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审计委托关系

合集下载

内部治理审计的委托代理分析

内部治理审计的委托代理分析
托人的利益采取行 动 , 从而在代理行 为活动中背离委托人 的利 益 目标 , 由于股东远离公 司经营 , 又 在有关公 司经 营的信息上就处于
劣势 , 而公 司经营管理者在公司经营 的信息 上处于优势 , 为解决代理人 问题 ( 搭便车 ”逆 向选择 、 如“ 、 道德风险等 )防止或 限制代理 , 人损害委托人 的利益 , 减弱代理人 的道德风 险和逆 向选择 , 以提高公 司营运效 率和效果 , 就需要设计一种制度来激励代理人履行受 托责任 , 引导代理人采取有利于委托人 的决 策行 为 , 约束 代理人潜在 的权力滥用 同时最小化代理成本 , 这种激励约束机制就是公司 治理。由此可见 , 司治理机制就是适应投资者与经营者之 间必然形成 的委托代理关系而进行的制度设计 。 公 公司治理 问题 的产生是 根源于现代企业 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 由此所导致的代理问题 , 治理 的 目的在 于如何有效地抑制代理成本 , 解决管理层的选
理关系 的极大发展( 蔡春 ,0 6) 。 公司错综 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中 , 20 ”在 以公 司股东与高管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尤为重要 , 原因是 “ 公司中股东和经理 的关系符合纯粹代理关系定义 , 因此 , 在所有权分散的现代公司 中, 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有关的问题与一般代 理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 Jne 和 W. cl g - 基 于两权分 离的公 司制经济中 , M.esn Meki n o 代理人问题同样普遍存在 , 这是因为作为委托 人的股东和作为代 理人 的管理层之 间 目标 函数不一致 , 代理人 出于其“ 经济人 ” 本性和 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 可能并不总是按照委
( ) 一 内部治理 审计界定 内部 治理审计 , 或称之为治理型内部审计 , 并非 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或形式 , 而是一种全新 的内部审计

浅谈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

浅谈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

浅谈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公司治理是指对公司内部运作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一系列机制和制度的总称。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监督和评估公司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重要角色。

在实际运作中,内部审计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从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公司治理是指在保护股东权益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公司内部运作,提高公司绩效,从而为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价值的一种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并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监督和评估的角色,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对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控制,提高公司业务过程的透明度和效率,从而增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1. 目标与职责不清晰在一些公司中,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职责并不清晰,往往只停留在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忽略了对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评估。

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会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难以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 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在一些公司中,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并不高,导致该部门吸引不了高水平的审计人员,且缺乏长期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难以保障,造成内部审计的质量不高。

3. 独立性受到挑战内部审计本应是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的独立部门,但在一些公司中,内部审计部门受到了其他部门或高管的影响,导致其独立性受到挑战。

这样一来,内部审计就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估公司的风险和内部控制情况,达不到监督和评估的目的。

4. 审计工具与方法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经营活动和风险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然而在一些公司中,内部审计的工具和方法并没有及时跟上,仍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导致内部审计无法满足应对新的经营和风险形式的要求。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基于委托代理层次的视角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基于委托代理层次的视角
治理这两 个概念。
服 务 的 供 给 者 与 需 求 者 , 进 行 成 本 效 益 会 ( 有 权 内部 的 分 离 ) 有 者 或 股 东 并 所 、 所 的权衡 。 经 营 者 ( 有 权 和 经 营 权 的 分 离 ) 管 理 阶 所 、 各
Hale Waihona Puke ( 内部审计 一)根 据 国际 内部 审 计 协 会 ( 0 7的 定 义 , 20)
所 有 权 监 督 理 论 产 生 于 2 世 纪 9 年 代 层 之 间( 营 权 内部 的 分 离 ) 中对 于 股 东 0 0 经 。 其
内部 审 计 是 “ 种 旨在 增 加组 织价 值 和 改 善 的 中后 期, 对 委 托 受 托 经 济 责 任 理 论 的进 大 会 与 董 事 会 之 间 的委 托 代 理 关 系, 事 一 是 由监
会学 习 l C OU TN E R I G C N IG L A N N A
几 个 方 面 , 计 属 于 所 有 权 监 督 , 要 基 于 审 主 四 个 方 面 的分 析 : 立 性 特 征 体 现 、 务 对 独 服
象的界定、 与被 审 计 单 位 之 间不 存 在 组 织 层 级 关 系、 公 司的最 高 管 理 者进 行 监 督 。 对
险管 理 、 控 制和 治 理 程 序 的效 果 , 助 所 有 权 监 督 理 论 则是 强调 所 有 者 的需 求 , 内部 以帮 认 员会 的 情 境 下 , 审 计 在 其 中的作 用微 乎 内部 实现 组 织 目 ” 标 。 为 审 计 是 为 所 有 者 服 务 。 有 权 监 督 理 论 其 微 , 内部 审 计 的职 能也 决 定 它 不 会 在 所 同时


内部审 计与公 司治 理 的概 念

试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试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作——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国 的南海 公 司事 件 、安 然 公司 事件 来分 机 制存在缺 陷 。 审计 包括 内部 审计和外部 审计 , 因此 , 强 内部 审计 和外 部 审计 的 加
协作 , 对于完善公 司治理意 义非凡 。
内部 审计与公 司治理
的。 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
审计 是公司治理 的有效 保证 ,完善 的公 司 治理离不开 内部 审计作用的发挥 。良好的 段, 是公司实施治理 问题 的重要保 障。
自身专业知识 有限等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 、评价和鉴 有一致性 , 内部 审计评价风险 管理 、 而且 控 考虑到监督成本过高 、
证 , 司治理 与审计 密不可分 。从 早期英 公
制和 治理 程序 与公 司治 理也 是 直接 相 关
因素 , 有者会聘请外部独 立的第三方 ( 所 注 册会 计师 ) 对经营者 的行 为进行监督 , 也就 审计报告可以提高 财务信息的可信 性, 降低 决策者的信息风 险 , 委托方行使 奖惩权 是 关税收征管的重要依据 。 这也正是公司治理
国际 会计 师联 合 会 ( A 国 际审 计 局 、 I C) F 股东 和债 权 人之 间 的利 益; 突 , 且 中 而 审计 的概念 描述 为“ 审计 人员对会 计报 表 券市场 的稳定发展
司董事会 的功能 、 、 结构 权利等 方面 的制度 实务 委 员会 在《 国际 审 计准 则》 把外 部 可 以保 护 中小 投资者 的合法 权益 , 中 维护证 权和剩余 索取 权分配 的一 整套法律 、文件 在所 有 重大 方 面是 否按 照 确定 的 财务 报 和 制度安 排。 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 目标 、 谁 告框 架编 制发 表 意见 。 外部 审计 的 目标 ” 在什么状 态下实施控制 、如何 控制风险和 在 于为 第三 方提 供 真实 、 法 、 允 的会 合 公 多问题 。 在广义 的公司治理概 念中 , 公司治 于他们 作出正确 的判 断和决策 。可 以说 , 作 为 公司 治理 两 大基 石 的 内部 审计 用 , 多地 是需要 相互协 调和共 同发 挥作 更 部 控制 已将 内部 审计 与外 部 审计 紧 密地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提要由于财务丑闻案件不断爆发,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设计有效的监督机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成为专家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

本文阐述内部审计理论,以及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探讨内部审计的理论模式及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

近几年来,财务舞弊案的发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暴露了公司治理存在着的严重缺陷,而内部审计人员在“世通”事件中的出色表现使人们看到内部审计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为基础,对内部审计理论及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给出解释,为内部审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

一、内部审计理论文献评述(一)委托代理理论。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内部审计是解决企业中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王霞、王镇蒙、雷光勇、崔文娟以委托代理理论来解释内部审计通过降低组织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抑制各层级之间管理者们的道德风险问题等途径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作用。

委托代理理论假定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内部审计作为外生因素加入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并代表管理层或是代表股东的利益,这使得内部审计在两者之间始终处于某一方的对立面。

(二)交易费用论。

Morrill&Morrill使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内部审计。

他认为,在组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管理者必须合理地降低这一费用,而管理者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利用内部审计这一稀缺的经济资源。

在进行交易时,市场与内部组织都会提供审计服务,竞争会使交易费用低的一方胜出。

因此,内部审计在与外部审计的竞争中获得了优势而被管理者所授受。

内部审计的交易费用理论对内部审计的解释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交易费用进行最优化处理似乎是一切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价值创造活动论。

价值创造活动论认为,内部审计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善组织的运营。

内部审计职业界最权威的组织——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确立的内部审计目标已由原来的“为组织服务”转变为现在的“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内部审计职能已由原来的“独立评价”转变为“独立、客观的认证和咨询活动”。

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机制

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机制

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机制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机制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一种经济行为关系,它在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公司治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即委托人和代理人在知识、信息和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委托人无法完全了解代理人的行为和决策。

在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关系主要存在于股东和董事会、管理层之间,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则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和实践来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问题。

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治理中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股东无法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需要通过代理人来管理和决策。

然而,代理人存在一定的自利行为,容易出现代理人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代理人懒惰或追求短期利益等问题,从而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

为了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问题,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建立一套规则和约束机制来规范代理人的行为,确保其以委托人利益为导向,并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和股东价值。

公司治理机制主要包括:1. 董事会机制: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

董事会应由独立的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组成,以保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有效履行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责。

2. 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设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激发代理人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中包括薪酬制度、奖惩制度、绩效评估等。

这些机制可以使代理人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降低代理损失,提高市场竞争力。

3. 股东监管机制:作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在公司决策和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监管作用。

股东可以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决策,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

同时,股东还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和提案机制来发起投票,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4. 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代理人的违规行为,保障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上市公司治理与审计委托模式选择

上市公司治理与审计委托模式选择

[提要]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引进,一方面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公司治理环境,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即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在内的财务监督职责可能分属于监事和独立董事两个不同身份的人。

本文通过厘清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制度安排的关系,分析现行公司治理法律规范对审计制度安排的影响及其矛盾,提出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选择方案。

注册会计师以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对维护正常的商业秩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缓解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经营目标不一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中,扮演着裁判和鉴证人的角色。

但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一系列恶性财务欺诈案件的暴露而引发的审计失败,使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对此,笔者认为,研究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制度安排之间的依存关系,设计一个与现行法律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审计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消除代表大股东利益经营者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其独立性,从制度上防范和减少审计失败,将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信力。

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制度安排一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一种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股东和贷款人)、经理人员、职工之间关系,并从这种安排中实现经济利益。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清木昌彦、钱颖一,1995)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对经营者的监督、评价及其激励机制的构建。

而这种公司治理权力的分配和约束,在当今法制社会通常是由相关法律制度来作出安排的,并体现在董事会的法律构造之中。

在现代企业中,尤其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中,“没有控(刘俊海,1998)制权的财产所有权和没有财产所有权的控制权,是股份公司发展的逻辑归结。

”要使得“所有权”和“控制权”这两个难以割舍的权利相分离,只能借助外在的力量。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企业发生的诸多内部控制缺陷和经济犯罪事件,引起了社会上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警惕。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企业的风险防范和业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监督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公司经营稳健、合规可靠的重要保障措施。

而外部审计则是对于企业能够达到合法、准确、真实、完整等财务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化提供辅助保障手段,为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和实际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规避、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的建议和方案,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3.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重要性。

5.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模式。

6.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方面,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问卷法。

文献资料法主要是从相关的书籍、论文、期刊等渠道获取有关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理论资料,了解它们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

调查问卷法则主要是通过在线或离线的形式,以内外部审计员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课题研究问卷收集调查数据,从而获取实际情况和问题,借此推动进一步深入和实验性的研究。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深刻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2.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协同、合作的审计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 分析探讨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对于公司风险防范、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的影响。

基于委托代理的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联机制张军波

基于委托代理的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联机制张军波

价值工程0引言一直以来,会计治理中的审计问题始终是公司治理的热点话题。

实践证明,公司治理是解决股东与经理之间权利分配问题的有效机制,有利于完善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从而保持公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石。

当然,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执行效率又会受到公司治理水平、治理模式的影响。

它们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因虚报盈利导致破产,中国的“银广夏”、“蓝天股份”被揭露伪造单据,爆发造假丑闻。

在国内外不断发生类似的财务丑闻,涉及面很广,负面影响很深。

由于这些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内部审计不完善,公司治理形同虚设,会计治理效果差。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财务造假的现象频频出现。

同时管理层应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内部机制,避免经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的道德风险发生。

张宜霞、杨有红(2004)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研究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以及针对目前我国内部控制效率低下的状况,如何通过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无缝”对接来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建立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然而,公司治理与公司内部审计相关性及互动机制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审计尚未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部分。

本文试图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来探讨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关联性,并提出内部审计运行效率的提升策略,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反馈、监督、评价作用。

1基于委托代理的内部审计的两种观点亚当斯(Adams ,1994)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阐释,他指出内部审计和其他干预机制如财务报告、外部审计一样,能够帮助维持所有者和经理之间合同签订成本的有效性。

委托代理理论不但能够有助于解释组织里内部审计的存在必要性,而且能解释内部审计的一些特征如规模、活动范围(诸如财务或经营审计)的形成。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基于委托代理层次的视角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基于委托代理层次的视角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基于委托代理层次的视角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委托代理层次的视角下。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解决这种代理问题。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监督和审计机制,能够有效地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和预防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激励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经营者可能存在着搭便车行为、挤兑行为或者盗窃行为。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可以通过实施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工作,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道德风险。

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激励机制,激励经营者对公司利益的贡献,提高其动力和责任心,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提供为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提供信息透明度和信息质量。

作为公司治理中的独立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能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通过对公司内部各个职能和流程的检查,内部审计可以提供客观和可靠的信息,为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决策提供支持。

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报告和沟通机制,及时向所有者和经营者披露重要的审计发现和建议,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

第三,内部审计可以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会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例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利益冲突等。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机制,可以减少代理成本的发生。

通过审查和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运作流程,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和修复内部控制系统中的缺陷和漏洞,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降低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危机。

此外,内部审计还可以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发展。

在委托代理层次的视角下,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往往存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机构,可以通过审计和评估公司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规划,提供全面和客观的意见和建议。

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当代商业环境中,公司治理是确保公司有效运营和管理的重要方面。

同时,审计作为一种监督和核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工具,在公司治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本文将探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如何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审计对公司治理的意义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监管手段,可以为公司治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首先,审计可以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保证了其对财务数据的审核和确认具备一定程度的客观性,从而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这样一来,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就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其次,审计可以有效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运营与管理的有效性。

审计通过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核,为公司提供了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指导。

这有助于公司识别和纠正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提高公司治理的质量,确保公司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保护。

最后,审计可以帮助公司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审计师通过对公司财务报告、业务活动和管理层决策进行综合性的审计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各类经营风险和管理问题,帮助公司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这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潜在风险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二、公司治理对审计的要求公司治理是审计的重要背景和依托,同时也对审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公司治理要求审计师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

审计师的独立性是公司治理的基石,只有独立的审计师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并提供真实、可信的审计意见。

而审计师的专业性则要求其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以便更好地满足公司治理的需求。

其次,公司治理要求审计成果的公开透明。

公司治理强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而审计作为一种评价和验证公司财务状况的手段,其结果对于公司管理层和利益相关方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下审计委托关系的几点建议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下审计委托关系的几点建议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下审计委托关系的几点建议1.实现公司股份的流通性,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动,股权结构不合理。

应尽早实现上市公司股份的全流通,实现公司股东结构、股本结构的多元化,通过股权流通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的外部硬约束。

建立合理的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结构,禁止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确认独立董事制度,改变董事会构成单一、被控股股东所控制的局面,抑制执行董事滥用职权,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此外,我国还应积极推行公司上市的核准制并逐步向注册制的国际惯例过渡,削弱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企业包装上市的动因;从实质上改变经理人员的行政官员身份,同时构造具有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激励经营者双重作用的股票期权机制,使经营者通过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和长期成长性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2.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形成新的审计委托关系鉴于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形同虚设,股东大会流于形式,我们认为有必要引入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解聘和审计费用的支付。

审计委员会可以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说明为公司提供的各种服务、收取的各种费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关系和事项,对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备独立性作出评价。

审计委员会还能以相对超然的态度;协调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层之间的分歧,为会计师事务所公正执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可以使外部审计人员与公司管理层保持一定距离,增强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任度:通过审计委员会这种组织结构,建立制衡机制,减少经理层舞弊机会,形成相互制约的环境和气氛。

审计委员会应由董事会聘请的独立董事组成,人数为3—8人,多数应是财会专业人员,也可有一定数量的其他专业人员。

就美国的情况来看,独立董事的产生机制及如何保证独立董事做到独立、勤勉仍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上市公司以立法形式推行审计轮换制度审计轮换制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上市公司聘任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实施具体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和负责的合伙人进行强制更换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问题与审计需求相关关系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问题与审计需求相关关系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问题与审计需求相关关系研究综述本文从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和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两个角度,对公司治理问题与审计需求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已有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者激励的主要方式是现金激励,因此进一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现金激励报酬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很有意义。

标签:公司质量,审计需求,高管激励一、引言现代公司的治理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代理问题: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和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前者指因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代理冲突引起的治理问题,而后者指因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引起的治理问题。

审计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代理成本最小化的制度安排,一般分为强制性审计和自愿性审计。

在外部审计未被法律强制要求提供时,公司治理问题与审计需求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是否有动机雇用外部审计;当法律强制要求提供外部审计时,研究的重点在于企业是否有动机雇用高质量的外部审计。

本文主要是通过回顾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分别与审计需求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为该问题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二、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与审计需求相关关系的研究文献回顾代理理论认为企业聘用外部审计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公司管理者、所有者、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有效地分配资源,因此,利益冲突的程度或外部审计的边际成本影响公司对外部审计的需求程度。

文献中对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程度主要用会计契约报酬和管理者持股来反映,个别用所有权分散程度、管理费用等指标来衡量。

这里审计需求研究主要是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其衡量指标包括审计所规模、品牌、审计费用及更换审计师等。

1.国外研究国外相关研究较多,少数学者采用会计契约报酬衡量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程度。

Francis and Wilson发现会计基础合约报酬与是否变更为品牌审计师显著正相关。

Gul,Lynn and Tsul发现高质量审计能弱化管理者持股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正相关性。

浅谈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浅谈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浅谈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涵义,并就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进行了论述,在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与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于国内企业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了,尤其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已成为其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国内、国际上出现的一些“财务丑闻”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的大讨论、大反思,公司治理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作为一个内部审计工作者,笔者也时常在考虑:究竟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有什么关系等。

就此机会将平时笔者的一些粗浅思考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涵义公司治理的涵义还没有我国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术界也还没有给出确定的概念。

我们所知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外来的概念,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许多学者将公司治理视为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它包含四个方面:①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②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责、权、利,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③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是一种协调投资者和经营者关系的机制;④公司治理的形式多种多样。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治理应该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主体是以股东为中心的利害相关者,公司治理的模式因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市场因素、法律观念等的不同而不同。

因而当谈到公司治理时,我们通常会从公司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谈起。

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制订公司的方针策略,并指导它的实施。

很明显,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掌管公司大局。

他们必须对公司治理进行评估,确保公司有一套有效的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并由法律和公司章程来规定有关公司组织结构间权力分配和制衡的制度体系的安排,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以保证公司正常有效地运行。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公司治理是指管理层对公司的运作、利益分配、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控制和协调的过程。

内部审计则是在公司治理机制下,独立开展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主要目的是为公司提供独立的业务性评价和咨询服务。

关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如何协调,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分析、评估和推荐对控制环境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2、评估企业业务风险,评估企业商业策略、目标是否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一致。

3、检查业务流程,包括业务流程的规范性、经济性、科学性、安全性等方面。

4、评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内部和外部财务报告符合管理层的意愿和需求。

5、提供独立的企业咨询服务,为企业管理层在战略规划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1、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支撑内部审计是在公司治理机制下开展的一项工作。

公司治理机制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与股东会等组成部分。

这些部分必须在相互衔接和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推进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审计的重要支撑。

尤其是在指导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保障信息披露的公正和准确等方面,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公司治理的制度完善并贯彻执行得到,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开展成果争取、客观和准确。

2、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立性保证了公司治理机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公司治理机制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内部控制,业务风险管理,财务报告可靠性,信息披露等方面。

而内部审计在这些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全面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估企业业务风险,评估企业商业策略。

此外,内部审计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辅助机制,它能够帮助公司治理机构实现决策的有效实施,贯彻公司治理理念,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的科学性、公正性、透明度和持续性。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问题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公司治理涉及到公司及其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内部员工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而内部审计则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公司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定义出发,探讨二者关系的意义和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公司治理的定义及重要性公司治理是指控制公司运营和管理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算法,以确保公司达到企业目标,核心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

公司治理涉及到企业的管理结构、决策、监督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目前,公司治理被视为保护投资者和维护市场稳定的核心要素之一,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

公司治理的良性发展,可以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减少经营风险、增强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二、内部审计的定义及重要性内部审计是指独立开展独立、客观、审慎的审计工作,且以自评和持续改进的方式改善组织运作效益,进而提供给组织管理者的咨询活动。

内部审计是通过提供独立的审计服务和建议,支持组织管理者实现经营目标、解决问题和提高运作效率的部门。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检查和评估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内部合规性等方面的有效性,为公司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内部审计主要负责的任务是帮助公司内部检查和评估组织的运营效率、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合规,从而保障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都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和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公司治理体系需要内部审计作为检查和评估公司内部有效性的工具,而内部审计又需要公司治理提供保证来保障其在公司内部的权利和效力。

1.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1)评估公司治理体系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检查和评估公司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高效性等方面的有效性来推动公司治理的完善。

审计委托与委托方关系的管理

审计委托与委托方关系的管理

审计委托与委托方关系的管理审计委托与委托方之间的关系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双方的责任和权益,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审计委托与委托方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审计活动的目标和使双方达到满意的结果。

一、明确委托事项和目标在审计委托与委托方关系的管理中,首先需要明确委托事项和目标。

委托方应当明确阐述所需审计的范围和目标,以帮助审计员准确理解工作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审核计划。

同时,审计员也应充分了解委托方的需求和期望,确保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通过明确委托事项和目标,可以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工作偏差和沟通误解。

二、确定双方权益和责任管理审计委托与委托方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确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委托方应明确表达自己的权益,包括获取准确、及时的审计信息、合理的服务价格等。

同时,委托方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配合审计工作等。

审计员则应当履行职业道德,保证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工作,并提供专业的服务。

双方权益和责任的明确定义可以减少潜在的冲突,并为双方提供合理的保护。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是审计委托与委托方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

有效沟通可以帮助双方准确理解对方的期望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工作方向。

建立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是关键,包括定期会议、信息报告、电话或电子邮件沟通等方式。

在沟通过程中,委托方应提供明确的指示和反馈,及时解答审计员的问题;审计员则应向委托方提供准确、清晰的审计进展和结果,及时报告可能的问题或风险。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及时解决双方的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保护信息安全和机密性在审计委托与委托方关系的管理中,保护信息安全和机密性是非常重要的。

委托方应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并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完整、真实。

同时,委托方还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所提供的信息不被非授权人员获得。

审计员有责任保护接收到的信息安全,并严守职业道德,不泄露委托方的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

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公司治理和审计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公司治理是指如何管理和监督公司,确保公司的运营和决策符合法律法规,保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审计则是对公司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和验证,以提供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一个真实、准确的公司财务情况。

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司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评估,提供了给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一个独立、客观的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决策。

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是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保证。

其次,审计也为公司的股东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基础。

通过审计,投资者可以获得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保证,从而更好地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

这对于促进投资者信心和提高市场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审计还为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监督机制。

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验证,可以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错误、舞弊和风险。

通过审计的结果,董事会和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公司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从而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此外,审计还对公司的外部监管和法律合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审计不仅有助于监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监督和监管,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和违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尽管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审计独立性和公正性的保障仍然是一个难题。

虽然审计师应该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但他们的报酬和业务来源往往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这可能导致潜在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

其次,目前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也亟待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审计主要关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相对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76·2011.1下旬【摘要】本文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审计委托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尽责的董事会才是良好的审计委托人。

由尽责的董事会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审计委托,有利于审计市场、资本市场有序发展,最终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经济目的得以实现。

【关键词】审计委托公司治理董事会郑倩(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南京210036)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审计委托关系一、审计委托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公司治理问题1.审计的需求者即会计信息需求者。

从一般意义上说,会计信息的最终需求者为资本市场中现实或潜在的资金提供者,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

虽然从形式上看,资金提供者包括国家、法人以及社会公众等,但是就资金的终极所有权而言,国家和法人均属于多级委托代理链条中的某级代理人。

因此,从总体意义上看,会计信息最终需求者就是社会公众。

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广泛性决定了审计信息需求的广泛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审计是为公众服务。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 )认为审计机构应成为受监督的一个机构,因为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经济学家科斯(1937)提出交易成本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成本:一是获取准确市场信息的成本;二是谈判和监督履约的成本。

现实中,审计人员被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定位为信息风险减少者和保险人角色。

进而依据审计结果确定会计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并依此做出相关决策。

2.公司治理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公司透明度。

世界银行前任行长沃尔芬森说过,公司治理就是为了提高公司的公平、透明或责任。

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非对称信息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非对称信息也是我们理解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关键。

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公司利润及运营效率。

企业发展初期所有权、经营权未分离,公司层级较少,结构也相对简单,因此治理的目标较易实现。

随着企业发展,尤其是出现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后,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内部委托代理问题。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内部人控制”,阻碍了公司治理最终目标的实现。

消除这种现象的办法是督促经营者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解决信息不对称就成为两权分离状态下的现代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

本文讨论的是两权分离状态下的审计委托问题。

公司治理框架应当确保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

而年度审计应当由独立的、合格、符合条件的审计人员来进行,以向董事会及股东提供一种外部的、客观的确信,确信公司财务报告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所有重要领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审计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作为外部监管力量的民间审计,成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

那么由谁来委托审计更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更有利于信息质量的鉴定,更有利于实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公司治理目标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公司治理的问题。

所以从这意义上说,审计委托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公司治理的问题。

二、尽责的董事会才是良好的审计委托人1.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审计委托人。

在现实中,各国企业制度的发展均有各自的特点,因而审计委托关系有所差异,这是企业制度或者说是治理结构的不均衡引起的。

实际上,谁充当企业(公司)的权力中心,就可能由谁代表某方利益进行审计委托。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中心存在差异,所以审计委托人也有所不同。

(1)股东中心主义:股东大会委托审计。

从理论上来说,由所有者(出资者)与审计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进行审计委托是一种均衡的、正常合理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

建立在契约理论基础上的传统的审计关系理论一直认为,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是指审计委托人(通常是财产的所有者),被审计人(通常是财产的经营管理者)以及审计人(独立于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审计活动的发生就是这三方关系人发生联系的结果。

在契约关系中,股东会认为一些可能的损失与审计收费之和小于审计报告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因此即使不知道审计人员实际做什么以及实际做得怎么样,也要委托审计。

鉴于以上表述,股东即财产所有者可以成为审计委托人。

在现代企业中股东大会作为决策机构,作为审计委托人符合委托代理理论的思想。

但是,随着公司股份的增加,股权越来越分散,股东人数越来越多。

这削弱了每个股东收集信息和有效监督管理者的动机和能力。

尤其是中小股东很难了解到对公司进行有效干预所需要的信息,这使得他们难以避免地进行信息监督权的隐性委托。

(2)董事会中心主义:董事会委托审计。

作为股东大会常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2011.1下旬·77·□设机构,公司董事会承担着监督管理层的责任,作为治理层的董事会对于公司向外部提供的信息质量应该履行监督责任。

2006年出台的中国注册会计执业准则提到鉴证业务(含审计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包括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责任方可理解为提供信息并监督信息质量的组织和人员,包括治理层及各层级的管理者。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指出被审计单位治理层有责任监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也规定了治理层的责任包括对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

注册会计师应及时向治理层告知审计中发现的与治理层责任相关的事项。

如果被审计单位设有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注册会计师应当着重与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沟通。

作为信息质量的监督者,董事会可以借助具备专业知识的外部审计人员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以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系统的完整性。

(3)管理层中心主义:高管层(CEO 、CFO )委托审计。

管理层进行审计委托往往出现在董事会受控于管理层的情况下,这样最易导致审计独立性缺失,最终导致审计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在公司董事会不作为的时候,会由公司CEO 或CFO 进行审计委托并付费,由此产生了“购买审计意见”行为。

此时,企业管理当局成为注册会计师的“衣食父母”,注册会计师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感自然会淡化,这也是独立审计市场失灵的根源。

房巧玲(2006)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审计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是审计信息的购买者不是审计信息的使用者。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审计信息购买权的配置。

(4)外部利益相关人:企业外部机构(组织、个人)委托审计。

关于外部利益相关人的界定可以参考德国司法实践活动中的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默示的信息提供契约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即使注册会计师未受第三人的直接委托,也可以间接推断注册会计师与第三人缔结了默示的信息提供契约。

其成立要件包括:①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有重大意义,信息使用者意图将信息作为实质性决定的基础;②信息提供者认识信息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将之作为信息使用者决定的基础这一事实;③信息提供者具有该信息的专门知识,并受特别委托提供信息且对信息提供有利害关系。

第二种观点,具保护第三人效力契约说。

这种观点认为,具保护第三人效力的契约,不是指契约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对契约债务人有给付请求权,而是指第三人基于诚实信用的要求被纳入保护领域。

第三种观点,契约缔结上的过失。

这种观点认为,第三人基于对专家的信赖并据其提供的信息进行投资,如果因此遭受了损失,专家应对其承担契约缔结上的过失责任。

第四种观点,违反良俗的侵权行为责任。

这种观点是基于德国《民法》第826条的规定:“以违反善良风俗的方式故意对他人施加损害的人,对他人负有损害赔偿的责任。

”尽管在侵权行为的成立上要求有故意,但从效果上来看,若专业机构因重大过失违反业务上的注意义务向第三人提供了不实信息,或者认识到不实信息使第三人有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而仍予以许可,即解释为故意。

根据这种观点,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不实信息时,理应认识到有可能使潜在的第三人遭受损失而仍然散布该信息时,应界定为违反良俗,基于这种行为即可确定专业机构的民事责任。

2.尽责的董事会才是良好的审计委托人。

良好的审计关系,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审计委托人对审计具有内生需求,而这种需求源自公正的专业人员监督的缺位;②被审计人独立于审计委托人;③审计委托人对被审计人拥有控制权;④审计人独立于审计委托人。

(1)尽责的董事会能够有效代表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有监督管理层的积极意愿。

董事会存在的前提是监督管理层,然而即便是最辉煌和最理性的董事,他又能做什么呢,如果缺少必要的、精确和及时的信息的话。

张维迎教授认为:“股东对经理层监督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监督所需的充分的信息,而且依赖于监督者的积极性。

而信息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的,它依赖于监督者的积极性。

”而中小股东因为对企业的低风险承担导致他们对企业的低水平控制,一方面,使得中小股东缺少监督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其对于企业的监督没有大股东那么积极。

但这不代表中小股东及其他的信息使用人没有获取信息的意愿。

一方面,尽责的董事会,应该有监督管理层的积极意愿,而不是以“无知”为借口或信仰“别没事找事”,借助外部审计进行信息质量评价,其能够更有效完成监督职责,是审计结果的最终需求者。

另一方面,尽责的董事会,应该成为包括中小股东利益在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的有效代表,是审计服务的代理需求者。

在这两种情况下,其对审计的需求均具有内生性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有效的审计市场中应当能够对代理需求者提供必要的激励和约束,促使其自发追求高质量审计,从而真正体现最终需求者的真实需求。

另外,作为证券监管部门应该承担其重要的职能,即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投资者及管理者的欺骗。

因为,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得越好,股票市场就越健全、越活跃。

这类似于任何一个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越好,市场就越繁荣,就越能够得到发展。

(2)尽责的董事会能够保证、维护审计独立性。

董事会与审计人签约符合契约原意中“自愿协作和自由合意”的本质,约定双方在互惠互利前提下形成委托、受托关系。

这是审计人独立于审计委托人的基础,也是审计独立性、公正性的保证。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出面以招标形式委托审计就是一个例证。

有董事会进行审计委托能够保证审计委托权与监督权的统一。

委托权相当于授权进行审计业务,而在监测和维护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方面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又享有知情权并拥有知情的能力。

董事会成为股东的代理人,与审计师沟通,代审计师向股东报告,评价审计收费是否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完成但又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与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78·2011.1下旬【摘要】本文提出了审计职业环境改进程度的五大绿色层级划分:法律方式、市场方式、利益相关者方式、活动家方式、令人向往的审计方式,并认为提高审计职业环境质量,是促进审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