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篇)

九年级下《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篇)

九年级下《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篇)九年级下《诗词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诗词五首》优质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赏析。

2.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简介、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意境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a. 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

b. 解析诗词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意境。

c. 赏析诗词,分析艺术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每首诗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床前明月光、海上生明月、春眠不觉晓、红豆生南国、锄禾日当午。

b. 分析五首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c. 仿写一首以“月”为主题的古诗词。

2. 答案:a.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

海上生明月:明亮的月光在海上升起。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早晨,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亮了。

红豆生南国:红豆生长在南方。

锄禾日当午:中午时分,农民在田里锄草。

b. 详见课堂讲解。

c. 示例:《月夜忆舍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a. 探究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花、鸟等。

b. 了解其他古诗词大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词精选》教材的第五单元《诗词五首》,详细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望庐山瀑布》李白3.《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4.《枫桥夜泊》张继5.《乌衣巷》王之涣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五首诗词的艺术特色,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诗词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a. 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读。

b.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c. 讲解作者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2)望庐山瀑布a. 学生自读诗词。

b. 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c. 交流讨论,分享心得。

(3)夜泊牛渚怀古a. 教师示范朗读。

b.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c. 课堂讨论,深入理解。

(4)枫桥夜泊a. 学生朗读。

b.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c. 体会作者情感。

(5)乌衣巷a. 教师领读。

b. 分析诗词的背景和艺术特色。

c. 交流分享,拓展思维。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选择一首诗词进行仿写。

详细过程:教师发放练习纸,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标注作者。

2. 画出五首诗词的意境图,标注重点词汇。

3.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诗词中选择一首,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

答案:根据学生的个人感悟,合理发挥。

2. 拓展作业:了解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选择一首感兴趣的诗词进行学习。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本次进修的《诗词五首》选取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通过进修这些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技巧,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目标1. 了解《诗词五首》选取的五首古代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

2. 掌握这五首古代诗词的基本意义和表达方式。

3. 能够通过诗词欣赏,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进修内容1. 《静夜思》——作者:李白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3.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4. 《将进酒》——作者:李白5. 《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四、进修过程1. 阅读诗词《静夜思》,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阅读诗词《登鹳雀楼》,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文学技巧。

3. 阅读诗词《春江花月夜》,了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宁诗歌特点,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阅读诗词《将进酒》,了解诗人李白的风格和创作特点,分析诗中的豪放与豪情。

5. 阅读诗词《青玉案·元夕》,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宁时代背景,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五、教室讨论1. 请同砚们就每首诗词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通过诗词的欣赏,探讨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

六、思考题1. 你认为《诗词五首》中哪一首诗词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2. 你觉得古代诗词对摩登人有何启迪和价值?3. 你是否有兴趣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如果是,请简要描述你的创作主题和情感表达。

七、总结通过本次进修,《诗词五首》带给我们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欣赏,更是对古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感悟。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愿我们能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不息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

《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江南逢李龟年》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经典诗词。

内容涵盖诗歌的韵律、意境、写作背景及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首诗词,掌握其基本意思和韵律特点。

2. 分析诗词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 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意思、韵律特点和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

3.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分析诗句的韵律,讲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2)望庐山瀑布:通过图片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

(3)夜泊牛渚怀古:讲解作者在牛渚的所见所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4)江南逢李龟年:分析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赋得古原草送别:讲解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无常和离别之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诗词中的意境进行仿写。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标注作者和韵律特点。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词的重点词语和诗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词,并默写其中两句。

(2)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五首诗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选取一首诗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 教案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案教学设计一、目的与要求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背诵、理解、欣赏和表达这五首诗词,同时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静夜思》——李白2.《登鹳雀楼》——王之涣3.《鹿柴》——王安石4.《江雪》——柳宗元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诗词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五首诗词(1)《静夜思》教师向学生解读李白的《静夜思》,讲解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并让学生跟读和背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登鹳雀楼》让学生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登高远眺的壮美景色。

(3)《鹿柴》通过与学生共同欣赏《鹿柴》,展现出王安石对平凡生活的深刻感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4)《江雪》学生朗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其中的风雪交加的壮丽场景,感受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5)《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感受其中的离别伤感与对友情的深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送别的情感。

3. 学生表达请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词进行朗诵和感悟,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感受诗词的魅力和吸引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强调诗词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文字和诗歌,提升自身素养和修养。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整理好今天所学五首诗词,逐一进行复习和背诵,加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 让学生针对其中一首诗词进行写作,发挥想象力,自由发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诗词欣赏和表达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但是在课上学生参与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以及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语文教案诗词五首 《忆江南》等

语文教案诗词五首 《忆江南》等

语文教案诗词五首《忆江南》等在教授语文课程时,编写一份优质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将为您呈现一份关于诗词的语文教案,主题为《忆江南》等五首诗词。

通过这份教案,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经典诗词的内涵,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第一首诗词:《江南》诗句示范:落花时节又逢君,红豆相思转眼云。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词,学生们将能够理解诗人笔下的江南风光和情感表达,激发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思考。

教学步骤:1. 听读《江南》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组讨论,探讨诗中涉及的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3. 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分享,展示学生们对这首诗的独特见解。

第二首诗词:《菩萨蛮》诗句示范:粉蝶温柔柳絮飞,冰樽暖酒竹花围。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词,学生们将能够感受到唐代女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情感抒发。

教学步骤:1. 学生自主阅读《菩萨蛮》,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细腻的描写和造景手法。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朗诵和表演,展现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菩萨蛮》这首诗的感悟与理解。

第三首诗词:《夜泊牛渚怀古》诗句示范:江边牧童逢春暮,满面桃花相倚乌。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词,学生们将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怀旧情怀。

教学步骤:1. 学生自主品味《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体会其中的历史意义和生活场景。

2. 小组内分工合作,解析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3. 创作一幅插画,展现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想象。

4. 课堂展示,分享学生们对这首诗的不同见解和感受。

第四首诗词:《古意》诗句示范:古意缥缈相思迷,绿窗青琴碎月醉。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词,学生们将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抒发和艺术表达。

教学步骤:1. 听读《古意》这首诗,体会其中的古风与现代感。

2. 分组讨论,解读诗中的词藻和修辞手法。

3. 艺术创作:用水彩或素描表现这首诗的意境和画面。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doc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doc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⑴曹操与《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诗多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建安十二(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深秋胜利归来,途经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⑵王湾与《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

其诗流传不多。

《次北固山下》是诗人往游吴中(今苏州市)途中所作。

⑶白居易与《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春天骑马游西湖时所作。

⑷辛弃疾与《西江月》: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

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西江月》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所写的一首闲适的农村词。

⑸马致远与《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黄梁梦》杂剧共15种。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

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

其中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

2、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

二、知识点拨1、内容结构:《观沧海》一诗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第三层(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想像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诗的附文。

《次北固山下》开头两句点题;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尾联借归雁传家书,点明主题。

诗词五首整体备课

诗词五首整体备课

诗词五首整体备课
以下是一个关于诗词五首整体备课的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3. 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五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诵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诗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欣赏:让学生欣赏五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词的主题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和默写五首诗词。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以上是诗词五首整体备课的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初中教案诗词五首

初中教案诗词五首

初中教案诗词五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每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2)学会从诗词的标题、作者、背景、意象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诗词。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思考,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诗词。

(2)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堂初始,教师简要介绍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标题,预测诗词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解决字词问题。

(2)结合诗词内容,填写学习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入手,深入分析诗词。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与诗词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背诵诗词。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诗词。

(2)写一篇关于这五首诗词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 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2. 知人论世,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3. 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这课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名篇,文字出神入化,意境引人入胜.有令人震撼的场面描绘,有稍纵即逝的感慨感悟,也有不同寻常的经历追寻.让我们继续沿着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漫游,领会独具风格的诗词魅力和韵味.第一首《使至塞上》王维一.导入新课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作者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如《山居秋瞑》,用细腻的笔触,勾画月照、泉流、竹喧、莲动等许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献给读者一幅清新秀丽、优美和谐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图。

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2.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四.理解诗意思考下列问题:1.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王维轻车简从,驾车经过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词精选》教材的第四章,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春》、《钱塘湖春行》五首诗词。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词,让学生领略古代诗人的风采,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提高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作者风格、文学价值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1)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

(2)详细解读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意象。

(3)通过例句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实践:(1)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选取一首诗词,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诗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解释五首诗词中的关键词语。

(2)分析五首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比较五首诗词的作者风格,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五首》2. 板书内容:(1)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

(2)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意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意象。

(2)比较五首诗词的作者风格,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1)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示例。

(2)作者风格比较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诗词作品,让学生自主阅读。

(2)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开展诗词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作者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不同诗词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及作者背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词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时代背景及诗词的基本情况。

3. 诗词讲解:(1)播放PPT课件,展示《静夜思》全文,引导学生跟随老师朗读。

(2)逐句解析《静夜思》,讲解诗词的韵律、意境及作者情感。

(3)以同样方式讲解其他四首诗词。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五首诗词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朗读、解析和分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部分:自行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宋诗词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诗词的、作者及韵律特点。

2. 在黑板上展示五首诗词的意境简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在讲解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重点和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确保段落衔接流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代诗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意境解析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4. 板书设计一、诗词的意境解析1.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帮助学生建立起诗词的视觉形象。

2. 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字词、句式、韵律等方面,分析诗词的意境美。

《诗词五首作业设计方案》

《诗词五首作业设计方案》

《诗词五首》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宁表达能力。

3.通过进修《诗词五首》,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大心。

二、教学内容1.《静夜思》2.《春晓》3.《登鹳雀楼》4.《将进酒》5.《水调歌头》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诗词五首》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进修(1)分段教学每一首诗词,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朗诵、背诵和赏析,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创作(1)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创作。

(2)指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宁表达能力。

4.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总结通过进修《诗词五首》,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理解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写作指导通过写作指导和范文欣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宁表达能力。

五、评判方式1.教室表现评判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朗诵表达、创作表现等。

2.作业评判评判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创意水平,包括诗词赏析、创作作品等。

3.期末考核通过期末考核,检验学生对《诗词五首》的掌握水平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创新,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潜力。

3.不息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五首》,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大心。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诗词五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课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 2课题24课《诗词五首》课型讲授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

2. 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环节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课程讲授《饮酒》(其五)一、释题导入: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将引导学生了解五首经典诗词,并结合适当的解析与诵读,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主要目标如下:1.了解五首经典诗词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五首诗词的基本韵律和字音;3.理解诗词的意境,感受其美感;4.能流畅、准确地朗读五首诗词。

教学内容五首经典诗词分别为:1.《静夜思》李白2.《登高》杜甫3.《咏鹅》骆宾王4.《悯农》李绅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这些诗词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言文学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五首诗词,可以增强学生的诗意文化素养,提高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2.每首诗词的背景与作者;3.每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每首诗词的特点与价值。

第二步:指导朗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朗诵五首诗词,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诵技巧:1.把握诗句节奏和韵律;2.注意读音的准确性和声调的抑扬顿挫;3.把握诗词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步:造句练习以五首诗词中的各个词汇/表达为基础,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至少3个包含诗词表达的句子,并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2.分组进行句子创作竞赛。

每个小组仅给出一个包含诗词表达的句子,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比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步:整体背诵让学生全班整体背诵五首诗词,包括背诵、朗诵和演讲。

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深入思考这些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对我们人生和生活的启迪。

第五步:单曲背诵与解读在学生掌握整体背诵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从中任选一首诗词进行单曲背诵,同时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补充诗句的韵律、字音、场景与表达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词的意境与美感。

教学反思在上述教学步骤中,我们除了让学生了解了五首经典诗词的背景、作者和主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感悟古诗词的美感与内涵,并提升了阅读、朗诵和写作能力。

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山西村》、《渔家傲》、《浣溪沙》教案

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山西村》、《渔家傲》、《浣溪沙》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一、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诗人唐代诗人刘禹锡2. 诗意这是一首描写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物的感情和思考。

诗人用“衰草连天”比喻了他自己和茅屋一样贫困和不幸,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宁无一事,忍为东篱折花”表达了他的豁达和乐观,愿意以平淡的生活来换取内心的安宁。

3. 课堂教学1.让学生欣赏这首诗歌,引导他们理解诗人的感情和思考。

2.阅读诗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带领学生了解有关唐代茅屋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

4.引导学生思考,茅屋破留下了什么,诗人的思想和感情是否能够给人们带来启示。

二、诗词《游山西村》1. 诗人唐代诗人王之涣2. 诗意这首诗歌描绘了画家王师涣在西山游玩时所见所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用绝妙的笔法描绘出了壮美的自然风光和迷人的田园风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3. 课堂教学1.让学生欣赏这首诗歌,引导他们理解诗人的感情和思考。

2.让学生感受和体会诗歌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

3.展示一些西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描绘西山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

三、诗词《渔家傲》1. 诗人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2. 诗意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渔家的自豪和自信,表达了他们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诗中“河畔”“潮平”,“月色”和“人长乐”,整首诗歌流露出自然和生命之美的震撼。

3. 课堂教学1.让学生欣赏这首诗歌,引导他们理解诗人的感情和思考。

2.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渔民”文化和它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3.让学生思考,“渔家傲”传达了什么文化和价值观。

4.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渔民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四、诗词《浣溪沙》1. 诗人宋代词人柳永2. 诗意这首词描写了美好的夜晚,柳永用词妙绝,把人们带到充满情爱的场景中。

词中“娟娟袅袅”“燕子楼空”“花月不须愁”,用偏僻幽静的河边风光幻化出春夜的恬静美好。

3. 课堂教学1.让学生欣赏这首词,引导他们理解词人的感情和思想。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24、《诗词五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_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

2、诵读的五篇诗词。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_ 过程与方法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或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

_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通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使至塞上》导语王维诗之宏大。

(一)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

2.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3.理解诗的意境、内容(1)《使至塞上》王维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

这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单车欲间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诗词五首十五从军征诉衷情第课时主备人吕贤长教研组长分管领导
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
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方法可
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
感和悟性。

学习难点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激情导入,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十五从军征
1、注音阿()冢()窦()雉()舂()羹()贻()
2、解词
完成导学案始阿冢累累狗窦狗窦旅葵羹贻
3、小组:讨论.探究写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4)、诗的写作特色什么?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5、填写诗句
写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写远望所见的句子是
写近看所见的句子是
写孤独悲伤的句子是
诉衷情
1、关于陆游
2、朗读背诵词
3、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4、、理解与欣赏
当年”二字说明什么?觅封侯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有何感情?
4、写出关于战争的诗句
写出陆游的诗句
学习讨论,
准备展示
学生展示,
总结提高
巩固练习填写诗句
《十五从军征》中写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写远望所见的句子是
写近看所见的句子是
写孤独悲伤的句子是
《诉衷情》写作者壮志满怀的句子是
拓展延伸
改写十五从军征
教学反思
课题诗词五首满江红第课时主备人吕贤长教研组长分管领导
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激情导入,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

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总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三、自学探究
学习讨论,
准备展示
学生展示,
总结提高
巩固练习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中“终破楚”指什么?这一句写
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
什么样的心情?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拓展延伸阅读秋瑾的作品
教学反思
课题诗词五首南乡子朝天子第课时主备人吕贤长教研组长分管领导
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体会蕴涵
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
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
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学习难点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激情导入,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南乡子
1、关于作者
2、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3、欣赏上阕词
(1)、作者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
(2)、作者问了两个什么问题?
(3)、眼前的风光和滔滔江水引起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4)、作者的心情如何?
4、欣赏下阕词
(1)、作者刻画了哪一个英雄人物?
(2)、借这个人物发表了什么议论?
5、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写两句辛弃疾的诗句名句
朝天子.咏喇叭
1、关于散曲和作者
2、读课文,说说这首散曲可分为几层理解?
3、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4、默写诗句
写吹之声的句子是
写吹之功用句子是
写吹之恶果句子是
学习讨论,
准备展示
学生展示,
总结提高
巩固练习《南乡子》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内容?
2.词的下阕抒发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朝天子》1、这首散曲以一个什么字贯穿始终,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2、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
能作简要分析吗?
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