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导致的地球表面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地质灾害潜在性评估地质灾害潜在性评估是评估地区是否存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该评估方法包括对地质构造、地表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遥感技术和地质勘探手段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出地区是否具有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性。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评估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该评估方法主要针对已经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通过调查和研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借助地质灾害历史记录和现场勘察,综合分析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并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提供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预估,在制定防范措施时提供科学依据。

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综合考虑地质灾害潜在性和危险性,评估地区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和财产的潜在损失,以及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能够减轻风险的程度。

该评估方法在前两种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密度、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评估地区地质灾害风险。

评估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指导制定防灾减灾政策。

二、地质灾害防范措施1.加强地质监测与预警地质监测与预警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地质监测网络,监测地质构造和地表变形,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情况。

同时,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探手段,提前发现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迹象,并进行预警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合理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地质灾害防范需要从规划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入手,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高危区进行大规模建设。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问题及方法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问题及方法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问题及方法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工程建设的发展,且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过度的施工活动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加大,威胁着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说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十分必要,这项工作已经成为工程建设和规划的前期关键性环节,在实际的评估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从问题出发进行论述,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Abstract: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rives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nd constructionis getting larger and larger,but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activitiesovera certain impact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increase thepossibilityof inducing geological disasters,threatening the engineering safety andstability,so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risk assessmentofgeologicaldisastersthis work hasbecome alink,thekey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there exist someproblems in the actual evaluation work,in this paper,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discussed,and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measures to solve.Key words: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problems; Solutions中国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地质灾害是由自然的或者是认为的综合性地质作用使得地质环境产生的突发性或者是渐进性的破坏,造成建筑物的损坏等现象,威胁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研究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研究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给人类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地质灾害,科学的风险评估及研究是十分关键的。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和较大破坏性的特点,因此有效的风险评估对于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通过对地质灾害潜在风险的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并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1.数据收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地理、气象和地震等数据,以及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为后续的评估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2.灾害历史分析:通过对过去地质灾害事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空间分布特征和频率等,可以揭示地质灾害的规律性,为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3.灾害潜势评估:通过对地质灾害潜势进行评估,可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区域和风险等级。

常用的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质工程调查和数值模拟等。

4.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

通过对灾害潜势、暴露度和脆弱性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 quantitive assessment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geological hazard,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地质灾害研究的意义1.深入了解地质灾害: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过程,为灾害预警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防灾减灾措施:地质灾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并提高社区和居民的抵御能力。

3.应对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地质灾害频发,研究地质灾害可以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研究的挑战1.数据不完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现实中往往存在数据缺失和不准确的情况。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预测和预防措施设计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预测和预防措施设计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预测和预防措施设计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其突发性和破坏性而备受关注。

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并设计合理的预测和预防措施,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讨论相应的预测和预防措施设计。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专家评估法:根据专家知识和经验,结合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天气因素、地震活动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估。

专家评估法的优点是快速和经济,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2.定性评估法:利用定性指标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脆弱度和暴露性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影响范围和易损性,判断其风险程度。

3.定量评估法:基于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建立地质灾害的概率模型和风险模型。

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地质环境、气象数据等进行分析,计算出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风险指数。

二、地质灾害预测方法1.遥感与卫星监测: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地质灾害信息。

通过监测地表形变、地质构造变化等指标,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化趋势,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

2.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波动与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当地下水位升高或突然波动时,可能意味着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增加。

3.地震监测:地震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地震监测站记录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震级,可以预测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秒到数十秒发出警报,使居民有时间采取逃生措施。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设计1.规划管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管理,确定灾害易发区、高风险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重要建设项目。

此外,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灾害警报。

2.工程措施: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预防地质灾害,如加固山体、巩固岩层、设置防护堤等。

若已发生地质灾害,应及时进行抢险和维修工程,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安全风险

如何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安全风险

如何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安全风险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安全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评估地质灾害安全风险需要收集并分析大量的地质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口密度、建筑物结构等人为因素,以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其次,评估地质灾害安全风险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可以利用地震监测仪器对地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强度。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分析。

这些科学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可以提高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评估地质灾害安全风险的基础上,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首先,应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的建设。

通过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和地质监测网络,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其次,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

例如,在易发地区可以采取土地利用规划、建筑物抗震设计等措施,以提高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众的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还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地质灾害管理的组织和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地质灾害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安全制度。

公众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地质灾害安全管理的工作。

总之,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安全风险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数据,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只有不断加强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的挑战,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一、引言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科学的风险评估与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受灾风险区域划定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记录、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地区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区域。

高风险区域需加强监测与预警,中风险区域加强管理与防范,低风险区域注重宣传与教育。

2.地质灾害潜势评估地质灾害潜势是指某一区域内某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对地质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利用地质灾害潜势评估模型,可以定量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3.风险评估与评价风险评估是综合考虑潜在风险和系统脆弱性,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与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碳酸盐岩地区的岩溶演化风险评估、断裂地区的地震活动风险评估等。

三、地质灾害风险处理方法1.风险防范与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防范与管理措施。

例如,在高风险区域,可以搭建地震预警系统,提高居民的防震意识,以及强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灾后应急响应与救援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展开应急响应与救援工作,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包括组织人员疏散、提供紧急救援物资、进行灾后重建等工作。

3.科技支持与创新应用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

此外,不断推动地质科学研究的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人工智能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大量的地质数据与历史记录进行分析,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与危害程度。

同时,还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提供更快速、准确的应急响应。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处理的挑战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风险评估与处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例如,地震的发生时间和规模很难准确预测,山体滑坡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十分重要。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地质灾害风险的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发生的程度,从而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定量评价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从而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精确评估。

在定性评价中,可以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原因、影响因素、发生频率等进行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例如,在地震风险评价中,可以通过对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历史记录等进行分析,确定地震的可能发生程度。

在滑坡风险评价中,可以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分析,确定滑坡的潜在危险性。

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定量评价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进行量化,从而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精确评估。

在定量评价中,需要收集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包括地质条件、地震历史记录、地质构造等。

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可以计算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同时,还需要建立损失模型,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以评估地质灾害的造成损失。

定量评价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但在数据获取和模型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还包括多指标评价、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多指标评价是通过选取一系列指标,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和暴露性,从而确定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影像数据,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进行监测和分析,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从而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地质作用,导致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还与人类活动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和人类暴露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定量或定性地判断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程度。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主要包括灾害潜在性评价、暴露评价和脆弱性评价三个方面。

灾害潜在性评价是指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

该评价主要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和因素,如地质构造、地质材料、地形地貌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程度。

例如,对于地震灾害的评价,可以考虑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历史地震的频率和强度等因素。

暴露评价是指对人类和财产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暴露程度进行评估。

暴露评价主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分布和人口密度,以及财产的分布和价值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潜在威胁程度。

例如,在评估洪水灾害风险时,可以考虑到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和财产价值高的工业区域更容易受到洪水的影响。

脆弱性评价是指对暴露于地质灾害之下的人类和财产的脆弱性进行评估。

脆弱性评价主要考虑人类和财产对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灾后恢复和重建的能力。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评估出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实际影响程度。

例如,在评估滑坡灾害风险时,可以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等因素。

综合以上三个评价方面的结果,可以得出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和风险分布图。

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警系统,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给出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

定量评价则基于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给出地质灾害的风险值。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有效性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有效性分析

害 易发 区做 出的 强 制 性 的 规 定 。 有进步也有相应的不足 , 我国
的 地 质 灾 害 危 险 性 评 估 工 作 虽 然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全 面 的 开展
出相 应 的 解 决措 施 , 一 般 情 况 下 很 少会 出现 具 体 实物 的 工作 。 正 是 这 种 工作 性质 使 得 地 质 灾害 危 险 性 评 估 主 要 以 各 种 分 析
3 地 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方法有效性 分析
对 于地 质 灾 害 危 险 性评 估 工 作 的 有 效 方 法 最 重 要 的 是 充 分认 识到 建设 项 目重要 性 的 判 断 、评 估 范 围确 定 以 及 地 质 灾 害 危 险性 的 划分 等 工作 的 重要 性 .从 充 分抓 住 这 些 环 节 来做 好 地 质 灾 害 的危 险 性 评 估 工 作



国土 资 源部 中央 地 勘 基 金 管理 中 心 明确 要 求 基 金 项 目要 【 2 ] 安徽省地矿局 3 2 7队. 三 河尖 , 润河 集, 桥沟, 高塘 集 , 蒋集 , 刘 集幅 《 加 强 多矿 种 兼探 工作 。 霍 邱铁 矿 区现 有 的 地 质勘 查 资 料表 明 。 1 U : 5万 区域 地 质 调 查 报 告 『 R 1 . 1 9 8 6 . 至 区 内石 灰 岩 、 白云 岩 、 大理岩、 菱 美矿 等 非金 属 矿 产 . 其 分 布 规 [ 3 ] 安徽 省 霍 邱 县 铁 矿 开发 及 深 加 工 发 展 规 划. 冶 金 工 业 规 划研 究 院 . 0 律、 储 量规模、 利 用价 值 尚 需 进 一 步 查 明 。铁 矿 的 开 采 应 重 视 中钢 集 团马 鞍 山矿 山研 究院 . 2 0 1 2 . 畋 矿 区 内其 它矿 种 的 开发 利 用 .例 如 本 区的 大理 岩 矿 分 布 层 相

简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法

简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法

简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法摘要:我国国土的地质构造相对比较复杂,当前的气候环境多变,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整体承灾能力较弱。

我国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较多,分布较广,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其中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最严重。

因此,通过对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制定出地质灾害评估系统,能够对灾害进行有效预警。

本文依据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议,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同行提高评估成果报告的质量有较好的借鉴。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工作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地质灾害评估措施建议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工作。

工作程序框图1.1资料收集充分搜集、研究和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勘查、治理、评估规划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搜集城镇、居民点、学校、矿山、交通、通讯、油气管道、水利设施等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建设情况资料。

1.2遥感解译以遥感解译工作为先导,在区域上利用高分一号影像数据,结合前人资料,通过遥感信息解译调查,确定出建设项目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种类、数量、分布,划分出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编写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

1.3地质灾害野外调查采用“室内资料分析与野外调查相结合、实地定点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调查方法具体为:(1)调查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点实地复核、调查对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点实地复核、调查,要求确定现状灾害点位置、类型、形成地质环境条件、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判定现状灾害点的稳定状况及危险性大小,并在地形图上野外实地标示现状灾害点位置,按规范填写野外调查笔记及地质灾害点野外调查表,并附上相应的平、剖面示意图。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易发区的划分基于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易发区可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发育区四类。

1.单元网格划分将区划图进行网格剖分。

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对调查区进行剖分;每个单元面积为1km×lkm~3km×3km。

对于地质条件变化不大的地区,单元面积可取高限,地质条件复杂,或需详细研究的地区,单元面积可取低限,或采用四分树(quad—tree)方法将单元进—步细分。

2.单元信息的提取及数字化在计算机上,将剖分的网格与已数字化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并将灾害划为(附表1):A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取值为4;B级—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取值为3;C级—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取值为2;D级一地质灾害不发育区,取值为1。

然后,将多种地质灾害进行叠加,当有两种以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重叠时,则取值为5。

根据上述标准,对调查区所属单元进行了地质灾害信息的提取和数字化:(1)滑坡崩塌灾害信息的提取 滑坡灾害划为滑坡灾害高易发区、滑坡灾害中易发区、滑坡灾害低易发区和滑坡灾害不发育区四类。

(2)泥石流灾害信息的提取 泥石流灾害划为高易发区、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泥石流灾害低易发区和泥石流灾害不发育区四类。

(3)塌陷灾害信息的提取 塌陷灾害划归为塌陷灾害高易发区、塌陷灾害中易发区、塌陷灾害低易发区和塌陷灾害不发育区四类。

(4)地裂缝灾害信息的提取 从中国主要地裂缝灾害数据库中直接成图并提取信息。

地裂缝灾害高易发区,以渭河盆地为主;地裂缝中易发区,山西高原及华北平原西部;地裂缝低易发区,东北地区和雷州半岛;地裂缝灾害不发育区,全国其它地区。

附表1 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简表易发区划分高易发区 中易发区 低易发区 不易发区灾种G=4 G=3 G=2 G=1滑坡、 崩塌 构造抬升剧烈,岩体破碎或软硬相间:黄土垄岗细梁地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强烈。

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

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

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或地表其他自然因素的作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及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事件。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地质灾害的风险,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分析的方法和意义。

一、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地质灾害评价是对潜在灾害危险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它有助于了解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包括灾害潜势评价、区域灾害评价和点源灾害评价。

1. 灾害潜势评价灾害潜势评价是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和发展规律,预测未来的灾害概率。

它常用于确定潜在灾害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

评价方法包括统计方法、物理模型法和数学模型法等,其中数学模型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区域灾害评价区域灾害评价是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因素,评估该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规模。

评价方法包括遥感技术、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统计分析等。

通过区域灾害评价,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防治工作和紧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3. 点源灾害评价点源灾害评价是对某个特定地区或特定工程项目所面临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旨在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工程监测等。

点源灾害评价对于建设工程的选址和设计、水电站的安全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的意义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是评估地质灾害给人类活动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灾害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它有助于确定灾害风险的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活动,为灾害防治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风险区划与规划地质灾害风险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区域内不同风险等级的划分,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政策和规划。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可以降低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2. 灾害应急响应地质灾害风险分析可以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

1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性
1 . 国地震 与地质 灾害概 况 1我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 5%以上的城市和 7 % 0 0 左右的大中城市位于Ⅶ 度及以上烈度区内,主要的损失分布在以北京为中心的首都圈地 区和云南一四川一陕西一 内蒙古相连的 南北带上 ,新疆 的西北部也是地震损失较大的地区。东部沿海地 区、首都圈地区及 内陆的个别地区防震 减灾能 力较 强 ;而 中部 ( 南北 带 )和西部地 区地 震灾 害 的风 险与危 害性 很高p 。 我国的地震从频率分布看 ,大致以宁夏 、甘肃 、四川和云南为界,中国西部地区 3级以上的地震发 生频率高于东部地 区;从烈度分布看 ,甘肃 、陕西 、宁夏 、山西 、河北 、四川 、云南等位于地震带内的 区域在 发生地 震时 产生 的烈度 较高 。 我国的地质灾害以丘陵山地型 、突发型占主导 ,其中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典型类型 占绝对比重。 中国中西部呈条块状分布的丘陵山地地区,是集中而高发的重点区域 ;滨海平原及内陆构造盆地等第 四 纪厚覆 盖 地 区则 以地 表 1 我国近年地质灾害发生总量与类型构成比例 面沉降等缓变型地质 灾害为主。 0 5 2 0 年至 20 年 9月 ,全 国共 08 发 生 地 质 灾 害 19 7 25 ,崩塌 、滑坡 、 5起 泥 石 流共 计 14 10 7 6 起 ,占 9.6 71%,其 总 比例 的年 际变 化差 异 注: 据未 澳台 数 含港 地区; 0 年 2 8 度为l 月份 据; 0 一 9 数 根据国 资源 全国 灾害》 布 整理。 土 部《 地质 公 数据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5( 0 0 1 0 1— 5 06 09 2 1 )0 — 1 8 0
20 年 5 1 08 月 2日四川汶) /级强震引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 , qk 险情严重 , 危害巨大, 不仅加剧了地 震灾情 ,也严重影响抗震救灾工作。震后调查 ,强震引发地质灾害 1 0 多处 ;崩塌滑坡形成坝高超过 5 0 0 1m的高危堰塞湖 3 座; 0 3 潜在隐患点 1 0 0 0 多处 , 0 仅四川极重灾区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就达 2 8 处, 2 7 为震前的 2 8 ; . 倍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直接造成的人员死亡估计约 2 3 万人… 51 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 。. 2 与规模史无前例 ,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人员伤亡极为惨痛 。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发展受多重 因素制约 ,其过程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是灾害防御 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学者赵克勤先生创立 的处理系统不确定性问题的 “ 集对分析”理论瞄 利用集对态 , 势分 析方 法 ,探讨 地震 次生 地质 灾害 风险评 估新 的技 术途 径 ,以助 于提 高 防灾抗灾 减灾 的综 合能 力 ,并 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特定地区或地方的地质条件和潜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它是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地质环境评估方法1. 地质调查与监测地质调查是收集与区域地质环境相关的基础数据的过程,包括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矿产资源等信息。

地质监测则是对地质环境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采集,包括地震、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的监测与记录。

2. 地质图像与遥感技术地质图像与遥感技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图像资料进行解译与分析,可以提供有关地质环境的空间分布、地貌特征以及潜在地质灾害的迹象。

这些技术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地质环境,并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 多指标评价法多指标评价法是通过选取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指标可以包括地质条件、降雨情况、地震活动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灰色关联、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得出。

2. 数值模拟与预测数值模拟与预测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模拟和预测。

它可以通过模拟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评估潜在的灾害风险。

常用的模型包括土壤侵蚀模型、滑坡模型、地震模型等。

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1.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地质环境和灾害风险,可以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策略,避免将高风险区域用于人口密集和敏感设施等用途。

2. 灾害应急与减灾规划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制定灾害应急与减灾规划的重要工具。

评估结果可用于确定灾害风险高的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帮助规划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资源配置。

3.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地质环境评估可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

地质灾害评估中的风险分析方法

地质灾害评估中的风险分析方法

地质灾害评估中的风险分析方法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有效的灾害防治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地质灾害评估中,风险分析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风险分析的目的是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程度。

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是一种基于经验和专家判断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评估潜在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确定灾害风险。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一系列评估标准,如土地使用类型、地表覆盖、地形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和权重分配,可以得出灾害风险的相对大小。

虽然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其主观性较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低。

相对于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更加科学和精确。

它利用数学模型以及大量的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来计算灾害风险。

定量风险分析主要包括概率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步骤。

概率分析是定量风险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原理,确定灾害发生的概率分布。

概率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来预测未来的灾害概率。

在地震风险评估中,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断层运动规律和地震活动历史,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地震的可能性和影响。

这种方法在灾害防治规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值模拟是定量风险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地质灾害过程和结果。

对于诸如泥石流和滑坡这样的灾害,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出灾害发生的概率、规模、速度和影响范围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灾害的危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除了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地质灾害评估中还有其它一些风险分析方法。

例如,基于GIS技术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通过对地质灾害敏感区域进行精确的空间分析,更好地评估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地质灾害评估这事儿。

说起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呀,那可多了去了。

得先看看地形地貌,瞅瞅这地方是不是容易出现滑坡、崩塌啥的。

还有那地质构造,就像了解一个人的骨骼结构一样,得清楚是不是有脆弱的地方。

再就是水文地质条件,水可是个厉害角色,能引发不少灾害呢。

评估的方法也挺有意思。

现场调查那是必须的,得亲自去走走看看,摸摸石头,踩踩土地。

还会用到各种高科技的玩意儿,比如遥感技术,就像给大地做了个“全身扫描”。

那这地质灾害评估的发展趋势呢,我觉得会越来越智能化。

以后可能会有更厉害的监测设备,能实时告诉我们哪里有危险。

数据分析也会更厉害,能更准确地预测灾害啥时候来。

而且呀,评估可能会和环保结合得更紧密,毕竟要让咱们的地球更健康嘛。

地质灾害评估很重要,它能保护咱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让咱们能更安心地生活。

稿子二:嗨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唠唠地质灾害评估。

你知道吗?这评估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

要研究当地的岩土类型,看看它们稳不稳定。

还要瞧瞧周边的人类活动,是不是乱挖乱建惹出了麻烦。

评估的方法呢,有传统的也有新潮的。

传统的像地质测绘,就跟画地图似的,把地质情况一点点画出来。

新潮的像数值模拟,通过电脑计算来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

说到发展趋势,我觉得以后会更注重多学科的融合。

不再是单纯的地质学,还会和气象学、生态学等等一起合作,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

而且评估的精度会大大提高,不再是大概估计,而是能精确到很小的范围。

还有哦,公众参与会越来越多。

大家都会更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不是安全,一起为地质灾害评估出份力。

呀,地质灾害评估一直在进步,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危险,多一些平安。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指由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机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某一地区或工程项目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从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可以确定出高风险区域,从而采取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加以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还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机制、诱发因素和历史灾害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某一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

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分析某一地区的地质条件、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敏感性程度,从而判断该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损失评估: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的损失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敏感性和损失评估结果,对某一地区或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管理措施制定: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预警机制、应急预案、防范工程设计等。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地震、滑坡等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救援中,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可以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灾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

展望未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探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探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探析摘要: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由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发生,保障工程建设安全运行及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地质灾害的定义做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地质灾害评估的级别及主要内容,最后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常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评估;级别;评估报告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work to standardize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reduce artificial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s, guarante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his article first to the defini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then analyzes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ssessment, and the main content, finally, the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in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Risk assessment; Situation assessment; Level; Assessment report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就地质灾害而言,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方法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方法

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方法
龚士良
【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估是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阐述了地质灾害的属性与特点,概要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灾情现状.根据集对态势分析,剖析了地质灾害孕育过程,确定了风险评估的分区原则以及集对分析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的指标选取与赋值标准,根据指标体系划分了我国地质灾害5个风险区,建立了不同区域代表性的集对分析联系度表达式,可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实践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龚士良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上海2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6
【相关文献】
1.基于改进集对分析法的期刊等级变化态势研究 [J], 蒋清泉;陈国福;张瑞
2.区域创新极创新态势测度方法研究--对北京的集对分析 [J], 李子彪;张静;李林琼
3.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 [J], 龚士良
4.基于集对分析的WSN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的研究 [J], 张劭帅;袁津生
5.基于集对态势分析的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J], 龚士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0.引言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不过至今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理论方面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

[1]我国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价的过程中,用于评价地质灾害的方法有:传统的成因机理分析、危险性评价、统计分析、破坏损失评价、易损性评价等等,另外还有防治工程效益评价以及风險性评价等方法作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补充。

[2]这些方法在使用上可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依风险评价的方法、目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选择。

1.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概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以及趋势预测等方面进行研究,基本上依附于基础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及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

[3]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开始突破传统,研究的理论与价值得到不断提高,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在九十年代之后,更是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学科。

[4]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由传统的成因机理分析出发,并且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以此来通过统计分析强化评价过程的规范性。

[5]过去的定性研究走向现在的定量研究,在此过程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也渐渐形成了具有较高完整性以及规范性的评价体系,其评价内容也日渐丰富,灾害评价的科学性也日渐提高。

[6]下面对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阐述:(1)成因机理分析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历史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以及活动状况、活动规律来分析地质灾害的潜在形成条件。

该方法的评价目的主要是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分析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活动规模。

(2)危险性评价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地质灾害的历史活动以及未来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以此来确定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

其主要内容为:地质灾害的历史性活动规模、频率以及密度;未来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条件,如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期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方法龚士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上海200072)摘要: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估是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阐述了地质灾害的属性与特点,概要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灾情现状。

根据集对态势分析,剖析了地质灾害孕育过程,确定了风险评估的分区原则以及集对分析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的指标选取与赋值标准,根据指标体系划分了我国地质灾害5个风险区,建立了不同区域代表性的集对分析联系度表达式,可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实践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关键词:集对态势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P6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28(2009)02-0083-0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八级强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大量次生地质灾害,险情严重,危害巨大,不仅加剧了地震灾情,也严重影响抗震救灾工作。

据震后调查,强震引发地质灾害15000多处;崩塌滑坡形成坝高超过10m 的高危堰塞湖33座;潜在隐患点10000多处,仅四川极重灾区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就达2782处,为震前的2.38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直接造成的人员死亡估计约2万人[1]。

5.12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与规模史无前例,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人员伤亡极为惨痛。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千差万别,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地质灾害类型繁多、分布广泛、易发高发,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是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和迫切的现实要求,也因此一直倍受政府的高度重视[2,3]。

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发展受多重因素制约,其过程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本文根据我国学者赵克勤先生创立的处理系统不确定性问题的“集对分析”理论[4],通过地质灾害特性的分析阐述,并借助集对态势分析方法,探讨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从全局和宏观的视野初步划分我国地质灾害风险区及危害等级,以助于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并籍此提高地质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与系统治理水平。

1地质灾害的属性与特点1.1地质灾害内涵与属性地质灾害是在地质应力或人为活动作用造成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及环境发生恶化和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地质灾害与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具有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后果两大特征,因此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是围绕地质灾害的动力过程表现出来的各种自然特征,如地质灾害的规模、强度、频次以及灾害活动的孕育条件、变化规律等;社会经济属性是与成灾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经济特征,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强度、工程建设活动、防灾能力等。

地质灾害是自然动力活动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者对立统一的综合体现。

1.2地质灾害类别与特性地质灾害有30余种,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是主要的灾害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5]。

根据灾害成因,可分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如地震引发)、外动力地质灾害(如强降雨、冰冻等异常气候激发)、人为动力地质灾害(如矿山开发、地下采掘等诱发);根据灾害分布的区域自然地理条收稿日期:2008-08-23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首批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200218)作者简介:龚士良(1965-),男,上海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

安阳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83安阳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9年件,可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发展是能量积聚与释放的过程,是灾变要素的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是由潜伏性向灾变性转化的过程。

根据成灾特点,地质灾害分为突发型和缓变型两类。

突发型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是灾害的孕育过程相对较长,但成熟后的发生过程通常非常短暂,具有爆发性质。

而缓变型地质灾害的突出特点是发生时间相对漫长,其孕育发展与灾害过程基本一致,具有缓慢累进性质。

突发型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缓变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面沉降等,地裂缝则视成因情况分属不同归类[6,7]。

地质灾害通常具有相互伴生性,并与其它灾害形成灾害链,由此导致灾情加剧,其作用机制也呈现系统性和复杂化。

1.3中国地质灾害灾情概况我国是地质灾害高发的国家,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达600多万km 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

至2005年,全国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2.92万处,威胁3500多万民众,威胁财产安全超过万亿元,防灾形势严峻。

近年的灾情概况与特点见表1、表2。

我国以突发型的山地地质灾害为主,受局地暴雨和持续强降雨等天气影响显著,活跃的构造运动也是导致岩土体结构松散、易于失稳的重要因素[8]。

高强度、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在缓变型地质灾害中作用明显[9],其对突发型地质灾害的诱发影响也已不容轻视。

2地质灾害集对态势分析2.1基本原理地质灾害制约因素众多,经济与社会影响广泛深远,在现有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下,其内在机制与作用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地质灾害防治本身也是一项涉及面众多的系统工程。

因此,集对分析理论与方法,是地质灾害研究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地质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致灾体与承灾体两方面的条件,其不仅决定灾害是否发生,也决定成灾规模的大小,而其变化发展与相互作用通常又是难以精准确定的。

致灾体与承灾体是地质灾害分析中的典型“集对”,而其中蕴涵的诸多不确定性又为“集对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充分而广阔的空间。

根据集对分析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集对分析联系度关系式为[10]:μ=a +bi +cj其中:μ为联系度;a 为承灾体状态标量;b 为地质灾害状态标量;c 为致灾体状态标量;i 为不确定性标度;j 为对立性标度。

承灾体状态标量a 表征地质环境容量与灾害承载力等指标,a 值越大,地质灾害的防御与承受能力越强,稳定性较高;地质灾害状态标量b 表征孕灾过程的发展态势,b 值越大,灾害特性越趋明显,b 值越小则趋向稳定。

b 值可认为是地质灾害的过程状态量,其增长即是灾害的孕育与发展过程的刻画,其最大值即灾害的临界状态,在其附近则可视为灾害预警区间。

因此,b 值也可作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阀值指标;致灾体状态标量c 表征灾变要素的活动强度,c 值越大,越促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破坏性和灾害后果也越强。

a 、b 、c 是描述和刻画系统状态与变化的三个重要指标,分别对应同一、差异、对立,简称同异反。

客观事物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变化性等特点,因此其状态标量可以充分扩展而显示丰富内涵,通过多元、递阶、矩阵以及随过程变化的时间函数,实现基于集对分析表达式μ的联系数学的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即可以根据同一度a与对表1我国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与因灾伤亡人数表2我国近年地质灾害发生总量与类型构成84第二期立度c相对确定的同态性原理,建立评估对象分析预测的同态模型,再根据差异度b所蕴涵的边界性原理,确定评估对象的边界条件,从而使模型具体化,并依此分析未来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评价目标的数量与转化关系,得出未来预测情况下的目标值与可能趋势。

由此可对众多现实问题的认识与剖析既能在宏观上清晰把握,也能在微观层面透彻解析。

2.2态势分析根据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参照集对分析的同异反态势及其状态跃迁,可以看出:突发型地质灾害稳定性较差、破坏性更强,而缓变型地质灾害稳定性相对较高、破坏性不甚直观。

因此,前者a值小、c值大,而后者a值大、c值小。

突发型地质灾害属高潜势灾害,而缓变型地质灾害为低或中潜势灾害[11]。

b值可以认为是状态过程线,突发型地质灾害是具有峰值的成长—衰变曲线,而缓变型地质灾害则是平缓的逐步递进的发展曲线。

因此,突发型地质灾害的b值变化区间大,并有拐点,存在临界状态和突变;而缓变型地质灾害的b值变幅小,但时间效应更长,其灾害过程较为隐蔽而易被忽视,而一旦致灾则后果已充分凸显,治理难度骤增。

所以,隐性灾害比显性灾害更易使人麻痹,而地质灾害都是不可逆的,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通过b值的阀值控制指标可以作出预警提示,从而为地质灾害的发展态势提供准确估价。

地质灾害防治是守业经济,减灾就是增效。

其突出特点就是“以负换正、减负得正、负负得正”,通过防灾投入“负”效益的影响作用,来减少灾害损失,而减少的部分就是正效益。

用集对分析理论来表述,就是减小对立度c,也即相应地增大了同一度a,从而使系统态势的同一性即稳定度得到了提高。

而防灾措施的实施,也使不确定度b得以有效降低,并促进a值增加和c值减小,综合效益得到显现。

2.3风险评估综合而言,突发型地质灾害更易受环境要素的控制,如地貌形态、气候因素、地质条件等;而缓变型地质灾害则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的强度密切相关[12,13]。

地质环境具有资源属性,同时也有灾害属性[14],伴随着大规模集中开发和地下资源过度汲取,灾害也便如影随形不期而至。

由此,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危害等级的确定以及不同风险区的划分,将对防灾工作起到战略与技术指导作用。

2.3.1指标体系基于集对态势分析,初步构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如下:1)同一度aa值界定为承灾体状态标量,根据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容量与灾害承载能力,划分为5个等级,依由弱至强分别赋值1、3、5、7、9。

a值的界限指标及其具体取值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防灾基础设施、灾害抵御能力等相关。

以缓变型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为例,考虑城市地质环境安全与灾害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则承灾体状态特征及其同一度a的取值标准如下:地下水主要开采层水位下降小于10m、地面沉降速率小于5mm/a,a取9;主采层允许水位降幅在10~20m、允许地面沉降速率为5~10mm/a,a取7;主采层允许水位降幅在20~30m、允许地面沉降速率为10~15mm/a,a取5;主采层允许水位降幅在30~40m、允许地面沉降速率为15~20mm/a,a取3;主采层水位降幅大于40m、地面沉降速率超过20mm/a,a取1。

其它灾害类型也同理依实际情况予以赋值。

2)差异度bb值界定为地质灾害状态标量,反映孕灾过程的发展态势。

其物理和现实意义可指代为地质环境条件的本体以及其在外界作用影响下的变化趋势。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脆弱性高低、内外应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强弱、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难易与规模大小等,划分5个等级,并依稳定性由强至弱、灾害发生可能性由难到易、规模由小到大依次相应赋值1、3、5、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