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VLYNQ数据验证演示文稿
以太网介绍分析 (一)
以太网介绍分析 (一)以太网介绍分析以太网 (Ethernet) 是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计算机通信技术。
它是由Robert Metcalfe和他的研究团队于1970年代末在美国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发明的。
与其他局域网技术相比,以太网更加廉价、易于部署和维护,因此被广泛使用。
一、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利用一种称为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的协议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这种协议要求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包之前侦听网络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正在发送数据。
如果网络中没有数据包,则计算机可以发送数据包。
如果两个或多个计算机同时开始发送数据包,它们会发生碰撞,并自动停止发送,然后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再次发送。
这种反复检测和等待的过程称为CSMA/CD过程。
二、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其中,星型拓扑是最为常见的拓扑结构。
它的特点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交换机上,交换机起着调度和转发数据的作用。
总线型拓扑的特点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环型拓扑的特点是各节点连接成一个环形,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的节点,直到到达目的节点。
三、以太网的速率和传输距离以太网的传输速率通常为10Mbps、100 Mbps或1000Mbps。
在实际应用中,越高的传输速率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传输效率。
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受网线材料和信号衰减等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100米是以太网正常的传输距离。
四、以太网的优缺点以太网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原因之一是其优良的性价比。
与其他局域网技术相比,它更加便宜。
此外,它的部署和维护也更加简单。
另一方面,以太网的主要缺点是其速度相对较慢。
与一些现代的局域网技术(如光纤网络)相比,它的速度远远不够快。
总之,以太网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的计算机通信技术。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简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传输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协议。
在以太网中,所有主机通过共享同一条物理传输介质(如电缆)进行通信。
每台主机都被配置为具有唯一的MAC地址(媒体
访问控制地址),用于在网络中识别和定位。
工作原理如下:
1. 媒体访问控制:主机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在物理介质上侦听信道,如果信道闲置,则可以发送数据。
如果检测到信道上有信号,则主机延迟发送,等待信号消失。
这样确保每个主机都可以在不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发送数据。
2. 碰撞检测:如果两台或更多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碰撞。
主机会继续发送数据,同时侦听信道以检测碰撞。
如果检测到碰撞,则主机发送一个干扰信号以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重新发送。
3. 数据帧传输:数据在网络上以数据帧的形式传输。
数据帧由起始定界符、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长度字段、有效载荷(数据)和校验字段组成。
每个主机通过读取目的MAC地址来检查接收数据帧的目标是自己还是其他主机。
4. 交换机:以太网中经常使用交换机来增加网络性能和带宽。
交换机具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与一个主机相连。
交换机可以将由一个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帧仅转发到目标主机的端口,而不
会广播到整个网络。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碰撞。
总的来说,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是通过CSMA/CD协议实现的。
它允许主机在共享物理介质上传输数据,并通过碰撞检测和随机退避机制来处理碰撞。
交换机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ethernet和ethercat通俗理解
ethernet和ethercat通俗理解以太网(Ethernet)和以太网通信总线(EtherCAT)是两种常见的网络通信技术。
它们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和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的名称相似,但它们在功能和应用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以太网和EtherCAT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是一种用于局域网(LAN)的常见网络通信技术。
它是一种基于包交换的协议,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企业网络中。
以太网使用的是一种称为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的协议,它允许多个设备共享同一网络介质。
这意味着多个设备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会发生碰撞。
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几千兆比特每秒(Gbps),这使得它成为处理大量数据的理想选择。
以太网通信总线(EtherCAT)是一种用于实时控制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
它是由贝加莱公司(Beckhoff)在2003年推出的。
EtherCAT的特点是高实时性和低延迟。
它使用了一种分布式时钟同步方法,允许多个从站(设备)通过一个环形总线进行通信。
这种总线拓扑结构使得EtherCAT可以在微秒级的时间范围内实现高速数据交换。
EtherCAT还具有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与各种不同的领域总线和协议进行集成。
以太网和EtherCAT在应用领域上也有所不同。
以太网主要应用于数据传输和通信领域,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它被广泛用于连接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备。
以太网在家庭和办公室中也用于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
以太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
与之相比,EtherCAT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机器人、工业机械和过程控制等领域。
EtherCAT的实时性和低延迟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高速数据交换和实时控制。
通过使用EtherCAT,工业设备可以高效地通信和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什么是以太网
什么是以太网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制定的IEEE 802.3标准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FDDI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用交换机(Switch)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Access/Collision Detect 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的总线争用技术。
一、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LANs)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对DEC、 Intel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token ring)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以太网定义与传输方式
• 帧内数据为46~1500字节。
• 所以帧总长度为:
64(18+46)~1518(18+1500)
5.2.1 以太网802.2帧格式
• 以太网802.2帧中包含一个8字节的前导信息, 用来同步,告诉网上的接收节点现在有数据 输入,并且指明数据从何时开始,帧的长度 不包含前导信息的字节长度。
• 1975年,Xerox公司研制出第一个以太网。 • 70年代末,DEC、Intel、Xerox三家公司联合
开发第二代以太网。制定了10Mbps标准V1.0, 又称为DIX规范。
• 1982年DEC、Intel、Xerox这三家公司公布了 V2.0版,于1993年以其为基础制定了 IEEE802.3标准,IEEE将IEEE802.3标准提交 给ISO,ISO采纳并经修订后制定了局域网标准。
• 以太网802.2帧格式:
前导信息 目标地址 源地址 长度
数据
帧校验序列
8字节 6字节 6字节 2字节 46~1500字节 4字节
• 以太网802.2帧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 地址的长度均为6个字节。源地址表明此帧 的发送节点,即此帧来自何处;目的地址表 明此帧的接收节点,即此帧去往何方。
• 数据域长度小于46字节时,需要在数据域后面加 填充位。
• 为什么帧长度是64~1518字节?
• 最大冲突检测时间为51.2微秒,最短帧长为64 字节。以保证帧完全发送前能检测到冲突。
A
B
A
B
(1) 在0时刻开始发送
A
B
(2) 大约在 - ℇ时刻快要到达 B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以太网是什么数据类型?以太网是什么协议?以太网是什么概念?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以太网是什么数据类型?以太网是什么协议?以太网是什么概念?摘要: 以太网由zilog 公司的网络发展而来,1980 年由DEC、Intel、Xerox 三家公司联合宣布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着名的总线网。
集散控制系统中,采用CSMA/CD 方式传输数据的总线网络大多采用以太网。
(1)结构...以太网由zilog 公司的网络发展而来,1980 年由DEC、Intel、Xerox 三家公司联合宣布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着名的总线网。
集散控制系统中,采用CSMA/CD 方式传输数据的总线网络大多采用以太网。
(1)结构分层以太网的网络结构分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高层用户层,如图1 所示。
控制器插件板完成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同袖电缆侧的收发器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图2 详细地说明了各层功能。
图1 以太网的分层及其物理实现图2 以太网各层的功能(2)物理层以太网的物理层采用50Ω基带同袖电缆作为通信媒体。
数据传输速率通常是l0Mbps,甚至达到10Gbps(工业以太网)。
工作站最多1024 个;工作站间通过中继站可达2.5km。
每个工作站由收发器、收发器电缆、以太网接口及主机接口等组成。
若干个工作站挂接在一根同轴电缆上组成分支式无根树(Branching non-rooted tree)的一个段,段与段之间用中继器连接。
每根同袖电缆的长度应小于500m,收发器电缆小于50m,可挂接最多100 个工作站。
实际集散控制系统中,挂接的工作站数远小于该约束数目。
物理层的通信信道具有下列特点:①在同一网络上,两个以上的数据链路之间具有收发信息的能力;②检测载波的能力;③捡测冲突的能力‘④最大往返传输的延迟时间是45μs。
物理层需要其硬件完成下列功能:①数据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②发送同步和时钟信号;②载波捡出和冲突检出;④位传送和接收,在数据帧前加入64 位的前同步信息位模式:10101010 l0101010 10101010 10101010 101010l0 10101010 10101010 l0101011前七组均为l0101010,最后一组为10101011。
以太网介绍
3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介 绍
以太网概述
IEEE 802标准
IEEE 802标准是由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 程师学会)制订的局域网标准 IEEE 802委员会有10多个分委员会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介 绍
802.1A,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网络管理 802.1B,寻址、网络管理、网间互连及高层接口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802.3,CSMA/CD共享总线网,即Ethernet 802.5,令牌环网(Token-Ring) 802.11,无线局域网
第 三 章
以太网介绍
本章要点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的物理层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 帧格式 帧捕捉工具介绍
第 三 章 以 太 网 介 绍
2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的诞生
1973年,施乐(Xerox)公司设计了第一个 局域网系统,被命名为Ethernet,带宽为 2.94Mbps 1982年,DEC、Intel和Xerox联合发表了 Ethernet Version 2规范,将带宽提高到了 10Mbps,并正式投入商业市场 1983年,IEEE通过了802.3 CSMA/CD规范
NAME表示局域网的名称
Ethernet,以太网 FastEthernet,快速以太网 GigaEhternet,千兆以太网
Y表示传输媒体
5指粗同轴电缆 2指细同轴电缆 T指双绞线 F指光纤
5
例如:IEEE 802.3 10BaseT Ethernet,不过 通常缩写为10BaseT
100BaseT2 3类以上双绞线
2对
100米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 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 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概述关键词:以太网很多人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和以太网(Ethernet)混为一谈,这个误解大概是因为和其他局域网技术比较起来,以太网技术使用得是如此普遍、发展得是如此地迅速,以至于人们将"以太网"当作了"局域网"的代名词。
本节将讨论"局域网"和"以太网"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1以太网概述1973年,施乐公司(Xerox)开发出了一个设备互连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命名为"以太网(Ethern et)"。
Ethernet采用了总线竞争式的介质访问方法(起源于夏威夷大学在60年代研制的ALOHA网络),它的问世是局城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79年,Xerox与DEC、Intel共同起草了一份10 Mbps以太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称为DIX(Digital、Intel、Xerox)规范-DIX 1.0。
1980年2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成立了专门负责制定局域网络标准的IEEE 802委员会。
该委员会开始研究一系列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标准,这些标准统称为IEE E 802标准。
其中,IEEE 802.3对于基于总线型的局域网进行了规定(实际上IEEE 802.3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参考、借鉴了很多已经实现的以太网技术)。
1982年,DIX修改并发布了自己的以太网新标准:DIX 2.0。
1983年,Novell根据初步形成的IEEE 802.3规范发布了Novell专用的以太网帧格式,常被称为802.3 原始帧格式(802.3 raw)。
1984-1985年,IEEE 802委员会公布了五项标准IEEE 802.1~IEEE 802.5。
其中,公布了两种802.3帧格式,即802.3 SAP和802.3 SNAP。
以太网详解
以太网详解1.以太网是什么?以太网(Ethernet)最早是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的局域网组网规范,1980年DEC、Intel和Xe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了初版Ethernet规范—DIX 1.0,1982年这三家公司又推出了修改版本DIX 2.0,并将其提交给EEE 802工作组,经IEEEE成员修改并通过后,成为IEEE的正式标准,并编号为IEEE 802.3。
虽然Ethernet规范和IEEE 802.3规范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认为Ethernet和正IEEE 802.3是兼容的。
以太网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以太网分为标准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s)千兆以太网(1000Mbs)和万兆以太网(10Gbit/s),这些以太网都符合IEEE 802.3是兼容的。
2、标准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是最早期的以太网,其传输速率为10Mbts,也称为传统以太网。
此种以太网的组网方式非常灵活,既可以使用粗、细缆组成总线网络,也可以使用双绞线组成星状网络,还可以同时使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组成混合网络。
这些网络都符合EE8023标准,EEE8023中规定的一些传统以太网物理层标准如下。
①10 Base-2: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
②10 Base-5: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
③10 Base-T:使用双纹线,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④10 Boad-36:使用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
⑤10 Base-F:使用光纤,最大网段长度为2000m,传输速率为10Mb/s。
以土标准中首部的数字代表传输速率,单位为Mbis;末尾的数字代表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为100m);Base表示基带传输,Broad表示宽带传输。
3、快速以太网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各项网络技术的普及,标准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网络数据流量和速率的需求。
1993年10月以前,人们只能选择价格昂贵、基于100Mbs光缆的FDD技术组建高标准网络,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Switch10/100和百兆网络接口卡Fast NIC 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到应用。
什么是以太网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
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以太网的连接拓扑结构:总线型:所需的电缆较少、价格便宜、管理成本高,不易隔离故障点、采用共享的访问机制,易造成网络拥塞。
早期以太网多使用总线型的拓扑结构,采用同轴缆作为传输介质,连接简单,通常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但由于它存在的固有缺陷,已经逐渐被以集线器和交换机为核心的星型网络所代替。
星型:管理方便、容易扩展、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作为网络的核心节点、需要更多的网线、对核心设的可靠性要求高。
采用专用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或交换机)作为核心节点,通过双绞线将局域网中的各台主机连接到核心节点上,这就形成了星型结构。
星型网络虽然需要的线缆比总线型多,但布线和连接器比总线型的要便宜。
此外,星型拓扑可以通过级联的方式很方便的将网络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绝大部分的以太网所采用。
传输介质:以太网可以采用多种连接介质,包括同轴缆、双绞线和光纤等。
其中双绞线多用于从主机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而光纤则主要用于交换机间的级联和交换机到路由器间的点到点链路上。
同轴缆作为早期的主要连接介质已经逐渐趋于淘汰。
接口的工作模式:以太网卡可以工作在两种模式下:半双工和全双工。
半双工:半双工传输模式实现以太网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传统的共享LAN是在半双工下工作的,在同一时间只能传输单一方向的数据。
当两个方向的数据同时传输时,就会产生冲突,这会降低以太网的效率。
全双工:全双工传输是采用点对点连接,这种安排没有冲突,因为它们使用双绞线中两个独立的线路,这等于没有安装新的介质就提高了带宽。
以太网简单介绍
CD:冲突检测。 :冲突检测。
边发送边检测,发现冲突就停止发送,然后延迟一个 边发送边检测,发现冲突就停止发送, 随机时间之后继续发送。 随机时间之后继续发送。
二层交换机原理
1. 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 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 2. 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 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来建立 地址来建立MAC地址表(源 地址表( 地址来建立 地址表 地址自学习),使用地址老化机制进行地址表维护; 地址自学习),使用地址老化机制进行地址表维护; ),使用地址老化机制进行地址表维护 3. 在MAC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找 地址, 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 地址 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不包括源端口) 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不包括源端口); 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不包括源端口) 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送(不包括源端口); 4. 向所有端口转发广播帧和多播帧(不包括源端口)。 向所有端口转发广播帧和多播帧(不包括源端口)
跨交换机的VLAN 跨交换机的
Switch A Trunk Fast Ethernet Switch B
Red VLAN
Black VLAN
Green VLAN
Red VLAN
Black VLAN
Green VLAN
网络管理的逻辑结构可以完全不受实际物理连接的限 制,极大地提高了组网的灵活性。 极大地提高了组网的灵活性。
交换机2 交换机2
DES SRC FCS
rstpstp整个网络只有一棵生成树在网络规模比较大的时候会导致较长的收敛时间因为rstpstp是单生成树网络中vlan必须沿着生成树的路径连续分布否则将会出现现有的vlan由于内部的链路被阻塞而被分隔开从而导致vlan内部无法能通信的问题当某条链路被阻塞后将不承载任何流量无法实现负载均衡造成了带宽的极大浪费多生成树协议mstp8021s域把网络划分成多个域每个域内形成多棵彼此独立的生成树实例将多个vlan映射到一个实例中每个实例对应一棵生成树可以实现vlan数据的负载分担mstp可以兼容rstpstpstprstpmstpcarrierethernetoam不完全具备电信级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没有保护的级联不能完全支持多业务部署qos机制不完善组播支持能力差网络结构不清晰性能有限扩展困难成为网络瓶颈一些汇聚交换机被当作3层设备使用新业务需要更多的带宽可扩展100000个evcsx10gbps保护50ms保护集中线路和结点保护服务质量保证端到端的sla商业
以太网连接和设置方法
以太网连接和设置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以太网作为最常用的有线网络连接方式,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以太网连接和设置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以太网。
一、连接以太网连接以太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有线连接,另一种是通过无线连接。
首先我们来介绍有线连接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以太网线在连接以太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根合适的以太网线。
以太网线有不同的规格和类型,常见的有CAT5、CAT5e和CAT6等。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网络环境选择合适的以太网线。
2. 连接以太网线将一端插入电脑或者路由器的以太网口,将另一端插入宽带猫或者网络交换机的以太网口。
确保插入牢固,连接稳定。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无线连接的方法。
1. 打开电脑或者手机的无线网络设置在电脑或者手机的设置中找到无线网络设置,点击打开。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任务栏或者设置菜单中找到无线网络设置选项。
2. 搜索可用的无线网络在无线网络设置界面中,点击搜索可用的无线网络。
系统会自动扫描附近的无线网络,并将搜索结果显示在界面上。
3. 选择并连接无线网络根据搜索结果,选择要连接的无线网络,并输入密码(如果有的话)。
点击连接按钮,等待连接成功。
二、设置以太网连接以太网之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设置,以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
1. IP地址设置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设置IP地址:依次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网络和Internet”、“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适配器设置”。
在适配器设置界面中,找到以太网适配器,右键点击并选择“属性”。
在属性窗口中,找到“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点击“属性”。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填写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信息。
2. DNS服务器设置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设置DNS服务器:在上述的属性窗口中,点击“高级”按钮,在“DNS”选项卡中,点击“添加”按钮,输入首选DNS 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的IP地址。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 t)以太网最早由X e 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 EC、lntel和X 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 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 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 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 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几种局域网技术的区别--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ATM、无线局域网WLAN
1. 以太网(EtherN et)以太网最早是由Xero x(施乐)公司创建的,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为一个标准。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10Mbps)、快速以太网(100Mbp s)、千兆以太网(1000 Mbps)和10G以太网,它们都符合I EEE802.3系列标准规范。
以太网技术在网络技术中的发展如火如荼的主要原因便是它能够实现局域网、城域网等的技术的兼容,(1)标准以太网最开始以太网只有10M bps的吞吐量,它所使用的是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通常把这种最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
以太网主要有两种传输介质,那就是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所有的以太网都遵循IE EE 802.3标准,下面列出是I EEE 802.3的一些以太网络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10Base-5 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基带传输方法;·10Base-2 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基带传输方法;·10Base-T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1Base-5 使用双绞线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传输速度为1Mbps;·10Broa d-36 使用同轴电缆(RG-59/U CATV),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是一种宽带传输方式;·10B ase-F 使用光纤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0Mbps;(2)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 et)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标准的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数据流量速度需求。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
以太网(Ethernet)是采用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DMA/CD)方法进行介质访问控制的一种局域网。
1、以太网主要指数据传输所经过的物理电缆,而Wi-Fi指无线连接的互联设备的网络。
2、以太网基本上是电缆,是计算机和Internet之间的连接。
这是一种有线连接,可通过USB电缆或以太网电缆直接连接计算机。
而Wi-Fi更像是一种网络技术,允许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到Internet。
以太网采用的拓扑结构基本是总线型,总线拓扑使用单根电缆干线作为公共传输介质,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和电缆将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直接连接到共享总线;总线拓扑需要确保最终发送数据时没有冲突。
以太网的发展很快,从单根长电缆的典型以太网结构开始演变。
单根电缆存在的问题,比如找出断裂或者松动位置等连接相关的问题,驱使人们开发出一种不同类型的布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每个站都有一条专用电线连接到一个中央集线器。
集线器只是在电气上简单地连接所有连接线,就像把它们焊接在一起。
ethernet 标准
ethernet 标准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LAN)技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
以太网的标准是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制定的,其中最常见的标准是IEEE 802.3系列。
这些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包括传输介质、数据传输速率、帧格式、MAC地址等。
常见的以太网速率有10 Mbps、100 Mbps、1 Gbps、10 Gbps 等。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规范定义了帧的格式和MAC地址的使用。
除了IEEE 802.3系列标准外,还有其他一些以太网的衍生标准,如Fast Ethernet(IEEE 802.3u)、Gigabit Ethernet(IEEE 802.3ab)和10 Gigabit Ethernet(IEEE 802.3ae)等,用于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带宽。
以太网标准后来成为了802.3标准的基础,它们都以CSMA/CA为核心协议。
802.3局域网标准不断向高速发展,依次推出了100M、1000M甚至10G的以太网标准。
以太网基础知识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
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
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具有的一般特征概述如下:共享媒体:所有网络设备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体。
广播域:需要传输的帧被发送到所有节点,但只有寻址到的节点才会接收到帧。
CSMA/CD:以太网中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节点同时发送。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 Ethernet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
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集线器或转发器是用来接收网络设备上的大量以太网连接的一类设备。
通过某个连接的接收双方获得的数据被重新使用并发送到传输双方中所有连接设备上,以获得传输型设备。
网桥: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获分段,达到能在同一个域/分段中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标。
网桥中包括一份涵盖所有分段和转发帧的表格,以确保分段内及其周围的通信行为正常进行。
交换机:交换机,与网桥相同,也属于第二层设备,且是一种多端口设备。
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类似于网桥,但它比网桥更具有的优势是,它可以临时将任意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
交换机包括一个交换矩阵,通过它可以迅速连接端口或解除端口连接。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以太网是什么数据类型?以太网是什么协议?以太网是什么概念?
以太网是什么意思?以太网是什么数据类型?以太网是什么协议?以太网是什么概念?摘要: 以太网由zilog 公司的网络发展而来,1980 年由DEC、Intel、Xerox 三家公司联合宣布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着名的总线网。
集散控制系统中,采用CSMA/CD 方式传输数据的总线网络大多采用以太网。
(1)结构...以太网由zilog 公司的网络发展而来,1980 年由DEC、Intel、Xerox 三家公司联合宣布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着名的总线网。
集散控制系统中,采用CSMA/CD 方式传输数据的总线网络大多采用以太网。
(1)结构分层以太网的网络结构分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高层用户层,如图1 所示。
控制器插件板完成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同袖电缆侧的收发器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图2 详细地说明了各层功能。
图1 以太网的分层及其物理实现图2 以太网各层的功能(2)物理层以太网的物理层采用50Ω基带同袖电缆作为通信媒体。
数据传输速率通常是l0Mbps,甚至达到10Gbps(工业以太网)。
工作站最多1024 个;工作站间通过中继站可达2.5km。
每个工作站由收发器、收发器电缆、以太网接口及主机接口等组成。
若干个工作站挂接在一根同轴电缆上组成分支式无根树(Branching non-rooted tree)的一个段,段与段之间用中继器连接。
每根同袖电缆的长度应小于500m,收发器电缆小于50m,可挂接最多100 个工作站。
实际集散控制系统中,挂接的工作站数远小于该约束数目。
物理层的通信信道具有下列特点:①在同一网络上,两个以上的数据链路之间具有收发信息的能力;②检测载波的能力;③捡测冲突的能力‘④最大往返传输的延迟时间是45μs。
物理层需要其硬件完成下列功能:①数据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②发送同步和时钟信号;②载波捡出和冲突检出;④位传送和接收,在数据帧前加入64 位的前同步信息位模式:10101010 l0101010 10101010 10101010 101010l0 10101010 10101010 l0101011前七组均为l0101010,最后一组为10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