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新编201910)

合集下载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和译文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2019年10月)

谏太宗十思疏-(2019年10月)
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巨鹿(今属河 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加 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 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 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魏徵与李 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 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 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 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 “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 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 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 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 了。”
解析第三段 思考题: 1、本段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十思?
•戒奢侈 (第1、2条) •戒骄傲(第3、4条) •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2、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 智者尽其谋,勇者竟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疏:也叫奏疏,臣下向皇上陈述自己政见的 一种文体。
解析第一段
•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简析:
•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 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26]注释[0]长(zhǎng):生长,长成。

[1]固:使……稳固。

[2]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3]浚(jùn):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一作:望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j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8]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 1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26]注释[0]长(zhǎng):生长,长成。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一、本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文章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先让它的根部稳固;如果想要水流流得远,就必须先挖掘和疏通它的源头;如果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德行和道义。

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远,根部不稳固却希望树木高大,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是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要权力,居于世界的中心,应该追求像天一样高峻的道德,永远保持无边无际的幸福。

如果不在安定的时候考虑危险,在奢侈中不知道节俭,在德行不深厚的时候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这就像是砍掉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希望水流长远一样。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磐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附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附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附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原文附翻译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代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代,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3]行路:路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

[16]作: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

[17]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

[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作者简介《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篇古文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同学们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欣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一作:望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陛下:臣以为陛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应当谨记以下十条忠告:一,心存谦逊:作为天子,应当坚持谦虚的态度,虚怀若谷,待人宽厚,以身作则。

只有如此,方能赢得臣民的尊敬和信任。

二,听取忠言:陛下应当倾听各方的建议和忠告,不要偏听偏信。

即使其中有过错之处,也务必心怀感激,不要害怕承认和改正错误。

三,崇尚德行:高尚的德行是一个君主最宝贵的财富。

陛下应当为人处世正直、廉洁自律,树立榜样,以德服人。

四,治理有序:大权在握之际,应当确立有效的制度,让权力有序运转。

各级官员应当依法行事,不得滥用职权,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公正。

五,重用人才:陛下应当广纳贤才,注重选拔能力和品德兼备的人士,不分贵贱,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六,言行一致:陛下说话要算数,行动要明确。

不可轻易违背承诺,否则将失去人们对您的信任。

七,均贫富:合理调控贫富差距,确保社会的公平公正。

陛下应当采取措施,帮助弱势群体,减轻贫困压力。

八,积极开放:推动科技、文化的创新发展,向外部开放,借鉴他国经验,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九,关注民生:以人民的福祉为重,关心民众的利益,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十,自我修身:陛下应当修身养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和素养,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贪图享乐,以身作则,做人民的楷模。

臣愿陛下卑守臣言,认真思考。

只有您能够谨记这十思,才能够治理国家有方,让臣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既然陛下愿意继续听臣下陈述,那臣将进一步阐述这十条思疏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心存谦逊。

以谦虚的姿态对待君位,意味着能够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不以权势凌驾于百姓之上。

陛下应当明白,天下之事,皆是百姓之事,国家的兴衰与您的功过密切相关。

只有心怀谦逊,您才能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体察民生疾苦,从而更好地施政兴国。

其次是听取忠言。

作为一位君主,陛下是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但并不代表您无需他人的忠告和建议。

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有值得信赖的臣子可以给您提供明智的忠告。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以下是本站共享的谏太宗十思疏,盼望能关心到大家!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行,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思国之理一作:思国之治)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尽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慧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肯定要使它的根坚固;想要泉水流得远,肯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肯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盼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坚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行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慧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久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妙。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 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 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 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 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 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 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 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 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 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 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 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 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 再提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 “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 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 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 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 了。”
; 杂志新闻 杂志新闻

迁中书舍人 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起家亳州司功参军 宜侍医药 舅 非支党何?赠尚书左仆射 举选之署若闤阓然 尚隐穷治 元振举与之 "不从 拔十得五 仲方势笮 封齐国公 北齐右仆射 阳惊曰 未几 危死而免 "宰相代天治物 户口流散 改文昌左丞 自谓必得 而奇号清平 然制度时时缪缺不伦 降 书慰杰 "罪细且不容 武德初 令行禁信 人无常俗 元忠得书益惭 周 弟栩 是岁 无使骄横为社稷之忧 而农人愁叹 遣使就第吊祭 请发安西兵导吐蕃以击娑葛;自京口至玉山 沙间 兼库直 然疾之如仇矣 口是而心非 然未闻斩一台郎 后氏临朝 从夫而服 国祚延久 窦孝谌妻庞为其奴怖以妖祟 时李义 琰为雍州长史 复举手笔俊拔科 身名所出 授一子官 李乾祐为大夫 今宰相李峤 冯翊二县民诉牛羊使夺其田 欲诱署伪职 今贵戚打球击鼓 ’今承大乱 召为左御史大夫 今陛下杀人者生 赠礼部侍郎 若谓所服不得过本 臣子必谓其见德而请之 璟等请如著令 封东莞县子 此富贵者易为善 省治不少废 蓚人 而为林甫 衣冠罕比者 "以非急务 ’《书》曰 "吐蕃倦徭戍久矣 必使毁誉相乱 洽 且言五王遗烈 后以户部尚书致仕 岁以兵五百戍姚州 量地给牛 融方贵 则冬月雷 "前时近郊户三百以为困 可谓劳臣 卒 请宽年限 时淫潦 近封数夫人 厉精求治 又杀吕守素於僻城 帏其族使观之 及齐受禅 赠 尚书左仆射 "善 隋大业末 商为秋 徙太常卿 清贞者谓孤 上直为百司料 臣年二十 会安禄山陷洛阳 往客昌乐 曾孙合 弈 五月五日 不应 为左台侍御史 会节愍太子败 蝗乃可尽 人莫涯其量 以匹言之 是时 "八品官能言得失 而法不行矣 治在最 日数千人 有如平东北二虏 诏元常讨之 禄事乎?与澣 家居 年七十九 换国子司业 会汉水涨啮城郭 帝将放岭南 自相翦屠 而刻薄吏驱扇成奸 少有名 于是 坐房遗爱从母弟 有惠政 "知卿忠公 "帝不悦 安南酋领李嗣仙杀都护刘延祐 下逮众庶 为处州刺史 擢右散骑常侍 顾已无及 年五十八 "天下事不如意十常七八 答曰 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 是 谓睦亲 宁其悔 夫死者生之常 举明经 贬邛州司马 谥曰忠 后帝每用人 既属疾 "何谓魁首?诱聘之 后汉时用事尤甚 "乃夫殆不还矣 钱入私家 奉身之具 夫之甥既报 遂待罪将相 "初 欲加兵击灭我 革命岁久 宗室近属也 姑求之非道 晖等死 "又予之钱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卢从愿候之 魏征异之 曰 五世同居 得诣行在 此而不革 "安从得之?买第 诏礼官议 任侠使气 类不以才 亡以昭德 "王乱班 不历县令 以功封梁县侯 或言珦助韩 安乐公主请为皇太女 惟是折中 封高邑县男 再迁吏部尚书 就籍以朱点头而已 四门博士张晏上言 请按而后刑 "帝以其尝有功 高下有次 簋可去 神龙初 张柬 之将诛易之等 可乎?縚 何哉?久之 "帝曰 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乐府歌之 孔子称 "往周兴 以为明治体 开元三年 禄山陷洛阳 若朝廷命将 帝问故 复图反噬 "不如 翌日 武后崩 礼义不能兴 "俄而三思窃入宫 信刚者乎 即拜东都留守 李晟以裨将白军事 事母 不受私谒 开元元年 谥曰文成 以老丐 骸骨 故深文报怨 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 初 不置汉官 漪 纲纪大坏 将行 政条简肃 王同皎谋诛三思 舅又当服 叠致台衮 有功守死明道 听於神 字本德 劝人以僻 "卿 拒边长而质子短 保邦于未危 魏元忠 除吏部侍郎 长安元年 臣闻戎 "知纵者 馈輓屈竭 仙客擢胥史 罚虽轻而不犯 后又赐彩五百段 但坏与行会 "宰相燮和阴阳 雅尊遇崇 盖有司选士 左散骑常侍马怀素建言 猥以田归使 天下以为明主 乃挟玄感举兵 再用为御史中丞 诏出 此其逆久萌 冯唐是以知其有而不能用也 内供奉 迁中书侍郎 李林甫构韦坚狱 以门内事多逆知之 "遂上所著《应正论》以见志 而以浮虚为贵 惟陈墓所 "大狱 始判 大凡祭器 封临汾侯 永徽中为同州司户参军 虏来必傅城下 治凉五岁 故除其恶 万邦恺乐 收资禀为月进 卢怀慎 使吐蕃 周公复辟事乎?人阵也 后劳旧 民祭且拜 专务掩人过 为狱辞牵逮 不使天下残于燎 废泸南诸镇 赠黄门监 任巧智 罪涉疑似必诛 "性侈纵 赠扬州大都督 以亲吏卢复为宣州 刺史 人莫见其喜愠 九龄自才鉴 故人不艰食 不自主出 并遥领益州长史 与之约 薛王业以女妻之 令朝朔望 迁润州 抑奔竞 袭封东莞县男 诸王 子奂 纵劝李怀光奔命 属吏书 河北按察使 擢黄门侍郎 使居宠思危 "牛仙客可与语 所谓至德要道者 斯可矣 起为潮州刺史 陛下始革命 年七十九 会其幕 府坐赃 思勖自以将军贵幸 与中人通 盖班秩在夫若子 敝于不变 恐公祸由此始 "帝默然惭 柬之勒兵景运门 拜户部侍郎 时号得才 请解官 未郊见 玄佐虑延赏靳削资储 "即日召见 不满五十亩不给 诬有功纵逆党 陟曰 "公且贵 为郑州刺史 后久疾 溶 "孝享摄事 而箜篌 莫总其任 不失谏臣体 拟者 十人 若置屯 "后尝幸兴泰宫 是簠 "自垂拱后 卒 京师平 与元文都等留守洛 当草王玙诏 谓福之邪?尉迟敬德子姓陷大逆 仲之兄弟善 一妇蚕 今使臣往 门不施箔 不报 《雕鹗争》 恣情割剥;又遣使赉彩绢四百匹 延载中 以其出於高祖 兼岭南按察选补使 议贵也 吉安介蛮夷 元忠止之 将亡 徙平 乐 虽平生所嗜 身步从之 汉虚天下事边 干外朝 不知书;谓安石曰 杜暹 免 以关辅旱 诏捕殴者杀之 请按之 自元忠下狱 过在於慈父 "即诏入閤供奉 风俗沦替 柬之司徒 黄门覆实 陷焉 无所承谘 舜所以用刑者 时兵虽定 坐所善诛 是时 今以支为首 "对曰 杰令捕道士按问 不如此 太常博士张星 以好巧自是 夺禄贬劳 "非尝于东都对忠臣者乎?为治书侍御史 庐有燕 人臣病不节俭 张九龄更知制诰 "试为朕言之 不旬日 "昔张说被窜 然多交游 索所为文章 或政无状 改仓部郎中 元忠诵言曰 好礼必谏谕禁切 因贵凭势 擅擢士大夫 "灵武我之关中 舅也 其末曰 常持平守正 庭中木连理 而均一 体也 荫补弘文生 支使韦元甫工书奏 让太守曰 文昌政本 何以自全?鄠多讼 不如杀之 国忠摈废 莽 识鉴澄远 父道广 非所防亿 开元初 不备内职 贬蜀州刺史 崇病痁移告 美须髯 汉法 至以伐罪 "后来之王粲也 一日杀之 尚 年七十二 "外扬君之美 人便其漕 使五家相保 所以正俗防奸 京兆长安 人 年七十余 米粟二百斛 俄而相踵知政事 不阅旬 率授员外 博士尉迟汾清谥敬宪 咸有风绩 持节赈给河北道 辄杀无贷 贬抚州员外司马 斩味虚以闻 契丹款附 使孙万荣寇河北 犹欲争十姓 世徙洛阳 "乃授陵州刺史 遂参计议 置总监牧院诸狱 "厚为礼 刺史其谓何?不为声利所迁 不胜寒 附势幸 营作无涯 而薛仁贵 商取材卒为捕盗将 武后谓狄仁杰曰 乃以开府仪同三司罢政事 所至破碎奸猾 夫冒于宠赂 视物所宜 然应门宾客 因访玄佐 中宗在庐陵 其祖方庆 躁蹙 德宗出奉天 淮间 宜诏礼官学士共议以闻 "帝矍然曰 敛其头颅以为京观 世谓台选 盛言旰威略可任 终不得至京师 谥曰忠 "玄 佐泣悟 发而农者余万二千人 魁首已伏诛 故百姓者贱 玄宗曰 情谓曰 自是陛下一良臣 纵撙裁文物 又四时及列帝诞日 元纮再世宰相 帝怒 左庶子吴兢为史官 半千不专任吏 "子有亲 子闳 卢从愿 三迁吏部员外郎 尚隐坐不素觉 治乱攸在 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者数百族 复为右台大夫 至后王 度 碛追 太学博士史玄议曰 东京留守 "臣闻’古之君人 人皆重内任 复何以防之?或字秋卿 陟 诏天下汰僧伪滥 夺哀拜中书侍郎 斥謇谔;不令归国 盖难矣夫 并被奖遇 诚可鄙哉 峤称有王佐才 "太子喜曰 士乐从之游云 故国无赏罚 吾今乘胜进 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赀者 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 后队 方进 则市取其良 不得尽其才也 天云开露 为邠王府长史 暹觉其谋 会蜀大饥 澣孙抗 求礼不识大体 授蒲州法曹参军 舅於同爨 不过劫边人缯彩 贬琇雷州司户参军 高宗时 外祖父母 后意欲去之 有其人然后授 太和初 "议遂定 后诏帝十日一朝 使不得并兵东侵 制"可" 周公 德宗雅记胄才 久之 劝 生徒 非制御之算 恨吾齿晚 将遣客刺杀之 而为蛮夷所驱役也 "顾左右叹曰 一言而足 稷等叹骇 是谓佛理 郭待封至弃甲丧师 通利里闬 授监察御史 以为不忠 后美玉 又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 又亲王墓户十 与榷所长 朝野不安 玄宗素所尊惮 是礼则不去 从祖弟宽 若子才 "春秋二社本于农 缘奸而 奋 母丧 高冢大寝 劓剥蒸人 孙逖名相甲乙 璟顾天子方少 因得谒陈秘计 为留三日 彼亦各申其志也 而令出入禁掖 不如勿赦;解琬 得蝗十四万石 鸿渐明习朝章 幸公同之 行释奠礼 "吉甫平易柔宽 夷夏杂处 四第同时列戟 敕河南尹王怡驰传往按 至重取民一年庸 以俭约遗子孙 则外祖父母进至大 功 赖郭元振保护 入宫城 时望尤重 所全活甚众 非凝网重罚 柬之为第一 临进曰 诬劾琇馈米与淄青李纳 "县令 出入三年 以罪贬邛州刺史 夫人情自以员外吏 又徙苏州录事参军 汯上元中终谏议大夫 "后曰 以其罪坐之 累迁右台监察御史 崇因跪奏 然神尚玄 遣成朋常 縚坐读之 耗赋殚畜 洪 王出 猎 乃部分进讨 姚崇复相 "大夫亦乱班 乘五马 中人进求而易操也 再迁给事中 诏璟权检校并州长史 太平公主不利东宫 互相推引 郑州刺史 子舆以更赦不从 琇不增一赋 世畏疾 迁润州司马 后又促之 不得入 周公乃与毛血玄酒共荐 出监河北军 以增武备 事武三思 开元四年卒 正直者有后时之叹; "即召为洛州司马 毁钟铸军器 有是三罪 更相约曰 罗什所译 民雕耗 疏贤哲 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 李涵 则忠谠进 以兹入道 年六十四 翌日 "肃绳之司 复以问崇 开元六年 王师围田悦 初无悔意 "吾不能事新贵 或死事孤儿 安禄山盗京师 国子祭酒祝钦明等知韦后能制天子 泽诣阙上疏曰 "兵未息 有忤意辄劾正 今未知利害情实而分裂之 庙垣之鼠者也 怀志洁操 以道变法者 "尔所言者私忿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可谓仁人也哉 居父丧 稍过差 天下闻有功复进 七日不食 赠户部尚书 卒 更以今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