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的会计舞弊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成因及防范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成因及防范

权 限或未经 授权 的人 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 全 集 中化的不足
部数据文件 , 改 、 篡 复制 、 伪造 、 毁企业 重要的数据 , 销 以 达至 r 人目的。
所谓组织控 制

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 行分

离 , 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 并以相应的管 即在

原 因
这是最简 单也 是最常用的计算 机舞弊手法 , 通常 它
( ) 计 软 件 的缺 陷 一 会
表现为 : 虚构业务数据,如将假存款单输入银行的系统
中 , 存款数 ; 除业务数 据 , 增加 删 如从 存货 系统中删 除某
目前市场上有 数百种会计软件 ,有些 单位 还使 用自 己开发的软件 , 各软件的水平参 差不 齐。~些企业使用的
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不能被及 时解 决 ;审计 人员对会计 电算化的工作本 身不是太了解 , 算机不熟悉 , 对计 无法做 出正确 的判断 。 ( ) 三 加强审计和安全监督 查错防 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 能
, 。
信息技
术环境下 , 会计舞弊手段更为隐蔽和 智能 犯罪主体 呈现 多元化 。 识别虚假财务报告是一个非常专业 、 非常复杂 的
相结合的 系统 , 系统 是由人 员 、 该 计算机硬件 、 计算机
软件和会计规 范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在计算机信息 系 统环境下 , 会计舞弊被称为会计 电算 化舞 弊。所谓会
计 电算化舞弊 , 是指 以计 算机及相应设 备 、 或数 程


据 为对象 , 通过故意掩盖 真相 、 制造假象 或其他不正
,Leabharlann 弊带给企业及投资者的损失 。由于 现代 审计是以 内部控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1998年至2002年间,犯罪嫌疑人叶某在担任厦门某厂出纳、会计期间,其单位实行了信息化。

叶利用其担任厂成本会计,在电脑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后,输出打印,此凭证与其附件(原始单据)是对应的,此账应对审计、税务;之后叶采用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篡改电脑上的会计记录,形成新的记账凭证和账簿,而后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记录,使之与其将贪污的款项相对应,输出出纳银行日记账,用预先截留或盗取的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这部分修改后的记录是为应对单位财务主管每日对账目平衡的审查。

叶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篡改电脑会计账簿,虚增材料成本或费用,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手段,先后数次擅自用预先截留或盗取的现金支票从银行领取现金,侵吞公款近40万元,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四、案例分析叶某的案件绝不是个案,现实中利用会计软件篡改凭证和账簿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件不胜枚举。

许多会计从业人员认为用计算机处理的会计数据用磁介质来保存就绝对安全了,这种错误观念来源于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层次性和协调性的不了解。

一旦修改了数据,对企业而言很有可能导致权责不分,内控失衡,濒临破产。

因此,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行为。

基于此,我们认识到对信息化下账簿机制的控制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注册会计师们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之时,要掌握识别舞弊的技术,因为这会对审计结果的对与错带来很大帮助。

(一)特点会计簿记有“记载”和“反映”两项职能,分别由账簿和账户来完成,账户负责“记载”,账簿负责“反映”。

传统会计的簿记是被记录在纸介质上的,一经记载其簿记的信息格式和内容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要修改,必然也是有痕迹的。

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不断拓宽和深入,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承载财务信息的电子信息平台成为了一种必然地趋势。

1.原始数据输入方式多元。

传统的会计账簿登账工作繁琐,容易出错,主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逐笔或汇总记录在会计账簿上。

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与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与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与控制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1. 内部控制风险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指企业内部员工或管理层的不当行为,例如内部人员的舞弊、侵占资产等。

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不准确性、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数据丢失等问题。

2. 外部攻击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和黑客入侵成为了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黑客可能利用系统漏洞或通过网络渗透手段,获取企业的敏感信息,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3. 自然灾害和技术故障风险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技术故障(如硬件故障、软件错误)也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系统的崩溃以及数据的不可恢复性,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措施为了降低会计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范围,并通过内部审计等手段,检查内部人员的行为。

此外,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道德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内部舞弊等风险。

2. 网络安全防护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包括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对外部攻击进行有效拦截;同时,更新和升级系统补丁,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减少黑客的入侵风险。

3. 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技术故障的风险,企业应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同时,应事先制定恢复计划和措施,以确保在系统故障后能够及时恢复正常的运行。

4. 外部审计和认证企业可以选择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审计和认证,评估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和控制状况。

这有助于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

大数据时代下七匹狼公司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七匹狼公司会计信息化风险及防范研究

二、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风 险防范措施
1、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企业应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具体措施包括:采 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确保数据不会因为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原因而丢失;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 并设立数据保密期限,以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
1、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七匹狼公司应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 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与恢复等。其次,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 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防火墙,防范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此外,定期对系统进行 安全检测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2、优化系统集成方案
2、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体系
为避免系统故障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定期对软件进行更新和打 补丁,避免系统漏洞;建立灾备中心,确保在系统故障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和处理业务。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具 体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管理;设立独立的 内部审计部门,对会计业务处理进行监督和审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风险。
一、七匹狼公司会计信息化风险
1、数据安全风险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都需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然而,网络环 境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使得数据安全成为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首要风险。七匹狼公 司的会计信息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一旦数据泄露或 被篡改,将对公司和相关方造成严重损失。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
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员的工作强度 , 加快 了会计信 息的处理速 度, 提高了会计信息 的效益和质量 , 更重要
的是它拓宽了会计 的研究领域、 深化 了会计 理论探索 的内涵 和外延 , 时, 同 为会计实践 提供了有利条件 。 也为加强会计 内部控 制提 供了便 利的方法。 但是随着会计 电算化事业 的长足发展 , 在中外企业 、 上市 公司实 行会
会计电算化下的档; 相同的纸制会计资料 ,
簿、 表、 报 凭证外 , 还包
() 1操作人 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 限。尽管 软件一般都 已有用户管理 功能, 但其用户管 理 的设置是 由人工进行的 , 需要从制度 这就
上对操作人 员的工作职 责和工 作权限加 以
式的光盘及其他存储介 与纸制档案的管理有很 止发生损害 ,应通过制j
监督系统操作。( 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 5)
复制 , 防止磁性介质损妍 () 4 对于磁盘介质原则一 要, 可采取复制 的办法催 必须严格进行登记并告: 时应严格检查存储 内容} ( ) 三 加强 计算机 车
安全 的控制
业务要求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 设立
4 6 ●篾 西— 翰■ l ●● ■翔 鬈 缉¨ I 瑚 一 誓
和熟练 , 对计 算机和 网
各单位在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 中, 要针对
对财 务软件 运行过 程 及时排 除 , 对违 规行 为

专业特 点 , 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既要有 严格 的授权控 制, 如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
分 配、 设置 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 统 资源加 以控 制, 必须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 员操作权限进行严格 的限制 , 不允许软件开 发人 员有会计记账 、 修改、 出纳等权限等; 又

论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防范

论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防范

论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防范摘要: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先进的会计账务处理方式,相对于传统手工会计有着更高的处理效率,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舞弊事件时有发生。

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各种舞弊可能状况,从利用计算机漏洞和人为非法操作两大方面分析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各种舞弊方法,然后通过对每种舞弊方法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电算化舞弊内部控制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80-011 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1.1 电算化下人员岗位增多在现代企业之中,伴随着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的确立,企业的会计部门组成人员已经不再由单一的会计人员组成。

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还包括了计算机专业人员,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等。

这些人员的增多使得企业原有的会计内部控制主体范围扩大,责任延伸,为某些不法分子进行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1.2 企业控制范围扩大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许多会计任务已经可以由财务软件来完成,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交易、网上缴税”等。

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相对传统会计核算所需要控制的范围扩大,不仅需要控制会计信息,还需要控制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

范围的扩大究极容易使企业的整个财务体系出现漏洞,从而产生舞弊。

1.3 财会专业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

而一般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对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

2 会计电算化出现舞弊的方面2.1 利用计算机漏洞进行舞弊2.1.1 利用财务软件方面的缺陷众所周知,财务软件实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所有的会计数据都需要经由财务软件的程序处理方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最终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导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高效、精确的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然而,信息化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本文将通过讨论两个实际案例,分析会计信息化舞弊的案件细节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案例一:网络支付系统的滥用案例描述:某公司采用先进的网络支付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和管理,并且设立了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信息化会计工作。

然而,某位财务部门员工利用自己在系统中的权限滥用,将公司资金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由于该员工同时负责日常财务及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他能够轻松地删除操作记录、篡改账目,长期隐匿舞弊行为。

案件分析:这个案例中,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滥用是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该员工通过滥用自己的系统权限,隐瞒和篡改了账务数据,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从而达到了个人牟利的目的。

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不严密:公司在设置权限和访问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地限制员工对财务系统的滥用。

2. 巡查监管不到位: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异常交易和账目篡改,缺乏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巡查制度。

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特定的员工能够访问财务系统,并强化对权限的动态调整和审计。

2. 强化审计与监督: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同时加强与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合作,增强监管力度。

案例二:虚构交易的盗窃行为案例描述:某公司采用了自动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账务管理、采购和销售等模块,并设立了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然而,某位财务人员利用系统的漏洞,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交易,将虚拟的销售收入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案件分析:这个案例中,财务信息系统的漏洞成为了会计舞弊的工具。

财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并篡改账目,成功地转移了公司的资金到个人账户上,导致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失真。

原因分析:1. 弱化内部控制:公司在系统的设置和维护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修复和防范系统的安全风险。

电算化、网络化会计舞弊手段及控制对策分析

电算化、网络化会计舞弊手段及控制对策分析

企业发展现状 . 只 能让 学 生 大体 了 解 实 践 过 程 , 从 而使 教 学情 境 要 。 我 们 不 仅 要 帮 助学 生端 正 学 习 态 度 、 提 高 自修效 率 , 更 重 要 与实 际 工 作环 境 脱 节 比较 明 显 。 的 是 要 注 重 自身 的 修 养 .表 现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就 是传 授 知 识 不 能 改善会计 电算化的教学条件 , ①要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 。硬 仅局限于教材 , 而应 随时 将 教 师 自己 的 学 习 体会 、 知 识 的 积 累 以 件 设 施 包 括 教 学 场 地 和 教 学 器 材 两 个 方 面 。教 学 场 地应 建 立 具 及 如 何应 用 等 方 法 教 给 学生 。学 生 可 以原 谅 教 师 “ 吹毛求疵” 。 但 多 媒 体 演示 ) 及 会 计 专 业 操 作 训 练 岗 位所 需 决不 能容 忍 教 师 “ 不学无术” 。只 有 学生 的态 度 端 正 了 . 才 有 可 能 备 理 论 教 学 的 设 施 ( 教 学器材应具有计算机实验 、 实 习所 需 的 仪 使 学 习成 为 一 项 自觉 的行 为 , 为 搞 懂 一 些 问题 . 自己 查 资 料 、 设 的多 功 能 综 合 教 室 : 计实验 方案 、 动手做实验 , 增加 实际体验和感性 认识 , 从 而 进 一 器 、 设备 、 器材 、 工具等二者兼备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 步 加 深 理 解 书 本 上 或 课 堂 上 教 师 讲 授 的知 识 与 方 法 .最 终 达 到 ② 要 配 备 先 进 的 软 件 设 施 。应 具 备 先 进 的 商 品 化 会 计 软 件 和 对 所 学 内容 能 够 融 会 贯 通 . 使 其 成 为完 全 属 于 自己掌 握 的知 识 F 1 a s h等 多媒 体 演 示 软 件 。③ 要 积 极 建 立校 企 合 作 单 位 和 校 外 实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职能和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处理的过程。

它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包括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财务处理成本、提高了财务决策的科学性等。

1. 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传统的手工会计记录方式容易出现纰漏和错误,而会计信息化可以将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中,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 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生成财务报表,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财务数据的处理流程更加规范和高效。

- 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财务人员可以实时查询和分析财务数据,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 降低了财务处理成本- 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方式需要人工录入、计算和整理大量的财务数据,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会计信息化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这些工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还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通过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报表生成,可以让会计人员更加专注于财务分析和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提高了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会计信息化系统具有快速、准确、全面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管理层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

- 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生成各类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全面而及时的财务信息,帮助管理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和战略。

- 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财务人员可以进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成本核算,为成本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4. 加强了财务风险管理- 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审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风险,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 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加强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通过权限管理和审计机制,可以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和内部舞弊等风险。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1998 年至 2002 年间,犯罪嫌疑人叶某在担任厦门某厂出纳、会计期间,其单位实行了信息化。

叶利用其担任厂成本会计,在电脑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后,输出打印,此凭证与其附件 (原始单据)是对应的,此账应对审计、税务;之后叶采用虚增材料成本或者费用篡改电脑上的会计记录,形成新的记账凭证和账簿,而后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记录,使之与其将贪污的款项相对应,输出出纳银行日记账,用预先截留或者盗取的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虚增材料成本或者费用,这部份修改后的记录是为应对单位财务主管每日对账目平衡的审查。

叶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篡改电脑会计账簿,虚增材料成本或者费用,盗用出纳口令篡改相应的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手段,先后数次擅自用预先截留或者盗取的现金支票从银行领取现金,侵吞公款近 40 万元,给企业造成为了巨大损失。

四、案例分析叶某的案件绝不是个案,现实中利用会计软件篡改凭证和账簿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件不胜枚举。

许多会计从业人员认为用计算机处理的会计数据用磁介质来保存就绝对安全了,这种错误观念来源于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层次性和协调性的不了解。

一旦修改了数据,对企业而言很有可能导致权责不分,内控失衡,濒临破产。

因此,这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行为。

基于此,我们认识到对信息化下账簿机制的控制与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注册会计师们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之时,要掌握识别舞弊的技术,因为这会对审计结果的对与错带来很大匡助 . (一)特点会计簿记有“记载"和“反映"两项职能,分别由账簿和账户来完成,账户负责“记载”,账簿负责“反映"。

传统会计的簿记是被记录在纸介质上的,一经记载其簿记的信息格式和内容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要修改,必然也是有痕迹的。

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不断拓宽和深入,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的承载财务信息的电子信息平台成为了一种必然地趋势。

1.原始数据输入方式多元。

传统的会计账簿登账工作繁琐,容易出错,主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凭证,逐笔或者汇总记录在会计账簿上。

基于四因素理论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因分析

基于四因素理论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因分析

基于四因素理论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因分析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问题备受关注。

会计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有效运行。

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

本文将基于四因素理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进行分析。

四因素理论是由U.S.考尔斯理论提出的,在会计舞弊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该理论认为,会计舞弊的动因主要来自个人因素、组织环境因素、机会因素和财务压力因素。

分析这四个因素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会计舞弊行为的本质及其发生的原因,为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个人因素是影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个人的道德观念、诚信意识和职业素养对于是否会从事会计舞弊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上市公司中,一些会计人员和高管存在个人利益的冲突,导致其选择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组织环境因素也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内部的组织文化、管理层的风气和监管机制对于是否会发生会计舞弊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公司内部的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员工便更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

加强企业内部的道德教育、监管机制和风险控制,对预防会计舞弊具有重要意义。

机会因素也是影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会计数据的处理也更加便捷和高效,这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或者存在漏洞,那么员工就更容易利用这些机会从事会计舞弊行为。

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对降低会计舞弊的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财务压力因素也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可能会出现财务上的压力,导致一些员工为了达到业绩目标而从事会计舞弊行为。

为了缓解员工的财务压力,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福利、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考核标准等方式来减少员工从事会计舞弊行为的动因。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及措施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及措施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及措施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舞弊也逐渐普遍存在。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主要分析了照片处理、数字证书、假帐和财务伪造等几大类会计舞弊的原因,以及采取定期审计、合规性检查和权限管理等措施来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舞弊;原因;措施正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舞弊的情况也日益普遍。

会计舞弊行为可能会造成财务损失,影响企业的财务稳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及遏制会计舞弊的发生。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1、照片处理技术。

由于照片处理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编辑照片将本来就不合格的财务报表改变为合格的,从而实现会计舞弊的目的。

2、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由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证书,它可以在企业的财务系统中给电子账户提供身份认证,防止假帐的发生。

3、假帐。

由于存在技术上的漏洞,如公司内部的企业报表数据可以被窃取,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可以擅自增加公司的账户余额、删除记录或把账户余额汇入自己的个人账户,从而开展会计舞弊行为。

4、财务伪造。

由于受技术限制,一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新技术和照片处理软件来伪造财务文件,从而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并进行舞弊行为。

三、采取的预防措施1、定期审计。

公司应定期安排专家对财务报告、会计凭证和账户余额等进行审查和定期审计,检查可疑的账务处理情况,以发现不合规的操作。

2、合规性检查。

公司应定期检查企业管理制度、控制机制及相关规章,以确保流程合规,不存在会计舞弊行为。

3、权限管理。

公司应采取有效的权限管理措施,对数据库系统和软件系统实行访问权限的限制,以防止财务数据的被恶意获取和篡改。

四、结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舞弊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预防会计舞弊的有效措施。

公司应采取定期审计、合规性检查和权限管理等措施,以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舞弊的频率也在不断攀升。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行为及其防范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行为及其防范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行为及其防范摘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漏洞诱使部分会计人员舞弊。

本文从会计信息化环境方面舞弊的主要方式角度,分析舞弊行为,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舞弊内部控制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促进行业经济的发展。

在会计领域中,信息化使得会计从原有的手工或单击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逐渐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这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然而,会计信息化还存在一些客观的安全缺陷,这成为会计信息化的一个致命弱点。

目前,我国会计舞弊带来的收益要远高于付出的成本,其隐蔽性和欺诈性更难以轻易的发现,因此如何有效防范舞弊行为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舞弊的主要方式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主要包括:1.非法篡改原始程序和账簿记录在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自动化处理数据的时代,企业会计工作由财务软件操作代替人工操作。

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初始化设置,甚至可以嵌入不正当的操作程序。

如期末费用计提和摊销、损益科目余额结转、报表格式模板等,这些模板的设置是可以人为篡改的,如果审核人员不对模板定义进行核查而只看从账面结果,便很难察觉异样。

2.系统输入输出数据接口造假系统数据接口按流向分为输入和输出接口,通常会在接口处设置人工的干预机制,以便核对和修改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而这些接口正是容易产生舞弊的缺口。

例如:如应收应付、工资、存货等被制作成业务转账凭证时,其内容和时间是在干预机制中人工可控的;如修改应收应付往来业务汇总表等业务都是极易舞弊的环节。

3.内部牵制机制造假内部牵制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正确运转的可靠保证。

内部各岗位的控制层级通常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为原则共同构成,其有效执行最终有赖于代表各岗位权限的密码管理上,拥有这个密码就可以随意进行业务操作。

审计失败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基于科技财务舞弊案

审计失败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基于科技财务舞弊案

审计失败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基于科技财务舞弊案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财务舞弊手段也日趋复杂,对审计工作的挑战日益加大。

审计失败往往会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深入探究审计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科技财务舞弊案为切入点,分析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我们将回顾近年来典型的科技财务舞弊案例,揭示其背后的共性问题。

我们将从企业内部控制、外部监管环境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导致审计失败的具体原因。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旨在提高审计质量,防范科技财务舞弊的发生,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1. 简述科技财务舞弊案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舞弊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升级。

科技财务舞弊案,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舞弊形式,其背景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从背景来看,科技财务舞弊案主要源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随着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许多企业开始尝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同时也为舞弊行为提供了新的可乘之机。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便利,通过篡改数据、虚构交易等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从重要性来看,科技财务舞弊案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旦科技财务舞弊案发生,不仅会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影响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深入探讨科技财务舞弊案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对于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市场秩序、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技财务舞弊案作为一种新型舞弊形式,其背景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研究和防范,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稳定秩序。

2. 提出审计失败的问题,并强调其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及措施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及措施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原因及措施目前,会计舞弊的现象越来越多,会计舞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1.责任主体多元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除包括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还包括计算机专业人员、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使原有的会计内控主体范围扩大,责任延伸。

2.企业控制要点复杂化。

传统的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银行对账等工作均由计算机按程序即时完成。

这些程序化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的完善与正确,如果应用程序发生过失,计算机尚不具备对不符合逻辑事项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出了问题难以发现。

3.需要控制的范围扩大。

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财务软件的功能已经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报税等。

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不仅需要控制会计信息,还要控制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会计控制范围扩大。

4.控制载体的数字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据处理与存储都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和趋势,储存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甚至可以不留痕迹。

计算机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由此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的舞弊手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输入篡改。

输入篡改主要是指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等行为。

这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法。

它通常表现为:虚构业务数据,如将假存款单输入银行的系统中,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如从存货系统中删除某个存货数据,消除购货业务凭证。

通过对数据作非法改动,导致会计数据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准确或以此到达某种非法目的,如,转移单位资金到指定的个人账户等。

可能的舞弊者包括: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数据准备人员、源数据提供人员、能够接触计算机但不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业务文件、计算机可读文件、磁盘、磁带、异常报告、错误的运行结果等。

深究会计信息化舞弊现象防控措施

深究会计信息化舞弊现象防控措施

深究会计信息化舞弊现象防控措施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继问世及其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效益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拓宽了会计的研究领域、深化了会计理论探索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在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客观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的违纪、违法和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信息化条件下财务造假与舞弊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和主要作法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在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偷窃等故意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作法主要包括:非法篡改业务数据,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会计数据等手段来达到舞弊目的;非法篡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或数据文件;非法修改、截留、销毁输出的财务报表;其他非法手段,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利用网络黑客程序非法进入、拍照、拷贝、仿造或利用终端窃取会计信息等。

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财务软件自身并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由于各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开发方式不同,种类繁多,给会计信息化的舞弊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

就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而言,目前市场上就有数百种之多,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功能结构和用法各不相同,其内容设计和售后服务存在诸多问题。

尤其是网上交易、网上会计还存在一些漏洞,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外泄或财务系统遭到攻击。

有些单位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上更是存在很多不足和隐患,如:系统源程序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容易被修改和盗用;财务软件系统功能不全,很多都缺乏完整的操作日志,权限混乱、责任不清等。

211231682_如何制止舞弊:企业会计的“妙手”与“鬼手”

211231682_如何制止舞弊:企业会计的“妙手”与“鬼手”

84 | 中国商人CBMAG如何制止舞弊:企业会计的“妙手”与“鬼手”文/魏然 山东山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B usiness看点在现代社会中,会计舞弊行为时有发生,并且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会计舞弊不仅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而且可能会威胁到其他社会群体乃至国家的利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会计舞弊的方式越来越多,动机也越来越复杂。

尤其是会计工作本身就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更是导致很多不法分子借此做出种种舞弊行为。

因此,应该详细分析会计舞弊的动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为企业乃至我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会计舞弊特征几何会计舞弊是一种主观操纵企业会计信息,以达到欺瞒使用者目的的违法行为,存在极为明显的利益倾向,在现代社会时有发生,具有如下特点:存在主观目的性。

会计舞弊行为必然伴随一定的主观目的,有的行为主要目的是偷税漏税,有的行为主观目的是逃避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甚至部分会计舞弊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侵吞股东财产,性质十分恶劣。

存在欺骗性手段。

会计舞弊行为是以主观目的为基础,通过欺骗性手段来蒙蔽企业股东、债权人、员工及其他人员,以此导致他们对财务信息的判断失真,做出不正确的决策。

存在形式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私欲,不被他人发现,相关行为人会想尽办法寻找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漏洞,并且会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与手段进行伪装,缺乏专业知识储备的普通人很难发现,导致审计与防范难度大大增加。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会计舞弊的危害会对企业自身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对于企业来讲,会计舞弊行为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混乱,即便是企业决策者也无法掌握最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致使其无法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

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全面了解自身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造成财务状况陷入恶性循环,影响市场竞争力,威胁到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会对会计行业造成严重危害。

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动因及其治理

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动因及其治理

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动因及其治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处理大量数据的负担。

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利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层出不穷,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

针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殊性,如何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便捷高效,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新的环境下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建立一整套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舞弊的治理措施和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化舞弊及其特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利用业务便利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恶意修改、破坏,进行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

如今会计信息化舞弊者手法众多,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类。

1、非法改动业务数据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法,该手法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

2、非法改动软件程序或文件这是高科技的舞弊手法,该手法通常是指舞弊者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进行非法改动,或者是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计算机终端修改文件中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3、非法改动或窃取输出结果主要有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或利用终端窃取公司机密信息等,为了谋取私利而违反个人道德和商业道德。

4、其他非法操作主要有冒名顶替、盗取密码、磁卡非法进入、仿造、模拟等。

会计信息化舞弊者大多通过对程序和数据这些无形信息的操作来实现其舞弊目的,舞弊后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可以不造成任何损害,且不留痕迹,作案时间和地点又不受限制,因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所以,通常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舞弊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比较大。

如果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遭到破坏,企业在恢复系统之前将很难进行正常的业务活动,损失更是难以预计,所以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化舞弊已刻不容缓。

二、会计信息化舞弊的动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动因,只有充分了解其舞弊动因才能制定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务交流】信息化下的会计舞弊会计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在使会计工作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也为舞弊这一有悖于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的主观故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由于当前我国会计舞弊的预期收益仍然远远高于舞弊成本,因此更使得舞弊者乐此不疲,这无疑会使审计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的技术环境,需要探讨新的审计对策。

一、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舞弊手段剖析(一)信息系统加工规则舞弊加工规则是计算机自动化、高效率处理数据的前提,它规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的环境,是系统功能发挥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就应用属性而言,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大类:1.常规性、公共性及确定性的规则。

如会计系统中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同级明细科目发生额必须等于其上级科目发生额”等等。

这类规则一般在软件设计时已经被“固化”嵌入到系统的程序中,当系统运行时,这些规则直接发挥作用。

2.与软件系统运行个体背景相关、有明显个性化特征的规则。

如会计系统中的账套参数、操作员身份及权限参数、机构人员档案、科目体系档案、折旧方法选择等。

这类规则通常在软件设计时预留数据接口,然后由未来的用户自己完成。

它属于商品化通用软件在运行前要“初始化”的范畴。

按内容而言可将其继续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与系统运行环境有关的参数(如企业名称、行业类型、有无外币核算、操作员身份及权限参数、各种对象或元素的档案体系等);二是与系统或其各功能模块运行有关的基础数据(如以前环境下的各种未两清业务、科目余额等等)。

这类数据决定了软件系统运行的数据平台。

对上述第二类规则的理解,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义:(1)分布广。

即启用软件的任何一个新的功能模块或系统,通常都会涉及到这些相关规则的设置问题。

(2)分层次。

由于信息系统数据共享范围不同,使得这些规则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3)可维护性。

有些规则即使是在信息系统运行后,仍然可以维护修改。

上述规则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无障碍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它奠定了自动化运行的基础和平台。

有人曾做过粗略统计,在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错误中,有85%的出错率都与各级初始化参数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当然也正是这些规则的设置,为舞弊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方面的典型手法有:案例1,多账套舞弊。

账套是商品化软件开发商基于通用化考虑,为兼顾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要,由购买者在软件功能平台支持下,根据软件预留的参数接口,由企业自己定义和建立的核算与管理体系。

它是一个将通用商品化软件转变为企业专用软件的过程。

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只能建立一个账套,而软件通常有能力支持建立多个账套。

为共享操作员资源,系统支持超级用户可“统领”以及操作员可同时操作软件中的多个账套。

系统提供的数据维护接口,可使多套账之间十分方便地进行数据资料相互取舍、传递,以及账套的输出、引入、删除等操作。

被输出的账套既可存储在本机硬盘中,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它外部介质中。

显然这种机制为舞弊者进行整体、综合性的会计舞弊提供了极大机会,舞弊者可按不同的会计核算规则分别设置多个套账并同时进行核算。

而来源于相同会计事项的原始数据,按不同的目标或不同的信息使用对象依不同的加工规则进行加工,自然会产生差异很大的数据结果。

如果没有严格的系统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措施,那么这种多账套舞弊在信息化环境下将易如反掌。

案例2,模板舞弊。

计算机系统中的许多重复有规律的数据加工操作通常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数据加工规则,预先制作加工“模板”并保存起来,在需要进行类似模式的数据加工时,由系统调用“模板”自动生成所需数据。

由于“模板”加工规则是由人来设置的,并且可随时修改维护,这就为舞弊者留下了巧妙的舞弊机关。

比如在会计系统中,为充分利用计算机自动化优势,通常将业务发生频繁、业务性质固定、科目对应关系固定、金额计算有规律的转账业务,通过定义凭证模板的形式预存起来,当需要进行相关转账时,由凭证模板自动生成相关业务凭证。

如期末费用计提、摊销,期间损益科目余额结转等等。

这种由模板自动生成的凭证,其正确性与模板定义要素(特别是金额取数公式)密切相关。

舞弊者可以通过修改模板定义要素进行舞弊。

如某企业某会计期间发生“制造费用——技改费”(科目编码410504)100万元,按实际工时数在三个生产车间按比例进行费用分配:一车间摊20%,二车间摊45%,三车间摊35%。

其中第二车间生产的是免税产品。

那么正确的转账取数函数应为:借:生产成本——一车间QM(410504,月)×0.2生产成本——二车间QM(410504,月)×0.45生产成本——三车间QM(410504,月)×0.35贷:制造费用QM(410504,月)但企业为了调整应税产品和免税产品的赢利水平以实现逃税目的,可改变转账取数函数设定。

如将一车间取数函数定义为QM(40204,月)×0.45,而将第二车间的取数函数定义为QM(40204,月)×0.2,这种参数的微调所导致的计税效果显然是大不相同的。

若审计人员不核对模板定义内容而仅审查账面结果,很难会觉察到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微妙技巧。

同样的舞弊技巧也可以用在会计报表模板的定义中。

(二)系统内控机制舞弊内部控制又称内部牵制,它是会计系统安全、可靠和正确运行的保证。

在手工环境下,人是主要的因素,所以内控出发点几乎都是以人为目标展开的。

具体措施是:通过凭证传递流程来选择控制点,规定每个工作点应完成的任务,然后相互校检与核对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如账证、账账、账实核对法,以及各种签名控制措施等。

但在计算机系统中,由于数据处理技术的变化,使系统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来只以人为控制对象的内控机制,要转化为同时以人和计算机系统为对象进行控制。

因此产生了以人为控制目标的一般控制和以计算机系统为控制目标的应用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机制。

具体措施是: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特点,首先建立完善的、适合计算机特点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在系统各运行环节设置有效的密码权限验证机制和数据自动校验机制,以及时发现操作权限及加工数据等方面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在上述内控体系中,属于应用控制的机制一般被“固化”在软件程序中,通常用于检测那些违背会计规则或违背常规逻辑的问题,如科目不合法、借贷不平衡、金额超预算等等。

这些控制机制有一定的“透明度”和一定的执行“刚性”。

针对那些貌似“合乎”会计规则或逻辑的问题,这些控制措施通常会显得束手无策,如伪造合法业务、科目串户、业务冒名操作等等。

而这些错误和操作却往往是会计舞弊和舞弊最容易被利用的环节。

在会计系统中,对“人”的控制称为一般控制,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执行时,通常具有很大的“柔性”,它是系统最不容易了解和检测的部分,是系统基础性的控制,也是应用控制发生作用的前提。

应当说,一般控制的控制层次和内容级别,应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为原则,然后相互排列组合,以构成计算机会计系统有机的立体交叉内控体系。

这种控制体系的执行,最终集中体现在象征各种岗位权限的密码权限上。

需要说明的是,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的自然人与系统“操作员”之间,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概念。

操作员是系统各岗位权限密码的“人”化,谁拥有了这一密码,谁将就是这一岗位的合法操作员。

如果把自然人与“操作员”混为一谈或淡视密码的作用,将会为系统舞弊与舞弊留下巨大的遗患。

案例3,利用超级用户身份舞弊。

一个系统原则上只能有一个超级用户,但是按照上面的分析,“超级用户”本质上指的是“超级密码”,若十个自然人同时获悉了这一密码,那么系统就将会同时存在十个超级自然用户,这显然对系统内控是十分可怕的。

另外,原则上要求超级用户不得从事具体业务岗位操作,但若超级用户虚拟了一个自然人并同时为其任命操作岗位权限和密码,那么超级用户要进行某方面的业务操作岂不易如反掌?事实上,这种密码管理混乱的例子在企业几乎比比皆是,甚至不少企业的许多重要岗位操作密码都是公开互用的。

因此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混乱缺的往往不是控制制度,而是对岗位密码的有效管理。

(三)信息系统簿记机制舞弊会计簿记有“记载”和“反映”两项职能,分别由账簿和账户来完成,账户负责“记载”,账簿负责“反映”。

由于传统会计的簿记是被记录在纸介质上的,因此簿记的“记载”和“反映”职能被有机集为一体,记载的同时也实现了簿记的反映职能,有较强的直观性。

而且由于纸介质特征,会计事项记载的内容也是固定的,即一经记载其簿记的信息格式和内容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要修改,必然也是有痕迹的。

而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存储实现了电子化,簿记的两项职能分别要由两个过程来完成:首先它把相关分类信息以电子数据库的形式记载在磁介质上,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格式不同于传统会计账簿格式,人不可以直接识别,因此这只完成了簿记的“记载”职能。

为满足人们以“账簿”形式进行信息查询的需要,系统设计了人们所熟悉的“账簿格式显示程序”,在需要时由系统在瞬间从相关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查询和信息组织,再以“账簿”格式显示出来,从而完成会计簿记的“反映”职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手工环境下的账簿是实物,它的“记载”与“反映”职能被有机统一在一起且不可分割。

而在计算机环境下,本质上只有“账户”(以数据库形式存在)而没有“账簿”,簿记的“记载”职能由数据库来实现,而“反映”职能可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不一定仍采用传统的“账簿”格式)。

从创新视角看,只要是能提供信息需求者所关心的信息“元”内容(包括如总账中的余额和累计发生额、明细账中的科目对应关系、业务发生额等信息,甚至从数据库中挖掘组织出的其它有价值信息),那么无论采用何种格式和组织形式,本质上讲,它都实现了“账簿”意义上的反映职能。

基于此,就不难理解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所出现的账簿格式可变、信息内容可变,甚至可以反映未记账凭证信息等诸多“怪”现象,也不难理解发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账簿的“无痕迹修改”和“反复核、反记账、反结账”等功能。

按照上述分析,下面来剖析一下利用信息系统簿记机制进行会计舞弊的典型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