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第一课学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了解音乐文化和传统

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了解音乐文化和传统

一年级音乐开学第一课教案:了解音乐文化和传统了解音乐文
化和传统
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在学习音乐课程,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课程中,他们将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文化,了解它们的历史和背景,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从而认识音乐并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

本节课中,我们将带领孩子们了解音乐文化和传统。

我们会与孩子们通过唱歌、跳舞和乐器演奏等形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接着,我们将向孩子们介绍音乐的文化背景。

我们将选取一些国内的经典音乐,包括传统民乐、古典乐曲和现代流行歌曲,让孩子们聆听和了解。

我们将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图片,介绍这些音乐作品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类型音乐中蕴含着的文化渊源,增强孩子们文化素养。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为孩子们展示如何制作乐器。

通过简单的介绍和示范,让孩子们了解乐器的基本构造和发声原理,并通过手动制作和试奏,感受乐器的使用和效果。

这样的亲身体验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我们将为孩子们安排现场演出。

孩子们将在老师的指导下表现出他们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和舞蹈表演,让其他同学和家长欣赏。

这样的演出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展现自己,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音乐课程,我们将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让他们体验到音乐的神奇魅力,同时,也将帮助他们认识到音乐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性,并从中受益。

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学案

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学案

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艳军复备人:刘军审核人:王绍芹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学习重点、难点1、文化的涵义2、文化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特有的现象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作用对社会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2、什么是生活中的政治现象?3、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四、学习过程不会填或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

自主学习部分书要详读。

第一部分、体味文化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文化等。

2、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其中,既包括、、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和、、和等的部分。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学讲义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学讲义

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合理利用和继续传承。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程将探讨如何传承和发 扬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 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文化创 新。
课程目标
理解文化生活的基本 概念和特点,提高对 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 尊重。
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 的兴趣和热情,提高 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 力。
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方法和途径,培养 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02
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不同文 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多元文化的
认知和理解。
国际文化交流需要注重平等、尊 重和包容的原则,同时也要注重 保护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04
提升文化生活质量的途径
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个人体验
01
参加音乐会、戏剧、艺 术展览等文化活动,感 受艺术魅力,丰富个人 体验。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文化体验提供了新的 形式,人们可以更加沉浸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 造具有显著贡献。
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和 创新。
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
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 就业化氛围有助于凝 聚社会共识,减少社会矛 盾和冲突。
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
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着外来 文化的冲击,因此需要加强传承和弘 扬。
推动跨文化交流
应对文化霸权
全球化也可能带来文化霸权和文化同 质化的问题,需要警惕并努力维护文 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开学第一课人文教育教案

开学第一课人文教育教案

开学第一课人文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人文教育教案引言:开学第一课,是学校在新学年开始时给学生上的第一课。

这节课通常被设计成具有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开展人文教育的方法。

一、人文教育的意义人文教育是指通过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介绍一些与学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文化传统、名人故事等。

通过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加深对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艺术作品,音乐演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是人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五、引导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励志的故事,介绍一些优秀的人物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人文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温暖感人的影片片段或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要,培养同情心和爱心。

七、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游戏或小组活动,让学生与同学们建立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八、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压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16】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16】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时期,随着原始农耕畜牧的发展与传播,人类文明逐渐产生。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私有制和阶级产生,在此基础上国家开始形成并且出现了文字,它们都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世界上形成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等最早的地区文明,这些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知识梳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文明产生的前提: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3.国家开始形成(1)主要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表现1.特征: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概况(1)西亚两河流域文明①条件: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②表现①条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②表现①条件:生产工具的进步,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

②表现①条件: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②表现【核心问题探究】主题一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析史料实证]材料一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

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两地文明有何影响。

[提示]影响:古代两河流域: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古埃及: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学案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学案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学案第一课时一、整体把握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

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点是,“我”的敬老。

试作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

殊不知,老人在家多么孤独、凄凉、寒心。

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

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第二个假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儿子如愿,自然兴高采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纵。

母亲呢,老年人有涵养,自然不至于老大的不高兴,但是,心里总不大畅快。

年纪大了,自己说话还不及小孙孙。

走小路也有理由,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散步就是看景的,走小路实在也算不得错。

而“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孝敬,出于良心。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

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预习学案第二课时二、问题研究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探究这个问题,要学会一种思想方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

两头都顾到,当然没有矛盾。

有时,无法兼顾两头,就像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顾老的一头。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
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7
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
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 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 年前还居于第 12 位,现已上升到第
4 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
齐驱。在美国 400 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 1/4 是文化企业。
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文化与社会学案教案

文化与社会学案教案

文化与社会学案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预习导读一、文化的内涵:本质上是精神现象.1.文化是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化是社会现象.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3.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起来的.4.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提示:①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②纯自然的东西不算文化二、文化的作用:文化是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好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文化力量的作用:1.从社会发展看文化的作用: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分析角度一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起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起阻碍作用.提示: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原始部落有“图腾崇拜”,现代社会有“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出生前有胎教,出生后在咿呀学语,成长过程中又常听音乐歌曲,常看电视节目和书刊杂志.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都市文化、乡镇文化、村落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文化的大观园.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现象无时不在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③我们的生活就象一个文化“万花筒”④文化现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2、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即人类“文明”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受教育的程度C、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3、人们使用渔船、渔网等多种工具捕鱼,借助电话、互联网等多种通讯设备传递信息,而动物则主要靠天然工具和本能来活动.这说明:A、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B、动物活动的现象也是文化现象C、文化活动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②它不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③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④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手段,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⑤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文化是人的__________的产物A、精神活动B、社会实践C、社会教育D、经济活动6、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_____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①对社会生活的体验②参与文化活动③接受知识文化教育④参与政治活动⑤学习自然科学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7、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表现在:①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②在政治基础上相互影响③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④在对外开放中相互交融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8、下列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政治由一定的经济、文化所决定,又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D、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9、下列概念中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一组是:①文化消费②文化生产力③文化产业④文化产品⑤文化力量⑥文化竞争⑦文化霸权主义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10、随着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物质基础11、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下列能够全面直接地反映这一观点的选项应该是:A、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B、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12、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说明:A、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C、综合国力是一国国际地位的决定因素D、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二、非选择题13、在古希腊的传说中,是“先知者”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文化.普罗米修斯靠他弟弟厄庇米修斯的帮助,按照神的形象用泥和水创造了人,并赋予人以生命.他又违抗宙斯的禁令,盗取天火送给人类,使人间有了火;还把各种知识和技艺传授给人类,使人类有了文化.材料认为文化是怎样产生的请谈谈你对文化起源的认识.14、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能力提升江泽民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请说明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思维拓展1、材料一:在美国,电影、电视和音像出版等总收入已经成为出口创汇高于航天业的第一大产业,占据了40%以上的国际音像市场份额.单是好莱坞一部影片泰坦尼克号,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后,就赚回了约2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美国文化产值更是占了本国GDP的1/5左右.目前,英国文化产业年均产值600亿英磅,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约为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两倍;日本一年的文化产业销售额是11万亿日元——相当于该国钢铁业的两倍、汽车业的一半.材料二: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了十多场专项展览,如数字广播电视产业展、国际动漫画卡通游戏展,中外文化精品展、中国国粹暨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国际印刷精品暨技术设备器材展等.“文博会”引来全国7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380多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80个,5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54个.材料三:列宁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见闻,而没有政治.”材料四:人们谈论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总是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讲起;人们谈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总是从新文化运动讲起.在中国古代,虽然曾经分裂为不同的政治共同体或者经济共同体,但是始终属于同一文化共同体.中华文化从来不曾中断,从来不曾分裂.正是统一的文化这根红线贯穿中国历史,虽然历经三国鼎立、五代十国、南北对峙,但却一次再一次地走向统一.材料五:法国朝野内外纷纷指出:“来自美国的文化潮流,正在威胁法国的电影和音乐行业,以至整个法国的文化生活”,“如此下去,我们的了孙将不再是欧洲人.”上述五则材料共同反映的道理是什么请阐述这一道理的内容.2、材料一;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美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03年已经上升到第4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居于前列的创汇行业,与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了业并驾齐驱.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磅,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在日本,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材料二:2000年,我国25至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1998年美国为年,日本为年、英国为年,德国为年.经过努力,到2020年,我国从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0至11年,但也只是高中水平.统计表明,25至64岁的从业人口中,我国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直接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我国国民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们还应得到什么感受和启示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A2、C3、D4、C5、B6、A7、C8、A9、D10、B11、B12、B二、非选择题13、1材料认为文化是上帝的杰作,是神灵的恩赐.2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材料说的是在人类历史上流传的文化起源的神话传说,但并不是神创造了人类文化.相反,作为人类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神话传说,本身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14、1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正确的.2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它还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所以认为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能力提升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精神武器.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发展着文化.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思维拓展1、1上述五则材料共同反映的道理是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2内容阐述: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一方面,在经济刀菜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截止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2.1材料一直接反映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美英日各国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①从材料一、二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竞争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而我国的国民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说明,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而且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学案

文化生活第一课复习学案编写人:李涛时间:11.3 教学行政姓名教师【自学复习】1.文化的特点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3.文化与政治的关系4.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整合:文化的作用【课内探究】1.阅读材料,完成下题(13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

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

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9分)3.《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版权,花重金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

它逆转以往此类节目的比赛规则,聚集实力歌手同台竞技,评判权则掌握在现场普通观众的手中。

这档节目给了音乐足够的尊重,每位歌手演唱的歌曲名下,除了词作者、曲作者、编曲者,还有乐手的名字。

依靠编曲者的不断创新、改编,使得每首歌曲既能引起观众的回忆又让人耳目一新。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4、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文化。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一)、自我学习考点:△6、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二)、易错点分析:5、文化是物质力量。

6、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社会发展。

(三)选择题训练:6、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④原生态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A.① B.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7、自2008年4月起,南京博物院免费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材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自我学习考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

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相对的。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易错点分析: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政治。

2、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教学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教学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及其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特点【例题1】文化现象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伟大征程》盛大举行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公开亮相③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④2020年10月20日,L市第二期商贸餐饮消费券开始预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正确,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公开亮相”,均属于文化现象;③错误,“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属于政治现象;④错误,“2020年10月20日,L市第二期商贸餐饮消费券开始预约”,属于经济现象。

故选B。

【例题2】从标记深圳开拓进取的“拓荒牛”雕塑、表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兰州“黄河母亲塑像”,到国家体育场“鸟巢”勾勒钢铁天际线……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时代风貌,有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这表明()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展现人们的精神追求②文化的精神内涵取决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③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引领社会发展方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时代风貌,有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表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展现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说明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说法错误,文化的精神内涵取决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能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是优秀文化。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学案)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学案)

本 课
[历史评价]
栏 目
孔子与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开 关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老子: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的哲学家。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 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 产生了深远影响。
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
课 栏
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
目 开
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B)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6.“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本 课
答案 (1)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
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仁”、“礼”主张对于今天我们“以人为
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并且孔子
的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二 老聃与《道德经》 知识主线
开 关
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但在战乱纷争的年
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
的冷落。
互动·探究区 主题 2 孔子思想的影响 情境材料
学案1

课 栏 目
非洲孔子学院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成立 探究思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课程标准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起源: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时期。

(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岀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汉朝: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1)表现:汉武帝尊崇儒术,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4.魏晋至唐朝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1)原因。

①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②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

(2)影响: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5.宋元时期:高度繁荣。

(1)宋代理学。

①形成: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②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6.明清时期:受到禁锢。

(1)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

(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7.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8.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9.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表现。

①老子提岀“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追求天人合一。

文化第一课复习学案.doc (28.5KB)

文化第一课复习学案.doc (28.5KB)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案【学习目标】掌握1、文化的内涵及其形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重难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1.什么是文化?有哪些特点?2、文化的形式有哪些?3、文化的社会作用是什么?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1)相互影响。

表现:(2)相互交融。

表现: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探究1:误区辨析: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2: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5:人们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和知识水平的高低是等同的。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7: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8: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9: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10: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1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探究2:总结文化对国家、社会的作用:探究3: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8分)课后延伸案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具体原因①________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②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________讲学。

2.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和________。

(2)儒家:________、孟子和________。

(3)墨家:墨子。

(4)法家:商鞅、________。

3.影响(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运动。

(3)“百家争鸣”是中国____________、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细节点拨在分析某一历史问题原因时,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比如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也可以从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等着手。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学(1)政治思想:“________”为核心;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________________”,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____”。

2.孟子(1)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为“____________”,进一步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________”,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1)主张施政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____________的观点。

(3)主张“___________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4.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改造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Ⅰ、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Ⅱ、素养目标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能力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早期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Ⅲ、重点难点1.重点: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难点: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Ⅳ、知识概览Ⅴ、基础知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2)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3)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

2.手工业和商业的出现(1)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2)出现①手工业: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②商业: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3)影响。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②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③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1)概况: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具体表现①穷人和富人的房屋和随葬品出现明显区别。

②阶级的出现: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初中红色文化第1课教案

初中红色文化第1课教案

初中红色文化第1课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红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内涵3.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了解其核心价值和内涵。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红色文化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2.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和疑问。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红色文化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地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

2. 学生通过听讲,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2.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开学第一课教案——讲述学校的文化特色

开学第一课教案——讲述学校的文化特色

开学第一课教案——讲述学校的文化特色开学第一课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新的知识,也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和学生们探讨学校的文化特色,让他们了解并感受到学校所具有的独特之处。

本教案将分为十二个小节,深入挖掘学校文化的不同方面。

一、学校背景介绍首先,我将带领学生了解学校的背景,包括学校的创办时间、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们可以对学校的历史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校园环境展示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参观学校的校园环境。

学校的校园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因此了解校园的环境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将向学生展示校园的景色、各类设施和资源的利用,让他们对学校的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髓所在,它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精神内涵和行为规范。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学校的文化特色,并通过学校的口号、校训等来让学生们了解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

四、学术特色学校的学术特色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指导。

我们将介绍学校的学术特色,包括学校注重的学科、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等。

希望通过这些介绍,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艺术教育除了学术特色,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将介绍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并展示学校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学校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各个方面。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们可以体验到学校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创作的乐趣。

六、体育特色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介绍学校的体育特色,包括学校的运动项目、体育设施和体育比赛等。

通过这些介绍,学生们可以了解学校体育的风采和重要性。

七、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介绍学校的各个社团活动,并给学生们提供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团活动的乐趣和收获。

八、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百家争鸣是这一变动的思想反映。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1)代表性遗址①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__________遗址有数百处。

②代表性的有距今约________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生活现状①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________生活。

②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________。

2.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1)新石器时代早期①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

②距今约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________,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③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________,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2)新石器时代晚期①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________”。

②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________。

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________和神庙。

3.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1)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________,成果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时体味文化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高考考点】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精华回放
复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合作自学
1、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同意吗?你是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的?
2、试列举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如何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3、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4、如何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温馨提示】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困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分享。

三、质疑解惑
简要列出疑点,并在组内解决。

四、互动探究: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2、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财富的增长主要有三种方式:用手工工具生产,用机器生产,用高科技生产。

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财富的形式和结构才日益出现多样化,形成当今物质生产,服务生产和知识生产三大部门组成的现代产业结构,以及由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三大类产品构成的现代财富结构。

从文化生活常识的角度,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
3、辨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五、精彩展示
六、迁移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当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时,感受到的是伟大的“长城精神”和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底蕴。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B.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3、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

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 ( )。

A.是与生俱来的 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5、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6、广东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贡献率不断提升,涌现出《潜伏》、《喜羊羊与灰太狼》、《秋喜》等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广播影视精品力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了竞争力。

这体现了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④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

“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
“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

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D.我国的文化已成为物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8、崇高的精神震撼心灵,感人的力量催人奋进。

红色书籍那些真实的人和事,无疑会带给今天人们的内心世界以极大的充实,成为我们共克时艰、迎接挑战的精神力量。

这说明
A.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改造世界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产品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9、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我们要通过“阳光工程”“读书月”等活动,通过构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之所以要重视读书对人的影响,这是因为 ( )。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C.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主要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D.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10、下列选项中能够使我们直接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的是( )。

①加快转变社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通过红色阅读,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阅读红色书籍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因为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 ( )。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12、1848年《共产党宣言》一书问世,不久,全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热潮。

这表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影响个人的成长B 每一种文化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C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D 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1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14、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B 参观军事博物馆 C 到电脑城购买电脑 D 农民种田
15、“石头上刻着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是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言
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
D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16、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学习评价
1、你学习本“案”的情况: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2、你在本节课上的表现情况:A、积极主动 B、较主动 C、一般 D、较差
3、你的收获与困惑:
CCBAB AADCC BCCBA A
1)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式,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