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书法之美的清晰性

合集下载

楷书字体的实用性与美观性

楷书字体的实用性与美观性

楷书字体的实用性与美观性楷书字体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端庄、稳重的笔画形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印刷、广告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以楷书字体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为切入点,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楷书字体在书法艺术中的价值楷书字体作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备受赞赏。

楷书字体以其清晰、稳重的笔画特点,在书写文字和书法创作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字形规整,笔画优美,使得书法作品更加具有审美价值,能够打动人心,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楷书字体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使得它成为书法学习中的基础和参照。

二、楷书字体在印刷和设计中的应用1. 印刷领域楷书字体因其辨识度高、清晰易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印刷业。

它不仅适合于书籍、报纸、杂志等文字印刷,还常用于名片、各类证件等的印刷。

楷书字体的使用可以增强文本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使得文字更加规范、整洁。

此外,楷书字体在海报、广告等视觉设计中也能够起到独特的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感和美观性。

2. 设计领域楷书字体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在商标设计中,楷书字体常被用于高档品牌的标识,显示出其传统与典雅的特点。

在包装设计中,楷书字体的运用可以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

此外,在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楷书字体也常出现在宣传册、名片、广告等设计元素中,起到独特的装饰和视觉效果。

三、楷书字体的优势和不足1. 优势(1)清晰易读:楷书字体的字形规整,笔画清晰,使得文字更易辨识和阅读。

(2)稳重大气:楷书字体具有稳重大气的艺术风格,适合于传达权威和稳定的信息。

(3)文化内涵:楷书字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用时能够使作品更具艺术品位和文化底蕴。

2. 不足(1)复制难度大:楷书字体的书写要求较高,对于不熟悉字体笔画的人来说,复制和书写较为困难。

(2)创新性有限:由于楷书字体的规范性较高,要求字形规整,因此在创新和个性表达方面的空间有限。

浅析经典书法之美的清晰性--读马斌先生《书法观典》

浅析经典书法之美的清晰性--读马斌先生《书法观典》

浅析经典书法之美的清晰性——读马斌先生《书法观典》嵇绍玉【摘要】模糊与清晰是一对矛盾的哲学范畴,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传统审美中,一般都认为书法之法是模糊的、朦胧的和抽象的,但模糊因清晰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之美又是十分清晰的、具体的和直观的,这来源于书法清晰的笔法、墨法、结构法和章法,来源于书家的学养和个人品性,也来源于时代境遇和书法风格。

马斌先生的《书法观典》中就对此观点有所体现。

【关键词】模糊;清晰;审美距离;时代境遇;风格【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9-0040-03【作者简介】嵇绍玉,江苏省盐城市教育局初教处(江苏盐城,224000)处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一诚然,书法艺术中的许多审美特征具有朦胧性、模糊性和思辨性,使得审美外延无限扩展、内涵异常深邃,与清晰、准确和客观审美保持着一定距离。

但没有清晰也就无所谓的模糊,缘此,书法审美许多特征又是直观、具体和可感的。

譬如“神韵”这一审美范畴,一直被艺术家们界定为书法审美模糊性最集中的表现。

表面上看,“神韵”是指飘飘忽忽存在于人的心思与情绪中绵延如缕的味道,剪不断理还乱,呈现朦胧的印记,但是,这种印记却又是十分清晰直观的,确实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明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

”就是指艺术创作要重视形外之意,“文已尽而意有余”,“神韵”便出现其间。

从这个层面讲,“神韵”十分具体直观,处于更高层次且明白清晰的审美境界。

同样,书法审美中,还有如“雅致”“风骨”“意象”“意境”“隐秀”等等,也都具有清晰这一特征。

唯有清晰才使得书法艺术的审美系统全面、翔实与丰赡。

马斌先生的《书法观典》正是用简练而流利的文笔,记录清晰的书法之美。

其实,书法欣赏根本问题是发现与展示美的问题,美无处不在,它或附丽于书法作品,或孕育于相关理论,或存在于书家品性与时代风范。

浅析中国书法里的美学特征

浅析中国书法里的美学特征

书写形式 , 还在 于他的 内在韵 味 、 作 者的内心情感世 界和 当时的 时代 特征。
3 无声之音 , 无 音 之 乐
书法 的节 奏美表现在 它具有一种韵 律性 , 它 的字体 大小 、 结 构分布都 与提笔书写 的提 、 按、 顿、 收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 每 一笔每 划 都有 着轻 重缓 急 。就像 一 首歌 似 的 , 有着 节拍 、 停 顿和 起 伏 。与此 同时 , 书法的节奏感 还与其运笔 速度 的轻重 缓急有关 , 若是书法都 是按照 同一 速度 , 同一劲道匀 速前进 的话 , 则 必然会 1 依 托 自然 。 表现情感 丧失 自己的韵味 , 变得 如清 水般淡 而无 味 , 丧失其 艺术感 染力 。 跌宕起伏的笔画和其 中所蕴含 自然美是 书法的本 质特征 , 它源于人们对 自然和人们心灵本 书法正是 由于其淡浓相间 的色泽 , 质的探究 。书法是 在象形文 字的基础上演变 出来 的 , 它以象形符 的超凡 脱俗 的韵 味使其 “ 木 秀于林 ” , 让人有 了一种 “ 余 音绕梁 , 的感 觉。书法节奏 的美一是体现在它笔画书写 的变化 号为底蕴 , 糅合 了声符后成为 了人们交流 的最基本的符号 。而象 三 日不绝 ” 形符 号是在人们对 万物观察 的基 础上 表现 出来 的 , 是人们对事物 上 , 另一个便是 它的线条美。线条是书法创作 中的基本元素 。对 的一个 较为直 观 的表 现 。文 字历经 了从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 线条书写力度 的把握 , 对线条厚度 的掌握还有其快慢 、 浓淡 、 枯 温 书, 草书 、 楷书的数次演变 , 但仍然不失根本 , 由此也 可看出 , 我 国 及 上下 衔接和情 感韵 味等更 为深层的理解都 会使得 书法带给人 的文字具有 自然性和情感性 。 们不 同的感觉 。点如海涛 翻涌 、 画有起伏平折 ; 用笔中锋 , 在平 面 古人创 造了“ 毛笔” , 这在 当时成为 了人们 书写 、 保存知识 的 上 塑造立体感 , 使其具 有雕塑美 ; 集点 画而成字 , 结构 紧凑 、 重 心 工具 , 也使文字上生成艺术成 为了可能 。书法艺术源 于 自然又表 明确 , 使其具有造型美 ; 集 字成 章 , 错落有致 , 疏密有当 , 使其具 有 现 自然 , 他没有 一般艺术表 现形式的矫揉造作 、 故 弄玄虚 。在庚 整体美 ; 行草似断非断 , 在纸间飞扬 , 楷 书中规有 据 , 大气 自成 ; 行 流 畅 自然 。之所 以 中国的 书法艺术历 经千 载而 不 肩吾 的 《 书品 》 曾经说 到 书法 艺术要 表现 其 自然美 、 天然 美 , 需 书行云 流水 , “ 学者 鲜 能其体 , 窥者 罕得 其 门” , “ 凝神 化之所 为 , 非 人世 之所 断 , 一 个重要 的原 因便 是 由于它具有节奏 的变化 , 能给人带来 一 学” , 因而要让其尽可能地展现 自我 。苏东坡先生 曾在著名的《 书 种 心灵的起伏 。 ( 黄子思诗集 ) 后》 里 面称 赞钟繇 、 王羲之 的书法具 有“ 萧 散简远 , 4 层林尽染 。 感受意境之美 意境指的便是情与景的统一 。情 , 便是指人的思想感情 ; 景, 妙在笔 画之外 ” 的特点 , 这也说 明了其 书法具有意蕴性和 “ 道法 自 然” 的感觉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 平淡天真 ” 论 是书法界又一代 便是指事 物的艺术境 界。思想与 艺术 的融合是 指两者 的相互结 表性 观点 , 他追求在平淡 中表现 出书法的美 。书法的 自然美一方 合 , 有机 的融合 成一个整体 。一个好 的书法作 品 , 他所要 求的情 面表 现在其独 特的韵 味和它 的比划构造 , 另一方面便是 由于其独 景结合并 不仅仅是情 与景的简单结 合 , 更 是他们 的相 互辉映 , 使 特的书写材料 。 “ 惟 笔软则奇 怪生焉” 是对书法工具的生动概括 。 得书法可 以在这之 中得到升华 。 书法 的意境 同诗词歌赋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 他们都是在情与 由于毛笔 的柔 软性使其具有 变化 多样 的书写方法 和笔 画技巧 , 再 加上宣纸 的吸水 和略微 的晕染 性 , 使 得书法具有 了“ 万缕 云烟笔 景 的基础上表现一种艺术情感 。但他 与诗词 歌赋 又有 所不同 : 诗 词是一种语言 的表达 , 而书法在其基础上又有 了笔墨 的勾勒和视 下生 , 山间沟壑 自然成” 的效果。 2 书为心 画。 笔 由心 生 觉 的体验 , 在给人们带来语言的美感 的同时让人们有 了视觉 的享 感受 笔墨 的韵 味。书法通过 文字使得诗 文与线条相互 交织 , 在《 书谱》 中, 孙过庭谈及 王羲之时 , 有诸多 的感 慨。他说从 受 , 王羲之 的书写 中便可看 出他当时 的心理 状态 , 当王羲之写 《 乐毅 给 人一种视觉 与心灵 的冲击。 论》 时, 闷闷不乐 、 心情灰 暗 ; 在写《 黄庭经》 时感觉心旷神怡 、 内心 5 总 计 书法是情感 性与线条相互 交织的艺术表现形式 , 他通过线 条 愉悦 ; 在写 《 太师箴》 时感慨世事无 常 、 人生多变 ; 在《 兰亭序》 中则 是思绪飞扬 。由此也可看 出, 不同的书写内容有着不 同的情感 体 的变化表现情感 , 带给人情感 的熏 陶。它 的艺术价值不 仅体 现在 现 。写到快乐之事必然心生喜悦 , 写到悲伤 的事 时也会 陷入悲 伤 过 去 , 对于现在及 将来都有 着很 大的影 响 , 我们 也应去不 断地探 之境 。在《 翰林 要诀 ・ 变法》 中, 陈绎将书法家 的情感 表现 与书法 究 发 现 。 的关 系做 了一个详细的解释 , 说其 “ 情, 喜怒哀 乐 , 各有分数 。喜 则气和而字舒 , 怒则 气粗而字险 , 哀则气郁而字敛 , 乐则气 平而字 参 考 文 献 : 丽 。情 有轻重 , 则字之敛舒 险丽 , 亦有浅深 , 变化无穷 ” 。颜 真卿 [ 1 】 龙红编著. 中国书法艺术[ M1 . 重庆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6 , ( 1 1 ) : 1 7 1 在写 《 祭侄稿 》 时, 奸 臣当道 、 家 人被害 、 民不聊生 , 他便在其 中书 【 2 1 陈振 濂编. 书法美学【 M】 . 山东人 民出版社, 2 0 0 6 , ( 3 ) : 1 5 4 . 写 除了哀伤 、 沉痛之情 和对奸 臣的悲愤 、 国家 的担忧 。王羲 之在 写《 兰亭 序》 之 时是在一种 “ 清风徐来 , 水波荡漾 ” 的秀美环境 中 , 作者简 介 : 王霞( 1 9 7 6 一 ) , 山西 乡宁人 , 大专 , 初 级教练 员 , 山西省 山西 乡宁 0 4 2 1 0 0 与诸位 朋友 “ 一觞一咏 , 畅叙 幽情” 的闲适 下而写 , 因此在其 中便 临汾 市 乡 宁县 文化 广 播 新 闻 出版 局 , 自然而然地具有 了淡 然情 怀。由此可见 , 书法的美不仅体现在其

胡锡恒《汉字的美学三角形和现代书法教育》阅读练习及答案(陕西宝鸡2022届高三下4月)

胡锡恒《汉字的美学三角形和现代书法教育》阅读练习及答案(陕西宝鸡2022届高三下4月)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二)(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美学特征可依据美学以系统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以求获得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

一方面进行常规观察,采用分析和实验的客观方法;另一方面结合主观审美目的进行判断,回答好“为什么说汉字是美的”基本问题。

结合研究目的可知,清晰性和一般性十分重要。

清晰性要求简单明了,层次分明,易于青少年理解;一般性要求提取汉字美普遍的特征,才能广泛应用于书法教育教学设计。

依照上述目的和方法,可以提炼出汉字三个层次的美学特征。

自然美。

古人言仓颉造字之初云:“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虽为传说,但汉字源于自然是可以考究的。

因此,汉字从一产生就具有自然之美。

古文字经历千年进化成为今天数目巨大、全面严谨的文字系统,依旧保留着汉字自然美的基本特性,如庄重、平衡、稳定、对称、匹配、流动等。

现代汉字有音、有义、有形,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美,映衬着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架构美。

汉字由笔画构建而成,即为架构。

架构美的特征是元件规范、构造合理美观。

汉字架构的元件是笔画,主要的笔画有横竖点撇捺等。

最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点斜,撇捺有一定的弧度。

构造合理美观则要求笔画的位置合适,排列穿插得当,左右上下部分匹配得体,使字体稳定均衡,重心居中,给人以舒适和美感。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架构。

因此,美或不美,架构则起着核心的作用。

如是,书写时只要把字“构”好,自然就美。

形态美。

汉字的形态美也是个性美或艺术美,是汉字和书法最高的个性与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书法家通过笔画、字形及章法等技艺,发挥个性和才华,形成独立的流派和作品。

历代名家对书法有所评述,例如卫夫人的笔阵图对笔画进行了超然解说。

“永字八法”的精细技艺、古今名家的各种字体,都拥有其独特的形态之美。

形态美的美学研究更为复杂细腻,涉及审美对象和观察者的主观情趣、爱好、审美价值观等美学原理。

浅析隶书之美

浅析隶书之美
◎艺 术研 究 ◎
浅 析 隶 书 之 美
, 安徽 淮北 2 3 5 0 0 0 )
隶书的创作 , 我想有两点是需要注意 的: 一是加强对传统书 法的临摹和学习掌握 , 在创作时有法可依 ; 二是要打破陈规 的束 缚, 发挥主观 的能动性, 消化 吸收平 日积累的知识创作 出富有 自 己个性 的新的艺术形象 。对于隶书的学习和探究还有很长 的路 要走 , 平时学习汉碑帖得 多注意观察 , 我的体会是很 深刻 的。长 式 美 的 方法 。 时间临习一个碑帖有些 旧的陋习一直改不掉 , 书法的学 习与创 关 键词 : 隶书; 隶 书之 美 ; 结构 新 也 是循 序 渐 进 的过 程 。 1 隶 书 的发 展 因 素 3 . 3 隶 书作 品 赏析 隶书 , 许慎的《 说文解字 ・ 续》 云: “ 秦烧灭经书 涤除旧典 , 对于书法作 品的欣赏 , 我将隶 书的作 品按其笔画特点分成 大 发隶 卒 兴 役 投 戎 , 官狱 职务 繁 , 初有隶书 , 以趣 约 易 , 而 故 由此 两类来阐述 。书法作 品的欣赏过程是一个复杂 的心理过程。人 绝矣。 ” 由此可见 , 隶书是 由古字转变 为今 字的 中介体 。隶书 的 们常会 由书作联想到作者创作时的状态 , 作者的人 品、 气 质等等 具 体 出 现 的时 间 至今 总 说 纷 纭 , 我据 此 只 单 独 提 下 其转 折 期 出 书作 中并未直接展现的东西 。还会 由书作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 现的隶 书。古代 文字遵循着“ 六书” 的原则 , 是“ 随体诘 拙” 的象 事物的情态 , 从 而感受到书法美之所在。 形字系统。秦李斯 所创 的小篆对 大篆进行 了初 步地创 新与 改 ( 1 ) 方笔朴茂类。《 张迁碑》 ( 灵帝 中平 3年 , 公元 1 8 6年 ) , 动, 使之定型化 、 符号化 、 也更加 的简 易化。但 它仍存 象形遗 意 此碑纯用方 笔, 气满神 足。波挑不扬 , 常常是含 而不发 , 朴厚 中 隶书首先将篆 书的结体 和圆匀 的笔 画用平直 易写 的笔 画写 出 有雄秀之气。结体取正姿 , 四周平 满 , 方正朴茂 。杨守敬《 平 碑 来, 结体 由长变扁 。 记》 云: “ 已开魏晋风气 , 此源始于西狭颂 , 流为 皇初 三碑 之折刀 2 汉 代 时 期 书法 美学 概 况 在变为北魏真书《 始平公》 等碑 。 ” 在汉末 , 这 一 时期 着 重 尊 重 客 观规 律 自然 地基 础 上 , 对 自然 头 , 《 校官碑》 灵帝光和四年 , 公元 1 8 1年 , 全称《 汉 溧阳长潘乾 的摹状联想 的角度 探讨 了书法艺术 的 审美 本质 , 并提 出 了“ 壮 校光碑》 , 又名《 校官潘 乾碑》 , 宋绍兴 年间溧水县尉 仲远 得于固 美” 的理想 , 在这一时期古代书法美学 的主要奠基人是蔡邕。汉 遂移 至县学 , 1 9 5 8年存 于南京博 物院。侯 镜昶先 生 的 代隶书改变 了篆 书的用笔与结构 , 由早期偏 于象形 的形象性 向 城 湖滨 , 此碑 用笔方 正 , 书风雄宕 , 但带 有沉郁之气 , 是南 抽象型转 化 , 汉代 书 法 强调 观 物 取状 , 以 自然 美形 象 为 客 观 书学论集言“ 派方笔 的代表作 ” 。 . 依据。 ( 2 ) 方笔纤劲类 。其一 , 《 礼器碑》 ( 桓帝永寿二年 , 公元 1 5 6 隶书是汉代书法 的典 型代 表 , 汉隶在古拙 质朴 的总体 风格 年) , 全称《 汉鲁相韩造孔庙礼器碑》 , 现存 山东的 曲阜孔庙 。此 中, 呈 现 出不 同 境 界 的 “ 力势 ” 之 美 。汉 代 隶 书 分 为 两 个 阶段 : 方笔之书, 刚健清新波挑 明显 与横画 、 竖 画的瘦劲 前期 , 大约是武帝之前 , “ 古 隶” 在 有较多篆 意的“ 秦隶” 的基 础 碑 纯用笔端 , 创 上 书 写 者 自然 地 出现 了 审美 的要 求 , 使得“ 古 隶” 完 全 的定 型 与 形成强烈的对比。它继承 了春秋 以来齐 国青铜铭文 的特色 , 造 了在纤劲挺拔 的线条中内含 的凝重和朴厚的特点 为历代所称 成熟 。其中最 主要的特点是汉代 “ 古隶” 都 写的 比较整齐 , 但 在 颂 。此碑 自北魏 郦道元《 水 经注》 首见记 载, 宋至今 录注最 多。 整齐中已经 开始有意识的寻求变化。特别是在有些字中最末一 明郭宗 昌《 金石史 》 云: “ 汉隶当以《 孔庙礼器碑》 为第一” , “ 其字 笔 写 的 又 粗 又长 , 这 种 极 富 有装 饰 意 味 的 笔 画 在 汉 古 隶 中 似 乎 非笔非手 , 古 雅无 前 , 若得之神功, 非 由人 造 , 所谓 ‘ 星 流 是不成文的规范 , 让原先 整齐划一 的书作 活泼生动起来 。第 二 画之 妙 , 纤植发 ’ , 尚未足形容也” 。汉诸碑结体命 意皆可仿佛 , 独 个阶段是“ 八 分书 ” 的兴起和 繁荣。现在我们 所说 的隶 书狭 义 电转 , 此碑如河汉 , 可望而 不可 即也 。 ” 其 二, 《 韩仁 铭》 ( 灵 帝熹平 四 地讲就是指 “ 八分书” , 它是在“ 古隶” 追求装饰 化的笔画发展而 公元 1 7 5年 ) , 全称《 汉 循 吏 故 闻熹 长 韩人 铭》, 在公 元 的 定型的书体 , 反应着 实用 和艺术 的审美要 求彼此 起伏 、 互为 消 年 , 1 2 2 8 年被李天翼发现。侯镜昶 先生云 : “ 汉分碑 刻和《 礼器碑 》 长, 从 而 推 动 书法 艺 术 的演 变 和 发展 。 用笔最相似的是 《 韩 仁铭》 ; 不过《 礼器碑》 在 纤劲 中出奇趣 , 而 3 从 审 美 欣 赏 角度 谈 隶 书 《 韩任铭》 则朴实无华 。 3 . 1 结 构 与 用笔

浅析书法艺术之欣赏

浅析书法艺术之欣赏

浅析书法艺术之欣赏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门传统艺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美学思想。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应从书法的点画、结法、章法及风格等方面给予分析,以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标签:书法点画结法章法书法就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线条的变化、组合,来展示虚灵的空间,造就深远的意境,表达人们微妙的情感。

书法创作运用用笔用墨及点画、节奏、造型等艺术手段,使书法成为实用且有欣赏价值的独特艺术。

我们欣赏书法,就是欣赏书法点画的线条美、结体的造型美、章法的整体美乃至整幅作品的风格美。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浅析书法美的欣赏:(一)从书法的点画上欣赏书法的线条美书法中的点画不同于一般的点画,是充满生命力的。

书法艺术的线条,是书法艺术形式美表现形态之一。

书法中的横、竖、撇、捺、点、提等主要笔画,表现出来的线条,形象分明,不相混淆。

如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年枯滕、点如高峰坠石、撇如建兰之叶等等。

这种感受使线条成为人们欣赏的对象,并在书法艺术中成为具有直观特征的表现语言。

“精美出于挥毫”。

这种线条通过书家运用提按、顿挫、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丰富变化,使点画线条富有形象和情感美。

由于书法的点画线条在下笔书写时,都是“尽全身之力”,取逆势来完成的,所以,它能在人们的心中唤起力量感。

晋代卫夫人说:“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又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这里的“筋”、“骨”,都是使线条具有力度的主要因素。

构成线条美的因素还有“立体感”,书法中强调中锋用笔,“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故点画中间墨浓力足,点画两边墨淡力疾。

具有“立体感”的点画线条深厚沉重,即使是细如发丝,也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妙。

线条美的另一方面内容是情感,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条的节奏感,古人称书法为“无声之音”,主要是指书法用笔之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唤起人们的节奏感;二是线条中的呼应,这是书法线条富有情感的另一重要因素,所谓“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故用笔讲究“笔断意连”,不论是凝重迟涩的用笔,还是轻松愉快的挥毫,都是书家的情感意志、风神貌状,使作品更具特殊的美感。

浅析《书谱》之评书论中的书法批评

浅析《书谱》之评书论中的书法批评

浅析《书谱》之评书论中的书法批评唐朝初期,书法理论明显倾向于尽善尽美的书法艺术,对书法的批评态度有人云亦云、倚老卖老、贵古贱今等,而孙过庭在《书谱》中也曾对书家论、学书论、书牒论、运笔论、授书论和批评论作出了相应的批判。

在评书论中,孙过庭从三个方面对当今书法批评作出了相应的剖析。

一、书法于世,知音难求“知音”,“知”是懂得的意思,“音”指音乐,“知音”即懂得音乐。

在《文心雕龙》的知音篇中“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指大多数人往往看轻同代的人而重视古代的人,才有“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孙过庭在评书论中,也强调知音的难能可贵: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

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

余乃假之以湘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继声,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似叶公之惧真。

是知伯子之息流波,盖有由矣。

向使奇音在爨,庸听惊其妙响;逸足伏枥,凡识知其绝群,则伯喈不足称,伯乐未可尚也。

至若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

在此段中,孙过庭通过自身不被正确赏识之憾,以及王羲之题扇于老妪“初怨而后请”等事例,阐明书法艺术的高雅性,一般世俗之人很难欣赏深微的书法之美,而只有少数行内人士才能互相成为知音,传道书法艺术之内蕴。

徐渭的书法艺术品格至高(图1),他的草书作品夸大了飞白的效果,通过单字内部空间的放大使得整幅作品行距变小,提按书写的过程致使草书线条点状的产生,单字间、字与字之间、整个章法上均营造了虚实空间,以至后人欣赏其作品时,初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细看却笔笔精道、方圆有度。

袁宏道称其为“苍劲中姿媚跃出”,真乃“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

孙过庭认为“知音难求”,难求“书家”,更难求“有实践经验的书家”: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生态美学视角下王羲之书法艺术浅析

生态美学视角下王羲之书法艺术浅析

78美学2021/05一、动静相合的形态之美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首先由视觉直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每个字的形态。

不同的形态变化使得不同的字有了生动的气息。

王羲之书法在形态层面呈现出的“中和”之美是动静相合。

(一)线条与布白“线条”是书写时随着毛笔运行摆动而主动形成的,具有“动势”;“布白”是线条书写过程中分割纸面而被动产生的,具有“静势”。

这里的“势”是指有能量蕴含其中的,说明一个字不是僵化固态的。

书法本身作为造型呈现虽然是静止的,但是作为艺术它所表达的是郁勃的、涌动的、充满生命力的。

书法,或者说是文字的出现,都是缘由记事功能而来,都是用线条分割、打破了完整的块面而产生的。

线条的加入使得原本的“铁板一块”变得灵活生动起来。

同时,书法所注重的并不是只有“黑色”线条,“白色”块面的形状、样态依然是“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创作的价值就在于,利用线条对空间进行再分割,通过这种再分割产生新的空间,新的空间并不再是规则、完整、相同的形状。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就是这样不同的线条和空间组合,使得书法作品趣味盎然,具有灵动性、可观赏性。

且不论草书、行书这样快速书写的书体,即便是隶书、楷书这样的正书,每个笔画也不是均匀排布的。

《乐毅论》中的一个“而”字,四条竖并不是整齐排列,不是每一条垂直向下,而是姿态各不相同,几个竖的组合看起来像是小朋友排队,前仰后合、东倒西歪,反而显得自由自在、充满童趣。

前面三竖也没有和横画接到一起,这样具有通透感,不压抑,灵活生动。

①书写过程中,由于一些线条排布紧密,会出现叠合在一起的情况。

这时候,画面呈现就从“一维的线条”变成了“二维的块面”。

然而这样的块面也不是完整形、规则形,就如同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假山,虽是整体一块,却依然外部有自己的形状、内部有自己的层次。

另外,也因为有了块面的存在,也使得整个画面呈现“点”“线”“面”的层次感,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协调的共生感;进而“和合生物”,视觉上呈现出“三维立体感”。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
书法作品鉴赏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美:书法作品的线条应该流畅、自然,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线条的美是书法作品最基本的审美要素之一。

2. 结构美:书法作品的结构应该严谨、协调,各个部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结构美的体现是书法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用笔美:书法作品的用笔应该准确、有力,能够表现出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

用笔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4. 章法美:书法作品的章法应该合理、有序,能够体现出书写者对字形结构和布局的把握能力。

章法美是书法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墨色美:书法作品的墨色应该浓淡相宜、层次分明,能够表现出书写者对墨色的运用技巧。

墨色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6. 气韵生动: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气韵生动的特点,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气韵生动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最高境界。

7. 个性鲜明: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够体现出书写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

个性鲜明是书法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总之,在鉴赏书法作品时,我们应该从线条美、结构美、用笔美、章法美、墨色美、气韵生动和个性鲜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地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汉字书法特点

汉字书法特点

汉字书法特点1. 强调形神合一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汉字为基本的艺术载体,通过笔墨纸砚的结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字书法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形神合一。

在书法创作中,字形的规整与完整是基础,但仅有规整的字形是不够的,更需要表达出字的神韵和气韵,这就是所谓的“形神合一”。

书法家在运用笔墨的过程中,追求每一个笔画的精神力量,通过折转变幻的笔法,将心灵的感悟与意境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字体的形态与精神内涵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姿势端庄、流畅自然汉字书法强调姿势的端庄、流畅自然。

书法家在书写时,通常采用端坐于案桌前,身体挺直,臂腕放松,以保持书写时的整齐有序。

同时,书法家会追求笔法的流畅自然,注重用笔的轻重缓急,通过调整用力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配合自如的手腕灵活转动,创造出动静相宜,韵律流畅的字体。

3. 构图严谨、布局巧妙汉字书法在构图和布局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书法作品的构图往往注重中心与边缘、虚与实的对比。

在布局上,一般采用左右对称、上下平衡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人讲究“中和”的审美观念。

书法家在构图和布局时,力求使每一个字的位置、大小和形状都达到完美的统一,使整个作品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4. 以意境为重,追求写意性汉字书法追求以意境为重,注重写意性。

虽然书法作品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但书法家通过运笔的手法和艺术处理手法,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使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更是充满了艺术性的表达。

书法家常常通过诗词、文章的引用、背后的含义等手法,使作品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从而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5. 刚柔相济,意境鲜明汉字书法在用笔与艺术表达上讲究刚柔相济,追求意境的鲜明。

书法家通常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和笔法,使字体既有刚健、有力的一面,又有柔美、流畅的一面,形成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

同时,汉字书法也注重在表现主题时追求意境的鲜明,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使作品的主题和内涵更加清晰、深入人心,并体现出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浅析

中国书法艺术意境美浅析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意象与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使人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意”指志愿,从心察言而知意,是书法家将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结合而成的意象。

“境”为边疆之意,指书法家创造出来的虚灵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意境”理论的“情境”说,宗白华又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总的说来意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

自古以来“意境”就是美学的重要辩题,华美壮丽是美,雄浑开阔是美,萧瑟凄凉亦是美。

在书法上意境美是形与神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

意境美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王羲之曲水流觞,欣然作书。

作者将美景美境诉诸笔端,创作出空灵潇洒的作品,表现出悠远、自然的意境,情境和谐、意蕴统一,所以堪称经典,千古流传。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艺术作品的意境美无不是通过情感渲染将人引入到审美情境。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但是又不单单以它为符号,结字章法无不体现书写者的气质胸怀和思想感情,境界美由此得以展现。

纵观古往今来经典的书法作品都是生命的艺术,表达着“生命形象的构思”,文辞、线条、气韵、神采都能诠释书法的意境美。

文辞之境。

诗词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内容,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

”可见书法是诗词所不能达的补充与延伸。

文词以语言、章法、情感和意象来表达客观生活和精神境界,书法提升了诗词的意境,更彰显诗词之境。

比如颜真卿所书的建安诗歌,在诗歌原有的慷慨刚健的魏晋风骨之上,又增添了阳刚之气,使作品更具厚重感,读者更容易领略诗歌的风貌气韵。

成功的书法往往具备着文词诗韵之美,诗词文字丰富了书法意境美的内涵。

通过书法也能看出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和情感,比如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从诗人运笔和布局的舒朗可以看出他表面上很平静,但是折笔有力,有的字偏离正位,则抒发了诗人被贬谪之后起伏不安的心绪。

线条之境。

线条是书法的基本语言,书法家观察体悟自然万象,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虚实组合、浓淡掩映表现人生哲理和心灵之境。

浅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

浅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

浅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通过引言部分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定义以及审美在其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正文部分分析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审美特点、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展望了未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中国书法艺术对当代审美观念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审美范畴、定义、历史渊源、审美特点、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审美价值、发展趋势、当代审美观念、变化、启示1. 引言1.1 中国书法艺术的定义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文化传承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砚的组合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

中国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汉字结构、笔画的创意运用和艺术表现,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既有传统的经典之美,又具有创新的时代之美,是中国文化传统和现代意识的结合体。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艺术家通过自由挥洒的笔墨、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感悟,创造出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的作品,展现出别样的审美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定义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美学表达,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一种表现。

通过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领略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无限魅力。

1.2 审美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审美在中国书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其审美价值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欣赏和感受,是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赏析,而在中国书法中,审美更是贯穿始终,贯穿于书法的创作、欣赏和传承之中。

审美在中国书法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书法作品的美学价值上。

楷书字体的艺术表现与个性特征

楷书字体的艺术表现与个性特征

楷书字体的艺术表现与个性特征楷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字体,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和个性特征。

楷书字体以其端庄大方、笔画平稳的特点,成为书法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本文将探讨楷书字体的艺术表现和个性特征,并分析其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一、楷书字体的艺术表现楷书字体以其稳定的结构和鲜明的草序特征,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其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端庄大方:楷书字体笔画规整,线条流畅,给人以稳重、庄重之感。

其字形平衡匀称,线条线段清晰可见,整体布局谨慎有序,使楷书字体具有端庄大方的艺术形象。

2. 线条匀称:楷书字体的线条平衡匀称,字形的上下左右对称性极高。

字之形成则顺应心意,笔画之匀称则乃向道理。

楷书字体的线条匀称性不仅使得字体整体美感增强,更体现了书法作品的雍容气势。

3. 点画规范:楷书字体的点画规范,体现出书法家对细节的精益求精的态度。

点画的得失,实在关乎一体之美,通过精心点画表现出字体的清晰与精准,使作品更具有美感。

4. 整体布局精美:楷书字体注重每个字与整体的关联,注重整体的和谐性和平衡性。

每个字都依据整体的要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整体布局更加具有美感。

二、楷书字体的个性特征除了艺术表现外,楷书字体还具备个性特征,每位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都能够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独特性。

楷书字体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严谨细致:楷书字体在书写过程中注重每一笔每一划的细节,要求严谨规范。

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地揣摩每个笔画的曲线和力度,以精湛的技艺表达书写者的个人气质。

2. 笔画力度:楷书字体的笔画力度转折鲜明,从而展现出书法家个人的笔墨情怀。

有的书法家的楷书字体带有较强的气势,筆触短、直而有力,富有张力;而有的书法家则更偏向柔美,笔触轻柔、细腻,富有陶醉性。

3. 线条处理方式:楷书字体的线条处理方式体现了书法家的个人风格和姿态。

有些书法家偏向线条的微妙变化,笔画间流淌着韵律的呼吸;有些书法家更注重线条的骨骼和力量,笔画更直更有力。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作者:王安达尹宣龙黄芊慧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8期摘要: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的积累使得我国书法传承博大精深。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是通过笔画的力度感、节奏感、立体感,以及字形结构、章法、墨法和钤盖印章等形式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创造艺术形象和意境,其艺术属性独特。

关键词:书法的美学特征;鉴赏方法引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同时我国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非常关注。

汉字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精神。

汉字不仅发挥着传承思想及文化的作用,自身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

书法就是汉字的实体表现,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

我国漢字经历最初的图画、符号,经过历史的沉淀,最终定形为我们现在通用的简笔字,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文化精神的体现。

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美学特征,也是我国哲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形式。

一、书法鉴赏的原则1.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原则。

人们的审美大都不同,他们对书法艺术的鉴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来欣赏书法的。

实际上,书法作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主要记录的是作者的情感、精神追求。

这就要求人们在鉴赏书法的过程中遵循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客观地鉴赏书法作品,还要在鉴赏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把握好文化立场的转换,从而使主观性与客观性实现有机统一,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2.整体与局部统一原则。

鉴赏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必须遵循整体与局部统一的原则,不仅要统观全局,还要进行局部欣赏,这样才能对书法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方面,要从整体入手,统观全局,对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要从局部入手,抓住细节,仔细观察作品的用笔、结字、章法、墨法等,欣赏书法的笔墨之美。

3.静止与运动转换原则。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书法家,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不同的思想内涵与文化情怀,我们在鉴赏的过程中必须将静止的书法作品转换为运动的创作流程,模拟作者的创作过程,进一步感受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用笔节奏、用笔力度和情感的不断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加深对书法作品的了解和认识。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
A s r c b t a t:The f e fc lir p y i t s n a sr c ma e o e n s o al a h s o u e a b ta ti g ft i g h c mp e i n o to it r r so a t d n e mo e e t bu i e e t o l t famo i n p c u e wo k f r , a c v m n , t f r n o d fo t t fd n e mu i a r y h r m ha a c , o sc l h t m, u i e e t r m h sc S a b td f r n o t e mu i, O we c n f
三 、书法 形式 美
书法 艺术 的 形式 美就 是书 法 艺术 的线条 之美 ,视觉 心理 学家 告诉 我们 ,运 动 与线 性形 式有 着逻 辑上 的一致性 。运动 与线 条之 间存 在着 一种 “ 为 符 号 ”的关系 ,所 以书法 也可 以作历 时 性的 互 欣赏 ,但 从严 格 意义 上来 说 ,书法 还是 一种 非过 程性 、 非时 间性 的艺 术 。书法 艺术 依照 书 法 的语言 规则 “ 法度 ”变幻 着无 数 的线 条 比例 ,在张 力 的支配 下将 横平 竖 直构 成不 同 的形式 ,从视 觉 心 理学 的角度 来 说 ,垂直 和水 平乃 是 一种 基本 的空 间定 向 ,任 何 一 种 对基 本空 间定 向的偏 离都会 造成 一种 张力 。 1 结构 美 是形 式 美 的重 要成 分 , 书法 艺 术与 其 他 中 国古 典 、 艺 术相 似 ,结构 形 式的 构成 都是 经过错 综 复杂 的变 化形 成多 姿多 彩 的 整 体 感 ,歌 德 曾经 有 句话 说要 熔 铸 成 一个 “ 气 灌 注 的整 生 体 ” 。整体 性效 果才 能表 达 出书法 的生命 力所 在 ,被后 人所称 王 献 之的 “ 笔书 ”和 陆探 微 的 “ 笔 画 ”,指 的都 是书 法作 品效 一 一 应 ,中 国书法 作 品所 体现 出来 的 “ 注一 而精 ” “ 神似 ”都 反映 了 书法 艺术整 体性 的形式 美 。 2 节奏 美 是所 有 艺 术形 式 中 一定 具 备 的因 素 ,任 何 艺术 都 、 要有节 奏 的变 化和 韵律 的跳 动才 能 完成 一个 有生命 力 的作 品 ,音 乐 要有 音 符的 音调 高调 变化 才 能谱 写出 一首 动听 的 曲子 ,绘画 要 有 明暗 对 比、颜 色 变化 才能 完成 一幅 生动 的 画面 ,一 首诗 也要 有 词 汇 的变幻 抑扬 顿 挫才 能表 达 出丰 富的感 情 ,书法 与诗 词 、绘 画 是 一个 体系 的艺 术形 式 ,因此 书法 同样 有 丰富 节奏 的形 式美 。节 奏 美在 书法 艺术 中主 要 是体现 在其 章法 布 局 的合理 性 ,笔画 线条

楷书的字体风格与流派

楷书的字体风格与流派

楷书的字体风格与流派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字体风格,它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楷书的流派众多,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楷书的字体特点、流派介绍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探讨楷书的字体风格与流派。

一、楷书的字体特点楷书起源于汉朝,经过多代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字体风格。

楷书的字形端庄秀美,字体工整规整,线条流畅有力,书写稳定舒展,笔画之间的衔接得当,整体上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楷书的字形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笔画匀称:楷书的笔画均匀,横、竖、撇、捺等方向上的笔画长度一致,形成了整体稳定的结构;2.结构清晰:楷书的字体结构清晰,每个笔画之间的衔接紧密,构图严谨,能够呈现出字体的完整性;3.气韵流畅:楷书的笔画有一定的起承转合,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表现出了一种自然而有序的美感;4.装饰与实用并重:楷书字体不仅注重其实用性,使人易于辨认,同时也注重笔画的装饰性,使字体充满艺术魅力。

二、楷书的流派介绍楷书的流派繁多,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特点。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楷书流派:1.汉碑楷:汉碑楷指的是受汉代碑刻影响的楷书风格。

它的特点是字形工整规整,笔画遒劲有力,常常流露出一种刚健豪放的气势。

代表性作品有《欧阳询碑》、《颜真卿碑》等。

2.宋刻本楷:宋刻本楷是以北宋刻本为主要参照,结合了楷书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它的字体形态规整,线条流畅,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代表性作品有《王羲之《兰亭序》》、《赵孟《临池图》》等。

3.明清楷:明、清时期,楷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成了明清楷的独特风格。

明清楷注重笔画的变化和长短对比,创造了一种晓、暮的韵味。

代表性作品有《文徵明《石经正本》》、《石鼓文》等。

三、楷书的代表作品楷书的字体风格与流派在一系列优秀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下面列举几件楷书的代表作品,以供参考。

1.《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的一件代表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笔墨和端庄秀美的字体风格著称,被誉为楷书的典范之作。

浅析胡问遂书法的“中和”之美

浅析胡问遂书法的“中和”之美

2021-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作者简介:冀丽媛(1996-),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书法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浅析胡问遂书法的“中和”之美冀丽媛(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济宁273165)摘要:“中和”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儒家崇尚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中华民族至高的处世原则,更是传统书法美学的核心。

胡问遂先生一生专注书法艺术,其在书法实践上与古为徒,又能结合自己性情与时代精神有所创新,形成平和简静、含蓄端严、“险不怪,平不颇”的“中和”书法风貌;在书法理论方面也多次表现出崇尚中和的书法美学观。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这种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值得我们学习体会。

本文在明确“中和”一词含义的基础上,对胡问遂书论以及书法作品中的“中和”之美进行赏析。

关键词:胡问遂;书法;“中和”之美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5-001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5.007胡问遂(1918-1999年),现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入室弟子,海派书法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

在书法实践中,他强调基础技法的重要性,主张“书法贵用笔,用笔贵用锋”,提倡“中锋”用笔,崇尚“中和”之美,其书法出入晋唐,含蓄端严。

胡问遂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推广和研究,在书法实践、书法理论、书法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对后世书法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何谓“中和”?《辞源》对“中”的解释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谓“中和”为中正平和、儒家中庸之道,是辩证统一、和而不同。

《中庸》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从内在与外在、静与动定义了中、和二字,认为能“致中和”,则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中和”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浅析书法艺术以及价值

浅析书法艺术以及价值

浅析书法艺术以及价值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风格和大家所喜爱的魅力。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通过毛笔书写,将文字与艺术完美结合。

一方面,书法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汉字的根本特点,即构形的美感和语言的表达力,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感悟汉字的神韵。

另一方面,书法本身也具备一种独特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书法的审美价值。

书法艺术不仅表现出了文字的形式美,更也突出了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书法艺术中,书法家通过毛笔的运用和构图的设计,由点、画、线、形和墨色的运用所组成的艺术形式,它那极具审美价值的风格,将传统文化所蕴藏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次,书法的文化价值。

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华文化艺术之一,书法艺术流传良久。

笔墨与心性相连,文字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手段。

书法艺术研究中南夏商周文化、唐宋时期文化等,都是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入探索和解读。

再者,书法的收藏价值。

在我们的国家,各种大小文化机构收藏了大量的名人书法作品。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经历了岁月的流淌,第一手艺术资料实在稀缺。

收藏书法艺术作品,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推崇的兴趣和投资选择。

许多古书法作品都呈现出了历史人物饱经人生风霜、阅读万卷文章、内心高度凝聚的艺术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财富。

最后,是书法的体验价值。

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观赏性的艺术形式,还有一种塑造性的体验价值,即书写的过程。

写字时,一刻不敢松懈不仅让我们的眼睛得到锻炼,更是让我们从细小的字形中品味出字形韵味之美。

写字不仅能够调节心情,还能够挖掘潜在内心的本真,提升自身的审美与人生价值观。

总之,无论是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还是体验价值,都体现出中国书法这一非常独特而优美的艺术形式的绝佳特征,以及它对人类的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经典书法之美的清晰性
作者:嵇绍玉
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9年第04期
【摘要】模糊与清晰是一对矛盾的哲学范畴,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传统审美中,一般都认为书法之法是模糊的、朦胧的和抽象的,但模糊因清晰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之美又是十分清晰的、具体的和直观的,这来源于书法清晰的笔法、墨法、结构法和章法,来源于书家的学养和个人品性,也来源于时代境遇和书法风格。

马斌先生的《书法观典》中就对此观点有所体现。

【关键词】模糊;清晰;审美距离;时代境遇;风格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9-0040-03

诚然,书法艺术中的许多审美特征具有朦胧性、模糊性和思辨性,使得审美外延无限扩展、内涵异常深邃,与清晰、准确和客观审美保持着一定距离。

但没有清晰也就无所谓的模糊,缘此,书法审美许多特征又是直观、具体和可感的。

譬如“神韵”这一审美范畴,一直被艺术家们界定为書法审美模糊性最集中的表现。

表面上看,“神韵”是指飘飘忽忽存在于人的心思与情绪中绵延如缕的味道,剪不断理还乱,呈现朦胧的印记,但是,这种印记却又是十分清晰直观的,确实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明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

”就是指艺术创作要重视形外之意,“文已尽而意有余”,“神韵”便出现其间。

从这个层面讲,“神韵”十分具体直观,处于更高层次且明白清晰的审美境界。

同样,书法审美中,还有如“雅致”“风骨”“意象”“意境”“隐秀”等等,也都具有清晰这一特征。

唯有清晰才使得书法艺术的审美系统全面、翔实与丰赡。

马斌先生的《书法观典》正是用简练而流利的文笔,记录清晰的书法之美。

其实,书法欣赏根本问题是发现与展示美的问题,美无处不在,它或附丽于书法作品,或孕育于相关理论,或存在于书家品性与时代风范。

所以,书法审美既可以从作品出发,可以从书法演进流变出发,也可以从时代思潮和考评考证出发,向人们多角度多视域展示美凸显美炫耀美。

马斌先生抓住这个要害中枢,尽可能地探赜钩深书法作品内在之美,虽无滔滔宏词,但要言不烦句句切入肯綮。

他避开烦琐的哲学玄妙,避开难解的民族心结,也避开多维审美传递,而就作品赏作品,去除一切赏析承受之重,一意介入书法本体进行合矩中规、毫无枝蔓式诠释,给予总结提炼,彰显善美。


《书法观典》列出专门板块“书家简介”,重在说明书法审美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时代思潮下发生和发展的,境遇是书法之美得以清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社会时代风尚、个人成长足履总会给艺术烙上深深印记,一个书家总是在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在某种文艺氛围里书写,那么这个环境和风气一定会影响到书家对题材、风格、意境的取舍与追求。

纵观书法的演进,从王羲之,到欧阳询,到苏轼,到赵孟頫,到康有为,他们的书法风格,都深深浸染着时代的风涛与喧嚣。

《书法观典》列举王羲之《姨母帖》等十帖,在“书家简介”中就特别提出“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长大后却辩才出众,素有美誉”,短短数语,揭示魏晋那个特定的世势时事。

确实,魏晋南北朝的社会与思想形态,以张扬个性为特征,以佛家和道教崇尚自然为意识,都给予他们激活个体生命、走向自由境界更大的空间。

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在《中国美学史史》中说得好,王羲之书法“未流于疏狂,合乎儒家所要求的文质彬彬和中和的审美理想”,故成为“门阀名士们的高妙意兴和专业所在”。

正因为时代背景清晰,所以书法之美才清晰可见。

书法评论家们喜欢畅谈书法审美的模糊与朦胧,殊不知,在模糊的背后,都有着十分清晰的文化背景,而这文化背景又清晰地营造着书法之美,从这点来研习,书法之美何以恍惚而不可捉摸?我们再看《书法观典》,对邓文原、吴镇、张雨、柯九思等书家作出个体性简介,而个体性简介又组合成一个群体性简介,就是说明元代人文条件有异于其他朝代,特殊时代造就出元代特殊的书法面貌,这个书法面貌卓然屹立在书法历史的山河之中。

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地位卑下,士人仕途无望,思想十分痛苦,他们的书法特征明显笼罩着复兴汉室的色彩,以超脱、清逸、放怀不束为艺术追求。

至此,谁也不会再否认这种书法审美的清晰,它像年轮刻度一样精准,道道有痕,不可改辙。


为了表白书法之美的清晰,《书法观典》“观典赏析”别开生面,就是“同归书作本体”,特别是对笔法和结体赏析给予浓墨重彩。

现代学者范文澜在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时期》中有一段论述:“任何一种学术,如果出现烦琐的解读,说明这种学术已无新的境界可辟,随之而来的只能是衰落或灭亡。

”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魏晋之际,散文严谨详赡,语言整齐藻饰,骈偶化越来越浓,遣词造句技巧更为讲究,此时出现了《文心雕龙》《文选》《文赋》等重要的理论篇什,而晋之士人却放弃这些布满清规戒律的章句,改谈玄学,从弥漫的烦琐文风和苛刻的义律中解脱出来,精神得到释放,境界为之一新。

范文澜这一观点,在“观典赏析”中得到极好的印证。

按理,书法赏析应与其他艺术赏析一样,日逐走上一条简省易白、精准旨要之路。

正如《老子》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执繁控多,本来就是艺术赏析之大忌。

书法至简之趣味,就在于善于运用意象表达、白黑比例、空间布置,使观赏者在极简的形式中,灌注无限的内容和足够的情思遐想,正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
记》中说:“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但世上对书法赏析并非如此,在后期发展中,却走上日益浩繁、晦涩艰难之途径,与书法本体渐行渐远,这也正是书法审美被人为化之“模糊”的原因。

在魏晋之后千余年,“人品”“价值观”“审美渊源”“西方美学”等等这些包袱的出现,犹如唐柳宗元《蝜蝂传》中蝜蝂“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一样而最终被附物所困。

可以肯定,《书法观典》对书法的赏析准确精要。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每节每段,都会被其高屋建瓴、基沉础厚的解读所折服,从用笔到点画、从技术层面到精神归依,细致周密,给人以艺术的启蒙和审美的诱导。

其主要内容有四:其一,赞美先贤书契精神。

书法载荷着千年文明,在生发中浸透着以感悟为本的睿智。

《书法观典》对先秦书法赏析,就集中在这一思想上。

从殷周到汉的两千年间,先民刻画“形神兼备”的书契精神,追溯仰韶彩陶的图画,虽不是文字,但天真质朴的造型,既付于装饰的实用功能,又展现先民对生活的向往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甲骨文和金文除了用于卜筮预知、记录祭祀赐命情景之外,同时也展现了先民丰富的心灵和对生命的颂歌。

这种书契意会可感天地可昭日月。

其二,追寻文字创作自身的规律和道理。

《书法观典》对李斯诸多刻石尤其是《琅琊刻石》《秦诏版》作出精准的诠释,对文字之形、音、义作出概括,遵循“六书”之说,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揭示了文字产生的规律和特点,大有“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之功。

其三,导入“势”与“气”审美范畴。

这是赏析的重头戏,几乎每篇都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提醒着人们,毛笔运用,令书法艺术风生水起,绞转提按,加之枯湿浓淡迟速之变化,使线条随心宛转、神奇莫测。

因有“力”“势”“气”之审美趣味,书法之美才跃然纸上,焕然于人们眼前。

其四,表达史上名家的见解与独见。

这种牵引效果绝不是利用名家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而是用约定俗成的名家之口,再一次来说明书法之美清晰的这一事实。

《书法观典》中“观典赏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物化技巧到精神掌握,从文字装饰意义到书法审美艺术,由混沌到清晰,从分离到综合,由狭义到广义,皆作出理性说明。

我们不妨将这种同归本体赏析方式,冠之以赏析“黄金版本”。


细对《观典赏析》风格的剖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刻意对风格加以分类与比较,而是集中在对风格综合层面上的阐述。

本来风格就是书家与自然、主体与对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诸元素的综合统一。

正因为综合着自然和心灵的两大核心元素,所以人们在观赏时,才会常常感到作品内有自然景观,有人和自然的亲和力,有时空深邃的神秘以及四时迭起、万物循生的气息。

出于综合因素的考虑,《书法观典》对魏晋书作“温柔敦厚”表达由衷赞赏,认为是源于书家“志气和平,不激不厉”“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的心态。

把唐颜真卿《祭侄文稿》说成“英风烈气”“干裂秋风”,同样出于对颜真卿感性与理性的综合考量。

经典书法审美的清晰性,铭刻着书家披肝沥胆的追求,是审美对象和赏析者审美感受较为全面的本质反映。

为此,《书法观典》建构出书法审美全新的网络系统,一方面,展示出书法之美的清晰性,另一方面,也开拓出书法审美学科研究的新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