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概念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脾脏,
粘膜/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三级免疫器官)
21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bone marrow)
– 各种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 造血干细胞 首先分化成: •髓样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 •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 •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干细胞, 进一步分化为: •T细胞前体细胞——进入胸腺发育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细胞克隆即细胞系,从一个细胞增殖而来的一群细 胞,基因和表型均一致,即为克隆。 (1) 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 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 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
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
42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 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 “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
成自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克隆”可以活化,对自
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43
第四节 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奖者中20%以上与免疫学的研 究成果有关。 –临床工作中,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应用非常广,
如: 探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诊断疾病
防治疾病
18
第二节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9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的正确概念
一.免疫的正确概念?
答:免疫是指人体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的功能。
通常来说免疫功能是指机体识别、清除外来入侵抗原,以及体内突变或衰老细胞,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功能。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以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如果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如发生超敏反应等;
2、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死亡细胞等。
如果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
3、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定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赋予了免疫系统,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将会导致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的产生。
此外,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一起组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
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也称抗原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免疫概念,
免疫概念、免疫系统构成、构筑及维护1.免疫概念:“免疫”一词源于拉丁文,表示“免除瘟疫”的意思,而当时的瘟疫即指各种传染病。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科学家逐渐发现了许多与免疫反应关系密切的疾病或现象,例如:过敏反应、排异反应、肿瘤发生发展、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它们不能用传统的“抗感染”来解释,甚至根本与感染无关。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免疫”有了更全面地认识。
现代免疫的定义是指身体本身识别“自己”与“非已”微生物或物质,并对其加以排斥和清除,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穏定,免遭“异已”入侵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
免疫是机体自身一种自我保护性生理功能。
所谓的“非已”,可以是从身体外部摄入、或侵入体内的微生物,也可以是移植到体内的器官、突变的肿瘤细胞、囊肿等机体所有非正常成分。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军队,既要防卫、消灭入侵者,也要监视、围捕国内分裂分子,才能维护整个国家安全。
所以,人体“免疫”如同国家“国防”一样重要,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体系,而掌管和执行这些重要功能的部门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入侵,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有效清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是与生俱来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第三道防线:免疫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其中,淋巴B细胞“负责”体液免疫;淋巴T细胞“负责”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最后往往也需要体液免疫来善后)。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机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
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疫这个词经常被提及,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在社会讨论中。
然而,对于免疫的概念,我们是否真正理解清楚呢?本文将就免疫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表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概念的内涵。
1. 免疫的定义(个人观点):免疫是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一种生物学反应,通过调节和启动免疫系统,机体可以识别、攻击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从而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2. 免疫的主要特点:- 特异性: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病原体,生成相应的免疫反应,使得机体可以有针对性地应对不同的病原体。
- 记忆性: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一旦机体曾经暴露于某种病原体,免疫系统会记住并产生相应的免疫细胞和抗体,使得下一次被同种病原体入侵时,机体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应对。
- 调节性:免疫系统能够调节自身活动,避免过度炎症反应或过度抑制,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
3. 免疫的两种形式:- 先天性免疫:也称为自然免疫,是我们天生具备的免疫机制,以非特异性的方式参与免疫反应。
包括机体的物理屏障(如皮肤和黏膜)、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并摧毁常见的病原体。
- 获得性免疫:也称为适应性免疫,是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曝露于不同病原体后获得的免疫能力。
获得性免疫依赖于免疫系统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使机体在第二次曝露于同种病原体时能迅速产生针对性的免疫反应。
4. 免疫的组成部分:-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它们能够识别并中和病原体、调节免疫反应。
-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它们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相互作用的场所。
5. 免疫的重要性:免疫系统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并确保我们的身体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保持稳定。
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我们容易受到感染、发生过度炎症反应或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学科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指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指机体对外来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低或缺如→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抗原(antigen) 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可与应答产生的抗体和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 PG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AD)又称表位(epitope), 是抗原分子中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特异性。
是抗原与TCR/BCR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抗原物质,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此抗原为超抗原。
免疫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简称佐剂。
常用弗氏佐剂。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
高考免疫重点知识点免疫重点知识点一:免疫概念和免疫系统免疫是指机体对抗外界或内源性的致病因素,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的一种生理现象。
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免疫重点知识点二: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天生免疫反应,主要通过机体的内在防御系统实现。
先天免疫包括机体皮肤和黏膜作为物理屏障的防御机制,以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炎症反应等细胞和机制的参与。
免疫重点知识点三: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的一种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作用实现。
获得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阶段,其中细胞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而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
免疫重点知识点四: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的重要细胞类型,主要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
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协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而Tc细胞则直接杀伤感染细胞。
免疫重点知识点五:B淋巴细胞和抗体B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类型,主要负责产生抗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类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多种机制介导抗原的清除和消灭。
免疫重点知识点六: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机体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与控制过程,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刺激两个方面。
免疫耐受是机体对特定抗原产生一种免疫无应答的状态,主要通过中枢免疫耐受和外周免疫耐受实现。
免疫刺激则是机体对免疫应答的激活和增强。
免疫重点知识点七:免疫学应用与疾病免疫学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包括疫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疫苗是通过免疫接种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以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免疫机制来治疗某些疾病,如肿瘤免疫治疗等。
免疫重点知识点八:免疫应答异常与免疫疾病免疫应答异常和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免疫是生物体的一种自然保护机制,它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复杂
的外来环境,从而抵御外界侵害。
免疫是一种能够在感染后,识别并
破坏侵入有害物质,使物种存亡的生物进化机制。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分为特异性免疫系统和无特异性免疫系统。
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由抗原特异性抗体和T淋巴细胞组成,它们
能够识别外来抗原,把它们从身体内驱逐出去。
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
的主要细胞,它们可以识别正常状态下不可识别的病毒和细菌。
抗原
特异性抗体则可以紧紧粘附到外来抗原表面,把它们染上抗体,使其
有粘性,然后由淋巴细胞根据抗原特异性抗体将病原体清除出去。
无特异性免疫系统也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是指不能针对特
定抗原量进行免疫应答的免疫反应。
它包括一系列有效的物质和细胞,如特异性抗体、巨噬细胞、白细胞、细胞因子等,这些物质和细胞可
以有效地抑制外源性病原体的进入,从而保护机体。
无特异性免疫系
统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减缓病原体的传播和衰老,促使机体恢复
健康。
免疫的功能是保护生物免受病原体的侵害,它是一种能够在感染后,识别并破坏侵入有害物质,使物种存亡的生物进化机制。
通过记
忆力,它可以有效识别某种特定原,积累抗原特异性抗体,并迅速做
出正确的免疫应答。
此外,它还具有清除坏死细胞的能力,以及多种
抗肿瘤活性,激活T淋巴细胞以杀死癌细胞,促进细胞修复,维持免
疫功能的正常。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1.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是指机体通过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过程。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固有免疫的特点是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中枢免疫器官是T、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6.淋巴细胞妇巢:成熟的淋巴细胞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归巢。
7.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抗原是指能够与T、B细胞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双重属性指的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8.半抗原:半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9.表位(AD):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存在着的共同抗原,最初由ForSSn1.an发现,又称为Forssman抗原。
11.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2.T细胞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APC和Th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绝大多数的天然抗原属于TD-Ag。
其特点是均为蛋白质抗原,分子量大,结构复杂,表位种类多,含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但每种表位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
免疫的概念简述
免疫的概念简述免疫是生物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常物质的防御机制,是生命体内一套高度复杂的生物学系统。
通过免疫机制,生物体能够识别并诱导应对外来入侵物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自身的健康。
免疫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它们共同协作来维护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先天免疫是一种生物体天生具备的保护机制,它是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先天免疫通过非特异性的防御机制来识别和消除病原微生物,包括:1. 物理障碍和化学障碍:毛发、皮肤和黏膜等生理结构形成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物理障碍,同时还包含着化学物质,如皮肤的酸性pH值和消化道的消化酶会杀死或排除病原微生物。
2. 炎症反应:当生物体受到外伤或感染时,细胞会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有助于引导和加速先天免疫反应。
3. 左旋糖和右旋氨基酸:大部分病原体依赖于右旋氨基酸和左旋糖进行生长和代谢,而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体只能产生右旋氨基酸和左旋糖,这种多样性导致了先天免疫的有效性。
获得性免疫与先天免疫相比,是在生物体接触到特定病原微生物或异物之后,在一段时间内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免疫反应。
获得性免疫涉及到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可以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细胞免疫主要涉及到T淋巴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当生物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它们会被分解为抗原,抗原被摄取、分解和展示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MHC分子上。
特异性抗原受体(T细胞受体)能够识别这些抗原-MHC复合物并激活T细胞。
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和介素,激活的T细胞能够协调和调节免疫反应,促使其他免疫细胞的参与,增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能力。
而NK细胞则通过识别并杀伤异常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癌细胞等来发挥着免疫调节的作用。
体液免疫主要涉及到B淋巴细胞(B细胞)和抗体(免疫球蛋白)。
当生物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一部分B细胞会转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
抗体通过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中和、沉淀、发动胞毒作用或激活补体系统等来清除病原体。
免疫的概念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侵袭和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能力。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
主要的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和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攻击外来的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它具有记忆性,即一旦遇到相同的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迅速作出应对,防止再次感染。
免疫系统还能够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预防癌症的发展。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高度复杂和协调的过程,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先天免疫是机体固有的防御能力,通过非特异性机制来进行防御,例如皮肤、黏膜和巨噬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过病原体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免疫的异常状态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引发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等。
因此,保持免疫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正常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均衡饮食、良好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和避免压力等方式来增强免疫力。
免疫名词解释
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2.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是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降解为多肽片段, 并与MHC分子结合为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再与TCR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
2.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
提呈抗原的能力:MHC分子、协同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迁移能力
、名词解释
1.BCR复合物:即由负责与相应Ag特异结合的膜免疫球蛋白(mlg)与负责向胞
内传导抗原活化信号的Iga/Igp组成的B细胞表面复合物。
6. 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此现象称为初次应答。
7.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1.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5.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
免疫的概念免疫是生物体对抗外界入侵的一种生理反应,是一种保护机制,其目的是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防止病原体侵入并消除已经侵入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攻击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来保护机体。
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免疫系统在维持生物体健康和抵御感染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性:1.防御感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攻击各种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它能够通过产生抗体、杀伤细胞等方式清除感染源,并阻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2.维持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能够清除机体内部异常或变异细胞,如癌细胞等。
它还可以清除死亡或老化的细胞,以保持组织和器官功能正常。
3.记忆功能:免疫系统具有记忆功能,一旦机体曾经遭受过某种病原体的感染,免疫系统就能够记住并迅速做出反应。
这种记忆功能使得身体对再次感染同一种病原体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共同协作来实现对外界入侵物质的识别和消除。
以下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这些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和发育的场所。
2.免疫细胞:包括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巨噬细胞等。
它们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和攻击外来物质。
3.抗体:由B淋巴细胞分泌产生,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外来物质上,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这些物质。
4.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子,能够调节和协调免疫反应。
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免疫的应用免疫的研究和应用在医学、农业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免疫的一些重要应用:1.疫苗:疫苗是一种通过模拟感染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防御机制的方法。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在遭受真实感染时迅速做出反应,防止严重的感染和疾病发展。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治愈或减轻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
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
(实用版)
目录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3.免疫的类型
4.免疫的应用
正文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生物体对异体蛋白的排斥作用,是人体的一项防御功能,用
来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清除非己使人体内部的平衡和稳定得以维持。
免疫
力是身体的一种内分泌系统,身体借助这类作用鉴别"自身"和"非己"成份,进而毁坏和抵触进到身体的抗原体物质,或身体自身所造成的损害体细胞
和肿瘤体细胞等,以保持身体的身心健康。
免疫的功能:
免疫具有以下功能:抵御或避免微生物菌种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他所不期待的微生物入侵的情况;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的组织细胞;指清除和杀
灭自身突变的细胞的能力;抗感染和抗肿瘤的过程。
免疫的类型:
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对多
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由皮肤和黏膜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异物的防御能力,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异己物质,并排除异种抗原的全过程。
免疫的应用:
免疫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免疫接种、免疫治疗、免疫检测等。
免疫接种是用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防止病原体的感染。
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治疗疾病,如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免疫的概念和分类
免疫的概念和分类
免疫是指生物体对抗疾病和异物侵入的能力。
它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和其他异物(如药物、化学物质等),维护生物体的健康。
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自然免疫(固有免疫):这是生物体天生就具备的免疫能力。
它是非特异性的,不需要预先接触过致病物就能发挥作用。
自然免疫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包括:
- 物理防御:如皮肤和黏膜阻隔外界因素的进入。
- 化学防御:如酸性环境、抗菌肽和溶菌酶等对病原体的杀
伤作用。
- 细胞免疫:由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炎症细胞等直接
杀伤病原体。
- 炎症反应:通过引发炎症反应来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
2. 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这是生物体在接触到致病物之后获得的免疫能力。
它是高度特异性的,能够识别和应对特定的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通过免疫细胞和抗体两种方式发挥作用,包括:
- 细胞免疫:由T细胞介导,通过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
- 体液免疫:由B细胞介导,通过产生抗体来中和和清除病
原体。
获得性免疫具有记忆性,一旦接触到某种病原体后,在再次暴露时会快速产生更强的免疫应答,从而避免再次感染。
总之,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共同构成了免疫系统,保护生物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它们通过各种机制相互协作,维护生物体的健康。
简述免疫的概念
简述免疫的概念免疫是生物体特有的保护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抵御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物,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一种自然防御反应。
免疫系统包括两个基本类型:先天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防御机制,存在于生物体内部,能够迅速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防御机制,通过接触病原微生物等抗原后,免疫细胞会产生特定的抗体,以识别并杀灭相应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免疫细胞、淋巴器官和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是先天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和储存的地方,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免疫分子则是参与免疫反应的信号分子,如细胞因子、抗体和补体等。
免疫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识别和杀灭。
在识别阶段,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结构特点,判断其是否为自身抗原,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在杀灭阶段,免疫细胞通过吞噬、杀伤和释放毒素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杀死病原微生物,并清除其残留物。
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一旦生物体曾经感染过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免疫系统就能产生对应的抗体,并储存下来。
当相同的病原体再次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调动相应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使其被消灭,从而形成免疫保护。
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免疫系统能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身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其次,免疫系统能够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并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此外,免疫系统还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然而,免疫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免疫系统对于新兴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无法及时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导致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其次,特定条件下,免疫系统可能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此外,免疫力的降低也是老年人和免疫功能障碍患者易感染病原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疫的概念简述为
免疫的概念简述为免疫是指生物体对外界侵入物质(即抗原)产生的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防御反应。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的一种生理保护系统,能够识别和消灭外来的病原体,同时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识别、恢复和记忆。
首先,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身细胞和外界抗原,并区分它们的不同,以确保只针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其次,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外来抗原,它会通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来消灭或中和这些抗原,以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最后,免疫系统还能够形成免疫记忆,即在以后再次暴露在相同抗原时,免疫系统可以更快、更有效地产生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由机体先天的生理和细胞屏障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组成的,它具有迅速和广泛的作用范围。
例如,机体的皮肤、黏膜、酸性胃液等能够提供物理障碍和化学抵御,而炎症反应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嗜中性白细胞的迁移和释放炎症介质等,从而中和和排除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它由淋巴细胞和抗体等特异性免疫机制组成。
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它们可以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免疫应答。
当T细胞与抗原结合时,它们可以分化为不同的细胞亚群,如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以协调和执行免疫应答。
而B细胞则可以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来中和和清除抗原。
获得性免疫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和记忆性。
特异性是指获得性免疫可以识别和应答特定的抗原,而对其他抗原保持不活跃。
这一特性是由淋巴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所决定的。
记忆性是指一旦免疫系统接触到特定的抗原,它会产生针对这个抗原的免疫记忆细胞,使得以后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可以更快、更强烈地产生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但当免疫系统失调时,会导致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先天或后天缺陷导致的,使得机体容易受到各种感染的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1.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的过程。
2.淋巴细胞再循: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及具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淋巴组织。
4.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5.异嗜性抗原:指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指以抗原识别受体(Ab、BCR、TCR)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结构作为表位的自身抗原。
7.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及强免疫应答的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
8.单克隆抗体:(mAb)由单一杂交瘤细胞产生,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9.基因工程抗体:在DNA水平对Ig基因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导入受体细胞表达的抗体。
10.补体:(C)是存在于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广泛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
11.CK:(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细胞之间的调控作用。
12.CAM:(细胞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表面膜分子的统称。
13.LDA:(白细胞分化抗原)HSC在分化为不同谱系、各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
14.CD分子:(分化群分子)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统一分类的,存在于各种免疫细胞表面的LDA分子。
15.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位于脊椎动物某一对染色体特定区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其编码分子在抗原提呈和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16.阳性选择:CD4或CD8以适当亲和力与自身MHC分子结合的胸腺细胞可以继续发育,而与自身MHC分子不能结合或亲和力过高的胸腺细胞被删除的过程。
结果:①产生自身MHC限制性的T细胞库。
②使胸腺细胞能够由DP-T发育为SP-T细胞。
17.阴性选择:TCR能与自身MHC分子所提呈的Ag肽牢固结合的胸腺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被删除的过程。
结果:
①保证T细胞库中不含有针对自身分子的T细胞克隆(即T细胞获得中枢免疫耐受)。
同时保留对各种外来Ag反应的全部克隆。
②使胸腺细胞能够由不成熟T细胞发育为成熟T细胞。
18.抗原提呈细胞(APC):是能够加工Ag并以Ag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Ag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9.抗原加工:APC将细胞内的Ag降解成适当大小的多肽片断,使Ag肽适合与MHC分子结合,Ag肽-MHC复合物再转运到APC表面的过程。
20.抗原提呈:是表达于APC表面的Ag肽-MHC分子复合物被T细胞识别,从而将Ag肽提呈给T细胞,诱导T细胞活化的过程。
21.免疫突触:TCR与pMHC II结合后,随机分散的膜表面活化分子向T细胞和APC之间的接触面移动,形成的以TCR-pMHC II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共刺激分子的特殊结构。
22.B细胞成熟中的阳性选择: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结合FDC 提供的Ag,表达抗凋亡蛋白而继续存活。
表达低亲和力BCR的B细胞克隆被诱导凋亡。
23.亲和力成熟:体细胞高频突变产生亲和力不同的B细胞,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优先与Ag结合,并得到扩增,最终产生高亲和力抗体。
24.Ig类别转换:B细胞首先表达IgM和IgD,随后Ig的重链V区基因从连接Cm-Cd转换为连接Cg, Ca, Ce,因而分泌的抗体类别转换为IgG, IgA, IgE,抗体的特异性保持不变的过程。
25. 模式识别受体(PRR):PRR是指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胞内器室膜上和血清中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凋亡细胞和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
结构的受体。
26.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PRR识别结合的特定分子。
这些结构也表达于宿主凋亡细胞表面。
27.免疫耐受: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及(或)特异性抗体,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耐受。
28.耐受原: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抗原。
29.免疫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间,以及免疫系统与机体其他系统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相互协调与制约的网络,感知机体免疫应答并实施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30.抗原内影像:Ab2β型抗独特型抗体识别V区的CDR区域,结合以后产生类似抗原表位的作用,这种β型抗独特型抗体叫做抗原的内影像。
31.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