎都是分数时,它基本就是分式数列,我们要注意观察分式数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递增、递减或者不变,并以此为依据找到突破口,通过“约分”、“反约分”实现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规律。

【例】1/16 2/13 2/5 8/7 4 ()3三、当一列数比较长、数字大小比较接近、有时有两个括号时,往往是间隔数列或分组数列。

【例】33、32、34、31、35、30、36、29、()A. 33B. 37C. 39D. 41四、在数字推理中,当题干和选项都是个位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取尾数列。

取尾数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两种形式。

【例】6、7、3、0、3、3、6、9、5、()五、当一列数都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的“清一色”整数,且大小变动不稳定时,往往是与数位有关的数列。

【例】448、516、639、347、178、()六、幂次数列的本质特征是:底数和指数各自成规律,然后再加减修正系数。

对于幂次数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够的幂数敏感性,当数列中出现6?、12?、14?、21?、25?、34?、51?、312?,就优先考虑43、112(53)、122、63、44、73、83、55。

【例】0、9、26、65、124、()A. 165B. 193C. 217D. 239七、在递推数列中,当数列选项没有明显特征时,考生要注意观察题干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往往是一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118、60、32、20、()八、如果数列的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波动不大时,不存在其它明显特征时,优先考虑做差多级数列,其次是倍数递推数列,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倍数递推。

【例】0、6、24、60、120、()九、当题干和选项都是整数,且数字大小波动很大时,往往是两项推一项的乘法或者乘方的递推数列。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字推理常考考点总结1500字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一大常考考点,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推理和数量关系推理。

在数字推理部分,常考的题型包括数字组合、数字运算、数字排列等。

下面是关于数字推理的一些常考考点总结:一、数字组合:1. 数字组合:给定一组数字,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后求出结果。

常见的规律有数字之和、数字之差、数字之积等。

2. 数字替换:给定一组数字,将其中某几个数字替换为其他数字,求替换后的结果。

常见的规律有数字之和、数字之差、数字之积等。

二、数字运算:1. 加减乘除:根据给定的加减乘除法则,求解表达式的结果。

2. 数字计算:根据给定的数字以及计算规则,计算最终结果。

常见的规则有数字之和、数字之差、数字之积等。

三、数字排列:1. 数字排序:根据给定的排列规则,求出待排序数字的顺序。

常见的规则有从小到大排列、从大到小排列等。

2. 数字替换:将给定数字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列后,将某几个数字替换为其他数字,求替换后的结果。

在数量关系推理部分,常考的题型包括数量比较、数量关系、数量推理等。

下面是关于数量关系推理的一些常考考点总结:一、数量比较:1. 大小比较:根据给定的数值大小进行比较,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常见的比较方法有大小排列、数值相加、数值相减等。

2. 数量关系:根据给定的数值关系进行推理,求出符合要求的数值。

常见的关系有倍数关系、百分比关系、比例关系等。

二、数量关系:1. 数量变化:根据给定的数量变化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值。

常见的变化规律有线性关系、指数关系、循环关系等。

2. 数量比例:根据给定的数量比例,求出未知的数量。

常见的比例关系有百分比、比例尺、三角函数等。

三、数量推理:1. 数列推理:根据给定的数列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列。

常见的规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数字推理:根据给定的数字规则,推断出满足规则的数字。

常见的规则有数字之和、数字之差、数字之积等。

以上是关于数量关系推理的一些常考考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行测备考有所帮助。

数量关系分为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分为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分为数字推理、数学运算两种题型,共25道题。

题目都是比较常规的题型,难度不大,注重考察发散思维。

2.2 12 36 80 ( )A.100B.125C.150D.1752.【答案】C。

解析:平方数列变式。

各项分别为2×12,3×22,4×32,5×42,(6×52=150)。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共35道,绝大多数是近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其它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真题。

题型比较全,选词填空、选句填空、病句、歧义、标点、片段阅读、篇章阅读都有考到。

32.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非常懊悔自己当初不该借钱给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于是一见到他,就大声训斥了他一顿。

B.为了正确把握戏中人物王伟的性格特征,他常常留心观察那些与王伟性格相似的人的言谈举止。

C.人是需要运动的,既然如此,他就不应该那么安静地呆着。

D.如何发展油类作物,对农民的增收是有益还是有害?这是普遍存在着的思想顾虑。

【答案】B。

解析:A项否定失当,“懊悔”的是“借钱”,而不是“不该借钱”;C项因果关系不当;D项“如何发展油类作物”是个疑问句,不能作为选择疑问句“有益还是有害”的主语,应删除“如何”。

判断推理本部分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题型。

定义判断1.定义判断的题量有10道,且都属于单定义判断,总的来说难度不大;2.考察范围广泛,定义主要涉及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政府政策、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考生并不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只要紧扣题干即可解答。

【例题】71.谋杀:是当一个人不但企图造成另一个人的死亡,而且也造成了这个人的死亡,或是由于一个人的行为,明明知道其正做着一件可能造成另外的人被杀死的危险的事情,其仍然不顾别人生命而造成他人的死亡。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典型的谋杀:A.于力清与妻子发生争吵,打了她一巴掌,为的是不让她再哭,不巧将她打倒,她在倒下时,头碰在地板上,后来由于头部受伤而死亡。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

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数量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购物、统计、分析数据还是解决问题时,都需要运用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数量关系的推理与判断,并通过实际案例来说明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数量关系的推理数量关系的推理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的数量中推导出未知的数量。

在进行数量关系推理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用合适的数学模型:无论是在应用数学领域还是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是关键。

例如,在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推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2. 分析问题要点:在推理数量关系时,我们需要分析问题的要点,理清思路。

例如,当我们通过已知的地区人口数据和平均收入来计算某个地区的总收入时,我们需要明确给定的变量和需要推导的变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 运用逻辑推理:在从数量关系中得出结论时,逻辑推理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数量关系来推断出未知的数量关系。

例如,当我们知道一个球队在过去五场比赛中的得分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推断球队在下一场比赛中的得分情况。

二、数量关系的判断数量关系的判断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个数量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理。

在进行数量关系判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比较关系:在进行数量关系判断时,常常需要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变化的趋势等来判断数量关系的合理性。

例如,当我们比较两个商品的价格时,可以根据价格的高低来判断其性价比。

2. 数据分析:数量关系的判断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某个数量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满足特定的条件。

例如,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总体的特征。

3. 注意误差和偏差:在进行数量关系判断时,我们需要注意误差和偏差的存在。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可能对数量关系推理和判断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谨慎地分析数据,对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偏差进行修正。

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技巧

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技巧

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技巧数量关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通过数量关系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我们常常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一、比例关系推理比例关系是数量关系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比例关系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数量关系来推断未知的数量关系。

例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cm,我们可以推断它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利用了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推理。

在进行比例关系推理时,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已知的比例关系来推断第三个比例关系。

例如,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cm,宽是2cm,我们可以推断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利用了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推理。

二、百分比关系推理百分比关系是数量关系中另一种常见的形式。

在百分比关系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数量关系来推断未知的数量关系。

例如,已知一件商品原价是100元,现在打8折,我们可以推断它的折后价格是80元。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利用了商品原价和折后价格之间的百分比关系进行推理。

在进行百分比关系推理时,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百分比关系来推断未知的百分比关系。

例如,已知一件商品原价是100元,折后价格是80元,我们可以推断折扣率是2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利用了商品原价和折后价格之间的百分比关系进行推理。

三、增减关系推理增减关系是数量关系中另一种常见的形式。

在增减关系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数量关系来推断未知的数量关系。

例如,已知一个数增加了20%,我们可以推断它的增加量是原数的2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利用了数和增加量之间的增减关系进行推理。

在进行增减关系推理时,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增减关系来推断未知的增减关系。

例如,已知一个数增加了20%,我们可以推断原数是增加后数的80%。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利用了数和增加量之间的增减关系进行推理。

数量关系的探索与推理

数量关系的探索与推理

数量关系的探索与推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量关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都需要理解和应用数量关系来解决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数量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数量关系的推理和探索。

一、数量关系对生活的重要性数量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购物、烹饪、旅行还是投资理财,我们都需要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

比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折扣后的价格是否划算;在烹饪时,我们需要控制食材的比例以获得美味的菜肴;在旅行中,我们需要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在投资理财中,我们需要理解利率和投资金额之间的关系,做出明智的决策。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数量关系在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个学科领域都需要依赖数量关系来进行实验和研究。

比如,在物理学中,科学家通过对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物理规律;在经济学中,研究人员通过数量关系来分析市场供需关系、通货膨胀率等,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数量关系的推理和探索方法1. 数量关系的推理方法推理是通过已知的数量关系来推导出未知的结果或结论。

在进行推理时,我们需要运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方法。

其中,代数运算是最基本的推理方法之一。

通过运用代数里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我们可以推导出未知数的数值。

除了代数运算外,几何推理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在几何推理中,我们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来推导结论。

例如,通过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一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知角度的数值。

2. 数量关系的探索方法探索是基于一定的数量关系,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来发现新的数量关系。

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提出假设,运用科学方法来验证这些假设。

在实验探索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变量,观察它们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数量关系。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形状或施加的力来观察物体的运动规律。

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

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

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

一、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数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数量关系中,常常涉及到数值的比较、增减、运算等操作。

1.1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描述了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比如,如果一个车队的车辆数量与路程的增加呈现出相同的比例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这个车队的平均速度是不变的。

1.2 百分比关系百分比关系是一种相对比例关系,常常用于表示一个量占另一个量的百分比。

比如,如果某个商品的价格上涨了10%,我们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这个涨幅。

1.3 数列关系数列关系是一组数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关系。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而规定数列的生成规则则被称为递推公式。

通过寻找数列中的规律,我们可以推断出未知的项。

二、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逻辑推理是从已知的前提出发,通过推演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

逻辑推理常常通过分析判断、推断、假设和论证等方式进行。

2.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一种用符号表示命题之间关系的逻辑形式。

在命题逻辑中,通过逻辑运算符号的组合,可以推导出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与”、“或”、“非”等。

2.2 调查推理调查推理是一种通过调查数据、观察现象,利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的过程。

通过分析已有的相关数据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未知的结论。

2.3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通过利用已有的定理和规则,从已知的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

通过逻辑的推理,我们可以从一般的命题推导出特殊的命题,从而得到新的结论。

三、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的关联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在解决问题和证明定理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数量关系为逻辑推理提供前提在逻辑推理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依靠数量关系的已知条件作为前提来进行推断。

数量关系推理

数量关系推理

数量关系推理数量关系推理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给定的数量关系,推断出未知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考试中,数量关系推理都是一个常见的能力测试题型。

本文将就数量关系推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推理方法进行探讨。

1. 定义数量关系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数量关系,通过观察和分析,推断出未知的数量关系。

这种推理方式常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统计、市场调查等。

2. 重要性数量关系推理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数量关系推理的能力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至关重要,无论是在求职面试还是在日常工作中,数量关系推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3. 推理方法(1)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数量之间的大小、大小关系的推理来分析未知数量的大小。

例如,已知甲的数量是乙的两倍,乙的数量是丙的三倍,则可以推断甲的数量是丙的六倍。

(2)逆向法:通过计算已知数量的比例,根据这个比例关系推理出未知数量的值。

例如,已知甲的质量为100克,乙的质量是甲的一半,则可以推断乙的质量为50克。

(3)递推法:通过观察已知数量之间的规律,推断出未知数量的规律。

例如,已知数列1、3、5、7、9...,可以推断下一个数为11,即奇数递增。

4. 应用场景数量关系推理广泛应用于各种考试中,例如公务员考试、银行招聘考试、数学竞赛等。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数量关系推理,例如购物打折、比较产品价格、评估数据等。

5. 注意事项在进行数量关系推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密的逻辑推理:推理过程必须严密、合乎逻辑,不能出现漏洞或错误的推断。

(2)有效的计算方法:采用简洁有效的计算方法,避免复杂繁琐的计算过程。

(3)多角度思考:在推理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以获得准确的推理结果。

结语数量关系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比较法、逆向法和递推法等推理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推断出未知数量的关系。

数量关系推理

数量关系推理

数量关系推理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5 12 21 34 53 80 ( )A.121B.115C.119D.117(答案:D。

本题的数字规律是:从左到右,相邻两项的后项减前项,可以得到一个新数列7,9,13,19,27,即:12-5=7,21-12=9,34-21=13,53-34=19,80-53=27这个新的数列,从左到右,相邻两项的后项减前项又可以得到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2,4,6,8,即:9-7=2,13-9=4,19-13=6,27-19=8,(37)-27=10按照这个规律,填入括号内的应该是D项:80+37=117。

所以,正确选项是D。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

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A.14%B.17%C.16%D.15%(答案:D。

本题可以估算。

从“第二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可知,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溶液的浓度也会逐渐增大。

按照溶液浓度的递增速度,应该略大于14%,因此估计为15%。

)。

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

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

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有关结论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量关系的基本概念在进行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数量关系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数量的增减: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这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逻辑关系。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信息和规律来确定数量的增减趋势。

2. 比例关系:有时候,数量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在逻辑推理中,我们可以利用比例关系来推断未知数量的大小。

3. 约束条件:数量关系可能受到一些约束条件的限制。

这些约束条件可以是已知条件、规则或限制条件。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些约束条件,并根据其影响来进行合理推断。

二、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在进行数量关系的逻辑推理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1. 分析已知条件:首先,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已知条件,并理清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和线索,为后续的推理过程提供依据。

2. 利用比例关系:如果已知数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比例关系来推断未知数量的大小。

比例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估算未知数量的范围,并进行逻辑推理。

3. 推理反向关系: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推理反向关系来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已知数量的增加导致某个结果的减少,那么未知数量的增加很可能导致该结果的进一步减少。

4. 考虑约束条件: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我们需要注意已知条件和约束条件对于推理过程的影响。

约束条件可能会限制未知数量的取值范围,或者改变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5. 多角度思考: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推断数量的关系。

多角度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衡量、比较和预测。

然而,数字背后的秘密往往被忽视,而这些秘密可能会揭示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本文将探讨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推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是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是指通过数字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出其他数字的方法。

这种推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物理学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预测未来的趋势、计算成本和收益、比较不同选项的优劣等。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应用数量关系数字推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

1. 统计学统计学是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字推理来分析数据、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判断这组数据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2. 经济学经济学也是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字推理来计算成本和收益、预测未来的趋势、比较不同选项的优劣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项投资的成本和预期收益来判断这项投资是否值得进行。

3. 物理学物理学也是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字推理来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力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来预测它未来的运动轨迹。

数量关系数字推理的实际应用数量关系数字推理不仅可以应用于学术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际应用。

1. 购物比价在购物时,我们可以利用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来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和质量。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每个商品的价格和重量,从而得出每克商品的价格,然后比较不同商品的每克价格,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2. 饮食健康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来计算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热量,从而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量关系之追及问题追及问题近两年来逐渐成为行测试卷中数字运算部分的“座上客”,在此,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一、追及问题的特征(一)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

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二)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追及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例题1:小胖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2米。

一次小胖离家512米后,爸爸发现小胖的文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文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去追小胖。

问爸爸出发几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胖?A.2B.3C.4D.5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

此题属同地不同时的追及问题,画线段图分析:如上图所示,可知存在等量关系:小胖第一段的路程+小胖第二段的路程=爸爸走的路程。

设爸爸x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胖,则有512+72x=200x→200x-72x=512→128x=512,解得x=4。

二、追及问题公式由上例可知,爸爸与小胖的速度之差×时间=开始追及时拉开的距离。

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

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例题2: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一个机场起飞,向同一方向飞行,甲机每小时行300千米,乙机每小时行340千米,飞行4小时后它们相隔多少千米?这时候甲机提高速度用2小时追上乙机,甲机每小时要飞行多少千米?A.100,260B.120,320C.160,360D.160,420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乙机速度>甲机速度,因此4小时后甲、乙相隔(340-300)×4=160千米,即后面2小时的追及路程为160千米。

根据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可得速度差=160÷2=80千米/时。

乙机速度不变,则甲机每小时应飞行80+340=420千米。

例题3:某环形公路长15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公路骑自行车反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若他们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甲追上乙,问乙的速度是多少?A.12.5千米/小时B.13.5千米/小时C.15.5千米/小时D.17.5千米/小时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相遇与追及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相遇路程为环形公路的长15千米,相遇时间为0.5小时。

则甲、乙两人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5÷0.5=30千米/小时;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追及路程为环形公路的长15千米,追及时间为3小时,则甲、乙两人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15÷3=5千米/小时。

由题意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根据和差关系,乙的速度为(30—5)/2=12.5千米/小时。

201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容斥原理公式及运用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无一遗漏。

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中公教育专家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一、容斥原理1: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先把A、B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发现既是A类又是B类的部分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要减去。

如下图所示。

【示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数学得满分人数→A,语文得满分人数→B,数学、语文都是满分人数→A∩B,至少有一门得满分人数→A∪B。

A∪B=15+12-4=23,共有23人至少有一门得满分。

二、容斥原理2: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将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发现两两重叠的部分重复计算了1次,三个集合公共部分被重复计算了2次。

如下图所示,灰色部分A∩B-A∩B∩C、B∩C-A∩B∩C、C∩A-A∩B∩C都被重复计算了1次,黑色部分A∩B∩C被重复计算了2次,因此总数A∪B∪C=A+B+C-(A∩B-A∩B∩C)-(B∩C-A∩B∩C)-(C∩A-A∩B∩C)-2A∩B∩C=A+B+C-A∩B-B∩C-C∩A+A∩B∩C。

即得到:【示例2】某班有学生45人,每人都参加体育训练队,其中参加足球队的有25人,参加排球队的有22人,参加游泳队的有24人,足球、排球都参加的有12人,足球、游泳都参加的有9人,排球、游泳都参加的有8人,问:三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参加足球队→A,参加排球队→B,参加游泳队→C,足球、排球都参加的→A∩B,足球、游泳都参加的→C∩A,排球、游泳都参加的→B∩C,三项都参加的→A∩B∩C。

三项都参加的有A∩B∩C=A∪B∪C-A-B-C+A∩B+B∩C+C∩A=45-25-22-24+12+9+8=3人。

2012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排列组合七大解题方法一些排列组合问题条件比较多,直接使用分类或分步来考虑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些特定的解题方法和公式有助于大家快速解题。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介绍七种解题方法,其适用范围如下:1.特殊定位法排列组合问题中,有些元素有特殊的要求,如甲必须入选或甲必须排第一位;或者有些位置有特殊的元素要求,如第一位只能站甲或乙。

此时,应该优先考虑特殊元素或者特殊位置,确定它们的选法。

例题1: 1名老师和6名学生排成一排,要求老师不能站在两端,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A.720 B.3600 C.4320 D.7200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此题中特殊元素是老师,特殊位置是两端,可优先考虑。

2.反面考虑法有些题目所给的特殊条件较多或者较为复杂,直接考虑需要分许多类,而它的反面却往往只有一种或者两种情况,此时我们先求出反面的情况,然后将总情况数减去反面情况数就可以了。

例题2:从6名男生、5名女生中任选4人参加竞赛,要求男女至少各1名,有多少种不同选法?A.240 B.310 C.720 D.1080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

从反面考虑,“男女至少各1名”的反面是“只选男生或只选女生”。

从6名男生、5名女生中任选4人的所有情况共有 =330种。

故所求为330-20=310种不同选法。

3.捆绑法在排列问题中,如果题中要求两个或多个元素“相邻”时,可将这几个元素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

例题3: 6个人站成一排,要求甲、乙必须相邻,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A.280 B.120 C.240 D.3604.插空法在排列问题中,如果题中要求两个或多个元素“不相邻”时,可先将其余无限制的n 个元素进行排列,再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无限制元素之间及两端所形成的(n+1)个“空”中。

如果所有元素完全相同,即为组合问题,则不需要进行排列,只需要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空中即可。

例题4: 6人站成一排,要求甲、乙必须不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A.240 B.480 C.360 D.720由乘法原理,不同的排法共有24×20=480种。

5.隔板法例题5:将10台相同的电脑分配给5个村,每村至少一台,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A.126 B.320 C.3024 D.1024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10台电脑并成一排,中间形成9个空,在这9个空中任意插入4个板,就把这10台电脑分成了5部分,每一种插法就对应一种分配方法,故有=126种分法。

6.归一法排列问题中,有些元素之间的排列顺序“已经固定”,这时候可以先将这些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再除以这些元素的全排列数,即得到满足条件的排列数。

例题6: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进去2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A.20B.12C.6D.4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

“添进去2个新节目”后,共有5个节目,因此,此题相当于“安排5个节目,其中3个节目相对顺序确定,有多少种方法?”由于“3个节目相对顺序确定”,可以直接采用归一法。

所以,一共有120÷6=20种安排方法。

7.线排法排列问题一般考查的是直线上的顺序排列,但是也会有一些在环形上的顺序排列。

与直线排列问题相比,环形排列没有前后和首尾之分,此时我们只需要将其中一个元素列为队首,这样就可以把环形问题转为线形问题。

例题7:某小组有四位男性和两位女性,六人围成一圈跳集体舞,不同的排列方法有多少种?A.720 B.60 C.480 D.120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本题考虑了次序,属于排列问题。

但由于围成一圈,是没有首尾之分的,所以可以将其中一个人列为队首,对其余5个人的次序进行排列。

通过对上述例题的讲解,大家可以发现,排列组合问题一般可一题多解,解题的基本思想都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除了基本的“分类”和“分步”方法外,上述这几个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需要牢记:特殊条件优先考虑,复杂问题反面考虑,元素相邻用捆绑法,元素间隔用插空法,元素分组用隔板法,元素定序用归一法,环形问题用线排法。

2012年421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频考点大搜罗一、数字推理数字推理主要考查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常考题型有: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积数列及其变式,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联考行测真题0, 0, 6, 24, 60, 120,()A.180 B.196 C.210 D.216例题3:联考行测真题2,2,3,4,9,32,()A.129 B.215 C.257 D.283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

积数列变式,前两项之积减自然数列得到第三项。

2×2-1=3,2×3-2=4,3×4-3=9,4×9-4=32,9×32-5=(283)。

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以文字应用题为主,需要利用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列式计算。

题型以传统题为主,其中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年龄问题、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几何问题等出现频率较高。

例题4:联考行测真题一条环形赛道前半段为上坡,后半段为下坡,上坡和下坡的长度相等。

两辆车同时从赛道起点出发同向行驶,其中A车上下坡时速相等,而B车上坡时速比A车慢20%,下坡时速比A车快20%。

问在A车跑到第几圈时,两车再次齐头并进?A.22B.23C.24D.25例题5:联考行测真题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小时,乙需要12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A.13小时40分钟B.13小时45分钟C.13小时50分钟D.14小时例题6:联考行测真题刘女士今年48岁,她说:“我有两个女儿,当妹妹长到姐姐现在的年龄时,姐妹俩的年龄之和比我到那时的年龄还大2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