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法创作中的墨法运用

合集下载

书法创作中的笔法、墨法与章法

书法创作中的笔法、墨法与章法

书法创作中的笔法、墨法与章法书法创作中的笔法、墨法与章法书法入门 2018-03-20 21:46:22书法创作中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技法,来增强和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因此技法运用得当与否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下面从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书法创作中的一些技法问题。

——笔法——笔法是任何一个书法作者都要进行学习并熟练掌握的基本技法,在创作过程中对笔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笔法具体地表现在点画、线条及提按使转上。

点画点画和线条是书法作品的基本元素。

小到单字的结体,大到整件作品的气韵都要依赖它们去表现。

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宜变化丰富。

点画变化丰富的作品犹如苏州之园林,移步换景,美不胜收,风光无限,引人入胜;点画单一者,则处处都是一般景色,并无二致,纵然极美,终究单调乏味,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王羲之《丧乱帖》点画千变万化,琳琅满目。

以“点”为例,全篇数十“点”竟无一雷同:或厚重,或轻灵;或斩截,或摇曳;或短促,或飞扬;或刚正,或柔媚。

不一而足,极尽变化之能事,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细观其他笔画,莫不如此。

线条线条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侧锋过多则失之浮滑,侧锋过少则易板滞不畅,了无韵致。

中锋是精神,侧锋是意趣。

精神正大方显格调高雅,意趣横生又能使人倍感精神。

颜真卿《祭侄文稿》颜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反映于翰墨,作书以中锋为主,凛然不可侵犯。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

”鲁公所作《祭侄文稿》中锋行笔,略略辅以侧锋,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

笔势雄浑,真气弥漫。

虽心情极度悲愤,情绪难以平静,错桀涂抹之处颇多,但纯以精神写之,刚烈方正之气跃然于纸上。

被历代书家奉为至宝,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今时更屡有呐喊鼓吹而欲将其奉为天下第一行书者。

书法用墨的九种方法

书法用墨的九种方法

书法用墨的九种方法书法用墨的九种方法如下:1、浓墨书法创作,一般以浓墨为主,因为浓墨与纸的对比度大,且在书家眼里,浓墨最见精神,特别是正体书的创作。

如篆书、隶书、楷书、似乎只有用浓墨才能表现出其力度和精神,从书法作品来看,的确有绝大多数的作品是用浓墨书写的,如宋人苏东坡,清人刘庸,就是用浓墨的高手,一般来讲,浓墨不仅在审美效果富神采精神,就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最好把握。

2、淡墨淡墨的概念与浓墨相对,并非是中国画创作中普遍使的淡墨的概念。

从审美趣尚上来讲,对浓墨与淡墨选择完全取决于书家的个人追求,从审美效果上讲,浓墨显得沉着庄重。

而淡墨则更适合表现清淡幽远的意境,明代董其昌喜用淡墨,他以淡墨追求清雅娴静的艺术风格。

近人林散先生最擅长用淡墨,林老的笔墨之作,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再加上他得益于黄宾虹先生用水用墨,又喜用长锋羊毫在生宣上挥写,故墨色层次丰富,“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不仅不缺乏神采,反而增加了一种深远朦胧的境界。

3、焦墨焦墨是指点画中的墨不仅浓重,而且极少水分,像干皴之笔,一般在书法作品中不大量使用,这是一种特殊的方法,用得好,有时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有浓淡变化,则效果更好!明代徐谓、清人虚谷擅用此法。

4、干墨是指点画中含水较少,但比焦黑要湿,尤其在行草书中,能时时出现飞白,增强书法墨色层次,富有表现力,如宋人米芾《虹县诗》、《蜀素帖》,黄庭坚草书,均有十分到位的干墨之法,相传东汉蔡邕擅长飞白书,果真如此,似亦以干墨之法为之也。

在实际的运用中,如有做到干而不燥,笔势通畅最好,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有“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论句,我以为就是对书法最好的表达。

5、湿墨与干墨相对,一般指点画中水分较多,用湿墨书法,点画可以有浑厚滋润而丰腴的“筋书”效果,但此法难于把握,尤其在生宣纸上,用不好就会见墨不见笔,肥厚臃肿成墨猪之病,故要慎用。

6、渴墨与干墨、焦墨属于同一墨法序列,但在表现程度和审美效果上,渴墨介乎干墨与焦墨之间,时见飞白之线条,用得好,亦有点睛之效果,常常用于行草书,篆书和魏楷也时用此法,用得好,有苍茫,老辣的艺术风貌,清人吴昌硕可谓这方面的高手。

书法 墨法

书法 墨法

书法墨法
墨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技巧和方法,它强调墨的运用和表现力。

下面是一些与墨法相关的要点和技巧:
1.墨色运用:墨法注重墨色的变化与运用。

可以通过调配浓
淡不同的墨水来表现出明暗、深浅、轻重等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破墨技法:破墨是一种常用的技法,通过有意控制墨的流
动和散开来表现出破碎、模糊、渗透等效果。

可以用干笔拓墨、蘸湿笔在纸上点、滴、抹、抖等方式进行破墨。

3.飞白运用:飞白是指书法作品中未墨的空白部分。

适当运
用飞白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增加艺术的韵味和空间感。

4.虚实结合:通过在作品中运用虚实相间、有节奏的线条和
墨迹,使作品的线条流畅而有变化,赋予作品更多的意境和审美情趣。

5.运用毛笔:墨法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的技法,而毛笔具有
吸墨、放墨、变线的特点,可以通过掌握不同的笔触和笔法,来表现出墨色的丰富和多变。

6.墨与水的平衡: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掌握好墨与水的比例
和平衡关系是关键。

过多的水会使墨色变浅,过少的水则可能造成墨色不流畅。

正确地调配墨水的浓度和使用适量的水可以更好地掌控墨的运用。

总之,墨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注重墨的表现力和变化。

通过掌握墨色的运用、破墨技法、飞白运用、虚实结合、毛笔运用等技巧,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

关于书法创作中用墨的思考与总结

关于书法创作中用墨的思考与总结

关于书法创作中用墨的思考与探索2020年12月14日用墨是书法学习及创作中重要的一个因素。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讲究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用笔筋、骨、血、肉的协调,而筋骨血肉也是靠水墨技巧的运用所表现。

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已。

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在书法中正确运用墨法,可丰富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和意境。

什么是“墨分五色”?在中国书画领域,“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颜色,即黑色,而是“墨分五色”,通过单一的墨色使画面产生丰富的浓淡干湿等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什么是“墨分五色”呢?概括地说,墨色有“干、湿、浓、淡、焦(黑)”五种,结合色度、饱和度的不同,可有丰富的变化。

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对比;“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对比,“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黑白二者形成对比。

各种墨色的特点如下:“干”墨中水分少,运笔中墨所含的水分或墨即将用尽时在纸上行笔形成的效果,涩笔力行、苍健雄劲,常用于国画中山石的皴擦,书法中的飞白或枯笔等,可产生苍劲、老辣的意境。

“湿”是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在书法中常用于涨墨笔法,涨墨即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

其妙处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在国画中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为浓黑色,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深入纸,具有凝重沉稳,浑厚朴茂,神采外耀的效果。

在国画中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暗面。

“焦”比浓墨更黑,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在国画中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历代书家无不深研墨法。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纸、笔、墨为媒介,以线条的运用为基础,以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为灵魂。

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墨的运用至关重要。

墨的浓淡、用笔的轻重、墨迹的湿润度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书法中的若干用墨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之美。

一、淡墨浓墨的运用淡墨浓墨是书法创作中常用的技法之一。

所谓淡墨,即墨色浅淡,笔画轻柔,给人以高远、悠远的感觉;而浓墨则有浓郁的变化,墨色浓黑,笔画饱满,给人以沉稳、厚重的感受。

书法家在创作时,可以根据作品主题和氛围的需要,灵活运用淡墨和浓墨,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例如,在描绘大山流水时,使用浓墨可以表现山的雄浑、水的奔涌,而在写意花鸟时,适当运用淡墨可以突出花瓣的柔嫩和鸟儿的轻盈。

二、厚墨薄墨的对比厚墨和薄墨的对比也是书法中常用的技法之一。

厚墨即墨色浓重,笔画厚重饱满,给人以阳刚有力的感觉;薄墨则相反,墨色浅淡,笔画细腻柔和,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受。

书法家可以通过运用厚墨和薄墨的对比,来表现作品中不同元素的特点和关系。

比如,在写字时,可以运用厚墨表现字的轮廓和块面,再用薄墨填充细节,达到形体与纹理的统一。

这种对比的运用,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三、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在书法创作中,点、线、面是构成作品的基本要素,它们的运用直接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书法家可以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与安排,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韵律的作品。

例如,在写字时,点可以用来表现墨迹的停顿和转折,线可以用来勾勒字的轮廓和造型,面可以用来涂抹填充字形。

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效果。

四、墨迹的湿润度的掌控墨迹的湿润度是书法创作中需要重视的一点。

墨的湿润度直接关系到笔画的展现和墨迹的质感。

湿润度过高,容易出现墨迹不清晰、扩散模糊的情况;湿润度过低,则会导致墨迹干涸,使得笔画的变化和丰满度不够。

因此,书法家在创作时要注意掌握墨迹的湿润度,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书法的章法和墨法

书法的章法和墨法

书法的章法和墨法墨法要讲究,变化很重要。

笔墨“浓、淡、干、湿、燥”形成书法的独特效果,墨色的运用,使得书法作品变化更加丰富,楷书墨欲干,不可燥;行草书以润取妍,以燥取险,润燥相宜;榜书要饱浓墨,一挥而就,浑厚大气,势在其中。

浓笔滞,燥则笔枯。

墨不深浸,深浸笔弱,墨饱宜快,墨少宜缓,忌一字一蘸。

用墨之道,在于润而不腻,有肉,枯而不干,有骨,可谓“燥裂秋风,润含春雨”,“浓不凝滞,淡不浮薄”,水墨调合,骨劲肉匀,血脉贯通。

不同的宣纸使用不同的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章法“精美出于挥毫,妙趣在于布白”。

书法线条美是单项美,字体美是个体美,章法美是整体之美。

古人云“章法是第一大法”,是对一幅作品的谋篇布局和统筹安排,是点画与点画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相映。

点画安排和字间、行间位置的处理妥当,虚实相生,参差变化,计白当黑,字映带而生,大小变化,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整体气韵通达。

笔画准确与否,决定结构形态的优劣,结构对比变化与否,决定章法的优劣。

章法的要领应该是意在笔先,意到笔到,笔随意行;量纸定字,决定字体,内容健康;首字领篇,末字压轴,同字异构,同旁异变;气运贯通,笔停势不穷,字完意不停,笔连、形连、笔断意连,灵动活泼,收放有度,随机应变;终篇收势,“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落款。

落款应是字古款今,文正款活,它可弥补正文的不足,署款好的作品会更精彩。

款无定法,要善于利用留下的空间,位置和语言文字要准确,简明清楚,体现哲理。

行书落款可适诸体。

款识分穷款和全款,题款有双题、三题和多题。

需要明确的是,题是款,款不能代替题。

题匾额有其严肃性,不能双题。

钤印能破除整篇作品的死板,起到使画面变化呼应和匀称平稳作用。

章不过三,大小适宜,善择形式,题款下两方印应一白一朱,两印间有一印之距。

从实践看,一幅作品挂在墙上远视,视角感觉两印间一印之距显得有点近了。

起首章,压脚章和腰章要盖在正确位置。

(33支部李凤臣服务一处提供)。

书法用墨法

书法用墨法

书法用墨法
书法用墨法是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蘸墨法:这是最基本的用墨方法,也是比较传统的用墨方法。

方法是先在砚台或碟子里蘸上适量的墨汁,然后依次在每个笔划中蘸上墨汁,让墨汁均匀分布在笔毛上,再在碟子或砚台上将多余的墨汁刮掉,最后进行书写。

这种方法能够让墨汁更好地附着在笔毛上,书写出来的线条更加均匀、流畅。

2. 破墨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墨迹上叠加不同的墨色,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第一遍书写的基础上,再蘸上不同颜色的墨汁,在原有的墨迹上重新书写一遍或数遍,使墨色逐渐叠加、渗透、融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3. 积墨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多次叠加墨色来形成厚重、丰富的墨迹。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第一遍书写的基础上,不断重复蘸墨和书写的过程,每次叠加的墨色可以不同,最终形成层次分明、浓淡相间的墨迹效果。

此外,书法用墨法还包括润墨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具体的书写内容和个人风格来决定,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书法作品中的用墨方法

书法作品中的用墨方法

书法作品中的用墨方法
书法作品中的用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浓墨:浓墨是最常用的墨色,也是书法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浓墨给人以厚重、饱满之感,能够表现出书法作品的气韵和神采。

在书写楷书、隶书、行书等正体书时,浓墨是最常用的墨色。

2. 淡墨:淡墨相对于浓墨而言,墨色较淡,给人以轻盈、清新之感。

淡墨适合表现行草书的流畅和飘逸,同时也能够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在书写草书时,淡墨也是常用的墨色之一。

3. 焦墨:焦墨是指墨色极深的墨色,其特点是浓重、干枯,给人以苍劲、古朴之感。

焦墨适合表现书法作品中的苍劲和古拙,也常用于题跋和钤印等。

在书写篆书、隶书等字体时,焦墨也是常用的墨色之一。

4. 干墨:干墨是指水分含量较少的墨色,其特点是墨色较浅,给人以轻盈、干枯之感。

干墨适合表现行草书的飞白和枯笔,也能够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在书写行草书时,干墨是常用的墨色之一。

5. 湿墨:湿墨是指水分含量较多的墨色,其特点是墨色较深,给人以滋润、丰腴之感。

湿墨适合表现楷书、隶书等正体书的圆润和饱满,也能够增强书法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书写正体书时,湿墨是常用的墨色之一。

以上是书法作品中的几种主要用墨方法,不同的用墨方法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和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用墨方法能够使书法作品更加生动、有韵味。

书法创作中的墨法方法

书法创作中的墨法方法

书法创作中的墨法方法中国书法艺术历来讲究“四法”,即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

墨法,即用墨方法。

古人有“不知用笔,安知用墨”,“字字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等论述。

正是说明墨法在书艺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运墨而五彩具,是为得意。

”晋人书法重于对笔法的追求,对用墨的关注则重于入纸度,王羲之为使笔毫挥洒自如,故“用笔着墨,下过三分,不得深浸。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

”可见,墨法不仅仅是形成书法血肉之灵魂的体现,同时也是书法艺术之精神能得以彰显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其余“三法”一起共同构筑着书法艺术之美的真谛。

墨法有“七墨”、“六色”和“五彩”之说。

“七墨”:指焦、浓、重、淡、清、渴、宿;“六色”:指墨、浓、湿、干、淡、白;“五彩”:指浓、淡、润、渴、白”。

具体而言: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润可取妍,渴能取险,白知守黑。

现就一般常见墨法谈之,即“五彩”的应用。

1、浓墨含义:浓墨是书法创作中最主要的一种墨法。

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下笔用力,肌肤之力。

”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墨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

适用: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

篆、隶、正、行,诸书创作皆宜使用。

详解:浓墨色彩深沉缥缈,光彩黝然,写在白纸上黑白分明,极其醒目,浓墨又会使字迹清晰饱满,加之墨色发亮,历来为书家所喜用。

宋代苏东坡用墨如糊,并要求“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

”观东坡书法,多以浓墨书写,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深厚朴茂之中更显空灵。

清代刘墉书法喜用浓墨,被誉为“浓墨宰相”。

浓墨在传统哲学范畴中属阴阳两极中的阳,故此浓墨作书较能表现出雄健刚正的内蕴气度。

当书者需要表达一种端严、激越、高亢的情绪时,选用浓墨作书,就可以促成这种意境的表现。

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书法用墨技巧略谈

书法用墨技巧略谈

9漫笔用墨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书家所重视。

明董其昌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述书下》中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

”由此可见,历代书家对墨的运用与研究。

用墨不外乎浓淡干湿几种,而具体用起来是有技巧的。

一、浓墨浓墨是最重要的一种墨法。

书法创作一般以浓墨为主,特别是篆书、隶书、楷书的创作,只有用浓墨才能表现出其力度和精神。

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艺术效果。

在实际书写中,浓墨也最易把握。

清代刘墉有“浓墨宰相”之美誉,他博通经史,临帖功力极深,正是在丰腴、厚重方面见其真力弥漫。

二、淡墨淡墨与用水的技巧密切相关,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近代有不少书家喜用淡墨,用得好自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清代王文治善用淡墨以表现萧疏秀逸之神韵,有“淡墨探花”之美誉。

三、涨墨涨墨,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

然而涨墨之妙,在于保持线条基本形态的同时又有朦胧的墨趣,使线面交融。

若以宿墨书写,水分从点画中分离渗化出来,笔画清晰,有骨有肉,则另有一番情趣,如明末清初的王铎对涨墨的运用就达到出神入化之境。

四、渴笔和枯笔渴笔,指笔中淡墨所含水分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枯笔,则指笔中浓墨所含水分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

前者由于水的作用苍劲中见润泽,后者由于浓墨的作用苍劲中见老辣,二者皆易出现飞白效果。

东汉蔡邕创“飞白书”,后人很自然地将这种笔法运用于行草书中,笔毫平铺或翻绞于纸上,运用笔力和速度产生一种自然的效果。

五、湿墨湿墨是指笔中含水多,写出的点画丰腴。

倘若笔力不足,运用湿墨时会出现见墨不见笔、有肉无骨的现象。

墨法技巧颇多,清笪重光说:“磨墨越热,破水用之则活;蘸笔欲润,蹙毫用之则浊。

”康有为也总结道:“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

”除了水墨变化的技巧外,蘸墨次数及蘸一次墨所写字数的多少形成的由浓到枯的节奏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墨法技巧之一。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浓墨、淡墨、焦墨、宿墨、涨墨、渴墨等墨法的运用:这些墨法可以根据个人
的审美趣味和创作需求进行选择。

浓墨、淡墨、焦墨等墨法可以通过控制墨的浓度、笔的干湿度以及蘸墨的多少来表现不同的效果。

宿墨、涨墨、渴墨等墨法则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如宿墨要先用清水将笔洗净,涨墨要注意控制水分,渴墨要注意行笔的节奏等。

2.用水的控制:用水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水分的多少会影响墨的浓度
和书写的效果。

在写行草书时,要尽量让水与墨在纸上自然渗化,根据需要控制水分的多少和笔的干湿度。

在写篆书、隶书等静态书体时,要注意保持笔的湿度适中,避免出现墨色过淡或过浓的情况。

3.蘸墨的方法:蘸墨的多少也是影响书写效果的重要因素。

蘸墨过多容易造成墨
迹过浓,蘸墨过少则会导致墨色过淡。

因此,蘸墨时要适量,根据需要蘸取适量的墨汁。

在书写行草书时,蘸墨可以稍微多一些,以增加笔触的变化和流动性。

在写篆书、隶书等静态书体时,蘸墨要适量,以保持笔触的清晰度和墨色的均匀感。

4.调节笔锋:笔锋的调节也是影响书写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
调节笔锋的角度和湿度,以适应不同的书写需求。

在写行草书时,可以适当调整笔锋的角度和湿度,以增加笔触的变化和流动性。

在写篆书、隶书等静态书体时,则要注意保持笔锋的稳定性和均匀感,以获得更好的书写效果。

总的来说,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可以逐渐掌握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

探秘古代书法用墨技巧

探秘古代书法用墨技巧

探秘古代书法用墨技巧古代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凝聚着古人对文字的崇敬与追求。

在书法创作中,墨的运用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墨,以其独特的纹理、浓淡变化和精湛的水墨技巧,为书法作品增添了一种深邃而内敛的韵味。

本文将探秘古代书法中运用墨的技巧,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

一、墨的选择与准备在古代书法创作中,选择合适的墨是非常重要的。

古时人们大多采用砚台研墨的方式,精选坚硬细腻的墨砚,并用水轮或硬物与砚台磨墨,以均匀混合墨汁。

当墨砚中的墨浆质地达到所需的粘稠度时,方可使用。

二、墨的含墨技巧古代书法家在使用墨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含墨技巧,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最常见的含墨技巧包括:饱墨、均匀涂抹、截墨和点墨等。

1. 饱墨在书写之前,书法家会将毛笔浸入墨汁中,并稍加压力,以保证墨汁充分渗透到笔尖。

饱墨后的笔尖能更好地掌握墨量,使得作品的线条更加丰满饱满。

2. 均匀涂抹在将墨抹于纸面之前,书法家通常会用纸巾或者吹气等方式,将毛笔上多余的墨汁抹净,以保证墨的均匀分布。

这一步骤尤为关键,能够确保书法作品的线条平稳流畅。

3. 截墨截墨是指在墨汁尚未完全干涸之前,用湿度较低的笔刷或毛笔蘸取出墨。

这样可使墨汁由厚到薄,形成线条的阴晦明暗和变化。

4. 点墨点墨是用毛笔先在墨汁中沾取墨汁,然后在纸上轻点,以形成墨点。

点墨行文将文字或图画与墨汁分离,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同时,点墨也可以用来修饰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使其更加协调和美观。

三、墨的质感表现古代书法家善于利用墨具的质感来表达作品所要传达的内涵。

墨的线条易于干涸,书法家常用线条的干湿变化来巧妙地表现文字的粗细、明暗和力度。

比如在写山石、树木等物象时,常用墨多水少,线条较润的墨法,以体现出物体的坚实感和灵动感;而在写丝线、枝叶等细节时,则采用墨少水多,线条较干的墨法,以突出其细腻和轻盈的特点。

四、墨的运笔技巧书法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笔自由,因此书法家在运用墨的过程中,注重笔画的韵律和变化。

书法中墨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书法中墨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书法中墨的使用方法有哪些书法中墨是很常见的,那么你知道墨应该怎么使用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书法中墨的使用方法,来欣赏一下吧。

书法中墨的使用方法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

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

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

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

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

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

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乾燥。

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书法中墨的种类1.松烟墨墨名。

燃烧松树枝取烟,经过漂、筛,除去杂质,配以上等皮胶和麝香、冰片等加工制成,名“松烟墨”。

这是我国较早的制墨法,宋赵希鹄《洞天墨录》云:“古墨惟以松烟为之。

”明罗颀《物原》中载: “刑夷做松烟墨。

”明杨慎云:“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若以松脂为炬取烟,二者兼之矣。

”松烟墨,质细色润,不带油腻,易于附色,适宜于画工笔画。

实用丨解读书法创作中的那些“墨法”

实用丨解读书法创作中的那些“墨法”

实用丨解读书法创作中的那些“墨法”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喜欢书法,临习书法的人不少,那么在临习书法的过程中,该如何入门呢?说到书法,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墨法”,书法是用毛笔,蘸取“墨”在宣纸上写出的字。

除了我们使用的毛笔和宣纸外,“墨”的使用也是非常的关键的。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墨法”的那些事儿吧~ 墨块墨汁在写书法中,我们常用的就是墨块(也称墨锭、墨条)和墨汁。

相对墨块来说,墨汁更便于携带,书法中也更为便利。

而墨块,在使用时,需要在砚台滴水研磨后才能使用。

当然如果我们只是用来日常的练习,墨汁就可以了。

如果是想要参展或对作品质量较高的话,准备一块好的墨条还是很有必要的。

书法中的“墨法”浓墨——正体字书法正体字一般指的是楷书、隶书等“正规的字体”的字,和它意思相反的就是“异体字”了。

在书法中,书写“正体字”的时候,多用浓墨来表现其力度和精神。

清代的“宰相刘罗锅”(刘墉)就善用这种书体,因此世人多称他为“浓墨宰相”。

淡墨——用来表现书体的灵动清雅悠远说到淡墨就不得不提明代的大书法家董其昌了,在他的很多经典作品中,都可见淡墨书法身影。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淡墨,将会让为作品增色不少,淡墨可用来表现其作品的清雅、悠远的意境。

焦墨——多用于画中在中国传统书画作中,可以常见到焦墨的技法使用,在书法中如果可以掌握这项技法,亦可为作品增色。

干墨——行草书中的飞白体在很多的行草书作品赏析中,我们都能看到干墨技法的使用,也是我们常说的“飞白体”,这种技法的使用,可以让作品更富张力,墨色层次分明。

值得一提是除了很大大书法家们钟爱“飞白体”,我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也擅书此书体。

湿墨——慎用与干墨相对,点画可以有浑厚滋润而丰腴的“筋书”效果,但此法难于把握,尤其在生宣纸上,用不好就会见墨不见笔,肥厚臃肿,故要慎用。

渴墨——具有苍茫,老辣的艺术风貌渴墨介乎干墨与焦墨之间,时见飞白之线条,用得好,亦有点睛之效果,常常用于行草书,使用得当具有苍茫,老辣的艺术风貌。

书法中的墨法技巧

书法中的墨法技巧

书法中的墨法技巧
嘿,你问书法中的墨法技巧啊?那咱就来聊聊。

书法里的墨法可有意思啦。

首先呢,得会调墨。

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

太浓了,写出来黑乎乎的一片,像块黑炭;太淡了呢,又没啥颜色,像没吃饱饭似的。

得调到刚刚好,就像做菜放盐一样,得合适。

然后呢,要会掌握墨的干湿。

湿墨写出来会有点晕染的效果,就像下了一场小雨,有点朦胧美。

干墨呢,写出来很干脆,有力度,就像个硬汉子。

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来选择用湿墨还是干墨。

还有啊,要会用墨的浓淡变化。

写一个字或者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从浓到淡,或者从淡到浓。

这样会让字有层次感,就像一座山,有高有低,有深有浅。

另外呢,可以试试在墨里加点水或者酒啥的。

加了水,墨会变得更淡更柔和;加了酒呢,墨会有点特殊的味道,写出来的字可能会更有韵味。

不过可别加太多哦,不然就成一摊黑水啦。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我去看书法展览,看到一幅作品,那个字写得可漂亮了。

有的地方墨很浓,黑得发亮;有的地方墨很淡,像一层薄雾。

而且湿墨和干墨搭配得也很好,让人感觉这幅作品很有生命力。

我就想,这作者肯定很会用墨法技巧。

从那以后,我自己写书法的时候也试着用这些技巧,虽然还比不上人家大师,但也有点进步啦。

所以啊,书法中的墨法技巧很重要哦。

好好掌握这些技巧,能让你的书法作品更有魅力。

书法的“墨法”谈

书法的“墨法”谈

书法的“墨法”谈书法的墨法好多人听过或者干脆不去想。

其实书法作品是有字法、笔法、墨法、章法和钤印五大块组成。

而墨法和钤印是最被人忽视的。

什么是“墨法”? 书法中墨发法其实就是是否会调墨用墨。

墨分为'五色”之说。

墨“五色”指的是水调墨色而产生多层次的浓淡干湿涨变化以反映书者创作之情,而产生的人墨笔合一艺术境界。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记载:“运墨而五色具。

”“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入“白”,合称“六彩”的。

书法中的“墨法”就是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

书法很重视调墨,调墨离不开水。

水代表是“无”,墨代表是“有”。

水至无色,墨至纯,阴阳交替。

书法表现就是要在水和墨这“两端”的交融变化中,来展现那墨气的流动聚散,展现书者的节奏与力量,以及在纸面上形成空间深度。

“书法调墨”是有水笔墨交融。

看多了好多国展失败品,好多作品都是不会用墨。

关键是怎样“蘸”和“调”。

“墨分五色”的观念进入书法之后,书法的墨色变化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富有内在节奏感和层次感的水墨洇化,在墨气氤氲之中展尽大千世界的奥秘。

书法中讲究“一团墨气纸来”,气不可见,而墨色的变化,帮助了气感的视觉化和丰富化,使不可视变为可视。

毛笔能表现力量与节奏,笔力是含于内的,没有长期的书法笔墨体验不容易感觉到;而墨的氤氲变化,可以在瞬间展开一个生气流动的世界,使气形之于目,引起强烈的审美愉悦。

笔者在读研究生的时候。

问过好几个老师两个问题:1、墨法的技法是什么。

2、为什么老师你临摹只用真迹和拓片,印刷品为什么不用。

老师们都笑而不答或者讲的玄乎不已。

后来,我发现老师在写字的时候在旁边总会找个水盂。

写的时候会在笔尖点水,再去砚台里蘸墨或者舔墨,再去写。

后来我学习了国画后,终于明白了,墨法就是“点水蘸墨”,让纸水墨相互交融。

其次没有水,纸的阻力很大,水就是“机油润滑”。

水,产生五色亦是润滑。

懂墨法就是要在实践中理解“点水蘸墨”技法,形成自己的墨法。

浅析王铎书法墨法的运用——涨墨法

浅析王铎书法墨法的运用——涨墨法

浅析王铎书法墨法的运用——涨墨法
【小知识】
纵观王铎留存至今的立轴行草书作品,发现王铎用墨十分大胆,这种大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涨墨的部分,也有数字相连的飞白,涨墨与飞白相对比所形成的艺术效果十分抢眼。

王铎的墨法影响更加深远,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涨墨法”,王铎的“涨墨法”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的墨法运用上来讲,也是极为成功的。

涨墨法确实能够给观赏者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墨法在与王铎同时代的调和,再根据章法或者用笔的需要,使墨能够明显地超出笔画之外。

这些略微失控的肆意流淌的墨,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墨团,加上王铎本人的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调整,使得这些涨墨的地方形成了块面的效果,与其他地方相对比,虚与实的关系就出来了,而且这个关系的对比很强烈。

如下图所示,我们第一眼看到王铎的这幅作品便会被那些涨墨所形成的墨块所吸引,然后便会注意到那些黑色的墨块与自然书写所造成的飞白所形成的对比,这样的作品毫无疑问是抓人眼球的,是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而且显得比较自然,都是毛笔蘸满墨然后书写到没有墨,然后再重复这个动作,这样显得既生动又自然。

但是对于王铎的涨墨法笔者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尽管涨墨法有很多好处,但是涨墨法与正常的书写不同,存在着不可控制性与不可预见性,如果不能合理地运用,便会烂俗不堪,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如果要使用涨墨法,一定要谨慎。

附·王铎书法作品
【文◎李遵炜(硕士研究生)】。

写书法的用墨技巧

写书法的用墨技巧

写书法的用墨技巧写书法的用墨技巧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内涵和传统功力的深厚外,往往还由于其技巧运用的得当,所以用墨十分重要,下面就来看看写书法的用墨技巧吧!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特技的运用,应该是在不违反书法总体的创作原则为前提的。

如使用毛笔、宣纸而不是别的,也许更明确地强调的就是必须是使用毛笔一挥而就的。

这是一个极为严格且严肃的前提,不容动摇。

因此,书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笔(其中包含沾墨、运笔)、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浓淡墨、使用胶水和白矾水、使用颜料色彩等)、用纸(其中包括残破法、折皱法、重叠法)这三个方面。

用墨的特技古代书法用墨比较单调,比较多的是枯润变化,这与古代只使用墨块磨墨和墨的质量有关。

此外,从书法作品传递的媒介看,古代没有像今天的展厅,其作品大多是自娱、或赠送,没有像如今展厅洋洋大观精华汇萃的作品展。

这些,都影响了书法在墨的运用上的艺术的追求。

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开阔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墨的运用在艺术试验实践中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浓淡墨的运用技巧书条作品中的枯润、飞白等变化,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

浓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着色度不同,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浓淡相间的墨意。

浓淡墨的运用,关键在于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

蘸墨有二法。

一是蘸水,后蘸墨,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撇至五成湿,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马上进行书写;二是先用笔蘸墨,然后快束蘸水,即刻书写。

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而书法绝不能复笔,必须是一挥而就,再就是运笔速度比较快,不容犹疑和迟滞。

写时还须用旧宣纸和废宣纸及时吸干,以免出现"墨猪"。

如果是书写大幅字,笔划粗大,可用小笔沾墨抹上大笔上,使水墨相间的层次更多。

浓淡墨的运用不仅增加了少字书法作品中字的艺术感染力,在条幅中运用,效果也很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书法创作中的墨法运用
作者:王运来
来源:《颂雅风·下半月》2019年第01期
摘要:在书法创作当中,墨法的运用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被书法家们所重视。

墨法与书法中的笔法、字体、行气等彼此交融,构成了整体的脉络。

然而,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仍有更大提升空间,书法家或学习者们在谈到墨法时,总能说说一二,但通常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

人们在书法创作中,通常只是使用单一的墨法,缺少多样化的运用,在创作实践中鲜有多种墨法综合运用的成功案例。

本文对多种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一定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书法创作墨法运用
一、浓墨
浓墨法是众多墨法的基础和根源,书法由墨加水经笔在纸上呈现,而墨色浓淡的变化既可通过墨和水在本源上控制,又可在笔和纸上下功夫。

其中,最浓重的墨是书法创作中最根本的颜色。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黑”,也有人加上“白”,合称“六彩”,但无论怎样变化,却也须得有这最浓重的墨色,才能演化出黑白世界的万千颜色。

书法中墨色的浓淡深浅,实际上也是不同墨色之间的对比所形成的。

因此,一幅书法作品中必须要有一个最深浓的墨色作为基调,方能衬托出其他墨色的深浅浓淡。

同时,由浓墨法写出的书法作品,往往精气神极佳。

以《寄扬州韩卓判官》一诗为例,全诗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笔者在构思之时,为了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对故人旧景的思念之情,选用了长锋兼毫的毛笔,以浓墨法为主,七分墨三分水,在行笔之时追求流畅而不失灵活,主要采用濃墨法,同时也加入了少量枯墨,在“凋”“箫”二字上体现地更为明显,不仅与整体的浓墨形成了微妙的对比,也切合了该诗的意境,增强了整幅作品的感染力。

浓墨法为墨法之基础,但如果只用浓墨法,作品会显得平淡而少于变化,需要更多的墨法来配合,才能凸显出黑与白的关系,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枯墨
枯墨法是将笔上浓墨写到墨水慢慢耗尽时,就着笔中残余的一些笔墨继续进行书写的一种墨法。

“于浓墨、淡墨之间,运以渴笔,视若枯燥,意极华滋。

”在书法作品中,同时运用枯墨法和浓墨法,可以在纸上起到鲜明的对比作用。

落笔之时,墨浓而重,随着水墨在书写过程不断消耗,这时就可以使用枯墨法继续书写,呈现出一个水墨自然消耗的渐变过程。

枯墨法在整幅书法作品中能够起到调控节奏、对比黑白的作用,但运用的难度也比较大,笔上的墨水越少,就越容易散锋,越难以行笔,想要形成麻点般的线条时需得降慢速度,但过慢的话,又会
导致起笔与收笔的地方过重,而中间轻浅,大大影响作品的美观性。

因此,枯墨法的运用还是需要大量的练习。

此外,枯墨法的运用还需要考虑不同的书法特点,以隶书为例,其行笔速度较慢,在运用枯墨法的时候,节奏就更要稳中缓慢,利用笔上水墨的自然变化乘势而下,随着水墨的逐渐消耗与枯竭,自然而然地呈现出“蚕食桑叶”般的线条。

总体来说,在使用枯墨法的时候时,相对于整体作品的节奏来说要稍慢一些,行笔时要努力使笔锋处于聚拢状态,以呈现出其美感与力量感。

三、淡墨
淡墨法一般做法是将浓墨加水而淡,在调和墨汁的时候加入大量的水,或者在笔蘸取墨汁之后,再用笔尖蘸上一些清水,从而呈现出一种“浅淡”的效果。

水的质量比较轻,如果水加得过多,就会致使行笔时手感比较轻飘,不易掌握节奏感,且容易使字墨色过浅而显得平淡无味。

因此,在淡墨法的运用过程中,对水分的控制十分关键。

为了不让淡墨部分显得过于轻飘,可用重墨书写其他的字压住淡墨的“薄”,可先蘸浓墨书写,行至水墨枯竭之时,以笔尖蘸取清水,落笔成淡墨,形成整体浓墨,局部明显淡墨的结构。

四、涨墨
涨墨法是指笔上所含的水和墨较多的情况下在落笔书写时,墨超过了行笔的痕迹向外扩展。

在使用涨墨法的时候,行笔速度不能太快,书写者需要沉着冷静地进行书写,动作要清晰、坚定,起笔、行笔、收笔均要到位。

涨墨法自然地表现出了书写者的个性与创作之时的心理状态。

在使用涨墨法时,书写者大可一气呵成,在纸上呈现出墨水自然流逝状态,形成墨色流动的效果。

以涨墨法写就的书法作品,往往对比更强烈,层次更丰富,且具有更加浓烈的抒情性。

欣赏者可以从书法作品当中,看出作者如何落笔,何时蘸墨,水墨在纸上如何消耗直至枯竭,从而感受到整幅作品的节奏感和美感,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的墨色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书法创作在墨法上的运用应该更加丰富。

在书法作品中,不同墨法的运用可以让笔法呈现出现的效果更加多样,使书法作品更具感染力,但墨法在书法创作中要以笔法为依托,不能一味追求墨法技巧的呈现,而是要以书法作品的平衡、自然作为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文静.书法“墨法”之演变[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7(02):10-11.
[2]朱友舟.“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书法墨法浅论[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09):115-119.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体育会展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